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教学范文10篇
时间:2024-01-14 03:14:31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传媒教学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巧用传媒资源优化英语教学
编者按:《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确定我国当前大学英语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口头和书面的信息交流。但由于我国传统大英教学中存在的弊端,这一目标一直都难以真正实现。本文作者从充分利用我国丰富的传媒英语资讯作为教学突破口,详实地论证了大英教学结合以中国社会为背景的媒体英语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提高书面表达能力以及从整体上促进大英教学质量和效率的提高。
与英语专业相比,大学英语学习从课程设置、教学资源配备、学时和学习氛围与环境等方面都存在很大的差异。由于课时的限制,大多数高校大学英语只开设了读写课,听力和口语融于阅读教学之中。随着高校的不断扩招,教师队伍及相关的教学资源配置严重不足,语言教学需要的小班教学难以实现。
不仅如此,大学英语教学质量不高还与其他两个因素有关。一是教学内容与学生专业知识和日常生活相脱节。大学英语教材课文多以反映英美语言文化背景知识为主,学生在教师讲授、词典解释、教参注释及翻译的帮助下,达到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即把英文语篇转换成汉语翻译语篇。二是学生倾向对语言要点进行分类或强制式机械记忆,从而割裂了语篇内容与表达方式的关系,把词汇、表达方式与汉语对应起来识记,忽略其语法范畴知识和语篇情景意义。由此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了重重阻碍。
首先表现在课堂口语复述和相关的阅读语篇练习中。学生不能用学过的、语义上相互连贯的词和表达式复述课文的主要内容,更不能依据英文语篇的形与义的衔接与连贯规律再现原文的主要内容。词汇英汉对应式能记忆方式,导致语言应用中的“硬译”现象,出现汉式英语。
其次,学生缺乏必要的巩固和内化语言知识的交际环境。除了课堂之外,学生很少有应用英语的机会。不仅小班教学条件好的学校如此,条件差的大班教学情况更糟,学生依赖的课堂英语交际机会十分有限。再加上学生文化背景知识储备严重不足,他们了解的大多是反映中国社会文化的知识和此背景下的高校生活。这样就造成课堂上教材语言学习内容与实际生活背景知识的交际语境不协调。
其结果充分反映在学生的日常主题交际和写作中。在英语口语角训练中,学生谈论的范围有限。了解的生活和社会背景知识一方面是自己的专业,很系统,很熟悉,但专业性太强,需要大量的术语和逻辑较强的语篇结构,学生无法表达;另一方面,对每天通过不同的汉语媒体了解的社会和自己熟知的校园生活,无法从“英汉对照”的词汇库中灵活地再功和调用。
传媒类专业教育教学改革思考
摘要:当前我国高校传媒类专业教育重专业轻通识、难以适应社会需求等问题较为普遍,本文在剖析这些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传媒类专业教育改革的思路。
关键词:传媒专业;教学改革;思路
传媒业的快速发展对相关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时也给高校传媒类专业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如何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以适应新形势和新要求,成为我国高校传媒类专业教育需要共同面对的重大问题。
一、当前我国高校传媒类专业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重专业教育轻通识教育
重专业教育,轻通识教育是我国高校传媒类专业教育当前普遍存在的一个误区。这一误区产生的根本原因是对传媒类专业教育的狭隘理解和片面认识,认为传媒专业必须注重专业上的训练以具备一定的专业水准,因此要多花时间在专业训练上,通识教育只需要有一个简单的基础就可以了。这种错误思想在于没有认清传媒教育中专业教育与通识教育之间的关系。
传媒艺术教育实验教学研究
【摘要】传媒艺术教育是目前高校艺术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技术更新速度与就业情形变化使得应用型人才成为培养的主要目标,这当中实验教学又发挥着不可低估的作用。研究中发现,通过实验教学体系搭建,合理的师资、器材配备与因地制宜的教学方案,可以有效解决演播室教学现存问题,为创新艺术实验教学提供借鉴,从而在培养艺术人才和推动艺术教育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关键词】艺术教育;实验教学;演播室教学;人才培养
目前的演播室教学被广泛应用于高等学校的多个专业领域,艺术学门类下的戏剧与影视学,文学门类下的广播电视学涵盖的多个专业都有演播室相关课程的开设,其中,广播电视编导、影视摄像与制作、数字媒体艺术作为艺术教育的新兴专业,更是把围绕着演播室教学开设的一系列课程与实践实训作为必修课程。同时,对于演播室教育的研究也相应地在技术配置、电化教学、行业衔接等领域内展开。山东艺术学院传媒实践中心下设400平米高清演播厅、60平米虚拟演播室等多个演播系统,可以充分满足传媒艺术实验教学的目的,并培养出大量具有市场适应性的专业型人才,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演播室教学改革方法。
一、演播室实验教学研究现状
“实验教学不仅是高等院校教学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而且是连接知识与实践、实践与创新并使理论知识向实践能力转化的重要桥梁。”①对于演播室的实验教学研究目前主要围绕着以下三个方面进行,侧重于技术分析、行业衔接、培养模式等不同角度。(一)通过全面利用演播室来保障教学进展的合理性与规范性。比如《关于演播室在教学中的应用》《高校演播室教学应用研究》等文章侧重于从教育技术研究角度来讨论高校演播室的教学应用,认为演播室在高校课程教学、资源开发、思想政治教育和学生素质拓展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充分发挥演播室的教育功能,提高演播室的使用效率,是演播室教学优化的根本办法。(二)以业界实践革新来指导演播室教学中技术指标的升级换代。比如《虚拟演播室系统在传统教学演播室中的应用》《高校教学型全景演播厅高清视频系统设计与选型的思考》等文章指出高校的设备配置应尽快与行业技术接轨,通过硬盘录像机、高清及4K摄像机、虚拟演播室技术的运用,与当前的影视行业进行素材交互。(三)探讨不同专业在演播室教学中的培养方式或实训模式。比如《谈演播室实训性主持教学模式中主持人如何调整镜前状态》《综合实践性探究学习的教学设计研究——以演播室照明实验为例》分别以播音主持专业和灯光照明专业为例,详细讲解了在开展演播室教学时的课程设置与资源配备。如何将复杂的任务分解成一系列的任务群以降低实验难度,如何根据学生的知识能力水平,采用替代性教学策略的渐进性设计。这些研究提供了教学思维展开的不同路径,无论是技术领先,还是教学资源的开发,抑或是不同专业的演播室实训方法,都可以视之为一种综合的教学参照系。与此同时,我们也发现演播室作为传媒艺术的集中呈现领域,它所拥有的教学功能还未能被全部开发。特别是,艺术类院校在这方面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演播室教学不单是为了改善传统教学缺乏互动感、教学模式枯燥乏味等问题而拓展的教学手段,也不单是完成某个单一技能的学习,而是可以通过演播室实验教学让学生有全面了解影视行业的机会,并且掌握传媒应用型人才所必须掌握的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论。
二、演播室实验教学的现存问题及解决途径
试探英语现代传媒教学技术运用特色
摘要:当今社会现代传媒技术飞速发展,现代媒体教学具有生动、形象而不受时空条件限制等优势。选择和使用现代媒体省时、有效并且能达到最佳教学效果。把现代教学传媒技术应用在英语教学中也是非常有必要的。
关键词:英语教学现代教学传媒技术应用
当今社会,现代传播媒体迅猛发展。广播、电视、计算机等已广泛服务于社会、学校、家庭;当今时代的人们生活、学习、工作在一个由现代媒体组合而成的社会大教育环境中。
而如今教学媒体日新月异,其现代化已成为一种势不可挡的潮流。因而现代教学传媒技术的先进性,直接影响着人类教育行为的方方面面,同时也促进了教育技术的多维发展。
一、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应用现代媒体技术非常有优势
(1)英语是一门语言科学,课文中以英美语言文化背景知识为主,语言点多,单词量大,这就给学生的学习英语带来了重重阻碍。因此不少学生感到英语难学,不敢开口说英语,更不用说用英语去交流了,对英语课常常是望而生畏。现代教学传媒技术集文字、图形、声音、动画和视频等多种技术于一体,能够将抽象的东西转化为形象生动的画面。且媒体资料的速度快、随意性强,和时代联系紧密,便于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利用现代教学传媒技术可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视角观察和思考问题,不断地了解社会,调整自我,提高自身素质,使学生在兴趣阅读中,巩固和内化所学语言知识,实现自动化的语言应用技能。
探索英语现代传媒教学运用特征
摘要:当今社会现代传媒技术飞速发展,现代媒体教学具有生动、形象而不受时空条件限制等优势。选择和使用现代媒体省时、有效并且能达到最佳教学效果。把现代教学传媒技术应用在英语教学中也是非常有必要的。
关键词:英语教学现代教学传媒技术应用
当今社会,现代传播媒体迅猛发展。广播、电视、计算机等已广泛服务于社会、学校、家庭;当今时代的人们生活、学习、工作在一个由现代媒体组合而成的社会大教育环境中。
而如今教学媒体日新月异,其现代化已成为一种势不可挡的潮流。因而现代教学传媒技术的先进性,直接影响着人类教育行为的方方面面,同时也促进了教育技术的多维发展。
一、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应用现代媒体技术非常有优势
(1)英语是一门语言科学,课文中以英美语言文化背景知识为主,语言点多,单词量大,这就给学生的学习英语带来了重重阻碍。因此不少学生感到英语难学,不敢开口说英语,更不用说用英语去交流了,对英语课常常是望而生畏。现代教学传媒技术集文字、图形、声音、动画和视频等多种技术于一体,能够将抽象的东西转化为形象生动的画面。且媒体资料的速度快、随意性强,和时代联系紧密,便于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利用现代教学传媒技术可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视角观察和思考问题,不断地了解社会,调整自我,提高自身素质,使学生在兴趣阅读中,巩固和内化所学语言知识,实现自动化的语言应用技能。
融媒体时代传媒专业实践教学方法
摘要:媒介的加速融合驱动着传媒产业的大洗礼,自媒体的迅猛延伸发展,对新环境下从事传媒教育的工作者提出了新的思考和巨大的挑战。通过对国内外高校传媒专业实践教学方法进行比较,可以探索总结出融媒体时代下适合我国高校传媒专业的创新教学方法,使其能够在实践教学中充分发挥重要作用。从实践创新和制度创新两方面对传媒专业实践教学方法的创新进行探索研究,有助于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学会自我经历、自我体验、自我探索,为社会培养有市场、有创新力的传媒人才。
关键词:融媒体;实践教学方法;创新
媒介的加速融合驱动着传媒产业的大洗礼,自媒体的出现和迅猛发展,对新环境下从事传媒教育的工作者提出了新的思考和巨大的挑战。指出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高校作为创新人才产出的集聚地,也是创新成果的策源地,培养具有创新性的传媒人才是高校教学工作者不断探索研究的课题。纵观各高校传媒专业的课程设置,越来越提倡理论和实践并驱前行的教学方法,如广播电视编导、播音主持艺术、表演、动画、数字媒体艺术、摄影等传媒专业,其特点就决定在课程开设中将涉及较大比例的实践类课程,合理有效地运用融媒体大环境下的资源及特点,让实践教学方法变得更具多样化、趣味性和创新性,是各传媒院校为国家培养好文化创意人才的重要方法和途径。有效地教学方法能够较好引导传媒专业学生发挥青年人优势,运用最新科技手段开展好宣传服务工作,引领新媒体变迁的时代步伐。
一、融媒体环境对实践教学的影响
随着“融媒体”这一新概念的提出,传统传媒行业迎来了一场巨大的变革,给高校传媒专业的教学提出新挑战的同时,也带来新的发展空间。发挥传媒专业实践类课程教学见长的特点,推动理论与新媒体技术相结合,是完善课程体系、发挥应用型专业优势的主要思路。1.创造丰富的实践机会新媒体的出现带来了全新的实践平台,学生可以自主开通注册,通过网络平台进行制作、播报等模拟训练。而高校如何运用融媒体大环境为传媒专业学生提供更丰富的实践机会值得进一步探索。密苏里大学的新闻学院倡导动手能力,创办了按商业运作模式经营的《哥伦比亚—密苏里人》报。学生每周六天为社区提供早上发行的日报,为整个社区服务。杂志专业学生办了三份杂志,全部按商业规律出版发行;国际新闻专业的师生办《环球新闻》;广播电视专业实践的“天堂”就是被称为KO-MU的电视台(NBC的分台),是整个密苏里中部首屈一指的电视台。传媒专业可以率先运用原有校园电台、有线电视等,通过内容创新和新媒体技术的融合,赋予学生管理和执行权,有助于学生充分发挥创造力。此外,教师可以结合国内外一些专业竞赛进行实践内容的布置,学生在修改调整作品的过程中,相关专业技能也会得到充分提高。学生参加相关的竞赛可以有机会和外界进行交流。教师可引导其关注相关赛事资讯,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专业给予参与学生在设备、指导等需求上以最大程度的支持,这样学生的实践机会自然越来越丰富。2.作品形式多样化传媒类专业学生在电视、报纸、杂志上刊登署名文章或投播视频作品的较少,其难度也相对较大。在哔哩哔哩、抖音、微信、微博等自媒体盛行的环境下,任何一个人都可以成为者,传媒类专业的学生可根据自己的研究方向和喜好开设自媒体平台,文字、图片、音频、视频、动画等都可借助网络等平台进行,短时间内便能传播到世界各地。这种体验并不会因为身份各异而有任何不同,学生可以真正体会到媒介的传播力量,同时也能感受到作为一名传媒人不可推卸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传媒专业实践教学方法的创新
传媒专业实践教学论文
新媒体与传统的媒体相比存在着很大的差别,并且新媒体的出现也对传统媒体产生了一定的冲击。新媒体的传播能力、社会影响力、受众粘性比传统媒体强,新媒体的信息采集、制作、传播等过程环节都产生了很大的变化。与传统媒体相比,新媒体除了提供信息之外还会提供一定的生活服务、线上线下交易等功能。新媒体的形态也更加多样化,APP的出现为更多媒体提供了载体,不仅保持了客户的稳定程度,还扩大了传播范围,增强了社会影响力。然而,在新媒体环境下,很多高校并没有进行专业教育上的调整与改革,仍然按照传统媒体的标准进行人才的培养,因此传媒专业人才培养教学改革是非常重要并且紧要的。
一、新媒体环境下高校传媒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一)传媒人才职业能力落后于新媒体产业发展需求。高校传媒人才需要掌握的主要能力是产品制作和传播能力。在新媒体环境下,传媒人才职业能力的内涵也在发生着相应的变化。新媒体需要针对小众对象进行针对性的信息传播,要在具备深度和新颖的同时具备有趣、有料的能力;新媒体要求要具备理性的分析能力,从群众的评论和点赞中了解各方面的用户需求;新媒体的运营要注重举办线上线下活动,以吸引更多粉丝,新媒体的策划要具备创意性和价值性。目前高校传媒专业的人才培养主要通过课程学习,实习学习等方式来进行传媒人才的培养,而在实际的职业能力方面的重视程度不够,并且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制约,与新媒体人才需求的标准存在很大差距。新媒体对于网络新闻采编、微博、微信等内容写作、视频制作、产品设计与开发、美工制作等能力的要求比较高,而这些都是高校传媒专业人才培养所没有做到的。(二)实践教学观念滞后于新媒体产业发展需求。高校传媒专业实践教学主要有课程学习,实习学习等方式,但是,课程实验的综合设计和创新性不够,对于实践教学考核的激励机制存在不足,高校实践教学的方式仍然比较封闭。新媒体要求具有创新性和活力性的传媒人才,但是大部分高校的实践教学观念比较落后,实践教学应当有效的服务教学、学生、科研等,因此管理人员应当从观念上做出改变,以切实解决问题。
二、高校传媒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重难点
(一)实践教学内容改革。高校传媒专业应当根据社会的发展、行业的发展不断进行调整,要深入进行校企合作,联合企业一线人员,深入研究专业教材的编写,深化实践教学内容改革。高校应当开设有关的导论课程,为学生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引导学生重视实践技能,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丰富实践课程体系的内容,增设与新媒体策划与运营、文案写作、网络营销、网页制作等课程。高校教研室应当多组织开展教学活动,开展教师研讨活动,从而更好的完成教学课程设计工作。教师还应当结合有关网站,将网站内容与实际教学任务相结合,组织学生参与各项网络活动或者线下活动,例如:文案策划、短片剪辑等,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并且激励学生做出更好的设计或文案,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二)实践教学方式改革。实践教学的方式应当重视对创作的指导、对技术的创新等,重视孵化作品、孵化创业等新型职能。在实践教学中,传统的教学方式比较封闭,而新媒体环境下的实践教学应当更多采用项目制、竞赛制、悬赏制等,多开展竞赛活动,多组织设计实验,多为学生提供便利的工作条件和创作条件,加大实验室开放力度。学校可以举办有关专业技能竞赛,鼓励更多的学生参与其中,制定完善的奖励机制,并且制定校内外的获奖认证,从而鼓励学生们申报竞赛项目,完成创业训练等。再者,学校可以制定考核机制,进行理论、操作、团队等多方面考核。(三)实践教学资源库建设。建设实践教学资源库,可以实现各种教学资源、学生作品、教师作品等各种资源的整合,同时还可形成人才资源库。资源库的建立与网络形成了对接,通过网络等媒体可以更加方便快捷的进行作品等的交易工作。大部分的高校并没有建立作品储存与传播中心,因此很多优秀而课程、实践训练以及学生的个人创作作品都在师生个人的手中,也就无法实现资源的传播。因此建设资源库,建立一个资源分享平台就可以有效对师生的优秀作品进行展示、传播与分享。另外资源库的建设可以进一步促进专业氛围和专业创作水平。
参考文献:
传媒文化对高职语文教学的影响
现代传媒文化对高职语文教学的影响
高职语文教学作为文化教学工作的重要代表课程,在现代传媒文化的影响下,同样也在不断发生变革,尤其是在高职学生文化积累与知识应用方面,语文教学工作的变革更加彰显了现代传媒文化的积极影响。因此,高职语文教师应当切实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与教学条件,尝试探索现代传媒文化所带来的教学变化,继而利用好这些直接的影响,实现高职语文教学工作的进一步优化。
现代传媒文化对高职语文教学的影响
高职教学不同于一般的高中教育,也不完全等同于大学的教育模式,在现代信息化环境下,现代传媒文化对高职语文教学产生的特殊影响尤为值得关注。本文尝试结合现阶段教学的总结,对现代传媒文化对高职语文教学产生的影响进行梳理。
1.教学方式转变,教学更具有吸引力
现代传媒文化的形成使得人们的生活、信息获取方式发生了巨大的转变,电子化的阅读、浏览等成为现代社会最为常见的一种形式。而在信息化支持下,高职语文教学的方式也同样获得了相关的完善,高职语文教学不再仅仅局限于传统的课堂板书授课与朗读背诵。教师在充分备课的前提下,可以随时实现多媒体与语文课程的对接,例如电子课件的展示、动态知识架构的搭建、课堂自媒体拍摄于互相的点赞、投票等,使得传统的语文课堂变成媒体信息的交流平台。高职阶段的学生知识积累相对薄弱,对于学习的兴趣仍然有待进一步培养,通过高职语文教学的改革,语文课程教学的方式更加多样化,课堂教学更具有吸引力,因此更多的学生会参与到课堂的讨论中来,最终不断提升高职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
传媒技术在思政课程教学的优势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高校各学科教学亟需改革创新。同样,高校思政课程教学亦面临革新要求。由陈金平编著,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于2020年出版的《多媒体时代高校的思政教育研究》一书,其内容共分为七章。首先,作者对高校思政教育理念进行概述,同时对高校思政教育的地位和作用进行阐释,并对当下高校思政教育的现状进行分析,为高校思政教学的实践探索奠定理论基础。其次,从多媒体技术在教学实践应用的视角出发,对思政教学的教学课件、教学技巧进行探析,并将其融入大学生的生命教育、人际交往教育、诚信教育和廉洁教育的课程中,以此提高高校思政课程的教学质量。最后,探索了高校思政课程机制的优化路径和创新策略,并结合“四个自信”视域对高校思政课程的革新提供方法指导。该书不仅对思政理论课程进行创新分析,还关注高校网络思政教育课程对多媒体技术的应用,科学系统地对传媒技术视域下高校思政课程的革新优势进行探索,为我国高校思政课程的创新发展提供改革路径。
一、更新高校思政课程教学理念,培养多媒体教学素养
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我国高校教育提出更高要求,如何优化当下思政课程教学模式,促进高校思政课程转型是值得关注的议题。传统的思政教学理念已然不适于移动互联时代,滞后的教学理念只会导致单一的教学模式,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结合多媒体技术及时更新教学理念,有助于丰富教学模式和提高学生学习热情。首先,高校思政课程教学须引用多媒体技术进课堂的教学理念,不仅是传统课堂中的黑板及教科书教学,而是结合多媒体信息技术,将图片、声音及视频与思政教学相融合,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思政课程形式,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其次,高校思政课程教学应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让学生成为思政课堂的主体,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特性提供个性化的多媒体教学视频,让每位学生的特长都能得到发挥,以此增强高校思政教学活力,激发学生的创造力,进而提高思政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
二、创新高校思政课程教学方法,创建多媒体教学氛围
在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冲击下高校思政课程教学面临挑战,如何对高校思政课程教学方法进行创新,进而提高思政课程的教学效果,是目前需要探索的课题。首先,高校思政教学要大力应用多媒体教学,利用互联网学习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快、更新的思政知识。依据不同的教学情境切换不同的多媒体教学形式,将传统的教学方法与多媒体教学有机结合,增强学生学习的参与感和积极性。其次,高校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搭建思政网络平台,为学生提供学习资源和交流互动的平台。学生可以在网络平台中自主学习,还可以在其中与教师和同学展开讨论互动,以此提高学生对思政课程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将现代传媒技术与高校思政教学相融合,为学生提供更高效更有趣味性的学习空间,以此丰富我国高校思政课程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三、加强高校思政教师队伍建设,提升多媒体教学应用能力
传媒类文学基础课程网络教学研究
从1978年恢复高考到2019年,四十一年的时间见证了中国改革开放大刀阔斧般的变化,也见证了中国教育的时代变迁。“恢复高考”、“分级办学”、“义务教育”等等理念、措施的提出与实施,促进了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中国教育在实践也在创新着。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传统的教育模式与教学方法已经不能满足学生们越来越旺盛的求知欲,教学创新与改革迫在眉睫,作为高校教师,我们持续地接受新的思想,转变老的观念,不断思索与实践,希望找到新的教学模式,更好的建立教学体系,增强与学生间的互动,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文学基础类课程是面向高校非中文专业学生开设的公共基础课程,作为一门文化素质教育课程,它的开设对于提升和强化大学生文学修养、文学水平与语言文学综合能力以及帮助大学生传承、弘扬民族文化等方面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但是纵观多年来的课堂教学,其教学效果并不尽如人意。究其原因,传统的教学模式存在着诸多不足。教学方式单一僵化,束缚了学生个性的发展;教学内容囿于课本,不能满足学生素质教育的需求;课堂教学缺乏互动交流,教师知识老化,学生求知欲得不到满足;课程评价仍然是考分至上,考核内容多为知识倾向。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受到了来自开放的网络环境、开放的学习理念以及开放的学习工具的严峻挑战。因此,为了适应当前教育信息化的趋势,就必须对目前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教学考核形式等一系列环节进行大胆的改革与探索,构建网络环境下的文学基础类课程新的教学模式。要通过突破网络这个特定的平台,赋予文学类课程教学以新的内涵。利用网络条件,开拓教学资源、改进教学方法、创新评价体系、建构新型师生关系,从而将教改推向深入。
一、教学方法的改革
在求新求变的现代社会,教育一直想要领先各方走在时代的前端,但不知为何总是缺少一些力度,略显吃力。就像是不管科学如何发展,技术手段多么先进,教育教学方法的所谓改进都只是将先进的技术手段加入到课堂上,比如曾经的黑板、粉笔和写着板书的教师,变成了投影、电脑、鼠标和带着耳麦读着PPT的教师。虽然课件的运用似乎有了很大的提升,但是,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方法仍然充斥在如今的大学课堂上,学生被动学习的方式没有得到改观。数字时代,我们应该在懂得利用先进的设备基础上,改变传统的思想观念。教学两个字,“教”固然重要,但是如何教?怎么教?其实才是重点;而“学”,很多教师可能也理解错了意思,以为这个“学”只是学生需要学习,而忘记了,其实这个“学”也包括教师的自我学习、自我升值,教师和学生相互促进,共同进步,才是“学”的真正目的。传统的教学方法,虽然如今看来已经不适合现代的教学发展,但并不是说它是错误的,或者是有问题的。在信息闭塞,知识来源单一的过去,教师以课本为中心,以理论为基础,通过一个个生动的例子,倾尽所能的用语言或者一切手段去解释一个个知识点,已经可以满足当时学生们的需求。毕竟在信息落后的时代,多数的信息都来自于书本,而未经历过太多的学生,如果你给予太多的东西,也不一定能全部吸收,就好比你让刚能站立的孩子,不学走路就直接跑,实在是过于勉强。而现代社会是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每一个昨天的理论都可能被今天的信息所推翻,学生们在互联网上了解的事物,知识含量之多,方面之广,也许早就超出了教师所想,所以一旦用书本上有的知识点去教导他们,可能取得的效果会不尽人意,毕竟很多东西学生早就能够在各种渠道获得,而他需要的也不仅仅是讲解那么简单,可能更需要的如何引导。作为传媒类专业的学生就更是如此,因为将来可能从事的行业就注定了这些学生对于新生信息的求知欲远超其他专业,所以,如何在正确的将已知的知识正确传达给学生的基础上,引导他们巧妙的运用到之后的工作和生活上,成为了教学的难点。以教师讲课为主的基础课讲解已经不能满足学生们的所需,需要真正的了解学生所需,以学生为中心去制定新的教学方法。通过互联网建立与学生的沟通渠道,不只是在校学生,还有已经毕业的学生。通过这种沟通了解在校学生所想,也知道毕业学生所需,根据学生的所需、所想,调整教学方法。文学基础课程在传统的教学方法中,纸质图书、铅字印刷、一篇篇文章、由教师去一句句解读……高校教育与应试教育没有丝毫的区别,只是换了个授课的人和讲课的地方,导致很多高校学生只会填鸭式的机械学习,而没有真正的自主学习,也使得很多学生在离开大学后,在工作岗位上无法将所学灵活的运用。所以,改革教学方法已然非常迫切。建立以网络多媒体为主的教学平台,搭建起一个教师与在校学生以及已经毕业的学生可以沟通的桥梁。在校学生、毕业学生都可以在平台上进行发言,教师针对学生们在校和毕业后遇到的问题进行收集和整理。通过多媒体、计算机等媒体手段,将纸质图书内容,变成一个个有图像有声音的立体化内容,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互联网收集学生们的问题,进行整理,将有特点有针对性的问题拿到课堂上,与学生共同探讨,变讲授式教育为引导式教育,让学生在讨论中获得知识,而不是死记硬背;对于之后的教学,让学生多提意见,针对这些问题适当调整教学内容,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通过网络、计算机多媒体作教学平台,变传统的课堂教学为讨论式教学,变一听一讲的枯燥学习方式为教师、学生集体研究式学习,变课堂的单一讲授式教学方式为以学生为主体的研究式教学,变以课本和教材为主体的学习内容为网络学习内容。让学生真正能从学习中得到知识,从学习中找到乐趣,也让老师能够与学生共同进步。
二、教材体系的建设
根据教育部有关课程教学的规定和培养目标的要求,结合高校传媒专业培养目标的实施原则,改革文学基础类课程教材,进行教学内容的整合。传统的文学基础课程虽然也考虑到传媒类学生与中文类学生的区别,但是与中文类教学相同的传统内容仍占据教材的大部分比例,很多与所教专业相关的内容并没有体现在教材当中。而且,由于专业不同,很多专业的学生对于传统文学的涉猎与积累也各有不同,所以重新建立一个系统的教材体系对于学生更好的学习文学基础课程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传统传媒类的文学基础课程与大部分专业的文学基础课程并没有什么不同,都涉及古代文学、现代文学、当代文学、外国文学……就连在占比方面区别也不是很大。但其实对于传媒类的学生而言,文学素养的培养对于以后在工作岗位中的作用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对于传媒类专业的学生,由于专业不同,学生本身的文学底蕴以及以后在工作中的运用也各不相同,所以根据专业不同制定不同的文学基础类课程教材很有必要。传媒类学生对于互联网和新技术的运用一直走在其他类专业的前面,所以学生对于课程和教材安排的要求也往往高于其他专业,如何将互联网教学更好的融入到平时教学中也成为教材设计的一个关键点。用电子化教材代替纸质化教材,用交互式电子书的形式制作教材,将文字、视频、音频、以及交互手段融入到电子书中,方便传媒学生进行学习和操作。教材设计所考虑的方面也不仅仅只是教材内容安排这么简单,对于课堂教学之后的教学延展,学习计划等等内容也要有所考虑、有所安排。播音主持专业的学生对于传统中国文学的学习对比其他专业的学生要更加的多,所以教材中,这部分内容要更加细化;戏剧与影视文学专业的学生对于古代戏曲与国内外戏剧的涉及也要比其他专业的学生要多,也应该在教材的设计上得以体现;动画专业的学生应该有针对性的增加中国古典文学的涉猎……根据不同专业学生的需要做定制化的教材设计。在提高学生文学素养的同时,有计划的培养学生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是很有必要的。比如,动画专业虽然是强调创意和技术的专业,但其实也可以看作是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的出口,像前几年大热的动画片《大圣归来》就参考了中国古典小说《西游记》,对于中国人来说,影片能够受到大家的喜爱,是对画面和技术的肯定,也是对古典文化的推崇。所以提高学生对于中国古典文学的兴趣,对学生构思故事内容有很大的帮助,提供了思路也推广了文化,兼而得之。传媒行业对于一个国家一个社会来说是一个重要的宣传窗口,它代表了一个国家的精神面貌,也包含很多方面,而它传播的内容往往有利于一个国家的蓬勃发展,所以基础文学对于传媒专业的学生来说,是一门必修课。只有正确的舆论导向才能正确的引导大众,只有具备高素养的中国媒体人,才能真正代表中国的形象。所以,制定真正切实有效的文学基础类学习教材来提高传媒类学生的文学素养势在必行。
三、课程资源库的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