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机制范文10篇

时间:2024-01-13 20:20:48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创新机制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创新机制

国土资源科技创新机制的构建

当前世界上各个国家之间的竞争已经不单纯是经济实力的竞争,而是综合国力的竞争。科技创新成为提高国家综合国力的关键因素,因此必须在国家经济发展过程中将其置于核心地位。在国土资源事业的发展过程中也需要将科技作为其宏观调控、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1构建国土资源科技创新机制的必要性

1.1我国当前国情的要求

现如今粮食问题、环境问题和资源问题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过程中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1]。而我国正处在城市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重要阶段,对国土资源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人多地少是我国现在发展的现状,人均矿产资源更是不足,资源浪费严重,也写现象的存在就更加剧了我国的资源紧张。

1.2有利于国土资源的长远发展

我国的科技虽然取得了不错的发展,但是还无法满足国土资源的发展现状。国土资源方面科学技术应用不高的表现如下:第一,信息技术的应用不强,地质科学仍然处于过渡阶段;第二,本领域先进的科学技术装备以及精密仪器需要进口;第三,相关的科技创新和运行机制还不够完善。

查看全文

科技创新机制创建思路

一、建立科技创新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科技进步机制

党的十八大提出,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完善科技创新机制,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增强科技创新意识,把推动科技创新变成自己的自觉行动,建立起以企业为主体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技术进步机制。

1、营造良好政策环境

突出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加强协同创新、改革科技管理、完善人才发展机制,落实和完善全社会研究开发经费逐步增长的政策措施,健全科技投入体系;完善和落实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应用的政策措施,实施技术转让所得税优惠政策,加大对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应用推广的支持力度;促进科技和金融结合,创新金融服务科技的方式和途径。

2、着力完善人才发展机制

加强科技人才培养,积极引进人才,防止技术骨干流失,为科技创新创造人才条件,技术人才是企业科技进步的载体,是科技创新的主要承担者和完成者,离开技术人才谈企业科技创新只能是一句空话。在企业领导班子中应保证有技术负责人。企业领导班子是企业生产经营的决策者,决策能力和水平直接关系到企业的前途和命运。

查看全文

完善创新机制惩治腐败论文

编者按:本文主要从完善党风廉政建设创新机制;强化党风廉政建设的机制创新;强化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措施促进科学发展进行论述。其中,主要包括:完善党风廉政建设创新机制,必须加强对党风廉政建设的领导、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牢固树立创新理念,坚持创新工作方式和工作方法、坚持标本兼治促进党风廉政建设、强化党风廉政建设的机制创新,不能局限于形式、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不能仅仅局限于惩处腐败行为、构建党风廉政建设的长效机制、加大监督管理力度、加强对权力的有效制约、加强党风廉政教育、党风和廉政问题关系党和国家的生死存亡,关系着治黄事业科学发展大局等,具体请详见。

摘要: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必须进一步完善创新体制和机制,加大从源头上预防和惩治腐败的力度,消除滋生腐败的土壤和条件,从而实现践行治水新思路和维持黄河健康生命新理念,在改革发展、防洪防凌、调水调沙、标准化堤防建设、水管体制改革、经济发展、职工生产生活条件的改善等方面的稳步发展。黄河基层单位作为黄河系统战斗主力军,如何以科学发展观指导党风廉政建设的新实践,如何实现治黄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达到事业发展、黄河安全、队伍稳定和职工生活改善,是摆在治黄工作中的主要任务,应当切实抓紧抓好。

关键词:黄河基层单位完善党风廉政建设创新机制

1、完善党风廉政建设创新机制

完善党风廉政建设创新机制,必须加强对党风廉政建设的领导,坚持不懈地抓好党员干部的思想教育工作,形成长效机制。就要把制度建设与管理创新贯穿于反腐倡廉的各个环节,建立完善的规范机制,切实从源头上堵住产生腐败的漏洞。要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将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的实际成效,作为一项重要内容列入到干部的考核评价中去。要抓好监督,加大查办力度。严格落实优化发展环境责任制,坚持谁主管谁负责,谁分管谁把关,完善服务窗口建设,提高服务水平,建立巡查制度,强化工作纪律,狠抓责任审计,以解决群众反映突出的问题为重点,坚决查办违纪违法案件,惩处腐败分子,深入扎实开展好反腐败斗争,为推动治黄事业更好更快发展而共同努力。

1.1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

查看全文

新常态下精准扶贫创新机制探究

摘要:扶贫工作时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和谐社会的核心任务之一,目前我国农村仍有7000多万贫困人口,占农村人口近8%。国家和社会各界在扶贫工作上投入巨大,多年的努力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同时也大量存在扶贫资源投入不精准、分配不合理、内生经济增长动力培育不强,甚至是贪污腐败等现象。扶贫工作应当作为区域协调发展、产业发展的内在工作之一进行设计投入并精细化运作,不仅仅将其作为财政上或者公益上的社会事业。随着新经济的发展和国家宏观政策的出台,精准扶贫这一理念逐渐落地生根。本文首先对新常态下的区域经济发展特征进行分析,并概括了我国扶贫工作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最后探讨了新常态下精准扶贫的创新机制。

关键词:新常态;精准扶贫;机制;创新

一、序言

经济新常态是指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模式和动力的转化,主要表现为增长动力从资源消耗型和劳动力密集型,转向资本和技术驱动,高水平引进来和大规模走出去同步进行;基于新技术和新基础设施的新商业、新产品和新模式涌现,其中市场网络化、经营主体小型化和专业化是核心;坚决推动环境友好型生产方式,高资源和环境消耗型产业将大大萎缩甚至淘汰;品质消费和个性消费带动市场竞争走向以品质和服务为主的差异化竞争。新常态下的区域经济增长模式以及区域间的格局将发生变化,其中对于落后区域和贫困人群而言,既有危机也有机遇。精准扶贫工作必须对新常态下区域经济发展的规律和特征有正确的认知和科学的分析,才能有效运用新技术和新应用,有的放矢地进行精准扶贫。国家领导团队早在2013年11月时,考察湖南湘西时就提出了“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扶贫”的指导方针。2015年减贫和发展高层论坛上,又再次强调,我国的扶贫工作要实施精准扶贫的策略,注重六个精准。分类、因人因地实施差异化的政策和措施。通过各种模式扶贫,包括创业就业、搬迁安置、生态保护、教育培育等,以低保政策保底,推动社会广泛参与。精准扶贫的方针与新常态发展特征协调统一,扶贫工作必须发挥社会各界的创造力,推动脱贫内生动力的培育,加快贫困地域和贫困群体生活生产技能的快速提升。

二、我国扶贫工作现状及问题

我国从1986年建立扶贫标准以来,顺应经济社会的发展不断替身贫困标准,中央扶贫财政资金投入自改革开放以来提高了35倍,目前最新的扶贫标准为两个不愁和三个保障,不愁吃、不愁穿、有义务教育保障、有基础医疗保障以及有安全住所保障。我国的扶贫成就为世界减贫事业贡献率超过了70%。但与从我国目前的发展形势看,扶贫工作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突出短板,扶贫任务还是分艰巨。目前我国扶贫工作面临的挑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贫困范围广,贫困程度深。据统计2016年我国农村贫困人口总数为7017万人,其中四川、贵州、云南、广西、海南、湖南及河南6省的贫困人口都超过了500万人。除此以外,我国出京津沪外的28个省都存在相当数量的贫困人群,地域分布十分广泛,贫困原因多样复杂。同时贫困人口的贫困程度依然很深,全国仍有超过20万贫困群众用不上电,数千万的农村贫困家庭喝不上干净水,近8万个贫困村无客运班车。在83.5个自然村中,还是泥土路的自然村有33万个,占比近40%。致贫困的原因主要有因病致贫和地理环境恶劣,我国贫困人口中超过40%是因病致贫,超过1000万贫困人口需要搬迁。尤其是西部地区的大山深处,孩子们连最基本的健康成长都无法保障,在人生起跑线上应输了,这些都无不提醒我们,扶贫工作仍然迫切、任重而道远。二是内生发展动力缺失,返贫风险高。目前我国剩余的贫困人群大多数是多种贫困因素交织,除了受教育程度低以及医疗水平差意外,地理环境恶劣、基础设施薄弱、资金和技术短缺、灾害严重等多种致使贫困地区缺乏培育内生发展动力的能力。例如四川地区缺少资金的比重占约50%、因病致贫占54%、缺技术占32%。缺乏内生发展动力则难以抵抗教育和医疗的支出,更久无法根本上改变生活面貌。三是区域差异大,扶贫工作没有因地制宜。扶贫工作不仅需要持久计划性的投入,还需要发挥创新性,调动各种资源和技术能力。但很多贫困地区的政府没有将扶贫工作作为地区经济和社会建设的主要任务,形式化和功利化现象严重。扶贫工作被作为应急只需,并没有建立长效的发展机制,也是贫困人群的内生发展动力难以养成的原因之一。在新常态下,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作为国家和社会发展的核心任务之一,必然要求扶贫工作能够精准化和精细化落实。

查看全文

委托创新机制实现民企盈利论文

编者按:本文主要从民营企业独立创新存在的主要问题;民营企业建立委托机制的可行性分析;民营企业委托外部资源创新机制构建;建立民营企业创新委托机制的建议进行论述。其中,主要包括:科技创新已经被许多企业看成是盈利的关键、民营企业技术能力不足、民营企业技术创新所需人才不足、民营企业投资能力不足、民营企业承担风险能力不足、高校等研究机构成果转化困难为民营企业进行提供了便利、委托创新的方式可以为民营企业节省资金、降低风险、委托创新可以民营企业解决企业创新人才不足的问题、增强民营企业与研究机构的交流,提高企业与研究机构之间的认识程度、增加对民营企业科技开发成果的支持力度,提高企业科研的积极性、规范科技成果分配方面的法律、法规,明确双方的利益所得,避免不必要的产权纠纷等,具体请详见。

一、民营企业独立创新存在的主要问题

随着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科技创新已经被许多企业看成是盈利的关键。但是民营企业并不像其它大型企业一样具有足够的经济实力和人力资源来推动企业创新。由于企业没有自己的核心技术,在市场上经常受制于一些大企业,与大型企业相比,民营企业进行个体创新相对更加困难,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民营企业技术能力不足

随着科技的发展、市场需求的多样化,许多高新技术产品的开发常常会涉及到众多技术领域,这就要求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能不同程度地实现多个领域的技术配套开发。对多数民营企业来说,一般并不能同时在技术创新活动涉及的各个技术领域具备技术优势,而激烈的新技术、新产品的开发竞争又不允许企业花费过长时间来培育企业技术创新活动所涉及的、企业处于弱势的技术创新力量。因此,为了在许多新技术、新产品开发竞争中使企业技术创新活动涉及的不同技术领域实现迅速的配套开发,民营企业有必要选择一种其它的方式进行创新,民营企业委托外部技术力量创新为其提供了一种可选择的途径。

2.民营企业技术创新所需人才不足

查看全文

生态文明试验区创新机制探析

摘要:贵州建设首批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需要机制的创新。健全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机制,就是其中重要的内容。这对于进一步完善创新机制,办好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并发挥其引领作用,推进贵州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无疑具有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创新机制;生态文明试验区;贵阳国际论坛

一、举办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的背景

生态文明是重塑国家竞争优势的战略制高点,建设生态文明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中国共产党站在建设美丽中国的新高度,2002年党的十六大正式提出走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2007年党的十七大提出要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及消费模式,将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国家的发展战略。为了适应国家发展战略,同年,贵州省第十次党代会提出要实施“环境立省”战略,以推动贵州的生态文明实践,打造对外交流合作平台。2008年贵州开始谋划并举办生态文明贵阳会议。2013年,经党中央和国务院批准,将生态文明贵阳会议升格为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成为继博鳌亚洲论坛之后又一个得到中国政府支持、国内唯一以生态文明为主题的国家级国际性论坛,重在展开合作与交流,传播生态文明理念,应对生态安全的挑战,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实践。通过深化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年会机制,建立生态文明国际合作机制和论坛的成果转化机制,提升论坛专业化与国际化水平。2012年党的十八大将生态文明建设提到与经济、社会、政治、文化建设相并列的位置,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我国逐步走向了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2017年党的提出要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强调要推进绿色发展,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牢固树立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的成功举办并健全其机制,就是在践行生态文明理念,探索生态改善和经济发展双赢的发展道路。

二、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的发展历程

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作为我国唯一以生态文明为主题的国家级国际性高端峰会,贵州省委省政府以此为依托,全力打造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与可持续发展领域大规模、高规格、国际化的交流平台。自2008年开始谋划举办生态文明贵阳会议之后,2009年由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北京大学、中共贵阳市委、贵阳市人民政府联合举办的生态文明贵阳会议在贵阳召开。之后,由贵阳市承办的生态文明贵阳会议每年如期举行。2013年将生态文明贵阳会议上升为国家级国际性论坛。至2018年,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已经历了十年的发展历程,取得了系列重要成果。如2009年生态文明贵阳会议提出生态文明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潮流和趋势,不是选择之一,而是必由之路。2010年生态文明贵阳会议强调绿色发展与应对气候变化是当今国际社会面临的重大机遇和挑战,要把生态文明作为理念、行动指南及道德标准,加快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2011年生态文明贵阳会议在机制上达成重要共识:要加快节能环保标准体系建设,建立“领跑者”标准制度,促进用能产品能效水平快速提升等。[1]2012年生态文明贵阳会议指出应把绿色转型作为促进增长的首要选择,把绿色理念深度融入社会生产生活各环节,在加速绿色发展、绿色转型中推动民生。2013年生态文明贵阳会议升格为国家级国际性论坛,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成为我国唯一以生态文明为主题的国家级论坛,向论坛发来贺信并告诫我们:“保护生态环境,应对气候变化,维护能源资源安全,是全球面临的共同挑战”。[1]论坛强调要采取一种更宜于环境保护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彻底摒弃“先污染,后治理”的传统工业化思维模式,走出一条既不破坏生态,又能让人们过上美好生活的共赢发展新路。[1]2015年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提出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已成为新议程、新常态、新行动,要进一步改善可持续发展的全球治理体系,提升治理水平,促进全球经济发展方式的绿色转型。2016年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强调构建有利于绿色、循环、低碳发展体制机制,推动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2017年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秉持独有的理念,强调“既要论起来,又要干起来”。2018年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聚焦“绿色经济”、“低碳发展”等生态前沿问题,坚持“生态优先”战略,展现中国建设生态文明、推动绿色发展的行动与决心。2008-2018年,中国已成为全球可持续发展进程的重要引领者、参与者及贡献者,提出了生态文明建设的“中国方案”,发出了生态文明建设的“中国声音”。再现贵州精神、展示中国风貌的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将永续前行,坚守初心,不断迈向生态文明新时代。

查看全文

民营快递公司创新机制透析

1引言

近几年电子商务的井喷式发展给快递行业带来了新的商机。国家邮政局日前公布的数据显示,“十一五”期间,快递业务量年均增长22%,2010年全行业完成快递业务收入573亿元,快递业务量完成24亿件,分别是“十五”末期的250%和300%。

但国内快递业起步低、基础差、发展长期受限,且民营中小快递企业之前赖以生存的“低价格,低服务"”模式也逐渐成为限制其发展壮大的绊脚石。

急剧增加的电子商务订单导致快递企业业务量的剧增和快递企业服务质量差、快件积压的矛盾逐渐凸显,加上包括阿里巴巴集团等大型电子商务企业频频斥资建设自有物流体系,民营快递企业逐渐面临发展的重大危机,如何进行管理和运营上的创新将成为民营快递企业进一步发展的关键所在。

2民营物流快递企业的现状

我国快递业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在中国经济蓬勃发展的大环境下,快递市场也得到了快速发展。而电子商务的迅猛发展带来的网购的热潮更是推动了快递行业的迅猛发展。截至2011年1月,全国规模以上快递服务企业业务量完成2.5亿件,同比增长48.3%;业务收入完成58.1亿元,同比增长29.5%。

查看全文

毕业设计创新机制论文

论文摘要:毕业设计是大学本科教学过程中检验学生知识综合应用能力的一个实践性很强的教学平台。文章详细介绍了同济大学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教学质量创新体系的建设内容,涉及毕业设计教学指导思想、教学组织工作、教学质量评价与激励机制的创新做法以及教学创新实践成果。

论文关键词:毕业设计;教学质量;创新机制;实践成果

土木工程是当前中国一个十分活跃的工程领域,城镇建设和社会面貌变化与其密切相关,社会对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寄予了厚望。大学本科最后一学期的毕业设计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是检验学生运用专业知识解决工程问题能力的平台,具有很强的实践性。近几年来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建筑工程系肩负社会责任,大力投入师资和经费,实施教学改革,进行毕业设计教学质量保证与创新体系建设,取得了丰硕成果,被评为上海市教学成果二等奖。本文介绍了毕业设计创新体系建设方面的一些做法。

一、毕业设计教学指导思想方面的创新

(一)对毕业设计教学重要性的认识

1.毕业设计是学生在校学习的重要环节。毕业设计是学生运用专业知识解决工程问题的一个极其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是实现专业知识与工程实践相融合的重要平台,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手段。这一阶段的教学不仅能对学生的专业知识学习进行全面的考察和巩固,而且还在扩大学生知识面,掌握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培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独立思考和逻辑思维的习惯,激发对未来专业工作领域的“实战”欲望,甚至在培养创新精神方面,与其他教学环节相比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这样的认识前提下,就要求教和学的主体——教师和学生在思想上高度重视,在教学内容的组织上精心安排,教学过程上严谨务实。

查看全文

医学装备采购管理创新机制探讨

【摘要】目的研究创新公立医院医学装备采购管理办法,以提高采购管理水平和有效控制采购成本。方法本文总结当前公立医院医学装备采购管理中常见的问题与对策,结合我院采购管理的创新尝试,分析实施谈判策略对医疗装备质量与采购成本控制、采购文化培育的正面影响,为医学装备采购管理创新提供思路。结论实践证明,我院装备采购管理创新举措不仅能充分保证采购过程公开透明,更能有效降低采购成本,为医院的正常运行提供有力保障。

【关键词】管理创新;谈判策略;质量安全;成本控制

近年来,随着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全面取消药品和耗材加成给医院运营带来一定压力,如何运用有效的管理举措降低医院运营成本,完善公立医院的补偿机制是医院管理探索的方向。医学装备采购管理是医院采购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医院开展各项医疗活动的基础,随着现代医院的高速发展,医学装备成本投入越来越高,因此如何就医学装备采购过程的科学性、规范性以及经济性进行不断探索和创新已成为当今医院医学装备管理部门研究的方向。本文从当前医疗装备采购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分析在采购过程引入谈判机制对装备采购的质量安全、成本控制以及采购文化的影响,并结合我院装备采购实践进行效果评价,为提高采购管理水平提供思路。

1医学装备采购管理现状与问题分析

目前,医院采购方式以招标采购为主,直接市场采购为辅。除了以政府主导的区域性集中采购和政府采购以外,公立医院还有很多装备采购是医院自行采购的,在自行采购管理中多少存在以下几种问题[1-3]。1.1采购主体责任不清。一般情况下,医学装备采购是由临床科室提交需求,装备采购部门负责组织论证、招标采购工作,但在实际采购过程中,因医学装备的临床使用特殊性和专业性特点,临床科室容易指定品牌,不仅会因缺乏竞争导致采购价格虚高,还因采购过程采购部门缺乏足够的话语权,当出现问题时难以界定责任主体,严重妨碍装备采购管理质量的提升。1.2采购成本居高不下。医学装备因本身设计的高精密度及高技术含量导致其生产成本和销售价格偏高,由于其复杂性和市场流通的局限性,其销售价格在同地区不同医院也存在差异。因为行业垄断性强,新设备、新技术的不断更新迭代,医学装备价格居高不下,价格“水分”多,也容易引起行业腐败问题。因此,如何控制医学装备采购成本,最大限度挤压销售价格空间,是采购部门亟待关注的问题。1.3质量安全问题凸出。据有关调查统计,我国每年医疗事故中有超过1/3的案例是由医学装备质量安全引起[4],医学装备质量安全的重要性不容小觑,因此需要在采购源头上以及使用监管过程重视医学装备的质控问题。

2对策思路

查看全文

创新机制 完善措施

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

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是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客观要求,是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必然选择,也是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的治本之策。进一步加快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对于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提高治国理政水平,都具有重要而长远的意义。

1创新机制,加快干部人事制度改革

近年来,特别是2000年中央颁布《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纲要》以来,开封市紧紧围绕实现干部工作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的目标,以建立健全干部选拔任用和管理监督机制为重点,大力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实行了任前公示、署名推荐、观察员制度、“五综合”干部考察办法等改革措施,取得较好的效果。

——派驻观察员,规范工作程序,有效防止和纠正用人上的不正之风。为防止干部选拔任用过程中的违规行为,我们把监督关口前移,变事后检查为事前防范、事中监督,建立了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观察员制度。近年来,我们共选派观察员50批100余人次,深入10个县(区)和市直部门。共纠正违反《干部任用条例》选用干部问题51起,提出指导性意见138条,经观察员提出意见或建议后,下级党委研究决定对64名科级干部不再作为提拔和调整对象,及时纠正了不符合干部条例的做法,保证了《干部任用条例》不折不扣地贯彻落实。

——落实群众“四权”,扩大党内民主,增加选任工作透明度。为认真落实群众“四权”,充分发扬党内民主,有效地防止和克服用人失察现象,开封市早在1999年就实行了领导干部任前公示制,出台了《关于对县(处)级干部实行任前公示制的暂行办法》。经过6年来不断的补充和完善,对县(处)级干部进行任前公示,已成为开封市选拔任用干部的必经程序。任前公示制的实行,为多渠道、多层次、全方位考察了解干部提供了条件。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