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研究范文10篇
时间:2024-01-13 21:46:24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创新研究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论会计研究创新
什么是会计理论?这要从什么是理论说起。美国会计协会(AAA)在《会计基本理论公告》中指出:“理论应该是包括一系列假设、概念和原则等构成特定领域研究的通用框架的一个有机体系。”这一定义与《韦氏新国际大辞典》(第三版)如出一辙。就是说,理论是指“某一探究领域的通用观点所构成的一套前后一贯的假设性、概念性和实用性原则。”著名会计学家埃尔登S.亨德里克森(EldonS.Hendrikson)在《会计理论》中提出:“会计理论可以解释为一套以原则为形式的逻辑推理。这些原则用来提供:(1)评价会计实务所依据的通用观点;(2)指导新程序的开始。会计理论也可以用来说明现行实务,以获得对它们更好的理解。会计理论最重要的目的在于提供用以评价和开拓完善会计实务的通用观点所构成的一套前后一贯的、合理的原则。”
目前国际会计学界比较流行的会计理论教材有三本,即沃尔克的《会计理论》(第四版)、亨德里克森的《会计理论》(第五版)和斯科特的《财务会计理论》。我们发现这些教材各有特色。沃尔克的《会计理论》(第四版)包括19个专题,即:会计理论导论、会计理论与会计研究、财务会计惯例结构的发展、财务报告规范经济学、假设、原则和概念、寻找目标、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的概念框架、投资者和债权人有用的会计信息、合并和披露、收益表、资产负债表、现金流量表、通货膨胀和物价变动会计、所得税和财务会计、石油和天然气会计、养老金和其他退休福利、租赁、公司内部权益投资、国际会计问题。其内容主要集中在财务会计方面,甚至与一般的高级财务会计没有太大的差别。亨德里克森的《会计理论》(第五版)包括23个专题,即:会计学导论和方法论、会计4000年、CPA100年、探索原则、概念性框架、会计的经济环境、决策、制定会计政策、现金,资本和收益、财务报告的收益概念、收益和费用、赢利和损失、价格变动影响的报告、财务状况说明书、资产及其计量、折旧、流动资产、厂场设备购买与租赁、无形和非流动投资、递延税收、养老金、所有者权益、股东权益变动、财务信息披露。这本教材的前半部分涉及会计的基本理论和会计发展历史,后半部分则是财务会计的翻版。斯科特的《财务会计理论》的内容比较简明,包括绪论、理想环境下的会计、财务报告的决策有用性、有效证券市场、决策有用性的信息观、决策有用性的计量观、经济后果、实证会计理论、冲突的分析、管理人员报酬、盈余管理、准则制定——理论问题、准则制定——政治问题。
二
在会计产生与发展的不同历史阶段上,会计所提供信息的用户及其用途则是有所区别的:在会计产生发展的早期,具体地说,也就是在复式簿记诞生以前,会计提供信息主要是为生产者自己服务的。生产者要管好经济活动,要减少耗费和提高效益,就有必要把生产过程的内容记录下来。只不过这时对生产过程内容的量化和记录,还只是“生产职能的附带部分”。到了13世纪,受欧洲文艺复兴运动和十字军东征的影响,地中海沿岸和某些城市的商业与手工业得到了很快发展,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的最初萌芽。这一时期由于在各方面都已经具备了利特尔顿在其所著的《1900年以前的会计演变》一书中概括的系统复式簿记产生所必须的7项条件,即私人财产、资本、商业、信用、书写、货币和算术等,于是科学的复式簿记便在意大利威尼斯城邦诞生了。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逐步壮大,合伙与委托关系日益普遍,再加之复式簿记为把大量分散的数据转换为有系统的综合信息提供了可能,于是,这时的会计信息用户就已不再局限于生产经营者本人,合伙人与委托人更为关切企业经济往来和经营成果的信息。因此,迈克尔?查特菲尔德在其所著的《会计思想史》一书中指出还应该在历史的先决条件基础上加进合伙与委托关系。1844年,英国公司法的颁布把股份公司的发展首次纳入了法制化的轨道,从而将企业投资者扩展到了普通民众的范围。由于“允许创办股份公司在当时被认为是一种特权”,因此,“其回报条件是,要求股份公司承担特定的公共责任。一般认为,公司的发起人和公司职员是负责管理投资者资本的受托者,所以,有义务将资产的使用情况公诸于众。”由于会计信息使用者范围的扩大,以会计报表来提供企业财务信息的方式便逐渐流行开来。因此,1856年的公司法便规定了“反映英国人对法人责任看法的资产负债表的标准格式。”从而使会计行为规范的内容具体扩展到财务会计的技术方面。虽然19世纪“美国的股份公司没有象英国那样由于股份投机而使股东蒙受巨大损失的历史,创办股份公司的规定,也不象英国那样严格,而且,并不认为创办股份公司是一种特权,但它同样也要求公司应承担披露的义务。”由此可见,无论早期公司法是出于何种背景而提出的对会计行为的规范,有一点都是共同的,那就是这些规范或准则都与会计信息的用户有着密切的关系。
从19世纪中叶起,由于以科学技术革命为先导的英国工业革命所带动的股份有限公司的发展和会计上的“自由放任”政策,便有力地促进了会计方法和技术的繁荣与革命,以簿记为主的会计便逐步发展成为以记录、确认、计量和报告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现代财务会计。具体而言,这种发展过程主要可概括为下述两个方面:
(一)经济环境的惊人改变为簿记制度向会计领域的发展提供了原动力
美术创作创新研究
一、美术创作规律
美术创作有其规律性,是可教可学的,而且是必须教与学的。创作本身也需要练习基本功,但素描不是唯一的基本功。创作也如素描一样,有步骤,有规律,由浅入深,由简到繁,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如果说在美术学院里只要学好素描,创作是毕业以后的事,那便把素描与创作割裂开来了。素描应该为创作服务,这是常识。这种纯技术观点,显然是片面的。现在我们在阐述艺术规律的同时,列举出美术作品作为范例,通过作品分析具体说明艺术规律的运用,使学生获取全面的理论知识,使创作能力稳步提高。
二、美术创作基础
从事美术创作,首先要会画,而且还要画得好,这就要苦练基本功,但是,我们常看到有些基本功较差的业余美术作者却创作出较好的作品。这就说明基本功对于美术创作虽然十分重要,但作品的成败不完全取决于它,还包括作者的思想、生活、表现手法,以及艺术修养(包括艺术规律的掌握和运用)和反复实践等,这些都是更重要的条件。比如一个好医生,得先要有医德,再要掌握足够的医学原理,具备更多的临床实践经验,如果只满足于学些基本病理知识、药物知识、解剖知识等,是远远不够的,虽然也能医好几个病人,却不能算作名医。我们学习美术,要创作出好作品,成为一个成功的美术家,也应该这样。技术多偏重于手和眼的练习,而艺术规律则偏重于理论的学习,其内容更广,而掌握它们更难,所以要花更多的时间来学习。绘画是一门很有趣味的学问,只要你投身进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便能有所创造,有所发明,其乐无穷。
三、美术创作的创新
艺术的创新意味着有标新立异的创造精神。要打破常规陈套,想别人所未想的,说别人所未说的,画别人所未画的;不甘与别人雷同,不愿重复自己过去的作法,这就要在创造的过程中,处处运用匠心。所谓匠心,就是有独到的见解,独创的技能。这要求画家有正确的思想,高超的技巧与深厚的修养。鲁迅先生的两句诗“愿乞画家新意匠,只研朱墨作春山。”这里说画家的“新意匠”,也即是鲁迅先生的“新意匠”。我们知道,春山应用青绿来画,而画家用朱墨画它,这个意匠就够新奇了。鲁迅先生愿乞画家一反常规用朱墨作春山,是什么意思呢?试读这首诗的头两句“风生白下千林暗,雾塞苍天百卉殚。”“白下”是南京的别名,南京是反动派的巢穴,这样我们就明白这首诗的意匠了。这就是说,在反动派统治下刮起的“妖风”使树木都变得阴暗了,被“毒雾”笼罩着的花卉都凋残了。在这样悲惨的世界里,鲁迅先生热情地希望画家(革命画家)用不寻常的笔墨画出一幅新图画,创造出一个光辉灿烂的新天地来。鲁迅先生运用“朱墨作春山”的新意匠,使这首诗的构思不落陈套,而画家如真能用朱墨画春山,他的画法也是不落陈套的了。这是艺术创新的一例。
产品设计创新研究
摘要:产品设计与创新是人为事物的结果,是科技物质与艺术文化的智慧凝结。其中蕴含的设计美更是凝聚了人类自然与社会活动的美之体现,其内容更是包含并涉及社会文化、科学艺术、意识思维、生态环境、技术发展等各种领域发展的“美”的内涵。深入了解、掌握和研究自然、科技、社会、文化、艺术、经济等多学科知识与多面发展性,才能对于产品设计与创新活动的开展以及美的创造产生更好更深远的促进与推动意义。
关键词:产品设计创新;设计美;研究
产品设计是指针对生产中,通过利用线条、符号、色彩、数字或造型等艺术手段来针对产品进行处理,它是将消费者的需要或目的转化成为具体产品并实现的过程,是通过具体的操作实施,把既定的计划与设想以理想的形式表达出来的过程。广义上的产品设计就是工业设计,其最终的结果是以具体的人造物的形式展示出来的,产品设计(工业设计)就是人为事物的科学。产品设计创新其本质反映的是当下消费者的消费需求和目的,其外观造型、功能结构以及形式观念都集中反映并体现了当下社会消费人群的文化艺术观念以及审美价值与情趣。产品通过蕴含其中的设计美,来感动和刺激消费者对美的反映与需求,通过艺术与科技的有效结合,来凝聚符合、满足及凸显人们的审美标准、审美价值以及审美取向。产品的设计与创新的过程、结果都是客观物质的存在,它所反映出来的“美”则是自然的、社会的,其设计美反映了一定的科技文化、艺术审美、材质功能等多方面内容。
产品设计中的设计美本质上来说,是对于“美”的问题在现代社会生产生活等系列行为活动中的反映与阐释,其结果是人造物,是物质化的客观存在。物质客观所体现的自然美和主观精神所反映的社会美集中、依存和交融在设计活动和设计产品中,构成了设计美的主体特征。作为设计美所体现和反映的核心问题,在人们观察自然、改善环境、创造文明,反映社会、反映人与世界审美关系的设计活动中,自然美和社会美毫无疑问地成了设计美的两大重要组成部分。自然美,是指各种自然事物呈现的美,自然事物的某些属性和特征是形成自然美的必要条件,如色彩、线条、形状、声音等。自然美是客观事实的存在,不包含任何功利性质。生活美,是指人类社会生活中的社会事物、活动形式和环境现象所呈现的美,来源于人类的社会实践活动,是美的本质的直接展现。它表现了从动态成果到静态成果;反映的是历史尺度;体现了人类生产中的科技工艺和生活韵律。
设计美的具体内容研究:自然美与社会美作为设计美的主体特征,其本质所反映的是客观事物(客体)与社会人群的行为实践活动(主体)所产生的审美实践的交互作用以及主客观统一的体现。这种主客观的统一不仅是物质与精神,美的主客观论交互作用的统一,更是设计美研究内容和具体特征的统一,将之概括其中。无论设计美的具体内容的增减、多少、变化、细分,都不能脱离这种物质实践、主客观的统一。产品的设计美从产品的客观物质实践内容上来看,其具体内容和特征是脱离不了其内在蕴含的科技文化、艺术形式、功能结构、材料生态等多方面内容制约的。第一,功能美。功能美,展示与体现的是物质生产领域以及设计活动中美与善的关系。产品的设计与创新重要的不是外在形式变化,而是需要用最适当的方式来处理人在生活生产中的特定需求。产品的功能目的性就是这种需求的物质承载,而功能美就是产品的功能目的性在承载反映特定需求时,所具有和产生的功能性审美体验和审美价值。第二,技术美。技术,在最初是手工技术与艺术的紧密结合,但是随着科学的发展,技术变成了科学的延伸。“科学技术”成为一个勾结关联的固定词。技术是科学的物化,技术美则是物化了的人的实践活动,是在人改造自然环境,创造社会物质财富的实践过程中产生的审美感受和审美价值。技术美是直接作用并体现在产品的功能美之上的,它强调了科技进步与社会发展的和谐统一,体现了物质决定精神的辩证唯物主义哲学美学观。第三,材料美。设计活动的结果是人造物,是由天然形态或人工形态的物质材料加工而成,是功能技术和审美形式赖以体现的物质载体。物质材料的质地、肌理以及加工难易程度等基本属性构成了材料美的审美价值和审美判断。虽然不同的材料其性能各异,但是质感感受、肌理效果、情感体现以及符号特征等审美形式与审美特性则构成了相对统一的审美标准。材料美反映的是人造物的自然属性和物质价值,是物质自然人化后的审美体现,也是审美感受与审美形式的物质媒介。第四,结构美。结构美指的是产品中组成整体的各个部分的合理搭配和紧密性安排。好的设计,其结构必须是完整、合理、紧密以及有效的。结构一词,原本是用于力学和建筑学的,好的结构能够使产品或者设计对象各个部件形成有效完整的构造。正所谓“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著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所反映的正是结构美的特点所在。第五,艺术美。艺术是人们在社会生产实践活动中所体现出来的审美反映和精神构建,是以一定的物质媒介和技术手段将人的审美感受、审美体验以及精神世界的客观物化,艺术作品是其表现形式。美是艺术的内在核心,审美则是艺术的本质特征,审美价值是艺术赖以存在的根本属性,艺术美则是艺术审美价值的集中体现。艺术美存在于设计产品中,但它并不是设计产品审美价值的重要部分。第六,形式美。形式美主要是指产品的物质材料的自然属性,如色彩、线条、形状、声音等因素及其组成规律,如整齐、节奏、韵律等,又称为构成规律,形式美法则是其主要的外在形式体现。第七,生活美。生活美是社会美的主要体现因素之一,所反映的是符合社会群体意识活动和生活行为习惯的适应性和舒适性,也可以称之为行为美。主要针对的是产品功能和使用是否适应、满足社会群体的日常生活行为美感和精神思维逻辑习惯等。第八,生态美。随着绿色、环保等意识理念的深入人心,建设节约型社会观念的发展,是否符合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是否符合当代社会群体的绿色环保审美意识,是产品设计与创新的首要考虑及体现的前提。生态美正是这种前提的具体体现。深入了解并掌握设计美的外延、内容以及所涉及的具体研究内容,能够使我们及时把握当代产品设计与创新活动的发展趋势以及内在价值的反映与存在,充分研究和把握当代社会群体审美意识、审美判断和审美价值的发展与演进。
作者:赵晶晶 肖剑锋 单位:衡阳师范学院 武汉理工大学
营销创新保障研究思考
内容摘要:在市场环境变化多端、竞争日趋激烈,消费者越来越成熟理智的情况下,要赢得消费者和竞争优势,就必须在变化的环境中变革营销模式,并灵活使用具有创造性的营销手段。目前,企业所要面对的是更为激烈的国际竞争,所以营销创新成为当前企业营销管理的重要研究课题之一。
关键词:营销创新营销思维保障体系
销创新就是根据营销环境的变化情况,并结合企业自身的资源条件和经营实力,寻求营销要素某一方面或某一系列的突破或变革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并非要求一定要有创造发明,只要能够适应环境,赢得消费者的心理且不触犯法律、法规和通行贯例,同时能被企业所接受,那么这种营销创新即是成功的。需要说明的是,能否最终实现营销目标,并不是衡量营销创新成功与否的惟一标准。
树立正确的创新观念。观念作为人们对客观事物的看法,直接影响着人们的行为。所谓创新观念,就是企业在不断变化的营销环境中,为了适应新的环境而形成的一种创新意识。它是营销创新的灵魂,指挥支配着创新形成的全过程,没有创新观念的指导,营销创新就会被忽视,仍然一味追求着传统的、已不适应新环境的模式。营销观念创新是企业营销创新的核心和前提。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各类产品生命周期大大缩短,新产品层出不穷,知识在市场竞争、消费需求、科技创新等各个领域无所不在,并起着决定作用。营销观念的创新,需要企业从只满足用户现实需求的营销观念转变为不仅满足用户现实需求,还要创造用户潜在需求的新的营销观念。
培养营销思维。思维是认识活动的高级阶段,是对事物一般属性和内在联系间接的、概括的反映。企业要做好营销活动就必须具备营销思维。事实上,营销创新的切入点就在生活中,或者说就在消费者身边,正是营销者所关注的对象。如果缺乏营销思维,就无法把握住这些切入点,营销创新也就成了无本之源。
营销思维的培养要在营销人员的头脑中建立起一种营销意识也即工作状态。首先,要精通理论知识,运用这些知识去观察生活中的诸多事物,培养起在生活中运用营销的能力,自然能培养出营销意识;另外,做生活中的细心人,注意观察周围的事物“消费者”行为,深度挖掘营销创新切入点。
公共文化服务职能创新研究
摘要:近年来,公共文化服务成了学者在学术研究中的一个焦点。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国家扶持政策的倾斜,西藏地区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极大提高,他们不再满足于基本的物质需求,而更多的是追求精神层面的需要。因此,在西藏地区构建创新型公共文化服务就显得更为重要。同时公共文化服务创新也是当今迎合文化全球化的必然选择。本文首先对政府公共文化服务职能进行了概述;其次结合西藏实际,指出了当前西藏政府在公共文化服务职能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最后借鉴国内外的先进经验,提出了西藏政府在这一职能方面的优化对策。
关键词:西藏;公共文化服务;政府职能;创新
1引言
“公共文化服务”一词首次出现在2006年9月颁布的《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中。它强调要“完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创新公共文化服务方式、健全公共文化服务组织体制和运行机制、维护低收入和特殊群体的基本文化权益,以及加强农村文化建设”。如今,政府在履行这一职责时,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2政府公共文化服务职能的内涵
文化是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是国家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因此,大力发展文化是强国的必经之路,也是政府的重要职责。政府公共文化服务职能是政府公共服务职能中重要的组成部分。目前学术界对政府公共文化服务职能的具体概念的界定说法不一,但本质上都一致认为是以政府部门为主的公共部门提供的、以保障公民的基本文化生活权利为目的、向公民提供公共文化产品与服务的制度和系统的总称,包括公共文化服务设施、资源和服务内容,以及人才、资金、技术和政策保障机制等方面的内容。
作文创新研究论文
大家初中读过赵翼的《论诗》:“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这首诗说明了诗歌贵在创新。哪怕是诗仙诗圣,也不能永远垄断诗坛。诗歌如此,文章亦然。古人云:“文章切忌随人后。”又道是:“文若春华贵出新。”作文的本质就是创新。只有创新,才有生气,才有活力,才能动人,才能洗人耳目。所以《语文高考说明》写作要求“发展等级”中列出了一条“有创新”。
【考点讲解】
《高考说明》对“有创新”的具体要求是:
⒈见解新颖
要有新颖独到的见解,见人之所未见,发人之所未发。
正面思维———立意更高更新更全面;
企业科技创新研究
市作为老工业基地,面临着经济总量不大、发展速度过慢、产业结构不协调、内生动力不足等诸多问题。在今后的发展实践中,要思考产业结构如何调整?企业怎样增强竞争力?如何降低产品成本?要破解这些难题,需要提供新思路,即坚持科技创新。那么,科技创新给地方经济带来了什么样的影响?企业的创新意愿强烈吗?企业的创造力如何?企业愿意为创新投入吗?企业愿意承担创新的风险吗?
一、企业科技创新的SWOT分析
1.优势。(1)高新技术企业发展态势良好。全市顺应经济全球化、社会网络化和分工专业化的新趋势,推动新技术应用和商业模式创新,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信息化率达到98.2%,高端工业产品不断涌现。目前全市拥有36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2016年高新技术产业实现增加值33亿元。精细化工产业基地、泵业园区的泵阀产业基地、数字产业基地、泳装和新材料基地等特色基地建设均取得较大进展。企业专利申请量从2010年的47件增加到2016年的1160件,开发出了一批标志性自主创新产品以及具有突破性的研究成果。其中,“大型干燥机用总臂轴螺带式喂料机”获得中国专利优秀奖。(2)大型企业科研创新力量雄厚。K市作为老工业基地,大型企业科研具有良好的底蕴。K市的科技力量,尤其是研发人才、科研装备等科技资源,在几家大型企业中体现明显,拥有4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在科研机构设置、研发团队构成、高级技术人才比例、大型科研设备等,软硬件条件较好,其研发能力在国内同行业企业当中,也具备比较优势。(3)创新创业平台建设逐步加强。以企业为主体的专业研发服务平台发展取得一定突破,在石化装备、泵业、船舶、泳装等领域形成了一批行业共性技术平台,进一步强化了企业创新主体地位。科技特派信息服务平台、高新区共享信息化平台等平台建设顺利推进,泳装产业基地的跨境电子商务公共服务平台、跨境电子商务交易平台正式上线运行。“龙湾硅谷”项目进入规划设计阶段,未来将成为科研人员和高校师生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创办高新技术企业的重要平台载体。2.劣势。K市企业多属传统产业,向现代企业转型进展缓慢,企业活力不足,存在着创新能力较弱、创新意愿不强、高端人才聚集难等诸多问题。(1)企业科技创新能力较弱。2016年,K市的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和高新技术产品增加值分别为120.5亿元和27.4亿元,两者总量在省各市中排在最后。K市大多数企业的创新以模仿性、渐进性创新为主,原创性、突破性创新偏少。K市中小企业科技创新力量尤其薄弱,研发人员文化程度偏低,多集中在中专到本科学历,没有以硕士、博士为主的研发团队,具有高级职称的研发人员比例也极少。研发投入少,基础性、公益性技术研发十分薄弱①。由于高端科研设备多数是进口装置,中小企业买不起或买不到,制约企业创新和产品升级。(2)企业创新意愿不强。虽然K市的大型企业其研发能力具备比较优势。但国有企业一直得到国家从资金到政策上的诸多优惠,很容易取得政策性资源,获取较大利润。这种非市场因素导致的超额利润获取使国有企业不需要高度关注市场需求和参与市场竞争,有创新的能力,但无创新的动力。高新技术企业从数量角度讲,并不理想。而中小企业涉及的行业,很多是围绕几个支柱产业,且以石油化工、装备制造为多数。产品结构单一,缺乏产品结构调整意识,创新观念淡漠。在产品、市场、技术等方面,多是在挖大企业的墙角。很多中小企业在人才引进、使用上视野狭窄,企业缺乏人才培养和企业升级的战略意识。(3)高端人才聚集难。财政科技资金规模偏少。2015年,K市研发与试验发展经费投入强度仅为0.5%,低于全国1.6个百分点,低于全省1.7个百分点。由于待遇问题以及企业缺少科研课题,使科研人员不能才尽其用,特别缺乏技术创新人才和科研领军人才。而对于中小企业,由于企业生产经营缺乏稳定性,而引市曾经是重要的工业城市,随着创新全球化的不断深入,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后继乏力。K市必须尽快将经济发展从进高级人才需要较高的待遇,致使一些中小企业留不住人才。K市专业化人才资源供给不足,进入人力资源市场的具有硕士以上学历的人才仅占求职者总数的0.04%;技师、高级技师或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人才占0.86%、0.21%和0.11%。企业内高级管理和研发设计人才紧缺,研发力量不足,这势必影响到产业的持续创新和发展。3.机会。(1)创新全球化时代,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爆发为社会带来巨大的影响。创新要素加速流动,新业态、新产品、新商业模式层出不穷,区域创新体系更加系统化、平台化,更具开放性,不同地区、不同行业的升级发展面临广阔的机遇。(2)我国创新驱动战略深入实施,科技创新摆在全局最重要的位置。未来五年,国家将不断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推动“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行动计划以及“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等重大举措。(3)“十三五”期间,K市迎来了五大发展战略机遇--“中国制造2025”、“一带一路”建设、第二轮东北振兴、京津冀协同发展、环渤海地区合作发展。2016年2月,市政府办下发了《关于大力推进创新创业的实施意见》,旨在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努力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良好环境,培育和催生社会发展新生力量。4.威胁。(1)工业革命对企业的要求提高。在全球工业4.0和《中国制造2025》背景下,企业处于新旧产业的更替期和发展动能的转换期,新兴经济体经济引领世界新常态面临的主要任务是实现产业的转型升级,如果根本性转型升级没有实现,那么在未来的全球产业分工中将长期被锁定在全球价值链中低端。(2)产业竞争加剧。老工业基地是石化产业和装备制造产业的聚集地,由于科学技术突飞猛进,产品生命周期缩短,对产品的质量、性能、成本、价格、服务、交货期等要素要求越来越高,企业面临同行企业激烈竞争、潜在竞争者入侵等巨大压力。(3)市场需求变化频繁。当前,经济发展日新月异,企业面对的是复杂而不稳定的外部环境,为了适应需求变化,创造新的市场,企业的主导技术面临着不断的更新换代的迫切要求。
二、企业科技创新发展路径
K市传统产业居多,应抓住机械制造的智能化升级、“互联网+”等机会,通过高端链接和借势发展来弥补自身科技资源相对匮乏的劣势,抓住一切有利于推动科技与经济融合的机遇,推动K市企业行稳致远、做优做强。1.挖掘潜力,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高新技术产业属于附加值高、市场潜力大、生命力旺盛的朝阳产业,企业在产品转型过程中,应注重向高新技术产业方向发展,实现推动特色优势产业柔性化精细化发展、加快大传统产业智能化信息化改造、培育发展竞争力强的新兴产业。(1)挖掘现有资源加强新技术攻关和新产品研发。鼓励有条件企业在现有基础上加大研发投入,围绕K市新材料、高端装备以及泳装制造等优势产业,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建设产业技术研究院、共性技术研发中心等新型产业研发组织。依托企业重点实验室、企业技术中心等现有资源,按照“企业主导、院所合作、政府支持”的原则,整合和建设一批面向全行业的开放式技术服务平台,为企业提供技术研发、小试中试、产品检测等公共服务。通过推动特色优势产业柔性化精细化发展、加快传统产业智能化信息化改造、培育发展新兴产业、形成一批竞争力强的产业集群,用“科技创新+文化创意+品牌创优+渠道创通”(四创),推进产业向高端转型升级。(2)围绕重点产业开展深度产学研协同。企业、科研机构、高校之间努力建立起知识创新、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密切结合的有效机制。加快建立“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结合”的产业创新体系,建设各类创新创业载体。一是寻求战略合作。支持国内外知名高校、科技力量雄厚的大型企业和新兴产业集群在K市创建各类研发机构和创新成果产业化示范基地,搭建科技对接平台,发展“分享经济”、“飞地经济”。支持行业骨干企业与科研院所、高等学校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围绕产业链上的企业构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建立联合开发、优势互补、专利共享和成果转化推广的平台及机制。二是盘活要素存量。在大学、科研机构、高新区等创新要素集中地,盘活利用存量楼宇、仪器设备、闲置厂房等资源,打造虚拟空间、创客平台、创业社区等众创载体。鼓励推动K市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现有的科研仪器设备等资源向社会全面开放共享,实现科研资源共享和优化配置,避免或减少重复购置,提高科技资源的使用效率。2.激发活力,培养企业家创新精。神加快构建科技创新体系,让企业真正发挥创新发展中的主体地位。而企业创新主体地位的发挥,离不开企业家的创新精神。鼓励引导企业家和经营管理者改变“十鸟在林不如一鸟在手”的观念,形成鼓励创新、宽容失败、团结协作的价值观。由于科技创新具有时效性差、创新投入与产出经常不成比例的特点,在K市的企业家中,“小富即安”和“故步自封”的价值观仍在一定程度上存在。企业家和经营管理者有较强的商品意识、市场意识和创业意识,但创新意识不够。政府或行业中介组织可以通过短期培训、组织一些企业家到国内外的先进地区参观考察以及举办专家讲座和“企业沙龙”等多种形式,开拓企业经营者的眼界,帮助他们更新思维和理念,提升承担科技创新风险的魄力和能力。3.强化支撑,构建创新人才供给机制。创新理念本质上是“人本理念”,“创新驱动实质上是人才驱动”,领先科技和尖端人才是发展制高点和经济竞争力的支撑要素。因此,科学搭建人才政策体系,安排人才发展专项资金,大力培育紧缺适用人才,引进复合型高层次人才,是发展K市创新型经济根本点和立足点。(1)打造科技人才培养机制。政府应积极构建与产业升级发展相适应的高等、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和培训体系,形成一套有效的产业人才培养及供给机制。加强专业技术人才和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培养科技领军人才、优秀创新团队。鼓励高校、科研院所、国有企业及大型民营企业的科技人员发挥创新骨干作用,建立创新团队,引领全市科技创新。大力实施“万众创业,大众创新”,广泛开展职工合理化建议、技术革新、技能大赛等群众性技术创新活动,充分调动职工参与技术创新的积极性,提高企业职工科技素质。(2)打造创新人才引进机制。以重点项目为依托,引进大型产业项目,造就一批知名企业和品牌,实现项目吸附人才、人才支撑项目的良性循环,为科技人才提供广阔的施展空间。支持企业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引导和支持归国留学人员创业。在新的开放经济条件下,要特别重视和支持有条件的企业进行技术寻求型的对外投资,通过独资、并购、合资、参股等方式设立海外研发机构,吸收技术溢出、适应目标市场、不断推进技术研发的国际化。在欧美等科技发达国家设立海外孵化基地,就地利用海外人才,带土移植引进技术与产业化项目,形成境内境外联动,寻求新的发展机会,谋求高层次的技术合作和引进。大力引进掌握核心关键技术的海外高端专业技术人才、海外高级工程师和科技创新团队。(3)健全科技人才奖励机制。鼓励科研院所、高等学校和企业创新人才双向流动和兼职。赋予创新领军人才更大人财物支配权、技术路线决策权,实行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分配政策,提高科研人员成果转化收益分享比例②,鼓励人才弘扬奉献精神。继续坚持企业院士专家工作站、博士后工作站、科技特派员等科技人员服务企业的有效方式对于服务企业贡献突出的科技人员,采取优先晋升职务职称等奖励措施,改革科研工作的评价机制和奖励机制,为科技研究人员营造更加宽松的科研环境。
参考文献:
陶瓷艺术设计创新研究
摘要:中国陶瓷艺术历史悠久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之一,展示着丰富的文化底蕴与艺术特色。随着人类社会的快速发展,陶瓷艺术作为一种文化也紧随步伐。在当下,发生改变的除了社会意识形态外更多的是人们的审美心理,伴随着现代生活方式的巨大改变,陶瓷艺术发展迎来新篇章同时也提出了严峻的考验。文章从这一现状出发,以现代生活方式为切入点对现代陶瓷艺术设计的改革创新进行剖析,希望能更好地促进陶瓷艺术的有机发展。
关键词:现代生活方式;现代陶瓷艺术设计;创新
在中国,陶瓷艺术的历史可追溯到公元前4500年至前2500年的时代,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陶瓷艺术是中国人在对美的追求上的重要体现,贯穿整个历史进程,并在各个时期形成了极具时代特色的典型特征与艺术气息。从古至今,她一直在艺术的大舞台之上展示着自己的魅力,她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也是蕴含中华民族文化的一朵绚丽奇葩。随着现代生活方式带来的翻天覆地变化,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与审美意识在不断改变。传统的陶瓷艺术已无法完全满足现代人们的多元化需求,一个全新概念现代陶瓷艺术应时而生。现代陶瓷艺术在展示自身艺术特征与审美的同时还反映出现代人的生活方式,面对如此崭新的艺术形态,并没有一套完整的理论支撑。我们从现代生活方式切入进行研究剖析,着手陶瓷艺术的自身,在设计思维、意识形态、造型装饰、材料工艺等多方面进行改革创新。
一、现代陶瓷艺术设计的思维创新
现代陶瓷艺术设计一方面源于生活的实际需求,另一方面也受情感与审美的支配,它是将功能与形式、技术与艺术、物质与精神完美结合在一起的艺术表达。在信息技术引领的时代,面对陶瓷艺术,消费需求已由原来的物质需求转向了精神层面,已不再是人们生活刚需的器皿,更多的是体现时代文化的有机载体、赋予时代内涵的艺术化产品。因此,在精神文化需求日益增长的当下,创新思维就成了现代陶瓷艺术设计的主题,也是其最凸显的生命力所在。思维创新需要我们解析现代生活本质,在深层次的体验感知基础上对现代生活进行大胆创新性的感悟。不能简简单单的只停留在外部形式上创新,那种临摹照搬传统的做法是消极落后的设计意识,终将被淘汰。设计师要不断培养创造性思维和发散性思维,不断提高艺术表达能力,在创作时应更多的使陶瓷艺术品体现出现代人的生活方式并将其融入作品,真正做到立足设计思维创新的同时探索出符合现代人审美意识的表现形式。除外在表现之外还应对蕴意、风格、工艺材料等进行创新,改革创新百花齐放的设计意识是首选。现代社会的多元化为现代陶瓷艺术设计开辟了更加广阔的创作空间,人们观念不再局限于某一种,也不再有单一的衡量标准,多样化个性化成为主导趋势。面对如此现状一切设计都应该以现代生活为前提出发点,向人性化方向发展倾斜,力求做到和谐共鸣,与现代人的审美变化与生活方式相吻合。但有一点值得我们深思,在创新路上不要一味地追新求变,表现个性迎合多样,而把传统的文化与精髓抛之脑后,那便又流于形式毫无意义。对于现代陶瓷艺术,创新是亘古不变的追求,要想走在世界的前列就要一方面注重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一方面创新创造出中国独有韵味的符合现代生活方式的作品才不会被历史淘汰。
二、现代陶瓷艺术设计的意蕴创新
乡村小额信贷创新研究
在国际上,小额信贷已经进入成熟发展阶段,与此相比,我国的小额信贷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作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扶贫方式,小额信贷成为我国农村金融研究中备受关注的一个焦点。目前,国内学者从不同角度对小额信贷进行研究,如孙若梅的《小额信贷在农村信贷市场中作用的探讨》,张绍瑞的《小额贷款公司:创新与挑战》,何广文的《“只贷不存”机构运作机制的特征与创新》,成涛林的《我国农村信用社改革取向与政府的功能定价》等,分别从小额信贷的作用、从事小额信贷的机构及机构创新面临的问题等方面进行探讨,而这篇文章则通过对农村信用社和小额贷款公司对比分析,提出小额贷款公司在小额信贷市场上的生力军地位。
1小额信贷在我国的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小额信贷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的孟加拉国,作为一种特殊的金融扶贫手段,它是基于农户的信誉,向处于贫困阶层、低收入的农户提供小额的、短期的贷款,贷款主要用于农业生产和农村家庭应急之需。自创立以来,小额信贷受到了发展中国家的热烈欢迎,成为一种非常可行的扶贫方式。1996年,我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引进孟加拉小额信贷模式,此后在陕西、山西、四川等地的贫困地区进行试点,并大范围推广。按照运作方式和运作主体的不同,小额信贷在我国的发展经历了4种模式。
第一种模式,半官方组织或民间组织运作模式。主要的运作载体是具有独立法人资格、自负盈亏、完全自治的社团性的扶贫经济合作社,工作人员从社会招聘,资金来源主要是国际资助。但是由于这种模式强调政府不得干预,非政府组织的合法性问题得不到解决,而且资金来源无法持续,使得这种模式无法实现可持续发展。
第二种模式,政府+银行运作模式。即在政府的监督指导下,由农业银行直接发放贷款。具体来看,由政府规划到户,农行直贷到户。资金来源为国家财政资金和扶贫贴息贷款。
第三种模式,农村信用合作社开办小额信贷业务。作为国家正规农村金融机构,农村信用社在长期的工作实践中培养了一批了解农村、熟悉农村业务的专业人员,也形成了完备的组织体系,积累了丰富的农村金融工作经验。这一切决定了,从农村信用社介入小额信贷市场开始,6年多时间,农村信用社占据了农户小额信贷业务的主力军地位。第四种模式,小额贷款公司运作模式。小额信贷公司按照公司的形式运作,政府不得介入,而且“只贷不存”,属于特殊的私营金融机构。
创新推进公共服务研究
为了深入思考我国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模式与路径选择问题,我们对惠南个案进行了实地调研。政府“实事工程”采取“民主点菜”的方式,这是上海惠南镇以基层民主机制创新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所进行的有益尝试,它对我国地方政府推行公共服务均等化改革具有非常典型的借鉴意义。
一、什么是“民主点菜”的惠南模式
在我国,“实事工程”通常是指各级政府为广大百姓提供的具体公共服务项目,涉及广大百姓日常生活所需的各类公共物品,既包括医疗、保障、教育、就业等民生大事,也有道路、公厕建设等具体项目。各级政府每年都要为辖区居民办几件“实事工程”项目,这是公共服务型政府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但以往政府部门在操作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以及思想认识上存在的误区,大多采取由政府直接设定项目的方式,而较少采取自下而上由居民提议的民主方式。在确定项目过程中,虽然有的也向群众征求意见,主观上也有为百姓办实事的愿望,但由于操作失当以及政府与百姓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等原因,导致“实事工程”项目常常事倍功半。为了改变这种局面,惠南镇政府调整思路,通过把民主机制引入“实事工程”,使百姓真正认同政府所做的实事。基层人大代表与群众的联系较多,怎样才能发挥镇人大主席团在当中的作用,怎样使政府、人大、民众在推行“实事工程”过程中形成良性互动?这是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惠南镇在实践过程中探索了一条新路,即采取“民主点菜”的方式,激活民主机制在“实事工程”中所应发挥的作用。来自百姓的实事工程“菜单”,经过人大代表投票表决,在财力许可的范围内,得票多的前几项工程,便成为政府要上的“实事工程”项目,并由人大代表和群众监督“实事工程”的实施。
“民主点菜”的运行方法主要是:(1)每年10月中旬开始,由镇人大与镇政府、居(村)民委员会通过座谈会、调查等方式向群众征集下一年度政府该办的“实事工程”建议;(2)镇政府进行信息归类、汇总,并根据财政状况,初步拟定下一年度“实事工程”预算草案,即“菜单”;(3)将初步拟订的草案提交年底召开的镇人代会进行票决,由人大代表选择确定需要实施的实事工程项目,同时向社会公开。并由镇政府负责组织实施;(4)在实施过程中,镇人大主席、副主席组织人大代表视察工程进展,监督工程的实施;(5)年度实事工程完成后,接受人大代表的视察和测评;(6)镇政府在次年人代会上作专项工作报告。
二、惠南“民主点菜”模式的起源及发展
上海市南汇区的惠南镇,地处上海市东南部,位于长江和钱塘江的交汇处,北枕浦东国际机场,南连洋山国际深水港,距市中心42公里,面积65平方公里,人口25万,29个行政村,15个居委会。良好的区位优势为其蓬勃的发展创造的条件。这里,属于改革的前沿区域,经济条件优越,社会发展态势比较好。当然,惠南镇政府也同样面临着许多乡镇政府所遇到共同难题,比如,沉重的经济负担和精神负担,繁重的工作压力,短缺的公共物品,不确定的干群关系,等等。不过,惠南镇的财政状况相对较好,政府改革创新的意识较强,社会相对比较稳定,惠南镇还被上海市南汇区确定为综合改革试点的重点乡镇之一,这些都给惠南探索基层民主改革提供了动力;同时,与其它地方相比,这里老百姓的法律与权利意识相对较强,改革的自觉意识和参与意识、配合意识相对比较好,为惠南进行基层民主改革提供了较好的群众基础。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创新标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