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范文10篇

时间:2024-01-13 09:53:04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持续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森林可持续经营与可持续发展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林业已经不只是一个产业,更是一项社会公益事业,现在的林业已经不在狭义、封闭式的产业,已经是全球生态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格局中具有举足轻重的社会公益性事业,林业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部分,同时也是生态建设的主体,是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可由有效的促进经济特别是农村经济、提高农民收入和人们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林业的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在于森林可持续经营,森林的可持续经营是实现林业及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条件。

关键词:森林;可持续;经营;林业;可持续;发展

1森林可持续经营的内涵及特点

1.1森林可持续经营的内涵

森林的可持续经营就是在森林经营过程中,森林生态系统生产能力和在生产能力得到维持,主要就是以利益的可持续性为基础条件,生产出人们所需要的产品,使森林可持续经营强调的森林生态系统自我维持的持续性和长期的利益可持续性一致下经营,产出合适的产品,森林的可持续经营就要对生态系统进行科学管理、合理经营,以保证森林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维持生态系统平衡,以满足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确保和促进人口、资源、环境和社会、经济的持续协调发展。

1.2森林可持续经营的特点

查看全文

可持续消费研究论文

摘要:可持续消费是近年来国内外理论界研究的热点,本文从可持续消费的涵义、整体性研究及可持续消费行为研究三方面对已有文献进行回顾,并对其研究现状进行评析,在此基础上对今后我国可持续消费研究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可持续消费;消费行为;行为干预;行为改变

可持续消费一经提出,便受到学者的广泛关注,成为学术界探讨的热门话题。多年来,国外可持续消费研究发展迅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然而在我国,可持续消费研究却陷入瓶颈,进展缓慢。为便于国内学者学习、借鉴,对可持续消费研究进行整理与分析是十分必要的。

一、可持续消费的涵义

联合国环境署(1994)将可持续消费定义为:“提供服务以及相关产品以满足人类的基本需求,提高生活质量,同时使自然和有毒材料的使用量最少,从而不危及后代的需求。”依据上述定义,Heiskanen与Pantzar(1997)将可持续消费界定为:“一种满足当代人的需要而不损害子孙后代需要的消费活动”。2001年联合国环境署再次对可持续消费进行解释,认为可持续消费涵盖了为满足生命的基本需求,保证人类各个世代的持续发展,同时减少环境破坏对人类健康的危害等目标所必需的具有可持续特征的一系列目标和手段。俞海山(2001)将可持续消费理解为:既能满足当代人消费发展需要而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消费发展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消费。综合以上学者的观点可看出,尽管学者们研究的视角、侧重点不同,但均共同体现了可持续消费坚持代际、代内公平的核心原则。同时,也反映出可持续消费包括了可持续生产消费与可持续生活消费两个方面的重要思想。可持续消费研讨会(1994)指出,可持续消费连接着从原料提取、预处理、制造、产品生命周期到影响产品购买、使用、最终处置诸因素等环节中的所有组成部分,而其中每一个环节又对环境存在多方面的影响,所以不能孤立地理解和对待可持续消费。由此可见,可持续生产消费与可持续生活消费是可持续消费密不可分的两个组成部分,只单一地实现任何一部分都无法最终实现可持续消费。但由于两者消费主体的不同,在消费的行为方式、影响因素等方面必然存在差异。具体来讲,可持续生产消费以企业、社会团体为消费主体;而可持续生活消费多以个人或家庭进行。因而,可持续消费研究不仅要从整体角度进行,对可持续生产消费与可持续生活消费开展独立的研究也是十分必要的。

二、整体视角的可持续消费研究

查看全文

可持续营销分析论文

一、可持续营销观念形成的客观必然性

营销观念是人类在生产和生活实践中产生的,它的产生有其客观必然性。生产观念诞生于19世纪末至20世纪20年代,当时资本主义已经发展到垄断阶段,由于内燃机和电力等新技术的广泛应用,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起来,美国经济发展尤为突出。在生产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需求非常旺盛,生产的产品供不应求,企业只要扩大生产,提高产量,降低成本,不愁没有销路,就能获得巨额利润,生产观念就应运而生。在产品供不应求的情况下,生产者只注重生产并形成产品观念,而不重视产品市场的变化。20世纪20年代末,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这段时间,由于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科学管理的推广,生产规模得到扩大,产品数量增加很快。但是,需求增加缓慢,其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1929年至1933年资本主义国家爆发了经济大危机;二是受战争的影响,使有支付能力的需求不足,出现了生产过剩,产品销售困难,滞销积压。在此情况下,销售观念应运而生,生产经营者想方设法销售自己的产品,以便获得利润。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特别是20世纪50年代,军事工业转向民用的步伐加快,使民用技术迅速发展,管理理论也获得了进一步发展和广泛应用,企业的管理水平和生产效率不断提高,社会财富有了极快的增长,人们的购买力有了极大提高,消费者购物变得更加理性,对商品的选择更加挑剔。这就迫使生产经营者改变过去仅考虑自身利益的以产定销的营销思想,转而考虑消费者的需要,把满足消费者的需要当作企业的座右铭,消费者需要什么就生产什么,就销售什么。企业一切生产经营活动都围绕着消费者需要这个中心,这就非常自然地形成了市场营销观念。20世纪60年代以来,随着工业化的发展,企业排放出来的废气、废水和废渣污染了空气、江河湖海、地下水资源和土壤,破坏了生态平衡。同时,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不注意节约资源,以高投入换取高产出,使资源浪费严重,生产难以为继。于是,已有的市场营销观念无法解决这个问题。如何使消费者、企业和社会三者的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相一致、相协调,营销学者们将解决上述问题的思想总结为社会营销观念,这一观念的提出得到营销学界普遍认可。

上述5种营销观念的产生,都是针对当时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而提出来的,都离不开当时的时代背景。这就说明,营销观念的产生具有客观必然性。循着这样一条清晰的脉络,对当代时代背景进行分析就不难发现:环境污染在加剧,生态平衡遭到破坏的情况有增无减,企业浪费资源现象依然十分严重,商业欺诈现象屡禁不止,假冒伪劣产品泛滥成灾,盗版侵权现象常常发生,虚假广告、坑蒙拐骗、不讲诚信现象比比皆是。企业的生产经营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对上述现象的解决世界各国政府都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其收效并不显著。也就是说,仅从企业外部采取强制措施效果并不理想,必须在企业经营思想上采取措施加以转变,必须提出新的营销观念。我认为可持续营销观念要解决的问题可以涵盖当代企业出现的这一系列问题。可持续营销观念可以定义为: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在满足消费者需要的同时,必须为生态、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尽一份责任,不污染环境,维护生态平衡,节省资源消耗,不做违法之事,遵守商业伦理道德,树立良好形象,兼顾消费者、企业和社会的当前和长远利益,使企业获得可持续发展。

二、可持续营销观念产生的理论依据和实践依据

可持续营销观念是企业开展生产经营活动的指导思想,与此相对应,必然有一个完整的可持续营销理论体系。市场营销学是从经济学中分离出来的,经济学是市场营销学主要的理论来源,经济学的发展为市场营销学的发展提供了理论基础和依据。传统经济学的传统发展观是一种单纯的经济增长观,它的理论前提是自然资源的供给能力具有无限性,自然资源是不会枯竭的;自然环境的自净能力具有无限性,生态环境不会受到破坏。20世纪70年代初期,工业化发展到一定水平,人类面临了前所未遇的五大危机,即人口、粮食、能源、资源和环境,使它们与经济发展关系严重失衡,造成人、社会和自然界的畸形发展,传统发展观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于是,与之相对立的可持续发展观便应运而生。1972年米都斯主持的罗马俱乐部的第一个报告《增长的极限》公开发表,对人类面临的困境提出警告,使人们开始对发展过程中的人、自然、生态与经济的不协调问题有了认识,为人类认识未来与发展开辟了一个新的视角,这是可持续发展思想的萌芽。1980年国际自然资源保护联合会、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和世界自然基金共同发表的《世界自然保护大纲》、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公布的报告《我们共同的未来》,都对可持续发展思想作了进一步发展,后者对可持续发展作了定义:“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1992年6月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的《21世纪议程》,确立了可持续发展是当代人类发展的主题,标志着人类发展观从传统发展观向可持续发展观的重大转变。可持续发展涉及到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包括人口、经济、资源、环境和社会的各个方面。可以概括地说,可持续发展应该涉及到生态、经济和社会。可见,可持续发展既是经济学的范畴,又是社会学的范畴。就前者而言,人们从经济学的视角来研究生态、经济与社会三者之间的关系、运行发展规律和可持续发展问题,揭示可持续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性,所形成的思想与理论就是可持续经济发展观,并将可持续经济发展观应用于企业营销实践,就形成可持续营销观念。它可以独立于可持续经济发展观而存在,专门指导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并形成一套可持续营销理论。就后者而言,人们从社会学的视角来研究生态、经济与社会三者之间的关系、运行发展规律和可持续发展问题,揭示可持续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性,所形成的思想与理论就是可持续社会发展观。可持续社会发展观虽然不像可持续经济发展观对可持续营销观念产生非常直接的和非常巨大的影响,但也有一定的影响,它也为可持续营销观念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因为从三者的内容上看,它们之间是相互渗透和相互影响的。

理论是从实践中来的,是对实践经验的总结和升华,才成为科学理论。可持续营销理论产生的实践依据是可以通过对全球现状的分析中认识到。联合国经济与社会发展事务处在2002年8月发表的《全球挑战全球机遇》报告中指出,目前的全球生活标准和自然资源开发利用方式令人恐慌,会危及地球和人类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目前,全世界40%的人面临水资源短缺,全球变暖导致海平面不断上升,许多动植物濒临灭绝,20世纪90年代全世界2.4%的森林遭到破坏,每年有300余万人死于与空气污染有关的疾病,报告号召各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欧洲经济共同体在一份报告中提出:用年均消耗量计算,现有资源还可用500年;如果消耗速度以年均2.5%的速度递增,现有资源只能维持90多年。我国是发展中国家,人口多,人口素质低,可耕地面积减少,粮食进口需求增大,这些无疑成为我国可持续经济增长的障碍因素。我国能源资源主要是煤,很多煤矿处于无煤可采状态,到2030年剩下可开采的煤矿并不多。我国石油供求缺口越来越大,对外依存度已达到47%,我国人均占有水资源量,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1/4,全国有2/3的城市缺水。我国国民经济建设中支柱性矿产,主要有45种,据有关专家论证,在这些矿产中,到2010年可以保证需求的减少到23种,到2020年仅剩下6种;我国土地资源退化加剧,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严重,全国荒漠化土地面积达262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27%,并且每年以2460平方公里的速度扩展。我国资源减少的趋势,无疑构成了我国可持续经济增长的障碍因素。我国环境污染加剧,生态平衡破坏严重,80%以上的工业废水未经处理就直接排入水体,污染了江河、湖海和地下水,工业废渣和城市垃圾大都堆积在城市郊区,累积存量达到65亿吨,污染了空气、水和土壤,并占用了大量农用地,自然环境因素构成了我国可持续经济增长的负担。除此之外,我国人文环境也不尽如人意,诚信成为稀有产品,不讲诚信给我国经济每年造成的损失高达5855亿元,信誉缺失已成为可持续发展的严重阻碍。上述现象在世界各国也不同程度的存在着,构成了可持续营销观念产生的实践依据。

查看全文

奶业持续健康意见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奶业是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乳品是重要的“菜篮子”产品,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为促进我国奶业持续健康发展,现提出以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保持奶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一)正确认识当前奶业发展面临的形势。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几年,我国奶业持续快速发展,饲养规模不断扩大,加工能力明显增强,奶类产量持续增长,乳品消费稳步提高,对丰富城乡市场、优化农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做出了重要贡献。但是去年以来,我国奶牛养殖效益大幅度下降,部分奶牛养殖户亏损,个别地区出现宰杀母牛犊现象。对此,必须予以高度重视。奶业发展出现较大波动,直接原因是饲料价格上涨、原料奶收购价格偏低,深层次原因主要是:奶牛良种覆盖率和单产水平低,养殖方式较为落后;乳品加工企业与奶农的利益关系不顺,原料奶定价机制不合理;加工企业恶性竞争,市场秩序不规范;质量保障体系不健全,液态奶标识制度不落实;消费群体培育滞后,市场开拓不力。只有采取综合措施解决这些问题,才能确保我国奶业持续健康发展。

(二)促进奶业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奶业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是我国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从总体上看,我国奶业发展起步晚,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和增长潜力。保持我国奶业持续健康发展,是优化农业结构,建设现代农业的需要;是促进产业进步,增加农民收入的需要;是改善居民膳食结构,增强国民体质的需要。当前,我国奶业经过连续多年高速增长后,正处在从单纯的数量扩张向整体优化结构、全面提高产业素质和竞争力转变的关键时期。各地区、各部门要主动顺应这一趋势,抓住机遇,迎接挑战,统一思想,真抓实干,努力把我国奶业发展推向新阶段。

二、促进奶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查看全文

失地农民“生计可持续”对策

政策目标:生计可持续

现行征地安置政策基本上是一种纯粹的经济补偿办法,即国家按照被征收土地的原用途给农民予以直接的经济赔偿,如土地补偿费是对农户土地承包经营权的财产补偿,安置补助费是补偿农业从业人员因征地而就业不充分或一时不能就业所承受的损失,等等。肯定地说,这种经济补偿机制是必要的,目前显然也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应该坚持下去并逐步得到改进。

但必须看到,现行的经济补偿机制是低水平、不全面的,难以完成所有的工作。大量的实证调查揭示,这种补偿在结果上无法恢复被安置者以前的收入和生活水平。在大多数情况下,即便及时足额给付了经济补偿,失地农民在很长时间以后仍会处于贫困状态。这就警示我们:现行的征地安置政策是一种普遍缺乏效用而且很容易被滥用的方法,不足以预防失地农民的贫困,必须加以调整和完善。

天津市大港开发区超出标准,违法占地1384亩。中塘镇大安村1076名失地农民按手印,强烈要求将非法占地恢复原貌,并全额支付已批准征地的土地补偿金。(本报记者王晔彪摄)

预防和缓解失地农民贫困问题,应重新审视征地安置工作的政策目标和手段,重点应放在检讨损失评估和补偿的思维方式上。进而言之,征地安置政策不应简单地视为支付赔偿或置换原有资产,其思路应更为宽广:使失去土地的人重新建立生产力并提高他们的生活水平。一句话,应把实现失地农民的“可持续生计”作为未来征地安置政策的基本目标。

“可持续生计”概念最早见于20世纪80年代末世界环境和发展委员会的报告。1992年,联合国环境和发展大会将此概念引入行动议程,主张把稳定的生计作为消除贫困的主要目标。1995年,哥本哈根社会发展世界峰会和北京第四届世界妇女大会进一步强调了可持续生计对于减贫政策和发展计划的重要意义。所谓“可持续生计”,是指个人或家庭为改善长远的生活状况所拥有和获得的谋生的能力、资产和有收入的活动。在此框架内,资产的定义是广泛的,它不仅包括金融财产(如存款、土地经营权、生意或住房等),还包括个人的知识、技能、社交圈、社会关系和影响其生活相关的决策能力。

查看全文

可持续生计精准扶贫研究

摘要:可持续生计分析方法将农户的贫困放在动态的环境中做综合考察,目的是提高农户的持续生计能力。这种分析方法改变了贫困是经济问题的狭隘归类,与精准扶贫的理念高度契合。在精准扶贫实践中,存在精准识别不精准、精准帮扶效殇并存、精准管理问题频发、精准考核机制异化等问题,需从可持续生计的视角出发,以建设统一的精准扶贫数据管理平台、提升农户可持续生计能力、培育多载体的精准扶贫大格局、加强基层扶贫队伍建设等为抓手,构建精准扶贫的长效机制。

关键词:可持续生计;精准扶贫;生计能力;项目扶贫

一、精准扶贫政策的提出

贫困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是各种社会和经济形态面临的共同难题。反贫困则是贫困的必然伴生物,也是学术界一直以来研究的共同课题。贫困首先被看作是一种经济现象,是一种经济收人不足以维持整个家庭成员正常生理功能所需的收入贫困,贫困同时也被看作是一种社会现象,奥本海默认为“贫困是物质、社会和情感上的匮乏和机会被剥夺[1],刘易斯认为文化贫困会导致穷人中贫困代际传递,阿玛蒂亚•森则认为贫困是人的生存和发展的“可行能力”的被剥夺,包括教育、技能、培训和健康状况等的匮乏[2]。后来,舒尔茨和贝克尔又提出了人力资本理论,认为贫困不单是物质资本的短缺,还在于人力资本的匮乏和对人力资本的忽视[3]。世界银行于2000年重新界定了贫困的概念,提出贫困不仅仅是物质需要方面的未满足,还包括风险和面临风险时的脆弱性,即缺少参与权和发言权、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等权利的社会排斥性[4]。可见,贫困概念的内涵在人们的认识中不断发展和演变,从简单的“相对收入较少”和“生活必需品缺乏”的经济贫困到多维度和多元化的“权利和机会被剥夺”的能力贫困再到“发展的自由缺乏”的人文贫困,人们对贫困的认知也从一元走向多元。反贫困一直是我国政府在社会治理中必须直面的问题。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的扶贫政策先后经历了大规模制度性扶贫、救济式扶贫、攻坚式扶贫、开发式扶贫等阶段,扶贫瞄准对象从大范围的区域瞄准逐步收缩为县级瞄准、到村到户瞄准,全国贫困人口从1978年的2.5亿人减少到2016年的4332万,贫困发生率从30.7%下降到4.5%,扶贫工作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无论扶贫政策还是扶贫举措都始终没能超越收入贫困论的狭隘观点,存在贫困人口底数不清、扶贫资金使用低效、扶贫政策与农户需求不匹配、贫困农户抵抗风险的能力脆弱、无法参与公共决策、被边缘化、生计不可持续的问题依然存在。新时期的扶贫政策迫切需要改变以往经38济贫困论的窠臼,反贫困不单要增加农户的当期收入,更重要的是增强农户抵御风险、战胜贫困的能力。2011年以来新的扶贫开发纲要颁布实施和2014年“精准扶贫”政策的提出,使我国扶贫政策进入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精准扶贫的新阶段。精准扶贫的基本理念是“通过对贫困户和贫困村的精准识别、精准帮扶、精准管理和精准考核,引导各类扶贫资源优化配置,实现扶贫到村到户,逐步构建精准扶贫工作的长效机制”[5]。要将精准扶贫落到实处,就要对精准扶贫的工作流程进行科学的设计,为此,必须回答怎样衡量贫困?贫困的成因是什么?贫困的应对策略以及怎样评估扶贫成效等问题,可持续生计理论为我们提供了成熟的研究框架,是精准扶贫研究的全新视角。

二、可持续生计理论

贫困说到底是农户的生计问题,稳定的生计意味着消除贫困并可持续地利用各类资源。对生计概念的厘定是一个持续的过程,钱伯斯(Chambers)和康韦(Conway)认为生计是一种“谋生的方式,该谋生方式是建立在能力、资产(包括储备物、资源、要求权和享有权)和活动的基础之上”[6]。一般认为,生计包括能力、资产以及一种生活方式所需要的活动。可持续生计是生计概念在可持续理念下的深化,1988年世界环境和发展委员会上首次提出了“可持续生计”的概念,强调满足最贫困人口最基本需要的必要性。目前被学术界广泛接受的是斯库恩斯(Scoones)对可持续生计的界定,“某一个生计由生活所需要的能力、有形和无形资产以及活动组成。如果能应付压力和冲击进而恢复并且在不过度消耗其自然资源基础的同时维持或改善其能力和资产,那么该生计具有持续性”[7]。从学者们对可持续生计的定义来看,可持续生计是指通过维持和提高生产能力,来保障财产、资源、收入的稳定和满足基本生存的需要。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是20世纪90年代末,由世界银行、英国国际发展署等一些国际组织推动形成的,旨在分析社会和物质环境之间的多维复杂关系,后发展成为以生计视角为中心进行减贫理论分析及实践指导的工具。在已有的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中,英国国际发展署(DFID)建立的SL框架在发展干预领域中得到了广泛认可,该框架由脆弱性背景、生计资本、结构和程序的转变、生计战略和生计输出五个部分构成。运用该框架可以推演出贫困发生和治理的运行逻辑:在市场风险、自然灾害、经济萧条、庄稼歉收、健康受损、社会和技术变革、就业风险等外在因素引起的脆弱性环境中,贫困主体的生计资本(自然资本、人力资本、物质资本、金融资本、社会资本)必然受到制约,引起政府的管理水平、制度政策、法律文化等结构和过程的变动,这种变动对贫困群体的生计战略和策略带来相应的影响,从而导致生计(输出)结果的改变(收入增加、福利改善、脆弱性减少、生态环境改善等),这种变化了的生计结果又会反过来作用于贫困群体的生计资本和脆弱性背景,产生新的循环。DFID可持续生计框架把贫困主体看作是一个在脆弱性的背景下生存或谋生的对象,在自然、制度、市场等因素造成的脆弱性环境中,作为生计核心的资本性质和状况,决定了采用生计策略的类型。“拥有较多资本的人们往往拥有更多的选择权并有能力运用一些政策措施确保他们的生计安全”[8]64。该框架的核心是建立农户的生计资本———生计活动———生计后果的逻辑关系和相互影响机制,它的优势是将注意力集中到人类的结构化过程,贫困人口的生计资本积累水平普遍较低,贫困脆弱性高,“结构和过程转变”对于改善贫困人口生计状况十分重要。

查看全文

我区可持续财源思考

抓好财源建设,培植和壮大可持续财源,是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措施。近年来,我区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一手抓财源建设,一手抓征收管理。自1998年以来,区级预算收入实现了快速、持续、平稳增长。**年区级财政收入69442万元,年均递增12%,区级财政的稳步发展为促进地方经济和各项事业的健康发展奠定了基础。

我区的财源培育工作虽然取得一定的成绩,但对区第四次党代会提出的发展目标而言,尚有一定的差距。其主要问题表现为:1、区级财政压力增大,行政区划调整后,区级财力在供需关系上将面对相当大的矛盾。2、财源基础不稳固,增收主要依赖于管理性增长。3、财源可持续发展后劲乏力,发展空间受限制。

市政府决定今年重新确定市、区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我区如何适应新的财政管理体制变化,在确保国家和省市利益的前提下,增加区级财力,保障有效供给,实现财政振兴和促进各项事业持续、快速发展,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我们必须根据变化了的形势、任务和要求,围绕培育可持续财税,提高财源效益,做大做强区级财政这一中心,确立正确的财源发展战略思想,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抓好财源建设,培植和壮大财源基础,形成具有**特色、结构合理、比例协调、持续发展的财源体系。

一、实行新的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后,我区财源结构的变化趋向

按照市政府今年重新确定的市、区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市对区在事权划分的基础上,收入的划分、分享比例及收入增量部分的分配方面均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一是收入结构的变化,市级固定收入包括城市维护建设税、车船使用税与牌照税、资源税、耕地占用税、土地使用税、印花税、契税、海域、场地矿区使用费收入,市级管理的国有资产经营收益,列入预算管理的市级各项基金收人及其他收入等。区级固定收入包括农业税、农业特产税、屠宰税,区级管理的国有资产经营收益,按规定属于区级的行政性收费收入、罚没收入、专项收入、其他收入、政府性基金等。市、区共享收入为增值税、营业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房产税。

查看全文

舞蹈舞台持续繁荣论文

50年代初,从“苏联老大哥”那里,全方位引进西方古典芭蕾科学完整且能立杆见影的训练套路、戏剧至上和现实主义的创作道路、大气磅礴的演出规模、国家包办的舞团体制、对称平衡和高度统一的审美理想,对于已拥有数千年古典美学传统的新中国来说,可谓既能生动体现“洋为中用”的大国风度,又能为中国民族舞蹈重返世界民族艺术之林找到一条捷径。

1954年,文化部聘请前苏联的芭蕾专家,执教于第一个舞蹈教员训练班,并以此为基础,于同年秋创办了新中国的第一个专业剧场舞蹈家的摇篮——北京舞蹈学校。芭蕾一直是该校的核心,并为中国新古典舞的创立提供了重要的框架,而俄罗斯戏剧芭蕾以文学为本的创作方法,则通过前苏联芭蕾编导执教的两届编导班,在全国各地一统大卜近30年之久。直到改革开放之后,美、英、法、意等西方流派进入后才告一段落。中国芭蕾从此进入多维营养和多样选择的时代,从而在更加广阔的文化背景下,体现“洋为中用”的精神。

在剧目方面,中国舞蹈家不仅以较高水准,跳遍了几乎所有19世纪的西方芭蕾经典,而且创作演出了《和平鸽》、《红色娘子军》、《白毛女》、《沂蒙颂》、《草原儿女》、《祝福》、《雷雨》、《林黛玉》、《梁山伯与祝英台》、《觅光三部曲》、《兰花花》、《雁南归》、《玄风》等一系列中国特色的芭蕾作品,为世界芭蕾宝库增添了一笔具有东方神韵的财富。与此同时,他们还借助于芭蕾舞剧的创作方法和动作语汇,吸收了中国武术和戏曲的高难技巧,以及各民族的舞蹈风俗和动作素材,创作了《宝莲灯》、《小刀会》、《丝路花雨》、《文成公主》、《凤鸣岐山》、《铜雀伎》、《卓瓦桑姆》、《东归的大雁》、《召树屯与楠木若娜》、《珍珠湖》、《灯花》、《米依鲁》、《繁漪》、《高粱魂》、《高山下的花环》等一大批优秀的民族舞剧,以及数不胜数的民族舞蹈,不但丰富了中国百姓的文化生活,而且在国际舞蹈界频繁掀起了“中国热”。

中国经济自新时期以来的稳步发展,激起了大量国外芭蕾舞团的热情。仅是近3年来,我们就有机会看到巴黎歌剧院芭蕾舞团、莫斯科大剧院芭舞舞团、英国皇家芭蕾舞团、汉堡芭蕾舞团、妮娜·阿娜妮娅什维丽世界明星芭蕾舞团、基洛夫明星芭蕾舞团等世界一流的芭蕾演出。而中等水平的外国芭团来访则更是此起彼伏,络绎不绝,从而使各地观众欣赏这种西方文明结晶的机会变得唾手可得,有效地拓展了广大中国民众的艺术视野和审美品位。凡此种种,足以证明,中国这个东方文明古国,正在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芭蕾大国。

总结50年来“洋为中用”,尤其是自前苏联全面引进西方芭蕾的全过程,其正面效应如前所述,可谓奇迹般辉煌,令人无不为之振奋。但负面效应也在所难免,尤其是在中国进入市场经济后的今天,这些后遗症则更加显而易见:

第一点,我们在当时的强势文化——西方芭蕾面前自惭形秽,不仅忽略了中西文化特质和审美趣味间的巨大悬殊,而且丢掉了中国民族舞蹈的许多独特优势,如高度发达的手臂动作、细腻传神的面部表情、形神兼备的审美标准、灵活自如的时空概念、以少胜多的道家哲学等等,而盲目地贪大求洋,一味地追求“大蹦大跳大制作”,笃信“舞剧是舞蹈的最高形式”这些典型的西方芭蕾美学原则,从而导致了中国民族舞蹈严重西化,甚至积重难返的倾向——全国各地,从都市到城镇,从内地到边疆,无论舞团大小,不管师资优劣,舞者们往往都从芭蕾的“擦地”“下蹲”,开始一天的日程,而各地舞蹈院校科系在招生时,也大多采用的是西方芭蕾对肢体的苛刻标准。

查看全文

动物生产可持续发研究

摘要:人类对动物蛋白需求量增加的同时也带来了对动物饲料需求的增加。植酸酶、木聚糖酶和蛋白酶是当今动物生产中使用最广泛的三种饲用酶。本文总结了三种饲用酶的主要作用方式和营养效能。

关键词:猪;家禽;饲料;木聚糖酶;植酸酶;蛋白酶

“人口的不断增长意味着对食物的需求不断增长,为了满足这一增长需求,动物蛋白将发挥巨大作用。”Novus国际有限公司全球家禽市场部高级经理AjayBhoyar博士如是说。所有的蛋白质来源都必须提高产量,但市场上各种蛋白质来源中家禽和猪的增长幅度是最大的。水产和反刍动物也会出现增长,但其增幅要小于家禽和猪。人类对动物蛋白需求量增加的同时也带来了对动物饲料需求的增加,而将饲料副产物和副产品以从未见过的高水平添加入单胃动物饲料也正在发展为一种趋势。酶具有降低抗营养因子效应的作用,这是因为酶能够自然分解饲料中难以消化的组分,否则这些组分将会浪费。这种作用能够释放出更多的营养成分,减少浪费,从而降低饲料中昂贵成分的含量。无论是单独使用还是组合使用,酶都会作用于其特定的底物上,并发挥出完整的效应。多种酶组合使用时,除释放能量、矿物质和单体氨基酸外,还有其他优势。植酸酶、木聚糖酶和蛋白酶是当今动物生产中使用最广泛的三种饲用酶。这些酶作用于所有原料的特定底物上,因此对于消化来说是必不可少的,即使不使用其他饲料原料也是如此。

1植酸酶减少环境污染

在种子发芽的过程中,植酸盐会存储磷(Phosphorus,P),并在种子生命周期内保护其避免被氧化反应。单胃动物饲料中的植酸磷会导致一个问题,即未消化的磷被排出动物体外从而危害环境。磷的替代来源包括肉和骨粉,这些物质中的磷易于消化。而植酸酶也可将磷从植酸盐中释放出来,减少环境负荷,并降低饲料成本,因为动物对其他磷源的需求减少了。另外,植酸盐还会与其他矿物质(如锌、铜、钙和铁)螯合,从而降低了这些矿物质的利用率。植酸盐还具有结合蛋白质的能力,进而可能降低氨基酸的消化率。在家禽中,植酸盐还会抑制能量的利用率。植酸酶在家禽的肌胃和腺胃中发挥作用。在猪体内的主要作用部位是胃。最新一代的植酸酶可能会在胃的酸性环境中发挥作用。细菌植酸酶的初步发展提高了动物饲料的生物效能水平。最新一代的植酸酶具有更高的基质值,从而进一步提高了其利用率,这高度依赖于饲料组成和测试条件。同时,随着人们对植酸酶作用方式的深入了解,未来我们将会得知植酸酶的更多优势,并为生产者提供更多价值。

2木聚糖酶提高潜在的养分吸收

查看全文

医院持续发展思考

**市人民医院,地处经济欠发达的粤西偏远山区,没有铁路、港口,缺乏政府财政支持,这样的一所县级市医院——不但开展了多项填补省内、甚至是国内空白的技术,而且承担了国家十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内蒙古、北京、江西等全国18省38县市以及香港、澳门地区甚至印度尼西亚、美国等国家的病人慕名而至;被评为全国百佳医院、全国卫生系统先进集体、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单位、全国模范职工之家、全国职业道德建设先进单位以及**省模范集体、**省文明示范窗口单位,最近被评为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这些连许多城市大医院也难以达到的成就是怎样取得的?调查发现,最关键的是:该院非常努力地培养又红又专的人才,从而使医院的创新层出不穷,极大地促进了医院的持续发展。

一是机会育人。要成事,必须要有人才,而山区医院最匮乏的就是人才。**市人民医院提出:走出去,请进来,努力培养自己的人才队伍,这是医院发展的根本之策、长久之策。于是,该院每年都创造很多机会,使本院的人才得到有计划的培养。如选派医疗骨干到具有国内领先水平的上级医院进修学习。邀请来自德国柏林心脏中心、日本名古屋大学、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脊髓研究所、**省人民医院等200多位名医专家,前来手术示范和学术讲座,现场传、帮、带,培养本院人才。据统计,该院每年用于人才培养的投资多达200万元。走出去,汲取了四面智慧;请进来,感受了八方精华。就这样,该院的医疗骨干不断成长,与国内外的技术前沿保持着良好的互动,并且不断有技术上的突破。例如:今年该院完成的《全胸腔镜微创心脏手术的临床研究》通过了来自北京、上海、广州的7位全国著名专家的会议鉴定,为**首创,达国内先进水平;最近,该科研成果被评为**市科技进步一等奖。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院长、卫生部心血管疾病防治中心主任胡盛寿教授在《中国医学论坛报》上公开说:“**市人民医院结合内镜和介入技术进行先天性心脏病的矫治,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这是国内仅有的两个被提名赞扬的医院之一。据了解,该院**年心脏手术量将近1000例,已连续7年稳居**第二、全国前十名。

二是情感暖人。在调查中,我们听到了钟焕清院长颇有见地的一段话。他说:“人是核心竞争力的创造者。核心竞争力形成于某个时期,必然带有时效性,始终有一日能被对手模仿而贬值或者流失。只有不断地学习创新,发展现有核心竞争力,才能在今后保持或扩大它的领先地位。而情感是促使人发挥主观能动性的极其重要因素之一。”因此,该院积极鼓励职工外出进修和参加学术活动,并在经济上提供最大限度的保障。职工外出学习期间,不但连出租车等旅差费可以报销,而且可以继续享受全额工资,更可以享受全额学费资助。不过,外出进修期满者,要带回或开展一项填补该院或地区空白的技术,所以既有动力也有压力。另外,该院工会把全院职工的生日等喜庆日子登记成册,到时送上节日慰问金和贺礼。平时,集体活动十分丰富,使全院职工感受到被爱呵护着。

三是待遇留人。该院根据绩效优先、兼顾公平的分配原则,分配突出向高技术、高责任、高风险的医疗技术骨干倾斜,达到或基本达到珠江三角洲发达地区医院的分配水平。在业务上有较大突破的技术骨干,不唯学历,不唯职称、不唯资历、不唯身份,经科室申请,医院批准,可以享受年薪制。年薪额度根据各科室的业务指标、医疗质量、服务质量、开展新技术项目、医德医风等情况评定,实行动态管理,年薪最高者达20多万元。年薪制的实施,极大地激励了技术骨干的开拓创新。

四是事业励人。该院用人不唯资历、学历,更重能力。只要是真才实学者,就要积极为其搭梯子,找位子;让想做事的人有机会,能做事的人有舞台,做成事的人有地位。如心血管外科陈海生,是该院从海南引进的年轻本科生,经过不断开拓进取,已成为该科“一把刀”,成功救治了无数的心脏病患者,贡献突出,被提拔为该院副院长、**市管优秀专家和拔尖人才。目前,该院43个临床科室中,担任正副主任的中青年骨干占90%以上。

五是机制励人。为了避免病人承受“不道德成本”,该院从源头上防止医务人员道德滑坡,通过建章立制,成立医德医风领导小组等机构,专职干部4名,设置意见箱、意见簿和2条投诉电话热线,并聘请11名社会监督员对医院医德医风进行监督。更重要的是,医院领导班子带头坚持廉洁从医,全院向社会公开承诺“三不”(不收受病人的红包礼物、不赴病人的宴请娱乐、不分病人贫富一样热心服务);违规者,予十倍至一百倍的处罚,并推迟进修、晋升,甚至缓聘或解聘。医院强调医生采用最经济、简单而有效的治疗方法为群众治病,严禁“三滥”(滥检查、滥开大处方、滥收费),坚持多用国产药、少用合资药、限用进口药。并且不定期对临床科室的用药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对于违规者予警告、限期整改的处罚;再不达标者,就停发科室主任的奖金、甚至调离岗位,而分管该科室的医院领导也要受到相应的处分。由于上下一条心,全院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蔚然成风,成为无红包医院。例如该院首创的头盆环牵引技术治愈了印度尼西亚华侨小霞的重度脊柱后凸侧弯畸形,而一再婉拒小霞母亲连送3次的7件金器(总值约1.2万元),被传为佳话。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