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载力范文10篇
时间:2024-01-13 05:29:08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承载力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生态旅游承载力研究
一、过饱和接待游客对生态景区的影响
1.对生态景区环境的影响旅游活动是一种消费活动,必然会产生各种废弃物。这些废弃物留在环境中,会造成不同程度的环境污染,使旅游环境不断恶化。过多的旅游车辆造成了大气污染和噪音污染,旅游景点的宾
饭店的大量污水排放,造成了水污染;旅游者乱抛垃圾,会造成固体废弃物的污染。环境污染使自然环境城市化,旅游景区美感退化。以“九寨沟”为例,它是世界上旅游环境最佳的景区之一,也是当今最热门的生态旅游区。在20多年的时间里,政府以及景区的经营者增加了必要的服务设施,但是这些服务设施严重影响了景区内的生态系统,景区不堪重负。
2.对生态景区当地居民的影响
生态旅游景区过多的接待游客最大受益者是开发商和游客,而旅游活动对旅游资源和当地环境所造成的负面影响(如当地水资源和食物的消耗、旅游基础设施和交通设施的建设往往在一定程度上破坏景观和生态环境、旅游活动产生的各种各样污染等)则主要由当地居民承担,旅游者作为景区的外来侵入因素,可能会影响原居民的正常生活甚至为其带来侵扰而产生消极影响,特别是旅游旺季,大量游客涌入会激发他们与当地居民之间的某些矛盾,特别是在生态旅游景区的综合接待能力有限的情况下,外来游客的大量增加和游客密度的提高,将使当地居民的在正常生活受到干扰和妨碍。
3.对生态景区服务设施的影响
水资源承载力研究管理论文
水资源承载力的理论研究,国际上单项研究的成果较少,大多纳入可持续发展理论中。国内20世纪80年代施雅风明确提出了水资源承载力的概念。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地区和国家社会经济发展中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已是普遍的共识,作为可持续发展研究和水资源安全战略研究中的一个基础课题,水资源承载力研究已引起学术界的高度关注并成为当前水资源科学中的一个重点和热点研究课题。
一、影响水资源承载力大小的因素
1.水资源总量及水质水资源总量是指流域水循环过程中可更新恢复的地表水与地下水资源总量。水资源总量的确定是水资源承载力研究的基础资料,是决定流域水资源承载力的关键因素之一。在水资源承载力研究中,水量与水质密不可分,两者必须同时考虑。水资源总量的确定包括:变化环境下的水资源总量;跨流域调水所引起的水资源总量的增减;各水利工程建筑物所增加的水资源总量及其控制地域范围与时间范围;丰水期与枯水期水资源总量与水质。
2.生态环境需水生态环境需水是为了维系生态系统生物群落基本生存和一定生态环境质量(或生态建设要求)的最小水资源需求量和基本水质要求。生态环境需水量包括天然生态保护与人工生态建设所消耗的水量。生态环境需水不但要满足最小水资源量的需要,同时还应满足基本的水质要求。而水体流速与流量,流量与水质又有相互的联系,在生态需水总量计算中需综合考虑。
3.可供使用的水资源量可供使用的水资源量是指可以直接提取用于工业、农业及生活的水资源量。从水资源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说,可供使用的水资源量是指在一定的用水结构和开发利用深度下可被开发利用的最大水资源阈值,是水资源承载力计算的基线。可供使用的水资源量在数值上不易给定,因为该量一方面要保证不挤占生态环境用水,要从水资源总量中扣除地下水总量、地表水对地下水的补给量及蒸发量,另一方面该量与水资源的需求关系及相应的水资源配置、地区生产力水平、生产力发展水平、节水潜力、节水技术、社会消费水平及消费结构等因素相关,因为这些因素的变化影响了回水量及回水水质,从而对流域河道内水体产生了不同的影响,使可供使用的水资源量发生变化。
4.水体自净能力污染物进入水体后,其浓度在流动过程中经过水中物理、化学与生物作用,使污染物浓度降低的现象,称为水体的自净作用。自净能力的大小是各种综合因素的结果,如流域生物群落、水体酸碱性、河床岩性与植被、水体污染程度等因素有关。对应不同的污染物,水体的自净能力是不同的,在研究时可针对不同的污染物用某一污染物的综合削减系数这一指标来刻画。
资源枯竭型地区承载力与经济转变
一、引言
在建国之初,根据国家工业的整体布局,众多资源型城市在资源富集地区产生发展起来。这些城市在国家经济恢复、工业体系与国民经济体系的建立和完善过程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也是当时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在计划经济时代,我国资源型城市的功能就是为国家提供矿产品及其初加工产品。国家在短期内集中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资本,迅速注入资源富集地区,其目的是要在短时期内获得最大量的矿产资源以支持国民经济的发展。因此,我国资源型城市从产生之时,就存在着功能单一,城市社会服务及基础设施建设先天性不足等问题。同时,资源型城市数量扩张型的开发道路,在很大程度上忽视了资源的保护性开发、集约化开发和综合开发,导致利于综合利用资源、提高资源转换率的相关产业及其他优势产业长期得不到发展,资源型城市主导产业单一,使城市难以形成综合发展能力。资源枯竭型城市(包括资源枯竭型地区)则是资源型城市中各种问题集中爆发的一类城市(或地区)。这些城市所依托的主体资源采掘进入后期、晚期或末期,主体资源已经萎缩,资源主导产业衰退而使城市生产和生活等综合功能开始全面衰落。由于缺乏统筹规划和主体资源衰减等原因,资源枯竭型城市在发展过程中积累了许多矛盾和问题,主要是经济基础薄弱、体制机制僵化、生产要素匮乏、产业结构布局不合理、失业和贫困人口较多、社会保障能力乏力、维护社会稳定压力较大、生态衰退和环境污染等。应当指出,资源枯竭型城市的出现是资源型城市发展到一定阶段,诸多内外部因素共同作用而产生的必然结果。近些年来,资源枯竭型城市在发展中凸现出来的经济问题、社会问题和环境问题,已经严重影响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也得到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2002年,党的十六大提出要支持以资源开采为主的城市和地区发展接续产业和支持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2004年,国务院常务会议又先后审议通过了《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2004—2020年)(草案)》、《全国危机矿山接替资源找矿规划纲要(2004—2010年)》。2007年,国务院制定出台了《国务院关于促进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若干意见》。2008年,国家发展改革委确定了国家首批12个资源枯竭型城市。2009年,国务院又确定了第二批32个资源枯竭型城市。2010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林业局下发《大小兴安岭林区生态保护与经济转型规划(2010—2020年)》。2011年,经国务院批准同意,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土资源部、财政部又界定了第三批25个资源枯竭型城市。目前,国家已分三批界定了69座资源枯竭型城市,并确定了大小兴安岭林区9个县级单位参照执行资源枯竭城市财政转移支付政策。随着相关政策的出台,经济转型成为资源枯竭型城市的现实要求和发展主题。这也需要我们全面考察资源枯竭型城市的承载能力,并在经济转型背景下为资源枯竭型城市发展指明方向。
二、资源枯竭型地区经济转型的核心———综合承载力
(一)资源型城市研究范式的演化
伴随着资源型城市发展问题的出现,资源型城市的相关研究逐渐兴起。20世纪初,国外学者主要针对资源型城市在发展过程中暴露出的各种社会现象进行分析研究。由于这些社会现象并不仅限于经济学领域,因此这一阶段的理论研究范围较广,涉及了社会学、心理学、人口学、地理学等诸多学科。理论研究主要以单一工业城市或特定区域中的若干城市为对象,研究内容重点放在人口统计学特征、建筑和城镇规划问题以及单一工业的偏远城镇中的诸多社会问题上。此后,行为地理学、城市规划学和区域发展理论以及社会学、心理学等学科的方法也得到了应用。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部分经济学家开始利用经济结构调整以及劳动力市场分割等理论来进行资源型城市的研究。在国内,关于资源型城市的研究一直有着深刻的国家政策烙印,研究指向不仅与资源型城市自身的发展状况有关,更与国家宏观经济制度和政策的走向密切相关。从时间维度来看,国内关于资源型城市的研究可以大致划分为两个阶段:生产力布局与工业综合发展研究阶段、资源型城市转型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阶段。上世纪80年代后期,我国许多资源型城市的发展开始出现衰退的迹象,经济学界开始对资源型城市的发展问题进行研究,但是多局限于个体案例分析,系统的理论研究尚未形成规模。上世纪90年代中期之后,资源型城市的研究领域扩展到各个方面,绝大多数研究以资源型城市经济发展与转型为主。
(二)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的新范式
探索沉桩终压力和极限承载力的关联性
摘要:本文探讨了静压桩在沉桩过程中的机理,阐述了沉桩的终压力与极限承载力的关系,并对工程中常见质量问题及处理方法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桩;基础;施工
一、前言
静压法施工是通过静力压桩机的压桩机构以压桩机自重和机架上的配重提供反力而将桩压人士中的沉桩工艺。由于这种方法具有无噪音、无振动、无冲击力等优点,适应今后对绿色岩土工程的要求}同时压桩桩型一般选用预应力管桩,该桩作基础具有工艺简明,质量可靠,造价低,检测方便的特性。
二、静压桩沉桩机理
沉桩施工时,桩尖“刺入”土体中时原状土的初应力状态受到破坏,造成桩尖下土体的压缩变形,土体对桩尖产生相应阻力,随着桩贯人压力的增大,当桩尖处土体所受应力超过其抗剪强度时,土体发生急剧变形而达到极限破坏。土体产生塑性流动(粘性土)或挤密侧移和下拖(砂土),在地表处,粘性土体会向上隆起,砂性土则会被拖带下沉。在地面深处由于上覆土层的压力,土体主要向桩周水平方向挤开,使贴近桩周处土体结构完全破坏。由于较大的辐射向压力的作用也使邻近桩周处土体受到较大扰动影响,此时,桩身必然会受到土体的强大法向抗力所引起的桩周摩阻力和桩尖阻力的抵抗,当桩顶的静压力大于沉桩时的这些抵抗阻力,桩将继续“刺入”下沉。反之,则停止下沉。
沉桩终压力与极限承载力的关系论文
摘要:本文探讨了静压桩在沉桩过程中的机理,阐述了沉桩的终压力与极限承载力的关系,并对工程中常见质量问题及处理方法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桩;基础;施工
1前言
静压法施工是通过静力压桩机的压桩机构以压桩机自重和机架上的配重提供反力而将桩压人士中的沉桩工艺。由于这种方法具有无噪音、无振动、无冲击力等优点.适应今后对绿色岩土工程的要求}同时压桩桩型一般选用预应力管桩,该桩作基础具有工艺简明,质量可靠,造价低,检测方便的特性。
2静压桩沉桩机理
沉桩施工时,桩尖“刺入”土体中时原状土的初应力状态受到破坏,造成桩尖下土体的压缩变形,土体对桩尖产生相应阻力,随着桩贯人压力的增大,当桩尖处土体所受应力超过其抗剪强度时,土体发生急剧变形而达到极限破坏。土体产生塑性流动(粘性土)或挤密侧移和下拖(砂土),在地表处,粘性土体会向上隆起,砂性土则会被拖带下沉。在地面深处由于上覆土层的压力,土体主要向桩周水平方向挤开,使贴近桩周处土体结构完全破坏。由于较大的辐射向压力的作用也使邻近桩周处土体受到较大扰动影响,此时,桩身必然会受到土体的强大法向抗力所引起的桩周摩阻力和桩尖阻力的抵抗,当桩顶的静压力大于沉桩时的这些抵抗阻力,桩将继续“刺入”下沉。反之,则停止下沉。
城镇承载力提升经验交流材料
近期以来,省市县在城乡建立任务中深化贯彻十七届六中全会精力,接纳多种办法,起劲树立“大城建、大城管”理念,统筹城乡建立与治理,进步城镇化程度,争创国度级园林城市、省人居情况奖。
该县坚持“一城五区、西扩南展、东伸北延”的城市开展结构
革新提拔中间城区,加速南城区建立措施,拓展城市开展空间;高起点编制城市交通、城中村革新等规划,完美城市“六线”专项规划,搞好中间镇和社区规划,构建“一极一圈一带”的城镇开展空间,建成以县城为中间,以清平、琉寺、梁村3镇为重点,其他镇为支撑的新型城镇系统。
在城镇化建立中,该县凸起生态维护,建成一批生态示范镇和生态示范工程改善生态情况,打造生态;进步城区绿化容量,建立以城区骨干道为重点的绿荫长廊,推进南部城区绿化,新增陌头绿地;增强乡村绿化,构建以村镇绿化为“点”、路途绿化为“线”、农田林网建立为“面”的绿化收集系统。
在城乡建立任务中,该县加速推进城乡交通一体化
革新提拔城区骨干路,优化乡村公路开展,进步迟滞程度;加速城区水库建立,革新城区供水管网,改善城区供水质量;完美乡村供水收集,完成户户通自来水;推进城乡建立用地增减挂钩任务,加速新型乡村社区建立,指导农人集中寓居,完成乡村根底设备城镇化、生涯方法市民化;树立数字化“大城管”格式,推进城市治理进社区,构建城镇治理长效机制。
景区开发规划承载力压力管理论文
编者按:本文主要从旅游景区承载力的概述;把握旅游景区承载力的重要性;旅游景区承载力的目前状况分析;旅游景区承载力的管理和调控进行论述。其中,主要包括:旅游景区是旅游者产生旅游动机的直接因素,是旅游者的终端目标、旅游承载力条件也称景区旅游容量、资源承载力的确定是景区接待游客量的前提、旅游心理容量是以服务旅游者的满足度为基础、景区生态承载力的把握是走可持续发展的有力办法、社会承载力是游客和景区居民增强交流的渠道、经济承载力是提高景区效益的有力保证、经济水平较低、景区管理不善、黄金周政策的实施加重了景区负荷的压力、旅游旺季热点景区人流过于集中、旅游景区承载力的管理、旅游景区承载力的调控等,具体请详见。
摘要:旅游业是当今世界最兴旺、发展速度最快的新兴产业,随着旅游人数的增加,旅游胜地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但在景区旅游得到较好发展的同时,游客的过量涌入给景区发展也带来了负面的影响,甚至出现了超载的严重局面。使旅游景区可持续发展受到了严重的考验,把握旅游景区承载力已成为其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但目前就我国而言。各景区承载力控制的目前状况令人担忧,在一定程度上已限制了旅游景区的快速发展,因而对景区承载力进行怎样的管理和调控已经成为我们探究的重要课题。
旅游景区是旅游者产生旅游动机的直接因素,是旅游者的终端目标,更是旅游目的地形象的重要体现。无论从旅游的发展,还是地方的发展来看,旅游景区的发展都占据着重要的地位。然而,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旅游景区承载力出现了严重的饱和和超载,这就使我们不得不开始重视景区承载力的新问题了。对景区承载力进行一个更好的把握,才能够使其环境保持可持续发展。
一、旅游景区承载力的概述
在19世纪后半叶,旅游的面貌发生了很大改变。随着全球旅游人数的显著增多,游客给旅游景区带来的正面和负面冲击也日益明显。游客面对的全部新问题只是为周末或假期找一个“最佳目的地”。而对于旅游景区不论是名满天下的老景区或是新开发的旅游景区,其面临的挑战是摘要:如何找到一个合理而又经济的方式来管理旅游景区的发展,使其收益能超过所带来的负担。旅游景区承载力规范了一个景区使用的数量和质量。为旅游景区经营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
旅游承载力条件也称景区旅游容量,它是在一定时间条件下,一定旅游资源的空间范围内的旅游活动能力,即满足游人最低游览要求,包括心理感应气氛以及达到保护资源的环境标准,是旅游资源的物质和空间规模所能容纳的游客活动量。景区承载力强调了土地利用强度、旅游经济收益、游客密度等因素对旅游地承载力的影响,在内容上包括了资源空间承载量、环境生态承载量、理承载量、经济发展承载量、社会地域承载量等基本内容,一个旅游地的旅游承载力是这些承载力的综合能力,这些基本内容是景区开发和规划中所必须考虑到的新问题。只有把握好旅游景区承载力的尺度才能为旅游的发展带来更大的空间。
提升承载力促进工业发展调研报告
工业是县域经济之本,财力之源。工业化是现代化的核心和主导。近几年来,县委、县政府紧紧围绕工业发展,高度重视园区建设,不断优化发展环境,突出抓好招商引资,强力推进项目建设,全面提升服务水平,工业经济得到了持续、快速发展。但是,我县目前工业发展的现状与新型工业化的要求、人口地域大县的地位相比都存在较大差距,根据县主要领导的要求,为了积极探导我县工业加快发展、转型发展、和谐发展的思路和对策,增强工业整体实力,我局组织干部就工业发展开展了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县工业发展的现状和主要特点
(一)工业实力不断增强。近几年来,我县工业发展较快。2010年,全县有工业企业3586家,其中:个体企业3223家,私营企业363家,涵盖了工业24个行业大类。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41家,其中:销售收入过亿元的企业3家。规模以上工业实现总产值36.69亿元,增加值8.92亿元,税收6014万元,分别比2005年增长667%,584%和195%。一、二、三产业比由2005年的31.6:35.8:32.6调整为24.1:40.3:35.6,工业产业比重有较大提高,产业结构不断优化。2010年,县工业园有企业79家,其中:已投产企业58家,在建企业21家,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5家,实现总产值32.1亿元,增加值8.1亿元,税收4659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80.9%,39%和12.04%,工业园已成为县域经济的增长极。
(二)主导产业逐步形成。我县工业企业涵盖了许多个工业行业门类,其中:农副产品加工业、矿产资源加工业、服装鞋帽制造业、化工制品业、电子电器制造业已成为我县的主导产业。
(三)资源加工业有一定基础。县工业园有农副产品加工制造企业14家,2010年实现总产值9.6亿元,占园区企业总产值的30.1%,有翠微实业有限公司、米业有限公司、惠大实业有限公司、制丝有限公司等4家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我县有22种矿产资源,有朝盛矿业有限公司、西部资源锂业有限公司、中矿同发有限公司、万隆萤石有限公司和兴旺矿业有限公司等一批投资规模较大,加工能力强的企业对我县锂辉矿、硫铁矿、萤石矿和钨矿等进行开采加工。2010年,中矿同发有限公司实现税收450多万元。
(四)龙头企业带动能力增强。龙头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带动了相关产业发展,对我县经济发展的贡献越来越突出。特别是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既带动了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又带动了农业招商引资。
剖析冷弯薄壁承载檩条安装设计研究论文
摘要:对在风吸力作用下各种常用规格、跨度的冷弯薄壁檩条进行了大量的稳定承载力分析。分析分两部分:一是对简支C型和Z型冷弯薄壁檩条在风吸力作用下的稳定承载力分析,以确定简支檩条在风吸力作用下稳定承载力;二是嵌套搭接的Z型冷弯薄壁连续檩条在风吸力作用下的稳定承载力分析,以确定搭接长度、跨数等因素对连续檩条在风吸力作用下稳定承载力的影响。有限元分析结果与《门式刚架轻型房屋钢结构技术规程》(CECS102:2002)中风吸力作用下檩条的稳定承载力公式计算结果对比表明,规程中公式计算结果相对保守。据此本文提出了简支檩条在风吸力作用下稳定承载力实用计算公式,以及嵌套搭接的Z形型连续檩条在风吸力作用下的设计方法。
关键词:风吸力;冷弯薄壁檩条;稳定承载力;简支檩条;嵌套搭接
由冷弯薄壁檩条、压型钢板及拉条组成的轻钢屋面,如图1所示,近年来广泛地应用于门式刚架、钢屋架等作为承重结构的屋面围护体系中。在风吸力作用下,檩条的下翼缘受压,由于屋面不能有效地阻止下翼缘受压受压时的侧向变形趋势,就会出现檩条在风吸力作用下的弯扭失稳。尤其在风压较大的地区,风吸力很可能成为檩条设计的控制因素。现行的《冷弯薄壁型钢结构技术规范》(GB50018-2002)[1]与《门式刚架轻型房屋钢结构技术规程》(CECS102:2002)[2]
均对檩条的稳定承载力计算有明确规定,但两者存在较大差异,计算结果也相差很大。而且对实际工程中广泛应用的嵌套搭接Z型连续檩条在风吸力作用下如何计算,国内各规范、规程均未做详细可行的规定。针对以上问题,本文将做详细分析并得出实用的设计公式。
1有限元分析模型
1.1材料属性
略论环境承载与合理人口容量
问题
人教版必修2第12页第2节:“环境对人口的容量是有限度的,这种限度可以用环境承载力来表示。一般地说,环境承载力是指环境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所以人口数量是衡量环境承载力的重要指标”。显然这里所说的环境承载力是环境对人类活动的一种承受能力,它可以用环境人口容量来表示。而中图版教材必修2第18页第一节第4行:“环境承载力主要指从生态学、资源或环境的角度看,一定时期内,某一地域能够维持抚养的最大人口数量”。这里将环境承载力等同于环境人口容量。人教版必修2第12页第3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给环境人口容量所下的定义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环境人口容量,是在可预见到的时期内,利用本地资源及其他资源、智力和技术等条件,在保证符合社会文化准则的物质生活水平条件下,该国家或地区所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而中图版教材地理必修第2册第20页倒数第4行:“按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定义,合理人口容量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可预见到的时期内,利用该地的能源和其他自然资源及智力、技术等条件,在保证符合社会文化准则的物质生活水平条件下,所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这两段文字的意思显然是一样的,只是表述略有不同罢了,但一个是给“环境人口容量”所下的定义,一个是给“合理人口容量”所下的定义。显然这两个版本的教材对环境承载力、环境人口容量和合理人口容量这几个概念的处理存在一些问题,要想把这个问题搞清楚,有必要对有关概念的来龙去脉作一个细致地分析。
分析
一、环境承载力的由来
环境承载力是环境科学的一个重要概念,它反映了环境与人类的相互作用关系,在环境科学的许多分支学科得到了广泛应用。
关于环境承载力的由来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认为,承载力是从工程地质领域转借过来的概念,其本意是指地基的强度对建筑物负重的能力。生态学最早将此概念转引到该学科领域内,即“某一特定环境条件下,某种个体存在数量的最高极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