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社会主义范文10篇
时间:2024-01-14 06:48:31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传统社会主义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传统社会主义和民主社会主义研究论文
[摘要]由于马恩重物质生产轻人自身生产,误将生产资料私人占有这一现象当作私有制社会的本质,误导了传统社会主义,加之传统社会主义对“共产主义社会第一阶段”的“误读”,所以失败了。(瑞典)民主社会主义将夺取资产阶级的生活资料作为变革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根本措施,避免了“误读”和“误导”,获得了成功。堪称正宗的社会主义。
传统社会主义和民主社会主义哪一个更正宗?
[摘要]由于马恩重物质生产轻人自身生产,误将生产资料私人占有这一现象当作私有制社会的本质,误导了传统社会主义,加之传统社会主义对“共产主义社会第一阶段”的“误读”,所以失败了。(瑞典)民主社会主义将夺取资产阶级的生活资料作为变革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根本措施,避免了“误读”和“误导”,获得了成功。堪称正宗的社会主义。
[关键词]传统社会主义民主社会主义生产资料生活资料按父亲血统下传的继承制
谢韬先生的大作《民主社会主义模式与中国前途》(1)发表以后,在理论界引起大讨论。笔者也谈点自己的看法:对于谢韬先生的一些观点,——恩格斯晚年放弃了共产主义大目标、否定武装夺取政权等,表示坚决反对;而对于他的这一观点——民主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正统,是马克思主义的最高成果。却是举双手赞成。
一、关于社会主义概念
传统社会主义和民主社会主义论文
[摘要]由于马恩重物质生产轻人自身生产,误将生产资料私人占有这一现象当作私有制社会的本质,误导了传统社会主义,加之传统社会主义对“共产主义社会第一阶段”的“误读”,所以失败了。(瑞典)民主社会主义将夺取资产阶级的生活资料作为变革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根本措施,避免了“误读”和“误导”,获得了成功。堪称正宗的社会主义。
[关键词]传统社会主义民主社会主义生产资料生活资料按父亲血统下传的继承制
谢韬先生的大作《民主社会主义模式与中国前途》(1)发表以后,在理论界引起大讨论。笔者也谈点自己的看法:对于谢韬先生的一些观点,——恩格斯晚年放弃了共产主义大目标、否定武装夺取政权等,表示坚决反对;而对于他的这一观点——民主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正统,是马克思主义的最高成果。却是举双手赞成。
一、关于社会主义概念
在很多批驳谢韬先生的文章中,对于马克思恩格斯著作中的社会主义和我们今天称谓的社会主义不加以区分,以为它们是一回事。其实在马恩著作中如果社会主义前面不加定语(如小资产阶级的社会主义)是将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通用的。而我们今天称之为的社会主义是和共产主义相区别的概念。被认为是列宁在《国家与革命》中将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提出的“共产主义社会第一阶段”称之为社会主义(2),将共产主义高级阶段称之为共产主义(其实杜冈——巴拉诺夫斯基在1908年就已经提出来了这一用法)。而社会主义也就成为“共产主义社会第一阶段”的别称(本文凡是没有定语的社会主义指称的就是“共产主义社会第一阶段”)。
二、回归马克思,重新认识马克思本意的社会主义
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和中华传统文化的讨论
【摘要】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和中华传统文化,都是探究人的生存、自由、发展的学问,不是对立的而是人类文明多样化发展前后相继相通的历史成果。儒学等思想遗产是中国人关于人类生活和世界发展本质和规律的丰富独特的思想体系,是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的重要源泉和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不宜按西方学术传统矮化为伦理科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发展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不竭动力,中国共产党人理所当然、义不容辞地成为它的继承者和弘扬者。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华传统文化;儒学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持马克思主义世界观,适应中国和世界发展的需要,开启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研究、创新和弘扬的新航程。学界正进行热讨论争论,一个核心问题是怎样认识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和中华传统文化的关系。笔者认为,马克思主义和中华传统文化都是流淌在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长河之中,是不同历史时代不同地区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成果,在我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明文化的源头与基础。我们坚信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够推进中华传统文化的与时俱进、综合创新,绽放更加灿烂的光芒。这里把一些思考写下来作为讨论。
一、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传统文化都是人类文明史的历史成果
按照苏联人的马克思主义观,人们把以儒学为标识的中华传统文化和马克思主义对立起来,和中国的社会主义运动分割开来,也排斥于世界文明发展史之外,否定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国共产党理论基础的一个基本来源。这是一种不符合人类文明多样化发展历史实际的虚无主义。我们应当坚持马克思主义历史主义,从人类文明文化多样化发展史上,搞清楚中华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的关系。马克思恩格斯的学说,是19世纪世界进入工业化现代化时代,人类社会思想发展的伟大成果和崭新高峰。它首先是革命的工人阶级的思想体系,是工人阶级实现其解放全人类历史使命的强大理论武器。同时恩格斯在晚年又从人类文明发展史的层次上进行界定。他指明,他们的学说是“历史科学”,①还把他们的世界观界定为“关于现实的人及其历史发展的科学”,②指出“德国工人运动是德国古典哲学的继承者”。③就是说,在他看来,德国社会主义政党的思想理论,和德国传统思想文化是一脉相承的;每个工人政党都是在人类文明多样化发展进程中形成发展的、不能与自己国家的历史文化割断,应当是它的继承者和弘扬者。马克思恩格斯正是站在人类思想文化发展的最高点上,在19世纪德国的和欧洲的社会思想文化舞台上,进行变革创新,为人类多样性文明发展贡献了伟大的社会思想体系。可见在马克思恩格斯那里,它们从来相承相通的、不是对立的,遵照这一思维框架和历史逻辑,可以说,马克思主义和以儒学为标识的中华传统文化,是人类文明多样化发展在不同历史阶段不同地域的重大成果,不是互相脱离的、对立的,而是相通相融的。因此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工人阶级的先进政党、中国各族人民的先锋队,从来以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的理论基础,以中华传统文化作为党的思想理论的重要来源,是中华传统文化的当然继承者和弘扬者。唯物史观认为,一定的思想文化体系是人类社会一定发展阶段上人们生活条件、社会2关系和社会存在在思想观念上的反映和表现。习精辟阐明:“2000多年前,中国就出现了诸子百家的盛况,老子、孔子、墨子等思想家上究天文、下穷地理,广泛探讨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关系的真谛,提出了博大精深的思想体系。”④这精辟阐明了中华传统文化思想体系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的地位。这些思想家2600年前对那时华夏大地人类生活条件、社会关系和社会存在从思想观念上作出了概括与阐述,是人类文明发展在中国农耕时代必然产物和珍贵成果。显然不能够按照西方中心论,否定他们的学术成果和历史地位。陈立夫先生研究儒家思想的著述《四书道贯》,通过系统探讨和论证,把儒学称之为“人类共生共存之原理”。⑤可以说是有其道理的一家之言。在那个人类时代,思想文化学术还没有现代学科理念,没有什么哲学、法学、史学、经济学之类的划分。但是和马克思恩格斯学说有一个共同点,儒学等也是研究与回答自己时代华夏大地上现实的人如何生存、交往和发展的基本问题。世事洞明皆学问。儒学等是反映那个时代人类生活和世界发展的学说,大体也可以看着历史科学。儒学体系和马克思恩格斯学说都是以现实的人为研究对象,是关于人的生存、交往和发展的学问。一个形成于2600年前华夏大地的农耕社会,一个形成于2400年后工业革命时代的西欧资本主义社会。它们在长期发展积淀中会形成了一些表述话语不尽相同的共同理念和共同追求。认为人类文明在19世纪取得的最先进思想文化成果——马克思主义,和历经几千年发展不辍的、概括了那时人类社会生活真谛、是人类五分之一人口文化的中华传统文化是完全对立的、互不相干的、不可以融通的,那无异于否定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的科学性、真理性和普世价值。那些掌握传统优秀文化成果的先进中国人,能成功地把马克思主义吸收过来、运用起来,和中国的社会发展实践结合起来,建设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事业不断取得胜利,就是一个最好的证明。那种认为中华传统文化不是人类思想文化一种基本形态的观点,不懂得人类文明的多样性,是肤浅的狭隘的、违反人类社会历史实际的。马克思恩格斯的学说作为人类解放和发展的科学,其形成发展有广阔丰富的思想文化来源,是奠立在宽广的深厚的多样化人类文明文化成果之上的。用这一历史观研究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和21世纪马克思主义,不难看出,它们必然不是狭隘的封闭的,而是开放的多元的,放眼世界、放眼未来的。早在革命时期,就阐明,中共指导思想的文化理论基础,除了共产主义思想方法,还有中国文化遗产、非马克思主义的外国思想。⑥还说,中国现时的新政治新经济是从古代的旧政治旧经济发展而来的,中国现时的新文化也是从古代的旧文化发展而来,我们必须尊重自己的历史,决不能割断历史。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应当给以总结,承继这一份珍贵的遗产。⑦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新实践中,习再次强调,我们必须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继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吸收世界文明有益成果,以这样一种时代精神,才能够以更加自信、更加自强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⑧所以对于中国共产党人来说,儒学、道家、墨家等全部传统文化都是研究对象,要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进行开掘、继承和弘扬使之成为我们建设社会主义的精神动力与智慧源泉;同样马克思主义作为人类文明发展的伟大成果,也是我们的研究对象,通过学习研究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从中提炼和把握它的基本精神、基本原则和基本方法,作为利箭去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之的。总的说来,这些都是我们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发展的思想文化来源,当然其实际作用会因时因地而有所不同。在今天的世界,我们要推进改革开放、国家现代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必须从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高度,坚持走世界文明发展大道,采取开放的包容的态度,首先对五千年中华历史文明、优秀文化成果,进行系统全面深入的批判研究和继承发展,同时也认真吸取人类文明的各种优秀成果。这是人类历史发展进步的必然逻辑,也是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规律。无论以什么名义,忽视、排斥和拒绝自己民族传统文化的观点和态度,都是不可取的。有论者认为,中国文化是中为体、西为用、马为魂。人们不禁会问,一个有悠久历史的东方文明大国,在产生于西欧的马克思主义传入以前文化难道是没有灵魂的吗?那它怎么能够生存发展五千多年,曾经成为人类古代历史上最发达的国家之一,显然这个论点,不符合人类世界发展的历史与逻辑。人类社会不是由许多可以拆卸的零部件组装起来的机器,而是一个由现实的人构成的综合创新发展的社会有机体。人们吃下去的是米饭馒头,肉鱼蛋菜,经过啄嚼消化吸收,成长为人的骨肉血脉,而不是长出一个个馒头、一块块肉蛋。当代中国文化,和各种人类文化一样,也是在综合创新中成长起来的精神文化有机体。它是中国人几千年来、一代一代地植根于自己的思维、生活、社会活动之中、和各种文明的相互交流之中,包括吸收马克思主义思想体系,经过不断地去芜存菁,筛选洗磨,外为中用,精心滋养,辛勤耕耘而在华夏大地形成发展起来的具有鲜明中国特色、风格、气派和话语的社会主义的思想文化体系,是从中国人的社会生活和心灵世界里生长建设起来的精神家园。必须指明,中国共产党人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创新发展如猛虎添翼,但是这个精神文化有机体叫中华文化。自然“中华民族在几千年历史中创造和延续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及其文化的“根和魂”。⑨
二、中华传统文化包含着人类生活与世界发展逻辑的世界观
落后的文化传统与苏联社会主义
[内容提要]苏联的解体涉及方方面面的原因,而不可忽视的一个深层次原因就是其文化传统对其执政方式、执政理念等方面的影响。在苏联社会发展过程中,弥赛亚意识、浪漫的理想主义思想、教条主义传统、国家至上理论、沙皇崇拜、极权传统、专制作风、愚民嗜好、官办社会的传统等落后的文化传统的痕迹处处可见。
[关键词]苏联文化传统社会主义
自20世纪90年代初以来,我国学术界对苏共失败的原因分别从教条主义、左的路线、计划经济体制、民主监督与政治体制、民族问题、对外关系、党的建设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这些研究,从不同的侧面揭示了苏共失败的原因,有助于人们对这一问题的深刻理解。不过,笔者认为,除此之外,导致苏联共产党执政失败的又一深层原因在于其深受落后的文化传统的影响。
对苏联社会主义建设、苏共执政产生重大影响的文化传统有以下几个方面:
弥赛亚意识。弥赛亚是犹太教用语,指的是被上帝选中拯救世界的民族。俄罗斯人很早就有一种意识,即俄罗斯有着特殊的使命,俄罗斯民族是特殊的民族。在东正教的拜占廷王国衰落以后,莫斯科王国成为保留下来的惟一的东正教王国。俄罗斯是第三罗马。第三罗马思想是普斯科夫叶利扎罗夫修道院院长菲洛费伊于1510~1511年间在给瓦西里三世的奏折中提出的。依照其观点,基督教的世界中心逐渐地由“陈旧的”罗马转向“第二罗马”君士坦丁堡,再由君士坦丁堡转向莫斯科。前两个罗马由于它们对“真正基督教”的背叛而衰落。莫斯科仍忠于正教,不承认在佛罗伦萨商定的合并。因此,莫斯科如今是基督教的世界中心,是“第三罗马”,而第四罗马是“不存在的”。俄罗斯人“规定”俄罗斯是惟一的东正教王国。同时也是全天下的王国。俄罗斯的使命是成为真正的基督教、东正教的体现者与捍卫者。
浪漫的理想主义思想。别尔嘉耶夫承认,俄罗斯知识分子是一个不切实际的阶级,这个阶级的人们整个地迷恋于理想,并准备为了自己的理想去坐牢、服苦役以至被处死。俄罗斯普通民众很喜欢朝圣。“朝圣是一种很特殊的俄罗斯现象,其程度是西方没见过的。”朝圣者寻找真理,追求天国。平民阶层总是从自己中间挑选朝圣者,但就其精神实质而言,俄罗斯文化最有创造性的代表者都是朝圣者,果戈里、陀思妥耶夫斯基、托尔斯泰、索洛维约夫和一切革命知识分子都是朝圣者。俄罗斯人在或大或小的程度上,自觉不自觉地是“千年王国”说的信徒。这里所说的千年王国始终指某种终极的完美状态,他们认为这种状态应当取代恶的、不公正的、奴隶的世界。
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荣辱观
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荣辱观
同志于2006年3月4日,在全国政协十届四次会议民盟、民进联组会上,第一次提出树立“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社会风气是社会主义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是社会价值导向的集中体现。树立良好的社会风气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强烈愿望。
我理解有以下几点:
一、胡总书记在这个时候提出荣辱观问题有其深刻的历史背景。
改革开放二十余年来,我们实行经济体制的转轨,通过市场经济这只无形的手,通过效率优先,解决了困扰我国几千年的吃饭问题,使各种商品均走上了“卖方市场”,物质达到了令人瞋目的丰富程度,老百姓的腰包也不同程度地鼓起来。然而,市场经济也有其不可克服的缺陷,那就是社会公平注重不够。这时候我们自然会想到政府宏观调节这只看得见的手。虽然,这只有形的手能够通过税收、法律、利率等手段起到一定的调节作用,但是,政府的宏观调控也有其缺陷,除了对效率的干扰外,对我们人的内心深处影响甚微,我这里主要指的是道德建设。
当前,我们的经济建设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但是世风日下,人情冷漠。尤其在市场经济建设中,最需要培养的诚信在我们的社会中却严重缺失。此问题如果得不到解决,势必将在今后的经济发展中带来极大的危害。我们的民族正处在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之中,经济腾飞已经是不容置疑的历史事实,然而,我们的社会发展却显得像一个[本文转载自跛脚的人,并没有得到相应的发展,这样的情况如果不能得到改变,我们的强国之梦就会如同见在沙丘上的大厦,迟早会如前苏联一样轰然坍塌。
社会主义荣辱观道德传统论文
摘要:中国有着悠久灿烂的文明,传统美德源远流长。在新时期,道德传统必然要与时代相结合以崭新的形式表现出来。以“八荣八耻”为核心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内容,包含着丰富的内涵,不仅是时代精神的汇聚和体现更是对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民族精神的继承和创新。
关键词:传统道德社会主义荣辱观继承
一、中华民族的道德传统及历史发展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源远流长,自古以来就有重德行,贵礼仪的优良传统。早在春秋时期管子就提出了“礼、义、廉、耻”四个基本道德要素并加以论证来约束人们的日常行为。到了东汉,儒学大家董仲舒把其具体化为五个方面“仁、义、礼、智、信”也就是我们所熟悉的“三纲五常”中的“五常”,传统意义上的道德规范完全形成。虽然在后继的岁月中在传播的过程中有着其他的表述方式,但都可以看成是这五种要素的延伸和发展。让我们来看一下传统道德中包含了那些内涵:
“仁”,这是孔子所创的儒家学派的核心精神也是封建传统思想的精华。在《论语》中,孔子用“爱人”来回答他弟子的问题,《论语·颜渊》:“樊迟问仁。子曰:爱人。”“仁”首演要解决的是一种人际关系,其具体的要求就是孔夫子所说的推己及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以及“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种本来亲密友善的社会关系上升到一种道德目标后就成为可以为之牺牲生命的理想了。孔子在《论语·卫灵公》中提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又杀身以成仁”。后来,中国革命史上一批批革命战士以此为铭训,在追求真理的过程中完成了自己生命的升华。
“义”是指正当、正直的气节,是指在追求亲密友谊、美好善良的境界时的正直正义的气节。孔子有“杀身成仁”,孟子则有“舍生取义”。这样一种浩然凛冽的气节一直伴随着中华民族的发展,成为中华儿女强劲的精神支柱和动力。南宋末年的文天祥一首《正气歌》“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下则为河岳,上则为日星。于人曰浩然,沛乎塞苍冥。……风檐展书读,古道照颜色。”更是把这样一股浩然之气吟唱的淋漓尽致。
传统文化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1天峨优秀传统文化的构成
天峨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西北部,红水河上游,因传说这里是美丽的天鹅飞升的地方而得名。天峨优秀的传统文化发源于清澈蜿蜒、幽深宁静的红水河,根植于古朴的蚂虫另文化,依托其强大的精神信仰内涵,衍生出多彩多姿、特色鲜明的历史文化、民族文化(具体包括铜鼓文化、八仙文化、筒噔文化、歌谣文化、武术文化、龙狮文化、节庆文化、服饰文化等)、生态文化、长寿文化、红色文化等。1.1蚂文化。天峨是壮族蚂文化历史最悠久、保存最完好的地区之一,现保存有世界唯一的蛙婆像。被誉为“红水河蚂文化第一村”的六排镇纳洞村,其蚂文化至今已有1000多年历史,它还是红水河沿岸乃至东南亚区域蚂文化传承保护最完整、最具活力和开发潜力的地区。每年的农历正月初一至十二,纳洞村邻近的男女老少都会聚集在一起参加蚂节活动,内容包括找蚂、孝蚂、颂蚂、制作蚂轿、跳蚂舞等。蚂节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和感召力,通过活动,可以增强民众之间的团结协作、互敬互助,尊老爱幼、遵纪守法、和睦共处的传统美德,滋养热爱家庭、保护生态的发展观念。2006年,红水河壮族蚂节成功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并被评为“中国最佳非物质文化遗产节庆”。壮族蚂节被文化和旅游部及中国民族节庆专委会列入全国重点推介节庆项目,荣获“国家2017年优秀民族节庆最具创新价值奖”称号。蚂舞则被列为广西壮族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1.2历史文化。天峨县历史悠久,文化遗存丰富。早在一万多年前,人类已在天峨繁衍生息。1986年6月广西文物工作队(今广西文物保护与考古研究所)到六排镇塘英村考古调查,发现一件距今约1万多年的新石器时期的砍砸器,现收藏于县文化馆[1],这是天峨古民自力更生、创新改变的开始。而三堡乡发现的明末时期壮族《布洛陀经》手抄本,则是我国至今发现最早、最完整的一套记载壮族远古神话等史料的经诗。县城北面的火把洞,有一座笔直的石山,石壁上镌刻着筛口大的“风草”二宇,左下角落款“庄政书”,笔力刚劲潇洒。据说“风草”二字是清朝一位叫杨庄政的官员书写。他根据《论语》“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这句话,用“草”来暗喻鱼肉百姓、为非作歹的土霸叶春山;用“风”暗喻惩奸除恶、爱护百姓的官员(喻指仁爱、民本、公正、正义、法治),以警醒后人。1.3民族文化。天峨是多民族聚居的县份,有壮、汉、瑶、苗、布依、毛南等14个民族17.28万人,民族文化资源丰富、积淀丰厚、和谐共生、各具特色,呈多元化的特点。其民族文化主要包括:各民族普遍共有的山歌文化,壮族、瑶族铜鼓文化,汉族龙狮文化以及苗、布依等民族特色文化等。以壮族文化为例,天峨是广西壮族文化资源富集区之一。布柳河流域纳直、更新乡以及坡结、三堡、下老等乡镇是壮族较为集中的乡镇,民族民间传统文化底蕴深厚、资源丰富,纳直八仙文化、更新歌谣和仙人桥传说、岜暮“筒噔演奏”、坡结“喜燕闹绣球”和穿洞河传说、传统体育竞技以及三堡独具特色的蓝衣壮民俗、六林拳和民间文学等是其典型代表。具有地域代表性的民俗文化资源还有壮族十二生肖铜鼓点打击乐、苗族猴鼓舞、八腊瑶族文化、向阳镇汉族龙狮文化等。1.4生态文化。天峨被誉为“红水河上第一城”,物产丰饶,生态资源得天独厚,山奇水美,是珠江流域生态保护核心区,野生植物种类有1480多种,野生动物种类有50多种,森林覆盖率达84.25%,素有“森林王国、绿色天堂”“西南水电之都”之誉。境内有4A级景区广西龙滩大峡谷国家森林公园、3A级景区龙滩水电站和大山原始森林,还有川洞河燕子湖景区、六美生态园、双龙瀑布金花茶园及板凳老家等4星级乡村旅游区,以及世界跨度最大的水上天然石拱桥——布柳河仙人桥。近年来,天峨县获得了多个“绿色”和“生态”头衔——“中国山鸡之乡”“中国油桐之乡”“中国金花茶之乡”“中国龙滩珍珠李之乡”“广西无公害水果生产示范基地”“广西内陆最大的淡水鱼养殖基地”。1.5长寿文化。2014年底,天峨县总人口为17.28万人,百岁及以上老人29人,占总人口的比例为16.78/10万人;80岁及以上老人3367人,60岁以上老人22139人;人口平均预期寿命78.04岁,超过全国平均寿命水平[2]。2015年,天峨县获得“中国长寿之乡”称号。天峨长寿文化主要包括得天独厚的地理生态文化、自然健康的饮食生活文化、淳朴善良的孝道民俗文化、和谐完善的社会保障文化这几个方面。全县向来有尊老敬老爱老传统,晚辈要夹好菜给长辈吃,让好的凳子给长辈坐,路上遇见老人要尊称“阿公”“阿婆”等,一些代表着子女们对老人健康长寿最淳朴善良愿望的传统民俗文化源远流长。比如,至今全县仍盛行为老人祈求健康长寿的“补粮”习俗和为老人“备棺”的习惯。六排镇都隆村至今保留着“民国”时期广西省主席黄旭初给索永节庆专委会列入全国重点推介节庆候选项目。2014年3月,中央电视台“远方的家——江河万里行”剧组到天峨拍摄《清清红水河》专题片,重点介绍了天峨壮族蚂节。2014年10月,壮族蚂舞所在地——天峨县六排镇被授予自治区级“中国民间文化艺术(壮族蚂舞)之乡”称号。2013年,以天峨蚂文化、东兰铜鼓文化、南丹白裤瑶文化构成的国家级河池铜鼓生态文化保护区宣布成立。同时建立了天峨县纳洞村铜鼓生态文化保护村和纳鲁屯壮族蚂舞传习所,现有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2人(壮族蚂舞向宝业、索文德),第七、第八代传承人(学员)60多人。2017年,天峨县成功申报拉号岩红军战斗遗址、清末民初拉汪壮族传统民居这2处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结束了天峨县没有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的历史。
2天峨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保护现状
2.1取得的成效。根据河池市“十三五”文化产业的规划和巴马长寿养生国际旅游区的启动建设,天峨县坚持正确导向,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力度,深入挖掘蚂文化、唢呐文化、铜鼓文化、筒噔文化、生态文化、高山蓝衣壮文化等传统民俗文化,加大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保护工作力度,积极打造文化旅游品牌,提升文化软实力,成效明显[5]。多年来天峨县对壮族蚂节进行持之以恒的深入挖掘整理和不断提升,使之成为天峨民族文化的金字招牌和靓丽名片,享誉区内外。壮族蚂节、壮族铜鼓习俗(天峨、东兰、南丹)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天峨壮族蚂舞、天峨壮族八仙列入第一、第四批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天峨壮族蚂节蝉联2013、2014年中国优秀民族节庆最具民族特色节庆奖,是全国唯一获此殊荣的县份;荣获“国家2017年优秀民族节庆最具创新价值奖”称号,并被文化和旅游部及中国民族办晚会、标语横幅等形式,形成全民尊重文化、珍惜文化、保护文化、发展文化的良好社会氛围。(2)着力解决传统文化传承后继乏人问题。首先,应加强民族文化的普及和教育,利用各级学校开展早期民族民间文化传承活动,编辑《天峨乡土文化教材》,将本土文化艺术教育纳入中小学课堂,从小开展对民族文化艺术的认知和兴趣培养,增强学用本民族文化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其次,要加强民族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的宣传,使广大群众了解和热爱本民族。其三,要加大对传承人队伍、文化人才队伍建设在经费等方面的扶持和投入,建议应将民族民间(非遗)传承人、文化人才队伍建设发展费用列入财政预算。(3)切实转变观念,积极探索传统文化创新发展的方式方法,大胆创新和吸收,结合现代人的审美标准和习惯,在不丢失传统文化原味的前提下创造性开展工作[6]。打破次元壁,以动漫卡通、真人cosplay、脱口秀、快闪等形式,展示天峨优秀传统文化,从而吸引更多年轻人的关注和加入;天峨是当代著名作家田代琳、当代著名画家韦申的故乡,应结合这两位名人的影响力,继续推出“文学名家天峨行”“绘画名家天峨行”“摄影名家天峨行”等多种文艺观光采风活动,增加天峨文化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进一步创作《天峨文艺》《在三堡等你文集》《在三堡等你续集》《神秘蓝衣壮》《天峨故事画册》《天峨文学作品集》《天峨影像志》《天峨文化旅游精品剧目》等文化精品。(4)加强天峨文化产业和旅游发展的深度融合。以天峨为核心,以天峨县红水河文化旅游节为平台,大力培育一批具有天峨特色的壮族蚂文化品牌,逐步建立壮族蚂文化产业区;以天峨县三堡乡为核心,以独特的蓝衣壮为依托,以蓝衣服饰和民族刺绣为支撑,建立蓝衣壮民族文化产业园;梳理天峨文化旅游资源,定制天峨文化精品旅游线路。利用丰富的民族生态旅游文化节庆,如天峨县红水河文化旅游节、八腊瑶族乡龙滩珍珠李节、三堡乡桐花节、六排镇云榜刨汤节、坡结乡燕归来节、岜暮乡金柚节、下老乡金三角垂钓赏栗节、向阳桃李花果节、纳直寿源文化旅游节、更新仙人桥山歌会、更新上福鱼米丰收节等,挖掘传播本地优秀民族文化、历史文化、山水文化、生态文化,让游客玩得开心、游得尽兴、记忆常新[7]。(5)强化文化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争取在“十三五”期间完成少数民族语言节目自制译制中心、壮族蚂文化广场、天峨县民族歌舞剧院、天峨县民族影视院、天峨县民族文化体育活动中心、天峨县三堡乡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三堡乡堡上屯中国传统古村落保护、天峨红水河先进民俗文化传承与保护教学基地、红水河奇石馆、天峨根雕艺术馆(交易中心)、老虎山文化艺术创作园、纳彩河天上人间蓝衣壮文学创作基地、拉汪古寨文化创意交流基地等一批文化公共服务设施项目建设,搭建起传承保护优秀传统文化、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平台。2.2存在的问题。(1)受现代和外来文化冲击,天峨县文化遗产保护形势严峻,民族民间传统文化的生存和发展面临严峻挑战,一些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面临后继无人的尴尬局面。如天峨县已公布的第一批40项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近半项目已没有真正意义上的传承人。(2)对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掘不够,没有创新性发展,与旅游产业发展融合得不够,群众参与率较低。对外,游客感觉“没看头”;对内,当地人觉得“没意思”。(3)目前对传统文化的法律保护还没有系统化,可操作性不强,还停留在个人自觉和爱好层面,保护力度明显不足。
3天峨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保护对策
(1)坚持“特色”是传统文化生存发展的基础、“独有”的传统文化的立身之本的理念,多形式养成传统文化保护自觉。正如习阐释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本理念中的“尚和合、求大同”,传统文化在同世界各种文化融合的过程中,应该立足本民族文化特色和本地区民间文化独特性,才达到传承、保护和发展之目的。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广西壮族自治区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保护条例》《广西壮族自治区文物保护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利用会议讲座、发放宣传册页、举发夫妻题的“德寿双全”木牌匾,而索永发这对百岁长寿夫妻质朴的生活作风和良好习惯在整个都隆村家喻户晓、代代相传[3]。1.6红色文化天峨县是老革命根据地,是红色革命圣地。土地革命时期受韦拔群领导的东兰农民革命的影响,天峨的岜暮、巴更地区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发起农民运动,建立了苏维埃政权,成为右江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1930年10月,红军过境北上,鼓舞了天峨人民的斗志。1932年6月,中共右江特委批准在林佑屯建立中共黔桂边委会、黔桂边革命委员会,加强天峨人民革命斗争的领导,出现了同年9月岜暮地区“壮士血染甘孟岭”的斗争场面。如今县境内有革命烈士塔3个:岜暮乡都楼村的烈士塔、六排镇杨家堡烈士墓、更新乡烈士塔,以及1处革命圣地——拉号岩红军战斗遗址。拉号岩是红军营长蓝志仁率领100多名红军与敌作战牺牲的地方,见证了由李明瑞(总指挥)、张云逸(军长)、邓小平(前委书记兼政委)率领的红七军在广西起义的历史,从此翻开了新中国革命历史篇章的一页。2017年12月被列为第七批自治区文物保护单位[4]。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统道德精神探讨
在全球化和信息化时代,任何一个国家的发展都不可能是闭关锁国的发展,中国要向他国尤其是科技和经济强国学习,他国也在学习中国。在向欧美科技、经济强国学习的过程中,很多的知识、信息通过各种渠道尤其是互联网渠道传入我国,随之而来的是欧美国家的文化理念及其价值观。毋庸置疑的是,我们可以学习任何国家的先进技术、经济模式以及管理方法,然而,面对西方的文化输入,面对其价值观以及价值取向所产生的影响,则需保持高度的思想自觉。我们应当坚持积蕴着中华民族优秀美德精神的当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中体西用原则,坚定不移地走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发展之路。
一、坚持中体西用原则,坚持走社会主义发展之路
一个国家有其立国之本,它是国家和民族不可动摇的思想和信念根基。中国要走社会主义现代化之路,社会主义是中国选择的社会形态和制度形式,中国的社会主义必定要有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带领人民为之奋斗的价值取向,有全体中国人民共同信守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绝不能在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国梦的道路上,在身处的全球化国际大环境中,面对来自西方文化和西方思想意识形态的蛊惑和挑战,放弃中国传统文化之本,放弃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放弃“中体西用”的原则来谈文化融合。作为社会主义的中国,只有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传统文化与当代文化契合的立国之本,才能解决好学习与扬弃问题,不疑惑、不动摇,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发展之路。中国历来都有体用之辩。在北宋儒道释文化真正从精神意识上形成一体时,张载“尽弃异学”,“其学尊礼贵德、乐天知命,以易为宗,以中庸为体,以孔、孟为法”[1],强调了儒家文化及其价值观的核心地位。近代中国出现了中西文化和新旧文化的冲突与碰撞,是受西方文化影响、实现全盘西化,还是坚持体用结合、以本土文化为体、以西方先进的科技经济军事文化为用、实现二者融合?面对近代中国的民族危机与文化危机,严复、梁启超等人倡导中国应当走“中体西用”,即以中国传统文化伦理道德为本、辅之以西方先进科技文化的中西结合之路。为此,梁启超写作《新民说》,呼吁中国要有新的“国民性”。新“国民性”吸纳了西方文化的新思想、新内容,但主张以中国传统道德伦理为本,坚持中国传统“新民”思想的价值观。梁启超道:“新之义有二:一曰淬厉其所本有而新之,二曰采补其所本无而新之。”[2]又道:“凡一国之能立于世界,必有其国民独具之特性。上自道德法律,下至风俗习惯、文学美术,皆有一种独立之精神,祖父传之,子孙继之,然后群乃结,国乃成。”[3]按梁先生所言,愈是在民族、国家危难之时,愈是应当坚持其文化之本及“淬厉其所本有”的价值观,在其传统核心价值观的基础上融入时代精神。在中西文化、外来文化与本土文化冲突与碰撞的问题上,中国传统的体用智慧理顺了二者的关系,守住了儒家思想核心价值观的地位,给出了中体西用的答案。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传统道德观的契合关系
任何一个国家和民族在其发展的任何时代,都会有时代条件下的价值观,当代价值观不是与传统价值观割裂,而是在传统价值观的精神内化中产生出来。我们的国家和民族,在其几千年的发展历史中,始终有着传统价值取向,中国传统文化道德观是当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神源泉。
(一)传统道德价值观与道德政治观的内涵阐释
发扬民主传统发挥党派优势协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一个新的重要时期的关键时刻,中共十六届四中全会明确做出了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决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愿望,是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必由之路,是中国共产党完成执政兴国使命的历史选择,也是中国各派参政议政服务大局的一致追求。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各派都具有独特的优势,也肩负着义不容辞的责任,在参政议政中大有作为。
作为派的地方组织,一定要自觉服从和服务于全国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着力加强参政能力建设,不断提高政治把握、参政议政、组织协调、合作共事四个方面的能力,发扬各自党派的优良传统,发挥联系广泛的自身优势,深化思想认识,明确工作重点,完善工作思路,提高工作能力,努力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积极贡献。具体地讲,就是要围绕以下四个方面做好工作:
1、促进发展,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一个充满活力、经济快速发展的社会。发展是中国共产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也是派工作的第一要务。因此,派要坚持把服务经济建设作为履职之要,最大限度地凝聚广大成员的智慧和力量,聚精会神搞建设,齐心协力谋发展。作为民建会的地方组织,一定要充分发挥联系经济界人士的优势,围绕当地经济建设的发展,积极组织和引导企业界的广大会员开阔思路,加强招商引资,狠抓项目建设,加速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并主动为扩大开放牵线搭桥,从而使民建会员在当地经济发展中起到不可限量的积极促进作用,带动各界群众更加奋发有为地投身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各项事业中,投身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具体行动中,加速形成经济建设“百舸争流”的喜人局面,促进经济更快更好更和谐地发展。
2、参政议政,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广泛的力量支持。派要围绕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充分调动广大成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主动参政议政,扩大政治参与,推进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为促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做出贡献。在参政议政过程中,不但要关注国计的重大问题,更要关心民生的具体情况,组织广大成员针对三农、教育、医疗、卫生、国企改革、弱势群体生活等问题,开展建言献策活动;要充分发挥派的参谋助手作用,围绕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和重点部署,深入乡村、深入一线、深入实际,扎扎实实搞好调查研究,多出调研成果,与党交流由说工作变成提意见,由谈情况变成提建议;要更善于倾听社会各界和广大群众的意见和呼声,更善于体察民情、反映民意更善于抛弃俗套、说实话、下实功、求实效,更善于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形成强大的建设动力和创造活动,着力推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步伐。
3、传承思想,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强大的精神支撑。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系统的复杂的社会工程,需要在全社会形成强大的舆论氛围,需要巩固全社会的共同思想基础。中国共产党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内涵,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这是新世纪新阶段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是推进多党合作事业不断发展的强大思想武器,也是推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有力精神支撑。事实证明,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担负起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这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也是派的自觉选择。因此,派要真心真意地接受和维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定信心,毫不动摇,做到与中共同心同德、风雨同舟、精诚合作;要发扬派爱国主义传统、民主的传统、自我教育的传统等,在全社会弘扬正气,传承优秀文化,发展先进文化,形成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良好思想文化基础。
4、维护稳定,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和谐社会是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社会,是一个能够容纳矛盾而且有办法解决矛盾的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一些利益矛盾相互交织,各种稳定问题频繁发生。派要充分发挥自己在联系社会各界和群众中党所不可替代的作用,多做一些协调关系、化解矛盾、理顺情绪、维护稳定的工作,逐步推进各方面利益均衡化,积极促进和谐稳定社会环境的形成。作为派的基层组织,要围绕当地的中心工作,协助党组织和党员领导干部多做一些自己更容易发挥作用的事情,在群众中积极宣传党的各项主张,宣传各级党组织的决策,积极帮助解决一些疑难问题,正确维护各方面的合法权益,协助国家政权机关将不稳定的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为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发挥自己应有的作用。
传统文化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价值论文
[摘要]市场经济的运行需要相应文化的支持。中国传统文化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成熟和发展具有潜在的、巨大的动力价值。传统的自强不息的精神品质、义利观以及传统的和合意识和整体利益道德准则等,都对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具有重要价值。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进程中,我们不应忽视我国传统文化,要把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勇于创新、艰苦奋斗、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等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进一步发扬光大,使其更加有力地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关键词]中华传统文化;市场经济;价值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运行需要相应的文化及价值观念的支持。人们往往只注意到了西方文化对市场经济提供精神支持,而忽视我国传统文化的作用,实际上中华民族有着古老而灿烂的传统文化,它对于发展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具有重要的价值。
一、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品质对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价值
自强不息是中华民族重要的精神品质。中华民族之所以能生生不息,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对人类作出过重要贡献,都是与自强不息的精神分不开的。
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最早见于《周易》的《象传》:“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意为有道德的君子应该效法天体的运行,刚健有为,努力进取,凭借自强,以达永不停息。孟子对这一思想进行了阐发,提出:“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到了近代,民族危机日趋严重,魏源、王韬等人用“道器”范畴,康有为、谭嗣同、严复、太炎、孙中山等人重又发展了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