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险改革范文10篇
时间:2024-01-13 08:27:28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车险改革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车险改革探究论文
车险市场空前活跃
苏州经济的快速增长相当大地刺激了企业的购车热情,国家鼓励汽车消费政策和居民收入的迅速增长更是使得苏州私人购车增速异常迅猛。2003年苏州市私车拥有量达21万辆,同比增长38.8%,其中,私人轿车4.6万辆,新增2.1万辆,增长85.4%,增幅居全省第1位。苏州汽车交易市场的繁荣和车辆运输业的发展为苏州车险市场的扩张提供了最现实的保险标的基础。目前,苏州市经营车险业务的保险公司共有六家,分别是人保财险、太平洋财险、平安财险、天安保险、大众保险和华泰财险。六家公司中,人保财险凭借其强大的实力占据半壁江山,市场占有率为51.57%。紧随其后的是太平洋和平安,它们分别占据了23.47%和16.92%的市场份额。其余三家公司由于规模小,且进入苏州市场的时间较晚,所以其市场份额均很小,其中天安为5.09%,大众为2.6%,而华泰则只占0.35%。到2003年9月止,苏州全市累计承保车辆137306辆,承保金额为3784731万元,保费收入达34651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45%,远远高于2002年的增长速度。
车险市场发生了变化
2003年是中国车险场的改革之年。从苏州情况看,一年来车险市场发生了一些新的重大的变化。
车险产品差异化。在密集竞争的市场上,竞争的主体不仅要使其产品满足顾客的需求,而且要做得比竞争对手更好,更有特色。因此,改革伊始,各保险总公司便根据客户的风险特征和实际承受能力制定出不同的条款,这样一来,作为总公司分支机构的苏州各家保险公司一下子拥有了许多新的差异化的保险产品,在新形势下,苏州各公司根据新条款迅速培训员工,宣传产品,并结合苏州的实际开展业务,开拓市场。
车险费率市场化。各公司按照随车、随人、随用、随地域的原则厘定费率,例如,人保财险根据各地车险市场竞争的激烈程度,将车辆损失险和第三者责任险分为A、B、C、D四类,费率也因而产生差别。平安保险依据车辆所属性质、使用性质衍生出7张独立的费率表,同时在主险、附加险基准费率的基础上引入了12项系数,实现了风险的完全量化。太平洋保险则设计了11大类50余个浮动项目。在新的费率框架下,苏州各家公司都分别作了相应调整,总的来说,机关单位用车(约占30%)的费率有不同程度地下降,营业性车辆(约占30%)费率则有所上升,而对于私家车(约占40%)不能一概而论,根据每个客户的不同情况,其适用的各种系数因子也不尽相同,所以私家车费率呈现出有升有降的特点。总之,费率更加反映被保险人的风险状况,更加市场化。
车险改革探究论文
车险市场空前活跃
苏州经济的快速增长相当大地刺激了企业的购车热情,国家鼓励汽车消费政策和居民收入的迅速增长更是使得苏州私人购车增速异常迅猛。2003年苏州市私车拥有量达21万辆,同比增长38.8%,其中,私人轿车4.6万辆,新增2.1万辆,增长85.4%,增幅居全省第1位。苏州汽车交易市场的繁荣和车辆运输业的发展为苏州车险市场的扩张提供了最现实的保险标的基础。目前,苏州市经营车险业务的保险公司共有六家,分别是人保财险、太平洋财险、平安财险、天安保险、大众保险和华泰财险。六家公司中,人保财险凭借其强大的实力占据半壁江山,市场占有率为51.57%。紧随其后的是太平洋和平安,它们分别占据了23.47%和16.92%的市场份额。其余三家公司由于规模小,且进入苏州市场的时间较晚,所以其市场份额均很小,其中天安为5.09%,大众为2.6%,而华泰则只占0.35%。到2003年9月止,苏州全市累计承保车辆137306辆,承保金额为3784731万元,保费收入达34651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45%,远远高于2002年的增长速度。
车险市场发生了变化
2003年是中国车险场的改革之年。从苏州情况看,一年来车险市场发生了一些新的重大的变化。
车险产品差异化。在密集竞争的市场上,竞争的主体不仅要使其产品满足顾客的需求,而且要做得比竞争对手更好,更有特色。因此,改革伊始,各保险总公司便根据客户的风险特征和实际承受能力制定出不同的条款,这样一来,作为总公司分支机构的苏州各家保险公司一下子拥有了许多新的差异化的保险产品,在新形势下,苏州各公司根据新条款迅速培训员工,宣传产品,并结合苏州的实际开展业务,开拓市场。
车险费率市场化。各公司按照随车、随人、随用、随地域的原则厘定费率,例如,人保财险根据各地车险市场竞争的激烈程度,将车辆损失险和第三者责任险分为A、B、C、D四类,费率也因而产生差别。平安保险依据车辆所属性质、使用性质衍生出7张独立的费率表,同时在主险、附加险基准费率的基础上引入了12项系数,实现了风险的完全量化。太平洋保险则设计了11大类50余个浮动项目。在新的费率框架下,苏州各家公司都分别作了相应调整,总的来说,机关单位用车(约占30%)的费率有不同程度地下降,营业性车辆(约占30%)费率则有所上升,而对于私家车(约占40%)不能一概而论,根据每个客户的不同情况,其适用的各种系数因子也不尽相同,所以私家车费率呈现出有升有降的特点。总之,费率更加反映被保险人的风险状况,更加市场化。
车险改革亏损原因分析论文
摘要:近年来,我国车险改革经历了固定费率制度向浮动费率制度转化的过程。本文对改革初期的车险市场亏损状况进行剖析并提出了一些看法:提价摆脱亏损局面绝非良策,而应通过提高精算水平、降低赔付率、降低营业成本、调整经营策略等措施才能扭亏为盈。
一、车险改革亏损原因分析
2003年我国车险市场经历了一场革命,取消了历年来车险险种条款单一、费率固定的制度,改为“从车,从人,从地域”等因素的一车一费率的市场费率。其出发点是使风险频率低的投保人少出保费,而风险频率高的投保人则多出保费,这样,既保护了消费者利益,又促进了保险市场的自由竞争,从而加快步伐与国际保险市场接轨。因此,2003年l—4月份,各保险人纷纷降低费率,车险价格整体下调了10%—15%,以求市场出现令人振奋的局面。然而,到了年末却是以亏损告终。于是,2004年的车险市场涨声四起,到当年7月为止,总体上浮比例为10%—30%不等。如人保的车险费率分别于2003年年底、2004年4月1日、6月10日进行了3次大的调整。平安、太平洋等公司也纷纷作了较大的变动。当然从原则上说,车险价格的变动是市场自发调节的结果,随着价格的不断调整,保险公司的经营越来越理性,保险价格越来越合理。然而,在短时间内大跌大涨符合经济规律吗?是市场自发的理性调节的体现吗?笔者认为这完全是车险改革中问题所在:
(一)降价不符合“需求价格弹性理论”
该理论的涵义是,当某种产品的需求量的大小随着价格的升降而变化时,则该产品需求富有弹性,当某种产品的需求量的大小不随价格的升降而变化时,称为需求无弹性。这个理论是用来衡量需求量对价格的反应程度。
一般来说,生活必需品表现为需求无弹性,而奢侈品则弹性很足。车险是生活必需品,其需求量随人们购车量的增加而呈逐年上升,但它与保费价格不完全相关,跌价不会多买,涨价不会少买,车险价格处于需求无弹性状态。所以车险降价,不但不会增加购买力,反而挤占了仅有的赢利空间,最终导致经营主体的亏损。2001年10月中国保监会在广州和深圳进行了试点,结果是价格下调,业务量反而下降了lo%,就充分说明改革初期的车险费率总体下降,违背了经济学理论。
车险费率改革建议论文
我国商业保险主要险种的基本费率历来由保险监管部门制定和监管。特别是机动车辆保险,更是实行全国统一颁布的条款和费率规章。这对保护保险消费者合法权益、维护正常的市场秩序起到重要作用。但随着我国保险市场的日趋成熟和完善,监管部门统一制定车险费率的做法也带来一系列弊端和问题。
1.管制费率缺乏弹性,不利于市场机制和价值规律的发挥。日趋完善的保险市场要求市场机制和价值规律得到充分发挥,这是我国保险业进一步发展的基础,而严格的费率管制使保险产品的价格既不能反映市场价值,根据市场规律灵敏调节供求,又不能使相当比例的车主享受到合适价位的服务,同时也不利于市场主体之间的规范竞争。相反,“高返还,高手续费、低费率”等恶意竞争屡禁不止,从根本上影响保险业的发展。
2.不利于市场主体的公平竞争和共同发展。费率层层报批和统一管制的方式,使保险市场主体不能充分发挥主动性,根据市场变化和需求情况,实施全方位经营策略。同时保险费率变动的时滞性,往往使保险公司坐失“商机”。
3.不利于保险经纪人的发展。保险经纪人是保险市场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对推动保险业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中介市场发展滞后,是我国保险业与国际保险业主要差距之一。而严格的费率管制,不利于保险经纪人的成长和发展。因为保险经纪人主要靠为客户提供各种投保方案而生存的,而统一不变的费率使经纪人大大缩小了发展空间。
4.统一管制的费率,使费率体系机械、单一,不适应市场需求,不利于保险业务发展。现行机动车保险费率全国统一,过于简单、机械。不但对全国各地地理、气候、道路等风险差异不能充分考虑,而且对其他风险要素也欠考虑。这使有的险种市场需求高,保险公司不愿经营;有的险种保险公司积极性高,市场无需求。
车险费率改革目前在业内还存在不少争议,对此,政府监管部门应全面考虑,慎重对待。
车险费率协议持久性分析论文
内容摘要:车险费率协议是在车险费率改革及保险市场化进程中形成的,在寡头市场结构下,车险费率协议的持久性值得怀疑。由竞争模型可以看出,价格与边际成本的巨大差额,可能引发各保险公司之间的“欺骗”。车险费率协议可能会扭曲财产保险价格信号、降低市场效率。
关键词:寡头市场费率协议竞争模型市场效率
尽管车险费率改革作为一项保险制度改革不同于车险价格改革,但它毕竟是围绕车险价格这一市场的核心要素展开的,而且必将带来车险价格的竞争.尽管车险费率管理体制改革不同于市场化,但此项改革毕竟有助于加速车险市场化进程的步伐。为了防止车险“价格大战”,尽量降低改革对车险市场乃至整个保险市场的“负面”影响,维护保险市场公平竞争秩序,各地财产保险公司纷纷组织起来,签订车险费率协议。然而,车险费率协议不可能持续下去,更不能给各保险公司提供一个公平竞争和合作的平台,把车险市场真正导入一个有序持续的发展道路。
车险费率协议的形成
我国保险业虽然具备了竞争性市场的基本特征,但总体上看仍然属于寡头市场,这是车险费率协议形成的市场背景。
首先,车险市场的竞争主体的寡头特征明显。尽管目前有几十家财产保险公司,2004年保险市场集中度有较大幅度下降,但人保、平安财产两家产险公司的市场占有率仍在60%以上,加上太保财产,三家公司的市场占有率仍然在70%以上。因此,中国保险市场属于典型的寡头市场。
车险费率市场化分析论文
摘要:我国机动车辆保险的条款与费率在2003年月1月1日以前,一直由政府主管部门统一制定,各保险企业严格执行,这种严格管制的做法带来许多弊端。实际上,车险费率市场化可以改变严格管制带来的种种不足之处,可以促进保险产品的多元化发展而且有助于保险市场的有序、健康发展。但是,通过对保险市场运行状况的考察,可以看出车险费率市场化不能做到一步到位。因此,目前我国保险市场尚不成熟,尚不具备费率市场化的全部条件。
关键词:车险费率;偿付能力;费率市场化
机动车辆保险一直以来都是保险市场的龙头险种,占有很大的比重,根据2006年中国保险市场年报显示,机动车辆保险占2006年财产险业务的70.1%。机动车辆保险的一举一动都对保险市场产生着重大的影响:机动车辆保险的发展直接影响到保险公司的经营状况,机动车辆保险的改革也直接影响保险市场的运行,并关系到其它险种的改革。费率市场化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同时,市场化不能一蹴而就,循序渐进才能取得改革的成功,任何急功进利的做法都是不理性的。车险费率改革问题一直以来都是我国保险业界的热点问题,笔者就车险费率市场化的进程、市场化的意义、市场化的条件等问题略谈拙见,并提出有关市场化的几点想法。
一、机动车辆保险费率市场化回顾
1988年平安保险公司成立以前,车险的条款费率由中国人民保险公司自己制定。2001年10月1日,保监会以广东省为试点拉开了车险费率市场化的序幕。在局部的试点过程中,费率市场化取得了一定的经验。
2003年1月1日,在全国范围内全面实施新的车险条款费率管理制度,车险条款和费率由各保险公司自主开发和厘定,原统颁条款(包括使用统颁条款费率打折的产品)即日起废止。但在全面市场化的推行过程中遇到了诸多的问题。
车险费率市场化的作用论文
摘要:我国机动车辆保险的条款与费率在2003年月1月1日以前,一直由政府主管部门统一制定,各保险企业严格执行,这种严格管制的做法带来许多弊端。实际上,车险费率市场化可以改变严格管制带来的种种不足之处,可以促进保险产品的多元化发展而且有助于保险市场的有序、健康发展。但是,通过对保险市场运行状况的考察,可以看出车险费率市场化不能做到一步到位。因此,目前我国保险市场尚不成熟,尚不具备费率市场化的全部条件。
关键词:车险费率;偿付能力;费率市场化
机动车辆保险一直以来都是保险市场的龙头险种,占有很大的比重,根据2006年中国保险市场年报显示,机动车辆保险占2006年财产险业务的70.1%。机动车辆保险的一举一动都对保险市场产生着重大的影响:机动车辆保险的发展直接影响到保险公司的经营状况,机动车辆保险的改革也直接影响保险市场的运行,并关系到其它险种的改革。费率市场化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同时,市场化不能一蹴而就,循序渐进才能取得改革的成功,任何急功进利的做法都是不理性的。车险费率改革问题一直以来都是我国保险业界的热点问题,笔者就车险费率市场化的进程、市场化的意义、市场化的条件等问题略谈拙见,并提出有关市场化的几点想法。
一、机动车辆保险费率市场化回顾
1988年平安保险公司成立以前,车险的条款费率由中国人民保险公司自己制定。2001年10月1日,保监会以广东省为试点拉开了车险费率市场化的序幕。在局部的试点过程中,费率市场化取得了一定的经验。
2003年1月1日,在全国范围内全面实施新的车险条款费率管理制度,车险条款和费率由各保险公司自主开发和厘定,原统颁条款(包括使用统颁条款费率打折的产品)即日起废止。但在全面市场化的推行过程中遇到了诸多的问题。
车险费率市场化研究论文
内容提要:自2003年1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实施了新的车险条款费率管理制度。费率改革是在市场呼声日益高涨,保险入世承诺,新的《保险法》修改的背景下实施的。旧的车险费率管理制度缺乏差异性,不能满足各层次消费者的保险需求;保险公司既不需要创新发展,也不需要考虑风险控制,保险业务增长也是粗放型的增长。改革后,车险费率由保险公司自主制定,有利于促进竞争,有利于车险产品和服务创新,有利于车险经营水平提高。通过几个月的市场运行,市场反映出一些有利的和不利的情况,值得大家分析和思考。
自2001年10月1日,中国保监会在广东省实行车险费率由保险公司自主制定,监管部门审查备案试点开始,就拉开了占中国财产险市场半壁江山的车辆保险市场化定位的序幕。2003年1月1日全国范围内实施新的车险条款费率管理制度,车辆保险条款和费率由各保险公司自主开发厘订。2003年4月1日,为全面彻底推动车险新的管理制度顺利实行,促进车险市场价格机制形成,中国保监会要求各产险公司报备的原统颁条款(包括使用统颁条款费率打折的产品)于4月1日起停用。至此,车险市场条款费率的使用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市场化运作。新的车险条款费率市场化变革,对车险市场乃至财产险市场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任何一项改革都有其有利的和不利的两个方面,笔者就车险市场运行的实际状况,对其作进一步思考与分析。
一、车险费率市场化的有利因素
(一)市场化体现了人世承诺的监管要求
WTO的规则属于国际公法的范畴,主要用于规范各国政府的行为,按照人世保险承诺,保险监管部门应进一步放权,真正把“不该管,管不了,管不好”的职能剥离出来,交由市场机制去规范。车险改革正是基于上述的背景下,以及多年来大一统的统颁条款产品科学含量低,销售渠道以单纯的“两高一低”恶性竞争为手段所显现出市场混乱的局面限制了车险市场健康有序发展。为使车险费率更加合理,体现费率公开的原则,更好地维护被保险人的利益,监管部门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此次车险条款费率改革实质上是把条款、费率的制定由政府行为转变为企业行为,改革的内容主要包括四个方面,即停止统颁条款;把条款费率的制定权交给各保险公司,由保险公司负责制定条款费率,并报保监会审批;保险公司各分支机构经总公司授权,可对条款费率进行微调,报所在地保监办审批;经审批后的条款、费率须向社会公布后方可使用。长期以来,我国实行统一的车险条款费率管理制度,使不同的风险、不同地区的消费者支付同样的保险费,不仅缺乏科学性,而且限制了保险公司开发新险种的积极性。2002年10月28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通过对《保险法》的修订案,规定:“关系社会公众利益的保险险种、依法实行强制保险的险种和新开发的人寿保险险种等的保险条款和保险费率,应当报保险监督管理机构审批。”这样从法律上明确了监管部门对保险产品管理的职责范围,把产品的开发和研制权交给保险公司。鼓励其根据市场状况和社会公众对保险产品需求的反馈信息,研制新的、有市场针对性的产品,拓宽保险保障领域,逐步实现了与国际接轨的保险监管思路。
(二)促进了产品技术含量和服务水平的提高
市场车险费率分析管理论文
摘要:我国机动车辆保险的条款与费率在2003年月1月1日以前,一直由政府主管部门统一制定,各保险企业严格执行,这种严格管制的做法带来许多弊端。实际上,车险费率市场化可以改变严格管制带来的种种不足之处,可以促进保险产品的多元化发展而且有助于保险市场的有序、健康发展。但是,通过对保险市场运行状况的考察,可以看出车险费率市场化不能做到一步到位。因此,目前我国保险市场尚不成熟,尚不具备费率市场化的全部条件。
关键词:车险费率;偿付能力;费率市场化
机动车辆保险一直以来都是保险市场的龙头险种,占有很大的比重,根据2006年中国保险市场年报显示,机动车辆保险占2006年财产险业务的70.1%。机动车辆保险的一举一动都对保险市场产生着重大的影响:机动车辆保险的发展直接影响到保险公司的经营状况,机动车辆保险的改革也直接影响保险市场的运行,并关系到其它险种的改革。费率市场化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同时,市场化不能一蹴而就,循序渐进才能取得改革的成功,任何急功进利的做法都是不理性的。车险费率改革问题一直以来都是我国保险业界的热点问题,笔者就车险费率市场化的进程、市场化的意义、市场化的条件等问题略谈拙见,并提出有关市场化的几点想法。
一、机动车辆保险费率市场化回顾
1988年平安保险公司成立以前,车险的条款费率由中国人民保险公司自己制定。2001年10月1日,保监会以广东省为试点拉开了车险费率市场化的序幕。在局部的试点过程中,费率市场化取得了一定的经验。
2003年1月1日,在全国范围内全面实施新的车险条款费率管理制度,车险条款和费率由各保险公司自主开发和厘定,原统颁条款(包括使用统颁条款费率打折的产品)即日起废止。但在全面市场化的推行过程中遇到了诸多的问题。
车险费率市场化论文
摘要:我国机动车辆保险的条款与费率在2003年月1月1日以前,一直由政府主管部门统一制定,各保险企业严格执行,这种严格管制的做法带来许多弊端。实际上,车险费率市场化可以改变严格管制带来的种种不足之处,可以促进保险产品的多元化发展而且有助于保险市场的有序、健康发展。但是,通过对保险市场运行状况的考察,可以看出车险费率市场化不能做到一步到位。因此,目前我国保险市场尚不成熟,尚不具备费率市场化的全部条件。
关键词:车险费率;偿付能力;费率市场化
机动车辆保险一直以来都是保险市场的龙头险种,占有很大的比重,根据2006年中国保险市场年报显示,机动车辆保险占2006年财产险业务的70.1%。机动车辆保险的一举一动都对保险市场产生着重大的影响:机动车辆保险的发展直接影响到保险公司的经营状况,机动车辆保险的改革也直接影响保险市场的运行,并关系到其它险种的改革。费率市场化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同时,市场化不能一蹴而就,循序渐进才能取得改革的成功,任何急功进利的做法都是不理性的。车险费率改革问题一直以来都是我国保险业界的热点问题,笔者就车险费率市场化的进程、市场化的意义、市场化的条件等问题略谈拙见,并提出有关市场化的几点想法。
一、机动车辆保险费率市场化回顾
1988年平安保险公司成立以前,车险的条款费率由中国人民保险公司自己制定。2001年10月1日,保监会以广东省为试点拉开了车险费率市场化的序幕。在局部的试点过程中,费率市场化取得了一定的经验。
2003年1月1日,在全国范围内全面实施新的车险条款费率管理制度,车险条款和费率由各保险公司自主开发和厘定,原统颁条款(包括使用统颁条款费率打折的产品)即日起废止。但在全面市场化的推行过程中遇到了诸多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