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教师范文10篇
时间:2024-01-13 06:01:14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城镇教师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城镇教师支援农村教育工作讲话
同志们:
去年年初,教育部下发了《关于大力推进城镇教师支援农村教育工作的意见》。今天,我们在北京召开城镇教师支援农村教育工作座谈会,目的是总结交流各地贯彻落实文件精神,开展城镇教师支援农村教育工作的做法和经验,进一步推进这项工作的深入开展,促进中小学特别是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下面,我讲几点意见。
一、把教师队伍建设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战略位置
当前,我国教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已经进入了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阶段。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我们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教育工作中坚持以人为本,努力做到两个方面:一是教育以育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二是办学以人才为本,以教师为主体。教育大计,教师为本,一流的教育需要一流的教师和杰出的教育家。党的*以来,、等中央领导同志亲自关心、高度重视教师队伍建设工作。去年8月29日,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时发表了重要讲话,强调要进一步培养教师爱岗敬业、教书育人的高尚精神,全面提高教师素质。同时,要进一步在全社会弘扬尊师重教的良好风尚。这几年总书记号召我们学习的孟二冬、方永刚等几位教育系统的模范人物,他们都是人民教师的优秀代表。总书记在去年教师节前夕关于教育工作的讲话和给孟二冬老师女儿回信中对教师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对广大教师寄予殷切期望。总理在去年国务院教育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有好的老师,才能有好的教育。我国不仅需要大批的科学家,也需要大批教育家,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要宣传为国家作出贡献的科学家,也要宣传有贡献的教育家。我国要进一步加大对师范教育的支持力度,吸引全社会最优秀的人来当老师”。今年2月4日,总理在视察东北师范大学时指出,“教育是关系国家长远发展和子孙后代的大事,神圣而光荣。这些年我们加大了教育投入,让孩子们都上得起学,这个目标已基本实现。下一个目标是让孩子们上好学,这就需要大批的优秀教师。国家将加大对师范院校的改革和扶持力度,把最优秀的学生吸引到师范院校来,把最有才华的学生培养成人民教师,在全社会形成崇尚教育、崇尚教师的良好社会风尚”。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总理向全社会宣布,“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实行师范生免费教育,建立相应的制度。这个具有示范性的举措,就是要进一步形成尊师重教的浓厚氛围,让教育成为全社会最受尊重的事业;就是要培养大批优秀的教师;就是要提倡教育家办学,鼓励更多的优秀青年终身做教育工作者”。这些都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新时期教师队伍建设工作高度重视,同时也对教师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是办好让人民满意教育的迫切要求。当前备受社会关注、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中小学“择校”问题,其实是择教师、择好教师,都是希望最优秀的人当老师。这是下一阶段教育工作需要认真研究和解决的一个关键问题,是新时期教育发展的带根本性的问题。要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满足人民群众对于优质教育资源日益增长的需求,根本在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可以说,我国教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已经进入了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阶段。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因素、核心问题是教师队伍的素质和水平。有优秀的教师队伍,才能有优良的教育。“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在这个时候体现得尤为突出。教师队伍建设是办好教育的第一资源,是各级政府的重要职责,我们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切实把教师工作放在更加突出的战略地位,坚定不移依靠人民教师队伍,全心全意建设好人民教师队伍。教师工作是教育工作的永恒主题,今后应更加重视教师队伍建设,用更大的投入、更多的精力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特别要对农村教师队伍建设给予高度重视。由于我国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差异,教育发展不平衡,与城市相比,农村师资力量薄弱的问题十分突出。农村教师问题成为制约农村教育发展的瓶颈。我们要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大力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
二、教师队伍建设的总体思路和着力抓好的关键环节
城镇教师支农教育工作意见
为促进城镇教师支援农村教育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进一步提高农村教育质量,促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根据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大力推进城镇教师支援农村教育工作的实施意见》(政办发〔2007〕60号)精神,结合我县实际,经县政府研究,现提出如下贯彻实施意见:
一、充分认识做好城镇教师支援农村教育工作的重要意义
“十一五”时期是我县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重要时期,我县教育要在新的发展起点上,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与水平。当前,城乡教育发展不平衡是我县基础教育面临的突出问题,农村教育整体水平薄弱状况仍未得到根本改变。发展教育,教师是关键,进一步加强农村师资力量已成为发展农村教育的当务之急。推进城镇教师支援农村教育工作,是当前优化教师资源配置、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的重大举措和有效途经。各有关部门、乡镇和中小学校要从落实科学发展观,保障农村学生享受优质教育,增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能力,促进和谐社会建设的高度,提高对城镇教师支援农村教育工作重要性的认识,采取有效措施,切实抓紧抓好。
推进城镇教师支援农村教育工作,坚持统筹规划、政策引导、因地制宜、注重实效、城乡互动的原则,建立长效工作机制,积极鼓励和引导广大城镇教师利用多种形式支援农村教育,不断提高农村教师素质,尽快缩小城乡教育差距。
二、采取多种形式开展城镇教师支援农村教育工作
(一)城镇教师支援农村教育工作的重点是义务教育阶段,以县域内支教为主。支教工作由县教育局统筹规划,通过选派城镇学校的骨干教师和管理人员,建立起校与校之间长期和相对固定的对口支援关系,全县农村学校的受援覆盖面要达到90%以上。
城镇教师支教总体意见
为进一步完善城镇中小学教师支教工作长效机制,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全市基础教育均衡发展,根据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城镇教师支援农村教育工作的意见》,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薄弱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薄弱学校建设的意见》精神,现就进一步规范全市城镇中小学教师支教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支教对象
我市教育系统所属城镇普通中小学、特殊教育学校,年龄在45周岁以下,任现职以来没有在农村中小学和薄弱学校工作经历的教师。
二、支教范围
(一)市属学校对口支教巢湖市、肥东、肥西、长丰、庐江县农村学校;
(二)瑶海区、新站开发区中小学对口支教本区薄弱学校和肥东县农村学校;
城镇教师援助乡村教育意见
“十二五”期间是乡村教育承上启下的主要发展期间。面临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情势和具体施行本质教育的新要求,乡村教育要在新的发展起点上,具体提高教育质量和程度。乡村教育的关键在教员。近年来,我国中小学教员队伍建设获得主要发展,然则,乡村师资力量总体单薄的情况仍未获得基本改动。随着乡村经济社会发展和乡村任务教育经费保证机制的逐渐坚持,进一步增强乡村师资力量成为发展乡村教育的燃眉之急。为此,必需采取有用办法,不断推进准则创新,积极探究坚持提高乡村教员队伍全体程度的新机制、新方法,处理乡村教员队伍建设面对的突出问题,逐渐减少城乡教员队伍差距。
城镇教员援助乡村教育,是当前增强乡村教员队伍建设的一项主要办法。为切实推进城镇教员援助乡村教育工作,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高度,充分认识城镇教员援助乡村教育工作的主要意义
1.推进城镇教员援助乡村教育工作,是贯实“城市支持乡村、工业反哺农业”主要方针的详细行动,是统筹城乡教育协调发展、优化教员资源装备、处理乡村师资力量单薄问题的严重行动,也是顺应乡村城镇化历程加速、乡村学龄人口和教员供求关系转变的必定要求,关于提高乡村教育质量、促进任务教育平衡发展、加速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主要的战略意义和实际意义。
2.各级教育行政部分要充分认识组织城镇教员援助乡村教育工作的主要意义,在本地党委、县政府指导下,紧紧抓住当前有利机遇,把这项工作归入乡村教育发展总体规划并摆在突出地位。要进一步增强县政府对乡村教育服务的主要责任,采取有力办法,坚持长效扶持机制,探究有用路子,因地制宜、发明性地组织开展城镇教员援助乡村教育工作,逐渐构成准则,长期坚持,切实增强乡村师资力量,为乡村教育发展供应人才保证。
二、以推进城镇教员援助乡村教育为重点,不断优化和提高乡村教员队伍的构造和本质
教师农村任教指导意见
近年来,随着农村教育的不断发展,农村中小学布局结构得到进一步调整,现代远程教育工程顺利实施,农村教师队伍整体水平有了新的提高。我市农村中小学教师约占全市中小学教师总量的三分之二,但教师补充较为困难。为鼓励中小学教师到农村任教,提高农村学校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促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清鼓励中小学教师到农村任教的重要性
随着城镇化建设的实施,优质教育资源不断向城镇聚集,使得农村地区教育发展的压力进一步加大,教育均衡发展面临严峻挑战。目前,我市农村教育存在着不容忽视的矛盾和问题。一是农村学校教师数量短缺。豫西山区县财力紧张、条件艰苦及特殊的地理条件等因素导致农村学校教师补充困难,现有教师思想不稳定,使用代课教师和教师超负荷工作现象仍然存在,教育质量得不到保证。二是农村学校教师学科结构不合理。当前农村学校英语、信息技术以及体音美教师不能满足教学需要。三是教师区域分布不合理。部分城镇、经济条件较好地区教师超编与农村学校教师缺编并存,教师流动不够规范,城乡教育发展不够均衡。
鼓励中小学教师到农村学校任教,是促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途径,是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大举措。各级政府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加大对农村学校的扶持力度,把鼓励中小学教师到农村任教工作作为当前和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的工作重点,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出发点和落脚点,采取得力措施,切实解决好当前农村学校教师队伍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促进教育均衡协调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顺利实施。
二、认真贯彻落实鼓励中小学教师到农村任教的工作措施
(一)建立和完善农村中小学补充教师的长效机制
中学体育教师职业压力思考
1问题的提出
本研究正是在这样一个背景下对中学体育教师的职业压力进行调查,以鲜活事实呈现其职业压力现状,清晰其职业压力之源,探讨其影响因素,进而为寻求缓解体育教师职业压力的措施,为体育教师提供更多的支持性环境,促进其心理健康,确保新课程改革的顺利推行提供决策依据和参考。
2研究方法
本研究以中学体育教师为研究对象。
2.1问卷编制
采用Delphi法编制包括七个维度、41个项目的“体育教师职业压力调查问卷(TVSI)”。问卷采用5级分制,项目得分愈高,说明该项目愈易引发教师压力。预测结果分析表明:问卷奇偶分半信度为0.8595(P<0.01,N=46),说明问卷具有可靠性。
农村教育教师欢送会上的讲话
各位老师:
上午好!
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举行第一批支持农村教育教师欢送会。实际上,本次欢送会也是动员会和培训会,并在*教育发展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近几年来,上级教育部门一再坚持和强调建立城镇教师支持农村教育制度。20*年,市政府办公室就明确提出执行城镇教师支持农村教育制度。今年,教育部又专门发文重申加强城乡教师交流,我市也进入实质性操作的第一年。从全局的角度看,实行城镇教师支持农村教育制度有利于建立正常的教师交流机制,有利于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有利于促进城乡教育的均衡发展,有利于实现教育公平,有利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所以,建立并实行城镇教师支持农村教育制度十分正确,富有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其可操作性也是不容置疑。
在实施城镇教师支持农村教育制度的具体过程中,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完全可以理解。而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人的努力程度或者说在于人的主观能动性发挥得如何。所以,我们坚信,有广大教师的支持与配合,实施城镇教师支持农村教育制度一定会取得预计的成效。而你们成为我市第一批全职支教的教师,是勇敢并富有奉献精神的先行者与勇士,你们的所作所为必将引起全系统乃至全社会的高度关注。
到目前为止,首批支持农村教育全职支教的共有26位,其中女教师占了三分之一,年纪最大的50多,最小的不满30岁,学校领导3名;涉及11所学校,其中有普通高中2所、职业高中1所、普通初中4所、小学4所;覆盖了语文(7人)数学(4人)外语(4人)物理(4人)生物(1人)音乐(4人)体育(1人)美术(1人)8个学科;受援学校20多所,超过全市中小学校总数的六分之一。从基层学校的需求看,实行城镇教师支持农村教育制度既能够带动农村教师的专业成长,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农村学校的师资结构矛盾,所以,我们也坚信,同志们分赴各自支教的受援学校,一定会得到热烈欢迎和衷心拥护。
农村中学英语支教路径
在教育体系中,义务教育是非常重要的一环,但城乡之间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还存在明显差距,深入推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促进教育公平,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支教是我国各地开展的城镇教师支援农村落后地区(包括边远贫困地区、边疆民族地区和革命老区)乡镇中小学教育工作的简称,也称扶贫支教。支教对义务教育师资均衡起到了重要作用,成为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途径。英语支教能促进区域内英语教育资源合理分配,提高农村儿童的英语学习水平。农村中学英语支教活动可以依托名师工作室、现代信息技术、城乡教师学习共同体和学校成长共同体有序和持续开展。
一、农村中学英语支教的意义
国务院在2003年9月出台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中明确指出,积极引导鼓励教师和其他具备教师资格的人员到乡村中小学任教,地(市)、县教育行政部门要建立区域内城乡“校对校”教师定期交流制度。随后,教育部于2005年5月、2006年2月相继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若干意见》和《关于大力推进城镇教师支援农村教育工作的意见》,推动各省市的城镇学校广泛开展支教工作。2014年8月教育部、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出台了《关于推进县(区)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的意见》。2017年6月,教育部办公厅召开全国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暨万名教师支教工作会议,部署落实推进乡村教师队伍建设,做好万名教师支教计划工作。近年来,国家采取了一系列的、补偿性的政策措施和行动方案,积极建立城乡教师双向交流机制,鼓励城镇教师定期到农村学校任教,实施农村教师资助行动计划,鼓励大学毕业生以志愿者的身份到农村学校任教,实行免费师范生教育政策,引导优秀师范院校毕业生到农村学校服务。JBoddy(2009)从国际视角阐述了英语支教的意义,认为英语支教能够提高农村儿童的英语学习水平,促进地区间英语教育资源合理分配,实现教育公平;AnneJ.Harris(2013)从英语支教教师的角度总结出英语支教的意义,认为农村英语支教可以通过教师角色定位发挥支教活动的社会公平,提高对农村儿童教育的支持力度。云南省各地依据国家相关支教政策,结合本地实际采取了相应的解决方案,制定了相关政策文件,完善了相关制度章程,各级各类各学段英语名师工作室赴农村中学支教的活动也在有序且持续开展。
二、依托名师工作室的英语支教
名师工作室的优秀教师资源不仅属于工作室学员工作的学校,也属于区域内包括农村学校在内的所有学校,优秀教师资源要在区域内分享。工作室学员的教师学习不仅仅是自身的学习,也是与包括农村学校教师在内的共同学习。通过工作室支持、构建和引领城乡教师学习共同体,城乡教师的专业发展才能呈现一体化发展态势,真正实现城乡教师的共同学习与进步,促进教育公平。昆明市盘龙区第三届吴春华高中英语名师工作室自2020年5月以来深入昆明市盘龙区3所农村初中和嵩明县8所农村中学(其中包括6所农村初中和2所农村高中)调研,组织了较大规模的支教活动12次(其中线上远程支教1次),持续支教已有一年半的时间。支教区域也逐渐从盘龙区、嵩明县辐射到禄劝县、石林县、东川区等周边县区。支教活动获得了受援学校领导及师生的一致好评和广泛的社会赞誉。工作室对盘龙区和嵩明县11所农村中学123位英语教师(参与问卷调查比例为88.49%)进行了支教内容需求的问卷调查,发现需求较高的是课堂教学示范与交流、复习备考策略、教育教学经验交流、班级管理技巧、学生心理疏导和一对一帮扶,占比分别为86.72%、64.06%、51.56%、44.53%、36.72%、26.56%(如图1所示)。对于教师专业发展最需要的培训需求为有效课堂教学设计及管理方面的培训(79.69%),新课标、新教材、新课程的培训(66.41%),现代英语教育教学理念的培训(50%),英语教学基本功的培训(42.97%),英语语言基本功的培训(41.41%)和现代教育技术的培训(35.16%)等(如图2所示)。基于问卷调查的分析结果,工作室确定了课堂教学研讨(集体备课、同课异构、听课议课、课外辅导等)、教学诊断、专题讲座(课标解读、中高考备考策略等)、英语教育教学经验及班级管理经验交流、学生心理疏导和一对一帮扶(师徒结对、跟岗培训等)的优先支教内容,同时也确定了教师培训(教育政策理论及纲领性文件学习、新课程新教材培训、英语教师语言基本功培训、英语教师教学基本功培训等)、网络教研、课题论文指导等后续支教内容。
三、依托城乡教师学习共同体的英语支教
城乡规划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探索
[摘要]新型城镇化道路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城镇化发展道路。在新型城镇化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城乡发展不再像过去一样只重规模、空间,而是转变为以人为本、统筹兼顾的发展理念。新型城镇化背景的兴起使得我国以培养城镇化专业人才为目标的高校城乡规划专业需要对原有的教学进行一定的变革,使其适应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对于人才的需求。尤其是地方高校是为当地城乡发展输送人才的重要端口,一定要在新型城镇化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做好城乡规划专业的实践教学改革。文章在第一部分首先对新型城镇化的概念进行简单概述;其次,在文章的第二部分对地方高校的城乡规划专业的发展目标进行描述;最后,文章就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地方高校城乡规划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措施进行探讨。
[关键词]新型城镇化;地方高校;城乡规划专业;实践教学
1新型城镇化概述
新型城镇化是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而逐渐被提出的一种新型的城镇化发展道路,新型城镇化的“新”主要表现在:其在城镇发展的过程中不再只是片面地追求重量、规模以及城乡区域空间的扩展,而是要将发展的中心放在“质”上,要在城乡发展的过程中以人为本、统筹好城乡之间的发展。新型城镇化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农民的知识水平、道德素质也较过去有了很大的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有了较大幅度的提升,对于城镇协调发展的需求更大。同时,农民在发展的过程中也更加渴求得到专业化的城乡帮扶,使他们的城乡发展更具科学性、合理性。此外,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农村社区的类型也发生了极大的变化,这就对城乡之间的合理规划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城乡规划方式已不能满足当前城乡间的发展需求。在这样的背景下,地方高校城乡规划专业的学生就要对此开展一定的实践教学研究,使高校城乡规划专业的学生真正能够所学为所用。
2地方高校城乡规划专业的发展目标
2.1城乡规划专业的明确定位。地方高校的城乡规划专业首先要有一个明确的专业发展方向定位,城乡规划专业尽管主要是针对城乡区域发展所设立的,具有大致的发展方向,但就其专业涵盖的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性质而言还是存在范围过广的现象,这就要求地方高校在进行城乡规划的专业定位时,要有计划地对城乡专业进行严格的性质、方向定位,使城乡规划专业的学生能够在专业方向、领域内有明确的学习发展目标,对于未来的就业有更加光明的展望。举例来说,高校在进行城乡规划专业定位时,可以根据不同的人才培养需求,制定不同的专业发展方向,可以设置以研究小城镇的城乡规划方向的专业分支;还可以设置以研究景观设计为主要方向的城乡规划专业分支。通过这两种细分专业方向使高校大学生能够术业专攻,更好地将所学的城乡规划专业知识致力于城乡建设中去。2.2打造一支专兼结合、素质良好的城乡规划教学队伍。教师在高校的教学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重要地位。学生在开展城乡规划的专业课教学中,教师始终是学生的指路明灯,无论是在课堂中、还是课下;无论是实践教学,还是城乡规划的理论教学,教师都在这一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因此,在对城乡规划专业进行教学改革时,对城乡规划专业的教师也要有一个清晰的选拔、培养、发展目标。要致力于在城乡规划专业教师中培养出享誉国内外的知名的城乡规划专业的学科带头人;此外,高校还要组织有关城乡规划专业课的最新教学内容的学习,确保教师的教学理论永远走在时代的尖端;再者,就是高校在对外招聘城乡规划专业的教师时,要注重选拔那些兼具实践教学技能与理论教学能力的“双师型”的城乡规划专业教师。力求在本高校内打造一支高精尖的城乡规划的教学队伍。2.3城乡规划专业课程体系的完善。在一门专业课程的学习中,课程体系的设计直接对学生的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地方高校在进行城乡规划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时要注重城乡规划专业课程体系的设计与完善,由于我国当前正处于新型城镇化高速发展的阶段,所以地方高校城乡规划专业原有的课程体系已经不能适应当前城镇化的发展需求,传统模式培养出的城乡规划毕业生已不能很好地满足地方城镇对于人才的需求,为此,在进行课程设计优化时,要结合最新的城镇化发展现状。同时,要在课程体系中加入一定的实践教学的环节,以此保证城乡规划人才的发展质量。2.4城乡规划专业实践教学平台的构建。实践教学平台的设计与搭建同样是确保城乡规划专业学生实践教学改革成功的关键。我国目前在人才培养方面最大的问题就是高校学生普遍缺乏一定的实践机会以及实践经验,使得其一毕业就进入工作岗位,不能很好地适应工作岗位的需求。为此,高校在进行城乡规划专业教学改革时要能够为学生搭建一个城乡规划的实践教学平台,使学生们有机会到城镇一线去锻炼、学习,从而将所学转化为所用;能够将所用上升到理论教学。
农村小班额与城镇标准化班额教学研究
摘要:相对于城镇标准化班额教学,农村小班额教学中的学生更能受到教师关注,但其师资力量较为薄弱,影响了小班额教学的发展。随着社会教育的发展,小班额的教学方式将会更加受到学校的关注。对此,小班额与标准化班额教学的研究需要加强,实现两者的相互完善,全面推动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
关键词:农村小班额;城镇标准化教学;对比研究;教学策略
根据教育部相关规定,普通中小学每班学生数目需控制在40~45之内。农村学校受限于客观环境,形成了小班额的教学环境,即每个年级的学生数目较少。据分析目前状况可知,在城镇教学中,学生的主体性地位日渐强化,教学针对性得到了加强。在此环境下,小班额的教学模式将会得到推广。但是,农村中小学师资较为薄弱,基础设施并不完善,无法促进小班额教学进一步发展。
一、农村小班额教学与城镇标准化班额教学比较
(一)学生创新能力。小班额教学与标准化班额教学之间最明显的差别便是学生的数目。农村小班额学生数目较少,而城镇标准化班额学生数目较多。在不同的教学环境下,其学习视角也会存在差别[1]。在农村小班额教学中,班级学生数目较少,因而在学习过程中无法接收到更多的学习信息,思维限制因素较少,但缺乏相应学习信息的支撑,在思考时对自我能力的依赖性较强,创新能力也会受到影响。而城镇标准化班额教学人数较多,学生之间能够相互沟通、交流,获取更多的信息,其思维创新能力也会有所提升。但这一能力根据所学科目会存在一定差异,如农村小班额教学环境中的学生在文学性科目上的创新能力更强,而在城镇标准化班额教学环境中成长的学生在理科科目上的创新能力更强。(二)学生合作能力。在农村小班额教学中,由于学生数目较少,其教学交流更为紧密,合作能力也相对较强。在小班额教学中,教师能更好地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可通过有效地教学引导培养学生合作能力。标准班额学生数目约为40~45人,即使通过创建合作小组,每组5人,也需分为9组。单科教师需对接9个学习小组,教学压力仍然较大。在此环境中,学生合作能力并不能得到有效增强。小班额教学则可避免这一问题。学生数目较少,学生之间能更好地沟通,教师也可对每个学生有针对性地管理。同时,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也可得到有效增强,班级凝聚力也会提升,从而建立起更好的教学合作关系,有效提升学生合作能力。(三)学生学习积极性。环境对学生的影响较大。在小班额的教学环境下,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会更高。第一,老师的关注会强化学生学习动机。相对于标准班额教学,在小班额教学体系中,学生会受到老师更多的关注。在老师的关注下,学生的学习动机将会更强。第二,学习资源有限。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学生会更加珍惜学习机会,学习积极性也会更高。第三,竞争环境。一般来说,学生数目越多,竞争越激烈,学生的积极性就会越强。前提是学生能清晰地感受到这种竞争对自身的影响。在大班额教学中,中等水平的学生较多。这类学生无法清晰地看到自身存在的问题,学习积极性并不高。而在一个小集体中,学生能更清楚地看到自身与他人的差异,竞争感会更强,学习积极性会更高。
二、农村小班额教学模式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