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战略范文10篇
时间:2024-01-13 21:57:06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创新战略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服装企业自主创新战略的选择探索
摘要:自主创新是企业发展的原动力。文章在阐述了自主创新含义和基本类型的基础上,结合我国服装产业发展的现状,认为,集成创新战略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自主创新战略模式比较适合我国服装企业。
关键词:服装企业自主创新战略
企业是自主创新的主体。但是,我国服装企业目前自主创新能力不足,创新体系不健全,缺乏对先进技术的消化吸收能力,技术创新、原创设计开发能力弱。2004年全国工业普查显示,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用于研发方面的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重为0.56%,纺织工业只有0.3%。不少企业热衷于通过购买国外的生产设备来引进技术,忽视软技术的引进和对引进技术消化吸收创新,其结果只能是“引进、引进、再引进”,国内服装业总体技术状况没有得到根本转变。
一、自主创新的含义及基本类型
自主品牌的前提是自主创新,我国关于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明确要求,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科学技术发展的战略基点。要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形成自主创新的基本体制架构。
自主创新是指通过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独特的核心技术以及在此基础上实现新产品的价值的过程。自主创新包括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自主创新的成果,一般体现为新的科学发现以及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产品、品牌等。
产业技术创新战略知识产权探究
论文摘要: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构建是加强产学研结合,促进技术创新体系建设的重要举措。近年来,黑龙江省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在联盟取得初步成效的同时,也存在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联盟的组织形式比较松散,促进产业技术创新战略的政策环境还不够完善,推进联盟工作尚未形成合力。黑龙江省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知识产权发展,应建立联盟联络员制度,发挥政策引导作用,加大扶持力度,积极协调联盟内部成员的关系,引导联盟成员建立持续稳定的合作关系,促进产业技术创新链的构建。
论文关键词: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自主知识产权;核心技术
一、问题的提出
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以下简称联盟)是指由企业、大学、科研机构或其他组织机构,以企业的发展需求和各方的共同利益为基础,以提升产业技术创新能力为目标,以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契约为保障,形成的联合开发、优势互补、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技术创新合作组织。推动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构建是加强产学研结合,促进技术创新体系建设的重要举措。党的十七大提出,要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引导和支持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产学研结合的新型技术创新组织,有利于提高产学研结合的组织化程度,在战略层面建立持续稳定、有法律保障的合作关系;有利于整合产业技术创新资源,引导创新要素向优势企业集聚;有利于保障科研与生产紧密衔接,实现创新成果的快速产业化;有利于促进技术集成创新,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
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知识产权工作是保障联盟长效稳定发展的关键。联盟的创立是以企业的发展需求和各方的共同利益为基础,联盟的核心任务是突破产业发展的核心技术,形成产业技术标准。在核心技术产生的基础上出现了几个突出的问题:一是核心技术的保护和内部共享;二是权利的归属;三是利益的分配。如何解决上述问题是保持联盟长期稳定发展的基础。结合国内外的先进经验,核心技术的知识产权化是保持联盟稳定发展的有效途径,在核心技术研发过程中及时申请专利或以技术秘密进行保护,进行全程的知识产权保护。在核心技术形成后确定其权利归属,采取许可使用和转化收益分配的办法,使利益得到了合理的分配,保护联盟成员的合法权益,促进了联盟长效稳定的发展。
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知识产权发展研究是提升行业核心竞争力的保障。行业的获利能力是衡量行业核心竞争的关键因素,核心技术的产生并不等于核心竞争力,核心技术的产生不能直接提升行业的获利能力。在产生核心技术后,积极的将技术知识产权化,在取得多项知识产权后,积极的进行科学的知识产权战略设计,将知识产权的优势转化成市场优势,逐步提高行业的获利能力,最终提升行业的核心竞争力。
企业技术创新战略分析论文
1我国传统型中小企业在技术创新中面临的困境
(1)技术创新人才匮乏。技术人才往往是企业创新的关键,但传统型中小企业由于工资水平、福利待遇、社会地位和发展预期等方面都无法与大企业相比,所以,传统型中小企业在与大企业的人才争夺中很难网罗到合适的人才。即便是由自己本身培养、提拔起来的人才也很容易被大企业通过丰厚的待遇挖走。
(2)技术创新风险大,承受能力小。传统型中小企业无法承受创新伴随的风险,创新一旦失败,前期创新投入的损失是难以承受的。而且即便创新成功,其成果能否受到市场的接受具有不确定性。传统型中小企业相对缺少市场运作经验,而且将技术成果商业化的能力有限,难以将技术成果大规模推向市场,所以,即使产品开发成功也很难获得高额回报。
(3)创新资金投入不足,资金渠道不畅。进行技术创新活动需要投入大量的资源,传统型中小企业缺乏的是财力,国家的技术改造周期在新的条件下,对企业技术进步的刺激作用开始减退,因为国民经济的规模越来越大,需要大规模投资的企业也越来越多,国家的资金已难以像过去那样可以形成资金集聚效应。因此,资金紧张使传统型中小企业的创新活动面临更大的困难,企业已不像过去那样依赖国家投资,只好自筹资金。但在目前的企业留利水平下,传统型中小企业无力通过自身积累而在技术创新投入方面有所作为,而企业外部的融资环境也不利于传统型中小企业筹集资金。因此,从企业的内外两方面看,传统型中小企业在技术创新方面的投入都是不足的[2-3]。
2企业技术创新战略模式基本分析
技术创新战略是企业在技术创新领域内重大的带有全局性的或决定全局的谋划,具有全局性、长期性、层次性、风险性、依从性等特点。技术创新战略模式是技术创新战略的重要内容,按技术竞争态势分为领先战略、跟随和模仿战略[4-5]。领先战略致力于在同行竞争中处于技术领先地位;跟随和模仿战略不图率先开发、采用新技术,而是在新技术被开发、采用后即行跟上或进行模仿。两种模式各有优势和劣势,企业要依据自身特点进行合理诀择。
企业生态系统技术创新战略分析论文
一、企业生态系统的组成
企业生态系统由各种各样的生物物种组成,包括企业个体及同质企业形成的种群(∑ai)、消费者(∑bi)、供应商(∑ci)、市场中介(∑di)等,用函数表示如下:企业生态系统=F(各生物成员)=F(∑ai,∑bi,∑ci,∑di,…)
二、网络环境对企业生态系统技术创新的影响
据相关数据显示,截止2007年底,我国网民总人数为2.1亿人,互联网普及率为16%,整个世界成为了现实与虚拟、个体与全体紧密交织的“网络”,这既为企业生态系统技术创新带来了机遇,同时也使之面临着挑战。
在网络环境下,所有人都能快速查找到所需资料,对其进行筛选、整合和利用,通过实时交互或非实时交互即时参与各种网上活动,地域和空间概念也逐步模糊,不同国家不同社会文化的全方位开放,形成了世界范围的文化共享。企业生态系统与网络环境进行着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不可避免要受到影响,创新活动与信息交换关系密切,更是首当其冲:
(1)创新源泉扩展。技术创新需要相应的创新切入点才能进行,寻找到合适的创新点则要求企业积累一定的信息、知识,相关技术的发展,如数据仓库、数据挖掘等能为企业生态系统创新积累、搜索到更多的信息与知识,为之提供更多的创新方向。
构建沙棘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思考
摘要:沙棘不仅是改善生态环境的优选树种,而且由于其富含丰富的营养物质和生物活性物质,已被广泛应用于食品、保健等多个领域。山西作为沙棘资源大省,为了有效促进沙棘产业发展,构建了山西省沙棘产业技术联盟。文章主要从山西省沙棘资源现状、联盟构建目标和意义、联盟成员情况以及山西省沙棘产业前景展望等方面进行了说明和介绍。
关键词:沙棘;产业技术;战略联盟
沙棘由于根系发达,萌蘖力强,根部根瘤菌能够固氮肥土,因此被广泛作为水土保持林、水源涵养林、防风固沙林的优选树种(陈秀兰,2018)。国内主要分布于华北、西北、西南地区。沙棘还是一种药食同源的植物,其根、茎、叶、花、果富含多种生物活性物质和营养物质,在食品、医药、轻工、航天、农牧渔等行业和领域都得到应用(王峰等,2018)。沙棘独特的医药保健功能以及强大的改善生态环境的作用,引起全世界的普遍关注,吸引众多的专家学者以及资本、企业共同合作开发沙棘资源。
1山西沙棘资源及产业现状
1.1山西沙棘资源现状
山西是中国沙棘资源的大省,内蒙古、甘肃、青海紧随其后,山西占全国沙棘资源总面积的35%,达40多万hm2,其中天然林26.67万hm2,人工林13.33万hm2,78个县有沙棘分布,56个县面积达6666.67hm2以上,其中面积在1.33万hm2以上的10个县。沙棘资源主要分布范围在北纬34°(平陆县)~北纬40°(天镇县),主要生长于海拔800m~3600m的山坡、丘陵、沟谷、荒地、疏林中(侯霄等,2014)。总体而言,沙棘在山西的分布特点是范围广,类型多,主产区相对集中。虽然山西省沙棘资源分布面积较大,但也存在诸多不足,沙棘果枝刺多,不便经营管理;果实个体太小,单位面积产量低,经济效益受限;隔年结果现象严重,产量大小年明显;果柄短,果肉薄,难于采摘。这些都是山西沙棘资源有待改进的资源现状(席昱梅,2018)。
零售企业价值创新战略思考
内容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和对外开放的深入,我国零售市场和增长速度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加之已经取消外国零售业进入我国的各种限制,众多国际零售业巨头纷纷抢滩中国市场,零售业成为目前我国市场化程度最高、竞争最为激烈的行业之一。如何发展和壮大我国零售企业,提高市场竞争力,成为当前迫在眉睫的问题。本文从价值创新的视角,提出我国零售企业价值创新战略构想。
关键词:零售企业竞争力价值创新战略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一体化时代的到来,流通领域竞争日趋激烈,各种业态竞争更是进入白热化状态,如何以最快的速度、最好的质量、最低的成本、最优的服务和最清洁的环境来满足不同客户的需求,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是众多零售企业共同面临的难题。目前,我国零售业已全面向外贸开放,对于外商投资商业领域的各种限制已于2004年12月取消,众多国际零售业巨头抢摊我国市场,零售业是目前我国市场化程度最高、竞争最为激烈的行业之一。近来许多企业纷纷以顾客价值为导向来改造企业流程,把顾客价值放在首位,而不是刻意谋求竞争,这样以“价值”为核心的价值竞争战略成为现代流通企业纷纷采用的竞争模式,我国零售企业也应摒弃传统的战略思维,实施价值创新战略来培育流通竞争力。
价值创新战略的内涵与传统竞争战略的缺陷
价值创新(ValueInnovation)是美国战略专家里恩莫博杰恩提出来的,是指企业为使自己与竞争对手不同,另辟蹊径,绕开竞争,达到无竞争境界,获得超额价值。最好办法是将目光更多关注在顾客身上,创新顾客价值。这是现代企业竞争的一个新理念,不是单纯提高产品的技术竞争力,而是通过为顾客创造更多的价值来获得市场,赢得企业成功。顾客价值指顾客对商品或服务的认知利益与顾客认知价格之差。顾客认知利益则是指顾客感觉到的收益总和,是对品种、价格、质量、服务、信誉、速度等要素的满意程度;而顾客认知价格是顾客感觉到的支出总和,它并不只是顾客支付的商品价格,而是由顾客在消费产品过程中涉及的时间、金钱、心理等成本的总和。
价值创新战略就是基于顾客需求,通过为现有市场提供完全新型且优越的顾客价值或使顾客价值得到重大改进而使企业的产品或服务与竞争者的产品或服务无关,给予顾客强烈的心理上的获利感受,以最终提升企业的竞争力。
物联网下企业创新战略研究
摘要:物联网时代的商业模式发生了极大的变化,用户不再只是终端消费者,而是产品设计参与者。通过研究分析海尔集团的战略变化,可以看出战略具有引领作用,给企业未来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帮助企业获得竞争优势,使企业有限的资源得到更优的配置。企业战略的制定是随着外部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制定的过程中涉及企业的各个方面,如组织、市场、技术、管理等,创新战略有助于企业各个要素实现协同。
关键词:物联网;企业战略;海尔集团;案例分析
在物联网时代,用户从过去的消费者变为产品的设计参与者。由于消费者需求个性化和差异化的趋势越来越显著,在此种趋势下,消费者的身份从最开始的只是购买使用商品的“顾客”,转向主动参与产品的设计和研发的“用户”。海尔集团(以下简称海尔)依托新的小微化的组织形式和全新的HOPE平台,让用户直接参与研发和生产阶段,依靠“互联网+工厂”的生产形势,实现高精度的商品定制化。消费者从顾客转为用户,已经不再只是提供需求供企业进行生产,而是参与到整个产品的生产流程中,并不断地跟生产进行互动交流和反馈,以期得到最符合用户需求的产品。而这一理念存在的逻辑是:从用户的体验出发,实现引领引爆的超值用户需求的价值创造。而支持这一逻辑的要素是:开放性的资源聚合平台,具有创客精神的人,基于价值创造的激励驱动机制。只有这三个要素全部具备,价值创造过程才能实现自驱动、自循环、自运转。苗硕等(2018)认为,企业能力的提升与战略之间相互影响。[1]钟耕深(2016)研究了企业战略与企业绩效的关系,发现二者之间存在明显的正相关,企业战略有助于企业实现转型升级。[2]吴义爽等(2011)认为,企业通过服务平台战略可以帮助企业获得更多的资源。[3]何瑛等(2016)认为,互联网时代企业战略的重点应该是价值链的重构,使企业能够持续创造价值。[4]本研究认为,企业战略具有引领和协同作用,可以帮助企业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战略引领作用
(一)战略决定企业发展方向。战略决定了企业发展的方向,发展方向是否正确,决定了企业的成败。海尔在成立初期,面对国内供需矛盾状况,选择了质量创名牌为其战略发展方向,这种战略决策为后来海尔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随着时代的发展,消费者对多元产品需求的增多,海尔开启了多元化的战略计划。之后,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进一步发展、市场经济蓬勃发展,海尔紧跟时代步伐,先后开启了国际化和全球化战略。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导致物联网概念诞生,海尔依然紧握时代脉搏,选择了以创新创业为焦点的网络化战略。(二)战略影响竞争优势构建。不同的战略选择,将带来不同的竞争优势度。海尔在其30年的发展过程中选择了差异化战略,注重服务、品牌塑造和用户体验,每个阶段的差异化具体表现在:在海尔的成长阶段(1984—1995),所有家电厂商都只重视产量的同时,海尔选择了质量创牌。在海尔的扩张阶段(1995—2005),国内家电市场产品单一,缺乏生产规模,海尔通过兼并扩张和国外设厂成为世界名牌。在海尔的转型阶段(2005—至今),海尔颠覆了传统的组织管理模式,改变传统的家电行业为互联网企业。海尔所处的产业有其特色,由于这个产业非常传统,所以形成了低成本、重市场、快速响应的特点,在对待颠覆性技术的态度有别于其他产业。因此,海尔不同于华为,有自己独特的发展道路。海尔从最早的自己成立研发体系进行研发,走向现在的平台化、网络化、全球化的研发,能力系统在不断变化。在名牌战略阶段,立足产品质量建设,从德国引进技术。在多元化战略阶段,主要以海尔文化“激活休克鱼”的方式获得其他领域的技术,从而实现多元化领域技术的“从无到有”,这是这一阶段技术创新的特征。在国际化和全球化战略阶段,面对与外国大型公司资金、技术、管理、人才方面的巨大差别,1998—2005年,海尔实现了“三位一体”。同时,通过股权收购国外高技术家电企业获得技术优势。在网络化战略阶段,海尔通过HOPE平台整合全球资源解决技术难题,开放式创新成为这一阶段技术创新的核心特征。(三)战略影响资源配置且凝聚力量。企业发展都面临资源不足的情况,战略确定了方向,资源必将重点投向相应的领域。这一点在海尔目前阶段表现尤为明显。海尔通过整合分布全球的10大研发中心、世界各地技术资源建立HOPE平台,通过技术和设想的不断交互,为用户提供个性化的产品。海尔领导层认为,一个企业的资源终究是有限的,互联网时代为企业突破自身资源的局限性、提升自身的研发实力提供了一种新的可能。在互联网时代应突破原有的组织边界,整合全球的研发力量。为此,海尔在全球建立10个平台型的研发中心,这些研发中心跟以前的研发结构有所不同,它们是整合资源的平台。通过这些平台,可以对全球的各种资源进行整合,可以让用户全方位参与(参与设计、参与改进、参与产品命名、参与营销等),用最优质的产品和服务创造用户粘性,构建强大的用户资源网络,构建一个开放式的创新生态圈。战略绘制未来蓝图,给予全体员工希望,提高运营效率。此点贯穿于海尔发展的各个阶段,从最开始的自主管理班组、直线职能制到事业本部制到后来的市场链制度、让每一个人都成为SBU到自主经营体,再到现在的创客化。海尔从最初发展到转型阶段的组织机构改革都是在凝聚力量、提高效率、创造效益。随着全球经济进一步发展、信息革命的不断深入、物联网时代的到来,一个企业要生存发展乃至基业长青,必须增强战略意识,用正确战略引领企业发展。
二、战略演进及协同与学习机制
现代化医院管理创新战略探讨
摘要:在现代化医院管理工作中,要促进其长远发展,就需要根据医院发展的实际情况,促进管理战略的创新性。不仅要制定出合理的发展目标,促进医院管理工作的合理发展,还需要设计出新的医院路线,保证在各个方面得到全方位进步。
关键词:现代化;医院管理;创新战略
医院在当前的发展阶段,要对当前的发展特点和方式进行调节,才能促进管理战略的创新。在具体执行过程中,不仅要以思想创新方式对其规划,还需要站在统一的高度上综合发展,这样才能使医院符合时代的变化需求。
一、相关的案例分析
在精神病医院的诊疗工作中,某医师掌握着丰富的精神疾病理论知识,并在实践中也积累了很多经验。但由于精神病医院与其他医院不同,诊疗时就诊病人往往存在各种过激行为,医院在工作中面对较大压力,特别是医护人员自身安全问题。但因为该医师长期工作在精神科一线,安全意识逐渐薄弱,同时对一些科研项目的研究存在着能力限制因素,从而影响了该医师在医学道路上的稳定提升,加大了他的工作压力。针对这种现象,为了促进医院的安全发展、提升医院的竞争地位,作为医院的管理方必须让该医师充分认识到自身存在的不足,并本着“治病救人”、“平等对待”的理念,全身心的投入到工作岗位上去,这样才能促进医院科研学术水平的有利提升。
二、长远发展目标的制定
生态文明建设科技创新战略对策研究
摘要:争当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是新时代推动云南省生态文明建设的本质要求。本研究深入分析云南省生态文明建设科技创新现状,探索新形势下生态文明建设的科技创新战略选择,提出从顶层规划设计、科技政策、科技投入、人才培养、国际科技合作交流、科学技术普及等方面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关键词:生态文明建设;科技创新;战略;政策;云南
0引言
推进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是国家重大战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不断深入,生态文明建设被提高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发展迎来了新的战略机遇。加快生态文明建设、大力恢复绿水青山,要依靠科技创新。云南作为国家面向西南的生态安全屏障,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将生态文明建设作为新时代科技创新工作的重要落脚点,准确把握生态文明建设新态势,聚焦重点领域科技需求,强化创新驱动,全面落实党的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要求和战略部署。
1生态文明建设现状
1.1生态文明建设现状
物流企业管理创新战略措施
管理创新究竟需要通过什么路径才能实现?现有的理论研究和管理实践并没有给出确切的答案,主要是对现有经验和内容的总结。在诸多影响我国物流行业发展滞后的因素中,信息化是关键的影响因素。但我国绝大多数物流服务企业尚不具备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处理物流信息的能力,造成供应链中上下游企业之间的物流活动难以得到有效的协调等诸多问题。Melville(2004)等发现,信息系统不仅对企业过程绩效有着积极影响,而且对企业结果绩效也有着积极影响[4]。目前,大量研究表明,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地位正向支持企业战略的选择[5],甚至塑造企业战略的“战略性”地位转变。但信息战略在企业中能推行成功的却很少。已有研究表明,企业中推行的ERP活动,最终大部分都失败了[6]。针对中国物流企业当前管理创新的现实状况,本文认为,从IT战略切入,研究物流企业管理创新的适配路径机理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Henderson与Venkatraman(1992,1993)在规范战略适配概念的基础上,提出了企业战略适配理论模型[7],并进一步提出了SAM(战略一致性)战略适配模型[8]。我国学者也展开了大量研究,如俞东慧等(2005)通过案例对比研究并验证了SAM模型[9]。迄今为止,国内外研究虽涉及到管理创新的路径及选择机理的研究,但呈现以下特点:其一,在研究主题上,未曾聚焦企业家驱动下的管理创新适配路径的选择机理,如企业家驱动型管理创新在企业内部的适配路径等研究问题;其二,在理论使用上,未曾从适配理论的视角讨论企业内部管理创新的适配路径,揭示企业内部管理创新的发生路径和过程选择;其三,在研究方法上,目前主要使用的是理论分析或统计调查法,缺乏使用多案例研究法。基于现有理论的缺口,本文认为,企业家驱动视角下,物流企业管理创新的适配路径机理研究在一定程度上能充实管理创新路径理论。本文在实践和理论两层面分析的基础上,借助适配理论,采用多案例研究法探讨企业家驱动型管理创新方案的选择机理。首先,对采取的研究设计进行描述;其次,运用适配理论,构建了以企业家为核心的“环境—战略—资源—绩效”(E-S-R-P)适配路径模型,在此基础上提出四种适配途径,并对适配路径选择机理进行了阐释;最后,通过多案例的研究方法,对第三方物流企业管理创新的适配路径进行了研究和验证,进而揭示其适配路径的选择依据,阐释物流企业管理创新适配路径的选择机理。
1研究设计
本文采用多案例的研究手法,不仅是由于多案例研究更有利于构建和论证新的理论[10],也是由于管理创新研究本身所具有的复杂性及其内在属性的差异和新奇,故采用适宜理论构建的研究方法[11]。为了确保研究结论能科学地揭示出物流企业管理创新的一般规律,按以下三个步骤顺序开展研究:(1)典型样本案例的选取。为了使研究更具行业代表性并在论证上具备较强的说服力,本研究选取了中远(COSCO),宝供以及A物流等三家物流公司作为案例样本,研究所采用的第三方物流企业案例样本,从资产类型上涵盖了所有类型的企业。中远作为大型的跨国企业,综合实力居世界前列属于大型第三方物流企业,宝供物流企业集团和辽宁A国际货运有限公司都属于中小型第三方物流企业。案例样本的共同特征:第一,案例的样本企业行业属性相同,均属第三方物流;第二,尽管案例样本的资产类型不同,但案例样本企业所遇到的信息化问题是相同的。因此,本文所提出的适配路径模型的细分战略为第三方物流企业的IT战略。(2)案例数据的收集。多案例研究要增加案例的信度和效度就需通过不同证据源进行三角测量[12]。Patton提出的证据三角形,包括四种类型,分别是不同的证据来源、研究者的构成、资料的维度以及方法等[13]。本文收集的证据符合第一类,不同的证据来源,以企业家作为物流企业管理创新适配机制的线索与主轴,重点关注企业的官方网站,年度报告以及企业高层管理者的演说陈述等相关记录,并从外界的报道、网络资料、论述专著以及各种媒体文章、采访及各种期刊数据库(如龙源数据库、CNKI等)中获得企业的情况。(3)案例分析与研究结论提炼。本文在单案例分析的基础上,将单案例所得到的研究结论相互比较,进行跨案例的比较分析,最终实现对理论框架的论证,并得出研究的结论。
2物流企业管理创新适配路径研究
2.1物流企业管理创新适配路径研究框架构建
从文献回顾可以看出,与管理创新适配路径相关的研究领域存在局限,由于创新自身所独有的复杂性,造成管理创新适配路径对资源的依赖关系不同。因此,相关的研究还需要对适配所需资源开展细化研究[14],在创新取代了古老的比较优势,成为世界经济竞争的基础条件下,熊彼特、德鲁克以及陈伟等国内外学者对企业家精神进行了大量深入的研究,但目前相关研究中对企业家在适配中的特殊作用以及外部环境对企业影响的考虑还不够。整个适配路径始于企业家的适配感知,但感知不能脱离创新的外部情境而存在。管理创新需要同市场互动,在与市场的互动过程中,对重要的市场机会进行认知、选择及决策等,这些机会代表着非均衡市场上存在着的可以给企业带来盈利的市场潜在价值[15]。而企业家感知的异质性,导致企业家所发现的问题有差异,在企业外部环境影响和企业内部资源约束下,产生不同的管理创新行为(战略),从而产生不同的适配路径。本文基于以上研究结合已有研究成果,通过专家访谈及调研实际情况,构建了“环境—战略—资源—绩效”管理创新的适配路径模型,以探究不同资源、环境约束下,管理创新的适配路径。该机理框架可从几个方面进行阐述:(1)管理创新适配路径的选择除了受企业家的行为和特质影响外,还会受到组织内、外部环境等因素的影响。(2)企业家对E、S、R、P的“适配”行为,驱动着管理适配路径的选择,即企业家“适配感知”行为与组织外部环境、企业战略及组织内部环境适配的考察,此种“适配”行为是一种非线性的,复杂的创新行为。(3)适配路径的选择行为,是一种区别于企业惯例性行为的创新行为。企业家处于支配性的地位,在其中发挥了主导性作用。熊彼特认为,创新是对生产要素的重新组合,组合的过程通过企业家来完成。德鲁克进一步认为,企业管理的核心内容,是企业家在经济上的创新行为[16]。适配路径的选择是涉及企业战略的内部资源配置,因此,不属于企业惯例行为。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创新标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