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优发展范文10篇
时间:2024-01-14 00:34:02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创优发展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农开办创优发展报告
一、及时组织学习,强化对创优发展环境的全面认识。
1、2012年1月19日下午利用政治学习的时间召开了全办会议,组织学习了《市开展创业服务年活动实施方案》的全部内容,了解了全市创业服务年活动的指导思想、工作目标、工作重点和工作步骤,明确了整个活动的工作要求。
2、2012年1月28日上午我办召集全体干部职工组织学习了全市创业服务年活动动员大会内容,认真传达了会议精神。
3、2012年2月8日上午再次对开展创业服务年活动进行了再动员,再布署。会议再次系统地学习了市委、市政府活动实施方案的主要内容,针对方案的相关内容和要求,讨论研究了我办在2012年开展创业服务年活动中的主要工作目标、工作重点和步骤等内容。
办党组书记、主任刘爱民同志从促进经济增长、增强企业发展和改进机关作风等方面系统地阐述了开展创业服务年活动的重要意义,进行了工作布署,提出了具体的工作要求。
1、全体干部职工都要有一种为创业者提供优质服务的思想意识。
档案局创优发展措施
为全面贯彻落实《关于创优发展环境的实施意见》,我局以强化服务意识为宗旨,以提高机关效能为突破口,以创业服务年活动为抓手,着力解决制约创优发展环境的突出问题,并为保证贯彻落实到位,特制订如下措施:
一、加强档案宣传,充分发挥舆论作用,营造浓厚的档案服务环境。一是紧扣“绿色崛起、决战两区”等中心工作,扎实做好档案宣传工作。二是发挥广播、电视、电台等媒体作用,向各级领导、企业、社区等普及档案知识,广泛宣传报道档案工作动态,不断扩大宣传覆盖面。
二、加强队伍能力建设。一是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牢固树立群众观念,为民意识,努力提高职业道德教育,加强敬业精神培育,二是加强档案业务学习,打造“学习型机关”。努力打造全能型人才,进一步提高文明办公程度和办事效率,展示档案部门的良好形象。
三、加强政务公开工作。进一步做好2012年度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公开办事承诺,严守服务承诺,按照政务信息公开要求,进一步健全完善和档案接收、档案利用等公开事项。
四、认真做好帮扶企业工作。实行专人负责、全程服务。“想客商之所想,急客商之所急,解客商之所难”,真心帮扶企业,对所帮项目提供优质高效服务。
五、深化机关作风建设。一是继续完善和落实“首问责任制、限时办结制、责任追究制”等制度。二是继续完善和落实投诉受理反应机制。设置举报电话,查处被投诉行为和问题。二是继续完善和提高服务质量。对来馆查档的群众和企业人员,热情接待,做到“来有迎声、问有答声、走有送声”,做到“耐心询问、细心解答、诚心帮助”,为客商和企业提供一流服务。
国企创优发展大会讲话
同志们
国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国有企业特别是中央企业。党执政的重要物质基础。国有企业职工是中国工人阶级的重要骨干。固有企业特别是中央企业的创先争优活动,应该走在全国创先争优活动的前头,发挥示范和表率作用。从荣融同志和你5家企业的介绍,还有昨天我去的航天科工集团情况看,觉得中央企业的创先争优活动开局是好的首先是领导重视。从国资委到各企业主要负责同志都亲自抓,一岗双责,两个效果共同考核。二是布置及时。5月21日中央企业创先争优活动领导小组就召开动员部署会,明确了央企“四好四强四优”争创主题和载体,走在许多地方的前面。三是方向明确。联系企业实际、突出企业特色,把创先争优活动作为推动企业科学发展的强大动力,用发展的实际效果检验活动效果。创先争优活动用大白话来说,就是争当先进、发明优秀”用实践来落实科学发展观。什么是先进、什么是优秀的基本面,基层干部群众是能把握的所以,考虑创先争优活动的主题和载体,不能搞复杂了要让基层好理解、好把握。
要围绕企业发展的中心任务创先争优。央企的中心任务是什么,第一。一是企业自身的科学发展,二是完成国家交给的重点任务,三是履行央企社会责任。央企的创先争优活动要围绕这些中心任务来进行,具体形式是争当先进企业,发明优秀业绩”为什么强调要书记抓、抓书记?就是因为书记是管全局的书记抓就不会搞成”两张皮”聪明的企业负责人特别是一把手抓企业发展,肯定要抓创先争优,因为单位争先进、个人创优秀,大家都想出优质产品、创优秀业绩,企业的发展就有了动力和保证。
要围绕提高职工素质创先争优。提高职工素质是企业发展的需要,第二。也是职工成才的愿望。开展创先争优,党员带头争你先进职工、发明优秀岗位,就是立足本职提高素质。这和抽出去培训不一样,一种经常性的素质提升。正如刚才大家讲的岗位创先争优、人人都能成才。即使人人成才未必能达到但素质提高是肯定的企业里有技术人员、管理干部、一线职工,还有服务保证人员,大家都需要提高素质,围绕提高职工素质来开展,创先争优就有了经常动力。
要落实和拓展学习实践活动的整改任务。学习实践活动提出的整改任务,第三。大多数单位还没有完成,因为很多事情是需要临时干、坚持干的所以,要通过创先争优活动推动整改任务的落实,兑现向群众作出的许诺。同时要拓展整改任务,解决新出现的问题,沿着学习实践活动的思路,多办实事、多办好事、多办群众欢迎的事。
要整合、提升、创新经常性的党建活动。创先争优并非今日始。三级联创”活动已经搞了好多年,第四。就是创先争优。中央企业领导班子创”四好”基层组织创”四强”共产党员创”四优”也不是今天才提出来的学习实践活动中就有了刚才,东风汽车公司讲的星级达标”活动也早已开展,现在要从”三星”提升到五星”实际上每个央企都有自己的经常性争创活动。创先争优不是抛开以往的争创活动另搞一套,而是要衔接起来,通过整合、提升、深化和创新,把成功的做法更好地坚持下去。
市创优工作及旅游业发展考察报告
为进一步推动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工作,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单大年率由市人大民宗侨外委员会、市人大城建环保委员会、市旅游局有关人员组成的旅游工作考察组,于2000年5月10日至19日先后对*、*、*、*、*五市“创优”工作及旅游业发展状况进行了考察。考察组通过与五市人大、旅游主管部门座谈、实地考察、查阅“创优”及旅游业发展有关文件等形式,取得了第一手资料。现将考察情况报告如下:一.华东五市旅游业发展基本情况1998年10月,*、*、*、*、*作为54家全国第一批申报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之列的城市,经国家旅游局考核、检查、验收,均被授予“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称号,且在考核得分上位居全国前列。近几年来,华东五市先后确定了大旅游发展战略,坚持政府主导型旅游业发展思路,在旅游产业定位、旅游规划、资源开发、市场管理、市场促销等方面摸索出一些可借鉴的经验。(一)在产业定位上确立了发展大旅游的思想*市的旅游产业定位于第三产业的支柱产业;*市则定位为新的经济增长点,第三产业中的重点支柱产业;*市定位是国民经济的重点支柱产业;*市定位是第三产业重点发展产业、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市定位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同时,各市在城市定位上,突出了旅游产业的重要地位:*市是“六朝古都、十朝都会,著名的风景旅游城市”;*市是“重要的经济中心城市,区域性交通枢纽,著名的旅游胜地”;*市是“中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和旅游城市”;*市是“著名的风景旅游城市”;*市是“西太平洋沿岸国际旅游中心城市”。(二)在城市规划上体现了大旅游的发展思路华东五市坚持城市规划与大旅游发展规划相结合的原则,在综合考虑城市规划中充分体现大旅游发展规划因素,以保护旅游自然资源和人文景观。*市政府成立的“市旅游指导委员会”下设“旅游规划委员会”。该委定期会同计委、规划等部门对旅游项目论证审批;*市形成了“旅委”与计委、规划部门集中审定表决旅游改扩建项目的议事制度;*市在旅游立法中明确规定:“新建、扩建、改建旅游项目应当经旅游行政主管部门根据旅游发展规划审核同意后,再向有关部门申请立项。县级市、区的旅游建设项目应当报*市旅游行政主管部门备案”。同时,*市政府在建设发展中,为保护*古城及古典园林风貌,作出保留旧城区、建设新区和工业园区的决定,使*古城、古典园林这一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得到了充分保护,使*旅游走上了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市政府也明确提出: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应当坚持“统一规划、依法开发、体现特色、合理利用、科学保护”的原则,符合旅游业发展规划和城市总体规划。(三)在市场管理上实施了依法综合治理的措施华东五市认为建立规范、有序的旅游市场秩序,是保证旅游业健康发展的重要手段。为此、他们均采用联合公安、工商、市容等部门综合执法等形式,大力整治旅游市场秩序,并取得明显成效。*市旅游指导委员会下设“旅游管理委员会”,其职能就是负责协调公安、工商、市容等部门,联合对旅游市场违规、违法行为进行综合治理;*市政府针对日趋升温的“一日游”市场,专门颁布了《*“一日游”公告》,并责成各景区(点)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等对景区点及周边环境进行严格管理,依法整治;*市建立“一日游”经营活动专项审批制度,有力地维护了当地旅游市场秩序。(四)在旅游资源开发上形成了社会办旅游的局面*市在景区点的建设上,市政府坚持“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大力倡导内资外资、国有民营一起上,并努力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提供政策扶持。近三年来,共吸收40多亿元人民币投入景区(点)建设,建设了宋城、未来世界等一批文化品位高、具有高科技内涵的新景区(点),并得到了丰厚的回报,形成了旅游资源开发的良性循环;*市全市60余家星级宾馆90%以上利用外资、吸收内资兴建,社会资金在旅游饭店业建设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五)在旅游产品上突出地方特色创名优品牌华东五市在旅游六要素“行、游、住、食、购、娱”中充分体现本地文化特色,用特色文化包装旅游、包装城市。*市政府依托“六朝古都,十朝都会,历史文化名城”的优势,利用国际互联网、中央电视台1—7频道等各大媒体,隆重推出“*国际梅花节”,*的花车巡游驶进了*滩,在国内外产生深远影响。同时,培育和发展当地饮食文化,使秦淮河美食文化形成*旅游的一大特色,*向世界推销“三古一湖”(古城、古典园林、水乡古镇、太湖),在住、食、购上充分展示吴文化的特色,即住——古典园林饭店,食——吴越菜,购——*工艺品、苏绣等,同时,举办国际性“*丝绸节”推销*旅游;*充分挖掘本地旅游资源,推出中国第一桥——江阴长江大桥、神州第一佛——灵山大佛、华夏第一村——华西村、太湖第一渚——鼋头渚,并以一首《太湖充满温情和水》的歌曲占领了日本客源市场;*着重推介都市旅游(都市风光、都市文化、都市购物);*以“三江两湖”树立*旅游形象。通过富有地方文化特色的旅游形象包装,使华东五市旅游形象充满个性化,城市充满个性化。近几年来,华东五市海外旅游者人数、创汇收入连年攀升。(六)在政府主导上给予政策扶持*市政府为发展都市旅游,建立旅游“两委体制”,采取制定征收旅游企业旅游附加的政策,保证*旅游发展基金,同时,市财政每年拨款5000万元,用于*旅游促销;*市政府从第三产业发展基金中列支1000万元每年递增15%用于发展*旅游业;*市政府制定了按全市饭店利润的10%征收旅游附加的制度,每年1300万元作为旅游发展基金;*市每年旅游市场促销费为500多万元。(七)在城市环境建设与治理上为大旅游发展提供重要保证华东五市旅游业发展得益于基础环境建设与治理。*市政府为开辟“黄浦江夜游”旅游项目,动用巨额资金搬迁*外滩所有货运、军用码头;*市政府近年来改造了60多条道路,实现绿、亮、洁、美,投入4000多万元治理秦淮河、玄武湖;*市政府近年来投入巨资改造、扩建通往景区点道路50多条;为了维护*国际风景旅游城市的形象,*市人大常委会于去年7月专门作出了《关于拆除违法建筑遏制违法建设行为的决定》,人大决定,政府执行。*新任市长上任不到一年,拆除违章建筑达137万平方米,拆违铺绿,改造了环沿西湖的环境,树立了国际旅游城市的形象,得到广大市民和社会各界的好评。此外,在城市的建设上,着眼于树立国际大都市的形象,与国际接轨,在旧城改造和建设中,考虑了盲人和残疾人的设施建设,也考虑国内国外游客方便,设立了中英文对照指示方向的路牌等。华东五市从抓城市环境建设、治理城市环境入手,创造了良好的城市环境,增强了城市旅游的可进入性,有力保证了大旅游的发展。二.关于进一步加快发展我市旅游业的几点思考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我市旅游业的发展,把旅游业定位为“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进步优先发展的重点产业大力培植和扶持,通过持续快速发展,努力把旅游业发展成为21世纪武汉经济的支柱产业”。在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扶持下,我市旅游业克服起步晚、基础差等不利因素影响,旅游产业规模不断壮大,特别是近几年来取得了快速发展,1999年旅游总收入达111亿元,又创新高。结合我市旅游资源优势、区位优势、文化内涵和综合实力,进一步加快我市旅游业的发展,使我市旅游业真正成为全市国民经济发展的有力支撑,有几个问题值得进一步深入思考。(一)要把旅游业纳入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我市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在与华东五市人大、旅游部门领导和专家学者座谈中,他们均对武汉的旅游资源给予了高度评价。但是,要实现从旅游资源大市到旅游强市的过渡,必须要有超常规的发展思路。原因之一,武汉市要建成国际化旅游城市必须首先建成国际旅游城市。这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城市国际化道路的必经阶段。原因之二,发展武汉大旅游与市委、市政府建设滨江、滨湖城市的思路具有内在的统一性。原因之三,市委、市政府环境创新工程的大力实施,使发展武汉大旅游、大产业成为可能。因此,建议市委、市政府把旅游业纳入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朝着支柱产业的方向进一步加以扶持发展,最终培植成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二)要挖掘个性、渲染特色,把我市建设成为富有鲜明特色的旅游城市华东五市发展旅游业的经验证明,没有特色的城市就是没有个性的城市,更不可能成为国际化城市。旅游业是以城市形象、城市特色为品牌的产业,这就需要在发展城市旅游业中发掘个性、渲染特色。我市是一个有着3500年历史的文化名城,具有深厚的楚文化、三国文化、辛亥革命文化底蕴;具有高山流水琴台觅知音、编钟、近代工业的发源地汉阳兵工厂、张公堤、红楼等一大批可供挖掘的历史人文资源;同时,我市又是全国知名的滨江、滨湖特大中心城市,长江和汉水在市内交汇,泾渭分明,这在世界上是少有的自然景观。因此,开发和利用好现有的自然、人文资源,形成鲜明的楚文化和滨江滨湖城市特色和个性,是我市发展大旅游、大产业、大市场的关键所在。在旅游纪念品、饮食、景点、娱乐等旅游要素上需要展开充分研究,深度挖掘楚文化、民间文化特色,使旅游饮食、娱乐、地产品、人文自然景观突出我市充满个性和特色的旅游城市形象。同时,要坚持在开发中保护,在保护中开发的原则,使旅游业保持可持续发展。(三)要强化旅游精品意识、创新意识,大力宣传城市形象经过多年的扶持发展,我市旅游业实际已形成一批旅游精品景区点,如黄鹤楼、东湖、晴川阁、琴台等等,但是包装组合不够,宣传促销力度不大,没有形成鲜明的特色形象,因此,必须加大力度进行海内外推介、促销。同时,有一批精品旅游资源开发、保护不够,需要引起高度重视。一些专业人士认为旅游业是一个“点子”产业,要画龙点睛。同时创新是旅游业的生命线,必须树立创新的意识。结合武汉的自然、历史文化优势可探索在水文化、热文化上,在名人故居等题材上深入挖掘、开发、实施创新,以“新”取胜,真正形成知名度高、具有强烈吸引力的我市旅游精品和精华旅游线路。(四)要注意城市规划与旅游规划相结合旅游规划是旅游业发展的龙头,又构成城市规划的一部分。就武汉的实际来说,要发展旅游、形成大旅游格局,必须在城市规划中充分考虑旅游规划,两方面要做到相互结合,相互呼应。*市为拓宽道路,曾准备砍掉市区几十年的树林,在市民中引起了强烈反响。由于社会的呼吁,*市政府思量再三,下令停止砍伐,保护了树林,保护与开发并进。据有关部门测试,*虽与武汉同为“火炉城市”,但因园林绿化覆盖率高,每年夏季气温降低了2—3℃。大量的事实表明,城市规划应与旅游规划相结合,两者相互融合,才能形成一个城市的整体特征、树立整体形象。为保证城市规划的整体性,充分体现旅游规划的特殊性,一方面要做好我市历史文化名城、滨江滨湖城市的整体性旅游规划、保护工作;另一方面,要令行禁止,使城市的建设性破坏、不伦不类的人造景观、“假古董”建设降低到最低限度。三.华东五市“创优”工作的主要经验和作法(一)政府主导抓“创优”华东五市从1995年起开始着手“创优”工作。均成立了以市长为主任、分管副市长为副主任,相关各委办局、区县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指导委员会”。由于“创优”工作关联性强、涉及面广、协调量大,各市“创优”指导委员会把“创优”工作始终抓在手中。各市认为“创优”是树立城市形象,提升城市功能的大好契机,是拉动内需,加快大旅游发展的“助推器”。五市市政府均提出一次“创优”一次成功的目标。为此,各市市委、市政府主要负责人亲自主持召开“创优”动员大会,并且每年召开两次旅游经济工作会议,抓“创优”、促“创优”、推“创优”,主要领导亲自部署、亲自检查、亲自督办整改,市人大、市政协密切关注,形成了真正意义上的“一把手”工程。(二)宣传发动广泛深入“创优”过程中,*市政府向广大市民倡导“在外国人面前是中国人,在中国人面前是*人”的口号,充分展示*市市民的精神风貌。*市政府提出“人人都是旅游环境,处处都是*形象”,深入人心。*市政府向全市一万多辆出租车驾驶员和1万多辆公交车司乘人员下发了“创优”宣传资料,并要求熟记“创优”内容、要求、标准,形成了“创优”宣传的声势和社会氛围。并在新闻媒体上开办“创优”专版,专栏40余个,宣传“创优”,推动“创优”。*市对全市所有寻呼机用户,2个月不间断地发出“创优”信息及要求。五市在“创优”中,通过各种手段和方式,在社会上形成了强大的“创优”舆论氛围。(三)环境创新与综合治理相结合*市政府拨出专款资金5千万元,对通往景区的道路及景区厕所进行全面改造,建设“绿色走廊”,做到一路一景,充分体现城市亮、绿、洁、美。*市投入巨资对全市主干道及环西湖沿线道路拆违还绿。*市政府提出了“创建为主,软件为主”、“完善城市整体功能”的“创优”思路。*市1997年投入246亿元,搬迁了18家城市污染企业,同时,将城市主干道中山东路、汉中路、湖南路等一批道路按“创优”标准建设成“城市景观路”,并全面实施了亮化、美化、绿化和净化工程。三年来,*市对全市24个主要景点和城区主干道及公共场所的200座公厕按“创优”标准进行了改造和翻新。(四)注重“创优”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制作在“创优”资料的收集和整理上,各市都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市、*市资料准备工作将近三年时间,仅各相关行业的附件资料就堆满了一房间;*市迎检冲刺阶段,突击“创优”资料,6台电脑、6台复印机,整整工作了两个月,与此同时,各市在收集整理的基础上,按“创优”要求18大项,加总目录共计19本,单独成册,设计和制作十分精美、规范、完备详实的“创优”资料,给予检查组良好的直观印象。(五)以检查促“创优”华东五市反复检查社会“创优”,成为他们推动全市“创优”工作的重要手段和经验。*市四大家主要领导亲自带队,兵分四路,针对薄弱环节、薄弱部门、薄弱领域重点检查,现场督办整改,每次确定重点对象60家;*、*、*,甚至*都是市主要领导亲自检查,现场督办整改,这种不间断、反复进行、直至达标为止的检查,确保了“创优”目标责任的彻底落实。(六)迎检工作准备到位华东五市均成立了“迎检指挥部”,市长任总指挥,分管市长任常务总指挥,市直委办局、区县一把手为成员,下设宣传组、现场组、资料组、服务接待组等。第一次与检查组见面,市四大家班子所有成员、各委办局、区县主要负责人全体出动,热情迎接,博得了良好的印象分。同时,公安、工商、交通、市容调动一切力量跟踪服务,排除意外。分管副市长亲自坐镇指挥、协调,亲自为检查组调用资料。出租车队对检查组随时应候服务,公安巡警便衣执勤,严密防范,各城市迎检准备十分充分。四.关于我市“创优”工作的几点思考(一)我市“创优”工作的优势1.市委、市政府有“创优”必胜的信心和决心。1996年我市召开了首次“创优”动员会,1999年11月再次召开了全市“创优”动员大会,成立了“创优”领导小组,市委罗书记参加了会议,王守海市长亲自作动员讲话,明确要求一次“创优”成功,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同时,市政府目标办向全市43家委办局下达了“创优”目标分解责任。经过全市上下近半年的努力,“创优”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2.旅游立法工作超前完成。市人大常委会高度重视“创优”工作,《武汉市旅游管理条例》数易其稿,多次召开会议讨论、审议。1997年9月,《武汉市旅游管理条例》经省人大常委会批准实施。在旅游立法上,我市比华东五市先行一步。同时,市政府已制定《武汉“一日游”管理办法》,并颁布施行。因此,在旅游立法上,我市已具备很好的基础。(二)抓住“创优”机遇,提升城市功能“创优”工作涉及一个城市的形象、地位和品牌。城市之争是综合实力之争,更是城市形象、城市功能之争。我市作为华中特大城市,要树立应有的形象和地位,“创优”工作为我市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创优”是一个系统工程,借助“创优”可以全面推动我市“文明城市”、“卫生城市”、“园林城市”、“环保城市”建设。坚持硬件、软件一起抓,可以进一步促进我市基础设施建设,规范提高全市各行业服务水平。楚文化、三国文化、辛亥革命文化内涵的深度挖掘和利用,可形成我市独特的城市文化品味,从而整体提升我市的城市功能。(三)“创优”与建设山水园林城市齐头并进市政府提出把我市建设成为山水园林城市的目标,近年来,这一目标的大力推进,已经为“创优”打下了较为坚实的基础,“创优”与建设山水园林城市相互呼应,成为树立我市形象的重要手段。同时,“创优”工作又有力地推进了“山水园林城市”的建设,两者相互依托、相互支持、相互促进,“创优”工作是建设山水园林城市的重要阶段,与市政府环境创新工程不谋而合。“创优”涉及自然山水园林历史文化的挖掘、开发、利用和国际性旅游城市的进程,因此,“创优”为我市建设山水园林城市又注入了新的内涵,大力推进“创优”工作成为我市环境创新工程的必然。(四)继续深化我市“创优”工作1999年11月市政府目标办,向全市43家委办局区下达了“创优”目标后,市政府高度重视,责成各单位按目标责任完成,公安、计委、交委、建委、公用、卫生、环卫、东湖局、质监局等单位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实施“创优”工作,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但是仍有一些单位工作起色不大。目前,“创优”验收已进入到倒计时阶段,10月份,我市将接受国家“创优”工作的验收,按照“创优”1000分标准,要达到900分以上的要求,工作量巨大而繁重,不仅涉及方方面面,而且时间紧迫,仅靠旅游管理部门协调,是难以胜任的。因此,需要政府主导,调动各方面力量,齐抓共管促“创优”。1.加大力度,进一步推进环境创新与综合治理相结合。我市在市政建设、园林绿化、亮、洁、绿、美工程上实施了大手笔,城市环境治理工作力度不断加大,城市形象不断改善。但城市环境综合治理仍是当前的一大课题,乱搭乱盖,马路经济,麻木占道经营,出租车宰客等影响城市形象的现象仍有发生,使我市旅游可进入性降低,需进一步进行根本治理,实施还路、还道、还绿措施。2.加大“创优”宣传力度,营造“创优”浓厚的社会氛围。截至目前,各区“创优”广告宣传牌未完全到位,媒体宣传没有形成板块和阵势,市民对“创优”知之不多,必须集中新闻媒体优势,深入宣传“创优”目的、意义和作用,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手段和办法,加大宣传的力度,形成全社会共同关注“创优”、支持“创优”的良好局面。3.加大“创优”工作的检查力度。全市旅游行业正进行第二次“创优”规范达标检查整改。但是对行业外部,市直各委办局区的检查力度不够,一些单位没有建立“创优”责任制,没有具体的工作部门和人员,因此,需要针对薄弱环节和参与“创优”工作的部门,进行深入检查,必要时由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领导亲自挂帅,现场督办。4.加大“创优”资料收集整理、建档归档工作力度。一些单位存在“创优”资料、建档归档工作没有开展的问题。“创优”工作涉及文字方面的得分近800分,因此,资料收集整理、建档归档工作十分关键,要投入大量力量,有专人专班,明确责任,全面收集整理各相关“创优”单位的资料,以形成全市完备齐全的“创优”资料库。“创优”是树立城市形象、创城市品牌的大好契机,是提升城市功能的重要手段,是建立我市大旅游产业格局,实现拉动内需,拉动经济的有效方式。在市委、市政府的直接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通力配合和支持下,只要领导重视、措施到位,全市各方面共同努力,相信我市“创优”一定能一次验收成功。
创优争优工作及旅游业发展考察
华东五市先后确定了大旅游发展战略,近几年来。坚持政府主导型旅游业发展思路,旅游产业定位、旅游规划、资源开发、市场管理、市场促销等方面摸索出一些可借鉴的经验。
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单大年率由市人大民宗侨外委员会、市人大城建环保委员会、市旅游局有关人员组成的旅游工作考察组,进一步推动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工作。于年5月10日至19日先后对南京、无锡、苏州、上海、杭州五市“创优”工作及旅游业发展状况进行了考察。考察组通过与五市人大、旅游主管部门座谈、实地考察、查阅“创优”及旅游业发展有关文件等形式,取得了第一手资料。现将考察情况报告如下:
南京、无锡、苏州、上海、杭州作为54家全国第一批申报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之列的城市,
一.华东五市旅游业发展基本情况1998年10月。经国家旅游局考核、检查、验收,均被授予“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称号,且在考核得分上位居全国前列。
(一)在产业定位上确立了发展大旅游的思想
南京市的旅游产业定位于第三产业的支柱产业;无锡市则定位为新的经济增长点,第三产业中的重点支柱产业;苏州市定位是国民经济的重点支柱产业;上海市定位是第三产业重点发展产业、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杭州市定位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同时,各市在城市定位上,突出了旅游产业的重要地位:南京市是“六朝古都、十朝都会,著名的风景旅游城市”;无锡市是“重要的经济中心城市,区域通枢纽,著名的旅游胜地”;苏州市是“中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和旅游城市”;杭州市是“著名的风景旅游城市”;上海市是“西太平洋沿岸国际旅游中心城市”。
旅游局创优发展自查汇报
一、开展创优发展环境活动基本情况
在市局创业服务办的指导下,结合我县创优发展环境活动部署,我局不折不扣地开展创优发展环境活动,认真抓好各个环节。
(一)领导高度重视,落实机构人员。按照上级对创优发展环境活动的要求,我局领导班子高度重视,行动迅速,把创优发展环境活动纳入了议事日程,作为当前的一项主要工作来抓,及时召开了领导班子成员会,专题研究和讨论了如何搞好创优发展环境活动,成立了由局长任组长,领导班子成员任副组长,机关各股室负责人任成员的开展创优发展环境活动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同时,结合工作实际,制定下发了创优发展环境活动实施方案,并将活动内容细化分解,落实到各股室。我们还到相关单位学习创优发展环境活动好经验好做法,使活动的开展更有针对性,更加注重实效。由于组织健全,责任分明,主管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各部门认真履行职能,形成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局面,从而使我局的创优发展环境活动开展的扎扎实实,有条不紊。
(二)深入宣传发动,推进活动深入开展。通过多种方式方法扩大宣传范围,注重宣传效果,充分调动干部群众参与创优发展环境活动的积极性,让群众了解民政局工作职责和服务范围,了解活动的内容和要求。一是动员部署。召开了开展创优发展环境活动动员大会,对创优发展环境活动进行动员和部署,把它纳入践行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作为系统工程抓;纳入廉政建设的整体安排,作为长期工作抓;纳入领导责任制,作为目标任务抓。二是组织学习讨论。通过学习讨论,广大干部职工认为开展创业服务活动,是对旅游系统机关效能建设的全面考评,可以及时找到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并进行整改提高,以更好服务于社会、服务于经济,提高旅游局的公信力和知名度。三是进行广泛宣传。充分利用电视、网络、报纸以及简报、宣传栏等形式进行宣传发动,营造良好舆论氛围。
(三)广泛征求意见,畅通评议渠道。一是印发《旅游局开展创优发展环境活动征求意见函》共计200份,分发给各乡镇、县直各单位、服务对象和广大干部群众,诚恳征求意见。二是召开创优发展环境活动征求意见座谈会。通过座谈会广泛征求社会各界对民政系统的意见和建议。
二、创优发展环境自查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学校构建争先创优发展体会
加强争先创优意识,争创一流业绩,是党员保持先进性的必要品质,是干事创业、加快建设校园文化的作风,能够进步激发党员干部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和使命感,提升工作水平,创造一流业绩,加快全面建设文明校园的进程。在此次活动中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争先创优具有伟大的现实意义
争先创优是敢创一流的勇气,是永不懈怠的精神,也是共产党人勇往直前优良传统的具体表现。具体到一个岗位,就是要以争先创优的精神,勇创一流业绩。进行伟大的创业,必须有坚持不懈的创业精神。改革开放以来,许多地区在全国竞相发展的浪潮中脱颖而出,快速发展,关键就在于不甘平庸,勇于争先。八十年代,深圳作为经济特区,抓住机遇,以只争朝夕的紧迫感,在全国改革发展过程中创造了一系列第一,形成了“深圳速度”,成为中国改革开放成果的象征。九十年代,人团结拼搏,负重奋进,自加压力,敢于争先,形成了“精神”,成为全国的一面旗帜。实践证明,没有争先创优的精神和勇气,就不可能创造一流业绩,就不可能推动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当前,在我校全面建设校园文化,奋力促发展的关键时期,大力弘扬争先创优精神,有其特别重要的意义。
(一)争先创优是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必然要求。共产党员的先进性,是共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在不同历史时期的集中体现。新时期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就是要坚持理想信念,坚定不移地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奋斗;坚持勤奋学习,扎扎实实地提高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领;坚持党的根本宗旨,始终不渝地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表现在实际工作中,就是要增强改革创新意识,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立足本职工作,兢兢业业,争先创优,创造一流业绩。具体到每个党员身上,就是要坚持埋头苦干,不事张扬,狠抓落实,形成重实际,说实话,干实事,求实效的良好风气,真正做到每项工作都有部署、有检查、有落实、有成效,每项任务都不说则已、说了就干,不抓则已、抓就抓成,不干则已、干就干好,以实实在在的成效来体现和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
(二)争先创优是促进学校大发展的迫切需要。发展是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解决存在的问题靠发展,赶超先进靠发展,发展才有出路,发展才有希望。坚持争先创优,不断巩固和发展这一局面,学校的明天必将更加美好。我们要把学校的发展放到全市、全省、全国的大格局中去审视、去谋划,成绩面前不自满,困难面前不气馁,再接再厉,抢占先机,敢想敢干,敢为人先。
(三)争先创优是构建和谐校园的重要载体。总书记指出:“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同样,构建和谐校园的目标是由所有具体工作推动的。这就需要干部群众进一步解放思想,不争论、争时间,不评论、评政绩,不议论、议大事,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精一行,努力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一流的业绩。需要各级干部把群众满意作为争先创优的标准,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及时解决群众最现实、最关心、最紧迫的问题,热心帮助群众解决工作生活中遇到的实际困难,让他们切身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进一步密切干群关系。需要各级各部门加大建设和管理力度,进一步改善硬环境;努力提高群众素质,积极打造公平、诚信的大环境,让所有人都来关心、支持争先创优工作,为学校的发展增光添彩。
经贸局创优发展总结2篇
第一篇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
一是强化领导。我委高度重视创优发展环境工作,由机关效能活动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负责创优发展环境工作的开展,由单位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主要抓,各股室协调配合,全委牢固树立服务基层、服务群众创新、创业的理念;二是制定实施意见,落实责任。结合各股室、各人员分工特点,制定出可操作性的实施方案,进一步明确落实创优发展环境工作责任;三是加大监督力度。将创优发展环境工作纳入单位和个人的年终考评范围,并设立投诉受理股,接受服务对象、基层服务的监督。委机关效能办定期开展督查,对工作中发现的不作为、慢作为现象加以通报批评,并监督整改到位,对受理的投诉件,责令相关股室进行改善,直到群众满意。
二、主动作为,优质服务
一是进一步规范行政审批事项。对保留的行政审批事项,按照便民、及时的要求,减少环节,简化手续,最大限度的缩短了审批时间,实施流程再造,进一步理顺各职能股室和行政服务中心窗口的关系,详细说明实施条件、审批程序和时限要求。二是大力开展企业帮扶活动。年初开展了入企问难调查活动,要求各帮扶单位深入,企业切实解决企业困难,年中开展抗洪救灾和灾后恢复生产工作,帮助企业减少洪灾损失,尽快恢复生产,努力做到灾中损失灾后补。三是开展三民活动,在创先争优活动中,我委组成工作组,深入企业和项目建设现场,访企情、解企忧、促发展,工作组走遍了每个规模企业,了解到企业的困难和问题,进行梳理汇总,报县委、县政府协调解决。
三、全力谋划,创新创业
计生委创优发展环境方案
为进一步提高全区人口计生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优化发展环境,根据区创优发展环境主题实践活动的有关通知要求,确定在全区人口计生系统开展创优发展环境主题实践活动。为确保活动顺利开展,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紧紧围绕全区经济和社会发展大局,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宗旨,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制度建设为抓手,以专项治理为切入点,以监督检查为手段,以人民群众满意为标准,进一步规范行政行为,推进管理创新,促进作风转变,确保政令畅通,增强依法行政能力,切实提高人口计生工作效率和优质服务水平,为推动全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创造良好的人口环境。
二、主要工作任务
(一)规范行政审批行为。
1、继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进一步规范计划生育行政审批制度,依照计划生育法律法规,对一孩生育注册、二孩生育审批等行政行为,制定严格的程序规范,对工作权限、办理时限、服务标准作出明确的规定。
县领导在争先创优促发展大会上的讲话
新春伊始,万象更新。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动员大会,部署开展以“强化‘两力’上水平、争先创优促发展”为主题的学习教育活动,旨在着眼融入关天经济区的新形势、新机遇,延伸和强化去年以来全县开展的“提高执政能力暨增强执行力”大讨论活动,进一步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不断提升各级班子执政水平,增强各级干部职工执行力,在全县形成争先创优的浓厚氛围,为推进率先突破发展、加快建设陕南经济强县、把柞水打造成关天经济区最具活力的板块提供坚强的政治保证和组织保证。后面,荣贤书记将作重要讲话,对学习教育活动提出指导性意见。现在,我围绕“强化‘两力’上水平、争先创优促发展”学习教育活动的整体部署,先讲几点意见。
一、去年以来开展的“两力”大讨论活动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年,县委着眼我县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的现状,在全县组织开展了“提高执政能力暨增强执行力”大讨论活动。一年来,各乡镇各部门紧紧围绕全县工作大局,牢牢把握“提高执政能力暨增强执行力”这个主题,密切结合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不断提高全县各级领导干部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增强各级干部的执行力,推动发展的热情空前高涨,推动发展的合力空前凝聚,为推进率先突破发展、加快建设陕南经济强县提供了强有力的政治、组织和机制保证。
一是执政能力实现了新提升。县委建立了县级四套班子联席会议制度,健全了集体领导制度和民主集中制,集中精力抓班子、带队伍,抓方向、议大事,抓统筹、谋全局,使县委的领导核心作用不断增强,民主决策、科学执政水平不断提升。坚持把组织建设和队伍建设作为加强党的建设、提高执政能力的重中之重,着力解决个别乡镇和部门存在的党组织核心作用不突出,总揽全局、引领发展的能力不够强等问题,突出整顿思想不解放、观念更新慢,工作无打算、发展无规划,思路不清晰、决策不科学等问题,把广大党员、领导干部的思想、精力集中到柞水发展的大局上来,科学设置“提高‘两力’促‘三保’、科学发展建强县”活动载体,突出了“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实践重点,抓住“提高执政能力暨增强执行力”这根主线,创造性开展“三融入三提升”党建主题活动,强力推进村级党组织“升级晋档、科学发展”活动,初步探索出了一条以党的建设统领发展全局、加快富民步伐、实现和谐目标的新路子。
二是落实水平得到了新提高。县委始终坚持团结奋进、务实创新的团队精神,凝聚各套班子、各级各部门的智慧和力量,大力推行以月通报、季讲评、年总评为主要内容的目标责任考核办法,齐心协力抓发展,步调一致促落实,形成了推动落实的强大合力。各级各部门不断提升贯彻组织意图、科学把握客观规律、主动解决实际问题、高质量完成工作任务的能力,全力以赴地推进工作落实,以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为党分忧的责任意识、求真务实的工作态度、改革开放的创新举措,竭力完成各自承担的工作任务,使各级领导班子和广大党员干部真正成为推动科学发展的组织者、实践者。在经济形势最为严峻、发展最为困难的**年,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令人鼓舞的成绩,建设陕南经济强县迈出了坚实步伐,正是各乡镇各部门执行力不断提升结出的硕果。今天会议还将表彰的年度考核先进单位,正是在“两力”大讨论活动中取得突出成效的先进典型,为各乡镇各部门强化“两力”、狠抓落实树立了良好榜样。
三是作风建设取得了新成效。坚持把作风建设作为提高“两力”的重点,使“两力”活动真正成为优化干部作风、促进科学发展的重要抓手。着眼西柞高速公路开通、柞水融入西安1小时经济圈这一新形势、新机遇,针对部分干部群众思想解放程度不高、理论功底不够深厚、思维空间比较狭窄、创新意识不强等问题,不断加强干部思想作风、组织作风、工作作风和群众作风建设,进一步强化各乡镇各部门班子、领导干部和广大干部职工的责任意识和执行意识,达到了解放思想、转变作风、提高效率、推动落实的目的,把全县各乡镇各部门班子、广大干部的思想和精力统一到了县委、县政府的决策部署上来,凝聚到了推动率先突破发展、加快建设陕南经济强县的伟大事业上来,形成了善于推动落实、勇于开拓进取的良好氛围。
四是机制建设取得了新成果。通过“两力”大讨论活动,进一步规范了县委决策程序,制定完善了决策前的酝酿沟通机制,修订了县委常委会、全委会议事规则和县政府工作规则,建立了县委统揽全局、协调各套班子的工作机制。健全目标责任考核机制,大力推行党员干部述职述廉述效、问责问廉问效制度,进一步完善目标确定、责任落实的考核评价体系,全面推行过程考核,变年终一次性考核为阶段考核和年度考核相结合。建立重大项目推进机制,完善了项目落实、协调、督办制度,推动了重点工作开展。建立民生诉求解决保障机制,在县电视台开通了“倾听群众呼声,解决百姓难题”行风热线,加强民生问题汇集、落实和督办制度建设,推行了领导干部约访下访接访和挂牌销号解决问题机制,畅通了人民群众反映诉求、表达意愿、提出意见的渠道。活动中,各乡镇各部门对不符合、不适应科学发展观要求的政策、文件和制度进行了全面清理,废止不符合科学发展要求的制度81个,修改和完善相关制度322个,建立新制度227项,出台新措施56项,形成了决策科学、落实有力、上下贯通、相互配套的良性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