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特色范文10篇

时间:2024-01-14 02:28:09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创作特色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创作特色

艺术创作特色分析

摘要:作为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富春山居图》是元代著名画家黄公望在晚年为其师弟无用禅师所作,不管是在构图方面,还是在笔墨技法方面,亦或是在立意方面都呈现出了鲜明的艺术特色。《富春山居图》这个经典传奇的山水画作品构思巧妙、画面布局别具新意,呈现出了独特的艺术魅力,享有“画中之兰亭”的美誉。通过对《富春山居图》简介及对后世绘画的影响进行分析,找出《富春山居图》中的构图、笔墨技法、意境、诗书画的有机结合等四个方面的艺术创作特色,以期更好的领略和感受《富春山居图》的艺术魅力。

关键词:富春山居图;构图;笔墨技法;艺术特色

黄公望晚年所绘的《富春山居图》这一山水画艺术作品具有别具一格的艺术特色,以致于后来的山水画家难以望其项背,其在当时的绘画艺术领域乃至中国绘画史上都具有较大的影响力,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时至今日,《富春山居图》这一传世之作对现代绘画领域仍然具有较大的影响,“画中之兰亭”的美誉足见其影响之大、之深、之高。文章从《富春山居图》这一作品对后世绘画的创作影响出发,对其艺术创作特色进行相关的探索和分析。

一、《富春山居图》简介

黄公望所创作的《富春山居图》这一传世佳作从构思、动笔直至绘制完成大致长达七年,深入的观察、真切的体验以及丰富的素材为其创作《富春山居图》这一作品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是其创作成功的关键因素,再借助炉火纯青的笔墨技法,《富春山居图》这一精品力作问世。《富春山居图》这一作品通过对富春江一带初秋景色的描绘,将“山川浑厚、草木华滋”的江南山水风光淋漓尽致的展现了出来,画面用墨淡雅,用笔顿挫转折,山水布局疏密有致、随意宛然天成,人随景移、引人入胜,散发出浓郁的江南文人气息,欣赏此作品,让人回味无穷。明代书画家沈周、董其昌、邹之麟,清代书画家恽寿平等对黄公望所创作的《富春山居图》都有很高的评价,《富春山居图》对后世绘画影响深远,在一定意义上发挥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二、《富春山居图》对后世绘画的影响

查看全文

沃尔夫艺术歌曲的创作特色

摘要:胡戈•沃尔夫是德奥艺术歌曲作曲家,其歌曲作品继承了艺术歌曲传统的创作手法,非常注重歌词的文学性,采用诗与音乐的完美结合;并且注重钢琴伴奏在艺术歌曲中的独立性与重要性;并将复杂的半音和声与简单的自然音和声相结合运用,使艺术歌曲的调性思维更加活跃,伴奏织体更加丰富,形成了其独特的艺术歌曲创作风格。

关键词:沃尔夫;艺术歌曲;音乐风格;创作特点

一、作者及艺术歌曲的介绍

(一)作者介绍

胡戈•沃尔夫(Hugowolf)1860年出生于奥地利从小学习音乐,少年时开始作曲,青年时考入维也纳音乐学院,继续音乐学习。沃尔夫出生于浪漫主义时期,受大革命失败影响,整个社会依然充满了痛苦与黑暗,沃尔夫用音乐表现自己所向往的美好生活,将心中的感情寄托于音乐之中。沃尔夫短暂一生共创作了六部歌集,共275首歌曲。沃尔夫将不同作家的诗作为音乐创作的题材,色彩丰富、戏剧性较强。其创作不仅遵照传统音乐的创作手法,并且拓展思维加以创新型发展,特别重视歌词的韵律与语言重音的结合,从而使音乐融入诗词,表现其真正的内涵。而歌曲形式相对而言较为自由,突破传统的中规中矩以及结构的对称,但歌词总是和音乐紧密配合协创作模式更加新颖,其旋律结合歌词具有抑扬顿挫感,使其带有朗诵般的叙述性。钢琴伴奏具有丰富的织体音型及和声色彩,大量不协和和弦的运用,推动了钢琴伴奏表现力的发展。其独特创作技法为后来艺术歌曲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二)艺术歌曲的介绍

查看全文

探索云南舞蹈创作特色

摘要:云南民族舞蹈创作,在经过了五十余年的发展历程后,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辉煌成就。面对跨人新世纪的云南舞蹈创作,笔者对其进行了历史的回顾。本文将云南民族舞蹈发展历程分为三个阶段,并对各个历史时间的创作特征加以分析后提出:观众对艺术审美的价值取向,决定了各个时期艺术创作的风格和特点。回顾之余,笔者还对云南民族舞蹈在新世纪的发展寄以希望,并根据各阶段云南舞蹈创作的特点及风格,提出了自己的一些建议和想法。

关键词:动作特征民族性时代感深人生活

倚在世纪门栏,回顾云南舞蹈创作的辉煌,抑制不住心中的欣喜,禁不住要为云南挚着的舞者喝彩,向大力支持云南民族舞蹈艺术事业发展的社会各界敬礼,也为热爱云南民族舞蹈的各族群众所感动。

的确,建国50余年来的云南民族舞蹈,以其年轻稚幼的躯干,伴随着共和国发展的步履,走过崎岖的小路,越过纵横的江河,已逐渐走向成熟。目前,她在国内、国际享有的良好声誉,足以使每个云南舞蹈工作者引以为豪。

五十余年来,云南民族舞蹈创作,可以说是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走向成功的。其间,虽然也曾受到过极左思潮的影响,使民族舞蹈的创作出现了相对停滞,全省舞台上除了上演“样板戏”外,就是反映阶级斗争题材的舞蹈节目。为了迎合当时政治上的需要,云南的舞蹈创作不得不违背艺术创作规律,选用那些格式化的舞蹈语汇(动作)来表演“阶级斗争”的题材内容,从而偏离了舞蹈创作的轨道。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云南舞蹈界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及其文艺思想的指引下,认真贯彻“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使云南的舞蹈创作又重新焕发出活力,通过几代人多年的共同努力,云南民族舞蹈创作终于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然而,历史向前发展,是一个永恒不变的规律。新世纪的到来,又将预示着赋予文艺工作者创新的使命。云南民族舞蹈创作怎样迎接新世纪对文艺的挑战,谱写出具有时代感的耀世篇章,成了云南舞蹈界众水纷纭的话题。

查看全文

漫谈三木诗歌创作特色

论文关键词:三木寡风诗歌创作

论文摘要:三木露风是日本近代新浪漫主义文学独具特色的诗人。他与北原白秋共同创造了日本近代诗史上的一个崭新的时代“白寡时代”。三木寡风的诗歌多描写近代社会的颓废和病态的人物心理,并具有浓厚的基督教特征,表现了不被社会所容,只好退回内心深处,并在孤寂、哀伤中发出呻吟、呐喊的日本近代知识分子形象。他那来自现实世界的具有时代感的象征诗歌创作,标志着日本近代诗发展的又一高峰。

三木露风(1889-1964),出生于日本兵库县,他与北原白秋被称为日本近代新浪漫主义诗坛的双璧。三木露风的创作可分为三个时期:初期作为抒情诗人以咏叹为主调;中期受“世纪末思潮”的影响,吟诵近代人的暗但和哀愁;晚期加人天主教后,诗歌进人明快的境地。代表性的诗集有《夏姬》、《废园》、《寂寞曙光》和《白手猎人》等。永井荷风高度评价三木露风的诗歌创作:“说他最好地体现了魏尔伦的风貌也不过分”。(日本近代文学大事典,昭和59年)三木露风认为,在诗歌创作中“象征是灵魂之窗”。纵观三木露风一生的文学活动可看出,他的浪漫主义诗歌创作具有以下特色。

1.0源于自然、憧憬自然、歌颂自然的文学感性

三木露风自幼成长在自然环境优美而又寂静的山村,山川美景、森林奥秘,培养了他憧憬自然、探索自然的情感,并由此激发了他热爱自然、讴歌自然的文学灵性。他晚年曾在《我的故乡》中回忆道:“我的故乡背面靠山,前面有河。鸡笼山、台山、白鹭山,分别耸立在北面和西面,其中,鸡笼山是受保护的风景区,上面有许多名胜古迹,禁止伐木。过去的朝雾城就坐落在这山上。山上树木苍郁茂盛,松柏之间夹杂着山樱,春天樱花盛开,十分美丽。我少年时代喜欢一个人登山。从十岁到十五六岁,我游玩的地方就是山、山谷和河流。其中,大山是我最喜欢去的地方。我长大后,专门创作了童谣,歌唱记忆中的登山活动。那些童谣收在童谣集《珍珠岛》中。”(三木露风,昭和48年:162一163)“在童谣中,我所歌颂的山峦郁郁葱葱,在夕阳照射下尤为美丽动人。越过一道山梁向对面山头进发时,可见山上深不可测的湖泊。它使我幼小的心灵始终抱有神秘感,认为对面肯定隐藏着什么。这种孩童的憧憬、幻想与向往,可称之为先天性的对自然的思慕之情,浓浓地存留于我少年时代纯真的心中。”(同上:164)家乡的自然景色给三木露风留下了美好的回忆,在他幼小的心灵中培养了文学感性,可以说,他文学兴趣的原点就来自对家乡山峦、森林、湖泊的神秘感。他的第一部诗歌集《夏姬》是为怀念故乡闲谷(地名)而创作的。

1909年8月,三木露风第一次到东京,那时的他还是一个刚满17岁的浪漫青年,仍然保持着以往的喜好,亲和自然。后来,他将诗集《夏姬》赠给松原至文,松原至文阅后,在《文库》上发表了《与露风的近作》一文,高度评价三木露风的诗作,称赞他是“年龄极小,才华横溢的才子。读他们的诗,如诗集《夏姬》,如同诗苑掇英。”(转引自安部宙之介,1983:24)茶余饭后,他经常到龙野川(地名)一带那“树木茂盛,庄稼地成片,住户少而寂静”的地方去散步,“喜爱自然的寂静”,(三木露风,昭和48年:201)并在自然中寻求创作灵感。1921年,他创作的诗集《废园》,就是在搬到根津大院后,触景生情而创作的诗歌。那里有宽广的庭院,有白鹭栖息的池塘,四季景色优美宜人,居间甚为逍遥,他在优雅的自然风景中搜寻回味童年的记忆和灵感,流连忘返、吟诗作歌,由此而成就了他的诗人地位。他曾说:“给我诗情,使我在少年时代沉思默想的……是故乡的山水。”

查看全文

当代油画家艺术创作实践特色研究

摘要:本文重点阐述了俄罗斯当代油画家的艺术创作实践特色。俄罗斯当代油画家的创作特色主要具有民族精神和人文主义精神相结合的特色;同时也具有现实主义创作精神与现代艺术创作精神相结合的实践特色。本文以俄罗斯当代艺术家梅尔尼科夫、卡留塔、索科洛夫为例,对其艺术创作实践特色进行分析,提炼出俄罗斯当代油画艺术创作实践技法与创作观念,旨在促进中国油画艺术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俄罗斯;当代油画家;实践特色;民族性;现实主义

油画艺术创作属于思想行为范畴之内,艺术思想展现了油画家的艺术创作实践特色,决定了油画作品的艺术内涵。本文对俄罗斯当代具有影响力的三位油画家:卡留塔、梅尔尼科夫、索科洛夫的艺术创作实践特色展开研究,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探索油画家艺术创作的内在精神,提炼艺术创作实践的技巧技法,以期为同行提供艺术创作时可借鉴的宝贵财富。

一、俄罗斯当代油画艺术的历史渊源

俄罗斯油画艺术的发展历史悠久,期间造就了多位享誉国际的油画大师。俄罗斯当代油画起源于古罗斯圣像画;在沙皇时期出现了古典主义与新古典主义结合的艺术创作;现实主义油画在十九世纪下半叶得到繁荣发展;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现实主义的油画艺术得到较快的发展。俄罗斯当代油画艺术的发展由两条主线组成,一条是莫斯科地区画家展现的欧洲绘画艺术与本土化艺术的结合。一条是圣彼得堡地区画家展现的印象派绘画和现实主义艺术。世界油画艺术对俄罗斯当代油画艺术起到了良好的借鉴作用,推动了俄罗斯当代油画家艺术创作的全面发展。通过了解俄罗斯当代油画艺术的历史渊源,将帮助我们研究俄罗斯当代油画家艺术创作的实践特色。

二、俄罗斯当代油画家的艺术创作实践特色

查看全文

乡村特色小镇建设中的动漫创作运用

“脏乱差”小村庄变“动漫小镇”,枣庄市峄城区吴林街道吴林东居的“动漫墙”引发了网友的关注和追捧。2016年7月,国家发改委等三部委联合发布《关于开展特色小城镇培育工作的通知》,标志着特色小镇的建设已上升至国家战略层面。此后,全国多地以实际行动响应国家号召,大力扶持特色小镇发展。针对动漫产业,国家也出台多项优惠政策进一步策励动漫产业提升质量效益,优化文化产业布局。上层建筑的铺垫和布局,为动漫创作在特色小镇建设中的应用提供了良好的生态环境。

在相关政策的助推之下,我国目前已经取得部分试点性质的动漫小镇建设成效。如,2020年宁波杭州湾祥源集团重点打造了一个以“祥源”文化为载体、依托祥源旗下翔通动漫产业、集动漫创作、文创产品研发等多位一体的特色小镇;无锡至圣实景动漫游戏特色小镇同样别具一格,其将与孔子相关的动漫元素融入小镇特色,使游客在领略小镇风光的同时又能加深对儒家文化的了解。但不可否认的是,当前我国乡村特色小镇建设中的动漫创作应用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还存在着一些亟待改善的问题。一是动漫IP开发不充分。在国家的高度重视和产业扶持下,我国不乏一些优秀动漫作品的产出。然而,特色小镇的建设方虽意识到动漫产业对特色小镇建设的重要性,但由于缺少成功先例,先行经验不足,导致在实践中动漫IP不能充分为特色小镇赋能。二是动漫作品与小镇文化内涵融合不彻底。在国家相关政策的鼓励之下,众多企业纷纷涌入动漫特色小镇建设领域,其中不乏一些规模较小且仅为获取优惠补贴而不具备相关资质的企业,致使动漫作品与小镇自身的内涵结合生硬,缺乏吸引力。

如何推动动漫创作应用于特色小镇,需要在充分了解特色小镇文化根性的基础上,对动漫形象做更为深刻的诠释和更为立体的呈现,使动漫形象创作与特色小镇内涵深度融合,以下是两条较为可行的实践路径。一是把握动漫形象的符号意义,挖掘特色小镇的文化内涵。动漫形象作为拥有丰富意涵的象征符号,它承载的不仅有其形象本身的精神内核,而且还有受众的情感寄托与价值导向。不同的动漫形象有着独特的精神意涵,不同的小镇也有着独特的文化底蕴,二者必须达成“双向奔赴”。在这方面,日本的箱根值得我国借鉴。箱根拥有温泉之乡的美名,又是动漫《新世纪福音战士》中第三新东京市的原型地。箱根将动漫元素与当地特色进行了谐美结合,获得了各方游客的喜爱和青睐。国内也有较好的做法及经验,如杭州市河桥古镇中的《狐妖小红娘》景区将古雅朴实的徽派建筑、风景如画的江南水乡与动漫《狐妖小红娘》相结合,给众游客带来了全新的古镇体验。我国的动漫作品如《大鱼海棠》《秦时明月》《哪吒之魔童降世》等有着深刻的文化底蕴,如果能对这些家喻户晓的动漫形象进行深度开发,再结合小镇当地的乡风民俗,有望承继更具持久生命力与强劲吸引力的特色小镇。二是创新特色小镇类型,打造“动漫+”型特色小镇。特色小镇的类型众多,大可不必拘泥于动漫小镇这一隅,以动漫形象为主基调,辅以其他元素如当地风俗、特色景点等,打造“动漫+”型特色小镇,也是动漫创作赋能乡村特色小镇建设颇具可行性的实现路径之一。

动漫特色小镇是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驱动器,乡村特色小镇建设中的动漫创作应用研究一直是备受瞩目。经四川大学出版社于2021年3月出版的《大众文化功能性研究:以动漫文化为案例》一书,正是一本基于动漫创作与特色小镇建设融合发展的学术专著。该书以动漫文本、动漫在整个文化场域中的关系结构、动漫引发的具体文化现象及事件等方面环环相扣的问题为出发点,结合众多案例,运用多种理论对动漫创作在特色小镇建设中的应用进行深入洞察和分析,希望读者能在对动漫文化存有真实认知的基础上把握关于大众文化的功能方向。阅读此书,读者不仅可以了解目前动漫产业的基本发展情况,对推进乡村特色小镇建设中的动漫创作应用研究也将带来智慧启迪。

作者:刘洋 单位:安徽工贸职业技术学院

查看全文

论地方特色舞蹈元素与作品创作

【摘要】我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各个地方都有着自己独特的艺术形式。它们不仅代表着当地独有的民俗文化,还充分表现出地方历史和人民社会生活的点点滴滴,对一个地方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中国历来就有“戏舞同源”之说。戏曲和舞蹈相互依存、相辅相成,在舞台上结合成美妙的艺术作品。本文以湖南花鼓戏为例,通过讨论和分析花鼓戏的舞蹈创作特色以及舞蹈元素的运用,充分感受民俗文化的魅力,体味地方戏曲在舞蹈编创方面的艺术特色。

【关键词】花鼓戏;舞蹈元素;舞蹈创作

花鼓戏是中国汉族地方戏曲的剧种之一,起源于湖南民间,其内容和形式丰富多样,仅湖南各地的传统花鼓戏剧目就有400余出。这些作品大多反映的是人民群众的劳动生活、男女之间爱情嬗变以及家庭矛盾纠纷等,经典剧目有《打鸟》《补锅》《盘花》《绣荷包》《秦雪梅教子》《刘海砍樵》《告经承》《天仙配》和《酒醉花魁》等[1]。在湖南花鼓戏中,除了戏曲的演唱,舞蹈也不可或缺。舞蹈可以让观众对剧情的感受更为深刻。没有舞蹈的花鼓戏是没有灵魂的。我们可以通过演员的肢体语言,体会人物的所感所想、感受故事的跌宕起伏。湖南花鼓戏舞蹈最基本的特色就是与生活的高度融合,在动作上进行了艺术性的夸张,使其更具有表演性和戏剧张力,也更具有吸引力和感染力。本文将对湖南花鼓戏的舞蹈元素以及舞蹈形式的创作进行分析与研讨。

一、传情达意的舞蹈动作

中国传统戏曲的舞蹈表演风格各异,各具风情。有的温情婆娑,带有朦胧诗意;有的轻盈悠扬,带有几分画韵;有的慷慨悲壮,颇具英雄气概;还有的奋发向上,激情和斗志昂扬……但不论是什么形式的舞蹈,在戏曲表演中的地位都举足轻重。舞蹈语言可以表现戏曲主题,扩大戏曲张力;舞蹈动作可以刻画人物性格,使人物形象更加生动;曼妙舞姿还可以烘托整个戏曲剧情的气氛……因此,舞蹈动作在戏曲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不可或缺,也无可替代。就拿湖南花鼓戏为例,在花鼓戏的表演中,最具吸引力的恰恰就是花鼓戏的舞蹈,民俗文化特色充沛,社会生活气息浓厚,欲扬先抑、欲左先右,舒适顺畅,酣畅淋漓。一般来说,花鼓戏的舞蹈动作幅度都较小,步法也较为单一。也就是说,和其他的民间艺术形式相比较,花鼓戏的可舞性其实非常有限。所以,如何在有限的动作中表现出丰富的外在形象和复杂的内心情感,对于花鼓戏表演者来说其实是一个值得挑战和克服的难题。与此同时,这也是花鼓戏想要在迅速发展的社会大潮中顽强生存下来必须要去奋力前进的方向。另外,花鼓戏中除了舞蹈动作外,还包括了一些特殊的舞蹈技术,这些技术使得花鼓戏的表演更有特色。湖南花鼓戏的特技有顶碗灯、垫子功以及顽石磙等。垫子功由旦角足尖绑上小鞋,模仿小脚女人的走路姿势,是具体生活场景的艺术化。现在已经将其改为由脚尖走动,凸显旦角体态的俊俏优美。顾名思义,顶碗灯就是演员顶着点燃的油灯表演,也是一种典型的舞蹈技术[2]。表演者头上、手上、肘部等部位各有一个或多个油灯,做出多种动作,如《三告李彦明》的“三祭法场”中的旦角表演。顽石磙由老生仰卧,置石磙于腹,双膝各立一旦角,胸部立二花旦,石磙立一花旦,五旦齐挥双绸表演。花鼓戏借助这些特技,加上舞蹈动作,使舞蹈呈现出一种圆润之感,虚实与刚柔并存,给观众带来一种舒适、流畅的感觉。除此之外,花鼓戏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动作特点,就是它多种多样的步式。一方面通过步伐反映剧情的发展状况,另一方面也从侧面表现剧中人物的性格特点。表演者根据剧情的不同需要,分别进行相应的步式表演。此外,还有手势上的变化。手势分为单手、双手左右大摇摆、左右拉手巾等形式。舞蹈程式与套路则包含了剪子股走、圆场走以及踮脚尖过河等形式。最后,在花鼓戏的舞蹈表演中,最值得一提的是花鼓戏中演员的“眼睛”表演。人们常说:眉目可以传情。眼神才是舞蹈艺术的精髓。花鼓戏当中对于眼神的运用和训练尤为重要,其中包括:瞪眼、转眼、远看、近看、聚焦等。这些都是花鼓戏的基本功。在花鼓戏的表演中,我们也不难发现,只要有两个人物眼神相对,其人物关系即刻就会显示出来,人物情感也随即一目了然。但是,眼神是一个十分微小的动作,对于演员来说必定是一个需要攻克的难点。如何利用眼神让花鼓戏在所有戏剧表演中脱颖而出,也是花鼓戏需要突破和加强的地方。

二、丰富生动的人物形象

查看全文

二胡曲《楚颂》创作特点与艺术特色

【摘要】二胡曲《楚颂》是作曲家李博禅在第二届胡琴艺术周上首演的一首赋有族特色又饱含时代精神的杰出代表作品。作品以楚汉战争中霸王项羽和虞姬之间的爱情故事为主线,交织贯穿着楚军英勇无畏的战斗画面。作曲家通过独特细腻的作曲手法,以二胡与钢琴融汇的音乐语言为媒介,营造出浩荡力拔山河之壮势,融合了传统与现代二胡创作手法,绽放了自身别具特色的艺术语汇。本文拟从创作背景、创作特点和演奏艺术特色三方面,旨在对《楚颂》进行微观浅析和初步探究,探析其音乐创作中所蕴含的特点和规律,以探寻对于二胡音乐创作语汇以及艺术新思维的发展构思,借此为广大胡琴爱好者们提供一个有益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楚颂》;创作特点:演奏艺术特色

一、创作背景——金戈铁马二十载戊戌潇潇十余年

《楚颂》是由中央音乐学院青年作曲家李博禅于2014年创作的,此曲首演是在第二届北京胡琴艺术节上以双胡琴与民族管弦乐的方式登台亮相,并由著名二胡演奏家赵寒阳与青年二胡演奏家赵元春担任演奏,初次锋芒毕露便获得了一致的好评。2015年将此曲创作为二胡与民族管弦乐、二胡与钢琴、双胡琴与钢琴等版本,并收录于《中国二胡曲集》等。全曲以楚汉战争中,楚王项羽刀光剑影、金戈铁马之势、同情谊相绕为背景,围绕着“英雄”与“爱情”双主题构思进行发展与描绘,以胡琴独特的音乐语汇为媒介,交织贯穿于钢琴的拱托构成生动、形象的画面,歌颂了中华民族忠贞不渝、勇敢无畏的不屈精神,讴歌了上下五千年华夏文化的灿烂辉煌。

二、创作特点——刚毅情柔传弦音,无畏骁勇饱真情

在当今二胡作品中,采用民族调式调性为主线,结合西洋作曲手法为辅线的创作手法已成为一种中西合璧的交汇点。作品《楚颂》也是中西相汇的杰出代表之一,整曲借鉴了西洋作曲法中奏鸣曲式的特点——双主题,分别以霸王项羽的英雄主题与虞姬之间的爱情主题为主题元素进行构思,使整曲具有奏鸣性,极大程度表现出霸王力拔山河、盖世英雄的气势,细致地刻画出和虞姬之间情意绵绵的婉约之情。(一)英雄主题创作特点(第1小节-第34小节)。全曲开端是由钢琴以主和弦进行五度叠加的方式进行导入,进行连续节奏型与音位上的重复,拉开了历史背景下宏大的画面,空旷幽静,并在之后钢琴伴奏由高音部转向中低音区,逐渐沉稳下来,旨在为第21小节二胡英雄旋律的出现构造黯然意境,最终钢琴伴奏以在十一和弦的长拍之中结束了第一主题。精炼地采用了d大调与d小调之间同主音转换的作曲手法,在音乐听觉色彩上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哀叹之气营造出楚军战败的画面,余音绕梁,隐隐环绕于听众的耳边。在之后的第二个乐句进行了高八度的描绘,同时结合五度、七度、八度等音程的跳进,在乐曲的旋律情感色彩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结束在d主音上。在构造出硝烟弥漫的楚军战势画面后,钢琴伴奏织体由浅到深逐步转变。采用流行和声中挂二和弦的配置法,伴随着八分音符的节奏织体,使情绪风格进入甜美幽情、丝丝缕缕的“爱情主题”。(二)爱情主题创作特点(第35小节-85小节)。第二主题旋律由c大调进行转入,以gdc三个音进行第一乐句的组合,伴随钢琴伴奏织体的和弦分解,固定的节奏音型铺垫于底部,二胡旋律缓缓出现,构造出虞美人温柔甜美的形象与霸王相偎相依的画面。悠长的旋律加入了三连音和六度的跳进,给听者以一种焕然一新别开生面的新鲜感,延续着旋律的流动,表现出两人心意相通的美好景象。乐曲在第57小节转入了降e大调,为乐段的高潮部分,这一乐句是以第二主题第一乐句进行变奏孪生的。以弱拍的形式进入更加形象,生动地烘托出令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的动人之情。在创作上频繁换弦,换弓以及左手滑音的细致刻画,连绵的画面结束在颤弓b音,在力度f的渲染下更加烘托了凄美的场景。

查看全文

探求陆在易艺术歌曲创作特色论文

摘要:陆在易是当代的一位资深的作曲家他借鉴传统的作曲技法,吸收民族音乐的精华,创作的具有中国民族风格的艺术歌曲,在中国乐坛享有盛誉。陆在易的艺术歌曲,歌词平实,涵蓄深刻,旋律婉转、流畅,具有浓郁的歌唱性格和抒情性质。他的艺术歌曲充满了强烈的艺术魅力,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

关键词:陆在易艺术歌曲创作特征伴奏特点

一、陆在易艺术歌曲的创作过程

陆在易,1943年出生于浙江余姚县(今属慈溪市)的一个水乡小村。艺术歌曲三首《桥》《家》《盼》《我爱这土地》《望乡词》及艺术化通俗歌曲《故乡雨》在2001年、2002年与2003年分别获首届、第二届和第三届中国音乐金钟奖。在新时期20余年的创作生涯中,对祖国前途和民族命运持之以恒的深情关注和哲理审视,成为他为之不倦歌唱的主题。他创作的音乐作品情感丰富、内涵深刻,且具有浓郁的歌唱性格和抒情气质,尤其他创作的艺术歌曲更具特色。他深刻理解艺术歌曲体裁的艺术特征和美学规范,深刻研究中国语言的特征,在借鉴前辈们创作艺术歌曲的宝贵经验基础上,运用传统的创作手法,创作出了具有民族风格、个人风格的艺术歌曲。

陆在易从小喜欢粤剧,学习民族乐器,有着深厚的中国音乐文化底蕴。他创作艺术歌曲,首先建立在对我国民族音乐风格的深刻研究基础上,其次是对祖国语言的悉心研究。他努力研究“腔”与“词”的关系,即曲调与词的关系,对汉字的四声走向与音乐旋律声腔的紧密结合有较细致的研究。他借鉴外国艺术歌曲的表现手法及吸收我国艺术歌曲创作前辈们的宝贵经验进行创作。陆在易艺术歌曲的创作,用他本人的话说是深刻认识了人与大自然的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及创作技术的积累。他热爱大自然,是大自然美丽的风景赐予了创作的灵感。社会中人与人的真诚相待,人们纯真而朴实的情感是他歌颂的主题。陆在易忠实于现实人生,努力挖掘和表现人性,把自己要宣泄的真情实感,要表达的哲理思考,用所掌握的各种音乐技法真诚地袒露给听众。因此,陆在易创作理念的核心:对真话、真情、真实、真理及其艺术化表达的孜孜不倦的追求,并把它当作一切创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创作出了有自己独特风格的中国艺术歌曲。

二、陆在易艺术歌曲的音乐分析与创作特色

查看全文

五四时期艺术歌曲创作风格与演唱特色

是中国史上的一次寻求思想启蒙、个性解放的运动,在整个中国思想文化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一批进步的知识分子在总结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深刻地认识到:要想振兴中华就必须进行精神层面的改革,彻底改变文化心理结构。新文化运动自此拉开了大幕。由于新文化运动的推动,新音乐文化建设也开始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作为音乐文化建设架构中关键一环的音乐创作,逐渐为一些热心于新音乐文化发展的音乐家所注意,新型音乐创作开始起步。

一、五四时期艺术歌曲的发展概况

(一)产生条件

1919年爆发的是中国历史上最为重要的一次民主主义革命,同时也是中国思想文化史上一次彻底的反对封建旧文化的重大革命。正是在这种追求新思想、新知识、新艺术思潮的影响和推动下,才引导了中国艺术歌曲的出现。在此之前,“选曲填词”学堂乐歌可以算得上中国艺术歌曲的最早雏形。五四新文化运动期间,许多学校开始普开乐歌课,强调用音乐来加强学生的“美的教育”,这种音乐教育使得艺术歌曲的产生提供了客观上的需求,成为艺术歌曲产生的条件之一;其二,新文化运动中所大力倡导的“白话文”“新诗”“国语”使得许多优秀的新体诗接踵而至,这也为艺术歌曲的形成在歌词方面提供了准备;其三,最重要的还是在五四新文化运动前后出现的一批优秀音乐人才的有力推动。以萧友梅、赵元任、黄自、青主等为代表的留学欧美的音乐人纷纷回国,带回了西方古典、浪漫派的音乐理论和作曲技术,并将其同我国的传统音乐元素紧密结合,创作出了许多耳熟能详的优秀作品。

(二)发展梗概

“选曲填词”学堂乐歌是我国艺术歌曲的雏形,大多学堂乐歌选用日本或欧美现成曲调来填词,也有少部分是选用中国传统民歌曲调或音乐家自己创作的,代表性的音乐家及歌曲有沈心工的《竹马》《春游》,李叔同的《送别》《西湖》,曾志忞的《练兵》《游春》等。20世纪20—30年代,一大批作曲家用音乐的武器担负起了时代的责任,带着对祖国、民族的极大热情投入到了艺术歌曲的创作领域,在作曲技法上积极探索、大胆创新,取得了很大的成绩,涌现出来许多反映时代特征、具有爱国情怀,同时对中国前途命运的思考忧虑及对中国劳苦大众深表同情的不同题材和形式的艺术歌曲。如青主的《大江东去》,萧友梅的《问》,赵元任的《卖布谣》《教我如何不想他》等。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