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经济范文10篇
时间:2024-01-13 01:12:21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城乡经济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小议城乡经济统筹的策略
摘要:统筹城乡经济发展,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推进农村城镇化、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是城乡统筹的最佳选择。农区发展畜软业则是实现城镇化和劳动力转移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城乡统筹农区畜牧业
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人,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中之重。如何统筹城乡经济发展?普遍认为推进农村城镇化、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是最佳选择。那么,现阶段农区推进城镇化和劳动力转移的途径是什么?笔者认为,是加快发展畜牧业。
一、农区畜牧业是统筹城乡经济发展的必然途径
1.农区畜软业承农启工,产业链长、关联度高,带动能力强,可辐射城乡经济
一方面,畜牧业通过对饲草饲料的旺盛需求,拉动了粮、棉、油、菜等主要农产品生产,并将大量粮食、秸秆、饼粕等农副产品转化为肉蛋奶,既充分利用了资源,加快了农业的良性循环,又实现了生物转化增值。另一方面,畜牧业是承农启工的“中轴”产业,带动了饲料、兽药、皮革、食品、储运、冷藏等众多相关产业的发展,延长了产业链条,提高了产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尤其是随着畜产品加工企业迅速崛起,一批现代化的畜产品加工及饲料、兽药生产企业群也将随之建立,其生产、加工和销售的链条将延伸到小城镇和村庄,成为城镇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元经济与城乡经济关系思索
“二元经济结构”是用来描述发展中国家所普遍存在的城市和农村之间经济发展的不平衡现象,即乡村以农业为主的传统经济和城市以工业为主的现代经济,商品性生产与自给性生产并存的一种社会经济结构状态。长期以来。我国城乡二元经济结构所产生的矛盾已成为我国社会的基本矛盾之一。如果不能很好地实现向一元经济结构转化,将不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和谐发展。
一、城乡二元结构的主要原因分析
(一)长期的“重城市、轻农村”国家政策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实行计划经济体制,以赶超式地优先发展重工业的经济发展模式,脱离了传统乡村的发展现实。政府采用行政手段,以“剪刀差”的形式将大量的农村资源抽取到城市,确保城市工业化的稳定发展和工业化进程,使农业的发展得到了不公平的待遇。另一方面,由于当时我国的严重缺乏资金和外汇储备,为了实现一定的原始资本积累,政府部门推行了粮食统购统销,以工农产品不等价交换的方式,获取工业化所需的原始资金积累。此外,我国的户籍制度人为地将城乡划分为两个相互隔离的部分,两部分居民不能享受同等经济和社会待遇。如此形成了城乡二元经济结构。改革开放以后,尽管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是社会政策并没有跟上经济政策,使得各种社会问题未能随着经济的发展得到相应的解决,反而使得有些矛盾进一步加剧。
(二)市场经济的力量加剧了二元经济结构的矛盾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城镇居民的收入提高后,人们会将一小部分的资金用于购买农产品,而将更多的资金用于购买其他商品,尤其是耐用消费品。相对而言,这些消费品主要出自于工业部门,而大量的现代工业部门集中在城镇,且其行业利润率长期高于农业部门,这也导致农村收入水平增长远低于城市。改革开放后,市场机制对资源配置的调节不断加强,然而城镇居民的大部分支出集中在汽车、电器、旅游、住房等,这些消费项目与农村或农民却没有太大关系,使得城市居民的收入很难回流到农村。这种只取不予的单向流动,进一步恶化了二元结构的矛盾。
二、我国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现状及其危害
城乡经济的调研分析思考
中心城镇是指××中心城区以外广大农村地区的区域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区的中心城镇主要是历史上曾长期作为区委、区公所驻地并有一定人口规模和辐射功能的小城镇,它是农村商品的集散地和转运站,是农村城镇化、现代化的主要阵地和重要支柱。在加快推进农村城镇化的进程中,作为经济欠发达的××区应集中有限的人力、物力、财力,实施重点突破,充分发挥中心城镇的典型示范作用,以推动全区小城镇的全面发展。
一、中心城镇的地位和作用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和交通大环境的逐步完善,××区中心城镇的建设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城镇功能不断完善,二、三产业有了较大发展,城乡之间的人流、物流、信息流交往频繁,对农村的带动作用和服务能力不断增强。
1、中心城镇已成为人口、产业的集聚地。
中心城镇的“门槛”相对较低,是农民转换身份,改善自身生产、生活条件和人居环境的首选,近两年全区农民进入中心城镇置业安居已成热潮,全区中心城镇商品房开工面积由2004年的2万余平方米猛增到2006年的10万余平方米,而且购销两旺,一房难求,中心城镇的人口迅速增长,其中恩阳镇区的人口已突破4万人,清江镇区人口已突破3万人,其余各中心城镇人口已接近或突破1万人。中心城镇人口集聚效益逐步显现,其作为农村商品集散地的功能不断完善,商贸活跃繁荣,城乡关系朝着良性互动的方向发展。
2、中心城镇对农村的辐射和带动功能不断增强。
城乡经济的调研分析
中心城镇是指××中心城区以外广大农村地区的区域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区的中心城镇主要是历史上曾长期作为区委、区公所驻地并有一定人口规模和辐射功能的小城镇,它是农村商品的集散地和转运站,是农村城镇化、现代化的主要阵地和重要支柱。在加快推进农村城镇化的进程中,作为经济欠发达的××区应集中有限的人力、物力、财力,实施重点突破,充分发挥中心城镇的典型示范作用,以推动全区小城镇的全面发展。
一、中心城镇的地位和作用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和交通大环境的逐步完善,××区中心城镇的建设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城镇功能不断完善,二、三产业有了较大发展,城乡之间的人流、物流、信息流交往频繁,对农村的带动作用和服务能力不断增强。
1、中心城镇已成为人口、产业的集聚地。
中心城镇的“门槛”相对较低,是农民转换身份,改善自身生产、生活条件和人居环境的首选,近两年全区农民进入中心城镇置业安居已成热潮,全区中心城镇商品房开工面积由2004年的2万余平方米猛增到2006年的10万余平方米,而且购销两旺,一房难求,中心城镇的人口迅速增长,其中恩阳镇区的人口已突破4万人,清江镇区人口已突破3万人,其余各中心城镇人口已接近或突破1万人。中心城镇人口集聚效益逐步显现,其作为农村商品集散地的功能不断完善,商贸活跃繁荣,城乡关系朝着良性互动的方向发展。
2、中心城镇对农村的辐射和带动功能不断增强。
对城乡经济统筹开展决策考究
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开展,建立古代农业,开展乡村经济,增长农夫收人,是片面建立小康社会的重中之重。如何统筹城乡经济开展?普遍以为推进乡村城镇化、引导乡村充裕休息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是最佳选择。那么,现阶段农区推进城镇化和休息力转移的途径是什么?笔者以为,是放慢开展畜牧业。
一、农区畜牧业是统筹城乡经济开展的必定途径
1.农区畜软业承农启工,产业链长、关联度高,带动才能强,可辐射城乡经济
一方面,畜牧业经过对饲草饲料的旺盛需求,拉动了粮、棉、油、菜等重要农产物消费,并将少量粮食、秸秆、饼粕等农副产物转化为肉蛋奶,既充沛应用了资源,放慢了农业的良性循环,又完成了生物转化增值。另一方面,畜牧业是承农启工的“中轴”产业,带动了饲料、兽药、皮革、食品、储运、冷藏等众多相干产业的开展,延伸了产业链条,进步了产物科技含量和附加值。尤其是随着畜产物加工企业快速崛起,一批古代化的畜产物加工及饲料、兽药消费企业群也将随之树立,其消费、加工和贩卖的链条将延伸到小城镇和村落,成为城镇经济开展的紧要构成局部。
2.农区畜软业属于典型的休息密集型产业,可吸纳少量休息力失业
与种植业相比,畜牧业对大自然和土地资源的间接依靠很小,更大水平上应用了人力资源,能较多地吸纳乡村剩余休息力,可有用缓解人增地减的矛盾。畜牧业开展不只间接吸纳了大批的充裕休息力,一同带动相干产业的开展,为乡村充裕休息力的转移提供了更大空间,推进了乡村休息力的有序转移,推进了城镇化进程02000年畜牧业在本国曾提供了8000-9000万个休息失业时机。尤其是奶类,假如人均占有量按全国均匀程度算,也就是每人每月喝0.5公斤牛奶的话,一年中单单一个河南省就可布置20多万城乡休息力参与牛奶消费、加工、贩卖等相干环节的任务。
城乡经济信息中心竞聘演讲稿
各位领导各位同事,大家好:
我叫xxx,今年xx岁,毕业于甘肃省兰州商学院工商管理学院市场营销专业,2002年6月份毕业后就职于北京统一饮品有限公司,我于2003年2月来到统计局。今天感谢局里给我展现自己和大家交流的机会。我竞聘的岗位是城乡经济信息中心副科级干部,今天我给我竞聘的演讲内容选了一个主题就是“勤奋与踏实”,陈述的题目是《当风吹起来,我愿到风口浪尖去》,敬请各位领导、同志们批评指正。
一、生活是一本大书,我在体验中成长。我从小就生活在农村,那时候生活比较艰苦,我的大学是父母靠借钱供出来的,俗话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痛苦的生活逼迫我必须学会成长。西方有一句俗语:“上帝向你伸出了左手,还将向你伸出右手”。我命运虽然不是一帆风顺的,但我同时又是幸运的,正是二十几年来农村贫苦的生活造就了我坚韧不拔的性格。2002年毕业后的同学们都要在家休息一段时间可是我一天也没有休息,一直奔波在求职的招聘会现场,后来来到统一企业,但是一直觉得这里不适合我。2003年,我25岁有幸参加了区统计局的招聘会,我通过面试并幸运地被录取。我真的非常感谢当时招聘面试的所有领导和工作人员。
进入局机关以后我被分配到农经科工作,期间我先后从事的业务有畜牧抽样调查,产品价格调查,六种农业调查,产品产量月报,边远山区中心镇调查,四大产业调查,农业企业财务状况调查,低保调查,住户调查和其他临时性调查等工作,制作了农经科的网页并且获得了好评。其中本人从事住户调查的工作时间长达两年之久,从2004年7月到2007年8月本人一直从事这项工作。想必大家也从我的专业讲评中有所了解:住户工作繁琐复杂,针对的对象是农村住户,工作难度相对较大,基层情况复杂,工作报表种类较多,相对这些住户的临时性调查也比较多,分为月报,季报,年报,其中年报时要审核近5500个指标,上千张报表,几百本帐页,加班也是家常便饭。刚刚接手时对此项业务不熟悉,经常碰钉子。2004年年报时我整整加了一个月的班才做完。2005年我总结经验,自己设计了主要针对乡镇的系统,并且下乡实地操作安装,使他们的工作提高了质量和效率。期间我还利用节假日时间与离自己老家较近的住户进行谈话了解基层的记账情况,并且设计了标准帐页,给每户印发,让农户更加直观的了解记账方式,记账要点和注意事项。
虽然在业务知识方面没有统计专业的毕业生全面,也没有工作多年的老统计前辈有实际操作经验,但是我凭借自己的努力学习和钻研,将自学的统计知识应用于工作之中。我所学的专业是市场营销,虽然学过统计学原理但是成绩并不理想,当时还很讨厌这门课程。但是现在既然进了统计部门,成了统计工作者就要专心的干这一项工作,所以上班前我就又学了一遍统计原理,上班后将这些知识加以应用,例如计算增长速度,预测收入,计算恩格尔系数和基尼系数这些都是我以前从来没有接触过的。
由于我的计算机知识仅为基础水平,刚刚工作时只会做excel报表,从事工作以后我自学了办公软件,包括excel,word,powerpoint,foxpro,prontpage等。在单位举办的网页制作比赛中获得二等奖。从事住户工作以后我又积极的钻研了工作程序,学会了分组公式的编程,并且成功地于2005年将人均纯收入分组公式由4000-7000分组改为6000-9000分组,使自己的实际工作能力得到体现,这些对于一个非计算机专业的而且不懂编程的人来说无疑是一次巨大的成功。
城乡经济统筹发展的策略浅议
摘要:统筹城乡经济发展,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推进农村城镇化、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是城乡统筹的最佳选择。农区发展畜软业则是实现城镇化和劳动力转移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城乡统筹农区畜牧业
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人,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中之重。如何统筹城乡经济发展?普遍认为推进农村城镇化、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是最佳选择。那么,现阶段农区推进城镇化和劳动力转移的途径是什么?笔者认为,是加快发展畜牧业。
一、农区畜牧业是统筹城乡经济发展的必然途径
1.农区畜软业承农启工,产业链长、关联度高,带动能力强,可辐射城乡经济
一方面,畜牧业通过对饲草饲料的旺盛需求,拉动了粮、棉、油、菜等主要农产品生产,并将大量粮食、秸秆、饼粕等农副产品转化为肉蛋奶,既充分利用了资源,加快了农业的良性循环,又实现了生物转化增值。另一方面,畜牧业是承农启工的“中轴”产业,带动了饲料、兽药、皮革、食品、储运、冷藏等众多相关产业的发展,延长了产业链条,提高了产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尤其是随着畜产品加工企业迅速崛起,一批现代化的畜产品加工及饲料、兽药生产企业群也将随之建立,其生产、加工和销售的链条将延伸到小城镇和村庄,成为城镇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城乡经济一体化规范讲话
同志们:
这次县委农村工作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认真学习贯彻中央、省委、市委农村工作会议和县委十一届六次全会精神,回顾总结过去5年的农业农村工作,研究加强农业基础建设、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的政策措施,安排部署年及今后一段时期的农业农村工作,加快全县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进程。县委对这次会议高度重视,召开了几次专题会议,进行研究部署,县委常委会对开好这次会议和做好今年的“三农”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我们要认真抓好落实。
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肯定成绩,总结经验,进一步增强做好“三农”工作的信心和决心
党的以来,县委、县政府立足全县农业农村工作实际,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县工作的重中之重,带领全县广大干部群众,努力克服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各种困难,战胜了非典疫情和洪涝、干旱等自然灾害不利影响,成功防控高致病性禽流感、蓝耳病和口蹄疫等重大动物疫情。过去的5年,我们从加强农业基础入手,以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为重点,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市委关于“三农”工作的决策部署和政策措施,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全面深化农村综合改革,极大地调动农民的积极性,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农村发生了明显变化,广大农民由衷地感到高兴。农业农村的发展,为全县社会稳定和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可以说,过去的5年是我县农业发展最好、农村变化最大、农民得到实惠最多的时期之一。
(一)农业农村经济健康发展
城乡经济差距原因分析论文
在经济增长过程中,城乡之间、地区之间出现一定的发展差距是很正常的。但如果这种差距过大,就不可避免地会影响整个经济的发展速度和质量,并带来政治、社会等很多方面的问题。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城乡经济基本保持一种非均衡的发展态势。这种非均衡的发展,对建立现代工业基础,培育整个经济的强力增长点,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但在我国整个经济已具有相当基础后,城乡非均衡发展还继续惯性推进,城乡之间的差距还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这不能不引起关注。
一、城乡差距扩大的主要表现
(一)收入差距。
目前,反映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的最主要指标分别是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2001年全国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为6869.6元,农民家庭人均纯收入为2366.4元。从这两个指标来看,我国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相当大。
1.城镇人均收入是农民人均收入的2.9倍,城乡居民收入比大大超过了改革开放前的水平。1978年时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是2.57:1,农村改革开始后这一比例逐步降低,到1983年降到最低点1.82:1,随后城乡收入差距又有扩大,到1990年城乡收入比为2.2:1,1995年为2.71:1,目前已经达到2.9:1的历史最高水平。我国城乡人均收入比大大高于大多数国家不到1.5:1的水平。按国际劳工组织发表的1995年36个国家的相关资料,城乡差距超过2:1的国家只有3个,我国便是其中之一。
2.城镇居民收入增长速度接近农民收入增长速度的2倍。扣除物价因素,1990年到2001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10%,而农民家庭人均纯收入约增长62%。
城乡经济差距对策探讨论文
在经济增长过程中,城乡之间、地区之间出现一定的发展差距是很正常的。但如果这种差距过大,就不可避免地会影响整个经济的发展速度和质量,并带来政治、社会等很多方面的问题。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城乡经济基本保持一种非均衡的发展态势。这种非均衡的发展,对建立现代工业基础,培育整个经济的强力增长点,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但在我国整个经济已具有相当基础后,城乡非均衡发展还继续惯性推进,城乡之间的差距还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这不能不引起关注。
一、城乡差距扩大的主要表现
(一)收入差距。
目前,反映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的最主要指标分别是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2001年全国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为6869.6元,农民家庭人均纯收入为2366.4元。从这两个指标来看,我国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相当大。
1.城镇人均收入是农民人均收入的2.9倍,城乡居民收入比大大超过了改革开放前的水平。1978年时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是2.57:1,农村改革开始后这一比例逐步降低,到1983年降到最低点1.82:1,随后城乡收入差距又有扩大,到1990年城乡收入比为2.2:1,1995年为2.71:1,目前已经达到2.9:1的历史最高水平。我国城乡人均收入比大大高于大多数国家不到1.5:1的水平。按国际劳工组织发表的1995年36个国家的相关资料,城乡差距超过2:1的国家只有3个,我国便是其中之一。
2.城镇居民收入增长速度接近农民收入增长速度的2倍。扣除物价因素,1990年到2001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10%,而农民家庭人均纯收入约增长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