闯关东范文10篇
时间:2024-01-13 16:18:16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闯关东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电视剧闯关东研究论文
[摘要]电视剧《闯关东》以其精彩的情节、鲜活的人物形象和独特的民俗风情彰显了丰厚的艺术魅力,在其精彩的情节当中也蕴含着深刻的时代命题。《闯关东》一剧在反映历史,描画民俗、演绎情感、传承民族精神、陶冶民族文化品格之外,也传达了当下事关国际国内社会、经济、政治等方面发展与改革的重大命题,确能给人以深刻的启发与思考。
[关键词]《闯关东》时代命题和谐资本侵略司法独立
《闯关东》虽然是一部移民历史剧,但任何历史都是当代人的历史,在电视剧《闯》中也反映了较为宏大而深刻的当下时代命题。
一、“和谐”之时代主命题
朱开山是个带过义和团、杀过洋人、闯过淘金沟九死一生的大英雄,其谋人处事极为沉稳宽厚、行侠仗义、处处以和为贵,无论是再闯金沟、闯农场、闯城市开餐馆还是闯煤矿斗日本,都可见他求“和”的特性。
朱开山再闯金沟是因为闹义和团时曾经救过自己命。在老金沟时又把自己当兄弟。教自己淘金、看金脉的贺老四在金沟被害,他必须去把事情弄清楚替贺老四报仇。整个事件的起因、目的甚至结果似乎只是一场报恩复仇的个人事件,盖不上“和谐”之时代命题这顶大帽。然而。朱开山在老金沟装傻充软,对小小年纪却对他颐指气使的大金粒低眉顺眼。叫干啥就干啥,却在老烟遭受把头毒打时挺身而出加以恰到好处地制止。救了老烟一命:在大金粒明知前路是死却还要执意运金出沟的送死行为,他竭力劝阻。明知大黑丫头做了许多坏事最终还是放了她一马没有杀她,最后自己“吞金”借官兵之刀杀了把头,让本想拿老朱一群当替死鬼缠住官军与土匪、自己好趁机运金出沟的金大拿也自食了恶果。朱开山在这里尽可能地创造了一个团结互助帮助弱者的淘金工人群体,以求工人内部的损失尽可能降低到最少,实现了底层人群内部的“和”:工人内部只有团结互助只有齐心协力只有坚守誓约才能严守群体秘密才能与压榨剥削自己的恶势力斗争到底并取得胜利,老朱就是这样运用自己的聪明才智既利用对手提供的机会,又识破对手欲利用自己及工人趁机运金出沟的诡计,最终与工人们一起既杀了仇敌又运金成功,实现了底层人群与上层势力斗争的胜利,实现了该群体该领域社会公平正义的“和谐”。中国共产党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任务,和谐社会就是指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公平正义”就是其要义之一。
电视剧闯关东的现实意义论文
一、《闯》的创业观
创个人家业一定要和集体、国家结合起来,和谐发展。其实整部剧就是他带领他们一家人如何建设自己家园,创办自己家业的创业历程。
因在金沟淘金,有了一定积累,在三江口元宝镇放牛沟村建起一份家产,有了房屋、土地和积蓄,想起了老婆孩子,于是就有了东北的第一个家;他第二次进金沟,出于对结拜兄弟的情谊和对金子的渴望,在那里忍受着奴役般的苦难,忍受着招人暗算的折磨,凭借着机智勇猛和过人的胆识,才能从鬼门关死里逃生,回家后,凭借着用生命换得的金子,在村东头另立新家园,房子、田地、伙计一夜间成倍增多,家业立刻变大,家人也获得了团聚,这可谓是朱开山在东北的第二个家;为躲避烧杀抢夺,举家北迁哈尔滨,山东菜馆的开办可谓是朱开山的第二次创业。虽然遇到以潘五爷为代表的地霸的百般阻挠,但凭借着真实、坦诚、勇敢、忍让的优良品质,获得邻居四坊的支持,并最终因为仁慈、宽大,让五爷自愧不如,同时也换来了家业的13益强大。山河煤矿的兴建不仅意味着朱开山的创业史跨入另一阶段,也带上了爱国色彩。从他对煤矿开采的思想转变(由不认可到大力支持)可以看出,他支持煤矿不仅仅是为了赚钱,更是出于民族自尊心,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利益,不惜冒着失去全部家业的风险。
《闯》在创业观方面带给现代人的启示是,建设自己幸福美好的家园,要有助于其他家庭的建设,而不应对其他家庭造成任何程度的伤害;不能仅把寻求利益当成创业的唯一目标,应注入更多的人文关怀和助人意识,要诚实守信,即做一个儒商。只有主动帮助别人,才能换来别人的支持与信任,也只有在自己处于不利局势时,顺利渡过难关,不管创业规模的大小,都要妥善处理好个体、集体、和国家的利益关系,要时刻以“大家”利益为重,才能保住“小家”的利益,在个体利益与集体利益发生抵触时,要以集体利益为重,要具有大局意识,力求获得集体和国家、民族利益的最大化。
二、《闯》的家庭观
朱开山这位山东大汉,对妻子忠贞不渝、爱情专一,对儿女关爱有方、松弛有度,处理家庭矛盾讲究功过分明,对家庭具有较强的责任心和使命感。整部剧是以朱开山一家人为主体的,而朱开山又是这个家的中心,是当家的,因此朱开山就是这个家的核心人物和家庭焦点。在他大儿朱传文的婚礼上,山东老家的未婚妻鲜儿出现在现场,面对这位曾对朱家有救命之恩的未婚儿媳和已经嫁进家门的儿媳,他以一颗博大的胸怀,从衡量各方权益的角度出发,当着众乡亲们的面宣布认鲜儿为女儿,让传文、那文、鲜儿三人在思想、情感上都能找到一个彼此均可接受的最佳状态,让全家人的心情都渐渐平静下来。二儿传武的婚事几乎贯穿整部剧,传武的婚事让他大伤脑筋。在对待秀这个既是儿媳更像女儿的人物时,表现出他的仁慈和责任心。在离开放牛沟村时,还要带走秀;在秀与一郎准备相爱时,允许她结婚,在一郎背叛全家时,对秀的未来生活产生担忧,一郎遭不幸后,再次允许秀回到家中。他对传文、传武严格的管教中渗透着伟大的父爱。《闯》在爱情观方面给我们的启示有助于现代人正确面对和审视自己的家庭观,中年人无论工作多忙,都应该增强对家庭的责任心、使命感。
电视剧闯关东的现实意义分析论文
一、《闯》的创业观
创个人家业一定要和集体、国家结合起来,和谐发展。其实整部剧就是他带领他们一家人如何建设自己家园,创办自己家业的创业历程。
因在金沟淘金,有了一定积累,在三江口元宝镇放牛沟村建起一份家产,有了房屋、土地和积蓄,想起了老婆孩子,于是就有了东北的第一个家;他第二次进金沟,出于对结拜兄弟的情谊和对金子的渴望,在那里忍受着奴役般的苦难,忍受着招人暗算的折磨,凭借着机智勇猛和过人的胆识,才能从鬼门关死里逃生,回家后,凭借着用生命换得的金子,在村东头另立新家园,房子、田地、伙计一夜间成倍增多,家业立刻变大,家人也获得了团聚,这可谓是朱开山在东北的第二个家;为躲避烧杀抢夺,举家北迁哈尔滨,山东菜馆的开办可谓是朱开山的第二次创业。虽然遇到以潘五爷为代表的地霸的百般阻挠,但凭借着真实、坦诚、勇敢、忍让的优良品质,获得邻居四坊的支持,并最终因为仁慈、宽大,让五爷自愧不如,同时也换来了家业的13益强大。山河煤矿的兴建不仅意味着朱开山的创业史跨入另一阶段,也带上了爱国色彩。从他对煤矿开采的思想转变(由不认可到大力支持)可以看出,他支持煤矿不仅仅是为了赚钱,更是出于民族自尊心,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利益,不惜冒着失去全部家业的风险。
《闯》在创业观方面带给现代人的启示是,建设自己幸福美好的家园,要有助于其他家庭的建设,而不应对其他家庭造成任何程度的伤害;不能仅把寻求利益当成创业的唯一目标,应注入更多的人文关怀和助人意识,要诚实守信,即做一个儒商。只有主动帮助别人,才能换来别人的支持与信任,也只有在自己处于不利局势时,顺利渡过难关,不管创业规模的大小,都要妥善处理好个体、集体、和国家的利益关系,要时刻以“大家”利益为重,才能保住“小家”的利益,在个体利益与集体利益发生抵触时,要以集体利益为重,要具有大局意识,力求获得集体和国家、民族利益的最大化。
二、《闯》的家庭观
朱开山这位山东大汉,对妻子忠贞不渝、爱情专一,对儿女关爱有方、松弛有度,处理家庭矛盾讲究功过分明,对家庭具有较强的责任心和使命感。整部剧是以朱开山一家人为主体的,而朱开山又是这个家的中心,是当家的,因此朱开山就是这个家的核心人物和家庭焦点。在他大儿朱传文的婚礼上,山东老家的未婚妻鲜儿出现在现场,面对这位曾对朱家有救命之恩的未婚儿媳和已经嫁进家门的儿媳,他以一颗博大的胸怀,从衡量各方权益的角度出发,当着众乡亲们的面宣布认鲜儿为女儿,让传文、那文、鲜儿三人在思想、情感上都能找到一个彼此均可接受的最佳状态,让全家人的心情都渐渐平静下来。二儿传武的婚事几乎贯穿整部剧,传武的婚事让他大伤脑筋。在对待秀这个既是儿媳更像女儿的人物时,表现出他的仁慈和责任心。在离开放牛沟村时,还要带走秀;在秀与一郎准备相爱时,允许她结婚,在一郎背叛全家时,对秀的未来生活产生担忧,一郎遭不幸后,再次允许秀回到家中。他对传文、传武严格的管教中渗透着伟大的父爱。《闯》在爱情观方面给我们的启示有助于现代人正确面对和审视自己的家庭观,中年人无论工作多忙,都应该增强对家庭的责任心、使命感。
鲁剧发展现状论文
摘要:鲁剧是指由山东省国有和私营影视制作机构拍摄的电视剧作品,是山东文化强省战略的重要举措,有着重大的文化带动意义。2008年,山东电影电视剧制作中心(以下简称山东影视中心)倾力打造的《闯关东》作为开年大戏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首播并掀起收视热潮,再次将鲁剧品牌打响全国。《闯关东》对于鲁剧的发展有着特殊的影响,一方面,它将鲁剧的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创作高度;另一方面,它也给鲁剧以后的创新发展设置了新的难度。因为山东影视中心为了打造好这部传奇史诗,不仅选择好编剧、好导演、好演员,而且投入了4千万元制作资金。这些都为鲁剧再造辉煌设置了难度。那么,《闯关东》之后,鲁剧该怎么走?分析和把握鲁剧当前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就成了题中之义。
关键词:鲁剧
鲁剧构成因素的固定使其陷入模式化泥潭
经过多年的发展,鲁剧在探索中积累了丰富经验。同时,鲁剧构成因素的固定也使其陷入模式化泥潭,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三大”特征标记品牌鲁剧。鲁剧有三个固定的标记特征,即:大丈夫、大题材、大手笔。“大丈夫”是指鲁剧倾向于塑造男主角形象,而且男主角形象都是大英雄大人物,如《大染坊》中的陈寿亭、《闯关东》中的朱开山、《大法官》中的杨铁如、《誓言无声》中的许子风。“大题材”是指鲁剧所选择的题材都是紧扣时代脉搏的宏大题材,如《大地缘》《21天》《大法官》《誓言无声》等都是以当年的热点大事件为创作蓝本,有着浓厚的时代特征和现实主义倾向。“大手笔”是指鲁剧对“大”的热衷,综观山东制作的电视剧,多是荡气回肠的大基调、大情感,而且演员阵容和资金融入以及制作周期都尽显大制作、大手笔风范。当然,这些都是由鲁剧的自身定位和齐鲁文化所孕育的人物性格所决定,但是,如果一味的定大基调,将视角千篇一律地放在现实主义的大题材上,很容易使鲁剧写实有余而写意不足,最终被所谓的“大题材”“大手笔”架空。另外,男主角类型的过于单一,也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鲁剧的艺术魅力和美学品格。
2.陷入主旋律作品共有的创作模式。鲁剧热衷于主旋律电视剧的拍摄。但是,主旋律电视剧有它固有的模式,首先它主张共同的叙事策略,即微小人物、宏大叙事、以小见大成了主旋律作品的共同特征。主旋律电视剧的故事框架大多通过一个普通家庭在风云变幻的宏大政治背景下的艰难挣扎去缓慢构建,进而反映整个时代的变化与变迁。鲁剧的故事构建也已陷入这样的创作模式,例如《闯关东》就是通过朱开山一家的命运变迁,真实地还原了从清末到“九一八”事变爆发前中国那段苍凉、悲怆的历史岁月。这样的模式让我们想到了同为主旋律作品的《大宅门》《乔家大院》《大染坊》,如此雷同的重复与相似已经消磨了主旋律作品初始的艺术魅力与文化特征。其次,主旋律作品的剧作家对故事情节的发展与矛盾升华的处理已统一形成理念化的创作,作品情节都是伴随着个人与国家、集体利益的冲突不断推进而发展,最后的结局都是个人利益服从国家和集体利益。而矛盾的升华则大多以中国抗日战争那段特殊的时代为背景,矛盾到故事的结局处都是上升到民族矛盾的高度。当然,这里不是说这样不好,问题是电视剧“注重叙事方式和线索安排”,①如果观众刚看完开始就知道结局和故事的主体框架,那么,这样的艺术最终是不会感染观众的。而鲁剧《鲁氏兄弟》《村主任李四平》《铁道游击队》《大法官》《大染坊》《闯关东》都有着这样的模式色彩。
平民英雄研究论文
论文关键词平民英雄孟子大丈夫
论文摘要朱开山从义和团到老金沟到放牛沟到山东菜馆到山河煤矿的经历,完全无愧于一部伟大的平民史诗。他那种集大仁大义大智大勇于一身的大丈夫气概,是孟子学说强势的一面近乎完美的体现。
52集电视连续剧《闯关东》在中央电视台播出后,受到观众热捧。最高收视率达11.84%,创下了2007年以来央视电视剧收视率新高。不少观众认为。继《亮剑》中李云龙后,李幼斌又塑造了一个经典角色。有观众表示,李云龙相对简单,而朱开山必须面对更复杂的处境,赤子之心未泯,但人情练达、世俗无碍,压不倒、打不垮、行得正、走得稳,显然是在践行着孟子对于大丈夫的要求。显然,观众喜欢《亮剑》中的李云龙,是因为他身上的那股子劲,面对任何强敌都敢于亮剑的气魄。同样,观众喜欢《闯关东》中的朱开山。也是赞叹他的强势人格,他身上体现出的那种大仁大义大智大勇的大丈夫气概!更为可贵的是,李云龙亮相的时候已经身为八路军的一名团长。朱开山出场时却还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平民。因此,他多姿多彩的传奇人生。他历尽艰辛的英雄之旅,更能给我们今天日趋平淡平凡的生活注入一股新鲜的活力,再加上观剧时的移情作用,自然而然会引起更多普通观众的强烈共鸣。
故事以清末一户山东人家“闯关东”为主线。故事的第一主人公朱开山是一位颇具传奇色彩的平民英雄。年轻时在义和团运动中崭露头角闻名一时。义和团运动失败后,朱开山走了上闯关东之路,在广袤荒凉的土地上。领着妻子儿女们历尽艰辛白手起家,一路闯荡。一路拼搏,最后一举成为哈尔滨富商。朱开山从义和团到老金沟到放牛沟到山东菜馆到山河煤矿的经历。完全无愧于一部伟大的平民史诗。
朱开山,这个来自孔孟之乡的平民,虽然读书不多,但是深受孔孟学说的熏陶,尤其是孟子学说强势的一面,在他的身上得到了近乎完美的体现。英雄不问出处,正如孟子所言:“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土,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孟子所举的六人,舜、傅说、胶鬲、管仲、孙叔敖、百里奚都是身处逆境。历经磨难,发愤图强,终获成功的大丈夫。孟子分析他们成功的原因时说:“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这段所有中国人都耳熟能详的话,用平民的语言来表达,就是“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这十字箴言。
孟子说“我善养吾浩然之气”,这股至大至刚的浩然之气,朱开山就有。“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馁也。是集义所生者,非义袭而取之也。行有不慊于心,则馁矣。”孟子的这段话主要的意思是说,浩然之气就是至大至刚至纯至正的大丈夫气概,浩然之气就是大仁大义无愧于心的大丈夫作为。
音乐鉴赏论文:影视音乐鉴赏教学风格
本文作者:陈莹单位:江苏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影视音乐融入高校公共艺术课的特殊优势
影视艺术是一门视、听相结合的综合艺术形式,影视音乐作为影视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升华影视艺术作品的主题思想、宣泄主人公内心情感、营造主题意境等基本功能,在不同的影视作品中均有体现。当前,国内多数高校均开设了音乐鉴赏类选修课程,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自主选择。事实证明,大学生对这类课程比较喜欢,尤其是一些经典影视作品中的经典音乐。优秀的影视音乐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塑造大学生高尚的人格,修正其偏执、不正确的价值观念,对真、善、美有更深刻的领悟。影视音乐欣赏让学生对影视音乐有更加深刻的认识,也拉近了学生与音乐的距离。在教学中再增加一些乐理知识、音乐常识,学生学起来也更有兴趣。尽管影视音乐欣赏是以电影和电视的视频片段作为载体,但必须以音乐素材为主要内容,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将注意力从影视剧转移到影视作品中的音乐上来,从而激发他们对音乐尝试和乐理知识学习的热情和渴望。从大量的课程实践中笔者发现,学生多数都有自己喜爱的电影类型,女生较喜欢文艺和清新风格的影片,男生则喜欢题材比较宏大的电影,不同风格的电影丰富了大学生的课余生活。新一代大学生都比较有个性,为他们提供一个开放的平台去探寻影视音乐的奥秘是非常有必要的。作为教师,笔者经常布置作业,让学生在课下寻找同一主题下的影视音乐,并分别对他们进行评论,或者直接让学生在讲台上发表个人对影视音乐的不同看法,锻炼他们的创造力和团队合作精神,为大学生的研究性学习提供更广阔的空间。
影视音乐《家园》欣赏教学设计
电视剧《闯关东》作为2008年中央电视台的开年大戏,在央视创下了收视神话,全国多数观众在同一时间观看了《闯关东》的大结局。长达52集的鸿篇巨制,生动再现了从义和团运动到“九•一八”时期,在动荡中的人口迁徙和奋斗历史。一曲旋律舒展、风格多变、气势恢宏的片尾曲《家园》则成功地塑造了山东“闯民”的高大形象。此曲由刘欢作曲,王敏、张宏森作词。全曲由三部分组成,第一段由刘欢演唱,曲调跌宕,充满浪漫情怀;第二部分由宋祖英和刘欢共同演唱,甜美动人的东北民谣《摇篮曲》结合富有律动的Rap说唱,“土洋”结合,形式新颖;第三部分再由刘欢演唱,此曲高亢、激昂的高音部分将音乐迅速推向高潮。笔者结合个人教学实践,以歌曲《家园》欣赏为主要内容进行如下教学设计:1.走近“家园”(1)欣赏默片《家园》。首先教师在课前将片尾曲的音乐关掉,课上播放无声的《家园》视频;然后让学生围绕音乐与影视作品的关系,谈谈看完这段无声视频后的感受;最后教师概括总结音乐在影视作品的重要作用,启发学生关注影视音乐。(2)联想《家园》音乐。教师先简单介绍电视剧《闯关东》的故事情节;再让学生根据故事情节及所看视频联想片尾曲的音乐风格。2.走进“家园”(1)聆听《家园》。教师先播放完整的片尾曲《家园》;再让学生将听到的音乐与之前设想出的音乐做比较分析;最后教师总结歌曲《家园》的音乐风格特点。(2)剖析《家园》(谱例1)。教师将分段处理的《家园》分4段播放,每放完一段,让学生说出该段音乐的演唱者;再用PPT课件显示乐曲歌词;总结出第一段、第二段的Rap和第三段都是由刘欢演唱,第二段女声部分由宋祖英演唱,曲调选自东北民歌《摇篮曲》。然后让学生结合《闯关东》的主题,思考歌曲为什么加入东北民歌的片段;最后教师总结影视音乐具有的地域性特点,并具体做出分析。(3)学唱《家园》。教师用PPT课件显示乐曲简谱;然后教师弹钢琴,学生分段学唱歌曲简谱;待基本掌握旋律后,学生跟随钢琴伴奏演唱歌词;接着请学生谈谈对Rap的认识;让一位学生演奏架子鼓,一位学生朗读Rap部分的说唱;教师再概述Rap的由来、特点和国内外代表性说唱歌手;再请学生模仿歌曲中刘欢说唱的内容,节奏律动可以自由发挥;最后教师弹伴奏,学生分三组演唱;一部分男生齐唱刘欢片段,全体女生齐唱宋祖英的《摇篮曲》;一部分男生配合女生演唱Rap片段。谱例13.走出“家园”(1)比较刘欢、宋祖英的演唱风格教师可以提问学生是否喜欢这两位歌唱家,再让学生列举刘欢和宋祖英的其他代表性歌曲;接着让学生进一步谈谈两位歌手的唱法和音乐风格有哪些不同;最后教师总结:刘欢和宋祖英分别属于通俗唱法和民族唱法,前者演唱流行音乐居多,后者擅长演唱民歌。(2)“民族风”与“流行风”的相互融合先让学生列举“民族风”歌手与“流行风”歌手搭档演唱的歌曲;接着教师补充:玖月奇迹的《中国美》,宋祖英和周杰伦的《本草纲目》,谭晶和陈奕迅的《龙文》等;然后播放玖月奇迹演唱的《中国美》视频;请学生分组讨论“民族风”与“流行风”相互融合的优缺点;最后将持不同观点的学生代表分成两组,进行5分钟辩论会研讨。4.重返“家园”(1)了解影视音乐的种类。先让学生欣赏电视剧《闯关东》的片头曲;再让他们分组讨论影视音乐中的其他类型;然后教师总结:除了片头曲、片尾曲之外,影视作品中经常出现的还有插曲、背景音乐等音乐类型,讲解它们在影视作品中发挥的不同的重要作用。(2)3位学生代表演唱《家园》。先由教师播放《家园》的伴奏音乐,接着让一位男生演唱刘欢所唱的片段,一位女生演唱宋祖英所唱的片段,一位学生演唱Rap部分。让学生在愉快轻松的歌声中结束这一课程的教学。
教学设计理念
东北民歌艺术风格与演唱特点
摘要:东北民歌是中国民族音乐文化中的一个重要分支,也是东北地区艺术文化的重要展现形式,是极富代表性的民族音乐,它以它独特的艺术魅力,在丰富了东北文化的大环境的同时,也使中国的民族音乐更加绚烂多彩。本文以东北民歌《回娘家》为例,分析与阐述关于东北民歌的艺术风格与演唱特点,从而对东北民歌进行直观的探究。
关键词:东北民歌;艺术风格;演唱特点;《回娘家》
东北民歌,其不仅展现了地域性这一特点,同时也与当地的人文生活相融合,在东北地区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中衍生出的东北民歌别具一格。东北民歌作为东北文化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它不仅体现了东北的传统文化,更是与人文环境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它展现了东北人民直率爽朗的性格,同时也反映了东北的社会生活与风土人情,这也是东北民歌深受大众喜爱并得到广为流传的重要原因之一,它对于东北人而言不只是一种艺术形式,更可以说是一种文化习惯,也是一种无可替代的精神生活的必需品。
1东北民歌的发展进程
1.1东北民歌的文化背景。东北地区是辽宁省、吉林省、黑龙江省这3个省的统称,同属东北平原,山环水绕,土地肥沃,是我国重工业发展的重要基地,也是我国的重要粮仓供给之地,在社会生活、风俗习惯、语言特点上大致相同。对于东北人而言,将不得不提到一词——“闯关东”,因为有很大一部分东北人是从河北、山东等地区闯关东过来之后留在东北的,在曹宝明《闯关东与东北性格的形成》的一文中对于“闯关东”是这样定义的:“道光咸丰年间,由于战争紧迫,加之中原地区天灾不断,迫使一些破产农人不顾清政府的条文规律,纷纷出关过边北上东进地闯入东北,而清政府此时也无心或疏于对边关的把守和管理,于是从那时开始数以千万计的中原人来到东北谋生,历史上被称为‘闯关东’”。[1]1.2当今东北地区主要的民歌类别。随着时间的推移,在这片黑土地上孕育出的不只有东北人民的热情、直率、重情、助人的性格特征,同时在这片热土上经过时间的洗礼与文化的沉淀,演变出了独具东北地域文化色彩的民间歌曲。在庞大的东北民歌体系之下,又包含了汉族民歌、回族民歌、满族民歌、蒙古族民歌、朝鲜族民歌、锡伯族民歌、赫哲族民歌在内的多民族民歌,其中以汉族民歌居多,在这其中又包括号子、小调、情歌、诙谐歌曲、儿童歌曲、叫卖调等一系列类别。从东北地区实际的生产生活看,又衍生出大量的劳动号子,如码头工人号子、渔民号子等等。其次,小调这一种类别是东北民歌当中数目最为庞大的,也是流传以及传唱度最为广泛的一种曲目类型,一直到现在在东北地区的各地方剧院剧场,甚至是在街头小巷之中,依然可以听到东北小调蔓延在东北的各个角落,每逢节假日时分,那些有演出的剧场剧院甚至一度出现一票难求的场面。除此之外,无论是上至七八十岁的老者,还是下到七八岁的孩童都可以或多或少哼上几句东北小调,由此可见,东北民歌在每一个东北人的心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位置,而东北的民歌也是在众多各民族地区被继承与弘扬得比较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2东北民歌的艺术特征与曲式结构——以《回娘家》为例
高满堂电视剧的东北叙事分析
摘要:地域是电视剧叙事过程中不容忽视的人文背景,是值得现实题材电视剧深耕与扎根的创作沃土。大连籍编剧高满堂在对东北文化的艺术探索中逐渐形成了自身作品的叙事风格。高满堂作品致力于抒写波澜壮阔民族史诗下的人物命运,采用平视的叙事视角、平民化的叙事语言与历史语境,来追溯东北广袤大地上逝去的与正在发生的人间百态。其作品诞生在家国时代变迁与东北故土情怀激荡下,为我国现实题材电视剧提炼地域特征、描摹乡土风貌提供了借鉴。
关键词:高满堂;东北文化;叙事研究
一方水土滋养着一方百姓,本文所论及的“东北叙事”指的不仅是地理区域上的东三省,更是广袤辽阔黑土地上孕育的东北文化。由辽宁大连走出的编剧高满堂在其30余年的创作生涯中,将故土东北文化作为发力点,创作出《闯关东》(2006)、《大工匠》(2007)、《北风那个吹》(2008)、《钢铁年代》(2011)、《我的娜塔莎》(2011)、《爱情的边疆》(2018)、《老酒馆》(2019)等一批体现东北文化的优秀电视剧,多次获得全国“五个一”工程奖、中国电视金鹰奖、中国电视剧飞天奖的殊荣,其作品也堪称是东北社会人文风貌的万花筒。
一、游弋白山黑水:东北风土人文的真实影像展现
(一)东北语言文化与叙事视角。在高满堂作品中,方言俗语是地域文化的集中反映,它不仅是一部电视剧台词腔调上的点缀,更展现了高满堂作品写平民大众、写万家百姓的平民视角。高满堂作品中诙谐幽默、质朴粗犷的东北方言,令置身于年代背景中的人物一下子变得生动起来,从而构成了其作品重要的叙事技法。《北风那个吹》的张大爷做忆苦思甜报告,给知青们“叨咕叨咕”吃苦饭的故事,“咱们穷人在旧社会,那遭老罪了!就说我吧,十冬腊月的,连双鞋都穿不上,那脚冻得啊龇牙咧嘴的”。女知青在出演京剧《沙家浜》的阿庆嫂时突然忘词,顺口说出“参谋长休装大尾巴狼。”东北方言的妙用增添了作品的生活趣味,在意蕴苍凉的现实主题中加入了一丝大碴子味的地道笑料,悲凉与幽默的对比在今昔时空中交叠,激起观众层层不绝的现实反思。在高满堂新剧《老酒馆》中,陈怀海一行六人刚来到大连好汉街,就听说了当地人的一句俗话:“盖上盖儿,明明是一锅杂拌鱼,掀开盖儿,弄不好就成疙瘩汤了。”高满堂巧借两道东北名菜就点出了大连生意场上的风波诡谲、鱼龙混杂,平易生动的生活化语言点出了电视剧抒写平民故事的叙事视角,东北方言或活泼逗趣或讽刺意味十足,与当时东北百姓的语言特征大致相符,从而进一步推动了叙事。(二)东北民俗文化与叙事特色。东北特色鲜明的民俗文化为电视剧叙事提供了值得依托的想象空间,东北农村的林海、雪原、火炕和烟囱,东北工业城市的工厂与庞大机器,人们戴的狗皮帽子、乘的雪橇爬犁、玩的冰刀雪仗、吃的酸菜高粱米,东北民俗文化遍布衣食住行各个方面,而这些承载着几代人记忆的意象符号都能在高满堂的作品中找到踪迹。例如《闯关东》中令人印象深刻的“油炸冰溜子”,面对食客的上门刁难,朱开山二话不说上房檐掰下两根大冰溜子,裹上面粉下油锅炸出了这道东北民间传说里的菜肴。这一情节将东北自然环境、民俗文化乃至地域性格与叙事自然地结合在一起,不见穿凿痕迹,却又让观众倍感新奇难忘。《北风那个吹》里每当月亮湾广播站“北风那个吹,雪花那个飘”的音乐响起,知青帅子就乘上自制的雪橇冲下雪坡往大队部奔去,那个在冰面上旋转着跳着芭蕾的他,那个“穿林海,跨雪原”模仿杨子荣念念有词的他,让人们在体味东北乡村之余,更看到了那个年代少年们的激情、理想与纯真,东北民俗文化符号也由此成为剧中突出的叙事特色。冰雪覆盖的广袤平原是东北地理环境下的典型特征,《北风那个吹》依托天然的地域环境完成场景的构建,再将人物富有生活气息的行为代入其中,底色与人文的应和,构成了一幅气韵浓厚的东北风情画卷,为叙事氛围的营建奠定了基础。(三)东北地理文化与叙事语境。高满堂作品中的东北文化并不是作为一个孤立的地域所呈现的,恰好相反,他强调了东北开放包容的一面,注重把握东北与其他地区之间的文化关联性,并将其转化为极富戏剧张力的情节,以此作为电视剧独有的叙事语境。以大连为例,它是东北城市发展进程中的佼佼者,那条融汇了近代东西方建筑特色的兴隆街,是传统与现代、中国东北与世界各国文化碰撞的有力见证。《老酒馆》中闷倒驴、贝莎点心、张记豫菜等,典型的大连记忆符号将一座城市的历史写得活色生香。对东北地方文化的艺术寻唤,是《老酒馆》播出后收视连续破“1”,高居献礼剧展播活动榜首的重要原因。尤其是在《我的娜塔莎》《爱情的边疆》两部作品中,大学生文艺秋与苏联播音员维卡、抗联战士庞天德与苏联女教官娜塔莎跨越半个世纪的寻找与相守,让身处当下时代的观众重新开始思考爱情的定义。两部电视剧分别从抗战时期与建国初期的东北提笔,一直追寻到改革开放后人物的生活境遇,不仅是男女主人公爱情的史诗,更是横跨两代人命运、展现两个国家外交关系的风雨协奏曲。《爱情的边疆》中文艺秋为离爱人维卡近一点,放弃了前往大都市安家落户的机会,只身来到离边境最近的黑河市,终日在中苏界河之畔脉脉无语地守候着。爱情的边疆是那样深邃、宁静、悠远、苍凉,而身处美好爱情中的两颗心是那样荡漾、慰藉、舒畅、神往。静静流淌的河水与沙沙作响的白桦林,在《爱情的边疆》中构成了一幅独具东北风情的小城风光。高满堂用戏剧艺术点缀着东北的人文风光,创作出东北文化与异域情调交融的作品,成为中国电视剧史上独出心裁的一笔。
二、抒写侠肝义胆:东北地域叙事下的典型人物速写
从获奖电视剧剖析中国电视剧创作特色
2010年颁布的有关电视剧的国家级奖仅有两项,一是2010年6月颁发的第16届上海电视节白玉兰奖;二是2010年9月颁布的第25届中国电视金鹰节奖。在上海电视节上获得最佳电视剧金奖的是《人间正道是沧桑》,获得银奖的是《媳妇的美好时代》。
而在金鹰节上获得最佳电视剧奖的是《解放》,获得优秀电视剧奖的则有《媳妇的美好时代》、《我的青春谁做主》、《潜伏》、《李小龙传奇》、《人间正道是沧桑》、《我的兄弟叫顺溜》、《走西口》、《老大的幸福》、《为了新中国前进》、《北风那个吹》、《北平战与和》、《大秦帝国》、《情系北大荒》、《中国往事》、《王贵与安娜》、《马文的战争》、《红色摇篮》、《东归英雄》、《女人的村庄》、《今生欠你一个拥抱》、《在那遥远的地方》、《沂蒙》等。虽然获得白玉兰奖的两部作品《人间正道是沧桑》和《媳妇的美好时代》同时也获得了金鹰奖,但获得金鹰节最佳电视剧奖的却是《解放》,这体现出两个奖项在评价标准及价值取向的差异性。作为政府奖项,金鹰奖可能更注重电视剧的政治性和社会效益。在这些获奖的电视剧中,《人间正道是沧桑》、《解放》、《我的兄弟叫顺溜》、《走西口》、《为了新中国前进》、《北平战与和》、《情系北大荒》、《红色摇篮》、《大秦帝国》、《东归英雄》、《女人的村庄》、《在那遥远的地方》、《沂蒙》等多在中央电视台播出,以宣传主流意识形态为主旨,大体可归入主旋律电视剧的范畴;而《李小龙传奇》、《媳妇的美好时代》、《我的青春谁做主》、《潜伏》、《老大的幸福》、《北风那个吹》、《王贵与安娜》、《今生欠你一个拥抱》等则主要是按照市场需求打造的类型剧,更偏重于商业性。
在前面提到的获奖主旋律电视剧中,《大秦帝国》、《解放》、《北平战与和》等都是历史剧。历史剧一般是以重大的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为题材,要求创作者尽可能地还原历史的真实。中国有着五千年的文明史,从夏商周到元明清、民国,历经十几个朝代的更迭,为影视剧创作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题材资源,从《秦始皇》、《武则天》到《康熙大帝》、《雍正王朝》乃至《走向共和》、《长征》等,历史剧曾经在中国掀起一波又一波的收视浪潮,并成为了一种成熟并有巨大市场潜力的类型剧。中国的历史剧多以宫廷斗争为主,主人公多为帝王将相,多从政治的视角来表现和反思历史,所谓以史为鉴,无非希望从探究历史真实之中寻找到政治与人生的借鉴。与《雍正王朝》、《康熙大帝》、《汉武大帝》相比,《大秦帝国》在人物塑造、思想内容及叙事方式上并没有大的突破,但它是第一次全面展示一个王朝兴衰的电视剧,它巨大的篇幅和恢弘的气势是以往的同类电视剧很难比拟的。《解放》、《北平战与和》、《红色摇篮》都属于重大历史题材,它们叙事方式上与《雍正王朝》、《大秦帝国》一脉相承,都是以围绕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展开故事情节,但此类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的创作却面临着更大的挑战。一方面,此类题材政治敏感度高,创作必须谨小慎微,很难有大的突破,尤其在人物塑造上很难避免脸谱化的倾向,很难真正深入到人物内心去表现真正的人性;另一方面,由于全景式地展示历史的进程,主人公又都是些领袖人物,故事的场景也多在会议室或战场上,个人的命运往往被淹没在重大的历史事件之中,在艺术性和思想观念上很难有所突破,所以《解放》虽然在金鹰节上获得中国电视剧最佳奖,《红色摇篮》和《北平战与和》也获得优秀电视剧奖,但对于创作者来说,如何提高此类题材电视剧的可视性,怎么让更多的观众从中获得思想情感上的共鸣,仍然面临着很大的挑战。《为了新中国前进》和《我的兄弟叫顺溜》都可看作是《士兵突击》的后续作品。这不仅因为这两部剧看上去都是借助《士兵突击》的势头为王宝强量身定做的,剧中的很多演员也都曾经出演过《士兵突击》中的角色,也因为剧中的主要人物和陈二雷的性格乃至情节都在某种程度上被许三多化了。但这两部剧又有各自的特点,这也是它们取得成功的关键所在。《士兵突击》写的是“一个傻子和一群聪明人”或者“一个傻子战胜一群聪明人”的故事,那么这么一个看似简单的故事怎么就会赢得那么多观众的青睐呢?首先,这个故事包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主人公许三多的“傻”不是真傻,这种“傻”代表着纯真、诚实、执着等人类美好的品质,这是当今社会人们所缺少的,而如剧中成才等那些所谓的“聪明人”,代表的是世俗、虚伪、急功近利等庸俗的思想观念,在物欲横流的现实之中,许三多的“傻”已经成为对现实的超越,因为现实中像成才那样世俗的“聪明人”实在太多,而许三多这样的傻子却实在很少,所以,许三多的“傻”其实是对现实的一种超越,许三多也就成为了一种另类英雄或社会偶像。创作者就是想通过这个故事告诉人们,每个人都应该诚实地生活,这才是真正地善待自己,这样创作者把戏剧上升到了人生哲理的高度,使这部行业性很强的电视剧变成了一部人生哲理剧。其次,戏剧的内在动力是冲突,戏剧冲突推动情节向前发展。所谓矛盾其实就是平衡的被打破,就是错位,许三多的“傻”造成了他与周围人物和环境的错位,于是产生了冲突,也构成了本剧的戏剧基础,剧中许多的矛盾都因此而产生。第三,许三多的“傻”使他具有独特的亲和力,也使这部剧有励志剧的因素,这个看上去智商低于常人的人能够凭借自己的努力取得成功,成为“兵王”,这对所有的人都是一种鼓励。
与《士兵突击》不同,《我的兄弟叫顺溜》和《为了新中国前进》都属于战争题材,战争剧总是要以英雄为主角的,而这两部剧的主人公都是普通的士兵,把普通的士兵写成英雄又要让观众喜欢是很困难的,而把英雄写成普通人更不容易。观众是喜欢英雄的,他们甚至会把英雄当做人生的偶像来崇拜,他们需要从这些人身上寻找到自己的梦想,而创作者也因此为观众创造这样的偶像和梦想。但偶像或梦想又不能离观众过于遥远,偶像或英雄只有让人觉得触手可及才有生命力,以往那些“高”、“大”、“全”的英雄人物几乎完美到了不食人间烟火的地步,却让人觉得不真实乃至遥不可及。这些年来受观众喜欢的电视剧如《激情燃烧的岁月》、《历史的天空》、《狼毒花》、《亮剑》等之所以成功都是因为塑造了令观众喜爱的英雄人物,在英雄人物塑造方面经常采取的方式有:一方面尽可能地在他们身上寻找强烈的个性乃至缺点以使他们与普通人更加接近也更加真实;另一方面则是表现重大历史事件的同时通过生活细节的描写挖掘他们的情感生活和真实的内心世界。与许三多一样,和陈二雷都是普通的小人物,没有惊天动地的伟业,在战争中他们扮演的角色是渺小的。是家喻户晓的人物,几乎是被神化了的英雄,对于创作者来说,面临的最大困难是把这个人物还原成真实的人,创作者有意识地把这个英雄“许三多化”了,他像许三多一样憨厚朴实,甚至有许多的缺点,正是他在战斗中的冒失行为导致了班长的死,这些缺点不仅不让人反感,反而让人觉得这是个有血有肉的真实人物,因此也拉近了与观众之间的距离。
《我的兄弟叫顺溜》剧中的故事很容易令人想起美国电影《兵临城下》,作者或许从中找到了灵感。剧中的陈二雷也是个“许三多”,陈二雷与陈大雷的关系也几乎是《士兵突击》中许三多与他的连长高成的翻版,只不过作者把他们放在了真实的战争情境之中。《人间正道是沧桑》是近年来难得的一部电视剧佳作,无论从剧本内容还是从导演的表现上都堪称完美。这也是一部主旋律电视剧,导演张黎以往的作品如《走向共和》等更多地是从一些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入手,全景式地展示历史发展的进程。而《人间正道是沧桑》这部作品则不同,它通过一个家庭中三个兄妹的人生经历来表现个人命运,同时也表现历史发展的进程。这其实也是西方文学中经常采用的一种方式,如托尔斯泰的小说《战争与和平》等,都是把角色放在一定的历史背景中表现个人命运的,这种方式可能更适合于电视剧的叙事方式和叙事特征。与以往很多文学作品中正统的共产党人不同,《人间正道是沧桑》中的主人公杨立青是个生性玩劣的青年人,性格和思维都很独特,即便在他成为最坚定的共产党人的时候也充满了个性,这使他更显得有血有肉,比起那些概念化的共产党人来,这样的人物会更有亲和力些。他的哥哥杨立仁尽管是个反面人物,后来成为高级特务,但也不是脸谱化的人物,而是血肉丰满的。杨立青和杨立仁因为信仰而相互敌对,但从人性来看,都是完整的。在以往的相同题材的电视剧中,没有任何作品能把共产党人的爱情写得如此生动、波澜壮阔、富有人性。杨立青与瞿霞之间,杨立青与林娥之间,瞿恩与立华之间,瞿恩与林娥之间,还有杨立仁与林娥之间,爱情和革命的主题是那么有机地交融在一起,从而表现出伟大的人性来。《人间正道是沧桑》在结构上的处理也是值得称道的,全剧以三兄妹各自的人生经历为线索,由于三个人时而交织、时而分离,而且历经数十年,创作者紧紧地抓住人物的命运线索,通过人物之间的关系,在关键的历史关头让他们交结在一起,既展示历史进程也表现个人命运。自《闯关东》热播以来,“闯关东”、“走西口”、“下南洋”之类关于民族或家族迁徙的题材便成为了热点,很多影视公司乃至地方政府都积极地挖掘当地的文化资源,拍出不少类似题材的电视剧。
个人、家族或民族因为个人或社会的原因背井离乡,流落异地,一方面,故土难离使他们充满着对家乡的眷恋,另一方面,生活在他乡的人们难免会面临许多人生的困境,这其中就会发生许许多多令人难以忘怀的人生故事。这类题材也由于其所包含的丰富的戏剧性而经常受到关注,《闯关东》等都属于此类题材。从题材上看,《闯关东》并不新奇,类似题材的电视剧在国内并不少见。《闯关东》的成功首先在于创作者选择了独特的视角,编剧巧妙地把传统的儒家文化融入剧情之中。主人公朱开山原本是个草莽英雄,但他的思想行为都渗透着很深的儒家文化,他的老家山东原本就是儒家文化的发祥地,虽然他是崇尚武力的,但最终解决矛盾的方式是和解,对他来说,使用武力的目的是为了放弃武力达到和解。其次,编剧非常巧妙地把以往类似题材电视剧中的戏剧元素包括东北的商业文化、土匪文化、农业文化等都融入了剧情之中,并史诗般地展示了东北的历史和文化,这是它超越所有类似题材电视剧的原因所在。
新时代下道德对市场经济作用的分析
摘要:2017年7月17日主席参加表彰全国道德模范时提出“以道德力量铸就民族之魂”。2017年10月18日在“报告”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强调要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目前中国在高速发展中也存在着许多极待解决的问题,道德缺失尤为突出,从现在市场经济表现的问题来看,建立起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德对市场经济具有非常重要的调节作用,对实现市场的健康可持续发展起到决定性作用,本文就是围绕着道德对市场经济发展的作用展开论述。
关键词:新时代;新发展理念;市场经济;社会主义道德
2017年7月17日主席表彰全国道德模范时提出“以道德力量铸就民族之魂”。2017年10月18日主席在“报告”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强调要贯彻新发展理念,即“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目前中国在高速发展过程中出现了许多极待解决的问题,道德缺失尤为突出,如毒奶粉、地沟油、毒药囊和假劣食(药)品事件不断发生,这些都与市场道德缺失密切相关。国外市场经济理论强调其产品和服务的生产及销售完全由自由市场的价格所引导,以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为唯一目标,许多中国人偏偏忘记了自己是五千年文明古国的一员,陶醉于自利的思想和行为和对利润最大化的追逐。但是,如果任由人们在这一过程中进行无道德管制的经济活动,任由市场为主导进行自主资源配置,必将导致社会中的人或利益主体,为了逐利而不择手段,置人的生命于不顾、置社会责任于不顾,置国家长远发展于不顾,将使中国社会陷入失控的境地,在人人造假的同时,人人又在自食其恶果,恶性循环,最终将使全社会的人们受害甚至灭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市场主体要有人们所共认的道德与价值观,为此,笔者提出,新时代下我国市场经济发展中除了政府和市场调节外,社会主义道德也是极为重要的。只有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道德观,用社会主义道德来调节中国市场出现的问题,才能促使中国未来可持续健康的发展。笔者将从以下三个方面论述道德对市场经济的所起到的决定作用。
一、道德的历史作用
中国作为5000多年文明历史的古国,从悠久的历史可见,中国的各个朝代都以道德为治国之本,号称为德治之国。古代孔、孟、老、庄的“四子”著作都阐述了道德的重要价值和意义,以老子为例,在其著作中鲜明阐述了道为质、德为表;德为本、财为表;德为法之根基,德厚国盛,以德治国。中国的文明历史给我们深刻的教育,道德在任何时代任何国家治理中都是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从以下三个方面论述道德的历史作用。
1、有序社会与无序社会的道德作用。有序社会就是有秩序的社会。秩序通常指的是在社会中存在一定程度的稳定的关系、连续的进程、规则的行为。社会有序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美国国际政治理论家塞缪尔.亨廷顿曾说:“首要的问题不是自由,而是重建合法的公共秩序。人类可以无自由而有秩序,但不能无秩序而有自由。”有序社会的存在使人们对自我行为具有可控制性,对他人行为具有可预测性,使人们免去行为探索和行为方式选择而耗费时间和精力,使行为具有效率,为社会发展提供保证,使人们在相互行为中得到安全感,从而有合作、文明的可能。正是在人们所选定和创造的秩序的变迁和更替中,才使社会的历史真正成为发展史,并使人类社会呈现出发展的阶段性和连续性的统一。无序社会就是没有秩序的社会,若人们只为利益私欲,丧失良知信仰,失去畏惧敬仰。为官者贪污受贿,执法者践踏法律,经商者骗取暴利,小商小贩欺诈造假;社会生活大行其道的不是“明规则”,而是“潜规则”;那么社会就失去了秩序,人们即使生产越来越发达,人们能感受到幸福吗?市场经济可以健康的持续发展下去吗?英国哲学家罗杰•特里格在《道德很要紧》(2004)提出,道德是有序社会的基石,它是任何正常的、有秩序的社会的基石。任何社会秩序都由稳定的社会制度、确定的社会关系、行为规则或社会规范。而社会规范是社会秩序的核心,它包括风俗、道德、法律、纪律、宗教等。不同形式的社会规范的地位和作用不同。“社会控制的主要手段是道德、宗教和法律。”只有当人类社会建立起一个大家都能接受的道德观,才能很好地处理国内外社会经济文化的问题。因此,无论是在有序社会还是在无序社会中,道德都起到重要的调节作用,它是在所有社会控制手段中具有最广泛性和规范性意义,是一种不可缺少的调节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