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板范文10篇
时间:2024-01-13 22:07:48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创业板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我国创业板市场
一、创业板市场建立的前提
1严格的市场监管机制
创业板市场是面向高风险的新兴中小企业,上市标准低于主板市场。上市公司普遍规模较小,与主板市场相比,企业发展具有不确定性,其技术风险、市场风险和经营风险也较大,资产与业绩评估分析的难度更高,出现内幕交易和操纵市场的可能性更大。因此,要保证创业板市场的运作质量和运作效率,就需要相对严格、完整的市场监管制度。创业板市场的监管理念是“披露为本”、“买者自负”,为保护投资者的利益,必须对日常交易进行监管,执行严格的信息披露制度,保证信息的准确性、及时性,使股票价格真实、全面、迅速地反映其内在价值,投资者可以根据披露的信息进行分析、判断,理性地选择投资对象,以保证证券市场充分发挥资源配置的功能。
2健全的上市公司机制
在创业板市场上市的公司必须有一个前提是产权明晰,明确持股主体,建立现代企业产权制度与组织制度,实现价值形态分割;其二,创业板虽对企业无最低盈利要求,但上市企业必须有两年以上活跃业务记录,而且主管业务突出;其三,对公司管制有严格的要求,以促使上市公司遵守上市规则及符合适当的商业守则。以香港创业板市场为例,创业板上市公司必须委任至少两名独立非执行董事,聘任一名全职合资格会计师负责监督财务、会计及内部监管职能;指定一名执行董事为监察主任,督促公司及董事遵守上市规则;成立审计委员会审查有关内部监管事宜。健全的公司管理机制是创业板市场正常运作的必要条件。
3成熟的机构投资者
国内创业板退市体制
创业板退市制度保护投资者看上去很美。深交所的创业板退市制度征求意见稿出来了。这一政策出台的初衷是要保护投资者,清除那些坏公司,剩下一些好公司,投资者也就安全了。情况真的是这样吗?
其实,退市制度并不是资本市场的一个新词汇,早在2001年,时任证监会主席的周小川就推出了主板的退市制度。
是当时第一只退市的股票,此后,有42家PT公司和两家B股公司陆续退到了代办股权转让系统,俗称老三板。应该说,当时主板退市制度也是为了清除垃圾股,保护投资者的利益,情况与创业板极其相似。如今,创业板退市制度准备设立“退市整理板”和“退市整理期”,这与当初主板为PT公司设立“暂停上市宽限期”,两者如出一辙。
那么,实施11年的主板退市制度效果如何?
主板ST制度并没有阻止垃圾股的不断产生,这些垃圾股名称不再叫PT,不过是换了一种形式,在ST前面加了一个*号。笔者统计了一下,在127家ST公司中,*ST公司陆续产生了38家之多。如今来看,管理层当初希望通过退市制度引入“鲶鱼效应”的想法不过是一厢情愿,主板的退市制度最终不得不流于形式。
资本市场坏公司产生的机制并不在于退市制度,退市不过是一种事后处理形式,它无法根除坏公司产生的土壤。上市公司一直把资本市场当做圈钱融资的工具,这些钱不用偿还;好不容易可以进来圈钱,不想退市是希望继续圈钱,退市是因为圈到了钱,继续圈钱无望。资本市场的准入制度,也就是新股发行制度仍然依靠行政审批,单纯搞退市制度的市场化,这是不可能获得成功的。
麦杰科技创业板IPO失败启迪
在目前货币政策紧缩的情况下,创业板上市成为许多创新企业竞争的焦点。为能够在严酷的上市竞争中脱颖而出,创新企业需要培育自己各方面素质,而各地方政府为促进本地经济发展,也会为本地拟上市企业制定相应的培育政策。然而,创业板上市不仅需要符合相关规定的要求,也需要通过创业板发审委的审核,因此本文结合麦杰科技2009年创业板IPO失败案例,对拟上市企业培育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建议。
一、麦杰科技IPO主要培育工作及动机分析
上海麦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麦杰科技”)设立于2000年10月8日,设立时注册资本为人民币50万元,2008年进行股份制改造。公司主营业务为实时数据库及应用软件开发、发电企业SIS系统集成及相关技术支持服务。公司在上市前三年(2006年年底)现金流量状况还不错(在没有大规模投资情况下,公司有比较好的现金净流量),但与创业板上市条件相比,还存在很大差距:①根据《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创业板上市管理暂行办法》,上市企业需最近两年连续盈利,最近两年净利润累计不少于一千万元,且持续增长;或者最近一年盈利,且净利润不少于五百万元,最近一年营业收入不少于五千万元,最近两年营业收入增长率均不低于百分之三十。从2006年年底数据看,无论是净利润还是收入规模,麦杰科技都不能达到上述要求,需要将收入规模和盈利水平大幅度提升。②《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创业板上市管理暂行办法》规定,上市企业最近一期末净资产不少于两千万元,且不存在未弥补亏损。麦杰科技的所有者权益大大低于这一水平,需要大规模扩大权益资本。考虑到麦杰科技属于高科技企业,其创新能力有一定的保障,因此如何在短期内培养收入增长、盈利能力和权益资本就成为其上市培养的三大目标。为实现这三大目标,麦杰科技做了以下主要培育工作:
1.募集权益资本,增加公司净资产。截至2006年年底,麦杰科技总股本50万元。为扩大权益资本,公司多次增资扩股,股本逐渐增加,2007、2008年年底和2009年9月30日其股本分别达到220万元、3650万元和4015万元。以2008年为例,2008年3月17日,公司股东会决议通过:麦杰科技增加100万元注册资本,由深圳元雨出资720万元,认缴新增注册资本36万元,由新增自然人股东栾东海、徐志明和法人股东深圳杭元福分别出资400万元、400万元、480万元,各认缴新增注册资本20万元、20万元、24万元。本次增资溢价1900万元全部转为麦杰科技的资本公积金。2008年6月21日,公司2008年第二次临时股东大会审议通过《骨干员工持股方案》的议案,同意卢学东等14名员工以每股1.23元的价格认购公司股份150万股(参照公司2008年3月31日公司每股净资产1.2268元/股)。短短3个月,公司进行了两次扩股,股本增加240万股。
2.通过改变营销策略等方式,增加企业收入和盈利能力。麦杰科技2006年营业收入只有1400万元,需要大幅度增加营业收入,使营业收入增长不低于30%。为此,公司通过并购同业企业、改变营销策略等方式,扩大收入。2008年,公司先后收购内蒙古麦杰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和上海麦杰环境科技有限公司,扩充其收入规模。公司为扩大收入,在各地区都做了大力度的市场开拓,尤其是东北地区用不到三年的时间,收入从140万元上升到1083万元,并新开辟了西北地区的业务。此外,公司还通过完工百分比法等会计方法,将未完工项目部分收入提前确认,扩大收入规模。收入增加带动了利润的增加,公司利润由2006年的300万元上升到2008年的近2000万元。公司利润增加还得益于政府的扶持政策,地方政府按照有关规定,给予其以下优惠政策:①对其销售自行开发生产的软件产品,按17%的法定税率征收增值税后,对增值税实际税负超过3%的部分实行即征即退政策。所退税款用于研究开发软件产品和扩大再生产,不作为所得税应税收入。②同意公司自2006年1月1日至2007年12月31日,免征企业所得税;自2008年1月1日至2010年12月31日,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即适用所得税率12.5%。③2007、2008年度和2009年1-9月收到地方政府财政补贴分别为5万元、37万元、69.6万元。
二、麦杰科技上市培育工作存在的问题
我国股票创业板投资研究分析论文
摘要:经历了近十年的磨砺后,创业板终于“千呼万唤始出来”。《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创业板上市管理暂行办法》于2009年5月1日起正式实施,中国证监会自7月26日起开始受理创业板发行上市申请,9月17日,证监会创业板发审会审核首批7家企业首次公开发行申请,7家公司全部通过审核。自此,创业板市场正式启动。
创业板为投资者提供了一条全新的投资途径,必将会引发一次针对创业板的投资热潮。我国创业板领域的专业投资机构尚未形成规模,基金等传统机构投资者由于在风险控制、投资规模等方面受到诸多限制也无法大规模投资创业板,可以预想在很长的时间内中小投资者都将是创业板投资的重要力量。本文拟从中小投资者的角度深入分析创业板市场的特征,并在此基础上对创业板的投资行为提出合理建议。
创业板市场:“三高”市场
创业板是指在主板市场之外专门为中小型新兴企业和高科技企业提供融资平台的证券交易市场,和主板市场相比,创业板的上市门槛相对较低,上市公司通常具有规模较小、成长较快、专业领域更加细分和高新科技等特点。这些特征决定了创业板市场“三高”的特性,即高收益、高风险,高投资成本。
1.高收益:最后的暴利机会?
主板市场上市公司往往都是成熟型企业,业绩比较稳定,成长空间和市场地位也比较明确。而创业板上市公司往往都是成长阶段的高科技企业,可以通过某一个核心领域的技术性突破颠覆行业的传统格局而成为新的领头羊,或者开拓一个全新的行业领域,因此创业板上市公司具有更加广阔的成长空间,或是可能获得爆发性成长的机会,使投资者获取高额回报。另外,相比较运行相对平稳的大盘蓝筹股,创业板市场所具有的高波动性也被很多投资者视为短线获利机会。
中小企业创业板融资效率分析
当下,国内外市场激烈竞争的背景下,创新成为了引领时展的驱动力,支撑国家社会主义发展和建设。为了加快建设新时代创新型国家,党的报告进一步明确了创新在市场竞争力提升过程中的重要地位,在引领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发展已经成为了时代创新、新旧动能转换的关键推动力量。但目前大多数科技型中小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由于规模小、担保品不足等原因仍然面临融资难的问题。因此,以此为入手点着重分析创业板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渠道、融资效率及对策建议,旨在为其提供可供选择前进的方向和发展路径。
1科技型中小企业金融市场融资渠道
1.1创业板。创业板,与主板市场不同,它主要服务于中小微企业、创新创业企业、高新技术企业,为其融资和发展而设立,因此它又称为二板市场。相比于主板市场来说,创业板企业的上市要求和条件更加宽松一些,主要根据企业的成立时间,资金数量,财报业绩等进行评估。可以说,创业板是一个准入门槛低、投资风险高、监管严格的股票市场,同时也是一个孵化科技型、初创及成长型新兴企业的摇篮。1.2新三板。2006年,中国证券业监督管理委员会正式允许非上市企业通过三板市场进行股份转让,此后新三板市场逐渐发展形成起来。在新三板刚刚成立的2006年,挂牌公司仅有10家,过了5年的时间才积累到97家,发展初期增长缓慢。2013年将新三板扩大至全国范围并制定实施了一系列的配套政策,2014年国家正式推行金融市场做市商交易制度,2016年推出分层管理试行办法,将三板市场细分为创新层和基础层(截止到2019年8月,基础层8790家,创新层690家)。随着新三板市场的不断发展和完善,更多的企业、券商、投资机构纷纷涌入,成为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的重要支撑。1.3科创板。科创板,又被人们称为“四新板”,它是专门服务科技型、创新型中小企业的新兴板块。上海近年来一直在企图构建多层次资本市场,从而能够从资金来源上支持创新型企业,而科创板就是在此背景下的产物之一。科创板重点针对处于初创期但具有高成长潜力,且满足有关规范性条件的科技型中小企业,解决其融资难问题。2019年6月13日,科创板正式开板,科创板首批公司于2019年7月22日上市,通过此方式全力推动国家科技力量的发展,让更多的中、小、微科技企业拥有上市融资渠道。
2科技型中小企业创业板融资效率分析
由于创业板第一批受理的近三十家企业大多属于小而精的公司,而且集中在高技术含量领域,为有效评价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效率问题,以2009年创业板第一批上市的科技型中小企业为研究对象,第一批创业板上市的企业有28家,但是有3家转型退市,因此本文主要分析剩下的25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并通过同花顺软件查找2009~2018年最近十年的公司年报,获取相应的财务数据。2.1成长能力分析。2009年,创业板如期推出,当时政府和市场认为创业板就是新经济的代表,该板块上市条件最主要的要求就是成长性好。公司的成长性反映了其在一定时期的经营状况及发展潜力,是衡量公司成长速度的重要指标。成长能力分析常见的指标有营业总收入、营业收入增长率。从2009年第一批25家创业板样本企业2009~2018年的营业收入增长率来看,基本上都处于波动中稳定的状态,大多数企业能够在创业板融资时保持原有的发展态势,维持原有的营业收入水平,仅有小部分企业在创业板融资后营业收入增长率明显增高。这说明:一方面,科技型中小企业通过创业板融得的资金利用率不高,新产品投入生产后生产周期长,尤其是高科技产品研发封闭期久,短时期内收入效应还未实现;另一方面,科技型中小企业通过创业板融资后,拓展了新业务领域,但是新业务开展并不顺利,营业收入增速不明显,成长性有待提升。2.2盈利能力分析。盈利能力通常是指企业在一定时期内赚取利润的能力。盈利能力是企业获得的利润相对于定额投入的资源、到期的收入而言的相对性概念。一家企业经营业绩的好坏最终可通过企业的盈利能力来反映,常见的分析指标有净资产收益率、净利润增长率等。从2009年第一批25家创业板样本企业2009~2018年的净利润增长率来看,基本上都处于波动状态,大多数企业能够在创业板融资时保持原有的发展态势,维持原有的净利润增长水平,仅有小部分企业在近两年净利润增长明显下降。导致此现象产生的原因有:首先,科技型中小企业通过创业板融资后管理费、销售费等成本费用大大提高,导致企业的净利润增长放缓;其次,受到宏观市场环境的影响,近几年处于经济周期的低谷阶段,发展受阻,使得企业净利润增长不明显,甚至有部分企业净利润增长速度下降。2.3偿债能力分析。偿债能力是指企业用自己持有或控制的资产偿还其债务基本能力。流动性是企业经营的三原则之一,而企业的流动性包括基本的流动性和充足的流动性两类。基本的流动性指的是企业能够偿还外在债务的能力、而充足的流动性除了偿还外在债务以外还包括提供适当资金给资金需求者的能力。因此,一家企业能不能按时足额偿还外在债务,是其经营能力、财务状况的重要标志,也是其顺利生存和健康发展的关键要素。企业偿债能力常见的测评指标有流动比率、速动比率等。从2009年第一批25家创业板样本企业2009~2018年的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来看,基本上都处于波动中下降状态,大多数企业能够在创业板融资时保持较低的速动比率和流动比率。一般情况下,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越高,企业偿债承受能力越强,偿债保证程度也越高。导致以上现象产生的原因是由于通过创业板融资后,科技型中小企业流动资产少,而银行贷款、对外担保等流动负债的增加,导致企业短期可变现的能力较弱。综合来看,通过创业板融资一般需要评级、评估,聘请外部机构进行调查等过程,时效性相对较差,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主体受到多方面制约因素,导致其融资效率低下。
3对策与建议
创业板市场及其作用分析
[摘要]创业板市场是为处于初创期、规模小、但成长性好的中小企业型企业提供融资机会和成长空间的证券交易市场。创业板的设立能够完善我国资本市场结构,提高中小型企业融资效率,促进产业升级。
[关键词]创业板发展作用
2008年3月5日,总理在政府工作报中提出要建立创业板市场。3月21日,中国证监会正式创业板规则征求意见稿和征求意见稿起草说明,筹划近十年之久的创业板可能很快登陆深圳证券交易所。创业板市场是指那些上市标准低于传统证券交易所主板市场,主要为处于初创期、规模小、但成长性好的中小企业和高科技企业提供融资机会和成长空间为处于初创期、规模小、但成长性好的中小企业和高科技企业提供融资机会和成长空间证券交易市场。创业板市场作为中小企业利用证券市场进行股权融资的场所,能够为风险投资提供退出渠道,起到优化的作用。同时,创业板市场的建立不仅能为创业企业提供融资支持、为风险投资提供出口,而且对高科技产业的发展、经济结构的调整、资本市场的完善,以及国民经济的持续增长都将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
一、创业板市场的含义及其特征
创业板市场,也称二板市场,是相对于主板市场而言,属资本市场的一部分。在世界范围内关于创业板市场的含义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上是指与针对大型成熟公司的主板市场相对应,面向中小型公司的股票市场,包括科技板、创新板、另类股票市场、新市场、增长性股票市场、店头和备案市场等市场类型;狭义上是指协助高成长的新兴公司尤其是高科技公司筹资的市场。
就其性质而言,创业板市场是具有前沿性的市场,即对企业的盈利及规模没有更高的要求,上市标准比较低的市场;同时,创业板市场也是一个针对性很强的市场,主要吸纳那些能够提供新产品、新服务的,或者是运行有创意和有增长潜力的中小型公司,其中相对较多的是高新技术公司。由于中小型公司和高科技企业经营发展中的不确定性、非成熟性,这就决定了创业板市场是比主板市场风险更高的一个市场。因此,创业板市场的特征就可以总结为:(1)对象为高科技,高增长中小公司。发展中国家主要针对本国,而发达国家也吸引其他国家公司;(2)较低上市标准,较低的交易成本;(3)大多采用自律的监管模式;(4)基本采用场外交易方式,鉴于风险较高,有明确条款对投资者加以保护。
我国创业板市场研究论文
论文关键词:创业板市场风险投资披露为本买者自负主营业务
论文摘要:创业板市场是专门为中小企业直接融资而设计的新型资本市场。同时,其做为中小企业风险投资的主要退出方式之一,又是创业资本市场制度健康发展的关键因素。创业板市场的推出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它的构建仅仅是时机问题。在我国目前市场还不甚健全、监管仍不够完善的现实条件下,构建创业板市场应与健全资本市场监管相结合,发展创业板市场应与完善公司监管机制相结合,完善创业板市场应与培育理性市场投资者相结合。
创业板市场是专门为中小企业直接融资而设计的新型资本市场。同时,其做为中小企业风险投资的主要退出方式之一,又是创业资本市场制度健康发展的关键因素。创业板市场的推出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它的构建仅仅是时机问题。然而,在我国目前市场还不甚健全、监管仍不够完善的现实条件下,有必要对如何建立我国创业板市场做一深入分析。
一、创业板市场建立的前提
1严格的市场监管机制
创业板市场是面向高风险的新兴中小企业,上市标准低于主板市场。上市公司普遍规模较小,与主板市场相比,企业发展具有不确定性,其技术风险、市场风险和经营风险也较大,资产与业绩评估分析的难度更高,出现内幕交易和操纵市场的可能性更大。因此,要保证创业板市场的运作质量和运作效率,就需要相对严格、完整的市场监管制度。创业板市场的监管理念是“披露为本”、“买者自负”,为保护投资者的利益,必须对日常交易进行监管,执行严格的信息披露制度,保证信息的准确性、及时性,使股票价格真实、全面、迅速地反映其内在价值,投资者可以根据披露的信息进行分析、判断,理性地选择投资对象,以保证证券市场充分发挥资源配置的功能。
创业板市场研究论文
设立模式比较
纵观各国的创业板市场,对其设立模式可从多个角度进行划分比较。
从创业板市场的运行方式来分,有“一体式”和“分体式”两种模式。
所谓“一体式”模式是指利用现有的证券交易场所和规则,在此基础上再设立一个创业板市场,形成“一所两板”的模式。这种模式下的创业板市场主要作为主板市场必要和有益的补充,它与主板市场采用相同的交易系统和组织管理系统,甚至采用相同的监管标准。而与主板市场的区别则在于上市标准的高低,以及较高的监管要求和更为严格的信息披露原则。“一体式”创业板市场以香港的“增长板”(GEM)市场、新加坡的SESDAQ市场和伦敦证券交易所的“另类”(AIM)市场为代表。
所谓“分体式”模式是指独立于已有的证券交易系统,另外设立一个不同于主板市场的交易体系。该交易市场拥有自己独特的组织管理系统、监管系统和报价交易体系。“分体式”创业板市场上市门槛低,且属于全新设立、独立运作,受已有证券市场的不良影响较小,能够采用较新的电讯手段为证券投资服务,因而发展迅速,效果良好。这类市场最成功的例子是美国的NASDAQ市场,此外还有日本的OTCEXCHANGE、欧洲的EASDAQ市场及我国台湾的OTC市场。
从创业板市场的监管主体来看,可分为“自律型”和“他律型”两种模式。
创业板公司审计风险与控制
〔提要〕本文阐释了创业板公司的特点,归纳了IPO审计的要点,分析了创业板公司IPO审计的风险及成因,提出了创业板公司IPO审计风险防范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创业板;IPO审计;风险控制
随着证券市场的发展,申请创业板上市的企业数量越来越多,创业板公司IPO过程中的审计风险问题已引起社会的普遍关注。如何提高创业板公司IPO审计的质量,有效地控制创业板IPO过程中的审计风险已经成为会计师事务所行业发展的一个新的命题。
一、创业板公司特点及IPO审计的特点
(一)创业板公司特点。在创业板上市的公司多为高新技术企业,具有较强的成长性,但这些公司一般成立时间较短,规模不大。相对于主板市场来说,在创业板上市的门槛较低,目的是给高新技术企业提供一个更宽松的发展环境。相比于主板公司,创业板公司的营运资金用于研发的比例较高。若公司的研发产品被市场接受,其利润可能呈指数增长;若市场需求发生变化,公司也有可能很快倒闭。可见,创业板上市公司的特点是高风险与高收益并存、经营具有很大不确定性。此外,创业板公司的发起人一般较少,其盈利时间相对较短,公司的管理模式不是很成熟,缺乏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二)创业板公司IPO审计特点。由于创业板上市公司具有经营规模小、经营风险大、创新能力强的特点,容易产生以下审计风险:一是持续经营风险。创业板上市企业主要经营一种业务,这会限制其多元化经营,并会形成产品单一的局面。一旦产品销售受到阻碍,创业板上市公司的持续经营能力将受到严重威胁。二是内部控制风险。由于创业板上市公司一般多为处于成长期的高新技术企业,其内控制度尚不健全,因此企业提供的财务信息的可靠性是值得审计人员考虑的。三是无形资产估值风险。由于高新技术企业的无形资产占总资产比例较大,审计人员对企业无形资产项目的认定以及估值的评判存在一定难度。四是关联方交易风险。相对于较完善的主板市场,审计人员更难以察觉创业板市场被蓄意隐瞒的关联方交易,这会增加审计风险。
二、创业板公司IPO审计风险及成因分析
创业板市场风险初探论文
创业板市场是主板市场之外的一个股票交易市场,同主板市场既有联系,又在功能、定位上有所区别。创业板市场是解决新兴高新技术企业和中小型民营企业融资问题的多种思路中较为理想的一种,也是建立创业投资体系和风险投资退出机制,促进科研成果商业化、工程化,促进经济结构调整促进产业升级,形成国民经济新增长点的一大思路。但它又是一个高风险的市场,所以在设立时要特别谨慎。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就开始酝酿建立创业投资体系以促进高新技术发展,并一直进行调研、商讨方案、专家论证,成立了创业投资协会,做了大量准备工作。但时至今日,创业板仍未正式推出。何以如此?看来,创业板市场的高风险在加入WTO后金融领域将全面开放的大背景下更显突出了,风险度更增大了。这可能是障碍创业板市场推出的重要原因之一。本文拟就创业板市场风险谈一点自己初浅的看法。
一、创业板市场风险的定性分析
创业板市场是有上市企业、投资者和风险三个层面的风险,而且与其他部门相比风险较高。上市企业的风险包括技术风险和经营风险;投资者面临的风险主要有投资理念不成熟引致的风险、投资判断失误导致的风险、价格风险和道德风险;社会层面的风险有市场运作失败的风险、影响系统性金融安全的风险和社会震荡的风险。这些风险的来源和性质是完全不相同的,有市场自生性的,有成长性的,有人为的,也有因创业板市场可能带给社会的冲击。我们应进行定性分析和区别对待。
首先,上市企业所面临的技术风险和经营风险,是市场经济特征的表现,是任何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企业主体都不可回避的。可以说,这是市场自生的风险,只要市场经济存在,这些风险也将长期存在。市场之所以有效率,其动力来源是竞争。在竞争中,有追求到经济利益的可能,也有丧失其利益的风险。随着市场化程度的提高,人才和技术的竞争空前剧烈,技术风险和经营风险也就更加突出。企业不上市,同样也存在这些风险,上市并未使它增大,只不过使它更公开、更透明,有更多的人去关注它。这些风险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是永远客观存在的,只能降低或减轻,却永远无法消灭。降低这类风险,要靠自身从工作的完善入手。技术人员和经营管理人员的素质越高,工作越努力,这类风险就越低。所以又可把这类风险视作工作性风险,它来源于工作的不完善。只要充分挖掘工作潜力,其降低的空间是很大的。
其次,投资者投资理念不成熟及判断失误导致的风险,属于成长性风险。随着市场经济不断发展,人们的投资理念日臻成熟,风险意识加强,判断和驾驭市场的能力提高,风险强度是可相对减轻的,但这种风险就整体而言是不能完全消除的。目前我国投资市场上投资理念不成熟是不争的事实,投机性强,风险意识淡薄。笔者认为应对此进行认真反思。长期以来,国家一直在为投资者提供隐性担保。隐性担保改变了投资者对风险的看法,扭曲了投资者的行为,投资者只关心是否能从股票投机中获得高额利润,不愿成为企业的长期投资者,监督企业经营。既然这样,企业也就不懈于改善经营管理,只关心怎样从股市上圈到钱。国家为投资者提供隐性担保的做法,表面上减小了股市的波动,稳定了市场,但并没有减少股市的风险,只是将市场参与者的风险转移到政府身上,由此导致了资产质量下降和不良资产大量积累,这才是威胁经济体系安全的重大风险。其实,几乎每项金融活动都蕴含着个别风险,这种风险与营利动机相伴而行,往往成正相关关系,它不可避免也无必要去回避和消除。既然投资者选择了这样的活动,在期待收益的同时,就要做好承受损失的准备。只有这样,市场经济才可能成熟起来,投资者才能成长为自担风险自负盈亏的真正市场主体。由此可见,国家取消各种隐性担保,促进广大投资者投资理念成熟起来,已是当务之急。而创业板市场的设立为此提供了一个契机,它可以通过更为市场化的运作让投资者深刻体会到“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纠正错位的投资理念。从这一点来说,其对市场经济的发展是利大于弊的。至于由于判断失误导致的风险,在任何市场中都是难以避免的,即使付一点“学费”,也是成长的需要。随着投资者的日渐成熟,判断力提高,这类风险自然会降低。
第三,价格风险和道德风险就其来源而言,既有制度性因素,又有人为因素。价格上下波动是市场经济制度的必然。创业板市场的某些制度如其入市门槛低于主板市场入市门槛、上市企业股权可全额流通(主板市场上为部分流通)以及不设涨跌停板制度(或涨跌停限制放宽)等等,这些制度安排给那些价格操纵者和浑水摸鱼者提供了较主板市场更为宽松的环境,从而决定了创业板市场的风险必然比主板市场的风险高。但这是由创业板市场的特定功能及定位所决定的,是适应高科技企业和良好成长性中小企业发展要求的,体现了创业板市场的必要性和意义。因此为了防范其风险而去改变某些制度安排,是不合适的。从人为制造的价格风险和道德风险来说,对市场的伤害力是最大、最致命的。人为抬压价格、披露虚假信息、暗箱操作等不道德行为妨碍了市场的正常运行,破坏了市场的透明度,进而会摧毁投资者对整个市场的信心。一旦投资者对市场丧失了信心,证券市场也就丧失了其生存和发展的根基。要降低这样的风险,就要尽力完善某些制度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