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教育范文10篇
时间:2024-01-13 23:04:52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创业教育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创业教育途径探索
一、高校创业教育的问题
1.创业教育的认识误区目前,高校对创业教育还缺乏明确深刻的认识,认为开展创业教育的主要目的是提高毕业生的创业比例,提高学校的就业率,认为创业教育仅开展技巧、心理、政策、形势分析等方面的指导即可,且大多数还停留在举办创业讲座、创业计划竞赛,简单指导学生自主设计、创办、经营校园小店铺,从事营销练摊活动等基础层面上。创业教育只是开展一些“创业计划大赛”,举办一些“创业设计活动”,设置一些“创业中心”就可以了,这种“创业教育”并不是真正的创业教育,本质上是创业“实务”教育,这种创业“实务”教育因缺少创业理念的指导而只能局限于少数学生,大部分学生只能是“看客”,这种创业“实务”教育只属于精英化教育,并不是真正的创业教育。与此同时,学生与家长也对创业存在认知偏差,认为只有找不到工作的人才去创业,或认为创业就是创办大公司,开商店、办餐馆是从商,不是创业,觉得自己距离创业太远,根本不能实现创业梦想,对创业敬而远之;家长认为找到一份安逸、收入高的工作才算没白读大学,才够体面,而创业就是失业。
2.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缺失目前,我国大多数高校根据教育部的有关要求,相继开展了创业教育。大多数高校的做法是加开几门与创业教育相关的课程。虽然有些学校将创业课程作为必修课程,面向各个专业开设,但大多数学校将其作为选修课程开设,还有的学校开设了大量的创业方面的选修课程供学生选择。但这些创业课程没有统一的教学大纲、教学计划和课程体系,编写与选用的教材普遍是将各类创业活动实践资料稍加整理而成的,有些课程只是请专家或成功创业者做报告与讲座。开设的创业课程之间不具有严谨的逻辑结构,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这显然对高校的创业教育发展不利。
3.创业教育师资力量薄弱创业教育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因而,创业教育要求教师既具备一定的理论知识,又要具备一定的创业经验,但能够两者兼备的教师较少。目前,我国创业教育教师严重不足,从事高校创业教育的教师大多数是从事学生管理工作的辅导员和就业指导的教师,他们既缺乏创业经验,也没有接受过正规的创业教育训练,他们的教学只能是以理论传授为主,很难将理论知识与创业实践有效融合,只能是纸上谈兵,很难受到学生的欢迎,教育效果自然欠佳。还有些高校聘请成功创业人员做创业教育兼职教师,这些人虽有创业经验,但创业理论功底不足,且忙于公司经营,对创业教育难有深入研究的精力,其创业教学效果也不会太好。从事创业教育的师资力量薄弱,有待全方位提高。
4.创业实训基地建设落后创业教育的本质属性是实践性,创业教育的目的应主要通过实践性教学来实现,说教的创业教育仅仅停留在认知层面,学生只有通过创业实践实训,才能获得经验与教训。创业实践实训需要具备基本的条件,其中创业实训基地建设是必备的条件。近几年,我国有些省、市纷纷建立了大学生创业实训基地,也有一些企业成为创业实训基地,还有一些高校也建立大学生校内创业实训基地。但这些创业实训基地的数量远远不够支持创业教育,创建创业实训基地需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需要大量的资金。因各个方面的原因,许多高校不能大力投资建设创业实践基地,全国除了极少数高校创业实践基地办得较好外,其他地方,尤其是西部落后省份的高校的创业实践基地的底子相当薄弱[3]。
二、培养创业精神的重要性:高校创业教育的本真目的
国外创业教育
1国外创业教育发展的历程及动因
国外较早就提出了创业教育的理念,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学会生存》的报告中。就提出创业素质应成为公民的基本素质。198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北京举办的“面向21世纪国际教育发展趋势”研讨会上,正式提出了“创业教育”的概念——从广义上说,开展创业教育是为了培养具有开拓性的个人,创业教育对于培养个人的首创和冒险精神、创业和独立工作的能力以及技术、社交、管理技能都非常重要。要求高校将创业技能和创业精神作为高等教育的基本目标,提升到与学术研究和职业教育同等重要的地位。199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面阐述了完整的创业教育概念,即创业教育包括两个方面内容:求职和创造新的就业岗位。1998年召开的世界高等教育大会进一步强调指出:高等教育应培养创业技能与主动精神,毕业生将愈来愈不再仅仅是求职者,而首先将成为工作岗位的创造者。
鉴于创业在创造就业机会、减轻就业压力和促进经济发展方面的重要作用,国际劳工组织(ILO)、联合国等国际组织高度重视创业问题。国际劳工组织积极倡导创业,专门为创业者、微小企业量身定做了国际化的、标准的社会化创业全程扶持指导体系——SYB(StartYourBusiness,意思即“开创你的企业”)。针对严峻的青年就业形势,国际劳工组织为培养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专门开发了一个新项目——KAB(全称是KnowAboutBusiness,即“了解经营”、“了解企业”的意思),这一项目由一系列培训资料与创业教育的教学方法所组成,项目内容是教育和培训青年怎样开办与经营企业。目前,该项目已经在全球20多个国家实施。针对青年就业率过低、就业能力不足的问题,联合国、国际劳工组织和世界银行于2001年组建了联合国“青年就业网络”(YouthEm-ploymentNetwork,简称YEN),目的是为创造青年就业机会和解决青年失业问题提供咨询和支持,明确要求把就业能力、青年男女机会平等、创业精神和创造就业机会作为所有国家行动计划的四个高度优先事项。这是应对快速全球化引起的就业挑战,利用信息与通讯技术为青年创造新的、有质量的就业机会的一个平台,YEN把青年创业作为就业问题解决方案之一,并通过KAB项目对YEN活动给予技术支持。
2国外创业教育的特点
(1)重视与发展小企业创业教育。小企业在世界各国经济的发展中占有很高的比例,小企业创业教育不仅能够提高小企业经营者的综合素质。解决失业问题,更重要的是通过提高小企业经营素质,推动整个企业界的发展,提高国民经济增长水平。澳大利亚TAFE的小企业创业教育,不是针对某一行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养,甚至对企业的经营管理知识也不作深刻的研究,而主要是在教学内容上对小企业创业者与经营者本身的综合素质提高要求,进行评定、启发和引导,对企业创业与经营知识与技能进行基础教育和综合论述,教育重点不在于知识和技能的传授,而在于能力挖掘和素质教育。
(2)师资专兼结合,教学内容模块化,办学形式多样化。亚太地区国家小企业创业教育已经开展多年,积累了成功经验。如澳大利亚TAFE的小企业培训中的教师专兼比为4;6,其中绝大多数教师是具有高等教育背景的小企业家,他们具有理论和实践,懂得如何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创办自己的公司和工厂。
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研究
摘要:思想政治教育毫无疑问地应摆在学校各项教育工作的首位,专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出发点与落脚点的地位仍然是不可动摇的,创新创业教育作为专业教育实践转换的更高阶段、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内容和新载体,应当作为一个完善专业教育的新切入点、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新途径。研究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三者之间的关系,以期促成三者融合,并通过构建“大思政”课程体系、“专业+创新创业”课程体系、“第二课堂”育人体系得以付诸实践,对于构建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是极为必要的。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教育;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
人才培养是高校最基本的职能,对于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已经给出答案,即“信念执著、品德优良、知识丰富、本领过硬的高素质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简短的一句话已经涵盖了人才所应具备的基本素质:思想政治素质、专业知识素质、应用技能素质。由此对应到高校的教育即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为此,研究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三者之间的关系,以期促成三者之间的融合,并通过新型的课程体系得以付诸实践,对于构建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是极为必要的。
1有关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深度融合
1.1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
“先成人,后成才。”总书记多次强调大学生要用理想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装备自己,用正确的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去引领学习生活和实践。高校应当紧紧围绕社会发展需要和大学生身心发展规律,自觉地把传授科学文化知识与提升思想道德素质二者结合起来,把“治学”与“为人”结合起来,使大学生既学会“做事”又学会“做人”。[1]专业教育的初衷是通过系统讲授某一学科专门知识,培养具有一定专业知识和专门技能的人才[2],高校一般都是以此为教育教学的基本出发点,将人才培养过程的重心放在专业教育上。将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必须结合师生联系最密切、对学生影响最直接的专业教育,专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既是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主渠道的有力补充,也是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系统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专业教育还是思想政治教育,其目标是一致的,都是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将学生培养成德才兼备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只不过这个意识形态目的在专业教育中具备一定的隐在性和融入性。
反思职教创业教育
作者:胡海员单位:江苏食品职业技术学院
创业文化因子创业文化包括校园创业文化和社会创业文化。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环境是直接影响创业教育发展的邻近环境,是创业教育赖以生存的小环境。学校的历史传承、校园创业氛围等校园创业文化是影响高职创业教育的一个重要限制因子。斯坦福大学创建之初就确立了明确的办学宗旨:使所学的东西对学生的生活直接有用,帮助他们取得成功。这种宗旨是使该大学倡导产、学、研互动的校园创业文化,也使其创业教育得到很好的实现,涌现了一大批创业人才和创业型企业,如惠普、苹果、雅虎等。校友的成功创业反哺着该校的创业教育,丰富着校园创业文化。富含创业元素的校园文化使该校的创业教育别具一格,学生的创业激情异常活跃。如果高职校园文化中缺少创业教育的内容,势必会在一定程度上束缚高职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真正的创业教育不仅要在校园的小环境中开展,还要延伸到社会这个大环境中,也只有在大环境中取得了创业的成功才能称得上是真正的成功。高职院校所处的社会环境对创业行为、创业价值的评判形成了社会创业文化。积极的社会创业文化肯定创业的价值,宽容创业的失败,创业者在其生存环境中有着较高的社会地位。消极的创业文化限制人们的创业行为,打压人们的创业热情,要求人们循规蹈矩,亦步亦趋。积极的社会创业文化如“硅谷文化”,激励人们投身创业,大胆实践。作为一种价值取向自然引导者高职院校校园内的学生热爱创业、投身创业。如斯坦福大学涌现出那些世界级的创业家,正是斯坦福大学周围积极的社会创业文化孕育的结果。
课程设置因子优质的创业教育是通过合适的创业教育课程设计和课程体系来实现的。目前,虽然大多数高职院校已经引入了创业教育课程,且教育对象在定位上是面向全体学生,但事实上,大多是些零散的内容,缺乏系统性、针对性、操作性,仅是开展与创业教育相关的讲座或是开设一些孤立的选修课,创业教育课程同自身内部以及同其他课程之间缺乏逻辑性和相容性,并没有从创业教育体系架构上来考虑左邻右舍,更没有形成系统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国外创业教育的实践表明:有效的、系统的课程设置是保证创业教育质量的关键。
师资配置因子师资队伍是高职院校发展的重要资源,没有可持续发展的高质量师资队伍就没有可持续发展的高质量高职人才。高职院校在实施创业教育时,大都是相关专业的老师开设一些创新创业类的选修课程,或者是某些文科类专业的老师和企业人士开设一些讲座,还有的学校是专门由学工系统的辅导员来组织实施。这种仅仅依靠非专业性特征的临时性师资,只能满足学生低层次的感性需求,无法达到高层次的理性需要。要想搞好创业教育,从事创业教育的师资不仅要具有创业学的专业知识,而且应有创业的经历和体验,要对创业及创业教育有一种兴趣、热情和执着。
设施配套因子创业教育必须开设实践环节,实践环节需要与企业、科技园区、社区、机构等合作进行,因此,高职院校能否提供创业教育孵化中心、创业实践基地等教育设施就成为创业教育有效开展的条件。如果只是“空对空”,只是一味地在教室里面用板书或多媒体进行理论教学,学校不能也不愿提供创业教育所必需的设施和资源,创业教育的效果势必会大受影响。
创业政策因子创业政策因子包括学校层面的政策因子和政府层面的政策因子。在高职学校内部进行创业教育,学校的重视程度和支持力度对创业教育的发展在某种程度上起到不可替代的重要推动作用,尽管许多高职学校已经在宏观层面支持学生的创业活动,但却没有从政策上提出确切的支持方法。有调查研究表明,在限制个人创业因素的调查中,“资金不足”和“经验不够”在所调查的八个选项中占到了30%左右的比重。可见学校在资金或培训方面并未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支持和指导。政府层面的政策支持对于创业教育的推动也是不可或缺的。根据国外的经验和我国的实际,创业政策有利于降低创业障碍,促进创业活动,进而对校园内的创业活动起到一种积极的引导和扶持作用。
创业教育对创业意向的影响
1引言
在过去的三十年中,创业教育发展飞速。在正式的教育系统下,越来越多的教育机构比如大学,提供了各种创业教程和方案。虽然大多数的创业教育项目通过正式教育系统被提出,然而更多的创业计划和倡议出现在非正式教育系统。借鉴社会学习理论和计划行为理论,我们讨论认知因素如何调节创业教育对创业意向的影响。社会学习理论表明,教育是以学习形式存在的,学习是一种在社会环境中发生的认知过程,其强调影响人际关系和改变个人行为的社会或环境因素。创业教育作为环境因素,通过影响个人认知来间接影响企业家的意向。在解释个人行为的认知理论中,计划行为理论很好地解释了行为。然而,很少有学者运用这种理论来研究认知变量在创业教育与创业意向之间的关系中的作用。因此,我们选择计划行为理论的三个基本认知变量(即行为态度,主观规范和感知行为控制)来解释创业教育对创业意向影响的背后机制。
2理论背景
社会学习理论建议个人行为既不仅仅是由内在力量(例如认知,动机)驱动,也不仅仅受环境力量的影响。个人的行为源于他的认知功能,这可以由环境来解释。在社会学习理论中,环境因素对行为的影响通过影响个人的认知实现。然而,这个理论只提供了影响的框架,但认知过程和认知因素没有被确定。计划行为理论是社会科学中广泛使用的理论之一,很好地解释了人类行为,并确定了行为决策的确切认知因素。因此,我们结合社会学习理论和计划行为理论来解释环境因素对意向的影响的根本机制。基于社会学习理论和计划行为理论,创业教育作为环境因素通过经历特定的认知过程(例如,企业家态度,主观规范和被感知的行为控制)来影响企业家意向。
3文学回顾
3.1创业教育。创业教育是指“旨在获得企业家态度和技能的任何教学方案或教育过程”。创业教育作为创造社会和经济价值观的有效途径已经爆发式增长。虽然创业教育发展迅速,但其在学术领域对创业意向的影响仍然不一致。最近关于创业教育文献的综述显示,虽然学者们广泛尝试探索创业教育与创业意向之间的关系,但他们还没有达成关于创业教育特征的共识。另一方面,一些学者将正式和非正式教育机构等教育提供者的创业教育区分开来。学者们提出,正式教育,即通常采用传统教学方法的大学创业教育,教授了许多理论和其他抽象概念,主要采用课堂教学方法。非正式教育,即正式教育制度之外的创业培训,采用更多的行动和实践来提高参与者的技能。在这种观点下,正式教育的目的是提高企业意识,而非正式教育通常侧重提高参与者的技能。3.2创业教育和计划行为理论认知变量。正式创业教育是指由政府主办的正式教育方式。因此,这种教育的重点是教授学生的价值观和态度,而不是技能。虽然正式创业教育已经获得了许多灵活的教学方法,但传统的课堂机制依然占主导地位具体来说,正式创业教育传达了更多的抽象知识,而不是实践技能,这是通过“学习离开环境”来实现的。作为传达强大价值观和提供更理想主义作用的长期教育,正式创业教育可以改变企业家态度。此外,正式创业教育提供了一个社会环境,因为学生可以与其他可能成为重要关系的人取得联系。非正式创业教育主要侧重于正式教育制度以外的机构进行的教育。因此,非正式创业教育使用灵活的教学方法来传达企业家的价值观和技能。具体来说,非正式创业教育可以为参与者提供更多的实践知识。这些实践知识揭示了成为企业家的素质,帮助学生有信心完成某项任务。3.3计划行为理论认知变量和企业家意向。创业意向是个人在现有组织内部创建一个新业务的意识和信念,并计划在未来这样做,这是创业活动的第一步。根据计划行为理论,个人态度,包括情绪因素和认知因素,被定义为行为意向的重要前提。因此,当一个人对创业持积极态度时,他很有可能拥有较高的创业意向。同时,主观规范反映了个人认为的社会压力以及社会支持执行或不执行行为。这种看法通常依赖于“参考人”,如家庭,朋友和同事,特别是他们是否同意创业的决定。同时,计划行为理论认为,感知的行为控制是基于在新的风险发展过程中对自己的可控性和自我效能的评估。高度的感知行为控制使得个人认为他有能力进行创业行为,这加强了个人的创业意向。
高校创业教育的岗位创业导向探讨
摘要:当前,我国提倡对高校大学生加强创业教育,鼓励高校建立和完善大学生创业教育体系,如何提高当代大学生主动创业的积极性,已经成为了许多高校日常研究的重要课题。开展创业教育既要培养岗位创业者,又要培养自主创业者,岗位创业创新了高校创业教育的发展思路,有利于增强大学生的创业能力和就业竞争力。该文主要从岗位创业的特点出发,浅谈高校创业教育战略转型发展的策略。
关键词:岗位创业;创业教育;高校改革
通常情况,创业者在进行创业前,都要有创业的目标和创业的计划,这是进行创业活动的基础,也是创业的前提条件。国家大力提倡大学生创业,主要基于现代大学生具有深厚的专业知识,具备创新能力,符合我国科教兴国的基本国策[1]。现阶段,岗位创业人才是社会缺乏的人才,岗位创业导向创新了创业教育的发展方向,因此,高校开展岗位创业教育是具有重要意义的。基于岗位创业导向的高校创业教育是创业教育改革的必然要求,是适应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1高校创业教育的现状
1.1高校对大学生创业教育重视程度不足
我国的大学生创业教育起步较晚,基础相对薄弱,高校管理层对大学生创业教育也缺乏了解认识,更没有进行一个准确的定位,多数高校只是为了迎合国策,将就业指导、素质教育和创业教育混为一谈[2]。这种混乱的思想现状根本无法为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展开提供一个有效的理论指导。因此,高校管理者首先要对大学生创业教育有一个基本定位,这是大学生创业教育能否顺利展开的前提,如果思想不明确就盲目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效果只能适得其反。
典型教育在创业教育的作用
一、典型教育在创业教育中运用的必要性
高校创业教育应该在理论、体系的架构上,多从创业典型的事迹、经验中吸取内容,才能使得教育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得到保障;而在高校创业教育的实践教学中,应该摒弃说教式、灌输式教育方式,结合创业典型的案例,以案说法,增强创业教育的吸引力与有效性。最后,典型教育在创业教育中的运用,是提升学生创业活动成功率的必要途径。典型教育在创业教育中的运用,其最终的目的是要提升学生创业活动成功率。典型教育从性质类别上划分,可以分为正面典型教育与负面典型教育。所谓正面典型教育,是指通过引导学生认识创业活动中典型的成功经验,所取得的显著成效,激发学生创业的热情,增强学生创业热情;所谓负面典型教育,是指通过在创业教育中帮助学生分析创业失败者的惨痛经验,及其造成的严重影响,提醒学生注意创业的风险,避免陷入创业过程陷阱。因此,不论在创业教育中应用何种类型的典型,对于提升学生创业活动成功率都有着积极的价值与作用。
二、典型教育在创业教育中运用的可行性
创业教育是一种以培养学生创业能力与素养为目标的教育类型,典型教育是一种以典型人物、事迹、经验培养学生能力素质的教育方法。典型教育在创业教育中的运用,就是要结合典型教育的方法,完善并丰富创业教育的目标、方式、课程、实践等内容,从而增强创业教育的实效性。首先,以典型增强创业教育目标的合理性。典型教育主要是通过典型的事迹与经验,教导教育对象掌握相应的方法与原理,进而提升自我的能力素质。当前高校针对大学生的创业教育,存在着教育目标空洞化的趋势,即在教育目标的确定上,虽然强调要培养创业型人才,但是何为创业型人才,创业型人才的能力素质构成有哪些?并不清楚,导致教育过程中单纯的强调创业的原理、创业的信念、创业的知识,而忽视了创业践行能力的培养与培育。创业教育中通过解剖典型的方法,对创业的践行能力进行分析与总结,并将这些内容与创业的原理、信念、知识等结合起来,可以有效地增强创业教育目标的合理性。其次,以典型促进创业教育方式的有效性。当前高校创业教育有各种类型的方式方法,比如渗透式教育法,即在高校的教育活动中,以创新、创业的精神培育为目标,将各种教育教学活动与创业联系起来;又如普及性创业教育法,针对高校学生创业基础知识较为薄弱的特点,将创业中必须要注意的知识、原理等,通过规范性的教学管理进行创业基础知识教育;再如专业性创业教育法,即针对某一类专业学生今后创业所面对的行业中,创业活动的独特性,进行创业教育。不论是哪一种类型的创业教育方式,其都可以与典型教育方法进行对接,通过总结创业典型的经验与做法,引导学生了解创业,认知创业,懂得创业,敢于创业。再次,以典型提升创业教育课程的生动性。当前创业教育课程,在初级阶段包含了创业精神、创业知识、创业实务等内容;在高级阶段包括产品研发、市场开发、企业管理等知识。不论课程内容的难易程度如何,一些高校教师在创业课程教学中,多习惯性采用讲授式灌输教育法,通过梳理创业的相关知识内容,按照一定的逻辑架构,采用教师主讲学生主听的方式,强化学生对创业的认知与理解。由于缺乏具体的案例,没有鲜活的故事,较为容易引发学生的反感。而在创业课程中引入典型教育方法,以创业典型的案例引发学生的思考,教育学生注意创业的核心与要点,更能够引发学生的共鸣,增强课程的生动性。最后,以典型强化创业教育实践的指导性。创业本身是一个具有强烈实践性的活动过程,创业教育应该十分注重并强化实践教学。当前高校中一些学生受条件限制,创业实践教育缺乏,即使某些高校开展了创业实践教学,其创业实践也疏于管理,不能为学生提供一个完整的可供模仿的创业实践流程,导致学生创业教育实践的效果不佳。以典型强化创业教育实践的指导性,可以是教师帮助学生以创业典型为对象,梳理其创业整体实践环节中遇到的问题与解决的方法,也可以是针对创业的某一个环节,强化学生对创业典型人物的做法的认知,引导学生注意具体创业环节应该注意的事项。
三、典型教育在创业教育中运用的目的性
高校将典型教育运用到创业教育之中,其目的在于要点燃学生创业热情,端正学生创业心态,教会学生创业道理,坚定学生创业理想。在点燃学生创业热情方面,高校中部分学生对创业的认识,还停留在较为浅显的层面,不少高校学生抱着“先就业后创业”的心态,认为只有在具备一定经济条件与社会实践的基础上,才算是具备了较好的创业条件,才能够进行创业。而从国内外创业者的实践历程来看,创业虽然有一定的条件限制,但是不存在绝对的创业时机选择,某些在校大学生创业实践成功的案例表明,在校大学生也可以创业。为此,高校可以通过宣传相关的在校学生创业典型案例,邀请在校创业成功者来校讲学等方式,打消学生创业顾虑,点燃学生创业热情。在端正学生创业心态方面,与部分高校学生没有创业热情相比,高校中另一部分学生创业热情盲目高涨,认为只要创业就必定能够取得成功,实践中还有部分高校学生在创业陷入困境之后,一蹶不振,生活、工作被各种问题所困扰,难以自拔。创业教育中,引入典型教育方法,也要十分注重通过创业负面典型案例的引入,引导学生合理认识创业中存在的风险,尤为重要的是要通过梳理、分析创业成功者从失败中走向成功的事迹,教导大学生在创业中保持良好的心态。在教会学生创业道理方面,虽然创业者是在不同的行业、不同的领域、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点开创自我的事业,但是每一个成功或者失败的创业典型,其背后都应该有着相似或者相同的创业经验与原理值得总结。比如不少高校的创业教育中会结合电影《中国合伙人》,对学生进行创业指导教育。电影中创业者对于创业契机的把握,与一般的投资人对于行业的预判,其实没有太多的区别,而是创业者在毫无退路的情况下,被迫选择英语培训行业,这对高校学生如何选择创业契机有着积极的参考价值。在坚定学生创业理想方面,有学者认为创业教育是一种注重示范启迪的理想信念教育,[5]还有学者指出高校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首要内容是要在共同理想的号召下,激发出大学生强烈的自主创业兴趣,培养大学生的自主创业精神。[6]从国内外众多优秀创业典型成功者的案例来看,创业不仅仅能够增加人的社会财富,同时创业更能够锻炼人的思想品质。当前,国内众多的创业成功者,在创业的过程中,自觉将自身的成长与团队的成功,与社会、国家的发展联系起来,为了社会的繁荣、国家的富强,努力拼搏,最终实现多赢的局面;而一些创业成功者在获得成功之后,将自我的成功归功与社会的帮助与国家的支持,通过各种途径回馈社会,以更强的社会责任感、使命感带领创业团队不断创造新的辉煌,这一类创业典型的案例,引入创业教育,对于拓展学生创业视野,坚定学生创业理想,都有着积极的意义。
高等教育之创业教育现状研究
[摘要]通过对我国高等教育创业教育体系的现状和问题做全面、系统的分析,以及对比国外发展情况,探索实现高校创业教育的途径,形成创业型就业格局,缓解就业压力和经济下行压力。
[关键词]创业;创业教育;高校教育
1引言
国务院了《关于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就业创业工作的意见》,意见指出:必须着力培养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意识,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把创业和就业结合起来,以创业创新带动就业。统计表明,1个创业者可带动5个就业者就业。可见,引导大学生创业是顺势而为,创业创新工作承载了缓解就业压力,提升中国经济活力的重任。国外创业教育发展也都是以经济危机影响传统就业为契机,形成了社会和高校一致主导的创业思潮,理论教学辅以实践教学,配备多梯队专业化师资,科学的创业发展中心,强大的资金支持,形成了系统、全面、多层次的创业教育培养体系。我国创业教育开端于1997年“清华大学创业计划大赛”。目前,清华大学、浙江大学等近百所高校开设了大学生KAB创业基础课程。但是创业现状不容乐观,中央电视台的调研数据显示具有创业理想的学生占80%,但真正能实践的只占4.2%,创业成功率不足30%,中国创业投资仅占GDP的0.025%。创业教育面临诸多问题。
2高等教育创业教育面临的问题
2.1创业精神缺失
中职教育中的创业教育论文
一、中职教育开展创业教育的现状
虽然我国已经在不断加大教育体制改革的力度,但是中等职业学校的课程改革整体还没有落实到位,课程设置的不科学之处仍然是存在的。如很多中职学校并没有将创业教育课程作为独立学科纳入到日常教学体系中来,甚至进行创业教育的理念也是很淡漠。受传统职业教育观念制约,并未在思想上重视创业教育,而只把职业教育作为单纯的就业教育来对待。从管理制度的角度看,开展创业教育需要富有弹性的工作制度环境来支撑,只有充分接触社会,把握住市场需求动向,才能打好培养学生创业能力的基础。而现在的中职院校大多是“关起门来办学”,学生除了书本上的学习内容以外,很少接触社会,这也就丧失了进行创业教育的土壤。中职院校的教师处于边缘化的尴尬地位,从内心缺乏对职业教育的认同感,往往从事第二职业,这直接导致创业教育失去了“领头羊”。
二、创业教育是中职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创业教育是职业教育深入改革持续发展的必然需求。传统的中等职业教育注重对初级、中级技术应用型人才和熟练劳动力的培养和输出。多以“从业教育”为出发点,主要是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和操作能力,而忽视了对学生全面创造能力的培养,造成学生在创造思维上有所束缚。而创业教育转变了传统的教育思维,改革教育理念,优化教学制度,注重对学生进行创业意识的灌输和培育,提升和鼓励学生的创业自信心。中职学生创业意识的树立,更容易使那些强烈渴望实现自身价的学生,领悟到这是一个通过努力有望达成的、具有挑战性的目标,从而有了更明确的学习目的和更自主的学习动力,有利于教育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及勇敢的竞争精神。进而有利于从全方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国家为社会输出具有积极创造能力的复合型人才。所以改革教育理念,优化教育制度和培养模式,能有效改善当今的教育质量,对培养创造型人才有着深远意义,也为国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起到有力的推动作用。
三、中职教育中开展创业教育的有效途径
(一)组建创业教育的师资力量。
院校创业孵化过程创业教育研究
摘要:近年来为了缓解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国家出台了一系列对高职生自主创新创业的扶持政策,高校周边林立的高职创业孵化基地便应运而生。创业孵化园基地如火如荼地建设,呈现出高职生创业一派欣欣向荣的态势,而在创业狂欢的背后,孵化基地的创业孵化成功率却并不尽如人意。究其原因则是高职生欠缺自主创业的理论教育和实践经验,而创业孵化园基地本身不规范和不科学的建设与管理也成为高职生创业过程的掣肘。此文认为加强对高职生创业指导理论和实践的培养,转变创业观念,启发创业思想,转化创业成果,建立校企合作的联动机制,加强对创业孵化基地的规范与管理,才是高职生创业得以成功的重要保证。
关键词:高职创业;孵化过程;教育研究
0引言
高职孵化基地是在政府倡导下建立的,不仅能为高职生创业提供创业孵化的平台和服务,还能为创新创业理论研究和项目开发提供平台依托和数据来源。入驻高职孵化基地的创业项目需有明确的经营目标,申请对象主要为在校学生或毕业5年内的毕业生。高职孵化基地的优势在于为高职生提供了便利的创业的平台,通过摸索创业途径,开办微小型企业,学生们既解决了自身的就业问题,还能将就业机会辐射给其他人。此外,学生们在专业导师的指导与带领下,对自己的创业项目进行合理规划,大大降低了高职生自主创业过程中的盲目性和风险性,为高职生创业的成功提供了保障。纵观目前高职生自主创业的发展状况,现状却并不令人欣喜。尽管国家号召“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对自主创业的扶持政策和力度也在不断完善和加大,创业孵化基地的建设在此基础上更是如火如荼,为高职生创业不断提供各项完备的创业基础设施和低廉价格租用场地,可现实却仍是高职生自主创业的成功率低。根据广州地区2017年对4所高职院校和1所本科院校300名高职生所做的创新创业成功率的调查显示,有80.25%的学生表示有创业意向,但最终有创业实践的却不足30%,而在创业中能获得成功的不足1%。绝大部分学生失败的原因主要归于:企业投入资金不足,销售渠道狭窄,经营经验不够,抵抗市场竞争能力弱,运营目标不清晰,产品销售链条中断等。
1高职创业孵化过程问题频发的原因
1.1缺乏科学合理的创业孵化战略性教育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