储备范文10篇

时间:2024-01-14 09:53:59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储备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储备

国家实物储备

马克思社会再生产理论与国家实物储备

商品储备问题是马克思关于再生产理论的一个重要问题,从理论上搞清楚商品储备存在的意义、商品储备产生的原因、商品储备的类型、规模、费用等问题,对进一步研究国家实物储备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社会再生产包括了生产、交换(流通)、分配、消费四个环节,生产是起点,消费是终点,交换和分配是中介,四个环节分别承担各自不同的经济职能,周而复始。物质产品并不是马上从社会再生产的前一个环节直接进入到下一个环节,中间要经过一定时间的停滞。在生产环节停滞就形成了生产储备,“生产过程和再生产过程的不断进行,要求一定量商品(生产资料)不断处在市场上,也就是形成储备”。生产储备又分为原材料储备和产成品储备,原材料储备是保证生产连续进行的物质条件,是企业主动的存储,产成品储备是生产的结果,是违反企业生产意愿的产品停滞,因为企业总是希望生产出来的产品能够迅速进入市场流通并为其实现剩余价值。产品在交换(流通)环节形成的停滞就形成了流通储备,流通储备是使市场供求关系得以平衡的必要条件,与生产储备一样,流通储备既是正常流通的条件同时也是流通的结果,作为流通条件的储备是商品连续销售的必要,是销售企业主动的存储,“没有商品储备,就没有商品流通”;而作为流通结果的商品储备大多是流通停滞,商品滞销的结果。消费储备一般是指消费者为了应急或者方便而进行的工作生活物资储备。

分配环节发生在交换价值实现之后,最终消费发生之前,在分配与消费环节之间形成的停滞就形成了分配储备,分配储备是没有马上用于消费的资金或物资停滞。由于市场经济以货币价值分配为主,因此分配储备主要以货币形态存在。居民个人把分配所得进行储备就是居民个人储蓄的来源;企业单位的分配储备就形成了企业储蓄;国家把分配所得的财政资金进行储备就形成了财政盈余;国家使用分配所得的财政资金购买物资进行储备就形成了国家物资储备,也可称为国家财政实物储备;国家把外贸所得的国际货币(主要是美元)进行储备就形成了外汇储备。作为发展中国家,财政收入的停滞大多被认为是一种无效浪费,但是坐吃山空不进行适当的储备又会给可持续发展带来危险,国家实物储备是没有马上进入政府投资或者消费而是作为财政后备的财政收入,与财政货币储备、社保基金、外汇储备一起构成财政后备。

根据以上分析,国家实物储备形成于分配环节,来源于国家参与社会再生产分配所得的财政收入,不直接以生产再生产为目的,是暂时或较长时间脱离了生产的后备产品,因此国家物资储备本质上属于财政范畴,也可称为财政实物储备。

国家财政论与国家实物储备

查看全文

土地储备制度

第一条(目的和依据)

为了加强政府对土地市场的调控,有序实施城市规划,深化土地使用制度改革,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房地产管理法》和《国务院关于加强国有土地资产管理的通知》等规定,结合本市实际情况,制订本办法。

第二条(适用范围)

本市行政区域内的土地储备,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定义)

本办法所称的土地储备,是指市、区(县)政府委托土地储备机构,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规划和土地储备计划,对依法征用、收回、收购或者围垦的土地,先通过实施征地补偿安置、房屋拆迁补偿安置或者必要的基础性建设等予以存储,再按照土地供应计划交付供地的行为。

查看全文

肝脏储备功能护理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选择2006年7月~2007年12月我院收治的511例肝脏疾病的患者,年龄16~75岁。其中,肝癌患者387例(合并肝硬化93例),肝内外胆管结石97例,肝血管瘤27例。ICG排泄试验检测显示:493例顺利测出结果,17例二次检测才有结果,1例未出结果。

1.2检测方法

1.2.1检测准备正确连接DDG分析系统,打开分析仪和电脑,打开打印机,启动数据管理软件,正确安装鼻探头并予固定,正确输入患者资料(身高、体重、血红蛋白、ICG量、住院号码)。

1.2.2检测嘱患者平卧,平静呼吸,身体放松,勿咳嗽,护士消毒留针后,将抽有ICG针筒妥善连接,并抽回血,在机器出现提示音后,快速(<10s)推入ICG溶液,推液完毕后将准备好的10ml生理盐水推入,以确保留置针管道内的ICG完全推入静脉,然后将留置针封管,观察DDG分析仪出现的ICG浓度趋势图,过6~7min后根据提示先后按下Stop键和Print键,取下鼻探头,数据管理软件接受信息,填写患者相关信息后将结果打印出来。

2护理要点

查看全文

物资储备应急预案

一、总则

1.目的

为在应对突发公共事件时及时有效供应物资,维护正常的社会生产秩序和社会安定,将突发公共事件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影响降至最小程度,制定本预案。

2.编制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法》、《省国民经济动员办法》、《市国民经济动员办法》、《国家物资储备应急预案》、《省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市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等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

3.适用范围

查看全文

外汇储备激增

1我国外汇储备增长情况简介

1994年1月1日,我国实行外汇体制改革,人民币官方汇率与外汇调剂市场汇率并轨,国际收支状况大为改善,外汇储备大幅度增加。1994年至1997年,外汇储备累计增长了1187亿美元。1997年7月,东南亚金融危机使东南亚各国货币纷纷大幅度贬值,外汇储备大量流失,我国虽受一定幅度影响,但人民币汇率一直保持稳定,外汇储备只是增长速度大大放慢。2001年全年外汇储备净增466亿美元,年底为2122亿美元。2002年达2864亿美元,增幅为35%。2003年为4032.5亿美元,增幅上升到41%。2004年增至6099亿美元,增幅为51%。2005年底再创历史新高,达8189亿美元,较之1993年底增加了近40倍,比1996年底(亚洲金融危机前)增加5倍。这在我国及其他发展中国家外汇储备增长的历史上是从未有过的。进入2006年以来,贸易顺差和外资流入增长的继续推动外汇储备进一步增长,至2月底攀升至8536亿美元,首次超过日本成为世界上第一大国。2007年6月末我国外汇储备又成功跨入一万亿的门槛,余额达13326亿美元。

2我国外汇储备激增的双面影响

外汇储备的迅速增加,既有积极意义也有消极影响。从积极方面看,它将进一步提高我国的对外清偿能力,增强货币当局对人民币汇率的干预能力,同时为国际贸易和金融改革提供有利的条件,减少改革可能产生的金融风险。另外通过外汇储备积累而实现的基础货币供给对于缓解通货紧缩压力产生了非常重要的积极影响。然而巨额外汇储备的积累也蕴涵着一些消极影响。

第一,加大了央行的对冲操作成本,削弱了央行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和货币政策调控的有效性。外汇储备增加导致央行的外汇占款增加,基础货币投放规模扩大,从而导致货币供应量的成倍扩张,加剧通货膨胀压力,因而央行需要采取经常性的对冲操作措施。2005年基于外汇占款投放的基础货币占基础货币总量的90%左右,央行用于对冲操作发行的票据总量也高达27700亿元。如按一年期央行票据利率1.9%的水平计算,央行每年为“对冲”操作要支付一笔不菲的成本。这种对冲操作还带有很大的被动性,限制了央行货币政策调控的空间和主动程度,也影响了央行的政策调控效果。同时对冲规模激增会导致市场利率上升,在人民币存在很强的升值预期下,外汇会大量流入,从而又抵消了“对冲”的政策效果,限制了利率调控手段的作用空间。

第二,导致经济增长的动力结构不均衡,不利于实现经济增长向内需主导型模式的转变。我国高额外汇储备的形成,并非经济发展阶段和经济发展水平所使然,而是政府鼓励出口、鼓励招商引资等政策因素和人民币升值预期因素在起主要作用。必须指出,我国外汇储备激增是在国内居民需求不振、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明显不足的经济背景下实现的,也是我国通过大量出口资源类初级产品,付出了高昂的资源和环境代价换取的。这种主要依靠出口和投资拉动的经济增长的动力结构不仅不利于实现经济增长向内需主导型模式的转变,还会损害经济增长的后劲,不利于经济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查看全文

市蔬菜储备章程

近年来,随着设施农业和蔬菜运销体系的发展,以及居民蔬菜消费习惯的变化和城郊菜田面积大幅萎缩,我市外调蔬菜占市场份额已达60%以上。冬春季节是我市蔬菜生产的淡季,加之长途贩运蔬菜受气候、道路等因素影响较大,供应短缺、价格上涨的情况时有发生。冬春季节又恰逢“双节”、“两会”,以菜价为主的副食品价格比较敏感,市场供应和价格波动对社会各方影响较大。为了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保障特殊时期蔬菜市场供应,稳定蔬菜价格、预防菜价大幅波动进而引起其它食品价格异常,确保城市居民特别是低收入居民正常的生活需求,建立冬春蔬菜储备制度势在必行。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农业部、商务部四部委联合下发的《关于建立北方大城市冬春蔬菜储备制度的通知》,以及省发改委、财政厅、农业厅、商务厅联合下发的《关于建立大中城市冬春蔬菜储备制度的通知》,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我市市级冬春蔬菜储备制度。

一、总体思路及目标

以中省有关文件精神为指导,立足健全“菜篮子”市长负责制和保障民生,以保证冬春蔬菜供应、满足应急需要、平抑菜价大幅波动为目的,坚持市场化运作,依托骨干企业,采取“政府委托、企业运作、适当补贴”的方式,建立储量合理、管理严格、投放及时、运转顺畅的冬春蔬菜储备制度,做到储备蔬菜调得进、存得好、销得出,确保蔬菜市场平稳运行和社会稳定。

二、储备的时间、品种、规模和方式

冬春蔬菜储备实施时间为每年春节前一个月,以确保春节期间的市场供应。

根据我市居民消费习惯,主要储备品种为白萝卜、红萝卜、土豆、洋葱共四种耐储存、易周转的蔬菜。

查看全文

煤矿物资储备研究

提要:物资储备是保证社会生产不间断进行的重要条件,是制定储备资金定额的依据,是企业生产经营管理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煤矿企业,储备资金一般占流动资金的80%左右。因此,加强物资储备管理对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有着重要意义。

关键词:物资储备;储备资金;代储代销

物资储备是指物资在脱离生产但又未进入再生产过程,以各种形态停留在流通领域或生产领域之中的物资。物资储备是制定储备资金定额的依据,储备资金是物资储备的货币表现形式。它具有两重性:积极的一面是保证企业生产不间断进行;消极的一面是储备起来的物资暂时脱离生产,不能及时加工升值。同时,为保存它的使用价值,还要付出一定的人力、财力,增加了保管费用。在煤矿企业,储备资金一般占流动资金的80%左右。因此,加强物资储备管理对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有着重要意义。

一、煤矿企业物资储备现状

近年来,煤矿企业物资储备有上升趋势,分析其主要原因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材料计划准确率低,管理制度不完善,多头采购。从主观上看,对储备工作缺少一套严格有效的管理方法,特别是制约产生超储积压的有效办法。煤矿需用的物资品种多,批量大,计划多变,计划准确率低。不少品种不储不行,储少了也不行,储了可能不用,机动性很大,在管理上造成一定困难。目前,供应处内部规章制度不完善,不能严格执行,制度流于形式,对储备工作管理不认真、不严格是产生上述问题的原因,决策和处理问题带有很大的随意性,就难免发生失误;另一个原因就是多头采购。供应处是物资采购的专职部门,而其他各二级生产单位也可对外自行订货采购,这些物资入库验收、保管、保养、发放仍由供应处所属仓库办理,出现了多次采购、重复进货、盲目进货、分散管理的现象,这也是造成储备资金失控超储严重的原因。

查看全文

粮食储备新思考

最近以来,新闻界对世界粮食价格飚涨和我国粮食安全问题很关注,一些媒体对我进行了采访,在报刊和网上发表了不少关于我对粮食安全、粮食储备和粮食价格的言论。其中,有的是从我在《粮油市场报》等报刊上发表的文章中断章取义择录下来的,很不全面,引起读者的误解。有粮食工作者因为误解还发表了批评文章。多年以来,我对媒体采访一直持慎重、负责的态度。我在每次接受采访时都诚恳地说明:本人只是一个农业粮食经济研究者,发表文章、会议发言或记者采访等都纯属个人研究和思考的一孔之见,不代表任何单位或机构。尽管我多次向记者朋友们说明这一点,但是网上少数文章仍把对我的采访看作国家粮食局的意见,这是完全不符合实际的。读者也会不言自明,一个普通研究人员不可能代表一个国家职能部门。为了对读者负责,我把近期发表的主要新观点和新看法简要整理出来,以飨读者。并借此文郑重申明:我发表的言论和文章,都纯属个人研究和思考的心得,是供有兴趣的读者参考的拙见。仅此而已。

一、关于国家粮食储备规模

中国的显著特点是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农村分散、运距遥远。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应该树立适度粮食储备观。它的主要内涵包括两方面:一方面是,粮食储备既不可过量、“多多益善”,把财富变成“包袱”;另一方面是,粮食储备又不可不足、“越少越好”,导致不能满足需要。也就是说,粮食储备规模和储备结构应该保持适度。从我国国情出发,国家粮食储备的安全线应该适当高于FAO提出的17—18%的粮食安全警戒线。具体说,我国粮食储备的规模应维持在相当于当年全国粮食消费量25—30%的水平上。基于这一理念,目前国家粮食储备总量高于FAO提出的粮食安全警戒线是必要的。目前国家粮食储备总量是充足的,为保障我国粮食安全提供了雄厚的物质基础。

二、关于国家粮食储备结构

从中国粮食产销格局、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和应对不可测事件出发,国家粮食储备不仅需要数量充足,而且还需要结构合理。首先是品种结构。要以大米、小麦、玉米等三大谷物为主要储备品种。此外,还需储存适量的大豆和食用植物油,以备应急之用。其次是布局结构。国家粮食储备适当向粮食主产区倾斜是必要的。但是,从确保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任何人口的粮食安全出发,应该在粮食主销区和粮食基本自给区安排足够的国家粮食储备。目前,国家应该适量增加稻谷的储备量,粮食主销区应该充实地方粮食储备。

三、关于国家粮食储备管理

查看全文

粮食储备和粮价思考

最近以来,新闻界对世界粮食价格飚涨和我国粮食安全问题很关注,一些媒体对我进行了采访,在报刊和网上发表了不少关于我对粮食安全、粮食储备和粮食价格的言论。其中,有的是从我在《粮油市场报》等报刊上发表的文章中断章取义择录下来的,很不全面,引起读者的误解。有粮食工作者因为误解还发表了批评文章。多年以来,我对媒体采访一直持慎重、负责的态度。我在每次接受采访时都诚恳地说明:本人只是一个农业粮食经济研究者,发表文章、会议发言或记者采访等都纯属个人研究和思考的一孔之见,不代表任何单位或机构。尽管我多次向记者朋友们说明这一点,但是网上少数文章仍把对我的采访看作国家粮食局的意见,这是完全不符合实际的。读者也会不言自明,一个普通研究人员不可能代表一个国家职能部门。为了对读者负责,我把近期发表的主要新观点和新看法简要整理出来,以飨读者。并借此文郑重申明:我发表的言论和文章,都纯属个人研究和思考的心得,是供有兴趣的读者参考的拙见。仅此而已。

一、关于国家粮食储备规模

中国的显著特点是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农村分散、运距遥远。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应该树立适度粮食储备观。它的主要内涵包括两方面:一方面是,粮食储备既不可过量、“多多益善”,把财富变成“包袱”;另一方面是,粮食储备又不可不足、“越少越好”,导致不能满足需要。也就是说,粮食储备规模和储备结构应该保持适度。从我国国情出发,国家粮食储备的安全线应该适当高于FAO提出的17—18%的粮食安全警戒线。具体说,我国粮食储备的规模应维持在相当于当年全国粮食消费量25—30%的水平上。基于这一理念,目前国家粮食储备总量高于FAO提出的粮食安全警戒线是必要的。目前国家粮食储备总量是充足的,为保障我国粮食安全提供了雄厚的物质基础。

二、关于国家粮食储备结构

从中国粮食产销格局、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和应对不可测事件出发,国家粮食储备不仅需要数量充足,而且还需要结构合理。首先是品种结构。要以大米、小麦、玉米等三大谷物为主要储备品种。此外,还需储存适量的大豆和食用植物油,以备应急之用。其次是布局结构。国家粮食储备适当向粮食主产区倾斜是必要的。但是,从确保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任何人口的粮食安全出发,应该在粮食主销区和粮食基本自给区安排足够的国家粮食储备。目前,国家应该适量增加稻谷的储备量,粮食主销区应该充实地方粮食储备。

三、关于国家粮食储备管理

查看全文

高外汇储备效应

1我国高外汇储备形成原因

(1)长期以来,弥补国际收支逆差和维持本币汇率稳定被置于外汇储备功能的首要地位。亚洲金融危机之后,外汇储备的首要功能已悄然发生改变。在IMF对外汇储备功能的新表述中,“增强对本币的信心”被放在核心地位上,弥补国际收支逆差、维持本币汇率稳定则退居其次。与其他东亚国家一样,我国将积累外汇储备作为抵御将来危机的缓冲体。在新的储备观下,货币当局虽然知道持有外汇储备存在机会成本,但要考虑避免外汇风险和金融危机,自然认为外汇储备是“多多益善”了。

(2)我国在1994年就实行了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然而,人民币汇率处于一种超稳定的状态,保持高度的“静态稳定”,实际成了“钉住美元的固定汇率制”。在2004年IMF的官方统计资料中,把人民币汇率制度归入传统的固定钉住汇率制度一类。1994年以来,中国国际收支的顺差增加,外汇供给大于外汇需求,国际收支连年巨额顺差,为了维持美元钉住制,中央银行被迫吸纳外汇储备,在外汇市场上购入外汇,导致外汇储备的高增长。

(3)体制方面的原因,1994年中国改革外汇管理体制和汇率制度之后,外汇储备增长便有了体制基础。在强制结售汇制和对外汇银行头寸进行额度控制下,银行、企业和个人均不能按意愿持有外汇,央行以外汇储备的形式持有相当部分的外汇。外向型企业将对外经济贸易活动中获得的外汇出售给外汇指定银行,取得相应的人民币,外汇指定银行再将其结算周转外汇余额超过规定上限部分在外汇市场上卖出,中央银行购入这部分外汇后,就增加了中央银行的外汇储备。因此,强制结售汇制成了中国官方外汇储备迅速增加的一个体制性原因。

(4)我国政治环境稳定、市场潜力巨大和外资外贸政策优惠的吸引下,外资规模不断增大,对外贸易持续顺差是我国外汇储备过快增长的主要原因。在新的国际分工体系下,中国凭借丰富的劳动力资源逐渐成为“世界的工厂”,使得中国的出口贸易额增长迅速,贸易顺差不断扩大。这种状况在短期内难以得到改变。外国直接投资,持续大额的金融与资本项目顺差也是使得我国外汇储备规模不断扩大的重要原因。金融与资本项目顺差产生主要与外国直接投资有关。主要是因为我国引进外资只是单纯的资金流入,真实资源的引进较少。

(5)由于中国经济增长推动了资产价格上涨,为热钱提供了不可多得的投资机会国际游资的不断渗入,对我国外汇储备超速增长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在人民币升值压力不断增大,预期资金套利几率剧增的状况下,我们不能排除国际游资渗入因素对我国外汇储备持续高速增长的影响。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