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范文10篇
时间:2024-01-13 19:16:36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创新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创新演讲稿-创新总动员
什么是当前共产党员所最应该具备的素质?”围绕这个问题,前不久我们党群工作部在公司党员中间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有92%的党员回答出奇的一致,那就是“开拓创新”。
当今时代,创新作为鲜明的时代特征,已成为一种精神、一种品质、一种风尚。同志指出:搣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攠创新的意义还不止于此。“依靠独创技术求生存”,这是著名化妆品牌“花王”在高度饱和的市场竞争中提出的经营战略。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创新在某种程度上正成为企业生存的第一要务。
创新需要坚实的基础。被誉为“科学管理之父”的泰勒曾经这样讲:“具有丰富知识和经验的人,比只有一种知识和经验的人更容易产生新的联想和独到的见解。”的确,丰富的知识底蕴对于创新而言无疑是金字塔的基石。没有足够的知识积累和娴熟的工作技能,创新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时下,科学技术日新月异,我们所从事的金融领域更是瞬息万变。作为共产党员,要保持我们的先进性就必须与时俱进,就必须踏踏实实地走好脚下的每一步。在我们公司就有这样一些队伍,他们有的认真实践“三个代表”,明确提出创建“学习型”支部,让每位党员把学习当作是一种习惯,把学习看作是一种乐趣。有的积极响应市委关于凝聚力工程建设的意见,努力尝试创建“凝聚型”支部,还有的是则积极探究“业务型”党支部的创建。有理由相信,这些党支部一定是一个个出成果出效益出人才的党支部,必将会成为我们公司创新发展的排头兵。
创新需要热情和胆略。因循守旧、得过且过、安于现状是没有事业追求或理想抱负的投影,如果没有将个体成长融入整体发展的思考,将失去蓬勃向上的朝气和昂扬进取的锐气,就不会有开拓创新的渴求。现实中,静止可以减小阻力求得稳定,而创新则可能意味着风险系数的提升。两者折中妥协便容易产生狭隘的“创新”,但这并非真正意义上的创新。
创新意味着通过创造性的思维和行动导致史无先例的变化,并产生显著的效果,这是一种质的飞跃。事实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程和我们祖国取得的伟大成就是对大胆创新意义的最有力的诠释。
创新需要脚踏实地地落实。“追求创新攠如果仅停留在意识层面,将会成为一句最缺乏搣创意攠的口号。创新应该是学习与工作的结合,是智慧与经验的升华,是理论联系实际的结晶。有了创新的能力和意识,就应该在工作中大胆的实践,多听、多看、多思考,做一个工作中的有心人。对于我们这些青年党务工作者而言,更需要把创新的意识纳入到实际工作中。工作效率的不断提升,政治思想工作和企业业务工作的有机结合,党员群众交流沟通平台的搭建,这一切的一切都需要创新。
技术创新带动管理创新
随着电力走向市场步伐的逐步加快,以及国家电网公司管理体制改革的渐次推进,建立与之适应的、新的电力营销管理信息系统,成为供电企业进行有效管理的一种重要手段。为适应电力市场向规模化、集约化发展的趋势,提高供电企业在能源市场的整体竞争力,晋城供电公司建设了营销自动化系统。
一、系统技术支持基础
公司通过近几年的网络建设,建成了基于光纤通讯的计算机网络系统,覆盖所有单位、办公场所、110千伏及以上变电站、部分35千伏变电站、60余个乡镇供电所。公司到市区单位(包括城效支公司)的主干通道为千兆,到其它4个县支公司的主干通道为百兆,各支公司到供电所的通道最少为两兆。为形成一个先进、完整的营销管理信息系统提供了坚实基础。硬件系统采用小型机集群、硬件冗余结构、安全备份、安全防御等技术,建成了高可靠性、高安全性、高可用性的硬件平台系统,业务岗位统一配置了WINDOWS终端。软件系统采用三层结构设计,数据库采用ORACLE9i,数据访问中间件采用BEATUXDO,客户端应用基于DELPHI开发,三层体系结构合理地将数据存储、应用处理和结果展示分开,三个层次从逻辑上相互分离,从而使其应用系统不但具备了系统稳定、安全和处理能力高等特性,同时拥有开放式系统成本低、维护量小、可扩展性强、开发周期短等优点。
二、系统业务功能实现
系统采取了全集中的技术方案,建立了基于小型机双机集群、ORACLE9i数据库的数据中心,健全了规范的业务功能,实现了集中管理、规范服务的应用需求;95598客户服务系统为客户提供7×24小时的自助和人工服务,从而使公司营销自动化系统成为贯穿三层、覆盖八方、业务齐全、功能强大的营销管理模式。
实现的功能遍及:业扩报装、计量管理、电费核算、收费帐务、检查稽查、线损管理、客户服务、银电联网等八大业务。具体有:
管理创新与创新管理
大胆创新学生管理工作,不断改革学生管理方法与思路,在健全学生管理措施的同时,进一步提高工作人员业务素质。尤其在薛国强博士为首的新的领导班子的领导下,学生管理工作进一步得到健全与完善,以十六大精神为指导思想,以创新学生工作为工作重心,紧紧围绕学校“以教学为中心”的工作重心,着重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大胆创新,勇于实践,独辟创新管理思路
积极探索,大胆实践,努力强化学生管理创新是我院管理上的一套起色的新思路。在以院长胡列博士的为首的学院领导下,推出一套新的创新理念,独特的教学方针,大胆的求实创业精神,使学校工作全面运转并大度化转色,尤其学生管理工作有了明显的提高。
1)制度上的完善与全面化创新
在薛国强博士的带领下,全院学生管理工作起色很快,形式见好,学风、校风、班风都有着明显的变化。尤其学院各系别的划分与专业的归纳管理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学生管理部门的专业化、细致化,多样化,在坚持学院大方针的基础上,各系不同层次的推出了自己的一套管理模式,学生违纪、查房、学会的量化考核制度等一系列管理制度的出台,使管理工作更加合理化、全面化,完全拖开了传统管理模式,迈出了新的管理台阶。
2)管理模式的创新(下面正在考虑)
绘画的创新
关于传统与创新似乎已是老生常谈。对它们的把握许多人容易在不知不觉中走向偏颇,重视一方面而轻视另一方面。有的“艺术家”研究了一辈子的传统也没有形成自己的风格,顽固守旧。不愿直面现实生活的美术家,他的审美观念永远得不到更新的机会,只能停留在陈旧和保守的基础上,他的艺术情趣因此也会显得与时代格格不入,也就谈不上创新了。也有的“画家”对传统的精华尚是一知半解,就忙着抢夺“观念”,标榜“创新”,常是在建立空中楼阁,“墙上芦苇根基浅”,经不起时间的推敲和考验,这两种人其实都走入了误区。传统是一定要继承和发展的,任何事物都有其产生发展延续的过程,个性创造、风格的形成是我们对艺术追求的目标,但只一味地继承或一味追求出新都不能真正形成自己的风格。
什么是传统?传统就是一种已经形成并对后世发生影响的东西。在艺术范围内,可以说传统是极为重要的,无论是东方的还是西方的,传统都在影响我们,因此我们必须正视和研究它。继承发扬有利于艺术发展的因素,清除掉阻碍艺术发展的因素,真正能吃透传统的应当是精神非常强大的人,他既不畏惧于西方现代艺术观念的涌入,也不非难各种对传统的批评。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既吸收前人的养分,又不为之所困,始终以明智开放的心态去学习和创作,使我们的艺术更加饱满充实。
中国绘画从古典形态转变为现代形式,始终没有离开继承传统艺术的精神脉搏,只有这样,才能创作出真正有生命力的感动人的作品。有人主张完全摆脱自然和文化传统的束缚,也就是完全割裂传统的继承与开拓创造的关系。事实上这是不可能的,如果我们过于夸张个性,这种个性一定是单薄和短命的。我们从西方绘画史了解到:无论是野兽派、表现派还是立体派,不论其造型方法如何各异或者表现主观感受的程度如何不同,他们最终都有一个明显的继承脉络。
人类浩瀚的优秀文化成果就像展现在我们面前的山花烂漫的原野,每个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去采摘,从而发展自己的艺术风格。回顾整个中外艺术史,有哪位大师不是踏着前人的肩头向上登攀的?独创性总是相对而言的,历史上没有绝对的、凭空的独创性的东西。艺术史上所保留下来的,是一个个相互关联的环节,这些环节织成一张大网,每一种艺术品在此都有一席之地,这张网就是传统,没有传统也就没有创新。传统提供出一块坚实的平台,以便使艺术家向上跳跃,跳跃的结果构成另一高度,又成为下一跳跃的基础。我们判断一件作品是否有创造,也是基于传统框架下决定的。
我们更应认识到,开拓创造是艺术传统得以发展的动力,只一味墨守成规那是对传统作无意义的重复,更难言发展了。傅抱石先生曾说过:“时代变了,笔墨不得不变”。其意义就在于他认识到了传统的真正精神所在的同时,也认识到突破传统的重要性。正因为他的这种认识,才使他创造出了“抱石皴”,事实上传统在其发展的过程中,也包容了诸多逆传统而行的因素,才使传统变得愈加丰厚。中国水墨在其发展过程中不也出现过如徐渭、石涛、林风眠这些不守成法的艺术家吗?中国传统的精神历来是宽容创造鄙视守旧的。历史证明,守成型的画家多,开拓型的画家少,但美术史总是由开拓型的画家来书写的。
创新与传统的关系是艺术发展史上的一个永恒的命题。如何做到借古开今,既继承优秀的传统精神,又不囿于古人成法、陈法,这关系到艺术家的创造力、生命力以及个人努力探索等方面。人人皆知艺术要创新,从古至今的从艺者可谓众矣,然而真正能做到创新者的并不多。这与社会人文环境、画家个人秉赋等诸多因素都有关系,是一个综合复杂的原因。一个人在青少年时期就应逐渐培养对事物的敏感判断力和认知能力。如果这个时期不能使自己的感觉提升到一定水平,那么,艺术家的成年至老年很可能在其作品中显现感觉上的迟钝,表现出僵化保守。这就是有的画家一生都在画着同一个水平的作品的原因之一。有些大师如凡·高、高更虽然从事绘画较晚,但在此前他们一定具备敏锐的感觉,所以后来才有天才的发现。又如齐白石先生六十岁后的变法并不仅仅是陈师曾等人的提醒,关键是他具有敏感的艺术神经从而形成超常的创造力。一个艺术家如发展到高层次的感觉和感情的升华阶段,他可以靠敏感的直觉发现常人不易觉察的自然和内心之间那无限的丰富感,其艺术作品自然会表现出独到的新鲜感。
保险创新
一、2006年保险市场发展水平进一步提高,保险业整体实力显著加强
2006年,全国保费收入5641.44亿元,同比增长14.4%,赔款和给付支出1438.46亿元,同比增长26.55%。保险公司总资产19731.32亿元,较年初增长29.04%。资金运用余额17785.39亿元,较年初增长26.2%。保险市场运行呈现出以下特点:
(一)公司经营趋向理性,又快又好发展理念深入人心
一是公司发展规划和经营策略更加符合市场实际,在发展速度、业务质量和经济效益关系的处理上更加理性。人保财险、中国人寿、中国平安三家上市公司在发展速度、业务规模和实现利润方面均衡发展,受到国际投资机构的认可。二是在加快发展的同时,各公司加强了业务薄弱环节的建设。如人保财险正在筹备成立专门的责任险和农业险事业部机构,进一步推动责任险和农业险的发展;中国人寿成立了县域保险部,加大了对“三农”保险的开拓力度。三是注意处理好创新与发展的关系,更加重视创新对业务发展的重要推动作用。一些公司突破了传统的管理模式,在推进后援大集中、业务流程创新的同时,积极创新发展模式,如中国平安通过成立养老金公司,实现了寿险个险和团险业务的专业化管理。
(二)业务增长速度明显提高,区域均衡发展好于往年
年初以来,金融产品竞争日趋激烈,保险业及时调整经营策略,进一步加大产品营销力度,改善服务,在2005年规模基数较大的情况下,业务增速有所提高,行业实现了快速发展。全年保费收入同比增长14.4%,明显高于GDP的增长速度。各地区过去业务发展参差不齐的状况得到改变,市场整体发展水平普遍提高。东部地区在规模较大的基础上,继续保持较快发展;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发展速度超过了东部地区,呈现出快速发展的趋势。
舞蹈创新
一、编导的思维创新
1.如何培养创新思维
培养创新思维首先要观察生活、熟悉生活。从日常生活当中观察生活并逐步积累,来自社会生活各阶层的大量素材,并对这些素材进行科学分析、理解熟悉,从中筛选出具有典型性的人生、事件作为“艺术材料”,同时创作者主体意识的介入十分重要,因创作者独特的“视角”切入,使创作过程赋予新形象的审美认识,使思维具有了独创性。
舞蹈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贾作光老师提出:“要有一双舞蹈的眼睛,它必须全身心投入生活当中,身临其境地体验生活中的每一个人物内心感情活动,将人物情感变成自己的情感。”在第八届“桃李杯”大赛中,《进城》是在现实生活中提炼而成的原型人物:一群进城务工人员。它表现当代民工们在大城市生存、生活的状态。从开始蜂蛹般涌入大城市的好奇、新鲜到遭受白眼后的痛苦失望和面对挫败的无奈,直至鼓起勇气拍掉的尘土、擦干血汗,迎接新的曙光。让人真切感受在你我身旁,生活在社会中下层人民的艰辛,在对弱势群体深表同情之时,也为大多数人通过努力与奋斗最终得到社会认同而欣慰。这一作品创新的源头来源于生活真实原形,是创作者关注民生、关注社会生活,捕捉了具有代表性的典型人群,因此,创新不是“空中楼阁”,是源于生活中的“真善美”。
2.创新思维与时代精神
任何艺术作品都服务于同时代,不具有时代感的作品很难被大众接受,失去存在价值。中国的民族在民间舞蹈专业领域和业余文化生活中广为流传,其根本原因是顺应人民对舞蹈的审美追求。具有“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的双重属性。对于从事民间舞文化专业工作者,经历了民间文化艺人和专业人事提炼升华,在音乐节奏、动作元素组合变化上与时展同步,敢于在精神风貌上突破、创新与现代人的生活息息相关。既强调了其特有的“风俗性、自娱性”等特征,又反映了当代各民族间地域的风土人情和时代精神,紧扣文化“艺术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强调文艺作品反映时代旋律”的文艺方针。在大众文化生活中,经常可见大街、广场、空地中充满活力的老太太扭起秧歌、打起腰鼓、舞动扇花,她们脸上的笑容和肢体动作中散发出的“春春活力”为城市平添了一道道亮丽的风景线。在企事业文化和群众文化、少儿艺术培训中,民间舞也相当活跃。舞蹈已深得广大人民的认同和喜爱,它的大众化、通俗易懂,已深入人心。
马哲创新
一、马克思主义的文本研究是哲学创新的基础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理论特征。马克思主义的具体结论和问题域是可以被超越的,但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科学的方法论在总体上是无法超越的,马克思的思考方式不会过时。我们不但要研究马克思究竟“说了些什么”,更要研究马克思是“怎么说出来的”,研究马克思面对历史和现实的反思方法,而不是拘泥于他的种种结论。因为时代已经变迁,我们面临着全新的社会环境,不可能拘泥于马克思所涉及的那些具体问题和具体语境。马克思主义的基本问题仍然存在于现代社会的结构之中,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依然蓬勃地活在现代社会里,马克思主义是现代社会客观存在的一支强劲的影响力和支配力,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深藏于文本之中,因此,文本研究是哲学创新的基础,我们要加强马克思主义经典文本的研究。经典文本尽管不可能给我们直接提供针对现代社会发展现实情境的理论,但它提供了蕴涵着马克思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的宝藏。脱离文本,就不可能真正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真精神,就不能把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与方法。要全面而透彻地解读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的著作,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真与其他人所理解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区别开来,挖掘那些蕴涵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经典著作中极具价值却未具体展开的论述,澄清以往甚至现在被误读的思想。展开马克思文本研究需要做到:
(一)坚持历史性原则。杜绝教条主义和主观主义
结合作者所处的具体历史条件来理解文本对于把握文本的本真精神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马克思主义文本研究要求我们一定要努力贯彻历史性原则。对于我们而言,要想真正按照历史性原则研究马克思文本,就要通晓马克思文本所形成的欧洲资本主义的历史。阿尔都塞提出,要真正历史地进入到马克思自身的问题与思想深处,回到马克思当年思考与提出革命性理论的具体语境中去,研究马克思如何从德意志意识形态的唯心主义襁褓中挣脱出来、走向现实的科学的视野,必须承认真实历史对意识形态本身的影响,而不能内在目的论式地研究马克思。在研究中,要防止主观地把自己的思想粘贴到马克思身上。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进程中,存在过和存在着较为严重的“粘贴现象”,使马克思本人的思想受到极大的误解和扭曲。只有坚持历史性原则,尽力杜绝教条主义地理解马克思文本,我们才能避免走进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死路,才可能真正历史地理解马克思的本真思想。
(二)采用“问题对话一视域融合”的解读模式
伽达默尔指出:“我们可以这样来规定处境概念,即它表现了一种限制视觉可能性的立足点。因此视域(Horizont)概念本质上就属于处境概念……谁具有视域,谁就知道按照近和远、大和小去正确评价这个视域内的一切东西的意义。因此,诠释学处境的作用就意味着对于那些我们面对流传物而向自己提出的问题赢得一种正确的问题视域。”赢得“问题视域”是在更普遍性意义上理解文本的必要条件。在马克思文本研究中,解释者必须重视“问题视域”的存在,努力赢得问题视域,融汇自己的问题视域和所要理解的文本的问题视域,实现与马克思文本的对话,诠释出文本的鲜活意义,开拓马克思主义理论有效应用于社会实践的领域。显然,“问题对话——视域融合”解读模式比起极具针对性、指向性的带着某一或某些具体问题的文本解读拥有较为宽广的视界、较为宏大的问题容量和因此产生的较高的回答社会实践提问的效率,这对于我们成功应对当前崭新的社会主义实践提出的问题与挑战具有重要意义。
党政创新思考
上个世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伟大事件,莫过于共产党执政从理论变为现实,从一国发展到一系列社会主义国家。与此相伴随,领导俄国十月革命取得胜利并实现共产党执政的伟大导师列宁,提出了执政党建设的基本原则,开始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艰难探索。此后,在各社会主义国家,特别是在中国共产党执政的新中国,这一探索取得了重要成果。星移斗转,世事变迁,到20世纪后期,短短几年间,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一些执政的共产党纷纷丧权亡党,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一时处于低潮。在国内外风云急剧变化中,久经考验的中国共产党却如中流砥柱,巍然屹立,极大地巩固了自己的执政地位。在人类迈入新世纪之时,深入思考和探索共产党执政的规律,是关系到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关系到国际共产主义运动能否冲出低谷,关系到人类前途命运的重大课题。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执政党——中国共产党,对此不能不作出科学、有力的回答。
中国共产党在新中国执政已有50多年的历史。以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把马列主义建党学说与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实践相结合,创造性地提出了一系列中国特色的执政原则。进入新时期以后,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探索和回答了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条件下党的建设的一系列基本问题。面向21世纪,以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围绕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这个基本问题,进一步解决不断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这两大历史性课题。同志集中全党智慧提出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把立党、执政、兴国三者统一起来,对共产党执政规律进行了富有成效的新探索。这些宝贵成果,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得到了全面、集中的体现。
与时俱进——共产党执政的精神状态
共产党执政的成败,取决于党能否保持自身的先进性。党的先进性不是抽象的、一成不变的,而是具体的、历史的。党的精神状态如何,是党能否保持先进性和增强创造力的决定性因素。坚持党的思想路线,始终保持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关键所在。
与时俱进,是党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在新形势下的新发展,揭示了党始终坚持先进性的根本途径。其涵义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其精髓是,要具有永不停滞的创新精神。这是因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
与时俱进,是对马克思主义坚持、继承和丰富、发展的辩证统一。继承是创新的前提,创新是最好的继承。把握好这一辩证关系,理论才能真正顺应时代和实践的呼唤,体现与时俱进的要求。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我们任何时候都要坚持,否则我们的事业就会因为没有正确的理论基础和思想灵魂而迷失方向,就会归于失败。同时,只有坚持与时俱进,不断进行理论创新,才能使马克思主义保持旺盛的生命力,才能为我们的事业提供富于时代特征的强大思想武器,才能为党的执政地位不断夯实思想理论的基础。
奉献 创新 富民
深冬时节的四川峨眉山仍是绿色浸染,满目生机。走进山边的峨眉山市新坪乡净安村,一座座崭新的农家小楼引人注目。净安村过去人称“不净不安”的小山村,在村党支部书记兰小平的带领下,村民连续3年人均增收400元以上,逐步走向文明富裕。
讲奉献,才能打开局面
“讲奉献,才能打开局面。”2001年,兰小平当选净安村党支部书记,这句话是他上任伊始的心声。
兰小平的大部分时间都用在村务工作上。干活时,他也把摩托车开到田坝边,一双胶鞋随时放在车上,只要一接到群众电话,他驾车就去。妻子徐慧容说,一年365天,兰小平少说有300天帮不了自己干农活,家里的事一点也指望不上他。
2002年初春,乡亲们盼望已久的通村水泥路动工。资金缺乏,兰小平和村委会干部带头垫资几万元。为了抢时间,兰小平带领村民吃住在河坝,使通村道路如期修通。
兰小平任职近5年来,把村支书补贴全部借给了村里,还3次将家里的钱垫上,用于村里的公共设施建设。在兰小平的带领下,净安村2001年接通自来水,2002年修建通村路,2003年实施秸秆燃气项目,2004年实施了燃气二期工程,全村410户中有一半用上了燃气。2005年,村里再上粮食烘干机。通电、通气、通光纤电视、通电话、通自来水这“五通”,在净安村逐步成为现实。
德育创新
(一)缘起
在现实生活中,笔者常看到这些德育现象:老师不厌其烦地找学生谈心,道理、事实罗列了很多。学生当面听着,实际效果却甚微;学生政治答卷上洋洋洒洒,人生道理清清楚楚,自己的言行却北道而驰,判若两人;学校组织的德育活动,如参加革命纪念馆等,学生一路谈笑风生,视为春游、休闲。透过现象,我们不禁要思考一个问题:学校的德育活动如何真正走进学生的心灵?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谈中,明确提出:教师应设定现实的情境,汲取学生切身的生活体验,与学生展开直接的,面对面的对话。这样,学生才会习得富有情实感的、能动的、有活力的知识,学生的人格才会真正得到陶冶。由这段话,我们可以反思前面种种德育现象:老师找学生谈心,如果不断强化、强调自己的思想、观点,远离学生的内心需求与切身体验,这种对话就是“伪”对话;如果人生道理是学生作为标答背下来、写下来,而没有内化为学生个人习惯与追求,就难免会出现言行不一;如果学校组织的德育活动,一成不变,一味强调教育性,忽略学生的兴趣及对现实情境的感受,那么走过场就会成为必然。看来,德育应与时俱进,进行创新,否则就很难为学生的发展真正发挥作用。德育创新有很多途径,其中一种即是:设定现实情境,汲取学生切身的生活体验,从而进行有效的德育活动。
(二)步骤
第一步即搜集、整理种种生活资源,让它们为“设定情境”服务。
生活资源包括自然资源、社会资源。自然界的山水、草木,会滋养人的内心,丰富人的情感,提升人对自然的关注与思考。可以说人与自然密不可分,人类就是自然界的产儿。社会资源包括社会生活中种种的人和事。人是社会化的人,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人的劳动、学习、生活都具有社会化的特点。学生虽然人在校园,但同社会生活有千丝万缕密切的关联。社会资源就在学生的生活中。因为要为学生设定现实情境,激发学生调动自己的生活体验,所以选择生活资源时,应考虑:①贴近学生。这些生活资源学生能耳闻目睹,近距离去观察、感受;②角度新颖。这里的新并不意味着标新立异而是选择新颖的角度,让学生在真实的生活中发现美、感受生活的丰富多彩;③易于操作。学生都能迈进所设定的情境,都能不同程度地激发、调动自己的生活体验,不会有畏难情绪。比如:在自然资源中,选择“看一棵树”。在社会资源中,选择“与一个自己亲近的人聊天”。“树”与“亲近的人”即学生生活中的一部分,距离很近。有没有新意呢?学生一般视为司空见惯,平淡无奇。但加入观察、加入引导,学生会有新的发现,新的感受,这是对他们有益的体验。“易操作”在这里,也显而易见。“树”与“亲近的人”,学生都会毫不费力地去接近、接感受,没有心理障碍和过大的难度。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创新标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