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一体化范文10篇

时间:2024-01-13 02:09:25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城乡一体化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城乡一体化

城乡一体化规划

一、城乡一体化规划的内涵与外延

内涵与外延是刻画概念的两个方面。内涵是本质,外延是范围。城乡一体化是针对城乡结合部,即城乡交融或城乡连接的地带。这是一个带有较为模糊性的地域范围,它是冲破行政界限而因城与乡内在的联系形成的模糊地域(地带)。因而它的外延也必然是不确定的,确定的是内部关联度较强的分野。因此,城乡结合部,既不同于城市总体规划的郊区规划范畴,因为郊区规划是被动式的辅助性规划;也不同于乡村规划,因为乡村规划面对的对象是乡村内部地域。按照区域规划的某些理论,也很难明确地解决城乡结合部的具体问题。如人口布局,劳动力布局,流动人口管理,产业布局,交通设施,仓储设施等方面。特别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今天,因各种流动的不断加强,承担这些流动的载体建设客观上要求科学预测与规划。

我们将城乡一体化规划的概念拟定为:对城乡结合部具有一定内在关联的城乡交融地域上各种物质与精神要素进行系统安排称之为城乡一体化规划。

这是基于以下的认识所给出的:

(一)、城乡结合部是一种客观存在。

(二)、城乡结合部是一种可以用空间来刻画的地域范围。

查看全文

城乡一体化探究论文

摘要】长期以来,我国城乡社会有着一条十分明显的界限,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如何破解这一难题成了各方关注的热点问题,许多地方做了一些积极有益的探索和实践,积累了一些成功的经验。本文通过论述推进城乡一体化应具备的基本条件与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本质引出几点思考。

【关键词】城乡一体化思考基本条件

一、推进城乡一体化应具备的基本条件

1.发展势头强劲,扩张、聚集、吸纳能力大,包容性强的城市,能够充分发挥“聚集效应”与“扩散效应”。这是推进城乡一体化的主要动力源泉。

2.毗邻城市且劳动力转移较快或较多、土地资源人均占有量较少的村镇。这是推进城乡一体化的突破口和示范窗口。

3.城乡基础设施,特别是交通基础设施比较完善,这是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基础条件。

查看全文

城乡一体化交流材料

城乡一体化是一项庞大而复杂的社会工程,涉及到城乡发展规划、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和社会事业、劳动力就业与社会保障、城乡社会管理等方方面面,相对于涿鹿这样一个农业传统大县而言,要紧紧抓住被列入全省统筹城乡发展试点县的机遇,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走“工业园区化,农业产业化,城乡一体化”的道路,抓好规划,完善布局,突出特点,以点带面,最终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

一、高点定位,统筹推进城乡规划一体化

城乡规划一体化是城乡一体化建设的基本前提,在编制规划时必须把农村和城市作为一个有机整体,统筹考虑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乡建设规划,在统一制定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基础上,明确分区功能定位,构建功能完善、产业互补、布局合理的城乡统一规划体系。

首先是完善好城市建设规划。经过近两年“三年大变样”工程建设,涿鹿县城“一城二区二环”的城市总体布局已初具规模,“四纵四横”的城市路网框架已经形成,城区面积由原来的4.5平方公里拓展到11.6平方公里。今后城镇面貌三年大变样工作重点是体现“拓展框架、完善功能、提升品位”的理念,在注重项目建设连续性的同时,做到拆迁与建设并重,完善城市框架与改善民生并重,进一步完善城市建设规划,将县城与周围乡村的居民点作为一个整体,统一编制城乡发展、土地利用、城市人口、基础设施、生态环境等专项规划,建设生态宜居型城市。

其次是抓好小城镇建设规划。发展小城镇的关键是繁荣农村经济、培育主导产业。在规划时,应综合考虑各中心小城镇的区位、资源、人口及经济发展水平和潜力等因素,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分类施策,科学规划城镇布局,以特色产业或龙头企业为依托,建成工业型、农业型、商贸型、旅游型、资源开发型等各具特色的小城镇,加快培育城乡一体的产业支撑体系。比如,矾山镇是旅游大镇,就要依靠旅游资源发展;张家堡镇区位优势明显,就要依靠科技园区发展;河东镇石材资源丰富,就要依靠石材开发发展;武家沟镇煤炭资源丰富,就要依靠煤炭资源大做文章。根据县城和中心乡镇的不同特质要求和发展优势,合理分区,形成特色鲜明、结构互补的区域产业分工。

二、强化支撑,统筹推进工业园区化

查看全文

公共体育服务城乡一体化发展研究

摘要:在中国经济新常态的发展背景下,全面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许昌市城乡经济稳步发展,城乡公共基础设施投入加大,城乡一体化建设不断深入,许昌市城乡公共体育服务发展进入快车道,但仍落后与一二线城市,城乡之间公共体育还存在较大差距.本文通过对许昌市公共体育服务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现状进行调查,从公共体育设施的建设和维护、城乡居民对于健身地点的选择和公共体育活动的组织情况着手,分析制约许昌市公共体育服务城乡一体化的发展因素,并提出适应许昌市公共体育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对策.

关键词:许昌市;公共体育;城乡一体化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经济取得了跨越式的持续发展.但是在发展的道路上并不是齐头并进地,由于城市和乡村发展的不均衡性,我国城乡之间的发展存在巨大差距这也成为制约我国实现中国民族伟大复兴的现实枷锁.党的十八大明确指出:解决好“三农问题“即农业、农村及农民问题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1].由此可见,城乡一体化是破除制约城市和农村发展的枷锁,联动城市和农村逐步解决发展差距的必要手段.而公共服务体系的建立搭建起了城市与乡村之间的“桥梁”,使城乡居民逐渐享受到同等的社会服资源,在构建城乡一体化的发展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2014年10月20日,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提出将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把增强人民体质、提高健康水平作为根本目标[2].将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放在了体育事业发展的最高点,由于城市乡村发展的不均衡性,公共服务在城乡的建设也存在着失衡的现象,城乡居民享受到的社会资源差距巨大.公共体育服务方面,现阶段城乡公共体育服务供给失衡较为严重,特别是在贫困乡村地区难以获得基础公共服务,公共体育服务严重缺失,限制了城乡一体化的发展.许昌市近年来着力于城乡公共体育服务的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但相较于一二线城市,本市的公共体育服务城乡一体化发展还存在较大的差距.因此对许昌市城乡公共体育服务现状开展调查,找出制约许昌市城乡公共体育服务的因素,给予针对性对策具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本文以河南省许昌市公共体育一体化发展现状为研究对象.1.2研究方法1.2.1文献资料法.查阅中国知网和其他文献数据库关于城乡公共体育服务一体化的相关文献资料,为该论文的撰写奠定了良好的基础.1.2.2问卷调查法.依照本文的研究需求设计调查问卷,对许昌市城乡公共体育服务现状设置相关问题制定调查问卷,随机向许昌市城乡居民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500份,收回487份,其中有效问卷475份,回收率为97.4%,有效回收率为95%.1.2.3数理统计法.通过数理统计软件对所调查结果进行数理统计处理和分析.1.2.4访谈法.依照本文的研究需求,对许昌市城乡部分社区居委会的社区体育指导员等相关从业人员对于公共体育服务的开展情况进行走访调查.1.2.5逻辑分析法.通过运用比较法、归纳法、分析法等方法,结合相关理论知识,对许昌市公共体育服务城乡一体化发展进行探讨和分析.

2公共体育服务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现实意义

查看全文

西部构建城乡一体化社保体系

提要:随着我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及经济体制转型速度的加快,西部地区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的进程快速提高,随之形成了的城乡迥异、相互隔离的“二元”社会保障制度。因此,建立涵盖西部城乡一体化社会保障模式成为完善西部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当务之急。笔者从经济学、社会学的角度分析了西部城乡一体化社会保障模式的框架体系,并提出了相关保障措施建议。

关键词:社会保障;社会转型;农村社会保障;一体化

1问题的提出

根据发展经济学的观点,人类社会总是要经历从传统经济社会向现代经济社会过渡的不同发展阶段,而且各个阶段都有其各自的城乡经济社会结构。我国是发展中国家,具有城乡二元格局的典型特征,在建立社会保障制度时似乎更多地强调了区别对待,沿袭了计划经济时代所形成的城乡迥异、相互隔离的“二元”社会保障制度。从历史上看,与城镇居民普遍享有社会保障的情形不同,社会保障对农村居民的覆盖是极其有限的。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政府着手建立了面向城市企业劳动者的社会保障制度。在农村,通过和集体化,实行以家庭为主的、家庭与集体相结合的保障制度。作为现代社会保障核心内容的社会保险并未在农村实施,造成城乡社会保障明显的二元化特征。从整体上看,尽管建国以来党和政府在农村逐步实行了一些社会保障措施,如社会救济、救灾、实行“五保户”制度等;制定了有关的条例和法规,如社会优抚安置等;兴了一些社会福利事业,如敬老院、光荣院、福利工厂等。但是,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前,以社队为基础的集体保障在保障项目、保障水平和保障内容上都无法与城镇职工的“单位保障”相提并论。20世纪80年代初期推行的农村承包责任制,传统的集体核算制被打破,农户成为独立自主的经营单位,原来靠集体经济制有限的保障已名存实亡,除个别特殊对象外,农村居民基本靠土地保障,使原有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丧失了赖以支撑的集体经济基础,农村社会保障建设陷入停滞不前的状态。土地承包责任制的实施,将农村居民的保障推向家庭保障和土地保障,农村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使得农村居民没有被社会保障制度覆盖。此外,随着西部大开发中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土地已不能抵御农民面临的越来越大市场竞争风险和生活风险,给社会发展带来极大的隐患,尤其是占农业人口比重较大的西部地区矛盾更为突出,而城镇和农村的非公有制经济主体中的劳动者没有纳入社会保障覆盖范围中,经济主体多元化、劳动力市场化、收入差距扩大化和社会阶层分化诸多社会问题的出现,如果不建立城乡一体化社会保障制度,势必引致社会矛盾激化,直接影响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和经济的稳定发展。

目前我国正处于提高工业化水平和调整产业结构的社会转型阶段,城市化的迅速崛起,使大批没有社会保障基金,特别是社会保险基金积累的农村居民在转变为城镇居民后给城镇社会保障体系带来巨大的冲击。因此,建立城乡有机衔接、一体化的社会保障模式可以更好地借助政府的力量,在完成风险有效分散和损失分摊的基础上实现社会稳定,在最大范围内通过社会保障的转移支付功能达到社会的公平和稳定。

以陕西省为例,陕西是西部开发的桥头堡,在西部城市化、工业化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推进,陕西城市化、工业化发展速度的逐步加快,城乡间社会保障矛盾日益突出。据统计,1998年,全省参加养老保险社会统筹的单位达1.54万户,职工158.2万人,离

查看全文

城乡一体化体制机制调研报告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指出,我国总体上已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进入加快改造传统农业、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关键时刻,进入着力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重要时期。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始终把着力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作为加快推进现代化的重大战略,是党中央对统筹城乡发展提出的新方针和新要求,为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指明了方向。××新区是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作为××新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区有责任在落实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农村综合配套改革、创新城乡一体化体制机制等方面先行先试,争做××新区综合配套改革的先行区。

1自觉肩负推进农村综合配套改革的历史使命

统筹城乡发展重点在农村,难点在农村,核心是破解“三农”问题。从我区农村发展的实践看,城乡二元结构造成的深层次矛盾比较突出,农村经济基础较为薄弱、增长方式还没有根本转变,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较为滞后、农村环境还没有完全达到宜居标准,农民就业增收渠道较为单一,社会保障制度不够健全,农民生产生活方式还没有彻底改变。因此,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农村综合配套改革,对于抢抓××新区开发开放历史性机遇,以工业化和城市化推动现代化建设、实现××率先发展战略具有重大意义。

推进农村综合配套改革是全面实施城乡一体化发展战略的需要。城乡一体化就是把工业与农业、城市与乡村、城镇居民与农村居民作为一个整体,统筹谋划、综合研究,通过体制改革和政策调整,改变长期形成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实现城乡在政策上平等、产业发展上互补、国民待遇上一致,使整个城乡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城乡一体化发展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必然过程,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必由之路,是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战略选择。推进农村综合配套改革,目的就是建立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是实现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发展的根本途径。所以,通过推进农村综合配套改革,进一步破解不利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各种难点难题,进一步挖掘农村发展的巨大潜力,进一步释放农村发展的巨大能量,对于全面实施城乡一体化发展战略必将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推进农村综合配套改革是适应××新区开发开放战略的需要。××新区的开发开放是国家统筹发展战略的重要布局,服务××新区发展、支持××新区建设既是我们的重大责任,也是我们的历史使命。从我区实际看,城市基础设施还不是很健全,城市功能还不是很完善,发展空间受到制约,这些问题的存在,不利于生产要素的聚集和区域资源的整合,不利于我区扩大对外开放的深度和广度,不利于抢抓××新区开发开放的历史性机遇。因此,加快推进农村综合配套改革,把城乡资源、基础条件和产业发展紧密聚合起来,建立优势互补、利益共享的有效机制,为××新区开发开放提供足够的发展空间、优质的城市功能服务、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才能为××新区开发开放提供有力的支持。

推进农村综合配套改革是实现××区率先发展战略的需要。坚持富民强区、实现率先发展是我们按照中央和市委的要求并结合××经济社会发展实际提出的奋斗目标。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是××率先发展的重要内容和重要支撑,推进农村综合配套改革,就是顺应全区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举措和实际步骤,必将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有力促进农村经济繁荣、农民生活富裕、农村社会稳定,为实现××率先发展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查看全文

以城乡一体化的社保体系解农民失地之忧

近些年来,伴随我省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类似老杨这样的失地农民也逐渐增多。从总体上看,由于缺乏工业化和科技能力依托的超前城镇化、现有土地征用制度的缺陷、城乡二元管理体制的阻隔等复杂因素的影响和作用,现阶段失地农民的生存与发展境遇尚不能尽如人意;他们中有较多的人在不同程度上存在着对当下生活现状的不满和未来生活前景的忧虑。陷入所谓“务农无地、就业无岗、低保无份”的困惑。一方面,他们受益于改革开放,得以摆脱黄土地的束缚,较早而又较快地接受城市文明的熏陶;另一方面,他们面临社会转型的挑战和冲击,承受着传统农民从来没有遇到过的生存与发展的压力。以城乡一体化的社会保障体系解除失地农民的生活之忧,将能为他们重新确立个人生活的坐标和发展的方向创造必要的前提。

失地农民是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过程的必然产物。人们用“失地农民”这一称呼指谓他们,标志着他们作为一个过渡性社会群体的实际生活状态。朝前看,他们转“化”为城市居民的行程颇费周折;往后望,他们重返农民生活的可能微乎其微。城市化是一个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自然历史发展过程,这一过程为人们所呈现的是总体上社会在发展、在前进,而局部上有不足、有缺失的表征。这就是说全国每年有300万农民失去土地、河南全省每年有20万农民失去土地的现象实乃不可逆转的经济社会发展趋势之使然。从本质上看,失地农民问题属于城镇化进程中出现的问题,要帮助他们尽快摆脱身份认同上的困惑和尽早解决他们特定环境条件下的生活困难,则需要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基础上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以城乡一体化的社会保障体系解除失地农民的生活之忧。

这是一个知易行难的问题。一些地方和部门的决策者都懂得农民进城依然是目前解决“三农”问题的捷径,并且相信妥善安置失地农民是保持社会安定团结局面以寻求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的必然选择。然而,一旦他们遭遇体制性障碍、传统偏见的重压、狭隘利益的诱惑等复杂因素的干扰时,便谨小慎微和瞻前顾后而不敢在落实失地农民社会保障方面大胆改革创新,以致目前失地农民群体所能享受到的社会保障程度在实然与应然之间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首先,有一些地方的失地农民群体在失去土地保障且在家庭保障呈淡化态势的情况下,依然处于城市社会保障体系进不去、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回不来的两脚踏空的尴尬处境。其次,有一些失地农民能享受到的社会保障待遇依然处于残缺不全的“半城市化”状态,即他们与原城镇居民相比,不能得到以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为基础,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重点,以慈善事业、商业保险为补充的社会保障体系全方位的覆盖和关照。再次,有一些地方的失地农民虽然名义上被纳入城镇社会保障体系,但实际上得到此种体系惠顾的层次较低,比如大额医疗开支只能报三分之一左右,并且最低生活费用不足百元等。这种杯水车薪的状态远远不能解决他们所实际面临的经济困难。当然也不能让他们产生安全感和满足感。最后,一些失地农民中的独生子女户和双女户在计划生育优惠奖励政策方面被打入另册,他们既不能享受到农村计划生育户应该得到的独生子女补助费和计划生育养老补助费,也不能在城镇获得与此有关的社会补贴;他们在乡下人眼中被当成城里人,而在城里人眼里却被当成还未完全脱去泥土味的半个乡下佬。

以城乡一体化的社会保障体系解除失地农民的生活之忧,还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努力做到因地制宜。一是要在经济贫困及欠发达的地方加大对失地农民在基本生活需求方面的社会救助及慈善救济力度,并应优先将失地农民纳入城镇基本养老、基本医疗、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其中按照以土地换低保的原则,他们的最低生活保障费用理应全部由政府埋单。二是在经济发达及较发达的地方,除了使失地农民获得与城镇居民同样的基本养老、医疗和最低生活的社会保障,还应不断提高对他们在就业、生育、住房、工资补贴、劳动保护、卫生保健等多方面的社会保障程度及对多元社会福利的分享程度。三是要按照“就高不就低、就多不就少”的原则整合城乡统筹的社会保障体系,并且赋予失地农民一定的自由选择权。四是要将及早解决与从长计议有机结合起来,不断提高城乡一体化社会保障体系的统筹层次,并且逐步缩小城乡和地区之间的差异,以使不同的失地农民群体之间能够获得一个相对公平的社会保障待遇。

这方面,已有不少地方的做法可资借鉴,比如浙江、江苏、北京、上海、天津等13个省区市,在2005年年底以前,已全部出台了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的文件,筹集养老保险基金400多亿元,使400多万被征地农民纳入基本生活或养老保障制度之中。在河南,也有舞阳市的将失地农民纳入全民医保、义马市的将失地农民纳入城市低保、焦作高新技术园区的与失地农民共同发展、新乡经济开发区四位一体的失地农民安置机制等创新举措,为顺利解决失地农民的职业转换和身份转化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为了确保中原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我们很有必要学习和借鉴浙江、江苏、天津、上海等兄弟省市的先进经验并充分发挥本省先进典型的示范作用,进一步把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这一利国利民的事情抓紧抓好。

查看全文

城乡一体化构建交流

城乡一体化是近年来各地为统筹城乡发展、改变长期形成的城乡二元结构而实施的一项旨在促进城镇与农村融合的战略举措。去年以来,省委、省政府将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工作列入了重要议事日程,专门出台了《河南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试点工作指导意见》文件(以下简称指导意见),并选择了*等7个市作为试点,为全省推进城乡一体化取得经验,提供示范。通过一年多来的实践,试点工作在规划纲要编制、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体系完善和体制机制创新等方面都取得了初步成效,为我市启动城乡一体化工作营造了良好的政策舆论环境,树立了标杆,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下面,结合商丘实际,对如何推进商丘城乡一体化工作,谈一些看法和建议:

一、充分认识推进城乡一体化对实现商丘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的重大意义

城乡一体化工作内涵丰富,覆盖面广,是一项复杂性强、学科交叉多的系统工程,涉及规划、建设、交通、社会事业、劳动保障等多个领域,贯穿城市、郊区和农村。在一定意义上讲,推进城乡一体化就是整合资源,统筹谋划城乡发展的关键所在和最佳途径。

(一)推进城乡一体化是新农村建设的必由之路。城乡一体化的主要目的是实现城乡在政策上的平等、产业发展上的互补、国民待遇上的一致,让农民享受到与城镇居民同样的文明和实惠,并最终融为一体的状态与过程。但长期以来存在的重城镇、轻农村的工作模式,使得城镇与农村在产业发展、人居环境等方面的距离越拉越大,城乡二元结构越来越明显。为了有效改变这一状况,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五个统筹”,将统筹城乡发展列在了第一位。党中央也连续几年就“三农”问题下发一号文件,并在去年提出了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意见,正式拉开了建设新农村的序幕。但是新农村建设不是一项孤立、片面的工作,必须用全面的、整体的、发散性的眼光看待,不能囿于农村这个范围,必须跳出新农村建设新农村。这就牵涉到如何利用好城镇在资源、经验、技术等方面都具有的强烈优势促进新农村建设。城乡一体化的目的、内容和许多具体措施,恰恰决定了要发挥其在城镇与农村之间“粘合剂”的作用,通过推进城乡一体化,可以促进城镇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城镇公共服务向农村辐射,真正把推进城乡一体化与建设新农村结合起来,达到同步进行的目的。

(二)推进城乡一体化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重视社会的和谐发展,十六届六中全会专门研究制定了《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全国十届人大一次会议更是以建设和谐社会为出发点,将民生问题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我市三次党代会顺应时代潮流,也提出了着力构建和谐新市。对我市这样一个有着820多万人口、70%以上还生活在农村的农业大市来讲,要实现构建和谐新市的目标,农村的稳定和发展至关重要。古人云:“不患贫、不患寡,而患不均”。如何更有效地防止城乡差距不断拉大,使农民生活逐渐好起来,钱袋子慢慢鼓起来,成为维护社会稳定、实现全面发展和建设和谐社会的首要问题。可以说,没有农村的稳定和发展,没有农民的富足和生活条件的改善,就谈不上和谐社会的建设。城乡一体化就是从关注弱势、关注“三农”、关注民生的角度出发,促进城镇与农村之间的融合和交流,为农村经济社会的快速健康发展提供载体和平台。例如城乡一体化工作中的深化户籍管理制度改革、完善城乡统一的劳动就业制度、健全社会保障制度、推进县域金融改革等措施,根本目的就是为了降低农民进城门槛、解决农民后顾之忧、改善农民生活条件、实现农民充分就业和创业,为构建和谐社会奠定基础。

(三)推进城乡一体化是加快城镇化进程的重要保证。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是一对互相依存、互动发展、紧密相连的“孪生兄弟”,两者的关系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没有城乡一体化,城镇化就成为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没有城镇化,城乡一体化也就失去了方向和动力。两者必须兼顾,不可偏颇。特别是近年来我市城镇化进程明显加快,城镇化水平以每年超过2个百分点的速度提升的同时,必须要着力抓好城乡一体化。一是城乡一体化为城镇化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氛围。通过推进城乡一体化,城镇先进的生活和消费理念逐渐渗入农民思想意识中,使农民对进入城镇生活产生强烈愿望,从而为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镇和二三产业转移打下了基础。二是城乡一体化为城镇化发展扫清了障碍。城乡一体化工作的主要特点是创新性、探索性非常强。从我省7个试点建设的成功经验来看,各地都在土地流转、户籍制度、计划生育、社会保障、义务教育、行政管理等方面实现了突破,将原来不符合形势发展、不利于城乡一体化的法规政策全部废除,进一步调动了农民进城的积极性,城镇化水平和内在发展质量得到明显提升。三是城乡一体化为城镇化明确了发展目标。李成玉省长在讨论今年的省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走特色城镇化道路”。特色城镇化除了反映在建设风格、产业发展、城镇品位上,最关键的一点就是要立足实际,谋划未来,科学定位城镇化发展目标。像商丘这样一个农业大市,820多万人口不可能全部转移到城镇,追求城镇化水平提高、城镇规模扩大、功能完善不是我们唯一的目标。城镇人口与农村人口达到一个最佳比例,无论是生活在城镇,还是农村,都没有差别,城乡之间真正做到一体化了,才是我们城镇化发展的终极目标。

查看全文

新时期城乡规划管理一体化探析

摘要:文中探讨当前城乡规划一体化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实现城乡管理一体化的策略。

关键词:新时期;城乡规划管理;一体化

1城乡规划管理一体化概述

城乡规划管理一体化指的是当国家生产力达到一定的水平,而且城市与农村相互依托,城乡互相推动发展形成统一的有机体。城乡规划管理一体化,本质上是将城市资源和农村资源视为一个整体,统筹管理工作,提高城乡资源的利用率,最终实现资源的整合和优化,促进城乡共同发展。城乡规划管理一体化工作的开展首先应该研究城市与农村当前经济实际,正确对待城市与农村的关系,意识到两者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关系,然后才能开展相应工作。当前发达国家已经领先于我国的城市化进程,在城市化的过程中处于高级阶段,城乡差距不明显。但是我国当前的城市化仍然处于初级阶段,受长期的重视城市经济发展的理念影响,在城市建设中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忽略了农村经济的发展,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果但也造成了城乡经济差距的进一步增大。

2当前我国城乡规划管理一体化中存在的问题

2.1土地资源浪费严重。当前社会形势下,城市的土地资源利用率比较高,而农村的土地资源利用率低。农村土地资源规划相对来说比较混乱,在种植农作物的使用方面利用率低下,有些耕地被用作其他产业,降低了耕地的使用效率。部分农村的劳动力大部分已经进入城市,农村自身的耕地无人管理,处于荒芜状态。除此以外,相对于农作物来说,种植经济作物带来的经济收益更高,农村不能够保证粮食的生产。在部分地区,乡镇政府为了获得更高的经济收益,非法占用耕地面积等,扩大城市的建筑规划面积,降低了耕地产出。在占用农业用地时,部分地方政府的补助工作没有做到位,导致农民的利益受到侵害,农村的生态资源和可持续发展受到影响。2.2城乡规划管理不科学。当前农村存在很多问题,比如土地资源浪费严重、生活环境差、基础设施不健全、防灾能力薄弱、交通不便利等。农村的建设用地并没有严格按照相关的法律法规要求进行规划,大部分农村都存在违规建筑的问题。部分农村的公路并没有进行科学的规划,不仅横穿村民的耕地,而且功能性布局不合理,对部分村民的出行没有带来便利反而造成阻碍,除此以外还有部分农村的公路建设不完善,有些道路仍然是土路,一旦下雨难以出行。部分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不健全,缺乏相应的公共活动中心,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枯燥单调。部分农村的安全卫生建设不完善,垃圾随意堆放,不仅影响交通、造成环境污染,还有可能造成火灾等灾害,或者引发村民之间的矛盾,不利于社会的稳定。2.3城乡规划管理不稳定。当前城乡规划受到地方政府管理政策的影响比较大,一旦地方规划管理政策发生变动,就有可能导致城乡整体规划的变动,投资主体或者规划建设呈相多样化发展。后期工程建设等有可能产生投资企业与政府之间的矛盾,双方推卸责任导致城乡规划建设项目失败,工程被无限搁置。除此以外,部分地方政府的城乡规划受领导主观意志的影响大,按照主管领导的意志进行规划,缺乏科学性和系统性,极有可能造成城乡规划的混乱。

查看全文

浅谈城乡一体化实证分析论文

【摘要】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要建立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的社会制度,并对此进行了部署。这一重要决策,对于推进改革创新、打破城乡二元结构、加强农村制度建设,以及发展镇域经济、加快农村发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具有重大意义。

【关键词】镇域经济;城乡一体化;统筹发展

本文以“三农”问题为起点,采取从下到上的研究思路,以理论研究和调查实践为基础,对我国的城乡一体化发展现状进行分析研究,以期寻找一种适合中国农村实际情况的城乡一体化发展模式。笔者在对我国城乡一体化状分析的基础上,以诸城市城乡一体化发展模式为个案指出大力发展镇域经济是城乡一体化的关键,农村现代化是城乡一体化的基础,而城镇现代化是城乡一体化的动力。最后,笔者提出我国未来的城乡一体化的发展必将是以小城镇建设为落脚点,以农业产业发展为支撑点,以制度创新为关键点的全方位的发展。

20世纪九十年代中后期,城乡一体化研究开始了理论上的探索,国内学者主要围绕城乡一体化的概念、目标、战略、特征、动力机制与实现条件、阻碍因素和具体措施、标志以及模式等展开了热烈讨论,并对若千理论问题达成了一些基本的共识。在研究内容上也趋向于具体化与系统化,己经不再笼统地谈论城乡一体化,而是从某一领域入手按理研究城乡一体化。首先是进行了“市带县”、“县改市”、小城镇建设等体制改革的谈多。从体制上消除城乡隔阂、工农分离等方面的弊端,发挥中心城市的辐射功能,依次来带动周遍地区经济的发展,调动乡村的逆辐射潜能,形成了新的城市结构。其次是通过我国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时间研究对我国城乡一体化发展模式进行归纳探索。

1.研究城乡一体化的目的与意义

在城市日益繁荣的同时,城乡二元结构被长期保留,使城乡收入差距不断拉大,使农民进城务工享受不到城市居民待遇,成为中国社会一个数量庞大的弱势群体。着力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