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性范文10篇

时间:2024-01-13 21:28:34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创新性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创新性

医学科技编辑创新性

一、医学科技刊物

医学科技刊物是一种传递信息的载体,主要内容涉及医学、科技及与之相关的学科知识。医学科技刊物汇聚了医学工作者的医药工作成果及工作经验,有效记录并反映了医学科技的发展进程,同时也是进行医学科技学习、研究的重要信息资源。对于医学工作者,医学科技刊物作为进行学术交流、学术传播的有效渠道,能够提供先进的知识内容以及实践工作经验,使医学工作者能够及时掌握现代医学科技知识理论及现状情况,有助于进行新医药、新技术的研究。对于社会公众而言,医学科技刊物作为普及医学知识的载体,能够传播现代医药知识、医学发展动态情况,使广大社会公众及时了解医学知识及医药理论,有助于更好地管理个人身体健康。

二、创新性

创新性是指产生新奇的、具有社会价值的物品的能力。创新性可表现为发明及发现两种形式。发明即为做出前人未曾做过的事情,发现即为在已知、已存在的事物基础上做出新颖的、独特的创造。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上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其中,创新站在了第一位,指明了我国的发展方向,创新作为历史改革、时代进步的主要驱动力,对于各领域均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三、医学科技编辑的创新性

在医学科技刊物编辑领域,文章的创新性决定着文章可读性、文章质量及文章价值。具有创新性的医学科技文章,具有医学价值,能够肩负起传播医学新知识、新理论、新技术、新成果的重任,能够更好、更充分地发挥医学科技刊物的知识传播及学术交流的重要作用。(一)培养医学科技编辑的创新观念。对于医学科技编辑工作而言,进行创新的基础则是摒弃传统观念、培养创新理念。要注重培养编辑的创新性思维模式,能够有效接受前沿的新思想理念,并能够运用创新思维模式多角度地看待问题、分析问题。最终呈现在读者面前的医学科技刊物质量离不开编辑的创新性工作,编辑的思维灵活、创新多变能够为读者带来更加多元化的读物素材。医学科技编辑唯有建立了创新意识、树立了创新观念,才能够在选题、审核、编辑等工作环节中充分发挥医学科技刊物领域的创新性作用。(二)改变传统的编辑工作方式。在传统的医学科技编辑工作中,通常的工作方式是由编辑工作人员对于来稿稿件进行稿件筛选、稿件审核及进一步加工处理。在全部的处理过程中,医学科技编辑人员并未过多参与稿件的编写工作之中,往往是延续原作者的写作思路进行部分内容的调整或是修改,而没有真正融入编辑人员的自主创新性及创新内容。在高速发展的当今社会,创新性文章具有科学性、前瞻性,符合时展的大趋势,因此,具有创新性的文章对于刊物而言至关重要。医学科技编辑人员应参与到刊物文章的选题过程之中,主动与稿件作者进行有效沟通交流,针对符合社会发展趋势的创新思维、创新观念与作者进行充分探讨,在文章编写的源头便有效融入创新性,使作者能够有针对性地进行稿件创作,在提高稿件质量的同时还提高了工作效率。(三)提升编辑人员的综合能力素养。好的选题是优质读物的基础,在选题方面,应注重培养编辑人员的职业洞察力。一是要善于发现,在日常学习积累中对于医学科技领域的新理论、新技术具有一定的洞察力,从中选取新颖的、富有内涵的内容作为刊物主题,进而向社会公众传播具有价值的医学知识信息。二是要善于分析,面对大量投稿进行有效筛选,针对选题相近、观点类似的文章,编辑人员应具备良好的分析能力,对于相近的文章进行多角度的深入剖析,从中挖掘新观点、新理念,进而形成具有创新性的优质选题内容。三是要善于修改,文章整理及文章修改是编辑工作种的重要一环,面对众多的投稿稿件,编辑人员要从中筛选出文章质量高、选题新颖、具有前瞻性的优质稿件进行进一步修改完善,在修改过程中,需要编辑人员善于提炼高质量内容,并进行更深一步地内容整合,从而形成一篇完整且具有创新价值的文章。四是要善于学习,医学科技知识及技术日新月异,当前的科学技术发展非常迅速,编辑人员需要进行及时学习、不断扩展知识面。编辑工作需要建立庞大的知识体系库,不断扩充知识库内的容量,对于新知识、新技术进行及时学习、及时积累。与此同时,医学科技编辑还要深入了解医学类知识内容、当前发展情况以及未来发展前景,从而为判断文章是否具有创新性、是否符合发展趋势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撑。

查看全文

提高派参政的创新性

0引言

参政议政是我国多党合作的主要内容。长期以来,派用政治协商、举荐派成员和无党派人士担任政府及司法机关的领导职务、聘请派成员和无党派人士担任特约监察员、检查员、审计员和教育督导员等多种形式参政议政,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提出了很多宝贵的建议,起了智囊团的作用。由于派成员的知识层次较高,国内外联系广泛,因此,派的参政议政,对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

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在《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纲要》实施十周年工作会议代表时讲话中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人类社会是在不断创造革新之中向前发展的,在日益迅速发展的现代社会,唯有创造革新才能赶上时代前进的步伐。中国要开创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改变落后的面貌,更加需要创新精神,作为多党合作的重要形式,派的参政议政工作也应该进一步开拓新思路,不断创新。

创新也是参政议政适应形势发展的客观需要。目前,世界形势复杂多变,国内改革开放深入发展,经济结构和社会关系发生了新的变化,出现了经济成份和经济利益多样化,社会生活方式多样化,社会组织结构多样化的趋势,参政议政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我们必须切实把创新摆在突出位置,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新思路。

1创新的本质和规律、创新的“二段论”

查看全文

统计调查工作创新性研究

摘要:统计调查工作是统计工作的基本组成,统计调查工作为国家中观调控、宏观管理以及围观良性循环提供了全面精准的数据信息,随着我国社会环境与经济市场越来越复杂,我国统计调查工作逐渐暴露出一定的弊端,改革创新统计调查工作势在必行。为此本文针对现阶段我国统计调查工作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切实可行的创新性发展措施,以期促进我国统计调查工作能够为我国可持续战略发展提供更有力的参考依据。

关键词:统计;调查;创新性;发展

统计调查工作全面深化之后,我国国家统计局将完善与改革统计调查工作提上日程,统计调查工作在日益复杂的社会经济环境暴露出无法及时、全面、准确收集数据的弊端,这种趋势严重制约了统计调查工作的顺利开展,无法为我国中观调控、宏观管理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撑,为此加强统计调查工作的创新性,促进统计调查工作与时俱进,已然成为当下统计调查工作亟须解决的首要问题之一。

一、现行统计调查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统计调查工作方法单一。我国统计调查工作过度倾向于全面统计调查方法,导致调查工作呈现出较为单一的局面,很多非全面统计调查往往局限于物价调查、农产品产量调查以及城市住户调查工作上,如果调查对象不积极进行配合,调查时效性与精确性也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同时全面统计调查法还具有调查成本过高的问题,只有综合运用多种统计调查方法才能取得良好的调查成效。(二)统计调查结构缺乏准确性。统计报表通常在用自上而下的汇报方式,由于统计结果需要通过多层传递,导致统计调查数据的真实性与准确性在传递过程中不断降低,最终整合的统计结果很难真实地反映社会经济与环境的客观状况,不能为上层的管理决策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撑,导致决策出现失误。(三)统计调查基础工作与制度存在问题。我国统计调查工作缺乏系统性规划,导致调查统计制度与统计理论很难在实际调查工作中实施与开展,统计报表制度缺乏一定的灵活性导致统计主体与统计数据之间出现较大矛盾,从而影响了统计调查工作的顺利开展。统计调查队伍建设与培养存在严重不足,统计人员整体素质呈现良莠不齐的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统计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统计调查工作创新性发展对策

查看全文

形态安全属性与创新设计研究

摘要:目的产品设计为形态学的外在表现,安全为形态学的基本属性。深入剖析形态的安全属性,构建面向安全的产品创新设计体系,在满足用户需求的同时,生成产品的创新设计解。方法从历史的角度研究形态学的安全属性的源流与表现,分析安全属性的物质与精神层面,从结构和色彩两个维度剖析设计形态的物质需求与精神需求的耦合统一,提出综合考虑安全属性的设计形态创新方法,以面向安全的创新设计,指导设计实践的发展方向;并以视觉假体创新设计为研究案例,诠释基于安全的设计形态创新设计。结论提出的方法与设计实践,以安全为主导思想,通过形态的具体表现,满足物质与精神的双重需求,关注以人为本的可持续性发展,有效指导了面向安全的创新设计。

关键词:形态学;安全属性;创新设计

在产品设计需求不断被提高的今天,关于设计与安全的问题同样受到关注。设计形态中“安全”属性是设计核心要素,设计面对的不仅是日常应用,而且被提升到关系人类发展延续的生命体中。在当下的设计形态研究中,如何面向安全的创新设计发展是人们需要面对、探讨、研究和解决的问题。近现代国际科学领域中,“形态”这一概念,被赋予更多的衍生意义,而“形”与“态”的界定,是基于人为形态的可视性方面与非可视性方面进行的对应性研究,由此厘清有关于人为形态创作的机理。设计师通过材料、色彩、结构等方式塑造设计作品可视性的“形”,同时通过“形”深入发掘“态”所呈现的内涵,这是设计界必然需要深入研究、分析的领域。形态的安全属性是设计领域思考的先决性因素。

1安全属性的物质与精神层面

1.1安全属性的物质层面。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物”有三种形态:从认识的角度,是指事物;从本体论出发,是指物质;从唯物使观看,是指社会存在[1]。这里主要取本体论,物质之意,探究设计中由物质形态引发的安全思考。2015年据英国《金融时报》报道,在德国大众汽车公司的一家工厂中,机器人“出手”杀死了一名工作人员,有关设计的安全问题再次引发热议。这名不幸身亡的工作人员是大众的承包商,事发时正与同事一起安装机器人,但机器人却突然抓住他的胸部,然后把他重重地压向一块金属板,最终导致这名工作人员因伤重不治身亡。然而,由于事发时这名工作人员正在安装机器人,所以他在安全笼中,而他的同事站在笼外,却没有受伤。这个机器人在整件事情中没有出现技术故障,也没有遭到损坏。“物”的创造和使用主体均为“人”,人在面对造物时,要遵循的第一原则即为“安全”。产品创造从物质本身出发,通过各项条件的组合,保持产品系统的稳定性、可靠性,结合审美因素,构成物质本身所能提供给使用者的本体安全效应。例如,在生产过程中若某一基础环节出现故障或协调性误差,设计安全的稳定链接就会被打破,物质本体也将带来安全隐患。1.2安全属性的精神层面。布鲁诺•赛维总结象征主义的移情作用论(Einfuehlung)关于形式的心理作用,认为建筑只是制造某种预定的人类反应的一个机器而已。例如他们认为水平线让人体验到一种内在感、合理性、理智;垂直线象征着崇高,代表着果断有力;螺旋线表示升腾、超脱;立方体显示肯定感;圆给人以平衡感、控制力,一种掌握全部生活的力量;球体代表完满[2]。由此,不同形态的设计,会给人不同的心理暗示,《设计心理学》一书借鉴了W.H.梅奥尔所著的《设计原则》中关于“物质心理学”的概念和事例,指出“物质心理学”应该是研究物品预设用途的学问。预设用途是指物品被人们认为具有的性能及其实际上的性能,主要是指那些决定物品可以作何用途的基本性能[3],而设计师根据预设目标受众的心理情感反应,设计出形态与之匹配的产品,从而引起良好的心理反应。石器时代“人面鱼纹盆”,见图1,器物口径为339.8cm,绘画表现为内壁彩绘,描绘对象为“人面”与“鱼”,将“人面”取几何造型并与“鱼”图形相结合。在多处发掘中均出现石器时代的带有“鱼”图形的彩陶器皿,可以从中发现当时人类生活与鱼之间的关系。在物质生活相对匮乏的时代,鱼作为主要食物来源或繁衍的象征意义的对象,以图案的形式出现于器物之上,所带来的不仅是形式上的丰富,而且是心灵情感上的安全与满足。

2设计形态的安全属性

查看全文

幼儿舞蹈创新性编创分析

编创“创新是艺术的生命”,这是很多人都明白的一个道理,但是真正做到坚持创新的人其实并不多,特别是幼儿舞蹈,这是一个具有难度的课题。提高幼儿舞蹈创新性编创首先要对学前教育教师进行要求,而提高幼儿舞蹈创新性编创不仅仅能够给幼儿们提供一个高质量的课堂教学,还能够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和专业修养。本文主要从当前幼儿舞蹈教学的现状来分析幼儿舞蹈的创新性编创在幼儿舞蹈教学课堂应用的意义,以及提高幼儿舞蹈创新性编创的措施等。

一、当前幼儿舞蹈教学的现状

现在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学目标就是为社会培养出一批具有高素质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幼儿教师,不仅仅是要具备非常好的教学知识储备,更重要的是要有一个正确的幼儿教育观念,能够热爱自己的工作,同时也要对孩子们保持一颗真诚的教育之心。但是,我国的幼儿舞蹈教育起步比较晚,因此,在很多学校关于幼儿舞蹈的学前教育其实还尚未形成一个比较完备的体系,很多学校都是采用的专业舞蹈教学的教学方法以及教学体系,与幼儿舞蹈与专业舞蹈教学其实有很大的差异,因此,这种借鉴式的教学方法就给幼儿舞蹈教学带来了很多弊端。近年来,随着我国幼师教育专业的发展和壮大,我国的幼儿教育事业也获得了快速的发展和进步,但目前还没有形成比较科学完善的幼儿舞蹈教育体系,而且很多舞蹈培训机构为压缩成本获取更多利润,通常采取大班教学的方式,这样就很难根据学生的个体特点进行有目的的因材施教的教学,导致很多学生难以得到更多的锻炼和提升。这种舞蹈教育方式更像是一种工厂对产品的批量化生产,每个独一无二的幼儿个体在经过一段时间这样的培训后,就变成了毫无个体特色的“机械木偶”。另外就是教学方法比较枯燥,当前很多幼儿舞蹈教师在进行及教学的时候其实还是采用的“口授式”教学,这种教学对于幼儿们而言是非常枯燥且难以理解的。还有一些教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是采用自己示范,学生学习的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式不仅单调,而且学生处于一个非常被动的状态,单纯对舞蹈动作的学习并不能够真正地培养出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最后,这一种灌溉式的教学其实对于学生而言,特别是对于未来成为幼儿舞蹈教师的学生们而言是存在很大的弊端的。这些学生在毕业之后或许就会从事幼儿舞蹈教学事业,但是他们所接受的课堂就是一种枯燥、缺少创意与想象的课堂,这样就很难在幼儿舞蹈教学中创造出具有想象力和创意的课堂,自然不能够树立一个正确良好的幼儿舞蹈创新教学理念,也就很难进行幼儿舞蹈的创新性编创工作。

二、幼儿舞蹈的创新性编创应用的意义

幼儿们在成长阶段,喜欢利用自己的四肢来表达情感,这是他们进行自我表达的一种天赋,所以幼儿舞蹈教学在孩子们的成长发育阶段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这就要求幼儿舞蹈编创一定要具有创意,具有创新性,要求教师们能够利用幼儿表演的天赋来进行一些舞蹈学习的创新。所以当前对于幼儿舞蹈教学的培养更多的是关注全方面人才的培养,这些人一定是要具有舞蹈、美术、音乐等艺术特长,充分理解幼儿教学的意义,能够将自己的精力倾注于幼儿教学事业,同时还要具备独立学习和终生学习的能力,具有创新意识,能够在从事工作的时候进行适当地课堂教学创新,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得到孩子们的喜爱和认可。舞蹈教育可以塑造一个良好的氛围和学习环境,并且可以使幼儿感受美,体会艺术的美,从而将所认识到的美展现出来[2]。舞蹈教育也逐渐成为幼儿教育中比较重要的一部分,为了使幼儿在舞蹈学习中能够得到更多的收获,就要加强对幼儿舞蹈创新性编创的重视,提高创新意识和创新观念。幼儿在成长阶段的时候是具有常人难以想象的想象力的,他们的世界还没有被各种各样的观念和真理所拘束,所以他们的想象力空间是非常大的,但是他们的想象力是需要教师和家长进行启蒙和开发的,这就对幼儿舞蹈的编舞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编舞要具备一定的想象空间,具有比较丰富的教学经验,能够通过对幼儿肢体动作的研究与学习来开发出幼儿感兴趣且能够激发孩子们更多想象的舞蹈动作,让他们能够比较深入地进入舞蹈的世界之中进行学习,进一步领会舞蹈艺术的美与想象。

三、提高幼儿舞蹈创新性编创的措施

查看全文

剖析健康险产品创新特性

摘要:健康保险由于经营风险大、管理成本高、管理难度大,面临普遍发展难题。过度医疗、逆选择等外界风险的大量存在,成为健康保险的发展瓶颈,健康保险产品创新成为走出困境的希望之路。因此,在产品创新导向上要注重将健康保险自身规律与市场需求规律有机结合,建立起以保险机构专业化经营管理为前提、以健康管理为基础、以保险机构与医疗机构有效合作为保证的健康保险风险控制机制;建立起以普遍性需求为主导、以区域性和个性化需求为辅助的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健康保险产品研发体制;创造出政府政策支持和具体优惠政策并举、社会医疗保险与商业健康保险两个优势均能得到充分发挥的政策环境。

关键词:健康保险;风险特点;产品创新;风险控制机制;产品研发体制

一、健康保险的风险特征及发展现状

健康保险是人身保险三大业务系统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第92条第2款明确规定:“人身保险业务,包括人寿保险、健康保险、意外伤害保险等保险业务”。《健康保险管理办法》明确规定:“本办法所称健康保险,是指保险公司通过疾病保险、医疗保险、失能收入损失保险和护理保险等方式对因健康原因导致的损失给付保险金的保险”。

(一)健康保险产品自身的风险特点

1.与普通人寿保险相比较,健康保险具有不确定性的风险特点。人寿保险包括生存保险、死亡保险和生存与死亡两全保险,其精算依据主要是生命周期表,一般几十年可以不变。而健康保险的精算依据是经验数据,随时都可能发生变化。在实际生活当中,由于疾病是人的身体中的各种因素积累所致,呈现出复杂的过程,增加了疾病风险发生的不确定性。

查看全文

美术教学创新性分析

美术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美术学习绝不仅仅是一种单纯的技能、技巧的训练,而是一种文化学习。通过美术学习,可以使学生认识人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差异性,让学生在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的特征、美术表现的多样性以及美术对社会生活的独特贡献。现代教学要求教师树立特色意识,形成个性化教育,让教学成为一种创新性活动。那么,怎样才能体现教师教学的创新性理念呢?

一、教师教学的创新性要体现在对教材的处理上

教材往往把知识以定论的形式直接呈现在学生的面前,学生看到的是教学结论,而不是思维活动的过程。因此教师要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已有知识对教材进行科学的处理,从而形成可以操作的教学思路,也就是教学“再创造”的过程。应该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这就需要教师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进行设计和优化,当好组织者和引导着,让学生主动积极地学习。

二、教师教学的创新性体现在富有个性的教学风格上

教学是一种艺术,教学风格就是一种教学艺术的创新性表现。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遵循一般的教学规律,而且要结合自身实际和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突破和创新。新课程从“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和“综合探索”四个方面对初中学生提出了目标要求。就是要求教师要有意识地运用形、色、肌理、空间和明暗等美术语言,选择恰当的工具、材料以绘画和雕塑等形式探索不同的创作方法,发展学生具有个性的表现能力,帮助学生形成基本的思想和情感。例如,在“多彩的学习生活”这一课中,要求学生从自己熟悉的校园学习、活动中学会透视关系、人物动态、比例等基础知识和技能。这一课单从专业知识角度对于学生来说是有相对难度的。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既能掌握知识技法,又能提起学习兴趣,同时又降低学习难度呢?我把这个单元分成三个部分:第一部分,观察体验。让学生准备透明的塑料板,带上书写笔,和笔者一起到操场上观察平时熟悉的教学楼、操场和周围的景物。一开始,学生不知道要干什么,东逛逛,西转转,不知所措。笔者让学生用准备好的塑料板画一个框,将看到的教学楼用书写笔粗略地描在框子里,不同角度站位的学生就会画出不同的形状和透视关系。然后,笔者再讲理论知识,这时学生掌握平行透视和成角透视就容易多了,对于学习如何构图简单易懂,避免了单纯学习透视知识的枯燥乏味。第二部分,是学习人物的比例和动态。重点在于动态和重心的把握,要让学生学会生动地表现人物形象和动态,迅速捕捉人物形象特征、运动姿态和生活情趣,这一部分有相当难度。笔者要求学生注意观察身边同学的静止、走路和运动的姿态,找一些人物动态的图片,用塑料透明板覆盖在上面,并用简单的几何图形添加动作。加以练习后,脱离塑料透明板,让学生做模特,互相用简单的线或几何形描绘静态、动态的人物,强调简练,概括生动。第三部分,把人物和景物组合在一起,这样就完成了一幅创作。

三、教师教学的创新性体现在运用现代新技术手段上

查看全文

谈工艺美术的创新性

在社会现代化进程中,我国逐渐涌现出一些新兴行业,其中与工艺美术相关的行业越来越多。这些行业的发展需要更多优秀的工艺美术人才,因此我国中职学校专门开设了相关专业。在此社会背景下,各中职学校应立足于市场对工艺美术的需求,注重专业化教学,培养专业性较强的工艺美术人才。就目前中职学校在工艺美术教学方面的情况而言,很多学校尚存在一些问题。工艺美术是很多中职学校的一门常设学科。因为工艺美术具有较广泛的社会适应性,所以需要重视并强化工艺美术教学。教师应让学生切实掌握工艺美术各方面的知识与技巧,以培养学生学习工艺美术的能力。因此在具体工作中,教师不仅需要让学生学会基本的美术知识,还应让学生具备相应的历史文化知识,全方位培养工艺美术人才。

现阶段工艺美术常见的问题

通常情况下,中职学校的学生知识储备较少,文化素养不高,学习基础比较薄弱,这导致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对知识的理解存在一定困难,并且没有足够的信心与耐心主动探索新知识。就工艺美术而言,许多中职学生选择的原因并不仅是因为喜欢该学科,而是因为工艺美术的就业范围比较广,学习工艺美术可以拓展就业渠道,增加就业机会。由此可见,多数中职学校的学生对工艺美术并没有很高的学习兴趣。因此中职教师应针对学生积极性较低的问题,注重培养学生学习工艺美术的兴趣,让学生在兴趣的引导下变被动为主动。目前,很多中职学校的老师在工艺美术课程教学时,多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即先让学生听相关的理论知识,再让学生根据相应的方法进行创作。比如,老师在讲授《3Dmax建模》时,通常从空间建模相关的理论知识,以及创作技巧开始讲解,但很多学生听完老师的讲解之后还是感觉无从下手,不知道该怎么对空间建模进行绘画。传统的教学模式大大降低了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无法激发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影响教学效果。因此,今后中职学校工艺美术老师在教学中应该采取创新性的教学策略,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很多中职学校的工艺美术老师采用的教学模式比较单一,甚至有固化趋势。其中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一方面,老师在为学生讲授工艺美术时,容易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分离,此种教学模式可能让学生产生一种理论知识没有太大作用的错觉,影响其对课程的深入学习;另一方面,老师运用多媒体和信息技术的能力比较低。通常,老师在上课前会直接从互联网上下载好课件,但并未对其进行二次加工。此种课件内容不能完全满足课堂实际需求,很难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提高工艺美术教学水平的创新性策略

要想提高中职学生学习工艺美术的兴趣,中职教师就必须采取创新性的教学策略。教师在开展工艺美术教学时,可以运用情境教学法。以工艺美术的基础素描课为例。学生在学习人物素描时,老师可以借助多媒体向其呈现一幅山水田园图,让学生想象自己就身处这一美好的自然环境中。当学生对画面中的主要人物进行素描时,老师需要引导学生结合当时的情境分析人物的内心情感、表情及动作,再进行创作。有了情境的辅助与衬托,学生的学习兴趣将被激发。他们不仅不会再对素描产生枯燥的感觉,还能结合具体情境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进行素描创作。除此之外,要提高学生对工艺美术的学习兴趣,还需提高对学生的关注度。在工艺美术教学中,老师可突破传统的教学方式,鼓励学生大胆呈现自己的作品,并且及时对学生的作品提出肯定与表扬,增加与学生之间的互动。这样有利于帮助学生树立学习工艺美术课程的信心。中职学生在工艺美术课堂上完成的山水田园素描图如图1、2、3所示。中职学校的工艺美术老师要想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就应该充分尊重学生在工艺美术课堂中的主体地位。老师少讲一点,让学生多参与一点。还是以《3Dmax建模》为例。针对学生对空间建模感到迷茫和困难的问题,教师可以在多媒体中设置一个小游戏。在具体操作中,教师可先将墙体建模分成数小段,再将家具建模分成数小段,然后让学生自己操作鼠标来进行拼贴。学生在玩游戏的过程中,可直观感受角度的转变情况。如此学生在理解空间建模概念与内涵之后,对建模便有了更加清晰地认识,再学习这门课程时,便充满了好奇心与探索欲,并积极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提高学习效率。中职工艺的工艺美术教师应该积极创新教学模式,即采用创新性的多媒体教学。中职工艺美术教师在使用多媒体教学时,应该注重理论与实践结合,不能仅依靠网络中存在的课件,应该对其进行二次加工,使其更符合具体教学内容。以《中国古代家具设计欣赏》为例,教师在讲解理论知识之前,除借鉴已有的课件之外,还可充分利用互联网收集一些古代家具图片以供学生观察和欣赏。为了让学生加深印象,老师还可从网络中收集更多不同类型的古代家具绘画作品,经多媒体将其播放,并让学生结合自己的观察,分析这些美术作品的特点。教师可将不同类型的家具绘画作品放在一起让学生进行对比分析,使其感受不同类型作品的魅力及作品之间的区别。除此之外,老师还可借助多媒体,为学生打造一种独特的艺术欣赏环境。比如,教师运用多媒体播放古代家具作品时,同时播放与之相呼应的背景音乐。这样学生不仅可以通过视觉欣赏这些作品,还可以通过听觉感受这些古代家具艺术的美好。当学生的思维被打开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所见所感记录下来,并绘制更加精彩的艺术延伸画面。比如学习《连续纹样》时,教师可借助多媒体的帮助为学生呈现带纹样的工艺美术作品。当学生的注意力被这些作品纹样图案吸引后,教师可与学生一起分析这些纹样图案的设计特点和设计思路,并讲解其中的理论知识,然后让学生总结创作纹样图案作品所需要用到的关键知识和技巧,并思考如果自己创作这样的作品,需要用到哪些知识,最后让学生在电脑上设计自己满意的作品。这样便可打破“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教学模式,将创作纹样图案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有效结合,提高教学成效。工艺美术课堂上,教师指导中职学生运用多媒体学习,如图4所示。中职学生在学习工艺美术时,常常会遇到共同的难点,即很难在较短时间内获得作品设计和创作的灵感。因为每个人的生活经验和生活阅历都是有限的,所以每个人的想法也会在不同程度上受到限制。对此问题,中职学校工艺美术教师可让学生在课堂上加强合作与学习,让他们集众人的智慧于一身。比如,在《家具设计》教学中,教师可提前让学生制作一些比较简单的家具部件或家具模型,在课堂上采取小组合作的方式,使其与小组其他成员自由搭配,组装这些家具。在此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感受家具搭配的趣味性,还能深入了解各家具的特点。学生思维被拓展后,分析家具的角度更加全面,能很快拥有家具设计灵感。当学生的创作灵感被打开后,教师再引导其设计家具、创作与家具相关的工艺美术作品,可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工艺美术课堂上中职学生展开小组合作学习,如图5所示。今后在工艺美术教学中,教师应对学生缺乏学习积极性、课堂参与度不高、课程教学模式比较固化等问题引起足够重视,并思考如何提高学生学习工艺美术课程的兴趣及课堂参与度。工艺美术教师需要不断与时俱进,创新教学策略和教学模式,为学生打造高品质的工艺美术课堂。在具体教学工作中,教师可采用多媒体教学及加强学生合作学习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及课堂参与度,从而最终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作者:尕斗扎西 单位:甘南州中等职业学校

查看全文

科技馆讲解模式创新性研究

就目前来说,来科技馆参观的群众还是比较少的,许多市民并没有把科技馆当场放松休闲的场所。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科技馆讲解员的讲解工作不到位,科技馆讲解员的水平对科技的趣味性、是否能吸引人都有很大的影响。所以我们要重视科技讲解员的存在,应该通过改革相关讲解方法,让科学变得不那么枯燥,让人们感觉到科技其实就在我们身边。并以此为基点对其他方面进行逐步的改革,从而使科技馆成为像电影院、图书馆这样休闲方式的一种存在场所。

一、当前科技馆讲解模式存在的问题

(一)讲解员主要以教学化模式讲解。当前科技馆讲解员讲解方法存在的最大一个问题就是:讲解模式过于程式化。简单来说就是讲解员以一种教学化的方法为前来参观的人讲解科学知识,人们来科技馆参观是抱有放松休闲目的的,过度的说教就会影响参观者的心情。人们长期在这种固有观念的影响下,自然而然的会对科技馆产生一种抵触心理,不利于科技馆吸引二次参观群众。长此以往,科技馆自然而然不会吸引更多的人,也就无法发挥其传播科学知识的作用,不能帮助科技在社会生活中的传播。(二)讲解员以整体化讲解方法为主。来科技馆参观的大部分是以小学生为主体的青少年,他们往往是在老师的带领下,成群结队的来参观。科技馆讲解员在面对这种情况时,就会显得捉襟见肘,她们往往会采用整体化的讲解方法,为一群孩子进行总体的科学知识介绍。这就不能很好的兼顾到每个小朋友的个人需求,科技馆的科学知识有很多,每一个人喜欢的方向也不一样。整体化讲解方法就不能让小朋友们充分了解自己喜欢的方面,在很大程度上也限制了科学知识的传播。长此以往,小朋友们会以为科技知识并不是自己的兴趣,从而对科技馆失去参观的欲望。

二、科技馆讲解模式的创新性探讨

(一)讲解员转变传统观念,采用故事性讲解模式。许多科技馆的讲解员从事这项工作已经好很多年。他们形成了一套自己固定的讲解模式。一时很难改变。但这种传统的、教学式的讲解模式并不能适应现代化社会的要求,所以我们必须从讲解员的讲解观念入手,让他们转变自己传统的观念,学习新的讲解方法。比如采用故事性讲解模式,简单来说就是在讲授某一个科学知识的时候,可以从它背后的趣味小故事入手。因为科技讲解面向的受众大部分是小朋友,而故事性、趣味性较强的科技知识往往能够引起小朋友的兴趣。举例来说,当我们在为他们介绍电力的相关知识时,可以从世界上第一个电灯泡的故事入手,为小朋友们讲述爱迪生发明电灯泡的艰难与不易。通过这种方法,既能够让小朋友们了解科学知识,使他们对科技产生兴趣,也能够让他们从名人轶事中学习到良好的品质,从而帮助自己在学习生活中克服困难、成长成才。(二)一改枯燥无味,采取情景剧排演的方法。虽然讲故事是一个很好的方法,但是,一个科技发明背后的小故事总是有限的,甚至这些故事早已经传遍。现代社会的小朋友从小就接触互联网,可能不会对这种小故事有长久的兴趣,这就需要我们继续思考更有效的方法来吸引小朋友对科学技术的兴趣。情景剧就是另一个较好的方式,每周定期为报名的小朋友组队,让他们分别对不同的科技小故事进行排演,用自己独特的方法,把故事还原,展现在大家眼前。同时,科技馆可以为他们颁发一定的奖励,通过这种方法能够让小朋友们主动的去挖掘科技发明背后的故事,并加深对它们的了解。而竞争化的方法也能够引起小朋友的好胜心,赢了的孩子会更加积极的参与到这项活动中;而输掉的小朋友在下次比赛中也会更加用心。可以说是一个一举两得的方法,值得我们的采纳和推广。(三)创新讲解员队伍,为其注入新鲜血液。科技馆讲解员大多是已经固定的,但长久的工作会让他们失去最开始的原本的兴趣,可以说他们的态度也会影响他们对科技的讲解。一个冷冰冰的讲解员,就算讲述再生动有趣的故事也无法吸引小朋友的兴趣。我们可以从青少年中选拔优秀的、对科学知识感兴趣的同学,作为志愿者参与到科技馆讲解员的队伍中来。让他们在周末或假期时间到科技馆为广大市民群众讲述科学知识。市民看到讲解员是小孩子也会更加配合讲解工作,听的更认真,从而学习更多的科技知识。而成为志愿者的小朋友,也会为了自己的工作而付出更多努力,主动自觉地去了解科技的内容。这种方法有利于提高小朋友们对科技的兴趣,促进科学知识的传播,在全社会形成学习科学、应用科学的良好氛围。(四)积极采纳受众意见,改进讲解方法。科技馆面向的是所有市民,所以我们要充分考虑到人们的感受,所有的讲解方法都要得到市民的认可。我们可以在人们参观结束后,给他们发放调查问卷,让他们对讲解员的服务评分,并且提出自己的建议。周末的时候,我们也可以组织志愿者走出科技馆,到人群中去。这类活动既能充分了解市民们对当前科技馆形式的看法,听取他们的方法意见,也能够趁这个机会对科技馆进行宣传,让更多的人爱上科技。对于征求得来的意见建议,我们要采纳那些相对科学合理的,及时改变讲解员的讲解方式。用这种人性化的方法来对讲解模式进行创新与完善,能够让人们感到自己与科技更贴近了,也会对科技馆有更好的了解。

三、总结

查看全文

学校德育创新性实践分析

[摘要]不断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更新德育观念,创新德育途径和方法,解决德育工作中“假、大、空”的问题,是当前德育工作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我们对被评为省级德育工作先进单位的墨子中学的德育工作进行深入调查研究,结合该校德育课程化、课程德育化建设的实践,从“仪式”课程入手,对该校的开学课程、毕业课程、感恩课程以及军训课程进行分析,认为该校开展的“仪式”课程对学生认同感和归属感的强化、集体荣誉感和团队意识、感恩意识的培养以及顽强意志的磨砺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和推广意义。

[关键词]“仪式”课程;课程建设;德育功能

党的报告指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然而当前离“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还有一定的差距。学校德育目标脱离实际,一般化,缺乏层次性和具体指标、明确要求。如此必然带来德育内容、方法、评价的主观性和随意性,从而导致德育实效性偏低。如何有效地落实德育目标,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基层学校做了扎实有效的教育实践工作。在围绕德育课程化、课程一体化,提高德育工作实效性的研究中,我们通过查阅资料、现场观摩以及与师生座谈等形式,对山东省滕州市的一所省级德育工作先进单位墨子中学开展的“开学课程、毕业课程、感恩课程、军训课程”等系列化的“仪式”课程体系进行了广泛深入的调研,现结合调研情况对该校的“仪式”课程分析,以期能对学校德育工作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和启发意义。

一、问题的提出

2014年6月5日,《扬州晚报》报道说:“又到高考毕业季,此时一些地方校园中会出现一种奇怪现象:高三毕业生们将自己的书本撕个粉碎,抛向天空。在陕西长武县中学,端午节之前,因为不满老师制止撕书,有6名高三生将一位老师围殴致伤,甚至打断了3根拖把棍。同时,学生自杀事件、殴师事件也时有发生,山东枣庄一初三化学老师上班途中被学生捅死。不到半月前的9月14日,江西省抚州市临川二中高三学生雷某用尖刀割破了自己班主任的颈动脉并致其死亡。发生在安徽亳州的师生互殴事件、广东开平的女生被辱事件,山西朔县、浙江丽水和中国政法大学的学生弑师事件等,这些血淋淋的教训成为当下建设和谐社会不和谐的音符。所以学校德育工作的时效性必须成为当下教育研究的课题。当前,由于家校关系紧张等原因,教师不敢管、不能管学生的现象给学校德育带来了一定的困难。而学校德育“仪式”课程就是让学生感觉到是在学校生活,并通过仪式永远记住在学校留下的美好时光。然而由于升学率的政绩考核,学生学习文化课的时间被拉长,“仪式”课程因为占用时间相对较多等原因被弱化,甚至取消,学生的存在感和幸福体验严重不足,从而也直接影响到学校德育工作的时效。

二、何谓“仪式”课程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