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范文10篇
时间:2024-01-13 04:57:02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成语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英汉成语翻译论文
一、英汉成语所反映的文化差异
如果说语言是反映文化的一面镜子,那么作为语言的核心和精华的成语更是文化的结晶,集中的体现了各自文化的差异。英语和汉语作为两门完全不同的语言,体现的是两种完全迥异的文化。
文化的最早定义是来自英国人类文化学家泰勒,他下的定义:文化是一个复杂的总体,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人类在社会里所得的一切能力与习惯。可见,文化是一个很复杂的系统。通过比较,英汉成语所反映的文化差异主要体现在地理环境、风俗习惯、宗教信仰和历史文化四方面。
(一)地理环境文化
自然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不同的自然环境对民族文化的形成和发展有着不同的影响。中国属于典型的大陆环境,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农耕气氛比较浓厚的国家,土地在人们的生活中显得至关重要,汉语中有相当一部分和土地和农业生产相关的成语。如“挥金如土”“面如土色”“瓜田李下”等等。西方受海岛狭小范围的限制,土地资源十分有限,为了生存发展,航海业和渔业十分发达,英语中有很多关于船和水的成语,如plainsailing(一帆风顺)togowiththestream(随波逐流)、tokeepone’sheadabovewater(奋力图存)等等。
(二)风俗习惯文化
论成语翻译的直译法探析
摘要:成语是汉语中的精华,反映了中华民族文化的特色。本文从直译的理论依据、内涵及功能的角度,论述了汉语成语直译的可行性及具体表现、直译与死译的差异。在汉语成语的英译中,直译法能使译文和原文在形式、内容和功能上保持对等,同时传递了中国民族文化,它是汉语成语英译的一种主要的、有效翻译方法。
关键词:汉语成语;直译;可行性
Abstract:AnidiomistheessenceofChinese,whichreflectsthefeaturesofChineseculture.Thispaperdiscussesthefeasibilityandperformancesofliteraltranslation,aswellasdifferencesbetweenliteraltranslationandwordforwordtranslationfromaspectsoftheoreticalbasis,connotationandfunctionsofliteraltranslation.Duringthetranslationprocess,literaltranslationmakesthetargetandthesourcetextsequivalentinform,contentandfunctions,conveyingChinesecultureatthesametime.ItisoneoftheprincipalandeffectivemethodsintranslatingChineseidiomsintoEnglish.
Keywords:Chineseidiom;literaltranslation;feasibility
直译(literaltranslation)是指不引起联想误会,在保持原文信息的前提下,力求使译文与原文在选词用字、句法结构、形象比喻及风格特征等方面尽可能趋于一致,译文和原文常用相同的表达形式来体现同样的内容,并且产生同样的效果。成语是经过长期的使用而提炼出来的独特的固定短语,往往带有浓厚的民族色彩和地方色彩,具有鲜明的形象,适于用来比喻事物;它既是语言中的重要修辞手段,同时其本身也是各种修辞手段的集中表现;它使用广泛,言简意赅,内含丰富,形象生动,富有感染力。成语是汉语中的精华,同时也是最难翻译的。为了保持汉语成语的鲜明个性,英译时最好采用直译的方式。直译法不仅能够传达成语中所承载的文化信息,而且能产生较高的文化信息传递的有效度,同时还保留了汉语成语的民族色彩和生动形象,使英语读者能更好地感觉汉语文化。[1]这种直译法为英语输入了新的表达方式,丰富了英语语言文化。
一、直译的理论依据、内涵及功能
语文成语教学论文
江都市东汇中心小学徐若燕中国的文字源源流长,博大精深,成语更是中华文库的瑰宝。苏教版教材非常重视这一瑰宝,在每个练习中安排了四个成语,它的教学要求是:熟记,大概了解成语的意思,高年级能适当运用。那么教者应该怎样把握读,记,运用呢?今天,在这里,谈谈我在成语教学中的一些做法。一、把握四个成语之间的联系,适当补充苏教版教材中每个练习有四个成语,表达着相同或相近的主题,这就给教者一个很好的切入口。例如,苏教版第三册的第一个练习,安排了四个有关秋天的成语:金风送爽、雁过留声、秋色宜人、天朗气清。在教学时,我先让学生自由认读,再想一想四个成语有什么共同的地方,先让他们从整体上感知这四个成语都是描写秋天的。接着,我再逐一讲解,配合图画和动画,在学生的脑中留下了直观的形象,从而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接着,我问学生:你们还知道哪些有关秋天的成语?同时,我补充学习了秋高气爽等词语,在此基础上丰富学生的词汇量。二、把握四个成语和本单元课文的联系,适当运用教材中每个练习中的四个成语不但各自相关,而且和本单元的课文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那么教者应该注意这种联系,使学生能够灵活的运用所学的成语。例如,第三册练习4中的成语: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学无止境、一往无前。这四个成语的教学,我并没有在教学练习时才讲解,而是安排在本单元的《小鹰学飞》这篇课文中教学的。《小鹰学飞》这篇课文叙述了小鹰在学飞行的过程中,老鹰不断地向小鹰提出新的目标,从而使小鹰知道学习没有止境、应该不断进取的道理。那么在小结课文时,我问:学了课文,你们懂得了什么道理?学生七嘴八舌,这时,我适当总结,同时出现了以上四个成语,学生一下子理解了四个成语的意思,这时我让学生用这四个成语再说一说学了课文后的体会,学生自己体会出了学习没有止境,要像小鹰一样不断进取的道理。这样,课文、成语,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三、整体把握全册成语,融会贯通苏教版练习中的成语不但和本单元的课文有千丝万缕的联系,而且成语和成语之间也有着一定的关联,那么教者在教学时应能及时地复习、巩固,从而达到融会贯通的目的。例如,在教学第三册练习1中四个有关秋天的成语时,就可以复习第二册中的有关春天和夏天的成语。同样,在教学练习5中的四个有关冬天的成语时,可把四季的成语进行综合,让学生进行朗读和理解。成语的教学重在运用和积累,然而,靠教材中这仅有的成语是远远不够的。那么,在课外应要求学生多看课外书籍,查阅资料,了解中国的成语文化,并融之在自己的写作中。这样,中国的成语文化才得以流传。
穿越时空成语廊
活动目的:让学生在活动中轻松地学习成语,积累成语,应用成语,提高写作水平。
活动准备:学生:大量积累成语教师:课件、剪开的图画、奖品
活动过程:
一、情景导入:(2分钟)
同学们,很高兴认识你们,今天,我们第一次见面,老师准备了一份礼物作为见面礼送给你们,想知道是什么礼物吗?看![课件演示:一架时空穿梭机]哇!是一架时空穿梭机,喜欢吗?这架时空穿梭机可厉害了,我们可以乘着它回到古代去,穿越一条有趣的成语廊。现在请你们闭上眼睛,准备好了吗?出发![播放音乐]可以睁开眼睛了。[课件演示:穿梭机到达成语廊]
二、活动安排:
试析成语中的中国文化映射
摘要:成语具有极强的表现力,是中国语言的精华。成语中蕴含着宝贵的文化财富,从中我们可以体会到中国古代物质文明的辉煌,了解中国古代教育思想,传统中华美德等众多方面。
关键词:成语;中国文化
汉语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成语又是汉语中的精华,具有极强的表现力。成语蕴含着宝贵的文化财富,从中我们可以体会到中国古代物质文明的辉煌,了解中国古代教育思想,传统中华美德等众多方面。
一、成语中展示出的中国古代物质文化
1.成语与农业生产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凿井而饮。”黄河、长江哺育了我们肥沃的家园,农业生产是古代中国的经济基础,农业成为国家赋税的基本承担者。有许多成语对古代先民农业生产生活进行了描写。“田连阡陌”,谓田地广袤,接连不断。“精耕细作”谓精心细致的耕作。“寒耕热耘”寒冷时耕种,炎热时除草。形容农事艰辛。《管子·臣乘马》:“彼善为国者,使农夫寒耕热耘,力归于上。”这些成语都体现了重农、尚农的社会共识,历代封建帝王都提倡“重农抑末”,把农业看作是国固邦宁的根底,成就霸业的基础。
艺术设计构成语言形态
我们生活的现实是一个立体的、多维的世界,立体在空间中占有一定的位置,从任何角度都可以观看,而且还可以用手直接触摸,它没有固定不变的轮廓,不同的视角表现出不同的外形,仅用一个形状不能确定一个肯定的立体,所以立体不叫形状而叫形态,具有多维体态的意思。形态作为传递设计“物”信息的基本要素,它能使物的内在的质、组织、结构、内涵等本质因素上升为外在表象因素,并通过视觉而使人产生一种生理和心理过程。本文以形态的研究为主脉络,从形态的感知、认知、重构、创造,来分析形态的基本要素形、色、质等,阐述艺术设计的形态观:形的建构是美的建构,形的建构是艺术设计的本源。
一、形态的本质
形态不只是物体的外形,也包括物体的内在结构,即从形态中可以反映内在的质、组织、结构、内涵等。在形态的研究中,自然物的外形并不比内在的结构与力量来得重要,因为我们看自然物时,不仅要利用视觉,也要借助思维,去洞察这个结构与力量。自然物的形态均与生长或生命有关,在造型创作中,不能够只是简单地模仿自然的外形,而要传达其内在的结构与所赋予的外在形象整合所显示出的生命力量,并透过生命力的表现去发现一个自然物和基本形体(如圆柱体、圆锥体、圆球体)的共存、共生的性质,从而表达自然物的精华与本质。
二、形态的体系
在理性分析上可将形态分为两种:一是直接知觉的形态,即看得见也摸得到,如文字、图形、草木等,我们称为现实形态;另一种是非直接知觉的形态,即在习惯性思维中,凭想象而获得的形态,它存在于我们的观念中,称为观念形态。现实形态有自然的也有人为的,可分为自然形态和人为形态两种,而所有的人为形态的创作规律,都是人感知自然,从自然形态形成规律中认识、分析和总结出来的。在自然形态中,有机形态所占的比例很大,如园中的花果、林中的鸟兽,乃至岸上的小石,河川的溪流,天际的轻烟等,这些形态有的是由外力的作用所构成的,并赋予了形态曲面或曲线的性格而显出柔和之美。如豌豆的外形具有强度的曲面张力,以包藏内部的豆仁;又如鱼类在水中游动,身体呈流线型的曲面构造,以适应水中的环境。这些形态充满了合理的人机性,在视觉上产生流动的快感。在有机形态中,显示的是力与力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即力学要素的相互关系所构成的。如鹅卵石、河岸的形态便是水的冲击与物质的抗力相互作用的结果。有机形态中包含了无数的基本形态,塞尚曾把自然界的物象、繁杂的形态还原到简单的球、圆锥、圆柱形态中,以数个基本形态代表所有形态的基本结构,这个观念给予后人很大的启示。由瑞士建筑家赫尔佐格和德穆窿主持设计的北京奥运会体育馆,就象一个巨大的容器,它符合国家奥运会体育馆在功能上和技术上的需求,建筑结构的组建相互支撑,形成网络状的构架,其方向、楼梯及屋顶完美有机地融为一体。建筑外观设计宛如一只用树枝编织而成的巨型“鸟巢”,坐落在奥林匹克公园中央区,并有微妙的呼应关系。
三、形态的基本要素和特性
英汉成语翻译策略论文
摘要:通过对英汉地域文化差异,历史文化差异,宗教文化差异的比较与分析,对造成英汉成语表达差异的根源做了探讨;通过对翻译流派的比较与分析,论证了英汉成语跨文化翻译的策略——以归化/意译策略为主,以直译/异化策略为辅。
关键词:成语;文化差异;翻译策略
随着经济的全球化,跨文化交际日益频繁。跨文化交际的成败取决于译者对两种文化熟悉的程度。而了解两种不同文化远远难于掌握两种语言,这给我们对外宣传中国文化带来了严峻的挑战,而这一问题在英汉成语翻译中显得尤其突出。
成语是人们长期以来习用的、简洁精辟的定型词组或句子。有些成语必须知道来源或典故才能懂得意思。(吕叔湘,1998:160)汉语成语多为四字词组,英语成语的词数虽然与汉语成语不同,但是其基本特点与汉语成语类似。请看英语词典对英语成语(idiom)的解释:idiom:phraseorsentencewhosemeaningisnotclearfromthemeaningofitsindividualwordsandwhichmustbelearntasawholeunit。根据其个别单词意思不清、必须把它当作一个整体来学的短语或句子。(李北达,2002:734)
由于忽视成语负载的文化差异,英汉成语翻译的错误俯拾即是。以《中国日报》上的一段文章为例:
WashingtonsaiditopposesTaiwanindependence.Butithaseatenitswordswhileofferingmilitarysupporttotheisland.Washingtonalsopromisesitadherestotheone-Chinapolicyposition.Butitspromisesappearfaint,givenitsincreasinglyupgradedrelationswithTaiwan.(WuYixue,1994:6)eatone’swords的意思是:承认错误admitwhatonesaidwaswrong,因此这段文章的汉译为:华盛顿曾说反对。但是它在军事上主动支持台湾岛,已经承认自己说错话。华盛顿也承诺坚持一个中国政策的立场。但是如果与台湾的接触有增无减,华盛顿的承诺就显得含糊其辞。很明显,该作者把eatone’swords误解为gobackonone’sword;breakone’sword/promise“自食其言/轻诺寡信”了。
英汉成语翻译策略论文
随着经济的全球化,跨文化交际日益频繁。跨文化交际的成败取决于译者对两种文化熟悉的程度。而了解两种不同文化远远难于掌握两种语言,这给我们对外宣传中国文化带来了严峻的挑战,而这一问题在英汉成语翻译中显得尤其突出。
成语是人们长期以来习用的、简洁精辟的定型词组或句子。有些成语必须知道来源或典故才能懂得意思。(吕叔湘,1998:160)汉语成语多为四字词组,英语成语的词数虽然与汉语成语不同,但是其基本特点与汉语成语类似。请看英语词典对英语成语(idiom)的解释:idiom:phraseorsentencewhosemeaningisnotclearfromthemeaningofitsindividualwordsandwhichmustbelearntasawholeunit。根据其个别单词意思不清、必须把它当作一个整体来学的短语或句子。(李北达,2002:734)
由于忽视成语负载的文化差异,英汉成语翻译的错误俯拾即是。以《中国日报》上的一段文章为例:
WashingtonsaiditopposesTaiwanindependence.Butithaseatenitswordswhileofferingmilitarysupporttotheisland.Washingtonalsopromisesitadherestotheone-Chinapolicyposition.Butitspromisesappearfaint,givenitsincreasinglyupgradedrelationswithTaiwan.(WuYixue,1994:6)eatone’swords的意思是:承认错误admitwhatonesaidwaswrong,因此这段文章的汉译为:华盛顿曾说反对。但是它在军事上主动支持台湾岛,已经承认自己说错话。华盛顿也承诺坚持一个中国政策的立场。但是如果与台湾的接触有增无减,华盛顿的承诺就显得含糊其辞。很明显,该作者把eatone’swords误解为gobackonone’sword;breakone’sword/promise“自食其言/轻诺寡信”了。
上述错误是单纯理解成语的字面含义、忽视其承载的文化所致。像国内的权威报纸《中国日报》都出现如此严重的汉英成语跨文化翻译失误,一般的对外宣传资料就可想而知。因此,很有必要做英汉成语比较与文化翻译策略之研究。
一汉英成语表达差异溯因
成语点滴谈教学管理论文
成语是人们长期以来习用的、形式简洁而意思精辟的、定型的词组或短句。它一般由四字构成,结构匀整,含义丰富,风格高雅,有很强的节奏感和表现力。通过成语教学,可以使学生了解成语的一般常识,开阔眼界,增加知识,提高认识水平和阅读、写作能力。作为对各科教学有重要指导意义的高考,历来都把成语作为语文测试的重要内容之一。
试看近年来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试卷关于成语的试题情况:
(附图{图})
由上表可以知道,高考语文试题中成语的数量逐年增加,比分逐年提高。测试内容,除了成语的字形、字音、含义以外,还涉及到成语的结构方式、成语的出典和成语的辨析运用等方面。由此可见,成语教学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决不能等闲视之。
笔者近几年来,在教学实践中,对成语进行了一些规律性的归纳,以指导学生掌握、辨析成语的音、形、义,提高成语的运用能力。
一、揭示成语的丰富内涵
幼儿园成语古诗选择与教学方法
【摘要】适当地教给幼儿一些通俗易懂的成语和朗朗上口的古诗,对于幼儿来说是十分重要和有意义的。这样的文学形式可以让幼儿增长知识,开拓眼界,感受文学多样性的乐趣,同时让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有所提升。
【关键词】幼儿;古诗;成语;内容选择;教学方法
《纲要》中强调指出:“幼儿的语言能力是在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成语和古诗都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绚丽的奇葩。幼儿园的幼儿已经掌握了一定数量的词汇,适当地教给他们一些通俗易懂的成语和朗朗上口的古诗,对于幼儿来说是十分重要和有意义的。中国文学库中那么多的成语和古诗,到底如何选择?哪些内容适合幼儿呢?如何进行成语古诗教学呢?
一、内容贴近幼儿生活,激发幼儿学习兴趣
首先,选择幼儿最熟悉最喜欢的动物进行教学就是不错的选择。比如古诗《咏鹅》,熟悉了鹅的外形特征———白毛、红掌、长脖颈后,诗句就自然而然印在脑海里。又如成语“井底之蛙”,青蛙和井都是幼儿认识和熟悉的,在此基础上学习成语很容易明白成语的意思———呆在井底的青蛙只能看到井口那么大的一块天,比喻见识狭窄的人。“鸟语花香”等相似的成语也是如此。其次,除了动物外,一些比较接近幼儿的生活、脍炙人口的古诗和成语也是值得幼儿学习的,比如成语“一心一意”“三心二意”。在生活中老师和家长总会和幼儿说:“你做事要一心一意,不能三心二意哦!”,可是幼儿却不理解是什么意思,通过教学活动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又如古诗《静夜思》《望庐山瀑布》《枫桥夜泊》等都是耳熟能详的。最后,可以把成语和古诗教学渗透到幼儿的日常生活中,幼儿通过一日生活潜移默化地受到教育。比如,在阳光灿烂的春天,教师在餐后带领幼儿散步的时候可以引导幼儿观察幼儿园内的美景,并且鼓励幼儿看一看:“小朋友看!春天来了,迎春花、山茶花、杜鹃花都开啦,真是百花齐放,美不胜收啊!”不知不觉中,幼儿学会和巩固了成语“百花齐放”“美不胜收”。又如小班的幼儿每天吃午餐时很容易变成了一个“漏嘴巴”的小朋友,将米饭弄到桌子上和地上。要知道这是一种不良的生活习惯,也是一种浪费。众多古诗中李绅的《悯农》,不仅可以让幼儿了解米是从哪里来的,还能感受农民伯伯耕种的辛苦,知道米粒的来之不易,从而让幼儿懂得不浪费粮食,要时刻珍惜农民伯伯的劳动果实。
二、创设宽松教学环境,奠定扎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