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创业范文10篇

时间:2024-01-13 19:30:52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创新创业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创新创业

创新创业教育和创新创业人才培养

摘要: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教育理念和模式的确立,决定了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与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具有内在耦合关系。通过创新创业主题教育奠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基础,通过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构建深化创新创业人才培养,通过创新创业教育文化营造提升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是落实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的基本路径。

关键词: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主题教育;体系构建;文化营造

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指出“创新创业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1]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在2015年6月2日召开的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视频会议上提出把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与人才培养具有内在耦合关系。促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与人才培养相融合有多重路径。本文拟从主题教育、体系构建和文化营造三个方面探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与人才培养。

1创新创业主题教育: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基础

创新创业教育是融创新创业教育于人才培养全过程的一种教育理念和模式。这种教育理念和模式包含着丰富的内容,但仅从打牢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基础的角度看,主要体现在知识技能、思想认识和精神激发层面。也就是说创新创业教育既要注重培养学生创新创业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更要注重培养学生创新创业的意识和创新创业的精神。这从知识技术层面和思想精神层面构成了创新创业主题教育的基本结构。这些主题主要包括:创新创业教育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流程、基本方法和基础能力;创新创业基本规律教育和国外创新创业理论与实践教育,诸如美国的未成年人创业意识和高校学生创业意识培训,美国高校的创业教育和竞赛,德国的“双元制”职业教育体制,英国的“青年创业计划”和法国的“青年挑战计划”等都值得学习借鉴;创新创业精神品格教育,厘清创新创业的内在逻辑关系。“创新创业教育首先是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开拓进取的创新精神。创新创业教育的核心是创新,创新支撑着创业。”[2]“创新是创业精神的核心。创业意味着创新。”[3]强化学校和教师的教育教学改革理念教育,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是教育教学改革的新境界,学校和教师要围绕创新创业教育彻底转变教育理念,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人人可以创新创业,每个人身上都具有创新创业基因的创新创业主体意识教育;职业生涯发展与创新创业关系教育。这些主题教育的普及为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提供了基础性条件。

2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构建: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深化

查看全文

青年创新创业调查研究

摘要: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大背景下,创新创业实践逐渐成为各地区培养高等人才的重要举措,但在实施过程中存在资金短缺、成果转化率较低等问题。以成都市青年为研究对象,调查成都市青年参加“双创”实践的现状,为后续进一步实施创新创业教育提供参考。

关键词:创新创业;创业需求;人才培养

要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必须以创新创业为主导。近年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不断稳步推进,创新创业与经济社会发展不断深度融合,对经济结构升级、就业水平增加、改善民生等起到有力支撑。目前,我国经济已从高速增长阶段逐渐过渡到高质量发展阶段,对“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同时,在成都市“十大幸福美好生活工程”的战略部署中,青年创新创业就业工程建设已经成为优化城市人口结构,以及成都冲刺为世界城市的必然要求。本文采用问卷调查法,以成都市青年人群为主要研究对象,同时兼顾全省其他地区。本研究共回收问卷272份,其中有效问卷265份,有效问卷率达97%。问卷整体分为基础情况调查和政策影响调查两个部分。其中,基础情况主要调查个人基本信息;政策影响主要收集成都市青年对创新创业的认识和对现有政策的了解。

1成都市创业青年的主要特点

从样本来看,成都市创业青年的总体特征为:一是年龄在18~25周岁,并且一半以上受调查人员家人或朋友已创业;二是学历高,创新创业的主力为大学毕业生、海外归国人员及校大学生;三是创业定义比较广泛,超过半数的受调查者认为“开办一个公司或企业”“开发一项创新项目”或“开创一份事业”都算创业,说明成都市青年对创业的界定是相对广泛并且多元的。

1.1“文创”与“餐饮”为主要选择

查看全文

创新创业教育的思考

一、设立单独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中心,独立运行

目前在高校独立设立创业中心,统一负责全校的创业教育是一种最为普遍的做法。例如:温州大学、东华大学、天津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南民族大学等。随着各高校越来越重视创业教育,可以预见这种模式将会成为我国高校开展创业教育的一种主要模式。这种模式的最主要的优点在于可以科学制定发展规划、方针政策和基本标准,优化校内外资源的配置,统一协调和管理学校创新创业教育事务;同时可以保证权、责、利相统一,避免在工作中出现相互推诿的现象,也便于对学校创业教育的实际效果进行评估。

二、加大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建设,形成完善的教学课程体系

目前,在长江大学我们已面向全体在校学生开设有《大学生创业基础》公选课,但考虑到创新创业教育的特殊性,单一的开设《大学生创业基础》是远远满足不了学生的需要,因此,我们力争要在本科生阶段开设《大学生KAB创业基础》、《创业管理》、《经济管理概论》、《财务管理学》、《市场营销》、《电子商务》、《人力资源管理》等相关课程,同时,我们还可以深入开展专业对口的创业课程体系建设,例如,有些农业院校专门开设有《蔬菜养殖技术》、《果树学》等专业比较强的课程,我们也可以在这方面做出大胆的尝试。

三、进一步做好国家大学生创业训练计划的组织、申报和评审工作

根据《教育部关于做好“本科教学工程”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实施工作的通知》(教高函〔2012〕5号)(见附件1)精神,在高等院校每年都会开展创业训练项目的组织、申报和评审工作。其主要目的是增强高校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在导师指导下,团队中每个学生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扮演一个或多个具体的角色,通过编制商业计划书、开展可行性研究、模拟企业运行、参加企业实践、撰写创业报告等工作。我们可以考虑由创新创业教育中心来牵头,承担起我校大学生创业训练计划的组织、申报和评审工作。

查看全文

创新创业贵在全民参与

“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是省十二次党代会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是我省今后一个时期发展的主战略。当前,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正处于一个新的起点上,能否抓住机遇实现跨越式发展,关键在于落实市委“两创一促”的总要求,通过创新创业走出一条富民强市之路。而在创新创业过程中,做到全民动员、全民参与至关重要,只有使人民群众成为创新创业的参与者、开发建设的支持者、发展成果的共享者,才能实现发展、平安、和谐。

一、使人民群众成为创新创业的参与者

人民群众是创造历史的真正英雄,只有动员广大人民群众积极投身创新创业热潮,才能集全民之智、聚全民之力,使创新创业的涓涓细流汇成开发建设的大海。

强化激励机制。政府应鼓励一切创新创业行为,按照中央“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要求,对在创新创业中作出贡献的专业技术人员和实用技术人才落实待遇、实施奖励,激发各类人才争先创优的积极性。各级组织和企业单位都应营造良好的人才环境,落实奖惩措施激励干部职工立足岗位建功立业。

重视技能培训。舟山在经济快速发展中人才荒、技工荒现象日益突出,不同程度地制约了产业发展,但与此同时,许多下岗失业职工、失地失海渔农民因缺乏技能难以再就业。对此,应整合教育资源、落实培训经费,针对实际需求加强职业技能培训,使更多的富余劳动力能掌握一技之长,参与创新创业,在满足企业用工需求的同时实现劳动致富。

加强创业引导。随着开发建设的不断推进,外来企业纷纷落户我市,外来人口急剧增多,这无疑给当地带来了各种商机。政府部门和基层组织要出台优惠政策、提供就业信息,引导群众抢抓发展机遇,广开创业门路。金海湾船业有限公司入户岱山县长涂镇后,当地政府及妇联组织发动群众大力发展家庭旅馆业、餐饮业,既服务了重点工程,又促进了渔农民创业,这一做法值得借鉴。

查看全文

财政创新创业演讲稿

各位领导,同志们:

上午好,今天我就通过创新创业活动后对创新这个话题跟大家说说我个人的看法。

子曰:“君子和而不同”,中国历来的哲学,都讲究一个“和”字,具体说来,就是要追求万物和谐发展,讲究天人合一,所谓“顺天命,行人事”,正是如此。说到发展,什么是发展,一言以蔽之,就是要“变”,《易经》中说:“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也就是说,只有不断地创新,才有发展,才有进步。

创新的意义在于,使用现有的资源去创造新的资源,可以说就是“无中生有”,老子所谓的“无中生有,有生万物”、“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也就是说的这个道理。

因此,创新是发展的直接动力来源,有创新,就有发展,就有进步。既然创新是如此的重要,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去做呢?

首先,创新不是从零开始。牛顿说过:“我之所以看得比别人更远,是因为我站在了巨人的肩上”,前人的积累就是后人创新的基础资源。要让1+1〉2,要的不光是聪慧的头脑,而且需要前人留下来的宝贵资源,譬如经验、譬如工具,譬如以前不能实现而现在可以做到的一些想法。也就是说,要善于利用手中已有的资源,让它们有机组合起来,发挥出1+1〉2的功用。有了前人的积累,也就是说当手中有了一定的资源,有了一定的基础,有了这些客观的条件,我们也可以称之为前期准备工作,就需要我们从自身主观条件去创新。

查看全文

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创新创业探讨

摘要:在对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创新创业课堂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从“第一课堂”“第二课堂”2个方面对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进行设计,其中“第一课堂”主要进行创新创业基础知识的传授,“第二课堂”主要进行创新创业具体技术实践。并提出该课程体系实施的建议,以期对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创新创业教育提供一定指导意义。

关键词:创新创业;文化产业管理专业;课程体系设计;实施建议

创新创业教育重在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新精神[1],这与文化产业管理专业人才要求培养具有文化产业管理理论知识和创新创业能力的复合型人才的目标不谋而合。然而文化产业管理专业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大多高校在人才培养中仍存在理论教学侧重有余,而创新创业教育不足的现状。如何将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课程教育有机结合,成为了高校文化产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面临的重要课题。结合商洛学院应用型本科院校定位、文化产业管理人才需求实际以及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大学生特质,设计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创新专业课程体系,并提出创新教学模式,以期为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创新创业教育提供一定参考依据。目前已有部分学者对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及教学模式改革进行了相关研究。叶岚[2]提出应在专业学科教育中引入创新创业教育,同时建立与之相匹配的实践机制和管理机制;钟新等[3]则提出创新创业师资培训、教材选择、大纲制定、创新创业理论与案例的融合等是构建创新创业教学体系的关键要素;李德丽等[4]认为应通过“第一课堂+第二课堂”的形式开办创新创业教育;吴立全[5]则以市场导向构建了创新创业教育质量评价体系。钟宏桃等[6]、漆亚莉[7]、苏琼[8]具体针对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创新创业教育进行了相关研究。本文在总结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商洛学院应用型本科院校定位、文化产业管理人才需求实际以及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大学生特质,以提高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为培养目标,设计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并提出创新教学模式,以期为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创新创业教育教学工作提供一定参考依据。

1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创新创业教育现状分析

商洛学院自2013年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开办以来,积极探索创新创业教育。已开设创新创业相关课程,并多次举办创新创业专题讲座、创业沙龙、素质拓展、创业大赛等,培养的学生近几年先后在大学生创新创业比赛、“挑战杯”大学生创业大赛、全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比赛、“天竺山杯”市场营销大赛、电子商务“创新、创意、创业”等各类学科竞赛中取得了优异成绩。同时学生的创新创业项目为商洛本地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借鉴思路,为地方经济的发展作出了一定的贡献,商洛学院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仍然存在一定短板,具体如下。创新创业课程实践指导性较弱。目前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尚未设置专门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使得该专业学生创业、法律、财务等方面知识相对匮乏,创意点子难以转化成创业实践,策划书实践性较差,创新创业能力难以得到真正提高。造成培养的学生知识结构单一、应用实践能力不足,缺乏创业素质和能力,对学生就业和创业带来了不良影响。创新创业活动缺乏统筹安排。目前商洛学院高度重视创新创业教育,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已在各门课程的课程设计和教学中穿插着创新创业作业、任务,但由于各门课程的任课教师不同、教学内容不同,学生难以将所学知识整合到一个创新创业项目中,使得学生接受到的创新创业培训较为零散。教学模式相对单一。多数课程教学中,教师仍采取“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方式,导致学生课堂参与度较低,学习积极性较低,缺少将自身的创新观点和创业思考表达出来的契机,阻碍了学生自主创新创业能力的发挥和将好点子转化为实践的可能。乏具备实践经验的指导团队。拥有丰富创新创业实践经验的指导教师才能指导出优秀的项目。目前文化产业管理专业教师多理论丰富而实践不足,没有经过系统的创新创业培训或实践锻炼,导致在各项创新创业比赛中,只能立足于理论进行指导,对项目的实践性难以把握。

2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建设

查看全文

新工科下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研究

摘要:新经济的快速发展迫切需要新型工科人才支撑,新工科人才必须具备更强的创新创业能力。文章在分析目前高校工科专业创新创业教育现状和新工科人才能力需求的基础上,提出新工科人才创新创业教育实施的五个原则:全覆盖、全过程、全链条、产教融合多方协同和注重学科交叉融合,并给出了新工科专业创新创业教育的实施策略和创新创业实践平台的建议模式。

关键词:新工科;创新创业教育;产教融合;多方协同;学科交叉

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是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经济提质增效升级的迫切需要。吴爱华等在《加快发展和建设新工科,主动适应和引领新经济》中指出[1],以互联网为核心的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蓄势待发,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和新模式蓬勃兴起,创新成为国际竞争的新赛场,创新驱动的新兴产业逐渐成为推动全球经济复苏和增长的主要动力。新经济的快速发展迫切需要新型工科人才支撑,他们需要应用现在还未出现的技术,去解决还未出现的问题,需要具备更强的创新创业的意识和能力。

一、目前创新创业教育面向新工科需求的问题分析

随着国家政策的支持和引导,近年来高校越来越重视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在创新创业课程的开发、创新创业实践平台的构建、创新创业各类竞赛及活动的举办和创新创业学分的约束与认定等方面做了诸多努力,取得了不少的成绩,但从面向新工科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以及国际工程教育认证需求的角度看,依然存在着诸多问题。(一)创新创业的实践不能全员实质覆盖。创新创业的实践不能全员实质覆盖,或因顶层设计不足,或因机制保障不够健全,或因师资培训不到位,或因平台资源不够完善。对于学生人数众多的高校,在校学生的创新创业实践常聚焦于校院创新平台选拔的学生团队,这些学生的能力确实得到了长足的锻炼,但受益的是少部分学生;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成效的评价也普遍注重各类竞赛、项目的获奖数量和层次,并未将面对所有学生实施的创新创业活动、机制、策略和效果纳入评价体系。而新工科背景下创新创业教育目标应面向所有学生。(二)创新创业教育不能全过程。面向新工科人才,创新创业教育应融入工程教育的全过程,如此就不能忽视课程教学、实践环节等专业教育过程对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所发挥的作用,由于很大一部分教师缺乏对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责任和意识,以及专业课程目标体系设计中的模糊支撑,教师很难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锻炼和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致使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脱节,创新创业实践成为课外的、业余的活动,专业基础实验室和专业实验室也没有很好地与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实现共享和支撑[2]。(三)创新创业教育不能全链条,重创新轻创业。目前主体是依托校院创新平台,通过各类创新型的学科竞赛、项目和科研实践等,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关于创业意识和素质的锻炼,主要依托“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和“创青春”大学生创业大赛,但也仅限少部分学生参与;尚未建设有创业孵化基地、科技创业实习基地、专业化创客空间等创新创业平台和体系化的运营机制,无法为学生群体提供创业咨询、培训、教育和服务。(四)产教融合多方协同创新创业育人的力度不够。新工科人才培养应“问产业定需求”[3],创新创业教育应紧跟产业变革的步伐,因此产教融合校企合作非常重要。常有高校的创新创业实践是始于课堂、终于课堂,始于校园、终于校园,封闭办学,与产业不接轨不合作[4],培养的人才很难很好地满足产业需求。同时,开放办学的思路不够宽广,应在更大范围内优化配置教学资源,主动联系、挖掘,形成联合政府、行业、企业、学校和社会协同推进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5]。(五)创新创业教育中学科交叉融合的能力培养尚需有意识加强面向新经济的新工科人才须具备学科交叉跨界整合的能力,除需要积累交叉学科基本知识之外,创新创业实践还需要针对项目需求,组成团队,融合多个学科知识解决复杂的工程问题,形成创业计划书等,这本应是对学生学科交叉融合能力培养的最佳环节,但由于各本科专业内涵明确,学科交叉融合教育的意识薄弱,在跨学科课程体系设置、跨学科创新创业实践活动的开展、跨学科创新创业平台及师资和机制的保障等原因,无法满足新工科人才学科交叉跨界能力的培养。

二、创新创业教育实施原则

查看全文

创新创业教育及新思维能力提升策略

创新创业教育是支撑、引领社会创新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全面改善育人质量,激发学生创新思维的关键举措。为充分培养创新人才,需要以新思维为重点,通过积极重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科学精神与人文素养。本文将结合《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新模式研究》一书,分析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探索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中的新思维能力提升重点及提升策略,以期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全面提升创新创业教育质量提供有效参考。由白云莉著,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于2021年4月出版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新模式研究》一书,主要以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为研究对象,从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发达国家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分析、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具体方法分析、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精神培育的研究、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师资体系建设研究、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外部环境建设研究等多个角度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模式进行全面论述,提出了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认识、我国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现状与分析、英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分析、创业者创新创业观念教育、当代大学生创业精神培育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教学体系建设现状分析等观点,为当前创新、优化大学生创新创业机制提供了科学指引。该书具有以下特点:

一、视野完整,论述全面

该书研究视野完整,整体论述全面,通过从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认识、我国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现状与分析、国外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经验等角度出发,详细论述了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方案,为该书后续研究提供了完整的理论基础。另外,该书研究视野完整,通过从美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分析、英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分析、日本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分析等视角分析了发达国家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并结合创业者创新创业观念教育、创业决策能力教育等内容,提出了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方法、创业者创新思维能力提升策略。在研究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时,可以从以下角度出发:其一,对创新创业教育缺乏合理、全面的认识,学生未能形成良好的创新创业意识。由于未能对创新创业教育形成深度认识,影响了学生创新意识的有效培养和全面提升。其二,缺乏科学、完善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尤其缺少创新创业实践,引发双创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的融合困境。

二、解读深刻,方法科学

该书以大学生创业技能提升的理论基础为前提,通过从大学生创业精神培育的内涵及其意义、当代大学生创业精神培育的历史发展、当代大学生创业精神培育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国外大学生创业精神培育的经验及启示、当代大学生创业精神培育的优化策略等角度进行论述,实现了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精神培育的完整研究。另外,该书从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教学体系建设现状分析出发,系统化论述了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教学体系建设策略、“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支持体系构建等观点。以提升学生新思维能力为基础,开展大学生双创教育时,需要把握以下重点:其一,要坚持以专业教育为基础,全面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为真正实现双创教育的最佳成效,需要将学生的专业特色与双创教育有机融合,真正实现学生创新思维的理想培养。其二,要坚持以学科交叉为支撑,全面提升学生的跨界复合能力。在新的学生培养环境下,为更好适应新科技、新理论应用环境,需要以学科交叉为重点,通过培养跨界复合能力,全面提升学生培养质量。

三、聚焦应用,服务实践

查看全文

市场营销专业创新创业教育探析

摘要:高等教育新一轮的改革要求加大实施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创新人才,增大创业团队。本文探析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创新创业教育必要性,阐述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创新创业教育现状。最后,以西安航空职业技术学院为例,提出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创新创业教育的实施对策。

关键词:创新创业;高职教育;市场营销

1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创新创业教育现状

1.1社会发展要求高职院校加强创新创业教育

由于高校每年不断扩招,进入社会的高职毕业生数量也年年递增,就业压力持续上升。在当前我国就业形势严峻的情况下,创新创业教育可以扩大劳动就业面,提高劳动就业层次。2015年教育部发文鼓励高等学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积极鼓励高校学生自主创业。

1.2高职学生的成长成才离不开创新创业教育

查看全文

辅导员职业化创新创业教育研究

摘要:目前,在我国的高校中辅导员逐渐职业化成为一种广泛的教育改革背景,这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奠定下了良好的基础。但是目前尽管我国大部分高校都已经开展过创新创业类的课程,但是我国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并没有得到全面发展。本文针对辅导员职业化背景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开始,从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内涵和发展创新创业教育时所面对的困境入手并提出具体改革措施,希望可以为我国高校改革提供发展思路。

关键词:辅导员职业化;高校改革;创新创业教育

目前来说我国的高校辅导员人数越来越多,而且整体素质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这在一定程度上非常有利于我国高校辅导员的职业化发展。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也在当前高校辅导员逐渐职业化的背景下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但是从总体上来说,目前我国高校对大学生创新创业类的教育水平并不是非常高。所以如何在高校辅导员发展职业化背景下带动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发展成为一个问题。要想做到在辅导员职业化的背景下既能了解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内涵,同时又能够促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就必须快速实现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新模式的进步。

一、高校辅导员职业化背景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特殊性

1.高校辅导员职业的特殊性。目前我国高校辅导员队伍中人数得到大幅提升,这也是顺应我国高等教育普遍发展时代所产生的必然结果。目前我国的辅导员职业化发展已经初步形成,并且发展得非常好。辅导员职业的特殊性,不仅要求辅导员本身就有很高的知识素养,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同时也要有非常高的道德修养,并且要遵守职业操守。所以辅导员的职业特殊性能够以身作则带给我国高校大学生良好的影响。2.高校辅导员职位的特殊性。早在2004年,我国中央国务院就印发了相关内容,要求严格规范我国高校内任职的辅导员的职业素质,为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建设出高水平的辅导员队伍。辅导员担任着艰巨的任务,不仅要引导大学生培养正确的政治理念,同时又要给予大学生必要的帮助。所以由于辅导员这个职位的特殊性规定了辅导员不能做有损职业声誉的行为,而且要遵守模范和公德,这样才有利于大学生在大学期间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从而成为高校大学生的人生导师和精神领袖。由于高校辅导员职务的这种特殊性,高校辅导员职业化背景下可以说非常有利于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发展。3.高校辅导员职权的特殊性。目前由于我国的高等教育事业也在不断地发展,所以我国高校辅导员的队伍也在不断地壮大,辅导员手中的权力也越来越大。其中高校辅导员的工作内容包括了大学生的党建工作,干部管理工作以日常管理和评优评先等工作,以及贫困生鉴定等职能。可以说这个职位在赋予高校辅导员义务的同时,也赋予了高校辅导员很大的职权,而且大学生又是相对来说竞争比较激烈的一个群体。哪些人能够提干、入党或是培优保研,以及获得奖学金助学金,这些都是会引起大学生竞争的原因,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高校辅导员职权的优越性。所以可以说辅导员由于职权的特殊性会在一定程度上严重地影响大学生的发展和前途。但同样也可以说高校辅导员有能力在一定程度上给予有创新创业意向的学生更大的帮助和机会以至于他们能够创业成功。

二、高校创新创业教育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