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与发展范文10篇

时间:2024-01-13 17:11:46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创建与发展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创建与发展

高职安全防范创建与发展思索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更加关注生存环境的安全,对社会安全防范建设提出了非常大的需求,行业的发展迫切需要大批训练有素的专业人才。浙江警官职业学院作为全国司法类唯一的一所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站在战略高度,敏锐地意识到安防行业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未来需求,提出了“顺应产业创专业、根植行业建专业、服务行业促专业”的建设思路,于2000年在全国高职院校中率先创建了安全防范技术专业,解决了安防一线岗位技能型人才无对口专业培养途径的问题,填补了专业设置的空白。

近年来,该专业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并于2009年获得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笔者拟以此为基础,对安全防范技术专业建设的成果加以总结,旨在促进自身及其他院校同类专业的建设。

1.三方合作设计培养方案

人才培养方案是关于人才培养的蓝图,是教育教学的纲领性文件,是专业建设的核心。作为一个全国首创的新专业,形成全新的人才培养方案是首要的问题。

为此,我院按照“岗位—任务—能力—课程”的开发路径,由行业企业专家提供对应安防系统维护、工程施工管理的一线岗位,融入《安全防范系统安装维护员》国家职业标准,专业教师归纳行动领域,教育专家全程进行指导,三方共同论证、确定学习领域,构建了“突出布线、安装、调试、维护等核心能力,渗透‘忠诚、奉献、责任’等警院文化特色”的“公共学习领域重素质,专业学习领域重能力,拓展学习领域重发展”的全新课程体系。按照能力递进的培养规律,设计了认知式实习、体验式实习、参与式实习、顶岗实习的工学交替四阶段,形成了对国内同类专业具有示范作用的全新人才培养方案。

自2003年首届毕业生走向社会以来,该专业毕业生年平均就业率稳定在95%以上,一半以上毕业生已成为安防一线工作岗位的技术骨干。毕业生就业发生了由原来学院向企业推荐,到企业主动向学院要人的根本性转变,用人单位给予高度评价。毕业生中涌现出了“全国优秀百名保安员”,荣获三等功的看守所普通干警,在大型安防工程中独当一面的岗位能手等一大批优秀人才。

查看全文

高职安全技术创建与发展诠释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更加关注生存环境的安全,对社会安全防范建设提出了非常大的需求,行业的发展迫切需要大批训练有素的专业人才。浙江警官职业学院作为全国司法类唯一的一所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站在战略高度,敏锐地意识到安防行业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未来需求,提出了“顺应产业创专业、根植行业建专业、服务行业促专业”的建设思路,于2000年在全国高职院校中率先创建了安全防范技术专业,解决了安防一线岗位技能型人才无对口专业培养途径的问题,填补了专业设置的空白。

近年来,该专业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并于2009年获得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笔者拟以此为基础,对安全防范技术专业建设的成果加以总结,旨在促进自身及其他院校同类专业的建设。

三方合作设计培养方案人才培养方案是关于人才培养的蓝图,是教育教学的纲领性文件,是专业建设的核心。作为一个全国首创的新专业,形成全新的人才培养方案是首要的问题。

为此,我院按照“岗位—任务—能力—课程”的开发路径,由行业企业专家提供对应安防系统维护、工程施工管理的一线岗位,融入《安全防范系统安装维护员》国家职业标准,专业教师归纳行动领域,教育专家全程进行指导,三方共同论证、确定学习领域,构建了“突出布线、安装、调试、维护等核心能力,渗透‘忠诚、奉献、责任’等警院文化特色”的“公共学习领域重素质,专业学习领域重能力,拓展学习领域重发展”的全新课程体系。按照能力递进的培养规律,设计了认知式实习、体验式实习、参与式实习、顶岗实习的工学交替四阶段,形成了对国内同类专业具有示范作用的全新人才培养方案。

自2003年首届毕业生走向社会以来,该专业毕业生年平均就业率稳定在95%以上,一半以上毕业生已成为安防一线工作岗位的技术骨干。毕业生就业发生了由原来学院向企业推荐,到企业主动向学院要人的根本性转变,用人单位给予高度评价。毕业生中涌现出了“全国优秀百名保安员”,荣获三等功的看守所普通干警,在大型安防工程中独当一面的岗位能手等一大批优秀人才。

专业的发展影响和带动了专业群的发展,目前安防专业群已拥有安防技术、安全保卫、消防工程技术、安全技术管理等4个专业,课程建设成果实现了资源共享,专业建设的理念和思路也为校内其他专业的建设提供了指导。

查看全文

高职安全防范技术创建与发展综述

摘要:安全防范技术专业是浙江警官职业学院于2000年在全国率先创建的,经过几年的建设,在人才培养方案、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校内实训基地的师生共建、教师团队的双向互通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与尝试,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

关键词:高职;安全防范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更加关注生存环境的安全,对社会安全防范建设提出了非常大的需求,行业的发展迫切需要大批训练有素的专业人才。浙江警官职业学院作为全国司法类唯一的一所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站在战略高度,敏锐地意识到安防行业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未来需求,提出了“顺应产业创专业、根植行业建专业、服务行业促专业”的建设思路,于2000年在全国高职院校中率先创建了安全防范技术专业,解决了安防一线岗位技能型人才无对口专业培养途径的问题,填补了专业设置的空白。

近年来,该专业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并于2009年获得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笔者拟以此为基础,对安全防范技术专业建设的成果加以总结,旨在促进自身及其他院校同类专业的建设。

三方合作设计培养方案

人才培养方案是关于人才培养的蓝图,是教育教学的纲领性文件,是专业建设的核心。作为一个全国首创的新专业,形成全新的人才培养方案是首要的问题。

查看全文

高职安全技术创建与发展透析

摘要:安全防范技术专业是浙江警官职业学院于2000年在全国率先创建的,经过几年的建设,在人才培养方案、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校内实训基地的师生共建、教师团队的双向互通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与尝试,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

关键词:高职;安全防范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更加关注生存环境的安全,对社会安全防范建设提出了非常大的需求,行业的发展迫切需要大批训练有素的专业人才。浙江警官职业学院作为全国司法类唯一的一所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站在战略高度,敏锐地意识到安防行业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未来需求,提出了“顺应产业创专业、根植行业建专业、服务行业促专业”的建设思路,于2000年在全国高职院校中率先创建了安全防范技术专业,解决了安防一线岗位技能型人才无对口专业培养途径的问题,填补了专业设置的空白。

近年来,该专业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并于2009年获得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笔者拟以此为基础,对安全防范技术专业建设的成果加以总结,旨在促进自身及其他院校同类专业的建设。

三方合作设计培养方案人才培养方案是关于人才培养的蓝图,是教育教学的纲领性文件,是专业建设的核心。作为一个全国首创的新专业,形成全新的人才培养方案是首要的问题。

为此,我院按照“岗位—任务—能力—课程”的开发路径,由行业企业专家提供对应安防系统维护、工程施工管理的一线岗位,融入《安全防范系统安装维护员》国家职业标准,专业教师归纳行动领域,教育专家全程进行指导,三方共同论证、确定学习领域,构建了“突出布线、安装、调试、维护等核心能力,渗透‘忠诚、奉献、责任’等警院文化特色”的“公共学习领域重素质,专业学习领域重能力,拓展学习领域重发展”的全新课程体系。按照能力递进的培养规律,设计了认知式实习、体验式实习、参与式实习、顶岗实习的工学交替四阶段,形成了对国内同类专业具有示范作用的全新人才培养方案。

查看全文

小议高职安全防范创建与发展

摘要:安全防范技术专业是浙江警官职业学院于2000年在全国率先创建的,经过几年的建设,在人才培养方案、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校内实训基地的师生共建、教师团队的双向互通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与尝试,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

关键词:高职;安全防范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更加关注生存环境的安全,对社会安全防范建设提出了非常大的需求,行业的发展迫切需要大批训练有素的专业人才。浙江警官职业学院作为全国司法类唯一的一所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站在战略高度,敏锐地意识到安防行业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未来需求,提出了“顺应产业创专业、根植行业建专业、服务行业促专业”的建设思路,于2000年在全国高职院校中率先创建了安全防范技术专业,解决了安防一线岗位技能型人才无对口专业培养途径的问题,填补了专业设置的空白。

近年来,该专业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并于2009年获得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笔者拟以此为基础,对安全防范技术专业建设的成果加以总结,旨在促进自身及其他院校同类专业的建设。

三方合作设计培养方案人才培养方案是关于人才培养的蓝图,是教育教学的纲领性文件,是专业建设的核心。作为一个全国首创的新专业,形成全新的人才培养方案是首要的问题。

为此,我院按照“岗位—任务—能力—课程”的开发路径,由行业企业专家提供对应安防系统维护、工程施工管理的一线岗位,融入《安全防范系统安装维护员》国家职业标准,专业教师归纳行动领域,教育专家全程进行指导,三方共同论证、确定学习领域,构建了“突出布线、安装、调试、维护等核心能力,渗透‘忠诚、奉献、责任’等警院文化特色”的“公共学习领域重素质,专业学习领域重能力,拓展学习领域重发展”的全新课程体系。按照能力递进的培养规律,设计了认知式实习、体验式实习、参与式实习、顶岗实习的工学交替四阶段,形成了对国内同类专业具有示范作用的全新人才培养方案。

查看全文

探索高职安全预防技术专业创建与发展

摘要:安全防范技术专业是浙江警官职业学院于年在全国率先创建的,经过几年的建设,在人才培养方案、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校内实训基地的师生共建、教师团队的双向互通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与尝试,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

关键词:高职;安全防范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更加关注生存环境的安全,对社会安全防范建设提出了非常大的需求,行业的发展迫切需要大批训练有素的专业人才。浙江警官职业学院作为全国司法类唯一的一所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站在战略高度,敏锐地意识到安防行业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未来需求,提出了“顺应产业创专业、根植行业建专业、服务行业促专业”的建设思路,于年在全国高职院校中率先创建了安全防范技术专业,解决了安防一线岗位技能型人才无对口专业培养途径的问题,填补了专业设置的空白。

近年来,该专业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并于年获得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笔者拟以此为基础,对安全防范技术专业建设的成果加以总结,旨在促进自身及其他院校同类专业的建设。

三方合作设计培养方案

人才培养方案是关于人才培养的蓝图,是教育教学的纲领性文件,是专业建设的核心。作为一个全国首创的新专业,形成全新的人才培养方案是首要的问题。

查看全文

高职安全防范创建与发展诠释

摘要:安全防范技术专业是浙江警官职业学院于2000年在全国率先创建的,经过几年的建设,在人才培养方案、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校内实训基地的师生共建、教师团队的双向互通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与尝试,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

关键词:高职;安全防范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更加关注生存环境的安全,对社会安全防范建设提出了非常大的需求,行业的发展迫切需要大批训练有素的专业人才。浙江警官职业学院作为全国司法类唯一的一所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站在战略高度,敏锐地意识到安防行业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未来需求,提出了“顺应产业创专业、根植行业建专业、服务行业促专业”的建设思路,于2000年在全国高职院校中率先创建了安全防范技术专业,解决了安防一线岗位技能型人才无对口专业培养途径的问题,填补了专业设置的空白。

近年来,该专业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并于2009年获得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笔者拟以此为基础,对安全防范技术专业建设的成果加以总结,旨在促进自身及其他院校同类专业的建设。

三方合作设计培养方案

人才培养方案是关于人才培养的蓝图,是教育教学的纲领性文件,是专业建设的核心。作为一个全国首创的新专业,形成全新的人才培养方案是首要的问题。

查看全文

长期护理保险章程创建与发展

2011年9月17日,国务院印发了《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明确要求建立应对人口老龄化战略体系基本框架,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养老保障体系,努力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的工作目标,让广大老年人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十二五”时期,我国也将迎来新一轮的老年人口增长高峰,2011年至2015年,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将由1.78亿增加到2.21亿,老年人口比重将由13.3%增加到16%①。人口老龄化加快将导致社会有效劳动力资源增长率放缓,老年人养老保障和护理服务需求增加,伴随着社会转型期的各种矛盾,我国老年人护理服务事业发展任重道远。本文就完善我国老年人社会保险制度角度出发,对德国社会性护理保险做一简要分析,拟就发展适合我国现阶段国情的老年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发展作一粗浅的探讨。

一、我国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发展概述

(一)概念界定

当前,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概念在我国并未明确的界定,学界广泛接受的主要有以下几种概念描述:一是“对被保险人因为年老、严重或慢性疾病、意外伤残等导致身体上的某些功能全部或部分丧失,生活无法自理,需要入住长期护理机构,接受长期康复和支持护理或在家中接受他人护理时支付的各种费用给予补偿的一种健康保险”(荆涛,2010);二是“护理保险是借用国家、社会或私人的力量,对需要照顾的老年人提供相应的生活服务,以满足老年人的生活需求,它关注的是老年人口因年老而带来的生活及生理需求”(王莉莉、叶晓恬,2011);三是“长期护理保险是指那些因为老年、疾病或者伤残导致丧失日常生活能力而需要被长期照顾的人提供护理费用或者护理服务的保险”(黎建飞、侯海军,2009)。据此,我们可以认为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是指国家或社会建立的、为了解决因年老、伤残导致的丧失自理生活能力问题而举办的社会保险。它的手段在于长期护理需求产生后,为被保险者提供相应的费用补偿或者服务补偿。它的一般性目的在于免除社会成员的后顾之忧,增强其抵御年老或者伤残时自理生活风险,特殊目的在于应对人口老龄化、家庭结构变迁等原因导致的老年性社会问题,以促进经济发展社会的稳定。

(二)主要制度

我国长期护理保险制度主要集中在商业性保险领域,商业保险公司通过征收商业保险费建立保险基金,当被保险人发生保险责任范围内的伤残或者年老风险损失时,保险公司依据合同对其进行经济给付或者服务补偿。当前市场上主要的护理保险产品有以下三类:2005年国泰人寿保险有限责任公司率先开发出康宁长期看护健康保险产品,它主要针对30到50岁的健康人士,为被保险人提供身故或全残保险金、长期看护复健保险金、长期看护保险金;2006年中国人保健康推出全无忧长期护理个人健康保险,它主要针对18~59岁的健康人士,可以与单独出售,也可以与其公司的其它产品捆绑出售。当被保险人产生护理需求费用时,保险公司派专业调查专员实地调查,根据被保险人的实际情况,确定赔付标准,给付长期护理保险金;太平洋人寿保险公司近年来推出一个更为详细的护理保险产品———太平盛世附加老年护理保险。此产品将参保者的年龄分为三个级别,分别为70~79周岁、80~89周岁、90周岁及以上,年龄越大的获得的保险金就越多。按照被保险人缴纳的保险金额支付保险金,支付时要根据签订的合同和最后一次缴费的凭证、保险金领取人的身份证明和户籍证明,到保险公司填写保险金申领书领取保险金,受益人均为被保险人本人,不得指定其他受益人。②商业性长期护理保险制度作为一种社会化的风险分担机制,为参保者提供抵御老年残障风险服务,解除其后顾之忧。同时它也是一种更具目标性和针对性的经济保障机制,商业保险参加者通过缴纳护理保费,满足人们多层次和特殊的护理需求,进而保险制度经营主体获得利润。但是商业性保险的保险人和投保人之间是基于经济利益建立的合同关系,属于私人经济范畴。主体始终追求个体利润最大化的经营个体,对投保对象也存在选择性。这就致使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收费高、覆盖面狭窄、风险控制能力弱等,难以抵挡人口老龄化带来的老年人护理需求大幅提高的问题。鉴于此,我们可以举办社会性长期护理保险。

查看全文

创建小康社会与林业发展

近20年来,徐州市铜山县在林业建设上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取得了瞩目的成就。全县现有林业用地87万亩,其中有林地71.3万亩;四旁植树保存3000万株,活立木蓄积230万立方米,已建农田林网160万亩,其中高标准农田林网130万亩,林木覆盖率为31.2%,大型林果加工省级集团2个,下属中、小型加工厂120余家,可生产12个系列60余种板材产品,年产值已超过17亿元,为铜山的经济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在历届党委、政府领导下,全县人民年复一年大搞植树造林活动,取得了显著成绩。在林业方面:1986年被评为“全国平原绿化先进县”,1991年被评为全国义务植树先进县,1993年被评为“全国森林资源林政管理先进单位”,1994、1995两年先后通过省和国家林业部的验收,被授予“消灭宜林荒山先进县”和“二五普法教育先进单位”的称号,1997年又取得“全国造林绿化百佳县”和“全省高标准农田林网建设先进县”的荣誉,1999年被列入“全国林业标准化示范县”,2000年荣获“全国林业生态建设先进县”,2003年被评为“全国林业先进单位”,2004年被评为“全国绿化模范县”。2005年被评为“全国林业工程创新体系工程建设一等奖”,2004年被省政府评为“绿色江苏建设先进县”,2005年被评为“全省林政资源管理先进县”,连续多年被评为市、县林业工作先进单位,林业各项工作处全省领先地位。改革开放使中国人民富起来,国家的综合实力显著提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将使中华民族富强起来,一个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中国必将屹立于世界的东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的宏伟目标,呼唤着林业必须有一个大发展,呼唤着林业加速从以木材生产为主向以生态建设为主历史性转变的进程。同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也为推进林业建设、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舞台和重大的历史机遇。

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林业建设的新起点

林业是社会的林业,是满足社会需求不断变化的林业。新中国成立50多年来,林业走过了一个艰难曲折的发展历程。这个历程,是一个森林资源经受破坏、恢复和发展的过程,是一个以木材生产为中心的林业建设指导思想从不断强化到逐步弱化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对林业地位、作用、性质不断深化认识的过程。50年代到70年代末期,在传统林业经营思想的指导下,形成了以木材生产为中心的建设格局,林业的首要任务是生产木材。这一阶段有其特定的历史背景和原因。一是经济发展必须依靠林业提供木材,以保证国家工业、建筑、军事用材的需要;二是打破国际经济封锁,恢复和发展经济所必须的。在当时的情况下,很大程度上仅把森林看作是一种经济资源,把林业当作是国民经济的一项基础产业,同时也把林业部门作为一个产业部门来对待。70年代末期到90年代后期,是我县林业发展较快的时期。以高标准农田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实施为标志,我县林业进入了木材生产与生态建设并重的发展阶段。这一时期,我县林业在生产木材的同时,逐步加强了对森林资源的保护,开展了大规模的植树造林活动,陆续启动了一批林业生态建设工程。同时对林业作出了“既是重要的基础产业,又是重要的社会公益事业”的判断,提出了建设比较完备的林业生态体系和比较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的奋斗目标。到20世纪末,随着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人们对林业的认识越来越深刻,林业迎来了历史性转变的重大机遇。我县林业建设进入了以可持续发展理论为指导,坚持三大效益兼顾,生态效益优先,充分发挥森林的多种功能,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的新阶段,可以说是第三个发展阶段。生态环境的不断恶化,成为建设小康社会,大力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严重制约因素。党中央、国务院从中华民族的长远大计和强国富民的根本利益出发,强调保护资源和环境,促进人口、资源和经济协调发展,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森林作为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林业作为生态建设的主体,是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最大限度地发挥林业在改善生态环境中的作用,上升为经济社会发展对林业的首要需求。同时,经济社会的发展也深刻改变着人们传统的生存和生产方式,对森林资源作为生活和生产原料的单一经济需求,逐步发展为提供林产品、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自然文化遗产、发展森林文化等多样化需求。在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政府越来越成为公益事业建设的主体,通过经济手段优化配置社会资源是政府的一项重要责任。

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赋予林业建设新内涵

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看,我们不仅要在吃穿住用等方面达到小康水平,更重要的是城乡居民要有一个处处有草地树木、山青水秀、鸟语花香、街道整洁、空气清新、水体清洁的生活、出行和工作环境。否则,虽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了小康社会水平,但是生态环境因单纯追求发展而恶化,这显然不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本意。因此,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把发展经济与保护生态环境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考虑和进行决策,同时还要培养公民的生态环境意识,形成爱护生态环境的社会道德。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要求林业必须跨越式发展。没有林业的跨越式发展,生态环境建设速度就难以与不断变化的社会需求相适应。因此,加速林业发展,在提高发展速度的同时全面提高建设的质量,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对林业的特殊要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难点在农村,没有农村的小康就没有全面小康。有限的土地资源对绝对富余的劳动力来说是承载就业的重要基础,在相当长的时间内,这种状况难以改变。我国林业在很大程度上是农民的林业,农民是林业建设的主力军,而农民的林业也是落后地区的林业,同时又是生态坏境脆弱地区的林业。在这样的特殊背景下建设小康社会,既存在着发展阶段所特有的矛盾与冲突,也面临着生态环境建设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冲突,甚至搞得不好还会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出现以牺牲生态环境换取经济发展的风险。尤其是在广大农村,林业面临着既要发挥经济功能推动区域经济迅速发展,又要在发展中防止生态环境遭到进一步的破坏的艰巨任务。这是在特殊发展时期的两难选择,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破解的一道难题。

三、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林业面临着新问题

查看全文

农业信息服务系统创建状况与发展

陕西是西部地区的农业大省,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始终是关系全省国民经济发展全局的重大问题。特定省情决定了在未来相当长一段时期内,农业信息化始终是陕西省农业发展中的一项重要战略。然而,农业信息化的核心与基础是构建起一个完备、高效,由服务主体、服务客体、服务网络、服务内容及利益分配等诸多要素按照一定运行规则和制度所组成的农业信息服务体系。探索与完善农业信息服务体系建设,提升农业信息化水平,解决信息服务滞后在农业增效、农村发展、农民增收中的瓶颈问题,是当前陕西农业和农村工作迫切需要深入思考和研究的课题。

1陕西省农业信息服务体系建设现状

1.1农村信息基础设施与农业网络平台初具规模

近年来,陕西省通过先后实施“村村通电话”、“乡乡有网站”及“信息入村”等工程,使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在广播电视及电话网络建设方面,全省已全面完成了村村通广播电视和电话的目标。截止2010年底,全省有线广播电视用户数达448万户,其中农村有线广播电视用户数114万户。电话用户突破3600万户,其中固定电话780.7万户,移动电话2841.3万户。在互联网的建设方面,光纤通信线路已通达全部行政村,宽带数据网覆盖了所有乡镇和绝大部分行政村[1]。据《2010陕西互联网发展报告》,截止2010年12月底,陕西省互联网宽带接入端口达485万个,省内域名总量超9.6万个,网民数量达1295万人[2]。另外,通过整合和利用现有资源已搭建起了以省、市、县农业信息综合性网站为枢纽,以专业性网站及镇、村信息服务站为支点,纵横交错的农业信息网络服务平台。例如以“陕西农业信息网”、“陕西省农村经济信息网”、“杨凌兴农网”等为代表的农业信息综合性网站,以及以陕西省种业信息网、陕西省果业信息网等为代表的农业信息专业性网站。

1.2农业信息组织与服务体系逐步健全

经过几年的努力,陕西省已初步建立起了以农业部门为主体,龙头企业、经销大户等相关社会力量参与的农业信息组织与服务体系。省农业厅及全省11个市区、100多个县级农业部门均成立了农业信息服务机构,并配备了一批固定的专、兼职信息工作人员。通过实施“乡乡有网站”及正在实施的“信息入村”等工程,截止2010年底全省共建成乡镇政府门户网站1220多个,累计建设完成27910多个村级信息服务站,并且这些村级服务站均达到了“一套设备、一个场所、一个网络、一个队伍、一套制度”的村级服务站“五个一”标准配置[3]。另外,通过引进、培训等途径陕西省已初步建成一支覆盖全省的农业信息工作队伍。据不完全统计,全省拥有各类农业信息员4000多人,中级职称以上者占到总数的1/3,其中通过国家农业部认证的有2000多人。农业信息组织与服务体系的不断健全为陕西省农业信息化建设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与人才保障。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