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思维范文10篇

时间:2024-01-14 01:38:13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创造思维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创造思维

艺术教育创造性思维研究

在当代,追求扎实的基本功早已经成为艺术教育的核心要素,但往往忽略了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笔者认为,学生的健康发展需要加强创新体系的建设,“创作带基训”目标的设定,有着这方面的考虑,也希望通过有诉求的思想和实践探索,促进学生自我艺术体系的构建;并且以创作上诉诸作品物化形态的个性化鲜明地提出与学生创新能力提升的关系。笔者认为,就此意义而言,作为目标追求的创造性思维,是艺术教育发展到今天的一种形势所趋。

一、艺术教育现状

目前,我国艺术院校在基础教学的过程中大部分精力都放在教授学生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上,让学生打好扎实的基本功。基本功对于学生来说固然非常重要,值得引起足够的重视,但长期以来,素描教学在所谓强调基础的盾牌下,以严谨和严格为由,消解个性的历练与成长,致使缺乏想象力和创造精神,缺乏个性张扬和艺术激情。毫无疑问,这样一种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只会使学生在四年的艺术学习中逐渐丧失创新能力与创新精神。当前,我国艺术院校的格局和现状是,在基础训练阶段,西方素描教学体系在中国高等艺术教育中形成了一统天下的格局。以苏联写实主义风格为主导的具象造型法则和描绘方法似乎成为造型训练中的唯一准则,这种单一的造型准则和描绘方法扼杀了不同造型取向的多维度生发,以及个人语言非他性成长的可能性,致使学生的作业千人一面,毫无生气。更为可怕的是使学生形成毫无探索倾向、安于现状的思维定式,以及完全背离艺术认知规律的错误认知和方法论。例如,在中国古代的十八描中有18种不同的描绘方式,都注重精神性的表达及意象的造型取向且直抒胸臆。如果学生的基础训练仅仅停留在素描纸上简单的排线和造型训练,再高的技巧,如果缺少了创造和想象力的翅膀,也都只是空谈。早在春秋时期,孔子就提出学习要积极思考:“学而不思则罔”,教育学生要举一反三。孔子的教育思想总体上正是倡导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宋代学者程颐、张载、朱熹也都有培养创造性思维的论述,虽未成为教育体系,但是其观点无疑是正确的。近代,我国有许多教育家在创新意识培养上进行了不懈的探索,其中,陶行知对于创造性思维理念的研究,至今对教育界还有重要影响。他曾经在《创造的教育》中指出:“创造两个字的意义是‘由行动而发生思想,由思想产生新价值’,这是根据‘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理论演绎出来的创造过程。”朱工一也曾指出:“不要把学生推入纯技术的死海,而要把他们引入艺术创造的花园。”艺术的本质在于创造,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因材施教,根据学生与生俱来的个性、独特的造型取向及艺术语言的非他性,鼓励学生充分发挥创新探索精神。艺术教育在我国的教育体系中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对于启迪和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因此,如何在艺术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是当今高校艺术教师所面临的共同课题。

二、艺术教育与创造性思维的关系

首先,艺术教育对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有着独特而不可替代的作用。国内外许多心理学、教育学的研究成果证明,艺术教育能够促进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众所周知,艺术教育是美育的重要途径,艺术不但能够让人有美的体验,并且能够让人受到智慧的启迪,能够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与发挥。此外,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又能促进学生的艺术学习,能够让学生创造出更新颖、更美的作品。心理学研究表明:“创造性思维是智力活动的重要部分,它是一种摆脱了习惯性思维定式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它鼓励人们在发散性思维的基础上进行聚合思维,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物理学家爱因斯坦曾说:“想象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符号论美学家苏珊•朗格说:“音乐的最大作用是把我们的情感概念,组织成一个感情潮动的非偶然性的认识,也就使我们透彻地了解什么是真正的情感生命,了解作为主观整体的经验。”在绘画中,思维和想象是绘画艺术创造之母,是艺术生命的源泉。思维和想象能诱发并丰富情感,激发情绪,促进行动。心理学认为,情感是主体对外界事物的态度体验。从艺术创造的角度理解这种体验,它应是一种积极的迎合、创造性的体验,而不是消极被动的等待。活跃是艺术家的特质,在这一体验过程中,艺术家需要通过想象的功能,依据作品提供的素材结合自己对生活的形象积累及体验感悟进行创造,在身临其境的状态中,艺术家通过自己真实的态度更能体验及获得真实的情感。一件好的艺术作品,一定要和自己当下的生活发生关系。因此,要创造出更多优秀的作品,创造性思维是不可或缺的一个因素。

三、在艺术教育中培养创造性思维的方法

查看全文

语文创造思维管理论文

同志在全国科技大会上指出:“创造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进步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同志的这段话,精辟地阐述了创造精神能力与民族进步,国家富强之间的关系。同时也处于世纪之交的教育改革指明了前进的方向,教育要面向21世纪,培养创造型人才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使命。

创造型的人才就要具有创造型的思维能力。心理学认为;思维是人脑借助于语言而实现的以已知识为中介的、对客观现实的概括和间接的反映。无论是学生上午的学习活动,还是人类的一切发明创造活动,都离不开思维。思维能力是智力的核心成分,它的发展程度,直接影响着整个智力的发展水平。因此,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必须予以充分的重视。而想象力在人们认识客观现实、理解他人体验的过程中,特别是在创造过程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它市人们探索新领域的触角,是从已知走向未知的桥梁。如果说,思维是“地球上最美的花朵”,那么想象则是“维系美丽花朵生命的源泉”。因此,学生只有通过想象才能品味词句,引导观察,从而提高创造思维能力。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我注意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入手,促进学生创造思维能力的发展。

现以《黄山奇石》一文为例,谈以下几点体会:

一、品位词句、理解想象

想象是人对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在头脑中产生没有感知过或现实中尚不存在过的事物形象的心理过程。小学生在学校所学的知识经验大部分是间接经验,只有通过想象,才能了解教师或教科书所描绘的事物的情形和性质,进而理解这些经验。由此可见,教师在向学生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是十分重要的。

查看全文

创造性思维培养论文

1.逻辑思维的培养

逻辑思维活动的能力,集中表现为应用内涵更博大、概括力更强的符号的能力,这种能力就是高度抽象的能力。确切地说,学生实现认识结构的组织,是思维过程的最关键环节和最本质的东西。提高逻辑思维活动的能力,是对创造性思维能力的自我开发。

(1)为了提高学生的逻辑活动的能力,则必从概念入手。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充分认识构成概念的基本条件,揭示概念中各个条件的内在联系,掌握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在此基础上建立概念的结构联系。

(2)引导学生正确使用归纳法,善于分析、总结和归纳。由归纳法推理所得的结论虽然未必是可靠的,但它由特殊到一般,由具体到抽象的认识功能对于科学的发现是十分有用的。

(3)引导学生正确使用类比法,善于在一系列的结果中找出事物的共同性质或相似处之后,推测在其它方面也可能存在的相同或相似之处。

2.发散思维的培养

查看全文

创造性思维培养论文

造句是一种能根据一定的目的和任务,对原有知识经验进行重新加工组合的技能。要造出高质量的句子,关键是要有创造性的思维能力。因此,在造句训练中,我经常注意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从而激发学生创造思维的火花。

一.添枝加叶训练。如用“暂时”造句,先进行扩词

附图{图}

1.谁暂时离开,结果……

2.因为……什么暂时停止……

3.为什么,谁暂时关掉……果然学生的思路打开了,他们造出了很多内容不同的句子,如:阿姨因为有事暂时离开了一下,宿舍里乱作一团。影剧院正在装修,暂时停止开放。暑假的一天,我正在看精彩的电视,突然天黑了下来,雷声隆隆,我只好暂时关掉电视机。最后以此方法,让学生自己创设情境举一反三地扩词扩句。

查看全文

语文创造思维教学论文

创造性思维是指以新颖独特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它是思维的一种特殊形式。培养和发展创造性思维是各门学科共同的任务,每门学科应根据本学科自身的特点加以落实。

凭借语言文字去发展学生的思维,这是语大阅读教学固有的特征。阅读教学中的创造性筹维训练跟其他思维训练一样,应注意学习语言和学习思维这两个侧面,充分发挥语文学科为思维功能,坚持在语言学习中发展创造性思佳,在创造性思维训练过程中提高创造性运用吾言的能力,使两者和谐发展,相得益彰。

一、在理解课文内容中培养思维的独创性

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尊重学生,尤其要尊重学生个性化的阅读体验。由于学生的知识水平、认识能力、生活经验等存在着个性差异,他们阅读同一篇课文会有不同的理解,全是十分正常的现象。所以,我们语文老师对课文的分析不能过于绝对化,不能以自身的权威给学生绝对的结论,把学生的思维禁锢起来。我们不妨为学生创设一个民主。宽松的学习氛围,让他们发表自己在阅读中的体验,如对课文中人物的评价,对文章中心思想的领悟,对某一事件的看法,或者对词句的辨析等。要鼓励他们敢于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不人云亦云,敢于对老师所给的结论提出疑问,精心培育孩子们独创性的思维品质。另外,教师要善于设计能启发学生作多元思维的问或如教学《圆明园遗址》时,给学生一个讨论题──“圆明园遗址该不该重建?说说你的理由。”这种开放性问题是颇有价值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认识,各抒己见,尽情表达。讨论中有的说不要重建,他们的理由是让中国人民不忘国耻,激发人们的爱国主义精神;有的说该重建,因为可以再现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还可以发展旅游事业,等等。孩子们有自己的思考,并能自圆其说,理当受到肯定。如果我们在课堂上都能有意识地让学生从多角度、多层面去理解课文,提倡思维的多元化,日后,学生就会不受习惯思维及习惯势力的束缚,提出新颖的、别出心裁的观点,创造思维自然得到了培养。

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发表各自不同的意见,这是一种求异思维活动,必须受到老师的尊重和接纳。但有种倾向值得注意:简单地把发散思维与创新思维等同起来,把注意力集中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层面上,作游离于语言文字的发散式讨论,认为只要能求异,就是创新。教师对学生的发言只是一概肯定,任其蔓延,既造成课堂教学时间的浪费,又把握不住课文中蕴藏的文化内涵。远离语文教学的本体目标,对思想教育和语言学习都无价值可言。所以,在训练过程中要注意三点:一是要让学生把各自的思考过程说清楚,不能只注意听其说的意见是否新颖、独特,更要看其思维过程和表述中的语言质量,使思维和语言同步发展;二是要把求异思维与求同思维结合起来,达到相互转化的目的,不能视所有的求异都是有创新意义的;三是要与潜心阅读文本结合起来,使求异思维真正建立在充分感悟文字的基础上,让学生的心智活动的开展与阅读的过程保持一致。

二、在品味语言中培养思维的探究性

查看全文

语文创造思维教学论文

一则发人深思的故事,说的是日本、美国、中国孩子画苹果的事。由于教的方法不同,结果也不一样。中国的孩子画苹果,则是由教师先在黑板上画一标准苹果,规定出先画左后画右,这里涂红,那里涂绿;日本的孩子画苹果,由教师擎苹果,让孩子观赏后作画;美国的孩子画苹果,教师提一蓝苹果,任小朋友拿一个画。结果中国孩子笔下的苹果画得最像。这故事给我触动很大,我认为:向孩子传授知识的方法,应该向日本、美国的教师学习,给学生们创造条件,让学生认真观察,积极思考,教师不能把自己的观察、分析注射给学生,把学生变为机械的接受器。应鼓励学生大胆想像和创造。积极引导学生探索和发现真理。斋藤喜博说得好:“教学倘是真正创造性的,探究性的,那么它就会达到艺术般的高度,给人以艺术般的魅力”。

当代社会高科技迅猛发展,知识爆炸,信息激增,学校教育要日益重视学生智力的发展。特别是在知识经济初露端倪的时候,更要把培养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放在重要地位。法国80年代就强调,教育若不重视培养儿童的创造能力,就等于剥夺了他们必须具备的某种重要因素。创造能力的一个重要组成因素是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思维是人脑特有的功能,也是人脑功能的最高表现。一个人创造思维能力的高低与其大脑潜能的开发利用有着密切的关系。创造力是根据一定的目的和任务开展能动的思维活动,产生新认识,创造新事物的能力。

教学,应是一种创造。“为创造而教,为创造而学”的思想已成为教学发展的根本趋势。为了实现这样的教学,从教材说,需要有包含开发学生创造潜能的各种各样的要求;从教师说,需要有发现学生创造性的幼芽的机敏的感受性,使学生能够仔细观察周围世界,在脑子中积累更多的表象,认识更多的事物,发现创造价值,不断进取。

美术教学中,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我主要分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激发认识兴趣

兴趣是与大脑皮层中最大的兴奋中心产生联系的;兴趣是人的一种带有趋向性的心理特征。一个人当他对某种事物发生兴趣时,学习愿望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发生的。离开一定的情境,学生的兴趣,学习愿望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查看全文

创造主题模式开发创造思维论文

编者按:本文主要从“分散”导致音乐教育的多种模式;“创造”成为多种模式的主题思想;音乐学科中创造性教育思想的由来;美国音乐教育对我国音乐教育的启示进行论述。其中,主要包括:美国是一个教育行政权高度分散的国家、美国联邦教育部对各州的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教材等并没有统一的规定、在美国学校音乐教育的众多模式中,几种占有主导地位、以创造为主题的音乐教育模式必定是鼓励儿童在音乐学习的过程中主动探索、创新的模式、奥尔夫教学法与创造、柯达伊教学法与创造、巴赫曼博士把柯达伊教学法与美国的音乐教育实际相结合、达尔克罗斯教学法与创造、综合音乐感教学法与创造、西部拓荒精神对后世的影响、“斯巴达尼克一号”上天所引起的震撼、要明确超音乐的音乐教育目的、兼容、消化外来音乐教育模式等,具体请详见。

当代美国中小学音教育的模式是什么?答案为:多模式就是其中小学音乐教育模式。当代美国中小学音乐教育的主题又是什么呢?答案为:“创造”就是其主题。本文——“多种音乐教育模式中的创造主题”将对当代美国的中小学音乐教育模式及其成因作一简要的分析,以期对我国中小学音乐教育有所裨益。

一、“分散”导致音乐教育的多种模式

美国是一个教育行政权高度分散的国家。它有50个州,州以下为县。从教育体制上讲,州以下设学区。全国共有600多个大学区(中小学生万人以上),3000多个中等学区(中小学生2500至10000人),12000多个小学区(中小学生2500人以下),学区的教育权利机关是教育委员会,负责制订教育政策和教学计划(含各科教学大纲)。

美国联邦教育部对各州的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教材等并没有统一的规定。各州可以制订自己的教学计划和大纲,但这种计划与大纲是非粗略的,对各个学区只具有指导性,并不具有指令性。只有学区才是真正的教育实体。哈佛大学著名儿童发展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博士在其《中美艺术教育的区别》一文中这样写到:“美国教育的高度分散与此(中国)形成鲜明对照,50个州的方针各不相同,有时16000个学区也各行其事,这造成了很大的自主权。差异不仅被容忍,而且受到鼓励,地方性也受到尊重。正因为教育行政权的如此高度分散,再加上多种民族,多种文化的背景,因而,导致中小学教育模式呈现出多样化的现象,音乐教育模式自然也呈现出多样化的现象。

在美国学校音乐教育的众多模式中,如下几种占有主导地位:即奥尔夫教学法,柯达伊教学法,达尔克罗斯教学法和综合音乐感教学法等等。这些教学模式既各有自己独特的魅力,又相互交融混合,它们交相辉映,使美国中小学音乐教育的园地呈现出色彩纷呈、生机勃勃的景象。上述几种音乐教育模式虽多系外来的,但由于与美国的实际结合紧密,早已被兼容、吸收成为美国音乐教育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我们当把它们看作是美国式的音乐教育模式。

查看全文

数学创造思维培养论文

内容提要:

信息素养是一种可以通过教育培养的、在信息社会中获得信息、利用信息、开发信息方面的修养和能力。作为基础学科之一的数学教学,它既是应用科学的基础,又兼有了科学与技术的双重身份,它更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阵地。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学生创造性思维,迎接信息时代的挑战,适应信息化社会。

关键词:

信息素养创造性思维数学教学

正文:

步入21世纪的今天,信息正以其前所未有的迅猛态势渗透于社会的方方面面,信息已日益成为社会各领域中最活跃、最具有决定意义的因素,信息素养是一种可以通过教育培养的、在信息社会中获得信息、利用信息、开发信息方面的修养和能力。

查看全文

教学中创造思维训练

一、改变“单一思考模式”,培养学生思维的求异性

思维的流畅性是指思维敏捷、迅速,能从不同角度、方向、方面,用多种方法思考问题。而讨论法最能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方面去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锻炼学生尽可能找出多种答案的能力,从而培养学生思维的流畅性。

如学习《记金华的双龙洞》一颗,书中这样描写洞内的景物:工人高高举起汽油灯,逐一指点洞内的景物。首先当然是蜿蜒在洞顶的双龙,一条黄龙,一条青龙,我顺着他的指点看:“有点像。‘”这时我提问:“叶老看罢内洞说’有点像‘,到底像还是不像呢?”学生各抒己见,争论得十分激烈。我揭示说:“像与不像,不是凭你们的主观臆断,而是结合课文内容、具体的语言文字进行分析,来体会叶老的感受。”学生带着问题再阅读课文,然后继续讨论。认为不像的同学说:“有点像从字面上看,就是有一点像,那么大部分都不像,总起来说还是不像。”这个同学虽然有自己的判断,但说理性不强,不能以理服人。有的同学说:“我不同意他的发言。有点像,我以为还是像。因为两条龙是石钟乳沉积自然形成的,没有经过人工雕琢,形象不能逼真。但作者在前面已经说过了,两条龙蜿蜒在洞顶。蜿蜒这个词本来是形容蛇爬行的样子,现在用来描写双龙那种张牙舞爪的姿态。又因为借着灯光去看,灯光摇曳、蒙蒙眬眬,大轮廓又很像,因而叶老说有点像。这是肯定而不是否定,也正是叶老语言正确的体现。所以我们应当理解有点像是说像而不是不像。”课堂上这样的讨论,尽管答案不一致,但同学们根据课文字里行间的意思,反复推敲,会得出自己的结论。通过讨论最后意见。认识会趋于一致,不必老师“奉送”正确答案。学生在课堂上经常这样分析、推理、判断,就会逐渐克服解答问题时的盲目从众心理和不合逻辑的猜测,从而培养学生思维的创造性和思维的逻辑性。推理的严密性。

二、满足学生“自我肯定的需要”,培养学生思维的积极性

心理学认为十一二岁的孩子,已经逐步产生自我肯定的要求,不希望人们把他们当小孩看待,而要求尊重他们。我们上课时不能要求学生答问只许对不许错。有些学生创造性思维常同一般学生不同,表面上看起来似乎近于荒唐,有时不易被老师理解,但认真考虑,他们也有某些方面的道理。一次讲完《将相和》,老师提问:“你们喜欢课文中的谁,为什么?”绝大多数同学表示喜欢蔺相如的机智勇敢。老师进一步启发还喜欢谁?又有几位同学说喜欢廉颇。老师满意地点点头,正准备结束讲课,突然又有一位同学举手了,老师表示意见相同的就不用重复了,但这位同学仍把手举得高高的。老师叫起他,他说:“我喜欢赵王。”老师惊讶地问:“为什么?”学生振振有词地说:“蔺相如本来是一位官职卑微的小官,赵玉看他有才华,就大胆地使用他。秦国本来是虎狼之国,在赵王与秦王面对面斗争时,蔺相如都挺身而出,战胜强大骄横的秦王,维护了赵国的尊严。每次斗争胜利后,赵王就对蔺相如破格提拔,所以蔺相如职位比廉颇还高。我就喜欢赵王敢于大胆使用人这一点。”学生说得多好,有理有据。赵王本身也是统治者,但学生不涉及他的为人、执政的情况,只就他用人这一点来评论,观点鲜明、论述清楚、敢抒己见。老师给以肯定:“同学们都喜欢蔺相如、廉颇,你能从不同角度看到赵王的优点,这是很可贵的。你很善于思考。”这样的肯定,调动了发言学生及全班同学思维的积极性,使学生在发言时消除了顾虑,充满信心,增强了自我肯定的欲望。

三、打破“思维惯性”,培养思维的变通性

查看全文

培养小学生创造思维思考

创造性思维,就是创新求异的思维。它具有独立性、多向性、发散性等品质,是智力水平高度发展的表现。具有创造性思维的人往往有独到的见解,它们不喜欢迷信盲从而喜欢质疑问难,有着创新开拓的特性。面向21世纪,我们肩负着输送优秀人才的重任,为此,我们应注重对学生创造思维能力的培养,这不仅有助于他们当前的学习,而且能为他们将来的创造活动奠定有力的基础。

怎样培养小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呢?巧用语文教材,通过多种形式培养小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不失为一种有效的途径。这是因为语文教材是在创造性的劳动中编写成的,其中大量的文章无一不是作者创造性思维的产物。语文教材中蕴含着许多能激发创造性思维的素材,只要语文教师巧妙利用这些素材进行相关的训练,就能够有效培养小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那么,怎样巧用语文教材,培养小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呢?下面以笔者在教学中的实例来作个具体说明。

一、抓住课文的表达“空白”,巧练想象,培养小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

语文教材中选编的课文中,有不少是为了创造表达的需要,详写一部分内容,另外一部分内容则一笔带过。这些略写或不写的内容,形成课文的表达“空白”。抓住这些“空白”让学生进行创造性想象,可以激发小学生积极思维,形成创造性思维能力。

课文《一件运动衫》在结构安排上用了两条并行的线索,一明一暗。“我”买运动衫、买鞋是明线,康威先生用小狗换运动衫是暗线,最后结尾时只用一句话点出暗线,两条线交织在一起,形成了出人意料的结局。可以抓住暗线这一课文为了文学表达而特意安排的内容“空白”,指导学生想象课文中康威先生用小狗换运动衫的情景,更好地体会人与人之间的真诚与友谊。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