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素质范文10篇
时间:2024-01-13 21:17:52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创新素质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党员素质创新措施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党要站在时代前列带领人民不断开创事业发展新局面,必须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自身建设,”“先进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生命所系、力量所在,要靠千千万万高素质党员来体现。要扎实抓好党员队伍建设这一基础工程,坚持不懈地提高党员素质。”十七大报告中这段论述鲜明地指出了党员素质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提高党员素质是我们今后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
一、创新学习内容
加强学习是提高党员理论素质、业务素质、科学文化素质的基本途径,而学习内容的选择又直接关系到学习效果。单一陈旧的学习内容已不再适应时展的要求,对党员也缺乏吸引力,因此,通过丰富学习内容,来扩大知识的深度和广度,增强理论性与时代感是新时期改进党员学习的重要举措。
首先,党员要深入学习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着力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头脑,不但要学习“三基本”,还要补充“五动态”。三基本是指以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为主要内容的党的基本理论、党的基本知识和党的基本路线。“五动态”是指当代世界经济动态、当代世界科技动态、当代世界法制动态、当代世界军事动态、当代世界思想动态。加强“三基本”学习,可以提高自身的理论素养,真正掌握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进一步把握共产党的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加强“五动态”的学习,可以使自己熟悉当今世界,正确判断世界发展趋势,把握时代要求,有利于培养自身的世界眼光和战略思维能力。
其次,除业务知识外,党员还要加强计算机网路知识、世界贸易知识、外语知识、法律知识的学习。一个人综合素质的提高离不开对上述知识的掌握,可以说,这几种知识是最能体现出时代感的知识,是否具备这些知识是对新时期党员提出的时代要求。因此,党组织在对党员进行培训时要把这些内容列为必修课,广大党员在日常的学习中也要有意识的去多涉猎以上领域,使自己真正体现与时俱进的时代特点。
二、改革教育方式
创新教育与教师的创新素质
摘要高校要进行创新教育,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根本在于教师要有创新素质。在分析创新教育对教师创新素质要求的基础上,提出了教师创新素质的几个培养途径。
关键词创新教育创新素质教师
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的关键在人才,人才的成长靠教育。”当今时代,掌握知识的多少已不再是衡量人才的唯一标准,更重要的是是否具有迅速学习掌握知识的本领和进行创新的能力。高等学校是知识创新、知识传播和知识应用的主要基地,是培育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重要摇篮。创新人才的培养要通过实施创新教育来实现。创新教育就是指以现代素质教育理论为指导,运用创新学理论,以创造性思维为桥梁,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使他们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能够善于发现和认识有意义的新知识、新事物和新方法,掌握其中蕴含的基本规律,并具有相应的能力,为将来成为创新型人才奠定全面的素质基础。
教师素质是教师在育人过程中形成的稳定的必备的职业品质,是教师职业形象育人知识与育人能力的综合反映。教师是学校办学的主体,人才培养离不开教师。教师素质的高低决定着人才培养的质量,决定着高等教育质量的优劣。教师只有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才能进行创新教育,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和创造能力。因此,教师素质是高校进行创新教育的关键,创新是教师素质的核心。
1创新教育对教师创新素质的要求
1.1观念创新
艺术设计视角下创新素质结构与创新教育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更需要大量高素质设计人才满足现代化社会发展需求,高等教育学院艺术设计专业教育随之面临着更大的挑战与机遇。艺术设计创新人才培养与高校教育改革息息相关,这也是目前艺术类高校教育面临的共同问题。艺术设计基于传统文化及现代文明,着眼于人类发展需求而不断探寻适应于自身院校持续发展的办学模式。时代的变迁而使得艺术设计教育观念及教学内容和方式均出现颠覆性变化及改革,随之各大艺术设计高校教育也随社会潮流产生某些共同发展趋势及观点,这时对创新素质结构及创新教育提出更高的要求。
关键词:艺术设计人才;创新素质;创新教育
21世纪的知识及科技发展飞速,这也是知识经济时代的一大特征,社会发展应具备大量创新性综合素质艺术设计人才,这样才能支撑现代化社会发展。创新是各项艺术设计活动的源泉,设计活动均是基于创新而展开的,设计中应极具创意性及创新性,艺术设计人才培养应注重其创新素质培养,这主要是要求整个教育过程均具备创新特征。创新教育属于启发式教育,其也是一种个性化教育及高层次素质教育。
一、学生创新素质培养的意义
国家综合国力的增强可以说是具备创新素质的学生而推进,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更是民族持续发展的不竭源泉。知识经济时代的国家创新力就是国家核心竞争力,国家的创新力主要源于国民创新力,这时青少年学生创新素质培养则极为关键,这也是教育创新的关键内容。并且,知识经济时代下更需要具备创新素质的建设者、支撑着。21世纪的今天,经济快速提升均是基于各类资源及资本的规模及增量,这则主要涉及知识积累及应用与创新,此类知识密集型及智慧密集型经济可谓是知识创新及传播与应用的主要特征,这也是知识经济时代中,社会产品所体现出的知识创新载体。学生创新素质培养亦是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人类的各种实践活动均具目的性,创新性更是人类实践活动的关键。知识经济时代下的计算机被广泛应用,其间基于计算机的诸多智能机器也替代了人类智力劳动,不过智能机器不能取代有创意的各项智慧活动,这时则创新素质是人类最重要的素质。
二、艺术设计人才创新素质构成
试论科技人才的创新素质
创新素质是指包括创新意识、创新思维以及创新精神等各种能力品质的总和,是人们从事社会创新实践的内在条件。科技进步最关键、最宝贵的是科技人才,而在科技人才素养中,最本质、最重要的是创新素质。当今时代,创新是国家和地区科技进步的重要条件,科技创新的顺利进行、创新成果的取得,不仅要求要有科技人才的数量,更要求有科技人才的质量,这种质量要求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对科技人才的创新素质要求。面对国际科技经济发展的新形势以及中国现代化建设的迫切要求,在培养大量科技人才的同时,更需要加强科技人才的创新素质建设。
一、创新时代呼唤科技人才的创新素质
当今时代是一个知识爆炸的时代,也是一个科技迅猛发展、新技术革命方兴未艾的时代,更是一个充满着创新的时代。创新的时代迫切呼唤着具有良好创新素质的科技人才。
1、当代科技的发展要求科技人才必须有良好的创新素质
当今时代,知识更新换代速度呈加速发展趋势,知识爆炸现象加剧,知识老化速度加快,知识陈旧所需的时间,从18世纪需要80一90年,19一20世纪的30年,缩短为近50年来的二15年,有的学科已缩短为5一10年。科学、技术与生产一体化,科技成果迅速向经济、社会各领域广泛渗透,科学技术社会化,社会科学化,科学发现到技术发明、生产应用、形成产业的时间缩短,20世纪初以前大约为30年,20世纪初至中叶大致为10年,下半叶开始缩短为5年。如晶体管从发明到产品扩散于全世界市场只用了8年,电脑几乎是3一5年换一代,使人感到发明创造有立竿见影之效。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和高回报,吸引和鼓励着科技人员去努力拼搏,进行发明创造。国家和企业也为了经济、社会发展和市场竞争的需要,大规模投资,支持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使当代的知识创新、技术创新成为有组织、有目标、有计划的、高效率、团队式的集体分工协作研究开发的领域。科技活动也日益全球化,科技、经济结合日益紧密;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及其分支纵横交错,学科门类越来越多,并日益渗入人们的日常生活,原始性创新成为科技竞争的制高点。在这样的时代,任何科技人员的知识技能每时每刻都存在失效的可能。而科技活动本身就是探索性工作,要求不断创新,这就从客观上要求科技人才必须紧跟时展趋势,不断提高知识储备、更新知识结构与技能,形成与时俱进的创新素质,才能适应当今科技发展趋势,在科技领域有所建树。
2、激烈的国际竞争呼唤科技人才的创新素质
培养学生创新素质重点是实践
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提高学生创新能力,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当前我国基础教育的重点,也是新课程理念的主要内容。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其实质就是一个强调创新的时代,“创新”是这个时代的灵魂。对于我们从事基础教育的教师而言,就应该努力去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以适应时代要求。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开展,许多教师非常重视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也取得了很大的突破和发展。然而,目前还有很多教师在传统观念的束缚和升学考试的重压下,存在诸多问题。我作为一名政治课教师,从教20余年,有过从初一到高三的教学实践,也经历过不同时期,多次教改,发现现在有很多教师的教育教学,脱离实践,或者措施不力,尤其有一些政治课的教学,更是缺乏创新意识,学生的创新能力得不到提高。
那么这些问题具体表现在那些方面呢?教师为什么要重视学生的实践?又怎样去指导学生的实践呢?
(一)目前一些教师存在的问题。
1.思想保守。
很多教师传统观念根深蒂固,思想非常保守,他们唯恐学生不会学,学不会,对学生不放心,放不下,怕耽误学生学习时间,把学生困在课堂中,校园内。很多知识、道德、情感都全部在课堂灌输,老师缺乏创新意识。尤其是毕业班老师,在升学率的指挥棒下,更是“不敢越雷池一步“。面对高速发展的网络时代,面对日新月异的开放时代,仅仅把学生看作是知识的容器,仅仅把知识传授,看作是教学的全部,这种思想已经远远落后于时展的需要,不利于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与素质教育格格不入。
2.教学目标单一。
创新素质教育思考论文
创新素质教育是伴随着人类的创造实践活动而产生,并逐步明确,逐步形成的。创新素质教育,是从创造教育、素质教育、创新教育不断衍化而生成的。
有关创造教育的思想是本世纪初提出来的。1936年,美国通用电气公司为了提高职工的创造能力,首次开设了《创造工程》课。它不去研究发明创造出来的成果,而是专门研究成果是怎样发明出来的。后来人们把这门科学叫做创造学。而把创造学运用到社会或学校教育上,则称之为创造教育。创造教育是创造学的分支,是专门研究人类发明创造活动的规律及其运用的。
在我国明确提出创造教育的是近代教育史上的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他于1939年在重庆创办育才学校,明确提出了创造教育的理论。设立“育才创造奖金”,发表《创造宣言》,提出“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并提出对眼、手、脑、嘴、时、空的6大解放,还进行了大量创造教育的实践,培养出了一批创造型人才。
50年代,美国、日本等国先后建立了有关创造性教育学校,在普通学校里开设了相应课程。
新中国成立以后,特别是11届3中全会以后,邓小平教育三个面向及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以后,我国的创造教育研究与实施,在教育内部有了较大发展,特别是成立创造学会等学术团体,就培养新一代的创造能力的重要意义、培养目标、方法原则等问题的深入研究,产出了不少论文,出版了一些著述。但没有生成热点,仅是少数研究部门与一些学校的实验活动。
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严肃指出,教育必须克服“脱离实际和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倾向”,“提高民族素质,多出人才,出好人才”。《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提出“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身体心理素质,使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在国家教育部指导下,基础教育大面积实施素质教育,开创了教育新局面,为创造教育提供了广阔的前景与天地。
创新素质教诲研究管理论文
创新教诲是当前热门话题。创新教诲与素质教诲是什么关连,两者怎样团结?本文就创新素质教诲的提出与实验,谈谈想法与看法,供研究与参考。
一、关于创新素质教诲的提出
创新素质教诲是陪同着人类的创造实践活动而孕育发生,并渐渐明确,渐渐形成的。创新素质教诲,是从创造教诲、素质教诲、创新教诲不停衍化而天生的。
有关创造教诲的头脑是本世纪初提出来的。1936年,美国通用电气公司为了前进职工的创造本事,首次开设了《创造工程》课。它不去研究发明创造出来的效果,而是专门研究效果是怎样发明出来的。其后人们把这门科学叫做创造学。而把创造学运用到社会或学校教诲上,则称之为创造教诲。创造教诲是创造学的分支,是专门研究人类发明创造活动的规律及其运用的。
在我国明确提出创造教诲的是近代教诲史上的著名教诲家陶行知老师,他于1939年在重庆开办育才学校,明确提出了创造教诲的理论。设立“育才创造奖金”,发表《创造宣言》,提出“随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各人是创造之人。”并提出对眼、手、脑、嘴、时、空的6大解放,还举行了大量创造教诲的实践,作育出了一批创造型人才。
50年月,美国、日本等国先后创建了有关创造性教诲学校,在平凡学校里开设了相应课程。
创新型人才素质教育思考
摘要:信息素质,国内外学术界尽管有不同的表述,但其基本一致的观点是:信息素质是指一个人的信息知识、信息能力、信息意识、信息处理以及信息道德等方面的基本素养。培养人才信息素质的最佳途径就是进行信息素质的培训与教育。信息素质教育必须加强对学生信息能力的综合培养,不仅要让他们学会基本的信息检索与利用方法,还要通过信息理论的指导,使他们能自主地发现信息、分析信息和传播信息。更重要的是学会利用信息。
关键词:信息、教育、培养、创新人才
在信息社会中,创新型人才所需具备的诸多素质中,信息素质是其中的基本层面。什么是信息素质,国内外学术界尽管有不同的表述,但其基本一致的观点是:信息素质是指一个人的信息知识、信息能力、信息意识、信息处理以及信息道德等方面的基本素养。培养人才信息素质的最佳途径就是进行信息素质的培训与教育,即培养学生了解信息知识、识别信息需求、检索信息资源、分析信息含量、评价信息价值、有效利用信息、遵守信息道德规范的教育活动。
信息素质教育在培养创新人才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正确认识和处理好信息素质教育和培养创新人才之间的关系,可以使信息素质教育更有针对性,更富实效性。
一、培养创新人才的过程是信息素质的不断完善过程。
创新教育的一切活动都是以信息为中介而进行的,没有信息,创新教育就无法实施。培养创新人才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发现信息、利用信息的过程。
地理教育中创新素质的培养
【摘要】创新素质是民族素质的灵魂。在强调素质教育的今天,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已成为各学科教学的中心任务。因此,作者根据地理学科的特点,通过提高教师素质,在培养学生创新素质途径方面作了一些有益的探索。
【关键词】地理教育创新素质
当今世界人类的进步,社会的发展,国家综合实力的提高,将越来越体现在国民素质的高低和创新人才的数量与质量上,越来越体现在一个国家的创新能力上。教育是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主要基地,也是培育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摇篮。地理学是研究地表物质的区域变化规律的科学。它综合、动态演化及多科学交叉等特点,决定了它将成为培养各类创新素质人才的良好载体之一。1992年第27届国际地理大会上通过的《地理教育国际宪章》中指出:“深信地理教育为今日和未来世界,培养活跃而又负责的公民所必需”。地理教育也只有围绕培养创新人才,提高民族素质,推动经济发展及社会进步这一主导方向,才有旺盛的生命力。因此,充分利用地理学科特点,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应是地理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
1、提高教师的创新素质
培养具有创新素质的人才,教师的参与与水平的提高是前提。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面向21世纪教育委员会主席雅克德洛尔指出:没有教师的协助及积极参与任何改革都不能成功。从教师的本质特点看,这是一个在现代社会中极富挑战意义、极富创新精神的职业门类。教师每天面对的是各具个性特点,各有不同志趣的活泼青少年;教师传播的思想道德观念和科学文化知识,又伴随着社会前进的步伐不断发生着深刻而又丰富的变化。这些特点的本身,就要求教师成为一名富有创见、不断创新的人。同时,要点燃别人,首先自己身上要有火种。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教师更必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1.1转变教育观念
高职学生科技创新素质培养策略
1前言
培养具有创新素质和能力的职业人才是党中央和国务院最近对职业教育提出的新的指导方针和培养目标要求,其中高职学生创新素质培养是根本,创新能力培养是关键。高职学生应具备优秀的创新素质主要包括有:良好的科学道德素质、优良的科学技术素质、优秀的科学作风素质三方面。它是创新型职业人才会创新和能创新的立足点和根本保证,同时也是一个普通人才应具备的根本的品德。所以应把创新素质的培养放在当前职业人才创新能力培养的首位。在当前市场经济不断深化改革的社会浪潮中,科技创新成为国家经济发展的战略和驱动力,已经成为大家的共识,科技创新已经成为全社会的关注点,产生的效果和效应已经越来越显露出科技创新的重要作用。高职教育培养和输送有科技素质的人才是其重要责任和办学目标,这几年我院围绕培养具备纺织服装技术的高职创新人才进行了大胆的探索和实践,注重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科技创新道德素质、技术素质和作风素质,在确保我们的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上,取得了可喜的进步。高职学生在校期间在专业老师的指导下,通过组织实施创新课题来培养高职学生会创新、能创新的能力,着力培养高职学生具备良好的科学道德素质、优良的科学技术素质、优秀的科学作风素质,是当前高职教育培养创新型人才的一条重要措施和途径。只有依靠具备这些优秀素质的人才,才能实施好优秀的创新课题并取得成功。如果不具备这些方面的创新素质,最好的创新课题也无法完成。所以高职院校培养创新型人才关键在于培养良好科技创新素质的高职学生。本文结合近几年来我院创新素质教育实践活动,提出了创新素质培养的方法、途径和建议,对提高高职学生创新教育具有积极的意义。
2培养良好的科学道德素质是创新素质培养的核心内涵
科学道德素质包括高尚的科学道德和较高的科技知识水平,具备自强不息、锲而不舍、顽强拼搏的科学精神,是指像以钱学森为代表的无数优秀科学家所具备的尊重科学、尊重知识、坚持科学真理的科学素质。只有具备良好的科学道德素质的创新人才,才能在科学崎岖不平的道路上不断奋力前进,登上科学的高地。一个缺乏科学素质的人是找不到创新课题的,也是不能承受创新的艰苦、失败的折磨和挫折的。因为缺乏科学素质的人,首先他的科学态度不端正,出发点不正确,不是为了科技创新,而是为了以创新名义捞个人名利,浪费国家财产,形成学术腐败。如博士论文抄袭,大学教授抄袭论文等现象,虽然这些不良的所谓“创新”行为得到了党和国家有关方面高度重视,得到了有力遏制和查处,但是其产生的恶劣后果严重影响了纯洁的新一代大学生,所以当前高职学生在创新教育的同时乃至于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要增强科学道德素养的培养。向社会输送讲信用、讲真话、办实事的高素质科技创新人才是高职教育承担的社会责任。这几年我院在高职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的同时,特别重视学生创新素质的教育和培养,突出培养和锻炼学生科学道德素质,例如2012年我院专业老师指导学生完成的《发光机织面料亮度与光色的设计》这一创新课题时,从选题、论证、设计研究、检测、试验到生产样品全过程的创新活动中,要求学生尊重纺织、印染、服装设计等科学技术的有关知识和原理。在已有科学技术的基础上,进行科学探索和试验研究等创新活动,取得了成功———创新成果获得省市有关创新作品大赛的奖项。在完成这个创新课题时,在专业老师的指导下,我们的学生进行了无数次发光面料亮度和光色的调制和试验,通过无数次的配方比例调整、监测和选择,承受了一次次实验数据达不到设计亮度光色要求的失败痛苦,在实验室熬过无数个不眠之夜,坚持科学的检测方法最终找到了最佳的配方和工艺,取得了成功。实践证明,创新活动必须遵循科学的规律,沿着正确的科学方向才能顺利开展,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在这些创新活动中培养他们自觉尊重科学、尊重知识,不弄虚作假、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为他们将来走向社会、走上工作岗位培养了良好的个人品质和科学素质,并且将影响他们一生。可见,培养学生具备科学道德素质是多么的重要。
3培养优良的科学技术素质是创新素质培养的关键内容
优良的科学技术素质主要是指培养高职学生具备必备的技术水平同时训练高职学生具有较强的技术敏感性、技术责任心和技术洞察力,这是提出和找到一个好的创新课题的重要前提。一个对本专业领域技术发展动态极为关心、敏感的高职学生会激发出创新课题的激情和动力。反之,技术上麻木不仁,不留心、不善于关注和观察的学生是找不到、找不准创新课题的。苹果从树上落下,有人抢着捡苹果进食,而牛顿在想:为何苹果从树上脱落后会向下掉?这就是牛顿的技术敏感性、责任心和洞察力。创新课题无处不在,但只青睐有优良的科学技术素质的创新者。这几年我校高职学生科技创新课题获奖情况也说明了这一点。近几年来,我院在培养学生科技创新的同时,注重培养他们的技术素养。例如2013年专业老师指导学生完成了“再生蚕丝蛋白纤维新面料”的创新项目,本课题是相关专业的学生根据已学到的专业知识,从普通的蚕丝面料特性出发,激发出技术灵感,提出了利用再生普通蚕丝提炼的蛋白纤维织成新面料的创新课题,经过充分调研、反复论证、设计编织出一种由再生蚕丝蛋白纤维为原料的新面料,并通过检测发现了这种新面料所具备的耐磨、耐热性和抗紫外性能较好、体感舒适的特点,创新了一种利用传统报废蚕丝蛋白纤维生产的新面料,该面料被推广运用,荣获高职学生创新大赛奖项。该创新课题培养训练了学生在自己专业技术领域创新的技术敏感性、洞察力和关注所学专业技术发展的责任心。社会将青睐这种会创新的科技人才。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创新标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