痤疮范文10篇
时间:2024-01-13 15:53:18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痤疮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针灸治疗痤疮研究论文
摘要:痤疮是一种慢性毛囊、皮脂腺炎症,严重的困扰着青少年,影响其身心健康。中医发挥自身特色,采用个体化治疗,以针灸为主,辅以耳针、耳压、刺络、拔罐等多种方法治疗痤疮,取得了满意的疗效。本文主要针对治疗中采用的具体方法及疗效进行综述。
关键词:针灸;痤疮;综述
痤疮是一种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中医称为“肺风”、“粉刺”,好发于颜面、胸背部,可形成黑头粉刺,丘疹,脓疱,囊肿和结节等损害,是困扰青春期男女的顽症,本文对以针灸为主的外用治疗痤疮方法综述如下:
1体针治疗
黄碧玉等[1]取大椎、肺俞、灵台为主穴;肺热血热型加曲池、合谷、耳尖,胃肠湿热型加足三里、阴陵泉、曲池,气血瘀滞型加膈俞、血海。主穴用梅花针叩刺加拔火罐,其余穴位用针刺泻法,隔日1次,有效率为83.8%。魏波等[2]于患者面部病变下缘取穴,用1寸毫针在病变下缘0.8cm左右处刺入,取穴点在8~12穴点之间,每周治疗2次,有效率为100%。贾秀春[3]用圆利针从灵台透至阳,每周1次。毫针治疗取主穴:大椎、曲池、合谷、足三里;配穴:生于面部、颈部、配内庭;上胸部配尺泽;上背部配肩井;行提、插、泻法,得气后留针30min。总有效率100%。
2耳穴治疗
小议痤疮在中医内科治疗
1从肺胃治疗
1.1泻白散加减通过李氏方法对68例病人进行治疗研究,所选择的药物配方按照医学资料记载要求:桑白皮、地骨皮15g;黄岑、知母、麦冬、五味子各10g;桔梗6g;根据病人的具体状况适当调整。经治疗后,36例痊愈,25例好转,7例无效,总有效率达90%。
1.2银翘散加减通过马氏方法对54例病人进行治疗研究,结合银翘散加减对肺胃热盛型痤疮加以治疗。药物配方:野菊花30g、红花10g、金银花20g、黄苓10g、竹叶10g、泽泻20g、龙胆草10g、枇杷叶15g、连翘15g、炒桅子10g、天花粉10g、焦麦芽18g、焦山植18g、焦神曲18g、焦槟榔18g;可根据患者病情合理调整剂量。经过治疗后,34例痊愈,13例显效,47例无效,总有效率达87%。
2从脾胃治疗
2.1积实导滞汤加减苗氏理论研究中提出痤疮病主要是因为脾胃失运、湿热内积、熏蒸于颜面、胸背等所致。在治疗过程中需积极结合清化湿热法,以积实导滞汤化裁对40例痊疮病人加以治疗。具体配方:积实6g,川芎9g,生大黄6g,茯苓9g,黄等6g,黄连6g,生白术4g,生山碴15g,连翘9g,防风6g,赤芍9g;持续用药10d则为1个疗程。若经过几个疗程的治疗后,患者的囊肿依旧无法消除,则添加半夏9g、莱菔子6g、陈皮6g;月经患者则添加香附9g、当归6g;对舌体胖大、齿痕的病人则需添加黄等减量3g、黄连2g,白术加量15g,此外,生苗仁12g、泽泻6g、陈皮6g。持续2个左右的疗程后,总有效率达95.2%。
2.2二陈汤加减陈氏方法中采用二陈汤加减方法,对16例脾虚痰湿型患者治疗。具体配方为:半夏、惹芭仁、茯苓、扁豆各15g,陈皮5g,苍术、山植、车前子各10g。经过治疗后,痊愈9例,显效4例,有效1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达87.5%。
针灸治疗痤疮研究论文
【摘要】痤疮是一种慢性毛囊、皮脂腺炎症,严重的困扰着青少年,影响其身心健康。中医发挥自身特色,采用个体化治疗,以针灸为主,辅以耳针、耳压、刺络、拔罐等多种方法治疗痤疮,取得了满意的疗效。本文主要针对治疗中采用的具体方法及疗效进行综述。
【关键词】针灸;痤疮;综述
痤疮是一种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中医称为“肺风”、“粉刺”,好发于颜面、胸背部,可形成黑头粉刺,丘疹,脓疱,囊肿和结节等损害,是困扰青春期男女的顽症,本文对以针灸为主的外用治疗痤疮方法综述如下:
1体针治疗
黄碧玉等[1]取大椎、肺俞、灵台为主穴;肺热血热型加曲池、合谷、耳尖,胃肠湿热型加足三里、阴陵泉、曲池,气血瘀滞型加膈俞、血海。主穴用梅花针叩刺加拔火罐,其余穴位用针刺泻法,隔日1次,有效率为83.8%。魏波等[2]于患者面部病变下缘取穴,用1寸毫针在病变下缘0.8cm左右处刺入,取穴点在8~12穴点之间,每周治疗2次,有效率为100%。贾秀春[3]用圆利针从灵台透至阳,每周1次。毫针治疗取主穴:大椎、曲池、合谷、足三里;配穴:生于面部、颈部、配内庭;上胸部配尺泽;上背部配肩井;行提、插、泻法,得气后留针30min。总有效率100%。
2耳穴治疗
综述痤疮病症中医药临床诊疗法
【摘要】综合近年来的文献报道,从临床治疗及实验研究两个方面阐述了痤疮的研究进展,临床治疗包括辨证论治、选方用药、内治与外治结合、饮食调摄,实验研究主要探讨了中草药对痤疮丙酸杆菌、皮脂分泌及性激素的影响。
【关键词】痤疮;中医药临床;综述
痤疮是一种常见多发的皮肤病,多见于青春期男女,青春期过后大都可自然痊愈。痤疮好发于面部、胸背部等处,形成粉刺、丘疹、脓疮结节或囊肿。常伴有皮脂溢出,分布对称。初起为毛囊口黑色圆锥形丘疹,挤压可见黄白色半透明性蠕虫样脂栓排出。周围可形成炎症性丘疹,其顶端可形成结节囊肿,消退后遗留瘢痕或瘢痕疙瘩。
现代医学认为,其病因为青春期性激素分泌亢进,刺激皮脂腺分泌过旺,使皮脂腺毛囊口阻塞形成脂栓,伴发细菌感染而发病。此病与微量元素锌在发育期相对缺乏也有一定的关系,称之谓“青年痤疮”。
中医学认为,过食肥甘厚味,脾胃湿热内蕴上蒸;肺经蕴热,外受风邪;或冷水渍洗,使血热蕴结,均可酿成本病。近年来,在诊治过程中,人们发现,用中医药治疗痤疮,疗效明显,且剂型多样,副作用小,现就其研究进展阐述如下:
一、临床研究
议痤疮的治疗方法与研究
【摘要】当今,人们对皮肤美观的要求日益高涨,对痤疮等有损皮肤美观的治疗要求也越来越高。痤疮也是皮肤科就诊率较高的疾病之一,约占皮肤科就诊患者的16%。约80%的青少年患过痤疮,15-20岁发病率最高,个别患者可以持续到40岁。严重的痤疮会影响人们的容貌和身心健康,影响病人的社会交往和正常生活。因此,对痤疮需要进行有效的分级治疗,并要有足够的耐心和信心,坚持足够疗程。
【关键词】痤疮;分级治疗;方法
痤疮俗称青春痘,是毛囊皮脂腺慢性炎症性皮肤病,主要特征包括皮脂溢出、粉刺、炎症性丘疹和脓疱。粉刺包括黑头粉刺和白头粉刺,前者为开放性,黑色是黑色素沉积,后者为闭合性。皮疹好发于头面、前胸、后背、臀部等。痤疮的发生与内分泌(雄激素异常促进皮脂分泌)、细菌感染、炎症反应及遗传有关,其它如糖皮质激素、雄激素、卤素药(碘、溴剂)、情绪波动、便秘、化妆品、生活饮食习惯及环境等亦可导致痤疮。其发病机制主要有四个环节:雄激素作用下的皮脂腺分泌过多、痤疮丙酸杆菌异常增殖、毛囊皮脂腺导管过度角化以及机体免疫反应。
临床分级
Ⅰ级粉刺
Ⅱ级粉刺、炎症性丘疹
他扎罗汀研究论文
[摘要]他扎罗汀是第一个受体选择性、第三代芳香维A酸类药物,主要选择性地结合二种维A酸受体(RAR-β;RAR-γ),但不与维A酸X受体(RXR)结合。临床安全、有效地用于治疗银屑病、痤疮,并用于角化异常性疾病、毛囊皮脂腺疾病、皮肤癌前期病变,临床开发应用前景广阔。
1名称、化学结构、构效关系和代谢[1,2]
他扎罗汀(tazarotene)即乙炔维A酸(acetylenicretinoid),商品名炔维(中国重庆华邦),分子式C21H21NO2S。
他扎罗汀的分子以直线状三键取代原单双键多烯链,形成坚硬的双芳香基乙炔结构,只能适用于某些维A酸受体,因其没有异构体,不会引发潜在的不同维A酸受体的活动,该药在结构设计上将原分子中游离羧酸部分用乙脂前体药的形式代替,后者在局部效应和毒性模型中显示有较好的治疗指数。结构中引入烟酸,以保证他扎罗汀乙脂迅速代谢成亲水性游离酸(他扎罗汀酸)的形式,从而避免药物在体内积蓄及嗜脂性维A酸类药半衰期长的问题。将硫原子引入嗜脂环,以利于分子适当的被细胞色素同工酶快速代谢成硫的氧化型,即亚砜和砜。这种氧化途径使药物在体内迅速代谢,活性消失。
2作用机制[3,4]
2.1受体选择性他扎罗汀通过活化细胞核受体调节基因转录引发生物学作用。该药是前体药不与维A酸核受体结合,其活性代谢产物(他扎罗汀酸)与二种维A酸受体(RAR-β,RAR-γ)有高度亲合力并激活靶受体,但不与任何维A酸X受体(RXRs)结合,特殊的受体选择性使生物学介导途径专一,可避免较广泛的药理作用而引起的副作用。
针刺联合积雪苷治疗面部痘疤探究论文
摘要:目的观察针刺联合积雪苷治疗面部痘疤的有效性和作用机制。方法收集门诊病例80例行局部针刺,同时口服积雪苷片。治疗16周后统计疗效。结果总有效率为97.5%。结论针刺联合积雪苷治疗面部痘疤能取得较好疗效。
关键词:面部痘疤;针刺;积雪苷
痤疮是常见的皮肤病之一,是一种成因复杂,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皮肤病,多发于面部,亦可发生于胸、后背及四肢,以粉刺、丘疹、脓疱、结节、囊肿及瘢痕为其皮损特征。失治或误治极易留下色素沉着或瘢痕,可能给患者造成终身遗憾,甚至对身心健康造成很大的伤害,令患者对容貌过分担心和焦虑,甚至导致自卑、抑郁和社交障碍,目前尚没有根治的方法,2007年5月~2008年6月,我们采用针刺面部穴位,配合口服积雪苷片的方法治疗该病。效果满意,现总结如下。
1临床与方法
1.1一般资料80例患者均为门诊病例,男36例,女44例;年龄最小16岁,最大35岁;以青壮年为主,病程最短6个月,最长10年。临床表现为痤疮愈后,局部皮肤表面留有形状各异、深浅不同的瘢痕(凹陷或凸起)两种,有的伴有色素沉着(即痘印)。多数患者面部及胸背部仍有痤疮分布,并伴有肺胃热盛、气滞血瘀的症状。
1.2治疗方法
独家原创:人体蠕形螨与皮肤病论文
打开电视、翻开报刊,广告不停地在说:螨虫在脸上钻进钻出,让我们毛孔变粗、皮肤变差,而且一般的洗脸方式还洗不掉、杀不死,为了皮肤美丽,必须用除螨产品!有学者也认为它是人面部皮肤病如青年痤疮、酒渣鼻、丘疹以及脱发的主要病因。那么,螨虫真的有这么可怕吗?笔者综合有关专家最新的文献作一综述,以期给大家以全面的认识。
蠕形螨俗称毛囊虫,是一种小型螨类,为蠕形螨科蠕形螨属,已知的蠕形螨有134种左右。寄生在人体的蠕形螨包括毛囊蠕形螨和皮脂蠕形螨两种,前者多寄生于人体的皮肤毛囊内,后者多寄生于皮脂腺内,可引起蠕形螨皮肤病,临床上习惯称之为“毛囊虫皮炎”,由于两种螨的形态不同,寄生部位不同,引起的临床症状也不同。好发部位以面部、鼻、颊、额部多见,也可见于其他部位的皮肤。皮损常表现为弥漫性的红斑、丘疹、脱屑、毛细血管扩张、脱发等症状。
一、人体蠕形螨的感染现状
蠕形螨呈世界性分布,国外学者报告人群感染率为27%~100%,国内报告感染率在0.8%~81.0%之间[1]。由于蠕形螨检出率受检查方法、时间、环境等多种因素影响[2],各地报告的感染率差别较大。男女感染率差异各地报道不同[3]。刘亦苏等[4]的调查结果显示男女蠕形螨感染率基本一致,差异无显著性,表明蠕形螨感染与性别无关,在一定人群范围蠕形螨感染率比较稳定,感染者中多数为单纯毛囊蠕形螨感染,偶见混合感染。也有报道认为当今成年人的螨虫感染率已达97%。
动物实验蠕形螨主要寄生在各种家畜和野生哺乳动物如狗、猪、猫、牛、羊、兔、鼠等。为了搞清蠕形螨的传播途径,把人蠕形螨接种到白兔身上获得成功,这进一步证明人和动物是可以互相交叉感染的[5]。
从人体蠕形螨病的流行病学调查资料来看,蠕形螨病是一种极其常见的皮肤病,严重影响皮肤健康,也是美容的克星,应受到广大群众的关注,尤其是应引起公共卫生、皮肤病学及美容界的足够重视,制定出有效的防治措施。
激素依赖性皮炎治疗研究论文
【论文关键词】激素;依赖性皮炎;中医治疗
【论文摘要】皮质类固醇激素依赖性皮炎又称激素依赖性皮炎,是由于长期反复不当的外用含有皮质类固醇激素药物引起的皮炎。近年来,因发病呈明显上升趋势,且又顽固难治愈,已成为医学专家们关注的焦点。
皮质类固醇激素依赖性皮炎又称激素依赖性皮炎,是由于长期反复不当的外用含有皮质类固醇激素药物引起的皮炎。近年来,因发病呈明显上升趋势,且又顽固难治愈,已成为医学专家们关注的焦点。
1发病原因
1.1皮肤适应症选择错误:皮质类固醇具有抑制免疫反应的抗过敏作用,外用后能减轻充血和水种,使瘙痒的程度和某些皮肤损害的炎症反应暂时得以缓解和消退,人们往往只重视它的作用而忽略了它的副作用,对激素的应用范围和不良反应缺乏全面的了解而长期滥用,导致不良后果。有少数人还用这类药品代替护肤品搽抹面部,虽然初用时感觉良好,但时间一长便产生了依赖。有的人还把皮质类固醇激素的“抗炎”作用误解为抗生素的消炎抗菌素作用,长期反复不当的滥用,停用后病情反弹,症状加重且有严重的副作用,给患者造成很大压力。例如青壮年常见的痤疮、脂溢性皮炎、股癣、脓疱疮等细菌、真菌感染性皮肤病或湿疹,皮炎等过敏性皮肤病。特别是发生在面部、阴部等皮肤较薄弱部位的皮肤病,长期大面积使用较高的激素制剂,因这些部位的皮肤对皮质类固醇激素较易吸收,副作用也相对容易发生,更容易引起皮肤萎缩、变薄、毛细血管扩张、色素斑、皮肤发皱老化。特别是婴幼儿,皮肤娇嫩,长期大面积使用,经皮肤吸收后,还会引起肾上腺皮质功能抑制,带来严重后果。
1.2用药时间过长:短期外用皮质类固醇后可引起表皮萎缩并可抑制真皮。胶原的合成,长期用药导致皮肤屏障功能减弱,对药物的吸收量增大。形成恶性循环,最终使病情恶化。常见如脂溢性皮炎长期外用皮康王霜、皮炎平霜等多种皮质类固醇激素,不但面部皮肤出现副作用,而且可以出现药源性柯兴综合征。可见,即使小面积外擦皮质类固醇激素,若时间过长,同样可导致系统副作用。长期外用这类药物可引起皮肤萎缩、变薄、毛细血管扩张,色素斑、皮肤发皱老化等内用可引起肥胖、多毛、痤疮、血糖升高、高血压、钠潴留、水肿、血钾降低、月经紊乱、骨质疏松、无菌性骨质环死、胃及十二脂肠溃疡等病症。
放血疗法研究论文
【摘要】放血疗法是中国中医学宝贵遗产之一,其方法简便、高效、经济,被临床广泛应用。笔者运用放血疗法治疗痤疮、带状疱疹、软组织拉伤等常见病症,疗效满意。此法适应证很广,但需辨证施治、灵活掌握针刺深浅,方可取得事半功倍的疗效。
【关键词】放血疗法;病案
放血疗法,又称刺络法、刺血法,此法由来已久,是中医学的宝贵遗产之一。其方法简单,疗效显著,被越来越多的医者所重视和推广。作为一名基层医务人员,此法令笔者在工作中受益匪浅,特将临床常见病例的治疗方法报告如下。
1病例介绍
1.1毒虫叮咬例1,女,19岁,战士,2008年5月6日就诊。主诉:前一晚左小腿外侧被毒虫叮咬后,痛痒难忍。检查发现:叮咬处有一核桃般大小的硬结,局部红肿、灼热。遂给予刺络放血治疗:常规消毒红肿硬结,用一次性5ml注射器在硬结处快速散刺3针,深约2分,即在此处拔一火罐,吸拔出浊液污血,留罐5~10min。起罐后,痛痒顿消,一次而愈。
1.2背阔肌拉伤例2,男,19岁,战士,2008年6月22日就诊。主诉:前一日体能训练做引体向上时不慎拉伤右上臂,疼痛难忍,手臂活动受限。查:腋后侧有一拳头大的包,质软,压痛明显。诊断为背阔肌拉伤,引起局部软组织损伤或撒裂,致使局部瘀肿疼痛。给予刺络拔罐,隔日1次。局部常规消毒后,用一次性5ml注射器散状后刺放血,深约3~4分,并在针处拔罐。留罐10min,使暗红色瘀血尽血。经此治疗,肿痛顿减,手臂活动自如。次诊,在包块四周以1.5寸毫针围刺并加电,选择疏密波,留针20min。如此5次治疗后痊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