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外交范文10篇
时间:2024-01-14 03:28:47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传媒外交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传媒外交研究论文
【内容摘要】传媒外交,作为外交概念和传媒概念的交叉,被媒体和外交界广泛应用,但对其准确的含义,仍众说纷纾本文借用传播学理论,从传者、传播渠道、传媒效果三个方面对传媒外交展开探讨。
【关键词】传媒;外交;传媒外交
有学者指出,现代的政治外交经常借舆论传播来进行,政治立场的表明、政策主张的提出等都必须借助舆论传播,当代国际政治可以说是实力政治与传媒价值判断的双重结合物。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传媒外交”这一术语的出现,并成为一个新的研究领域,可说是顺理成章。
外交和传媒分属于两种不同类别的部门和社会科学。英国外交家欧内斯特·萨道义在《外交实践指南》一书中说:“外交是运用智力和机智处理各独立国家的政府之间的官方关系”,“是指以和平手段处理国与国之间的事务”。著名传播学者施拉姆认为:“传媒就是插入传播过程之中,用以扩大并延伸信息传送的工具。”①通俗地说,传媒即是专门进行大众传播的机构。
但就作为外交概念和传媒概念交叉的传媒外交而言,其定义不一,有学者认为运用信息传播媒介来阐述和推进对外政策即传媒外交,有的认为传媒外交是新闻界在外交实践中所扮演的角色。本文认为,传媒外交就是传媒通过参与外交决策、报道外交活动等手段,对外交施加影响以达到某种效果。下面从传媒为何影响外交、传媒影响外交的渠道、传媒影响外交的效果三个方面对传媒外交展开探讨。
传媒为何影响外交
传媒外交研究管理论文
【内容摘要】传媒外交,作为外交概念和传媒概念的交叉,被媒体和外交界广泛应用,但对其准确的含义,仍众说纷纾本文借用传播学理论,从传者、传播渠道、传媒效果三个方面对传媒外交展开探讨。
【关键词】传媒;外交;传媒外交
有学者指出,现代的政治外交经常借舆论传播来进行,政治立场的表明、政策主张的提出等都必须借助舆论传播,当代国际政治可以说是实力政治与传媒价值判断的双重结合物。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传媒外交”这一术语的出现,并成为一个新的研究领域,可说是顺理成章。
外交和传媒分属于两种不同类别的部门和社会科学。英国外交家欧内斯特·萨道义在《外交实践指南》一书中说:“外交是运用智力和机智处理各独立国家的政府之间的官方关系”,“是指以和平手段处理国与国之间的事务”。著名传播学者施拉姆认为:“传媒就是插入传播过程之中,用以扩大并延伸信息传送的工具。”①通俗地说,传媒即是专门进行大众传播的机构。
但就作为外交概念和传媒概念交叉的传媒外交而言,其定义不一,有学者认为运用信息传播媒介来阐述和推进对外政策即传媒外交,有的认为传媒外交是新闻界在外交实践中所扮演的角色。本文认为,传媒外交就是传媒通过参与外交决策、报道外交活动等手段,对外交施加影响以达到某种效果。下面从传媒为何影响外交、传媒影响外交的渠道、传媒影响外交的效果三个方面对传媒外交展开探讨。
传媒为何影响外交
国外舆论传播管理论文
[内容提要]中国和日本这两个亚洲大国的关系究竟如何,不仅历来为世人所瞩目,而且也为学者所重视,尽管两国政府在公开场合或外交场合都强调友好是主流,但实际上目前仍处于比较艰难的阶段。而日本媒体的舆论导向又为中日关系起到哪些作用?著名日本问题专家、新加坡学者卓南生教授,围绕以上问题作了精辟的分析。下面是卓氏在北京大学一个公开演讲会的发言,读来饶有趣味。
[关键词]中日关系日本舆论导向
各位朋友,各位同学,很高兴今天能有机会和大家谈谈朱镕基总理访日后中日关系走向的问题。中国和日本都是亚洲的大国,两国的关系,正如大家所知道的那样,不是那么理想。尽管两国政府在公开场合或外交场合都强调友好是主流。但在实际上,就事论事,现在是处在比较艰难的阶段。今天我就想谈谈朱鎔基总理访日前前后后中日关系的一些问题,特别是针对日本方面的一些论调进行分析。
最近几年以来,促使中日关系发生最大变化的,首先是1996年4月17日日美安保条约的重新定义。接着有两个受人瞩目的外交访问活动,一是1998年11月中国国家主席访问日本;中日双方对此次访问还是十分重视的,因为这是中国的国家主席首次访问日本。再就是2000年10月朱总理的日本之行。
我个人的看法是,1996年4月17日日美安保条约的重新定义有几个重要的含义:首先是意味着美日之间达成了新的协议,日本被迫放弃与美国争夺世界第一交椅的念头。
我们知道,在80年代后半期90年代初期日本处在经济泡沫期。哈佛大学的傅高义教授所写的《日本名列第一》是在70年代末期出版的。在这之后,世界上掀起了一股“日本热”,日本曾经一度自我陶醉,认为日本将在21世纪名列第一。在谈到21世纪是亚太世纪时,实际上不少日本人就一厢情愿地认为21世纪就是日本的世纪。在那个时候,我们如果看看日本的报纸或接触其他媒体,经常可以看到类似“金满国”的字眼。“金满国”就是遍地黄金的国家。当时日本的经济学者提出了“亚洲雁行论”(“雁行形态发展模式”理论),它的主旨就是日本是亚洲经济的火车头,是带头雁。在大雁之后紧接着起飞的是四小龙,也就是韩国、新加坡、台湾和香港。随后是东盟国家,再后也有人加上了中国。老大的中国是殿后的。按照这个“雁行论”的模式,日本的领导地位是不能被取代的,这是一个铁的规则。其他国家只能在日本之后顺序起飞,谁都不能超越日本。这样一个以日本为中心的理论在当时是颇有市场的。日本人在当时一提起经济大国,一提起21世纪,就眉飞色舞。在经济泡沫越吹越大的年代里,日本人到处收购土地,大玩金钱游戏,连美国也不看在眼里。不少日本人称美国患了“美国病”,认为美国样样都不如日本,美国是日落西山,日本则是高高升起的太阳。在这样的背景下,日本国内掀起了一股“嫌米论”。“米”是指美国,讨厌美国的情绪达到非常高昂的程度。在泡沫期顶峰时,名画都以天价被买下来,他们认为日本已经到了可以和美国分庭抗礼的时期。换句话说,在泡沫期,日本一方面认为亚洲当然是日本的腹地,同时也要和美国争夺第一。在日本传媒的引导下,我们可以看到当时日本国内正在争论如下问题:日本是名列世界第一还是屈居第二?现在是不是到了和美国可以争夺第一的时候?诸如此类的言论是经常出现的。另外一个提法是日本究竟是要走美国路线还是亚洲路线。这并不能简单地理解为我们平时所说的亲美国还是亲亚洲的路线。而是说两者都是亲日本的,只不过两者提法不同,到底现在是到了联合亚洲其他国家和美国争霸的时候,还是仍然在美国的默许之下逐步推行大国外交政策。这样的情况持续到了1996年4月17日才有明确的结论。原因是日本的经济泡沫破灭后迟迟不能复苏。最初很多日本朋友都告诉我,他们的泡沫就像啤酒一样,喝掉三分之一的泡沫,剩下的三分之二就是日本的实力,因此他们可以处变不惊,或者处惊不变。但是往后那最初占三分之一的泡沫过去了,日本经济还没有恢复,另外一个三分之一也过去了,也未见到谷底。于是日本人开始慌张了,再加上欧美的一些信贷评级机构对日本的金融、经济频频给予不良的评估并施加各种压力,日本终于知道了自己的实力还是不能和美国抗衡。日美安保重新定义的第一个特点,就是日本再度承认日本失败了。换句话说,1945年8月15日,日本人认为日本败于美国的原子弹,但到了1996年4月,他们承认,这回不是军事的败仗,而是经济的败仗,这促使日本不得不同意继续走卧薪尝胆的路线。因此,1996年日美安保条约的重新定义实际上表明日本再度向美国称臣。日本人称之为是第二次败仗。在这一点确定之后,日本回头看看亚洲,它发现一个对手已经成长起来了。因为在这之前,日本人认为亚洲是他们的天下,这是不在话下的。中国1978年改革开放后,许多中国专家到日本访问都说,我们走了许多冤枉路,现在就象在明治维新时代一样,中国落后了日本很多。这样的话,当时不少日本人听了之后非常高兴,非常陶醉,因为这意味着一个古老的中国至少还落后日本几十年,日本对此大可放心。中国还处在明治维新时代这样的言论在某种程度上加深了日本人的优越感。可当1996年日本重返亚洲,重新为自己定位时,发现这几十年的差距并不是一直停留着的。两者之间的距离很残酷地缩短了。
小议日本动漫外交看日本对华文化外交
——动漫外交对中国大学生对日情结的影响
【内容提要】
日本前外相麻生太郎于2006年4月28日在东京数码大学发表了题为《文化外交新设想》的演讲。他建议日本应当积极开展“动漫外交”,通过推广日本的漫画书和动画片,赢得包括中国在内的各国民众的心。而在2008年03月,现任外相高村正彦正式任命哆啦A梦为“动漫文化大使”,此举无疑是在延续麻生太郎的外交政策。日本外务省希望通过“POP文化”,特别是动漫文化,推销日本,大打文化外交牌的举动引起中国国内的激烈争议。不少人认为由于目前日本动漫一统市场,如不制止日本动漫潮在中国学生间的泛滥,中国下一代必然会“日本化”,形成浓烈的日本情结,从而影响对日政治态度。然而不少动漫爱好者认为,日本动漫并不能改变他们对日态度。那么真相究竟如何?本文希望通过调研与解读相关资料,探求:
一、中国当代大学生热爱日本动漫的行为与其日本情结,对日政治态度之间是否存在相关性,如果存在,相关程度如何;
二、日本动漫外交的效用以及收益率;
三、日本动漫外交对中国外交的启示。
公众舆论与外交研究论文
摘要:美国称自己为世界上最民主的国家,华盛顿说美国是一个自由、民主和伟大进步的国家,为人类社会树立了一个始终由正义和仁慈所指引的民族高尚而新颖的榜样。而布什又宣称美国既有道德标准又有手段去维护世界和平,他们是这个星球上唯一能够团结和平力量的民族。正是这种自命不凡和唯我独尊的心态促使美国不仅要在国内推行民主,还对国际社会输出民主,想在世界范围内实现美国统治下的和平和民主。民主离不开公众,而舆论又反映了广大公众心目中的思想意识和政治文化。因此,公众舆论就必然会对美国外交产生影响。
关键词:公众舆论美国外交民主现实主义自由主义
美国自诩为上帝的选民,负有拯救人类的伟大历史使命。自从十七世纪英国清教徒大量移民北美新大陆之后,美国人就想在这里建立一个山巅之城,因为他们在英国饱受宗教迫害,为了实现自己心目中的宗教理想,他们迫切需要一片净土。经过漫长的岁月,随着人类航海技术的发展进步,他们终于实现了心中的梦想,找到了一直向往的净土,而这块净土就成了现在的美国。美国人认为自己特别受到上帝的青睐,他们比世界上其他任何一个国家都要优秀,他们是例外的,是世界上其他国家的楷模。正是由于这种自命不凡和唯我独尊的民族优越感,美国不仅要在自己国内实行民主,而且还要向荒野传播文明,即向世界上其他国家和地区输出民主,想建立一个以美国主导下的世界民主体系,而美国就是典范,其国家形象高高在上,然而在这个过程中却演变成两种不同的主义思想,即现实主义和自由主义。
现实主义认为,普通公众对外交事务和国际关系普遍都是漠不关心和缺乏了解的,就算他们想关心也没有足够的知识和技能对国家外交事务做出理性而明智的判断,有时候往往心有余而力不足。在如此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下,普通公众往往束手无策,很多问题都只看表面,根本就无法透过现象认识本质,而且他们对外交政策和国际关系的看法变化无常,情绪容易冲动,立场缺乏稳定性,从这方面来说,普通公众根本就不应该干预国家外交。就像李普曼所说的那样,普通公众整天为日常生计而奔波劳碌,他们既没有时间也没有兴趣去关心国际关系,即使有兴趣也没有能力获得准确可靠的知识和信息。从表面上来看,公众舆论确实具有无知和摇摆不定的特点,无论是没有兴趣也好,还是缺乏知识也罢,公众舆论都可能随时间而剧烈变动。再说普通公众大多是基于道德观念来判断外界事物,大多时候都容易感情用事,也有从众心理。普通公众的政治态度与他们的价值观之间仅存在着极小的关联,对公共政策就不应该具有约束性,因为找不到一个真正的思想体系来规范公众的参政行为,所以公众舆论从理论上就不应该对国家外交施加过多的影响。在摩根索看来,好的外交政策的理性诉求从一开始就注定不能依靠冲动和非理性的公众舆论。美国的建国元老们似乎早就发觉了这个问题,于是他们就将国家外交权力交给了参议院,而不是众议院。因为美国的参议院不是直接由普通老百姓选出来的,而是由各个州指派的,可以说是精英中的精英。再说参议员一般任期都比较长,每两年只改选其中的三分之一,这样就可以保证参议院的相对稳定。相对来说,众议员直接民选出来,普通公众总体上的知识水平也可能不是太高,这样对国家外交这种头等大事显然是参议员比众议员合适了。
然而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既然美国自称是世界上最民主的国家,而民主要建立在广大人民群众的基础之上,离开了公众又谈何民主?独立宣言体现了自由主义天赋人权的思想,人民是主权者,权力属于人民,政府的权力来自人民,政府和政府官员应该对人民负责,因此,像国家外交这种头等大事就必然离不开普通公众的参与。正如林肯所说的那样,民主政府必须要遵循选举人的意愿,一切都要以人民的意志为转移。公众的情绪就是一切,美国依靠公众的力量而无往不胜,若离开了公众美国就必败无疑。国家利益必然体现人民利益,不可否认,普通公众对国家外交没有太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和精英团体是有一定差距。精英团体大多是名牌大学毕业,即是受过高等教育的知识分子,已从事国家外交事务多年,经验十分丰富。他们往往具有敏锐的政治洞察力和严谨细致的外交分析能力,这对做出正确而明智的外交政策确实是一大保障。相对来说,公众群体在这一方面确实是有所欠缺,也可以说有很大不足,但是政府也应该有责任教育广大人民,让他们了解国内外的形势状况,大众传媒就是一种很好的手段,国家可以利用广播电视、报纸杂志和学术演讲等方式来提高广大人民的参政素质和知识水平。只要把握了主要矛盾,我相信集中千千万万普通公众的智慧,国家一定能做出明智的外交政策。就如所说,群众最有发言权,我们应该集思广益。另外,康瓦斯发现所谓公众舆论的高度不稳定其实是由于民意测验中所提问题的模糊性所造成的,问题不在公众,也就是说普通公众的头脑还是清醒的。既然一个国家能够独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就必然有某种共同的东西在提供强大的精神支持,就像我们中华民族就有坚定不摇的国家认同。同一个国家和地区的广大人民群众必然会在各自心底深处存在着某种特殊的文化认同,正是这种认同感把他们系在一起而成为一个国家,这是不可动摇和磨灭的,而公众舆论却正是反映了这种思想意识。政府应该顺从广大人民的意志,这才是一个真正民主国家的根本所在。因此,公众舆论理应成为国家外交的基石。
在现实的国际社会中,公众舆论在国家外交上起到了很大作用。自从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之后,公众参与国家外交事务的意识越来越强,许多国家的执政者都努力争取人民大众的支持,竭力把战争的责任推到其他国家身上,以便赢得民心。
新闻媒体和战争的相互关系分析论文
摘要:早在古时的口头新闻时代,战争与新闻传播就有着密切的关系,进入现代真正意义上的新闻传播时代,两者之间的关系更为密切也更加复杂。就CNN在海湾战争中的表现来探讨现在社会中战争与新闻之间的关系,着重与战争对新闻传媒的成就和新闻媒体对战争的反作用。
关键词:新闻传播;战争;CNN
从古以来,战争与信息的传播就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在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新闻传播的时候,战争与传播的关系主要体现在传递战争的状况、结果等方面。古波斯人和雅典人于公元前490年9月12日在离雅典不远的马拉松海边发生“马拉松战争”。为了让故乡人民尽快知道胜利的喜讯,统帅米勒狄派一个叫菲迪皮得斯的士兵回去报信。菲迪皮得斯一直从马拉松跑至雅典中央广场,只说了一句“我们胜利了!”就体力衰竭倒地而亡。古雅典人的这次战况传递是新闻传播早期——口头新闻时代的典型代表。还有诸如中国古代的击鼓传讯、烽火报警等等都是口头新闻时期的比较典型的补充方式。
总的来说,由于当时种种条件的限制,古代的新闻传播与现代意义上的新闻传播是有很大差别的,特别是远距离的传播,几乎都是“滞后传播”,所以,新闻传播及其所导致的大众舆论对战争的影响并不大。
进入现代真正意义上的新闻传播时代,新闻传播与战争的关系进一步强化。新闻传播并不仅仅只是用来报道战争的状况、结构,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战争的胜负;另一方面,也有众多媒体因为报道战事而声名鹊起,一跃成为传媒界的大腕。美国有线电视新闻广播网(U.S.CableNewsNetworks),即我们通常所说的CNN就是这样一个典型的由战争成长起来的传媒界大腕儿。本文将就CNN的发迹史说明战争与传媒之间相互促进的关系,特别是战争在促进媒体的发展方面不可磨灭的巨大作用。
一、CNN的发迹——海湾战争对CNN的促进
战争与新闻研究论文
摘要:早在古时的口头新闻时代,战争与新闻传播就有着密切的关系,进入现代真正意义上的新闻传播时代,两者之间的关系更为密切也更加复杂。就CNN在海湾战争中的表现来探讨现在社会中战争与新闻之间的关系,着重与战争对新闻传媒的成就和新闻媒体对战争的反作用。
关键词:新闻传播;战争;CNN
从古以来,战争与信息的传播就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在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新闻传播的时候,战争与传播的关系主要体现在传递战争的状况、结果等方面。古波斯人和雅典人于公元前490年9月12日在离雅典不远的马拉松海边发生“马拉松战争”。为了让故乡人民尽快知道胜利的喜讯,统帅米勒狄派一个叫菲迪皮得斯的士兵回去报信。菲迪皮得斯一直从马拉松跑至雅典中央广场,只说了一句“我们胜利了!”就体力衰竭倒地而亡。古雅典人的这次战况传递是新闻传播早期——口头新闻时代的典型代表。还有诸如中国古代的击鼓传讯、烽火报警等等都是口头新闻时期的比较典型的补充方式。
总的来说,由于当时种种条件的限制,古代的新闻传播与现代意义上的新闻传播是有很大差别的,特别是远距离的传播,几乎都是“滞后传播”,所以,新闻传播及其所导致的大众舆论对战争的影响并不大。
进入现代真正意义上的新闻传播时代,新闻传播与战争的关系进一步强化。新闻传播并不仅仅只是用来报道战争的状况、结构,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战争的胜负;另一方面,也有众多媒体因为报道战事而声名鹊起,一跃成为传媒界的大腕。美国有线电视新闻广播网(U.S.CableNewsNetworks),即我们通常所说的CNN就是这样一个典型的由战争成长起来的传媒界大腕儿。本文将就CNN的发迹史说明战争与传媒之间相互促进的关系,特别是战争在促进媒体的发展方面不可磨灭的巨大作用。
一、CNN的发迹——海湾战争对CNN的促进
小议传媒行政法主体
新闻传播媒介又称大众传播媒介,它是传播媒介的一种,也是最主要的一种。是专门用来传播新闻信息的,泛指所有用以向广大受众传递信息的技术手段总和。如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网络等。新闻传媒是新闻传播者和新闻接受交流者的中介和纽带,是新闻传播得以实现的物质基础。自从有了人类就有了新闻传播活动,也就有了新闻传播媒介?虬。传媒行政法是调整传媒管理机关和传媒组织之间基于传媒管理社会关系而在两者之间形成的权力和义务关系的一系列法律法规的总和。行政法调整的最主要关系就是行政主体和行政相对人之间的权力和义务关系。在传媒行政管理关系中,行政主体就是依法实施国家对于新闻事业的管理职权的行政机关。行政相对人就是各种新闻传播事业、企业单位和参与新闻传播活动的其他自然人、法人。
现在社会。报纸、广播、电视、网络成为占据我们日常生活的四大类媒体。由于各种传播媒体的巨大差异性。下面分类介绍各种主体:
一、报刊业的行政管理主体报纸是指固定名称、刊期、开版。以刊载新闻和时事评论等新闻报道为主要内容。以散页的形式定期连续向公众发行的出版物?甜。在现在社会。报纸是传播新闻的主要载体。也称为静态的媒体形式。
对全国的报纸、期刊出版活动包括对报刊实施监督管理的部门,是国务院直属机构新闻出版总署。在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较大的市设有新闻出版局。新闻出版总署成立于1987年,它的职责是:起草法律、法令和规章制度。经审定颁发后组织实施;制定关于新闻、出版管理的方针、政策;进行新闻检查;制定并组织实施新闻、出版事业发展规划,对申请新建图书出版社、创办报纸和期刊进行审批;会同有关部门管理图书、报纸、期刊市场,取缔非法出版活动;管理如数报刊的印刷和物资供应,管理图书发行;规划管理新闻、出版方面的对外交流、贸易和合作。
二、广播、电视的行政管理主体广播和电视是通过无线电波或者导线向广大地区传播声音或者图像的现代化大众传播手段。对广播电视的行政管理。既包括对播放广播电视机构的管理,也包括对通过编制声音图像而构成的节目的制作、播放、交换的管理。还有对广播电视的频道资源和传输覆盖网的管理等。负责全国的广播电视管理工作的广播电视行政管理部门原来是广播电影电视部。我国广播电视管理部门对电台、电视台的管理,比起新闻出版管理部门按照属地原则对报刊实施管理是有很大不同的。
新闻出版管理部门与报刊社不存在直接的上下级管理(新闻出版部门自己创办的报刊社除外),报刊社的上级领导单位是自己的主办、主管单位。新闻出版管理部门也并不是直接介人报刊的新闻报道等业务活动,只是以事后检查的方式对报刊的方针、导向进行监督管理。报刊社的建设发展也完全是报刊社自己以及主办、主管单位的事情。而广电管理部门则对广电事业实施全面的领导。1998年3月九届人大一次会议通过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原广播电影电视部改组为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简称“广电总局”),成为国务院直属机构,由和国务院领导。主要负责广播电影电视的宣传、传播功能的管理和监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所有广播电视媒体。
全球化的外交意义分析论文
【内容摘要】全球化是客观的、多维的历史发展进程,是同一化与多样化的统一。当代全球化对外交的影响是巨大的,它推动了外交主体、外交议题、外交方式的革命。
【关键词】全球化主权碎片化外交议题扩展公共外交多边外交
Abstract:Globalizationisaobjectivelyandmultidimensionallyhistoricalcourse,andalsoaidenticalanddiversifiedunion.Contemporaryglobalizationisprofoundtodiplomacy,whichpromotestherevolutionofdiplomaticbody,diplomaticsubjectanddiplomaticmode.
KeyWords:Globalization;Fragmentizedsovereignty;Expansionofdiplomaticsubject;Publicdiplomacy;Multilateraldiplomacy
全球化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时髦用语”(buzzword)。但是,全球化的许多基本问题都处在巨大的争议之中而难以达成共识,譬如全球化究竟是一种实际状态,还是一种意识形态或目标,全球化究竟始于何时,全球化是单维的还是多维的,全球化是西方化、美国化吗?全球化是同质化还是异质化?正如罗伯特•基欧汉所言,全球化这一说法意在表明,人们普遍认识到世界政治的性质正在发生变化,当然,这种模糊的说法也意味着,人们对这一变化的理解还是肤浅的。所以,我们首先应该对全球化发展的趋势和特点作一理解和把握。
一、当代全球化发展的客观趋势
西方政党交流
在西方国家竞争性的选举环境中,如何有效地与公众沟通以最大程度获取其选举支持,一直是西方政党极其重要的一项任务。目前,西方政党与公众的沟通表现出以下特点:
一、大众传媒成为最重要的沟通渠道。由于大众传媒在二战后的迅速发展及其巨大的影响力,西方政党已将其作为沟通民众最重要的工具。一方面,政党重视透过媒体向公众传递信息。另一方面,鉴于媒体是反映公众舆论的重要平台,政党重视从媒体收集公众信息,以便及时应对民意舆论。目前,西方政党一般有一套媒体应对机制,如英国工党有专门应对危机的新闻危机协调制度,并有24小时监控小组探察媒体动态,以便第一时间对事态做出反应。
二、传统的人力沟通仍然存在,但重要性已降低。人力沟通包括政党利用党员或志愿者与民众直接交流,政党领袖召开集会发表演讲并回答问题等形式。人力沟通是二战前西方政党政治沟通的主要形式,但因接触的受众有限,在战后媒体迅速发展的挤压下其生存空间已经缩小。
三、政党以流动选民为重点沟通对象。伴随公民受教育程度的提高、社会流动性的增加以及跨越传统社会分野的性别、多元文化等问题的出现,选民的忠诚出现交叉,如在经济领域支持左翼政党而在政治领域支持右翼政党,左与右、自由与保守等传统分野已不如以往清晰,选民的流动性与选举易变性增加。对此,西方政党普遍的做法是在维持原有支持基础之外,将流动选民尤其势均力敌选区的流动选民作为沟通重点,政党也由此出现向心竞争等趋势。
四、政党沟通战略导向发生变化。为尽可能多地吸引分散化、流动性的选民支持,西方政党在与公众的双向沟通中越来越关注民意与媒体舆论。很多政党开始迎合公众舆论,一种“政治营销式”的沟通模式逐渐出现。
西方政党在与公众沟通中表现出的上述特点,是它对社会变迁做出的反应,这种反应对政党、社会乃至国家的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