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序问题范文10篇
时间:2024-01-13 04:42:46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程序问题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经济法程序问题探究论文
摘要:经济法中的程序问题一直是研究者们容易忽视的问题,以程序正义理论来观察中国经济法的有关问题,是一条新的研究路径。经济法程序应当具备民主、效率、权力制衡等基本价值。完善中国经济法的程序规范,应当是我们立法的重心问题。
关键词:经济法;程序;正义;效率
一、问题的提出从广义上讲,“程序”通常是指“按时间先后或依次安排的工作步骤”。
①法学界对法律程序的通常理解是:法律程序即诉讼程序,如《中国大百科全书·法学》中认为“凡规定实体法有关诉讼手段的法律为程序法,又称诉讼法”。②国内不少教科书对法律程序也作此理解,国外法学界亦有此观点,如《牛津法律大辞典》在程序法的条目中写到:“程序法,其广义解释,是同实体法相对,而大概与诉讼程序法相同……在狭义和更严格意义上,程序法只是诉讼程序的一部分。”③笔者认为,这种将法律程序等同诉讼程序的理解是狭隘的。毫无疑问,诉讼程序是法律程序最主要,也是最有代表性的部分,但从广义上讲,实体法的程序性规范也是法律程序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此文中,笔者拟就经济法中的程序问题作一初步探讨。什么是法律程序(在此文中法律程序仅视为实体法中的程序规范),让我们先对法律程序的特征作一番审视:
首先,法律程序是针对特定的行为而作要求的,任何法律均以人们的外在行为作为直接对象。这里的“人们”既包括自然人、法人,也包括国家及国家机关。这里的“特定行为”就是法律行为,法律行为是人们实现法定权利和义务的基础。④任何法律行为,法律均为其设立程序使其实施能依法律的宗旨和目的进行。
其次,法律程序是由时间要求和空间要求构成的。换言之,法律程序以法定时间和法定空间方式作为基本要素。⑤法定时间要素包括时序和时限。时序是法律行为的先后顺序,时限是法律行为所占时间的长短。法定空间方式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空间关系,即行为主体及其行为的确定性以及相关性,比如《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规定,货币政策只能由中国人民银行制定和执行,这是确定性;该法还规定,中国人民银行独立执行货币政策,不受地方政府、各级政府部门的干涉,则表明各主体在空间上的相关性。二是行为方式,即法律行为采取何种表现形式的问题。
规范干部任用启动程序研究问题
一、干部任用启动程序的基本认识
按照《干部任用条例》的规定,干部任用的一般程序为:民主推荐→考察→酝酿→讨论决定→任职,《干部任用条例》没有涉及干部任用启动程序这个初始内容,这既给了我们研究的空间,也增加了研究的难度,但也给了我们研究的空间。干部任用启动程序虽然在《干部任用条例》中没有提到,也找不到对这个概念系统全面的解释,但在干部工作实践中是客观存在的,而且已成为共识。我市自*年以来,根据中央和省委组织部的部署,在瑞安进行了《科学规范和有效监督县(市)委书记用人行为》课题调研试点工作,在全委会成员民主推荐提名制度探索实践等方面取得了较大的成效。2005年,我部为了进一步完善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制度,制定并出台了《干部工作程序》、《民主推荐暂行办法》等文件,也涉及到干部任用启动程序的内容。总结我市实践经验,可以下一个初步的定义,即所谓干部任用启动程序,一般是指在党委的领导下,由组织人事部门具体负责,根据民主推荐结果、日常考核情况、班子结构需要、后备干部情况、有关单位、领导推荐,以及近期干部使用导向和重点等情况,通过充分协商、征求意见和酝酿研究,提出干部选拔任用启动意向及确定初始人选的过程。
从所包含的内容来看,干部任用启动程序原则上可以分为“动议”和“初始提名”两个环节,它们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辨证统一在启动程序中。“动议”在《干部任用条例》第12章第63条第3款中提到,但对“动议”的具体含义及内容却没有明确的解释。与“动议”不同的是,“初始提名”在《干部任用条例》中没有提到。一般来说,“动议”就是根据领导班子建设和干部配备需要等情况,对领导班子和干部进行适当调整而提出的启动意向和建议;“初始提名”则是指根据领导班子及干部队伍建设的具体需要,按照民主、公正、公平的原则,经过一定的工作程序,研究提出需要民主推荐或全委会成员民主推荐提名的初步人选的过程。
长期以来,我们对“初始提名”关注得较多,一般也将其作为规范启动程序的重点,主要是因为“初始提名”具有个性化的特征,“初始提名”的运作轨迹,容易为人们所认识和把握。反之,“动议”则由于其普遍存在的政治性、边际性而为人们所忽略。*年,中组部在“科学规范和有效监督县(市)委书记用人行为问题调研报告”中就指出,要规范县(市)委书记“动议环节的用权行为”和“推荐环节的用权行为”,实际上就是要规范县(市)委书记的“动议权”和“初始提名权”。
二、干部任用启动程序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认识不到位
规范干部任用启动程序问题研究
一、干部任用启动程序的基本认识
按照《干部任用条例》的规定,干部任用的一般程序为:民主推荐→考察→酝酿→讨论决定→任职,《干部任用条例》没有涉及干部任用启动程序这个初始内容,这既给了我们研究的空间,也增加了研究的难度,但也给了我们研究的空间。干部任用启动程序虽然在《干部任用条例》中没有提到,也找不到对这个概念系统全面的解释,但在干部工作实践中是客观存在的,而且已成为共识。我市自*年以来,根据中央和省委组织部的部署,在瑞安进行了《科学规范和有效监督县(市)委书记用人行为》课题调研试点工作,在全委会成员民主推荐提名制度探索实践等方面取得了较大的成效。*年,我部为了进一步完善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制度,制定并出台了《干部工作程序》、《民主推荐暂行办法》等文件,也涉及到干部任用启动程序的内容。总结我市实践经验,可以下一个初步的定义,即所谓干部任用启动程序,一般是指在党委的领导下,由组织人事部门具体负责,根据民主推荐结果、日常考核情况、班子结构需要、后备干部情况、有关单位、领导推荐,以及近期干部使用导向和重点等情况,通过充分协商、征求意见和酝酿研究,提出干部选拔任用启动意向及确定初始人选的过程。
从所包含的内容来看,干部任用启动程序原则上可以分为“动议”和“初始提名”两个环节,它们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辨证统一在启动程序中。“动议”在《干部任用条例》,但对“动议”的具体含义及内容却没有明确的解释。与“动议”不同的是,“初始提名”在《干部任用条例》中没有提到。一般来说,“动议”就是根据领导班子建设和干部配备需要等情况,对领导班子和干部进行适当调整而提出的启动意向和建议;“初始提名”则是指根据领导班子及干部队伍建设的具体需要,按照民主、公正、公平的原则,经过一定的工作程序,研究提出需要民主推荐或全委会成员民主推荐提名的初步人选的过程。
长期以来,我们对“初始提名”关注得较多,一般也将其作为规范启动程序的重点,主要是因为“初始提名”具有个性化的特征,“初始提名”的运作轨迹,容易为人们所认识和把握。反之,“动议”则由于其普遍存在的政治性、边际性而为人们所忽略。*年,中组部在“科学规范和有效监督县(市)委书记用人行为问题调研报告”中就指出,要规范县(市)委书记“动议环节的用权行为”和“推荐环节的用权行为”,实际上就是要规范县(市)委书记的“动议权”和“初始提名权”。
二、干部任用启动程序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认识不到位
行政紧急程序若干问题研究
[内容摘要]:在应付突发危机的情况下,政府的力量,行政权的巨大权威无疑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这也意味着公民权利的限制与缩减,从而构成对人权的极大威胁。因此合理的程序设计成为解决问题的可行进路。本文以此为基点对行政应急程序的基础理论及程序设计等问题作了具体详细的分析,并提出了自己的初步设想。
[关键词]:行政应急程序紧急状态法治原则效率原则
一、引言
当非典肆虐的时候,当洪水突然袭来的时候,当一次次灾难意外降临的时候,勇敢的人们并未屈服,在中央政府的统一领导下,群策群力,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战胜这些困难,这不仅是我们的骄傲,也是全人类的骄傲。在应付这些意外情况中政府行使的权力乃国家紧急权的一类,而国家紧急权乃是民主立宪国家为保护其国家的生存及维护现存的立宪秩序,于非常事态发生时所享有的采取暂时性应变措施的国家权力。台湾学者林纪东认为:国家和个人一样,平时固然应该接受宪法或法律的严格拘束,但在紧急的时候,为了维护国权之完整,保护社会之秩序或增进公共利益之必要,国家元首可以根据宪法或法律的授权,不顾宪法和法律的平时规定,为应变之措施。恰和个人在紧急的时候,可以实施正当防卫或紧急避险一样,国家在紧急避险的时候,也有不受平时法制拘束,为应变措施的权力。如国家元首在战争或叛乱发生时,宣告戒严;在天然灾害、瘟疫或财政经济上有重大变故时,颁布紧急命令,为必要之处置,即为行使国家紧急权的表现[1].由此可见,在出现紧急情况下,政府的力量,行政权的巨大权威无疑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也正是这一异常强大的权力值得引起我们尤其是法律人的深思。它不仅意味着权力的集中与扩大,也同样意味着公民权利的限制与缩减,从而构成对人权的极大威胁。因此合理的程序设计成为解决问题的可行进路。为了在秩序与自由、权力与权利之间寻找合理的界限,防止国家紧急权的滥用而造成的受侵,紧急状态下的行政应急程序值得也必须引起我们的关注。
二、行政应急程序的基本理论问题
(一)行政应急程序的概念、特点
规范干部任用启动程序问题研究报告
如何规范干部任用启动程序,是当前干部任用制度改革的前沿课题。今年,我们根据省委组织部下达的重点调研课题任务,成立了由市委书记任组长、组织部长任副组长的课题组,采取学习考察、个别访谈、问卷调查等方式,结合实际深入调研分析。调研中,以市级领导和熟悉干部工作的同志为主要对象,个别走访和征求意见16人次,发放调查问卷60份,课题组成员座谈研讨达10余次。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对规范干部任用启动程序问题作了探讨,客观分析了现行做法的基本特点,提出了规范干部任用启动程序应处理好的几种关系、研究节点设定、主体权责界定、操作流程设计和配套制度建设,以期为今后完善干部任用启动程序和下一步开展试点工作,提供一些理性思考和有益借鉴。
一、现行干部任用启动程序的基本特点
在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存在启动程序,这点毋庸置疑。但究竟如何来正确看待和评价实际在操作的干部任用启动程序?现行做法到底有哪些基本特点?目前在这个方面探讨得不是很多,然而通过现状分析,对于克服现行做法的一些问题和弊端,进一步规范干部任用启动程序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所以,我们在本课题调研之初,就积极向前期已对干部选拔任用启动程序作了研究、试点探索的单位进行学习,并通过多种渠道,广泛搜集查阅各地的做法,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梳理分析。鉴于目前各地对规范干部任用启动程序的重要意义、存在问题等已有较多论述,故着眼于相对宏观的层面,着重分析一下现行做法的基本特点。
1、启动环节具有客观性。从现行干部政策法规来看,涉及民主推荐、考察、酝酿、讨论决定等环节的内容较多,操作性比较强,但缺少对干部任用启动程序的明确表述和具体规定,干部任用启动程序概念的提出和开展对本课题的研究,对于完善干部任用的制度体系具有现实性和创新性。从干部任用工作实际来看,启动环节是干部任用工作的第一道关口,也是整个工作流程的第一个环节,在进入推荐环节之前,就需要明确动因、职位、人选、程序等一些问题,尽管启动环节的工作相对显得隐蔽,但启动环节在实践中是客观存在的。从调研反映情况来看,大家普遍认为,干部任用启动程序不但客观存在,更是重点和关键所在。启动程序一旦开始,一般情况下组织意图都能如期实现,所以启动环节工作做得好不好,直接关系到干部任用工作的实际成效和整体水平。在问卷调查中,认为有必要对干部任用启动程序这一初始环节进行规范的占96.7%,选择“说不清楚”的占3.3%,认为“没有必要”的没有。
2、现行做法具有趋同性。从当前实际操作情况来看,各地在组织实施干部任用启动程序上,都有各自的做法和特点,有的坚持按以往沿袭下来的惯例进行操作,有的实行新老办法相结合的做法,也有极少数的地方在积极探索实践。综观各地现行干部任用启动程序,做法上基本相似,趋于一致,归纳起来可分为三个步骤:第一步是提出动议理由。一般是在遇到领导班子换届、出现岗位空缺、需要改善班子结构、实施干部交流等情况时,由组织部门、党委或党委负责人、同级条线分管领导提出领导班子调配动议的原因和理由。第二步是精心研究方案。在作出动议决定后,由组织部门按照班子调配和拟任职位职责的要求,综合分析干部情况,结合有关领导的意见建议,充分酝酿并提出初步工作方案。问卷调查中“你认为初始提名工作的最理想方式”,选择“组织部门提名”的最多,占50%,选择“党委全委会成员提名”和“党委书记提名”的分别占30%、6.7%。第三步是作出启动决定。由组织部负责人向党委主要负责人或分管领导汇报,经沟通协商达成共识后,确定工作方案,作出正式启动干部任用程序的决定。问卷调查中“你认为干部任用动议应该由下列哪个机构(组织)或个人提出”问题上,选择“党委组织部”的最多,占63.3%,选择“党委常委会”的占16.7%,选择“所在单位党组织”和“条线分管领导”的分别占10%、20%。
3、实践结果具有双面性。干部任用启动程序的现行做法,通过多年来的贯彻实施,并在实践中能得以坚持,确有其可取之处,同时也存在着一些不完善、不规范的地方。从正面角度看,现行干部任用启动程序的主体主要是党委、党委负责人及同级党委组织部门,他们比较熟悉干部工作政策和要求,掌握着较为丰富的干部信息资源,了解熟悉各级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的实际情况,有利于统筹考虑、分析比较,善于从全局和整体的角度进行把握;同时在长期的工作实践中,积累了较为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现行做法也得到了干部群众的基本认可。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在“你对本地干部任用动议和初始提名工作的评价”问题上,选择“好”和“较好”的占80%。从负面角度看,存在主体职责不清,“一把手”的权力比较集中,工作弹性较大,启动程序不够规范,监督乏力等问题。在调查问卷中“你认为当前干部任用启动程序存在的最主要问题是什么”,选择“程序规定不明确”和“操作比较随意,人为因素影响较大”两项的最多,各占33.3%,认为“动议环节透明度不高”、“动议和初始提名的提出不规范”、“缺乏监督制约”的,分别占到20%、16.7%、6.7%。
规范干部任用启动程序问题研究的报告
如何规范干部任用启动程序,是当前干部任用制度改革的前沿课题。今年,我们根据省委组织部下达的重点调研课题任务,成立了由市委书记任组长、组织部长任副组长的课题组,采取学习考察、个别访谈、问卷调查等方式,结合实际深入调研分析。调研中,以市级领导和熟悉干部工作的同志为主要对象,个别走访和征求意见16人次,发放调查问卷60份,课题组成员座谈研讨达10余次。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对规范干部任用启动程序问题作了探讨,客观分析了现行做法的基本特点,提出了规范干部任用启动程序应处理好的几种关系、研究节点设定、主体权责界定、操作流程设计和配套制度建设,以期为今后完善干部任用启动程序和下一步开展试点工作,提供一些理性思考和有益借鉴。
一、现行干部任用启动程序的基本特点
在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存在启动程序,这点毋庸置疑。但究竟如何来正确看待和评价实际在操作的干部任用启动程序?现行做法到底有哪些基本特点?目前在这个方面探讨得不是很多,然而通过现状分析,对于克服现行做法的一些问题和弊端,进一步规范干部任用启动程序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所以,我们在本课题调研之初,就积极向前期已对干部选拔任用启动程序作了研究、试点探索的单位进行学习,并通过多种渠道,广泛搜集查阅各地的做法,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梳理分析。鉴于目前各地对规范干部任用启动程序的重要意义、存在问题等已有较多论述,故着眼于相对宏观的层面,着重分析一下现行做法的基本特点。
1、启动环节具有客观性。从现行干部政策法规来看,涉及民主推荐、考察、酝酿、讨论决定等环节的内容较多,操作性比较强,但缺少对干部任用启动程序的明确表述和具体规定,干部任用启动程序概念的提出和开展对本课题的研究,对于完善干部任用的制度体系具有现实性和创新性。从干部任用工作实际来看,启动环节是干部任用工作的第一道关口,也是整个工作流程的第一个环节,在进入推荐环节之前,就需要明确动因、职位、人选、程序等一些问题,尽管启动环节的工作相对显得隐蔽,但启动环节在实践中是客观存在的。从调研反映情况来看,大家普遍认为,干部任用启动程序不但客观存在,更是重点和关键所在。启动程序一旦开始,一般情况下组织意图都能如期实现,所以启动环节工作做得好不好,直接关系到干部任用工作的实际成效和整体水平。在问卷调查中,认为有必要对干部任用启动程序这一初始环节进行规范的占96.7%,选择“说不清楚”的占3.3%,认为“没有必要”的没有。
2、现行做法具有趋同性。从当前实际操作情况来看,各地在组织实施干部任用启动程序上,都有各自的做法和特点,有的坚持按以往沿袭下来的惯例进行操作,有的实行新老办法相结合的做法,也有极少数的地方在积极探索实践。综观各地现行干部任用启动程序,做法上基本相似,趋于一致,归纳起来可分为三个步骤:第一步是提出动议理由。一般是在遇到领导班子换届、出现岗位空缺、需要改善班子结构、实施干部交流等情况时,由组织部门、党委或党委负责人、同级条线分管领导提出领导班子调配动议的原因和理由。第二步是精心研究方案。在作出动议决定后,由组织部门按照班子调配和拟任职位职责的要求,综合分析干部情况,结合有关领导的意见建议,充分酝酿并提出初步工作方案。问卷调查中“你认为初始提名工作的最理想方式”,选择“组织部门提名”的最多,占50%,选择“党委全委会成员提名”和“党委书记提名”的分别占30%、6.7%。第三步是作出启动决定。由组织部负责人向党委主要负责人或分管领导汇报,经沟通协商达成共识后,确定工作方案,作出正式启动干部任用程序的决定。问卷调查中“你认为干部任用动议应该由下列哪个机构(组织)或个人提出”问题上,选择“党委组织部”的最多,占63.3%,选择“党委常委会”的占16.7%,选择“所在单位党组织”和“条线分管领导”的分别占10%、20%。
3、实践结果具有双面性。干部任用启动程序的现行做法,通过多年来的贯彻实施,并在实践中能得以坚持,确有其可取之处,同时也存在着一些不完善、不规范的地方。从正面角度看,现行干部任用启动程序的主体主要是党委、党委负责人及同级党委组织部门,他们比较熟悉干部工作政策和要求,掌握着较为丰富的干部信息资源,了解熟悉各级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的实际情况,有利于统筹考虑、分析比较,善于从全局和整体的角度进行把握;同时在长期的工作实践中,积累了较为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现行做法也得到了干部群众的基本认可。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在“你对本地干部任用动议和初始提名工作的评价”问题上,选择“好”和“较好”的占80%。从负面角度看,存在主体职责不清,“一把手”的权力比较集中,工作弹性较大,启动程序不够规范,监督乏力等问题。在调查问卷中“你认为当前干部任用启动程序存在的最主要问题是什么”,选择“程序规定不明确”和“操作比较随意,人为因素影响较大”两项的最多,各占33.3%,认为“动议环节透明度不高”、“动议和初始提名的提出不规范”、“缺乏监督制约”的,分别占到20%、16.7%、6.7%。
干部任用启动程序问题研究
一、干部任用启动程序的基本认识
按照《干部任用条例》的规定,干部任用的一般程序为:民主推荐→考察→酝酿→讨论决定→任职,《干部任用条例》没有涉及干部任用启动程序这个初始内容,这既给了我们研究的空间,也增加了研究的难度,但也给了我们研究的空间。干部任用启动程序虽然在《干部任用条例》中没有提到,也找不到对这个概念系统全面的解释,但在干部工作实践中是客观存在的,而且已成为共识。我市自20*年以来,根据中央和省委组织部的部署,在瑞安进行了《科学规范和有效监督县(市)委书记用人行为》课题调研试点工作,在全委会成员民主推荐提名制度探索实践等方面取得了较大的成效。2005年,我部为了进一步完善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制度,制定并出台了《干部工作程序》、《民主推荐暂行办法》等文件,也涉及到干部任用启动程序的内容。总结我市实践经验,可以下一个初步的定义,即所谓干部任用启动程序,一般是指在党委的领导下,由组织人事部门具体负责,根据民主推荐结果、日常考核情况、班子结构需要、后备干部情况、有关单位、领导推荐,以及近期干部使用导向和重点等情况,通过充分协商、征求意见和酝酿研究,提出干部选拔任用启动意向及确定初始人选的过程。
从所包含的内容来看,干部任用启动程序原则上可以分为“动议”和“初始提名”两个环节,它们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辨证统一在启动程序中。“动议”在《干部任用条例》第12章第63条第3款中提到,但对“动议”的具体含义及内容却没有明确的解释。与“动议”不同的是,“初始提名”在《干部任用条例》中没有提到。一般来说,“动议”就是根据领导班子建设和干部配备需要等情况,对领导班子和干部进行适当调整而提出的启动意向和建议;“初始提名”则是指根据领导班子及干部队伍建设的具体需要,按照民主、公正、公平的原则,经过一定的工作程序,研究提出需要民主推荐或全委会成员民主推荐提名的初步人选的过程。
长期以来,我们对“初始提名”关注得较多,一般也将其作为规范启动程序的重点,主要是因为“初始提名”具有个性化的特征,“初始提名”的运作轨迹,容易为人们所认识和把握。反之,“动议”则由于其普遍存在的政治性、边际性而为人们所忽略。2006年,中组部在“科学规范和有效监督县(市)委书记用人行为问题调研报告”中就指出,要规范县(市)委书记“动议环节的用权行为”和“推荐环节的用权行为”,实际上就是要规范县(市)委书记的“动议权”和“初始提名权”。
二、干部任用启动程序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认识不到位
规范干部任用启动程序问题研究
一、干部任用启动程序的基本认识
按照《干部任用条例》的规定,干部任用的一般程序为:民主推荐→考察→酝酿→讨论决定→任职,《干部任用条例》没有涉及干部任用启动程序这个初始内容,这既给了我们研究的空间,也增加了研究的难度,但也给了我们研究的空间。干部任用启动程序虽然在《干部任用条例》中没有提到,也找不到对这个概念系统全面的解释,但在干部工作实践中是客观存在的,而且已成为共识。我市自*年以来,根据中央和省委组织部的部署,在瑞安进行了《科学规范和有效监督县(市)委书记用人行为》课题调研试点工作,在全委会成员民主推荐提名制度探索实践等方面取得了较大的成效。2005年,我部为了进一步完善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制度,制定并出台了《干部工作程序》、《民主推荐暂行办法》等文件,也涉及到干部任用启动程序的内容。总结我市实践经验,可以下一个初步的定义,即所谓干部任用启动程序,一般是指在党委的领导下,由组织人事部门具体负责,根据民主推荐结果、日常考核情况、班子结构需要、后备干部情况、有关单位、领导推荐,以及近期干部使用导向和重点等情况,通过充分协商、征求意见和酝酿研究,提出干部选拔任用启动意向及确定初始人选的过程。
从所包含的内容来看,干部任用启动程序原则上可以分为“动议”和“初始提名”两个环节,它们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辨证统一在启动程序中。“动议”在《干部任用条例》第12章第63条第3款中提到,但对“动议”的具体含义及内容却没有明确的解释。与“动议”不同的是,“初始提名”在《干部任用条例》中没有提到。一般来说,“动议”就是根据领导班子建设和干部配备需要等情况,对领导班子和干部进行适当调整而提出的启动意向和建议;“初始提名”则是指根据领导班子及干部队伍建设的具体需要,按照民主、公正、公平的原则,经过一定的工作程序,研究提出需要民主推荐或全委会成员民主推荐提名的初步人选的过程。
长期以来,我们对“初始提名”关注得较多,一般也将其作为规范启动程序的重点,主要是因为“初始提名”具有个性化的特征,“初始提名”的运作轨迹,容易为人们所认识和把握。反之,“动议”则由于其普遍存在的政治性、边际性而为人们所忽略。*年,中组部在“科学规范和有效监督县(市)委书记用人行为问题调研报告”中就指出,要规范县(市)委书记“动议环节的用权行为”和“推荐环节的用权行为”,实际上就是要规范县(市)委书记的“动议权”和“初始提名权”。
二、干部任用启动程序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认识不到位
行政紧急程序存在问题研究论文
[内容摘要]:在应付突发危机的情况下,政府的力量,行政权的巨大权威无疑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这也意味着公民权利的限制与缩减,从而构成对人权的极大威胁。因此合理的程序设计成为解决问题的可行进路。本文以此为基点对行政应急程序的基础理论及程序设计等问题作了具体详细的分析,并提出了自己的初步设想。
[关键词]:行政应急程序紧急状态法治原则效率原则
一、引言
当非典肆虐的时候,当洪水突然袭来的时候,当一次次灾难意外降临的时候,勇敢的人们并未屈服,在中央政府的统一领导下,群策群力,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战胜这些困难,这不仅是我们的骄傲,也是全人类的骄傲。在应付这些意外情况中政府行使的权力乃国家紧急权的一类,而国家紧急权乃是民主立宪国家为保护其国家的生存及维护现存的立宪秩序,于非常事态发生时所享有的采取暂时性应变措施的国家权力。台湾学者林纪东认为:国家和个人一样,平时固然应该接受宪法或法律的严格拘束,但在紧急的时候,为了维护国权之完整,保护社会之秩序或增进公共利益之必要,国家元首可以根据宪法或法律的授权,不顾宪法和法律的平时规定,为应变之措施。恰和个人在紧急的时候,可以实施正当防卫或紧急避险一样,国家在紧急避险的时候,也有不受平时法制拘束,为应变措施的权力。如国家元首在战争或叛乱发生时,宣告戒严;在天然灾害、瘟疫或财政经济上有重大变故时,颁布紧急命令,为必要之处置,即为行使国家紧急权的表现[1].由此可见,在出现紧急情况下,政府的力量,行政权的巨大权威无疑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也正是这一异常强大的权力值得引起我们尤其是法律人的深思。它不仅意味着权力的集中与扩大,也同样意味着公民权利的限制与缩减,从而构成对人权的极大威胁。因此合理的程序设计成为解决问题的可行进路。为了在秩序与自由、权力与权利之间寻找合理的界限,防止国家紧急权的滥用而造成的受侵,紧急状态下的行政应急程序值得也必须引起我们的关注。
二、行政应急程序的基本理论问题
(一)行政应急程序的概念、特点
行政程序问题研究论文
[内容摘要]:在应付突发危机的情况下,政府的力量,行政权的巨大权威无疑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这也意味着公民权利的限制与缩减,从而构成对人权的极大威胁。因此合理的程序设计成为解决问题的可行进路。本文以此为基点对行政应急程序的基础理论及程序设计等问题作了具体详细的分析,并提出了自己的初步设想。
[关键词]:行政应急程序紧急状态法治原则效率原则
一、引言
当非典肆虐的时候,当洪水突然袭来的时候,当一次次灾难意外降临的时候,勇敢的人们并未屈服,在中央政府的统一领导下,群策群力,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战胜这些困难,这不仅是我们的骄傲,也是全人类的骄傲。在应付这些意外情况中政府行使的权力乃国家紧急权的一类,而国家紧急权乃是民主立宪国家为保护其国家的生存及维护现存的立宪秩序,于非常事态发生时所享有的采取暂时性应变措施的国家权力。台湾学者林纪东认为:国家和个人一样,平时固然应该接受宪法或法律的严格拘束,但在紧急的时候,为了维护国权之完整,保护社会之秩序或增进公共利益之必要,国家元首可以根据宪法或法律的授权,不顾宪法和法律的平时规定,为应变之措施。恰和个人在紧急的时候,可以实施正当防卫或紧急避险一样,国家在紧急避险的时候,也有不受平时法制拘束,为应变措施的权力。如国家元首在战争或叛乱发生时,宣告戒严;在天然灾害、瘟疫或财政经济上有重大变故时,颁布紧急命令,为必要之处置,即为行使国家紧急权的表现[1].由此可见,在出现紧急情况下,政府的力量,行政权的巨大权威无疑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也正是这一异常强大的权力值得引起我们尤其是法律人的深思。它不仅意味着权力的集中与扩大,也同样意味着公民权利的限制与缩减,从而构成对人权的极大威胁。因此合理的程序设计成为解决问题的可行进路。为了在秩序与自由、权力与权利之间寻找合理的界限,防止国家紧急权的滥用而造成的受侵,紧急状态下的行政应急程序值得也必须引起我们的关注。
二、行政应急程序的基本理论问题
(一)行政应急程序的概念、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