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教育范文10篇
时间:2024-01-13 20:13:40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创新教育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论创新教育
创新教育诞生于二十世纪四十年代,七十年代后期在发达国家迅速兴起。而在我国兴起的时间却较晚。我国传统的应该教育,不仅使学生的课业负担重,摧残学生的身心健康,更主要的是扼杀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当今是知识经济的时代,我国针对新时代的要求以及我国教育的现状,做出了构建面向21世纪的创新教育体制的战略决定,同志在全国第三次全教会上指出"必须转变那种妨碍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发的教育观念,教育模式,特别是由教师单向灌输知识,以考试分数作为衡量教育成果的唯一标准,以及过于划一呆板的教育教学制度。"这样以来,如何摆脱应该教育就成为当前教育界的热点问题。
一、何为创新教育
创新是一个外来词,是从英文Innovate(动词)或Innovation(名词)翻译过来的。根据韦氏词典所下的定义,创新的含义有两点:引入新概念新东西和革新,即"革故鼎新"(前所未有)与"引入"(并非前所未有)都属于创新。
"现代创新之父"美籍著名奥地利经济学家J·A,熊彼德于1912年提出创新论。他认为"新的或重新组合的或再次发现的知识被引入经济系统过程"称为创新。他不仅创造、重新组合、再次发现视为创新,而且强调"把知识引入经济系统"才算完成创新过程。这恰好与我国目前教育要解决的两在重点问题-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不谋而合。
创新教育是培养学生再次发现的探索能力、"重组知识"的综合能力、应该知识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和激发他们的创造能力的一系列教育活动。把创新理论作为指导创新教育的基本原则是非常必要的。这更符合深化教育改革的实际要求。
二、创新教育的实施
高校创新教育探究
在知识经济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高素质的人才越来越成为各国发展的关键和着力点,高素质人才的培育由此成为各国之间竞争的平台和切入点。学校作为培育人才的摇篮,目的是要使人人都可以获得教育,培养出全面发展的有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的人才,高校作为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基地,对培育出思想活跃、敢于开拓、富于创新精神的青年人才,更是具有义不容辞的时代责任和使命。要想在知识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完成时代和社会赋予高校的这一份神圣的责任,高校就必须创新,而创新的重中之重就是创新教育。高校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是高素质人才培养的重中之重,顾名思义创新教育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悉心指导下,以探索研究的态度,充分挖掘自己的潜在能量,收获学习成果的活动。创新教育为什么这么重要呢?因为创新教育能够重点培养和锻炼学生们的创新精神、创新素质和创新能力,而不仅仅是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进而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但事与愿违的是,高校在创新教育的实施过程中,应试教育仍占教育实施过程中的主导地位,学校往往会忽视教育内容的更新和教学方法的创新,教育效果事倍功半,这是我国传统教育观念、传统培养方式等因素综合影响的必然结果。因此,当代高校应从转变教育观念出发,紧紧围绕创新教育这一中心,寻找自身在实施创新教育过程中存在的弊端,争取发现一个问题解决一个问题,通过多种方式和途径积极探索创新教育的有效途径。
1目前高校创新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1.1思维观念陈旧
我国教育受传统理念影响较深,“继承教育”是主流的教育理念。长期以来,高校在培养人才时,通常都喜欢用统一的一种模式去“改造”学生,结果是学生接受先人知识经验的能力普遍较强,但由于这种“继承教育”本身不能引起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和个性发展,使得学生普遍缺乏自我创新的能力。
1.2机制不健全,政策导向缺失
虽然部分高校对创新教育开展过一系列的讨论和推广,但在创新教育的组织形式、评价机制和激励机制等方面落实不到位,创新教育目前仍是教育工作中的一项鸡肋。政府主流引导的缺失、创新教育经费投入的不足、评价激励机制的不到位等种种因素,使得教师在创新教育方面的业绩并未能在提职、加薪等方面得到相应的体现。
创新教育探究论文
1.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提倡创新教育
中国数千年来的封建文化统治及其长期深厚的影响,造成我国尚未形成创新性人才生成的良好的观念氛围,尤其是明朝闭关锁国以来,“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领风骚数百年”的进取创新意识偃旗息鼓,很多消极的处世哲学、处世观念充斥社会。到了近代,人作为一个个体的观念被忽略,这就导致了人的主观意识被淡漠,更何谈自我发展、自我创新?这些观念严重束缚了个体的个性发展和独创性的发挥。因此,扭转整个社会陈腐的观念,形成推崇创新,追求创新的观念氛围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学校,是学生接受教育的直接场所。因此就更应该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确立创新教育的观念。教育要尊重学生的个别差异,相信每个学生都有一定的创新潜能,只要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形成利于创新的民主氛围,因材施教,每个学生的创新潜能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而学生时代潜能的拓展,对一个人的一生具有极奇重要的作用,使其在整个生命历程中能充分发展自身,激发全部潜能,提升个人生命的价值。
2.提供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教育创新制度
这些年来,我国教育一直处在“传授——接受”这一传统的教与模式下,这种教育制度环境,严重束缚了教育活动主体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发挥。要有效地推进创新教育,就必须实现教育制度创新,使学校成为自治约束、自我发展的创新主体,为创新教育的实施提供制度保证。首先,可以向发达国家看齐,改变对学校管得过宽、过死的状况,在招生、课程安排、教育评价、教师管理、教学管理等方面给学校以充分的自主权。其次,加强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继续深化校长负责制。充分调动学校各成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增强学校自主创新活力。再次,学校要开设各种类型的科目,尤其是能够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科目。总之,要落实和扩大学校的办学与管理自主权,深化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发挥学校的主体作用,自我约束,自我发展,为发展创造教育提供宽松的环境和制度保证。
3.教师应是创新教育的主导者与实践者
创新教育管理研究
关键词创新教育创新人才
所谓创新教育就是使整个教育过程被赋予人类创新活动的特征,并以此为教育基础,达到培养创新人才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的的教育。所谓创新人才,应该包括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两个相关层面。其中,创新精神主要由创新意识、创新品质构成。创新能力则包括人的创新感知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创新想象能力。从两者的关系看,创新精神是影响创新能力生成和发展的重要内在因素和主观条件,而创新能力提高则是丰富创新精神的最有利的理性支持。
实施创新教育就是要从培养创新精神入手,以提高创新能力为核心,带动学生整体素质的自主构建和协调发展。而创新精神和能力不是天生的,它虽然受遗传因素的影响,但主要在于后天的培养和教育。创新教育的过程,不是受教育者消极被动的被塑造的过程,而是充分发挥其主体性、主动性,使教学过程成为受教育者不断认识、追求探索和完善自身的过程,亦即培养受教育者独立学习、大胆探索、勇于创新能力的过程。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及实践能力。
一、转变教育观点,培养创新意识
教师观念的转变是实施创新教育的关键和前提,教师观念不改变就不可能培养出具有创新意识的学生。首先,要认识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的地位和作用,教与学的关系,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以饱满的热情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建构主义理论认为:知识不是通过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构建而获得。因此,教师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应是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评价者,而不是知识的灌输者,不要把教师的意识强加于学生;而学生是教学活动的参与者、探索者、合作者,学生的学习动机、情感、意志对学习效果起着决定性作用。其次,在教学方法上也要改变传统的注入式为启发式、讨论式、探究式,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处理所获起的信息,使新旧知识融合贯通,建构新的知识体系,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从中获得成功的喜悦,满足心里上的需求,体现自我价值,从而进一步激发他们内在的学习动机,增加创新意识。
二、营造教学氛围,提供创新舞台
浅析语文创新教育
摘要: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兴旺和发达离不开创新,创新是民族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不竭的动力。教育事业也一样,必须创新。创新教育,就是指以培养创造型人才为目标的教育。它要求在注重基础知识教学的同时,高度重视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即不仅要授之以“鱼”,而且要授之以“渔”,更加要导之以“创”。它是要在全面优良素质的基础上通过实践迸出智慧的火花。从这种意义上讲,创新教育不是一种具体的教育模式,而是一种意义深远的教育思想。
关键词:教育;创新;课堂
创新教育首先应展现在课堂上。课堂上我们要努力改变以往“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创新课堂,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有当学生有了兴趣才会充分发挥自己创新潜能。因此,开发人的创造潜能,把培养创新能力作为教学核心,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培养其自学能力,让课堂充满创造的活力是我们作为教育一线的老师共同探讨的课题。那么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对此我有以下几点想法:
1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创新的兴趣
作为一名新世纪的教师,在教学中更应该珍惜孩子的好奇心、求知欲和创造的火花。要使学生的学习具有思想、感情、创造、美和游戏的鲜艳色彩,成为孩子们深感兴趣又富有吸引力的事情。增强孩子的信心,使他们获得取得成功的鼓舞力。在教学过程中,我坚持启发性原则,提问设疑,强烈刺激学生的学习情绪,活跃思维,使之振奋起来,产生积极探求新知的欲望。例如在讲教学《一次比一次有进步》这篇课文时,小燕子在妈妈的指导下发现了冬瓜和茄子的不同时,我又精心设计了这样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如果你是这只小燕子,你会怎么做?学生回答说也会像小燕子一样一次比一次有进步。我接着又问:那你还能帮小燕子再去一次菜园,看看冬瓜和茄子还有什么不同这处?话音刚落同学们七嘴八舌,争辩激烈,通过孩子们仔细观察与发现,他们还找到了冬瓜和茄子的花的形状、颜色、开花的样子不同、冬瓜的皮厚、茄子的皮薄、冬瓜的种子大、茄子的种子小等诸多不同之处。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正是在这种热烈讨论中受到了锻炼。而作为教师的我在为孩子们感到高兴的同时,更为学生的具有的创新意识与能力而感到惊叹。
2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提问题的习惯
中职舞蹈创新教育的思考
摘要:当前,中职院校的舞蹈教育在教育理念、教学模式等方面稍显落后,舞蹈教育不能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对中职舞蹈进行创新教育至关重要。针对目前中职院校舞蹈教育的现状,本文提出了中职舞蹈创新教育的相关策略。
关键词:中职院校;舞蹈教育;创新
一、中职院校舞蹈教育的现状
1.生源差异性较大
生源差异性大是中职院校的普遍现象。中职学生的素质存在较大的差异。部分学生曾经接触过舞蹈,小学时上过舞蹈班,他们很早就学过相关的舞蹈知识,能够很快地适应教学,跟上教学进度,并且动作更有节律性。但是,有基础的学生毕竟是少数,很多学生在入学前从未接受过舞蹈训练,对舞蹈一无所知,他们在身体各个部位的肌肉能力、基本体态、技能技巧等方面都存在问题。这些差异在舞蹈教育中都是不能忽视的,学生不同的基础和发展潜力加大了教学难度。教师在统一的教学过程中,要仔细观察学生的每个动作,找出不符合标准的地方,耐心细致地进行引导,甚至可以实行分组教学,把基础相近的学生分到一起。这样既能照顾到学生的差异,又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使基础差的学生不会因为与基础好的学生差距大而失望,使学生之间互相帮助,共同进步。
2.学习积极性较差
初中语文创新教育分析
摘要:在新时期,随着时代的发展,创新教育就成了教育的必然趋势。总的来说,创新就是在以往的教学基础上对教学工作进行改革,因此,教师必须要树立起创新的教育观念,改进教学技巧及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这样才能使初中语文教学得到突破。主要对初中语文教学的技巧及创新教育的具体做法进行了详细分析。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创新教育;思维
一、引言
教育以提高国民的思想道德、身体素质、科学文化等为基础,以实现学生身心全面发展为目的。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因为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对其他各科的学习都会产生很大的影响,并且通过在语文课堂内外培养的阅读、写作、听话、说话能力,也是一个人走向社会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应具备的基本能力。因此,语文教学中既要注重教学技巧,也要进行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由此可以给语文教育界带来一个全新的面貌。
二、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长期以来,学生都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惯性的思维定式已经形成了,所以他们的创新意识长期都被压制着,无法将其激发出来。例如:语文教师在对一篇课文进行讲解时,总是遵循着固有的顺序,即:作者、背景、结构、中心到写作特色,再让学生写作文,起承转合,层层设防;做课后练习时也要求学生紧扣住教材,不可超出范围,并且观点上也不可越雷池一步,这一点就成了不是习惯的习惯。当前初中教学应该打破以往落后的被动教学方式,坚持创新教育,时刻都以学生为主体,对学生的创新潜能要深入地挖掘,从而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1.为学生创设和谐的教学氛围,做到平等、民主首先,教师要尊重自己的学生,将他们当作学习的主人,与学生沟通时要用平等的姿态,确保师生关系是平等的,同时师生间要多沟通,拉近心理距离,使学生敢与教师进行自由交往,让学生产生活跃的心境;其次,还要对语文课堂进行创新,通过改革传统的语文教学方法来实现,力求建立一个自主创新的教学模式,实现学生自主发展。同时教师在教学中所运用的教学手段都应是现代化的,比较先进的,由此给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教学氛围,学生只有在和谐的教学氛围中学习才能达到最佳创新状态,师生间更好地互动。2.营造语文创新环境,鼓励学生积极创新为了使授课环境有新意,可以在教室布置时融入文学性与艺术性,学习专栏以及名人名言都是不可少的,两者结合起到相映成趣的效果。利用课余时间将学生组织到一起,多读书看报,也可以多做些妙语佳句的讨论。此外,围绕着当前的一些热点多开展辩论会,激发出学生的热情,适时地组织诗歌朗诵会也能让学生感受到浓厚的语文氛围,让他们从中真正地感受到语文的魅力,多学习,多创新。除此之外,教师也不可忽视学生的竞争意识,通过对该意识的培养,为学生创设出一个成功的竞争氛围,使学生思维活跃,保持创造热情。从现行的初中语文教材中可以看到,里面有很多有关创新的事例:徐霞客跋山涉水,踏遍祖国山山水水,大胆提出许多独到见解;哥白尼不迷信他人,创立地动学说;鲁迅目睹国民之麻木,弃医从文去找寻救国救民的新路子,前人的这些精神都是令学生钦佩的。由此可见,语文创新环境对刺激学生创新是有着重要意义的[1]。3.根据实情激发学生创新,力求将语文课堂打造成为学生的天堂语文这门课程涉及的内容是丰富多彩的,也是最接近生活的,更是学生们最为感兴趣的一门课程。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教师教育观念也开始有了转变,“满堂灌”的现象明显减少了,但是仍有很多语文教师的潜意识里没有学生的存在空间。他们将自己作为主体,而将学生看作是客体,即使他们承认当前教学中学生是主体,也不知道该如何将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挥出来。总的来说,教师的潜意识里没有学生的存在空间,就是指在语文教学中,教师从备课开始就没有将学生的实际考虑进去,在课堂上就是按照之前准备的教案来进行教学,却没有根据课堂的实际情境和学生的需求来调控课程内容及进度,造成了一厢情愿的单向流动的课堂教学过程。而将学生视为客体,则是教师单纯地将学生当成是一只容器,可以随便地往里面填充东西,学生在学习中就始终是处于被动地位,学习效果不佳。学生的主体作用的发挥主要体现在教师考虑问题时停留在方法的层面上,只是多提几个问题让学生发言,或者是多组织讨论等,从本质上可以看出,这完全是只重形式,不重实效。因此,作为初中语文教师应该认识到这个问题,要及时更新教学观,这是当前语文教学中的一个主要任务。课堂作为学生接受知识的主要阵地,教师在教授时必须要把“讲台”搬到学生中间去,改变以往“老师就是权威”的观念,实现师生平等。同时,在创新教育的课堂中,学生要参加进去,而不仅仅是教师,要使课堂氛围更轻松、更活跃,多让学生动脑、动手,给予他们足够的空间,将其打造成为学生的天堂,让学生大胆的创新[2]。
创新教育与教师的创新素质
摘要高校要进行创新教育,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根本在于教师要有创新素质。在分析创新教育对教师创新素质要求的基础上,提出了教师创新素质的几个培养途径。
关键词创新教育创新素质教师
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的关键在人才,人才的成长靠教育。”当今时代,掌握知识的多少已不再是衡量人才的唯一标准,更重要的是是否具有迅速学习掌握知识的本领和进行创新的能力。高等学校是知识创新、知识传播和知识应用的主要基地,是培育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重要摇篮。创新人才的培养要通过实施创新教育来实现。创新教育就是指以现代素质教育理论为指导,运用创新学理论,以创造性思维为桥梁,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使他们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能够善于发现和认识有意义的新知识、新事物和新方法,掌握其中蕴含的基本规律,并具有相应的能力,为将来成为创新型人才奠定全面的素质基础。
教师素质是教师在育人过程中形成的稳定的必备的职业品质,是教师职业形象育人知识与育人能力的综合反映。教师是学校办学的主体,人才培养离不开教师。教师素质的高低决定着人才培养的质量,决定着高等教育质量的优劣。教师只有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才能进行创新教育,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和创造能力。因此,教师素质是高校进行创新教育的关键,创新是教师素质的核心。
1创新教育对教师创新素质的要求
1.1观念创新
小学音乐教育中创新教育研究
摘要:现阶段,随着我国素质教育工作的开展,现代教育的本质是使学生认识到自身的价值,开发和掌握自身的能力,并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有效的进行学习。小学音乐教育中的创新教育,作为小学音乐教学中重要的内容,逐渐成为小学音乐教师关注的教学问题。小学音乐教育中的创新教育活动的开展,可以有效的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本文将简要分析,小学音乐教育中的创新教育方面的相关内容,旨在进一步促进小学音乐教育活动顺利的开展下去。
关键词:小学;音乐教育;创新教育
在实际教学活动中,小学音乐教育中的创新教育活动的开展,在完善传统小学音乐教育中存在问题的同时,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小学音乐教师如何针对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发挥创新教育的优势,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能力,也是小学音乐教学的重要教学目标。在创新教育活动中,学生可以充分感受到学习音乐的乐趣。因此,在小学音乐教育中,重视创新教育活动的开展,对于学生未来的发展,始终发挥着重要的影响。
1小学音乐教育中的创新教育概述
在小学音乐教育教学活动中,创新教育是开展音乐教育的使命,也是人的动力教育,只有重视创新教育,才能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为其以后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小学音乐教育中的创新教育,主要是为了顺应新时代教育发展的实际需求,深化教育改革活动,全面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创新精神,使之更好的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因此,在实际教学活动中,小学音乐创新教育活动的开展,将极大的促进学生学习音乐课程,并不断丰富自身的学习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2小学音乐教育中的创新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浅析创新教育于专业教育之中
摘要:创新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本文针对目前高校创新教育与专业教育结合不紧等问题,在剖析创新教育内涵的基础上,围绕如何提高学生创新能力,提出了基于专业课程教学和实践的创新教育模式,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提供思路和参考。
关键词:创新教育;创新思维;创新能力;专业教育
一、时代呼唤创新教育
创新是人才必须具备的核心素质,是企业发展的竞争优势,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2005年7月29日,著名科学家钱学森曾向同志进言:“现在中国没有完全发展起来,一个重要原因是没有一所大学能够按照培养科学技术发明创造人才的模式去办学,没有自己独特的创新的东西,老是‘冒’不出杰出人才。这是很大的问题。”“钱学森之问”已成为中国教育事业发展的一道艰深命题。2010年6月23日,教育部在天津大学召开“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启动会,联合有关部门和行业协(学)会共同实施的“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其目的就是通过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的各类型卓越工程师,来提高我国的自主创新能力,降低关键技术和核心技术的对外依存度,增强国家的核心竞争力,使“中国制造”转向“中国智造”或“中国创造”,实现创新型国家的战略目标的根本任务。2015年3月13日的《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就明确指出,要把培养创新型人才作为高等教育的一项重要目标。2015年5月13日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到2020年要建立健全课堂教学、自主学习、结合实践、指导帮扶、文化引领融为一体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升,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明显增强,投身创业实践的学生显著增加。2015年6月国务院审议通过了《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强调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打造发展新引擎。从我国目前创业教育的实践来看,现有的创新创业教育实践主要集中在高等教育领域。2016年12月26日,教育部公布了全国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名单,我省厦门大学、福州大学和厦门理工学院三所高校成功入选。
时代呼唤创新教育,要全面推进创新创业,就应将创新教育贯穿于学生在学校里包括课堂教学、课外活动和社会活动在内的一切活动的始终,使学习知识与提高创新创业能力紧密结合,互相促进。针对目前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教学方式方法单一、与专业教育结合不紧以及针对性实效性不强等问题,本文结合笔者二十多年的教学实践和心得,就如何结合课程教学对学生进行创新思维训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提出一些建议,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二、创新教育的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