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意义范文10篇

时间:2024-01-14 08:06:59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传统意义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传统意义

当代科技对传统美术抨击以及意义

多少世纪以来,在人们的头脑中,绘画、雕塑等形式是美术创作不可动摇的表现基础,是作为记录形象的最佳手段。美术与画笔从来就好比鱼水关系不可分割。西方美术史更是在很长时期把模仿客观对象的古典写实主义技巧作为表现主导。

然而,这种以笔为创作媒介的表现方式保持到19世纪却受到严重的挑战。1826年,法国人普斯用曝光法拍下了人类不用绘画而用阳光得到的第一张照片。从此,摄影像一棵大树,根植于科技的土壤,在艺术的春风雨露中发芽.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与人们文化艺术观念的更新而蓬勃成长起来。照相术是社会工业化的产物。它的产生和普及对以模仿为主导观念的传统艺术无疑构成了相当的威胁.其惟妙惟肖的纪实本领远远超越了写实绘画的能力,以至于有人说:“传统绘画在对客观事物的忠实与再现上与摄影相比是何等的无力!”就连写实主义优秀作品《父亲》也不可幸免地被人评为“给人的感受不过是一张比较精彩的写实照而已”。不可否认,摄影作为l9世纪新的艺术创作载体呈现出很大的优越性。它以其丰富的造型能力成为大众手中选择美、捕捉美、塑造美、再现美的有力手段,给传统艺术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和影响。

如果说一百多年前,摄影挑战写实绘画,导致写实绘画的解构和现代绘画的兴起,那么真正造成传统艺术家们前所未有的危机感的,则是一百多年后电脑美术的诞生。

20世纪人类最伟大、最卓越的技术发明是计算机。计算机自问世以来,开辟了人类智力解放的新纪元。在短短的50年阃,它以惊人的发展速度,广泛深入到科学技术、国民经济、社会生产(当然包括艺术创作)等各个领域。电脑美术因此应运而生。电脑美术是以计算机及其外围配套设备为主要工具的一种新兴视觉艺术种类。它能取得普通绘画工具和摄影无法取得的无以伦比的绝妙色彩和魔术般变幻无穷的形式,而设计速度却较传统美术创作可提高数十倍乃至数百倍。从Photoshop到CorelDraw,从AutoCAD到3DSMax。每一种电脑制图软件的推出都为人们带来意想不到的方便:你可以轻点鼠标将“蒙娜丽莎”的微笑随心所欲变动,也可以在几尺的荧屏前创意毕加索的立体主义;可以既不用胶片又不用冲洗得到超现实数码影像,还可以抛弃纸笔创作模式给小朋友献上精彩的《玩具总动员》……。总之,你所想表现的内容和东西,几乎都能在电脑里数字化生成。古人把对再观美好事物的愿望寄托在马良的“神笔”里,而电脑美术似乎将他们当初的梦想变为了如今的现实。因此,电脑美术一产生就广泛受到人们的重视和青睐。

正当人们沉浸于“网络伊甸园”充分感受现代科技带来的艺术创作乐趣时,一部分人却产生了忧虑和迷惘:面对“摄影昔冲写实绘,电脑今震抽象画”的现状,真不知传统艺术殿堂还能挺立几时?电脑美术日新月异的发展是否会令21世纪的传统美术工作者失业呢?长期以来形成的纯美术的各种门类是否会逐步消失而被新生的电脑美术所替换呢?这一系列问题,越来越多地困扰着当前的艺术工作者。如何正确认识和分析这些问题,这是当前美术工作者和美术教育所面临的十分重要的问题。

我们无法回避现代科技与传统艺术的碰撞,我们需要的是以一种博大的胸怀、相对的视角和发展的眼光正视这一问题。

查看全文

传统文化对中学德育的教育意义

摘要:中华民族拥有五千年的文化历史,传统文化在历史长河中熠熠生辉,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几千年来推动着社会文明的进步,在当代中学教育中中国传统文化对于中学德育教育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中学德育教育与中国传统文化如何结合,传统文化如何在中学德育教育中发挥意义是中学德育教育的研究重点,本人作为一名高中生,希望学校能够在德育中重视发挥中国传统文化的作用,出现此目的提出了相应的策略,希望对提高学校的德育的效果有作用。

关键词:传统文化;中学德育;策略

正确的思想观和价值观,无论何时都是学校教育的重点,培养中学生优秀的道德素质是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内容。我国优良的传统文化在中学德育教育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指导着中学生的思想和观念,对于培养中学生健全的人格和正确的价值观有着重要的意义。诚实、守信、孝亲、礼义廉耻这些传统的道德文化在任何一个时代都是永不过时的优良文化。中学德育教育中应该注重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培养新一代具有正确价值观和健全人格的中学生。

一、中国传统文化对中学德育教育的意义

(一)对中学德育教育具有指导作用

优秀的传统文化传承千百年,具有丰富的内涵。中学时期是培养正确价值观的关键时期,在德育教育中注重运用中国传统文化不仅仅是对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传统文化更对中学生的价值观和思想有着重要指导作用。在传统的经典故事“孔融让梨”、“凿壁偷光”“闻鸡起舞”……中学生懂得了何为礼让、勤奋;在百善孝为先中学会了孝顺父母、尊敬长辈;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对于培养中学生健全的人格、正确的思想观和价值观具有重要的引领作用,勤俭、忠诚、诚信、仁爱、谦虚、礼让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具有深刻的内涵,指导着中学德育教育,引领着中学生不断完善自我。

查看全文

中华民族传统祖国意义结构论文

摘要:中华民族传统祖国是“三位一体”的意义结构体,“天下”为体,故土家乡是根基,政治国家是保障,伦理文化是支撑,是“乡土之国”、“中国”、“中华”的有机统一。

关键词:中华民族;祖国;乡土;民族文化

中华民族在相对封闭隔离的内陆生存环境中,在自然经济、政教合一的宗法农业社会,在认识改造自然社会、创造中华文明的实践话动中,对个人与民族国家的价值关系长期思索、反复定位,历史地形成并不断发展完善了“三位一体”的祖国的意义结构。所谓“一体”指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根本利益(“天下”),“三位”指村社共同体(乡土)、多民族共同体(“中国”)和伦理型的民族文化(“中华”)。其中,村社共同体是基础,是联系个体的情感心理纽带,多民族共同体(国家)是调控个体社会生活的政治保证,而人伦文化则是调节整合个人和民族国家的价值关系的精神支撑。三者相互联系、相互渗透,密不可分,构成有机整体。

一、“天下”:中华民族根本利益的象征

中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利益,始终构成其所热爱的祖国的价值内核,维护和发展祖国的根本利益也成为中华民族的历史使命。这种价值理念不断内化,历史地积淀成“天下”人文观念。

人们一般地把“天下”理解为实体性的空间地理概念,但在儒家的话语系统中,“天下”具有特定的人文内涵。总的来说,民众是“天下”的主体力量,民族是“天下”的最高意义。“天下”具有神圣性,其利益不可侵犯。是故,“天下”是中华民族根本利益的象征,“天下”是传统祖国的根本意义所在。

查看全文

儒家为己之学传统意义论文

孔子在《论语·宪问》中说:“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1](P154)“古”象征着孔子心目中的理想社会,“今”代表着当时的社会现实。孔子所谓“为己”即自我完善或自我实现,“为人”则是迎合他人以获得外在的赞赏。以为己否定为人,意味着儒家将为学的重点指向自我。完善自我,成就理想人格,达到理想的人生境界,正是儒家哲学的价值取向。

“为己”思想由孔子提出后,作为儒家思想的基本前提为后期儒学流派所继承,“为己之学”得到进一步展开。传统儒家从先秦孔孟荀到宋明朱子王阳明,坚持了“学者为己”的为学宗旨。“为己之学”反映了儒家对主体自我的肯定,体现了对个体内心精神世界的关切。在当今中西文化冲突与融合的时代背景下,面对人役于物、工具理性凌驾于价值理性之上的人类的尴尬境地,现代新儒家杜维明对传统儒家的“为己之学”赞赏有加,认为在人类现代化的进程中,儒家的为己之学仍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他说:“在儒家的传统里,学做一个完善的人不仅是一个首要关切的问题,而且是终极关切和全面关切的问题。”[2](P49)学者为己是儒家的一贯之道。

那么,为己之学的具体含义及其在价值导向上的精神实质是什么?

以笔者浅陋之理解,其含义似可包括:为学性质上的学做人与为学内容的道德性;为学动机的为己性与为学目的的成己性;为学过程的涉己性与为学效果的己为性。

“在儒家看来,学就是学做人。”[2](P49)真正的学问就是学做人,而不是出自其他的考虑。诚然,如果从生物学的意义上看,我们无一例外地都可以称是人,这是我们与生俱有的权利。但是,如果从伦理学或哲学的意义上看,成为一个人必须有一个学的过程。因此,学做人意味着道德上的完善,人格的确立及精神境界的升华。儒家之“学”虽有认识论的意义,包括知识经验的积累,但更主要地应理解为自我道德修养。儒家把他们的学问称为“圣人之学”,它所关注的焦点是人如何成就德性完善人格的问题。“儒家学做人的观念表明,通过个人努力,人类有可能变得‘神圣’。”[3](P4)学做人的圣人之学也就是为己之学。或者说学做人是为己之学的性质,而学道德或道德修养是为己之学的内容。儒家虽然并不排斥智性甚至主张“尊德性而道问学”、“必仁且智”的,但却是以尊德性为优先价值,以仁为本的。

为己之学的起点必然是为学动机的为己性,这里的“为己”并不是我们今天所理解的个人主义意义上的为了自己的某种利益,而是说作为人际关系中心的自我,是道德修养的主体和核心,是为学的起点。按照儒家的思维方式,自我处于各种关系的核心,因此,要外王必然要内圣,要实现天人合一、社会和谐,均要以个人的自觉修养为基础。学者为己的启发意义,也许可以被理解为自我修养的一种命令,内在的认识自己是在外部世界正确行为的前提。“为己,欲得之于己也。为人,欲见之于人也。”[4](P226)为己之学指向自我以实现圣贤人格为指归;为人之学以求人知,是一种功利价值。因此,儒家所言之学就是在于强调修己成圣的优先性与根本性。

查看全文

中华民族传统意义管理论文

摘要:中华民族传统祖国是“三位一体”的意义结构体,“天下”为体,故土家乡是根基,政治国家是保障,伦理文化是支撑,是“乡土之国”、“中国”、“中华”的有机统一。

关键词:中华民族;祖国;乡土;民族文化

中华民族在相对封闭隔离的内陆生存环境中,在自然经济、政教合一的宗法农业社会,在认识改造自然社会、创造中华文明的实践话动中,对个人与民族国家的价值关系长期思索、反复定位,历史地形成并不断发展完善了“三位一体”的祖国的意义结构。所谓“一体”指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根本利益(“天下”),“三位”指村社共同体(乡土)、多民族共同体(“中国”)和伦理型的民族文化(“中华”)。其中,村社共同体是基础,是联系个体的情感心理纽带,多民族共同体(国家)是调控个体社会生活的政治保证,而人伦文化则是调节整合个人和民族国家的价值关系的精神支撑。三者相互联系、相互渗透,密不可分,构成有机整体。

一、“天下”:中华民族根本利益的象征

中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利益,始终构成其所热爱的祖国的价值内核,维护和发展祖国的根本利益也成为中华民族的历史使命。这种价值理念不断内化,历史地积淀成“天下”人文观念。

人们一般地把“天下”理解为实体性的空间地理概念,但在儒家的话语系统中,“天下”具有特定的人文内涵。总的来说,民众是“天下”的主体力量,民族是“天下”的最高意义。“天下”具有神圣性,其利益不可侵犯。是故,“天下”是中华民族根本利益的象征,“天下”是传统祖国的根本意义所在。

查看全文

传统法律文化的现代意义论文

摘要:任何法治的构建都离不开自己的传统,中华民族本源的法律文化是构建现代法治不能割舍、不可或缺并起决定作用的内源力,要建立现代法治国家,必须尊重中国传统,充分利用中国传统法律文化。本文试图从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现代价值的层面,从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特征中找寻传统法律文化中所蕴含的现代价值内容。

关键词:传统法律文化;现代法治;现代价值

在现代法治的进程中,为了实现建立现代法治国家的目标,存在着不同的构建模式,有主张“休克疗法”的,认为要建立现代法治国家,必须“先死亡后再生”,推翻传统的所有价值理念,在废墟上重新建立;有主张“本土资源”的,强调要充分利用中国现有的及传统的法律文化和法律价值。然而,任何法治的构建都离不开自己的传统,中华民族本源的法律文化是构建现代法治不能割舍、不可或缺并起决定作用的内源力,要建立现代法治国家,必须尊重中国传统,充分利用中国传统法律文化,而且,中国传统法律文化中确实有不少与现代法治理念相容的东西。本文试图从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现代价值的层面,从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特征中找寻传统法律文化与现代法治的相容,并就此谈一点看法。

(一)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多角透视

法律文化是由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法律意识形态以及与此相适应的法律制度、组织、机构的总称。中国传统法律文化是中国几千年来法律实践活动及其成果的统称,是指从上古起至清末止,广泛流传于中华大地的具有高度稳定性和持续性的法律文化。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特征主要有:

第一,“德主刑辅”的法律文化,“礼法兼治”的社会综合治理模式

查看全文

传统文化社会意义研究论文

摘要:中国传统文化作为一种文化遗传因素,深深融入到中国现代生活的各个领域,发挥着积极或消极的双重作用。系统考察传统文化对现代生活的积极作用更具有学术价值和实践意义。本文在现实考察和理论思考的基础上,从文化哲学视角对传统文化的生活价值问题进行了尝试性研究和探讨。

关键字:传统文化现代社会价值

一、现代生活与传统文化的内在关系

关于现代生活与传统文化的内在关系,借用美国文化社会学家E·希尔斯的话很能说明问题。他说:“即使我们承认,每一代人都要修改前辈传递下来的信仰和行为范例,我们还必然会发现,大量的信仰过去被拥护,现在仍然被拥护,许多行为范例过去被奉行,现在仍然被奉行,而且,这些信仰和模式与近期出现的范型相互并存。”[1]这短短的一句话包含了四层意思:一是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已发生“错位”,传统文化已不能完全适应现代生活;二是传统文化有很大的稳定性,因而现代生活中仍存在着传统文化的某些因素;三是尽管现代生活仍继承着传统文化的某些内容,但这种继承不是一成不变的拷贝,而是有所修改的被接受并发展;四是现代生活在创造着新的文化。这或许可以用错位——继承——发展——丰富来表述现代生活与传统文化的辩证关系。

(一)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的错位

现代生活是不同于传统生活的生存模式。适应传统生活而产生的传统文化,作为一个完整的文化体系,已不能完全适应现代生活的需要。这是由于传统文化本身以及时代都处于不断的发展之中。从其本身来说,传统文化都有两重性,既有积极进步的一面,又有落后、腐朽的一面;从其发展的不同时代因素来说,由于现代反差,传统文化既有适应现代生活的一面,又有不适应甚至阻滞现代生活的一面。由此导致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发生了错位。

查看全文

传统纹样对平面设计的意义

在大的社会背景下,全社会掀起了一股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风潮,传统的中国式纹样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璀璨夺目的一部分,它被应用于很多领域,而对于平面设计,由于其艺术性和美术性的特征,在平面设计中引入传统纹样,对作品的设计具有和谐而独特的影响。

一、传统纹样的分类及特征

最早的传统纹样源于古人对吉祥意识的一种表达。在原始社会,由于人们对于自然的认识较为片面,才催生出了最早的传统纹样,也就是图腾。最早的传统纹样一般以动物和植物为主,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纹样的种类也越来越丰富,更具文化特征。

(一)传统纹样的分类。传统纹样一般分为四类。动物类纹样是传统纹样最重要的一部分,龙凤纹是最早出现也是最常见的传统纹样。像这类传统纹样不属于现实中的动物,充满了神秘感和吉祥的喻意。当然还有一些常见的动物类纹样,例如鱼类和鸟式纹样,鲤鱼跃龙门、象征长寿的丹顶鹤都是我们常见的动物类纹样;植物类纹样则是人们根据植物的某些特征,在宗教的影响下,通过艺术性的加工赋予其独特的象征意义。如竹子纹样象征谦虚和高洁,牡丹纹样象征富贵和吉祥;器物类纹样最常见的是绳结类和钱币玉石式纹样。绳结式纹样最常见的是中国结,寓意着吉祥如意又富有中国特色。钱币玉石式纹样则表达了人们财源广进的美好愿望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人物类纹样早期大多与神话传说相关,如女娲伏羲纹样。到了唐代,由于佛教的传入,人物类纹样又大多以宗教人物为蓝本,如佛像和飞天式纹样的大量出现。而在民间,也有许多可爱且富有喜感的人物类纹样,如年画娃娃等。

(二)传统纹样的特征。从前文传统纹样的分类可以看出,传统纹样大多是人们观察和想象力的结晶,具有极大的象征意义。传统纹样的象征性特征不仅是其流传至今且长久不衰的秘密,也能够在平面设计中赋予设计作品独特的象征含义,表达人物美好的祝愿和希望。此外,传统纹样一般造型优美,具有独特的民族和文化特征。例如中国结这一中国传统纹样,以绳结连续交错的形式,蕴含着吉祥如意的含义。这种绳结类纹样被命名为中国结,应用到平面设计中,能够为设计作品增添一抹浓重的中国色彩。

二、平面设计中的传统纹样

查看全文

中医传统养生学教育意义探究论文

摘要:通过开展中医传统养生学教育和社会实践活动,表明养生不只是一种综合性的强身益寿活动,它更是一种生活方式,一种在日常生活中逐渐形成、不断修正的适合自己的良性的自然生活方式。养生是生命价值的体现,是实现生命意义的本体方式。同时也宣示了广泛开展中医养生学教育的重要性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中医养生学;传统;现代;价值

现代化的高科技给人们带来了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享受,但也不得不面临伴随而来的弊端。人们无法回避现代化的高科技与自然的健康生活之间的矛盾,必须寻求解决的途径。笔者希望通过开展养生学的教育和社会实践活动,阐明传统养生学教育的现实意义,探求中华民族传统养生学的当代价值,寻找现代社会中自然的生存或生活方式。以体现自然生命的价值,实现生命的意义。

一、寻找现代化高科技与自然健康生活之间的平衡点

在现代化进程中,一方面,各个领域现代化的高科技给人们带来了纷繁多样、丰富多彩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享受,但另一方面,人们不得不面临现代化高科技产物的严峻的现实弊端。城市化的快速进程取得了巨大成就,却也带来了诸如人口密集、交通拥挤、污染严重等自然与社会环境问题。工业化带给社会可观财富的同时,也使自然资源承受着巨大的压力,诸如耕地减少、淡水匮乏、温室效应等等。世界卫生组织的“生态系统与人类福利安康:健康问题综合报告”表明,生态系统的恶化将给人类健康带来不可预料的严重威胁。信息化的闪电发展,互联网上唾手可得的一切,提高了生产力,缩短着时间和空间的距离,没有了疆界,却凸现出新的始料未及的问题。某天,“一块乌云遮住了太阳,爷爷拿出TransLight(手持式日光灯),开启后在脸上投射具有振奋精神的蓝光,让爷爷随时随地地补充‘自然’光线”。15岁的乔治不去户外或体育馆,却得到了身体锻炼,“他在房里戴着虚拟实在的装备,在一台‘千奇百怪’的跑步机上跑着、走着。这些‘酷毙了’的装备使乔治看起来像是在穿越地下洞穴,或攀爬豺狼野兽四伏的陡峭山峰,或穿过草地追逐美丽的少女”。在这样的现代化环境下,人们或许会怀疑自己究竟还是不是真正的自然人!这一切,直接影响着人类的自然生命和自然健康,甚至不得不或不知不觉地以牺牲生存环境和身心健康甚至生命作为代价。同时,这一切,不断挑战着人类的自然疗能。于是,人类不可逃避地陷入两难抉择的窘境:现代化的高科技?自然的健康生活?放弃日新月异的高科技,这显然是愚昧的,但也不愿意抛弃自然的健康生活。然而,人们必须直面这样的窘境,必须寻求解决的途径。能否在两者之间找到平衡点?在使用现代化“器械”的同时,是否可以给人们自然的生活、自然的生命留下一片赖以生存生活的绿洲?在现代化进程中,能否找到一种适合自己的适应环境的良性的生活方式?在高科技背景下,如何体现自然生命的价值,如何实现生命的意义?

二、中医传统养生学的当代价值

查看全文

深究中医传统养生学教育意义

现代化的高科技给人们带来了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享受,但也不得不面临伴随而来的弊端。人们无法回避现代化的高科技与自然的健康生活之间的矛盾,必须寻求解决的途径。笔者希望通过开展养生学的教育和社会实践活动,阐明传统养生学教育的现实意义,探求中华民族传统养生学的当代价值,寻找现代社会中自然的生存或生活方式。以体现自然生命的价值,实现生命的意义。

一、寻找现代化高科技与自然健康生活之间的平衡点

在现代化进程中,一方面,各个领域现代化的高科技给人们带来了纷繁多样、丰富多彩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享受,但另一方面,人们不得不面临现代化高科技产物的严峻的现实弊端。城市化的快速进程取得了巨大成就,却也带来了诸如人口密集、交通拥挤、污染严重等自然与社会环境问题。工业化带给社会可观财富的同时,也使自然资源承受着巨大的压力,诸如耕地减少、淡水匮乏、温室效应等等。世界卫生组织的“生态系统与人类福利安康:健康问题综合报告”表明,生态系统的恶化将给人类健康带来不可预料的严重威胁。信息化的闪电发展,互联网上唾手可得的一切,提高了生产力,缩短着时间和空间的距离,没有了疆界,却凸现出新的始料未及的问题。某天,“一块乌云遮住了太阳,爷爷拿出TransLight(手持式日光灯),开启后在脸上投射具有振奋精神的蓝光,让爷爷随时随地地补充‘自然’光线”。15岁的乔治不去户外或体育馆,却得到了身体锻炼,“他在房里戴着虚拟实在的装备,在一台‘千奇百怪’的跑步机上跑着、走着。这些‘酷毙了’的装备使乔治看起来像是在穿越地下洞穴,或攀爬豺狼野兽四伏的陡峭山峰,或穿过草地追逐美丽的少女”。在这样的现代化环境下,人们或许会怀疑自己究竟还是不是真正的自然人!这一切,直接影响着人类的自然生命和自然健康,甚至不得不或不知不觉地以牺牲生存环境和身心健康甚至生命作为代价。同时,这一切,不断挑战着人类的自然疗能。于是,人类不可逃避地陷入两难抉择的窘境:现代化的高科技?自然的健康生活?放弃日新月异的高科技,这显然是愚昧的,但也不愿意抛弃自然的健康生活。然而,人们必须直面这样的窘境,必须寻求解决的途径。能否在两者之间找到平衡点?在使用现代化“器械”的同时,是否可以给人们自然的生活、自然的生命留下一片赖以生存生活的绿洲?在现代化进程中,能否找到一种适合自己的适应环境的良性的生活方式?在高科技背景下,如何体现自然生命的价值,如何实现生命的意义?

二、中医传统养生学的当代价值

2.1中医传统养生学强调:和谐适度与可持续性中华民族传统的养生学,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研究人类的生命规律、寻找增强生命活力和预防疾病的方法、同时探索衰老的机制,以及延缓衰老、延年益寿的原则与方法的系统理论;并用这种理论和方法指导人们进行保健活动的实用科学。现代中医基础理论赋予养生明确的内涵,即通过各种调摄保养,增强人的体质,提高正气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抗病能力,减少或避免疾病的发生;或通过各种调摄保养,使机体生命活动处于阴阳协调、体用和谐、身心健康的最佳状态,从而延缓衰老的过程。养生学虽然有延长生命的追求,但并非虚妄的长生术,它包含着对人的生命现象和生命历程的精心观察与深入探讨,它是一门古老又新兴的领域宽广的交叉性的学科。它以整体观念为出发点,去认识人体的生命活动及其与自然、社会的关系。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人与自然、社会也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它以和谐适度为宗旨,强调整体协调。它以综合辨证为调摄手段,提倡因人、因时、因地制宜,反对千篇一律、一个模式。正如《孟子》云:“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人海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传统养生学虽然带有中华民族特有的社会印记和人文色彩,但在现代化进程中其自身价值昭然。因为它始终以整体观念为基准,强调和谐适度,适合当今社会的多元化特征,与可持续的和谐的发展方向相一致。学人及践行者们对生命和养生的理解与认识,透射出传统养生学在现代化进程中的潜在价值。

2.2养生学教育及其实践证明:养生是一种良性的自然生活方式笔者自2001年以来,率先在本校医学院开展中医传统养生学教育,以学术报告或学术讲座或选修课形式,就养生的知识和对保养生命的认识以及开展养生学教育的意义等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和研究婀。对本校医学院2000—2003级各专业近3000名在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的数据表明,在进行养生学教育之后,学生们认识到养生需要从现在做起,从自己做起。作为医学生,在需要专业知识教育的同时,也需要科普性质的常规养生学知识,可使自己逐渐自觉地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而成为身心健康的对社会有益的专业人才。此外,还认识到自身对养生知识的宣传所承担的义务,可通过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宣传养生的知识和技能。有学者也认为将传统养生学引入大学课堂,从哲学层面、伦理学层面和技术操作层面来看都是必要的啊。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