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信息范文10篇
时间:2024-01-13 14:31:16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传播信息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档案信息传播模式
一、传播的一般模式
模式实际上是对现实事件的内在机制以及事件之间关系的直观和简洁的描述,它作为一种研究方法,既可以表现静态的结构,又可以进行动态的描述,并且以一个独立的系统而存在。
最早的传播模式可以追溯到公元前4世纪的亚里斯多德模式,它扼要地提出了传播的五个基本要素:说话者、演讲内容、听众、效果及场合。而在传播学上具有奠基意义的传播模式是1948年哈罗德·拉斯韦尔提出的五W模式:Who,SaysWhat,inWhichChannel,toWhom,WithWhatEffect(谁,说了什么,通过什么渠道,对谁,取得了什么效渠)。然而,五W模式忽略了传播的反馈要素,仅是一个单向线性传播图式,事实上人类的传播活动并不是一个被动直线过程,而是一个复杂的、动态的,具有主动性、创造性和继承性的双向互动过程。因此,此后很多学者在五W模式的基础上提出了不少传播模式,如1954年威尔伯·施拉姆提出的高度循环性的奥斯古德——施拉姆模式,1967年丹斯提出了著名的螺旋模式,为某些循环方式无法描述和解释的传播现象提供了最好的图解。
由此可见,传播模式有一个积累、深化和发展的过程,其演变经历了一个从单向线性到双向循环,由要素性到结构性,由静态到动态,由简单到复杂的进化过程。这个过程是我们分析档案信息传播过程与结构模式的基础。
二、档案信息传播模式的构成
广义的档案信息传播包括档案馆(室)的档案信息传播活动和私人档案拥有者的档案信息传播活动。档案馆(室)的档案信息传播偏向于公共组织传播,而私人档案信息传播则倾向于人际传播。本文所讨论的档案信息传播活动指的是档案馆的档案信息的交流传递过程。
农村信息传播缺失原因及策略思考
摘要:当前,城市成了媒介关注的焦点和传播的主要市场;而对于占全国人口比例56%的农村,媒介无论是在覆盖率和传播内容上,其成了“弱势”群体。本文试图从农村经济发展,媒体在利益驱动下的不作为,以及广大农民对自身被“放逐”身份的不自觉几方面来寻求问题的解决途径。
关键词:农村信息缺失成因对策
当前,中国的国民经济有着突出的二元结构特点,城市和农村发展不平衡。从传播的角度来研究,中国媒介市场的这种“二元”结构更典型。由于城市经济发达,市民收入高,文化传播机构也主要分布在城市,所以,城市理所当然地就成了媒介关注的焦点和传播的主要市场;而对于占全国人口比例56%的农村,媒介无论是在覆盖率和传播内容上,其成了“弱势”群体。
我们在思考农村经济发展滞后、教育水平不高、媒体入户率低等诸因素的同时,也应当检视“二元”媒介市场结构下媒体在利益因素下的不作为,还有广大农民受众对自身“被放逐”身份的不自觉。本文试图对这些问题加以研究,以寻求解决的路径。
一、农村信息传播现状
以2000-2005年《当代传播》《新闻界》《新闻大学》以及《新闻记者》这四家新闻学术于物为参照,它们关于传媒三农报道的研究内容、深度以及力度等方面,一定程度可以反观新闻传播学界对农村信息传播问题的关注。
商代贞人与信息传播透析
关键词:商代;贞人;信息;传播
摘要:商代贞人大约在百住以上,他们大多数人为部族首领,拥有自己的属地和经济力量,也为商王朝担任贞人之职,并力图通过神权左右殷商王朝的军政大事。贞人在占卜活动中,主要负责占龟,领悟神意,传达神谕,实际上是通过占卜预测获取信息和传播信息,是占卜活动的中心人物。贞人不仅是商王朝政治集团的中流砥柱,而且是商代信息传播事业的中坚力量,为商代信息传播事业做出了独特而重大的贡献。
《礼记·表记》说:“殷人尊神,先鬼而后礼,率民而事神。”在商人心目中,鬼神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影响着人间的吉凶福祸,与商人政治生活息息相关。为了乞福于神灵,趋吉避凶,商人几乎无日不占、无事不卜,占卜成为商人国家生活中的重要内容。与此相适应,商王朝出现了一个专门从事占卜事务的庞大的占卜集团,由卜人、贞人、占人(多指时王)三类主要人员构成,负责商王朝的占卜事务。占卜集团的首领就是商代时王,商王有时集卜人、贞人、占人三种角色于一身,但商王参与具体的占卜事务的机会不是很多,绝大多数情况下,占卜活动由卜人与贞人共同完成。一般情况下,卜人只负责命龟与灼龟取兆,而贞人则全权负责视兆占龟,接受神谕,神令,常常代表商王行使主导者权利,是整个占卜活动的中心人物。1q甲骨卜辞绝大部分内容都是贞人的贞测之言,恰恰证明了这一点。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我们对贞人的研究主要限于殷商前期(武丁至糜辛)贞人,而对殷商后期(康丁至帝辛)贞人则略微提及。
一、贞人来源及其政治地位
在甲骨卜辞中存在大量贞人,贞人署名于卜辞“贞”字之前。1933年董作宾发表《甲骨文断代研究例》,提出“贞人说”,统计出贞人33名。1965年董作宾著述《甲骨学六十年》,统计贞人已达73名。其后,陈梦家和岛邦男也分别对贞人作了系统的统计与研究,陈梦家认定有120名,岛邦男认定有I10人。对贞人作最细致深人研究的当属饶宗颐,饶氏于1959年出版《殷代贞卜人物通考》,对甲骨文中贞人资料作了详尽梳理,共得贞人142位。尽管各家统计数字有异,但整个殷商时代贞人在一百人以上已成共识。如此众多的贞人从事占卜预测工作,学术界称之为“贞人集团”。甲骨卜辞中有五位贞人同版占卜例(11546),有四位贞人同版占卜例(667正、3297正),也有三位贞人同版占卜例(15515正、11274正),还有两位贞人同条卜辞例(3755.3756.3610),这说明殷商确实存在过这样的“贞卜集团”。因此贞人来源身份及其政治地位问题确有研究的必要。
殷商王朝是以子姓为核心的许多部族的联合体,贞人则是诸部族势力在王朝中的代表之一。贞人具有沟通神与人的特殊察赋和能力,是神权的体现者。贞人集团中已经与商融合的部族的贞人是少数,多数贞人仍属于那些尚未与商融合却又臣属于殷的部族。在卜辞中有不少贞人名同时又是地名、部族名。}5}以“亘”为例颇能说明间题:例1、己亥卜,争贞:令弗其获执亘。(6952)例玄、亘人十。(9289)例3.癸卯卜,亘贞:我受年。(9951)例4、壬辰卜,贞:亘无祸。(10184)
传播学下档案信息探析
一、地名档案信息的传播过程
从地名档案信息的传播过程看,传播主体和传播对象双方是通过应用为媒介进行的,是一种双向信息交流的过程。从效果的角度看,地名档案的功能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传播历史文化,给人以文化知识;二是给人们以方向的导引,使之到达目的地;三是对历史上的地籍、国土、房舍等提供认证信息;四是传播地名更名命名的文化理念。
二、地名信息的传播机制
从趣味度的角度看,地名文化、地名信息本身是实用的比较枯燥的,不具备引人发笑、一晃就能打下深刻的印象的文化产品。其缺点是关注度低、记忆感性度差。为了弥补缺陷,实现人们感知记忆的最大化,实现传播效果的社会化、服务的大众化,建立灵活多变、适应大众、不拘一格的传播机制势在必行。1.利用社会互动,增强地名信息传播的有效性。郭庆光先生在《传播学的研究对象和基本问题》一文中指出“,任何一种传播———无论其参与者是个人、群体还是组织,都必然是一种通过信息的接受和反馈而展开的社会互动行为”。在现代社会中,当地名信息突破了传统的传播模式,走向现代化的时候,其功能已不再局限于简单的指示功能———指明道路的方向,转而步入了多个领域,并且从形式到结果都实现了历史性的突变。这种互动是人们利用档案信息的凭证、指路、文化娱乐等功能来实现档案的价值。这就要求我们从实际出发,改变传统的模式,进行全方位、多视角的文化组合,一是改变服务方式,以服务促进传播;二是改变应用理念,以应用带动传播;三是从理论研究式的传播中走出来,转而建立群众喜闻乐见的传播体系,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活动。例如,以地名故事的形式拍摄故事片,以动画的形式解读历史地名,以人物传记的形式述说地名背后的故事,以知识竞赛的形式融入古人的地名情结,以笑话、评书的形式讲述地名故事等等。为了增强地名的大众记忆,可以将乌鸦救主的故事拍成地名故事,既让人们回顾努尔哈赤创立大清朝的艰辛,又让人们记住了野老鹤滩这个地名。可谓一举两得,形神兼备。2.利用现代传播技术,推动传播者的历史性变革。“一般情况下,档案信息传播都是由一组共同工作的人,通常是一个机关或组织来进行,是档案部门和其他组织、团体为达到目标所必须进行的传播活动,传播的是议定好的馆室藏档案信息,也包括有关档案工作和任务的信息。”[1]传统意义上的地名信息传播者,主要指地名研究的理论工作者、出版单位、地名工作者、相关学科的研究者等。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普及和应用,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网络传播技术的普及,为传播业插上了金翅膀,尤其是网站、微博、网上论坛平台的建立,使地名信息传播者呈现大众化、社会化的趋势。正如王泽羽在《网络时代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挑战及对策———来自传播学视角的全新思考》一文中所说“:互联网的出现改变了传播者的这种地位,网络中的传播者已经不再居于传播的中心地位,任何拥有一定技术手段的人都可以通过互联网向别人传播信息。……在网络中,人人都可以成为信息源,成为传播者。”这就意味着传播主体已经实现了从单一性向多元性的转变,无论法人组织、社会团体,还是自然人都可以成为传播主体,颇具社会性。这一变革所带来的结果是复制率居高不下、传播面迅速扩大、受众效应空前提高。一个具有轰动性的信息会在一夜之间传遍全国。地名档案信息的传播虽然不会产生轰动效应,但却会引发传播效果的巨变,社会认知度的明显提高。
三、地名文化社会化的传播途径
1.发挥地名档案信息传播者的主导作用。当今,地名的传播者具有多元化、复杂化的特点,他们来自各行各业,主要有五大类:一是专业工作者,二是研究者,三是地名爱好者,四是软件行业的地名软件开发者,五是信息系统的工作者。但是作为地名信息化建设生力军,还当属地名工作者,这其中包括身居全国民政战线主管区划地名工作的同志和全国各级地名档案资料馆的档案工作者。发挥地名档案信息传播者的主导作用,第一,要坚持党的十八大关于信息化建设的指导方针,坚持走中国特色的信息化发展之路,要将地名档案信息化与我国信息化深度融合,实现地名信息成果在国民经济中应用的宽领域与多角度。作为地名档案工作者就是要加深对信息化的理解,加强信息化的应用开发,加大信息化的整合,加快信息化的发展,大力推进信息化建设。第二,要开发全新的产品,以广大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传播地名信息。目前,我国的地名信息产品的形式比较传统,主要有论文、研究报告、故事、图录典志、网络地图、导航仪、制图软件等,还有待于进一步的深度开发。第三,是要从传播学的规律出发,在接受者的求同心理和求异心理的平衡中达到传播效果的最大化。皮亚杰指出“:认知图式的建构过程,是在同化和顺应两种作用中完成的。同化和顺应是主体适应外部环境的两种基本功能活动形式,同化是主体把认知结构把客观经验或环境刺激加以选择、整合、变换,然后纳入主题现有图式或行为模式之中,合成为一个新的整体。”[2]2.促进传播形式的生动性。生动活泼,喜闻乐见的传播形式,是改变当前地名文化传播工作落后局面的重要手段。它要求我们从过去的传统的说教的传播模式中走出来,开辟全新的传播形式,进而实现传播效果、受众的社会化。喜闻乐见,就是要实现三贴近———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群众。形式的多样化,就是要广开创作渠道,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发扬学术民主,吸收一切有益于地名文化传播的形式和载体,进行全方位的宣传。开发全新的宣传形式,就是要以地名工作者、科研工作者、文艺工作者、动画工作者、软件开发者等为主,实施全新的创作体制,依托现代传媒,实现与现代科技的融合。例如,将地名故事融入到动画片中或各种游戏之中,将地名文化移植到电视剧中,将地名故事制作成动画在网页的首页播出等。这种创新和突破,必须以增强人们的记忆,深化人们的地名认知度为前提,以满足人们的求异心理,强化信息传播对受众的刺激为核心。其作品既要有新鲜、新异的特征,又不可盲目追风和雷同模仿,还要使刺激保持在适度水平上,以引起受众的兴趣,利于实现信息本身的价值。3.提高传播技巧的艺术性。大众化传播活动的宣传技巧包括提示式、探讨式、启发式等,并将此方法恰当地运用在不同场合、内容及个性不同的主体,进而优化传播效果。这就需要我们突破以往地名文化传播过程中的“单一性”和“呆板性”的倾向。这是因为在整个的传播过程中,存在着许多的环节和因素都有可能对传播效果产生重要的影响。特别是传播技巧性和艺术性对传播的效果有重大的作用。这里笔者只就电视、广播、网络、图书传播中的艺术性问题进行探讨。在电视方面,要利用电视的传播速度快、表演表现形式的多样化的特点,通过纪实、访谈、相声、论坛、故事等艺术形式展示地名应用实例,解读地名档案的重要意义;在网络传播方面,要建立地名档案信息网站、开辟QQ论坛、进行网上审批、开辟微博论苑、网络动画、网络地图、开展网络地名信息查询等;在广播方面,要开辟地名论坛栏目、政策问答、地名知识导航、地名文学之窗、地名故事评说等栏目;在图书传播方面,要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例如将地名知识、应用案例文学化,以地名故事、地名趣闻、地名民俗、地名动漫、地名典故等形式出版相关图书,潜移默化地传播地名知识、地名档案信息。基于传播学视野下的地名档案信息传播途径的研究是地名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其传播效能的高低,是关乎我国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环节,直接关系地名工作和地名档案工作的发展方向。本文只是对地名档案信息的传播要素、途径、方法进行了粗浅的探讨,在传播方式方面提出了加强艺术性、提高主动性、开辟新途径等建议,以期对地名档案信息传播工作有所裨益。
档案信息整合传播研究论文
论文关键词:档案信息整合传播传播效果
论文摘要:无论是档案馆的整体形象定位还是某一次特定的档案信息传播活动,都可融入整合传播的思想。具体方法包括档案新闻传播、档案公共关系传播、网络传播、广告传播以及标识系统传播等。
整合传播主要研究如何从受众需求出发,将多种传播手段整合运用,以实现最优的信息传播效果。笔者借用整合传播的概念,宏观上可以将其作为档案馆组织传播的发展策略,微观上也可使之成为某次档案信息传播活动的具体运作方法。
从总体上看,档案信息的整合传播可以从三个层次着手:
宏观上,顺应社会发展趋势和需求,正确地为档案信息传播作角色定位。这种整体的定位在整合传播中非常关键,所谓“用一个声音”说话,无论是传播者还是传播内容,都要符合统一的形象定位,即服从统一的价值、意义和目的。合适的定位将使社会对档案信息传播活动的态度和认同度有所改观。
中观上,借助阶段性的社会热点来确定传播主题,即针对一些已经呈现或预测会出现的社会需求,将有关的档案信息进行科学加工,形成多元化、系列的档案信息产品,并运用多种传播手段引起社会关注。
气象服务信息有效传播能力探析
[摘要]气象服务的发展对国民经济各行各业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同时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人们越来越依赖气象服务信息,因此,气象信息的有效传播已成为发展气象服务的重要内容。就如何提高气象服务信息有效传播能力展开探讨,希望能为相关的工作者提供参考。
[关键词]气象服务;信息;有效传播
气象是影响社会发展和人们生活的重要条件,我国的气象信息取得了一定程度的发展,气象信息的获得是进行气象服务的基础。然而,怎样将气象信息进行有效的传播是气象工作者比较关心的问题。下面将主要黑线气象服务信息传播的现状以及如何高效的进行气象服务信息的传播展开探讨。
1气象服务信息传播的现状
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气象信息有着重要的影响力,同时气象服务信息的传播能力也逐渐增强。相关的调查结果显示,我国的气象信息服务的准确程度在不断的提升,同时也开始向着精细化和针对性的方向发展,然而也存在一定的发展短板,即公众的满意度不高,公众没有感受到准确程度提升所带来的影响。这说明了我国气象服务信息的传播能力需要提升。传播能力的提升不仅指的是传播的广度,更重要的是传播的效率和效果。而这项气象服务的有效传播不仅需要将信息传播给公众,同时需要提升信息表达的能力。气象信息的主要来源是对天气的预测,而天气可能受到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影响,可能出现错误的情况。同时气象信息存在一定的时效性,一个小时内的气象信息也可能是不同的,需求这种怎样及时受到信息也是关键的问题。因此,气象服务信息的受众是气象传播发展的关键,如果不能达到理想的满意度,必须对相关的工作进行及时调整和优化。
2提高气象服务信息有效传播能力的措施
农科信息传播过程媒介角色
农业科技信息是指与农业生产生活相关的科学技术信息,包括了农业科学信息、科普信息、农业技术信息。农业科技信息对于农村的致富和发展至关重要。农业科技信息是一类特殊的信息,这主要体现在信息有较强的针对性,专业技术含量较高,传播对象主要以从事农业生产和涉农工作的人员为主,传播渠道和方式多样化,并且大部分情况下在农村传播,遇到的传播障碍较多。目前,国内农业科技信息传播的方式主要有三种:以政府部门和社会团体为主导的组织传播。如:政府农业部门和科技部门组织的农业科技培训会、科技信息宣传会等;以农户间日常交流为主体的人际传播;以电视、音像制品、手机等为传播介质的大众传播;媒介是农业科技信息传播的重要渠道。近几年,为改善农村媒介条件和信息传播状况,国内先后实施了“村村通”工程、针对西部地区的“西新”工程、“农家书屋”工程、农村电影放映工程和“金农”工程等。农村信息传播状况得到改善,媒介在农村的影响力日益增加。目前,国内涉及媒介与农业科技信息传播研究的学科较多,传播学、农业推广学、农村社会学、人类学等学科都有所涉及。本文仅就近年相关论文进行了粗略梳理,查询方式以在知网、百度文库等论文数据库,查询直接包含关键词“农业科技传播”和“媒介”的相关论文,通过模糊查询共查到相关论文120余篇[1],粗略整理发现有这样几个特点:其一,论文大多关注农业科技信息传播过程中出现的障碍、问题、对策,研究方法多采用调查分析、案例分析。如,学者郑威,黄晦蕾的《当前农村科技传播的制约因素及对策分析》;学者郑彦平等人的《河北省农业科技信息传播障碍因子分析》;其二,相关研究中涉及“媒介”与“媒体”一词大多指电视、报纸、广播、杂志等传统的大众传媒,而对电话、手机、互联网等关注不多[2];其三,以往的研究受研究方法、研究视角、目的等方面的影响,对媒介的短期传播效果关注较多,对媒介的中长期传播效果研究较少;本文认为媒介在农村的影响力日益增加,暂时抛开对媒介传播效果的过分关注,从相对宏观的视角来重新审视和“发现”媒介,有利于我们在农业科技信息传播的过程中更好地发挥媒介的功效。
一、媒介在农业科技信息传播过程中扮演的角色
本文所指的媒介不仅包括电视、广播、报纸、杂志等传统大众传媒,也包括了被誉为新媒体的手机、互联网等媒体。近年来,伴随媒介在农村的进一步普及,媒介在农业科技信息传播的过程中扮演了如下角色。
(一)作为农业科技信息传播工具的媒介
农业科技信息作为对农传播信息的一种类型,通村扩散,而媒介作为信息传播的重要工具承担着信息沟通、信息展示和学习的功能。首先,作为农业科技信息交流的工具。媒介与通讯技术的结合使媒介在人的日常交流活动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农业科技信息的传播同样依赖于由媒介搭建的信息通路。这体现在:一是媒介是农民与科技工作者、专家沟通的重要工具;二是媒介是农民之间进行农业科技信息交流的重要工具;三是媒介是农民对外进行农业科技信息咨询的重要工具。以“12316热线”为例,当农民遇到农业生产方面的问题时,只需要通过电话或手机拨打热线咨询相关专家就可以得到解答。吉林省于2006年在国内率先开通该热线,据报道“2009年,热线日均通话量平均1万次,最高达到2万次,帮助农民解决生产生活等问题比例达99%。专家除接听电话外,还积极参与广播、电视节目制作和定期为报纸提供文章。通过热线服务,为农民增加收入15亿元。”[3]类似的农业科技服务热线遍布全国,因为方便了农民的信息咨询需求而被戏称为“农技110”。日前,在云南边疆调研时发现,西双版纳景洪市城郊的“克木人”自然村,在国务院扶贫办的协助下,于2008安装了卫星视频工具,即使远在边疆也可以和国务院相关工作人员进行工作汇报和交流。其次,作为农业科技信息展现和演示的工具。以电视、电影和电脑为例,媒介具有多媒体信息展示的功能,能综合影像、音效、动画等手段进行信息展示。对于抽象的科技信息、技术操作还可以进行电脑模拟,使抽象的科技信息形象化,难度大的操作简易化,枯燥的信息趣味化。如2010年5月17日晚,云南省临沧市双江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自治县勐勐镇千蚌村忙品的三个村民小组就在政府工作人员组织下观看了科技影片。[4]与传统的科技信息座谈会和简单的说教相比,观看科技影片无疑丰富了科技信息演示的手段。最后,作为农业科技信息学习的工具。内容涵盖丰富的农业科技书籍、报刊和杂志是学习农业科技的重要工具。2007年,由新闻出版总署会同中央文明办、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等部门在全国开展的“农家书屋”工程,“每一个农家书屋原则上可供借阅的实用图书不少于1000册,报刊不少于30种,电子音像制品不少于100种(张)”[5],笔者在西双版纳景洪市曼暖点自然村调研时发现,自从村里设立“农家书屋”之后,村民们可以借阅农业技术、自然科学、日常百科等方面书籍和音像制品,从借阅记录来看,农业技术和日常百科的图书音像资料最受村民欢迎。此外,现代媒介还提供了像远程教育、手机科技报、互联网农业科技专家系统等手段的远程农业科技学习方式,丰富了农民的学习渠道和手段。而中国移动、联通和电信则分别推出了内容涵盖农业科技、农业气象等方面的“农信通”、“金农通”、“信息田园”短信服务,使得农民可以不出家门而进行农业科技信息的学习。农业专家系统是一套针对农业生产的科技系统,用户可以通过专家系统进行学习,或查询信息解决农业生产过程遇到的相关问题。
(二)作为农业科技信息传播载体的媒介
浅谈航空公司服务信息传播
摘要:近年来,我国航空事业发展较快,同时,随着信息化飞速发展,以及旅客服务意识不断加强,旅客对航空服务信息数量和质量日趋加大。大部分航空公司日益重视旅客服务信息需求,完善硬件和软件设施,满足航空旅客的服务性信息需求,提高了服务性信息传播的广度和深度,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在提高服务旅客信息传播过程中,也暴露出信息传播载体不广、服务质量不高等问题。本文从航空公司服务旅客信息传播基本现状、信息传播存在问题、提高航空公司服务信息传播质量建议等方面进行探讨,以助航空公司提高服务旅客信息传播,提高服务航空服务水平和质量。
关键词:航空公司;服务信息;传播
一、航空公司旅客服务信息传播基本现状
航空公司的服务信息是指航空公司为了帮助旅客在享受位移的运输服务过程中减少不确定性而提供的一系列消息。[1]目前,我国所有航空公司服务信息的信源均WCDM系统的“信息集成系统”“中航信订座系统(InventcoryControlSystem,简称ICS)”及航空公司“AOC(AirlinesOperationCenter)系统”为主。[2]这三大系统,功能相对齐全,各自有功能特点,又相互辅助配合,即可作为航空公司的服务信息源,又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发挥各自的功能优势,保障航班正常运转。航空公司服务旅客信息根据客户需要和实际情况,传播的方法和手段不尽一样,但基本是通过客服电话、短信、候机楼显示屏、告示牌、广播以及新媒体网站、微博、微信公众号、app等,为旅客提供航班查询、机票购买、机票改签等服务。
二、航空公司旅客服务信息传播主要问题
大众媒介的效果如何,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受众对媒介的使用。[3]根据笔者对中国国际航空公司、中国南方航空公司、中国东方航空公司等公司的网站、微博、微信公众号等服务旅客信息媒体进行研究,发现目前我国航空公司在服务旅客信息方面有了长足的进步,及时传播航班相关信息,拓宽了服务旅客信息的渠道,提高服务信息的服务质量和水平。然而笔者通过调阅某些航空公司旅客信息传播类投诉材料,也发现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服务旅客信息传播媒体和渠道单一狭窄,信息传播缺乏精准受众、信息传播缺乏及时性。一些航空公司尤其是小型、民营的国内航空公司由于资金、技术、人员不足等原因,在信息化高度发展的时代,服务旅客信息传播方面,还是停留在利用传统信息传播媒体如LED信息牌、广告牌、告示牌等传播服务旅客信息,这种信息传播媒体和渠道过于单一狭窄,服务信息无法及时、精准传播到达信息需求者,一些航班动态信息、气象服务信息、突发信息传播不及时,加之传播场景的固化,极大影响旅客出行。(二)服务信息传播不全面、信息服务品质不高。一些国内航空公司微信公众号、微博、APP等媒体有航班动态信息、气象服务信息、行李托运信息,但未提供对旅客更为重要的值机信息、行李跟踪信息、机上安全知识、目的地信息、交通出行信息、酒店住宿信息等,造成信息传播不全面,降低信息服务质量,影响旅客的正常出行。(三)新媒体服务信息传播渠道管理不到位,影响服务信息质量。笔者调查中发现,一些国内航空公司的网站、微信公众号、手机APP等,缺乏专业的运营团队及足够的运营经费,在UI设计、交互体验、数据服务等方面均普遍落后于科技行业水平。一些航司官网不能通过手机登录,微信公众号、手机APP更新航班动态信息、航线信息、优惠机票信息等信息不及时,有的微信公众号、微博管理不到位,信息更细滞后,误导旅客出行。一些微信公众号、微博功能单一,不能实现实时查询、信息互动等功能,不利于旅客使用。
手机媒体传播信息论文
论文关键词:手机媒体;信息传播;问题;对策
论文提要:本文分析了手机媒体目前在传播信息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具体解决措施。
手机媒体作为新兴媒体,依托现代高新技术迅速发展。手机媒体在为我们带来了种种便利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本文试图从传播内容、技术、市场以及监管立法等方面探究手机媒体现阶段出现的这些问题,并提出解决的办法。
手机媒体发展过程中的问题
手机媒体作为大众媒介在兴起与兴盛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信息传播方面的局限性
信息传播对社会控制影响综述
摘要:信息传播具有强大的社会控制功能,它不仅为社会控制提供相关信息,而且为社会控制顺利实施提供保障。但信息传播障碍会带来一系列的社会问题,有时甚至造成社会泥乱等失控现象。文章分析了如何发挥信息传播片社会控制的有利作用的可行措施。
关健词:信息传播社会控制大众传媒
从传播学的角度看,信息是物质载体和精神内容的统一,是符号和意义的统一。传播学通常把信息传播分为人内传播(个人接受外部信息并在人体内部进行信息处理的活动,也称自我传播)、人际传播(个人与个人之间的传播活动)、群体传播(自然发生的一般非组织性群体所从事的信息传播,包括群体外传播和群体内传播)、组织传播(组织所从事的信息传播,包括组织外传播和组织内传播)和大众传播(指专业化的媒介组织运用先进的传播技术和产业化手段,以社会上一般大众为对象而进行的大规模的信息生产和传播活动)。在现实生活中,这5种类别的传播总是同时存在和相互交织在一起。社会控制是指社会组织体系通过社会规范指导和约束社会成员的价值观念和社会行为,调节和制约各种社会关系的过程。信息传播的高度发展,把整个世界变成地球村。信息传播不仅拓展了人们了解社会的空间,也拓展了国家社会控制的深度和广度。
1信息传播对社会控制的影响
1.1信息传播是社会的血液循环和神经系统
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勘中把人与人相互之间的联系称为交往,并把交往放到与生产同等的范畴来看待,认为交往是实现生产和分工的保障。马克思、恩格斯把生产分为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因而交往就分为物质交往和精神交往,认为当物质生产达到一定程度,精神生产和精神交往的发展状况如何将成为制约社会发展的主要矛盾。马克思所说的精神交往正是人类信息传播,他的论述最终被高度发达的信息产业所证实。信息已经成为继物质、能源之后制约社会发展的又一个主要因素和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