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教育范文10篇
时间:2024-01-13 01:05:13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城乡教育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城乡1+1教育共进讲话
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举行推行城乡“1+1”共进学校管理体制工作动员大会,目的就是为了高度统一思想,明确职责任务,切实有效地推进我区城乡教育均衡协调发展,使更多的农村学校尽快发展成为优质学校,从而满足老百姓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刚才,建平书记宣读了《实施方案》,三位校长代表“联姻”单位分别作了表态性发言,震洲局长就如何贯彻落实好城乡“1+1”共进学校管理体制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深刻领会推行“1+1”共进学校管理体制工作的重要意义
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坚持教育公益性质”,“优化教育结构,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这是我党第一项把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写入全国代表大会的政治报告,充分表明了党中央对这项工作的高度重视,也给我们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指明了方向。推行城乡“1+1”共进学校管理体制,正是贯彻十七大精神,落实科学发展观,关注区域教育均衡协调发展,关注教育自身内涵发展的具体体现,是创新教育管理体制和发展模式的新思路、新举措,也是一项光荣的政治任务和义不容辞的责任。
近年来,我们高扬“树正气、讲团结、求发展、建强区”的主旋律,全面落实教育工作的“两项任务,三大战略”,整体办学水平稳步提升,学校布局趋于合理,以往农村学校“小散低差”的状况大大改观。但与城市化进程相比,我区教育优质化发展步伐仍相对滞后,城乡差距仍很大,特别是在农村中小学,教育质量还不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于优质教育的强烈需求。如何实现农村学校在较短时间内有较大改观,使得城乡教育在较高平台上得以均衡发展,是需要我们认真研究的课题。
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在广泛调研、充分酝酿、征求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我们决定,在我区部分城市和农村小学推行“1+1”共进学校管理体制改革,城乡学校互助结对,就如何促进城乡教育共同发展进行有益的探索。其主要目的就是发挥城市学校办学理念、管理思想、教育资源、师资力量等方面的优势,进行学校管理、教育、教学等方面的交流与扶持,使受助农村学校接受城市学校的影响和辅射,同时,城市学校通过交流协作,不断汲取农村学校艰苦创业的精神力量,进一步发挥自身潜在的创造力,拓宽学校发展的空间,最终实现共同发展。
城乡视野中的高等教育
一、高等教育:国家和社会发展的战略制高点
教育的外部关系规律表明:教育必须与社会发展相适应,教育要受政治、经济、文化所制约并对政治、经济、文化起作用。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教育的作用日趋重要,尤其是高等教育可以直接参与到生产、研发和辅助决策中。“多少世纪以来,特别是在发动产业革命的欧洲国家,教育的发展一般是在经济增长以后发生的。现在,教育在全世界的发展正倾向先于经济的发展,这在人类历史上大概还是第一次。”
作为学历教育的最终端,高等教育在近现代历史上始终处在教育发展的风口浪尖上。19世纪初,以柏林大学为代表的德国大学改革运动取得巨大成功,史家称“柏林大学的创办像一个燃烧点发出耀眼的光芒,一切光线都从这里发出。”这使得“德国的工业革命的进程在欧洲几个主要的国家中是最快的,它极大的改变了1870-1914年的德国社会。”
19世纪末还是荒蛮地带的加利福尼亚州在20世纪末成为美国第一大农业州、第一大工业州、第一大娱乐事业州、是高新科技最重要、最集中的地方,生物科技永远是走在最前面,导致美国经济中心在从东部向西移,该州得益于伯克利、斯坦福等几所大学推动的硅谷高新技术区发展。
“9·11事件”的发生又使高等教育增加了一个新的使命———把不同的文化放在大学这一平台上进行融合。这是高等教育的第四大使命,这个使命使得大学的国际化程度开始大幅度提高。在美国现展史中每次自感遭遇到重大危机,都是从教育中找问题,每次都是加大对高等教育的投入,而且成效屡试不爽。因对高等教育的重视,使其一次次走在了世界的前列。二战后,发达国家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一个共同趋势是将高等教育摆到国家安全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地位,而发展中国家则将高等教育作为本国经济、社会发展视为共同追求的目标。
二、高等教育:统筹城乡发展的智力支撑
教育公平视野下城乡小学体育教育发展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发展和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我国大力倡导教育公平理念,从而实现城乡小学教育的教育公平。小学体育是小学课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对学生的体质的培养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首先对当下城乡小学体育教育发展状况进行了概述,接着分析了城乡小学体育教育发展不均衡的原因,最后提出了推进城乡小学体育教育均衡发展的举措,希望能对城乡小学体育教育的均衡发展有所帮助。
【关键词】教育公平城乡小学体育教育均衡发展
一、当下城乡小学体育教育发展状况概述
城乡小学教育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小学体育教育也不例外。首先,城市小学有着先进化的基础设施建设和标准化的体育运动场所,然而乡镇小学没有真正意义上的体育运动场所,而是随意划分某一区域来作为学生体育活动的地点,并且防护措施也不够完善。其次,很多乡镇教师对体育课程不重视,甚至用其他的主课去代替体育课,学生只为了应试考试努力,忽视了体育素养的培养。当下城乡小学体育教育存在较大差异,这和教育公平的理念相背离,对学生的发展、素质教育的推进和整个国家的教育事业的发展都极为不利。所以,缩小城乡小学体育教育的差距,使城乡小学体育教育均衡发展,是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二、城乡小学体育教育发展不均衡的原因分析
1.对体育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由于现在的现状是乡镇小学的文化课教育的程度落后于城市小学,因此乡镇小学都在加大力度进行文化课的教育,尽力缩小城乡文化课教育的差距,因此便忽视了体育教育,大多数小学都存在体育课上文化课的现象。并且因为乡镇小学过于强调文化课,着重提高学生的成绩,从而不把体育纳入成绩的考核范围内,因此对导致体育课的重视程度越来越小,甚至淡忘了体育课。但是乡镇小学过于追求文化课的教育,学生学习压力大,往往获得适得其反的效果。并且学生一味进行文化课学习,身体得不到好的放松,使身体的素质大大下降,更不能进行很好的学习,因此形成恶性循环,成绩和身体素质都不能尽如人意。
城乡教育推动农村教育发展交流材料
编者按:本文主要从坚持与教师自身建设相结合,促进内涵发展;坚持与加强农村教育相结合,促进均衡发展;坚持与规范教育收费相结合,促进和谐发展;坚持与优化教育结构相结合,促进协调发展;坚持与推进素质教育相结合,促进科学发展进行讲述。其中,主要包括:师德,是教师和一切教育工作者从事教育活动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师风,就是教师从业的职业道德作风、强师能要求教师刻苦钻研、严谨笃学,做到热爱自己的职业,以能做一个人民教师而备感自豪,踏踏实实从教,从从容容做师、积极开展送政策、送设备、送温暖、送技术、送服务的“五送”活动,启动“一托二、一托三”教育帮扶工程、积极推动标准化学校建设、加强远程教育设施设备建设,通过对农村中小学教育技术大装备投入、拓宽农村教育平台,采取政府贷款、社会捐资助学等形式尽力做好“一帮一互助结对”活动、建立城乡教师合理流动机制、县坚持依法治教、依法治校,以规范教育收费为突破口,促进和谐发展、职业教育面临教育办学规模严重不足,“双师型”教师严重匮乏,专业设施设备严重奇缺等矛盾和问题等,具体材料请详见:
当今时代,是一个发展的时代,一个竞争的时代,一个强者的时代。总书记曾多次强调:要拥有我们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拥有民族核心品牌。品牌,成了我们价值的追求,实力的象征,交往的名片。曾几何时,*教育在渝东南片区独占鳌头,无论是教育规模还是教育成果都是渝东南片区的一张名片。重庆直辖后,渝东南片区很多县奋起直追,教育事业蒸蒸日上。*教育也面临着诸多新问题,如何振兴*教育,重塑*教育形象,是摆在县委、政府以及教委一班人面前的一个大问题。
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县针对渝东地区农村教育均衡发展不足、教育结构参差不齐、办学行为认识不够等制约和影响教育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提出了以学习实践活动为契机,以制度建设为重点,以办人民满意教育为目标,全面提高“普九”水平,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狠抓行风和师德师风建设,努力改善办学条件,坚持以“五个结合”为抓手,力促“五大发展”,着力打造渝东品牌教育,走科教强县之路。
一、坚持与教师自身建设相结合,促进内涵发展
在去年的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座谈会上,总书记发表了重要讲话,对全国广大教师提出了四点殷切希望:爱岗敬业、关爱学生;刻苦钻研、严谨笃学;勇于创新、奋发进取;淡泊名利、志存高远。总书记的希望蕴含了教师应具备的素养,包涵了一个合格教师的全部内涵,即师德、师能、师风、师魂。充分反应了教师这个特殊群体的共同理想和愿望,也是教师个体和群体需要一生为之奋斗的从教境界。*县把抓好师风师德建设作为促进教育科学发展的实践载体。
一是铸师德。师德,是教师和一切教育工作者从事教育活动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有道是“立人先立德,树人先树品”。良好的道德品行和行为习惯是所有发展与成功的基础。为此,*县教委每年积极开展“师德标兵”评选活动,以充分发挥典型教师示范带动作用,号召全县广大教师爱岗敬业、无私奉献、以身作则、关爱学生,做一名师德高尚的教师。
教育局城乡统筹教育工作半年总结
县教育局认真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的工作要求,将**年确定为“项目·内涵”发展年,坚持一手抓灾后重建,一手抓内涵发展的工作思路,扎实推进各项教育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灾后重建进展顺利
全县学校灾后重建共规划建设项目32个,其中,新建学校6所,部分新建学校26所,新征用地411亩,总建筑面积23万余平方米,争取各类灾后重建专项资金投入7亿余元。
目前,灾后重建各项工作进展顺利。一是全县32个灾后重建项目已全部完成主体工程建设,并先后进入装饰和总平施工。7月中旬将对银都学校、安仁镇学校建设项目进行竣工验收。至8月底,其余灾后建设项目将陆续完成并移交使用,按建设进度要求,全县学生将于9月份顺利搬入永久性校舍学习。二是校舍维修加固工作已于3月底全面完成,共计维修加固校舍12万平方米。三是抢抓灾后重建的发展机遇,积极争取了中央、省、市教育教学设备重置资金5000余万元,对全县学校进行现代教育教学设施、设备配置。目前已进入政府采购程序,预计在12月底前全面完成全县学校的教育教学设施、设备重置。灾后重建完成后,将极大地改善全县学校办学条件,提高现代教育技术水平,为我县推进教育信息化、现代化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统筹城乡措施有力
半年来,县教育局认真贯彻落实县委统筹城乡发展的工作部署和要求,积极增添举措,不断推进城乡教育协调均衡发展。
教委优化城乡教育改革计划
年,全区教育工作坚持以党的届三中全会精神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建设“500亿”和建设市普通教育强区、北及三峡库区教育高地和三峡库区职教基地的总体目标,标准化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化推进非义务教育,结构化推进职业教育,努力办好让人民满意教育。
一、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教育事业健康和谐发展
1.将科学发展观作为教育发展与管理的思想基础和行为基础。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为契机,坚持解放思想,突出实践特色,深入学习宣传党的教育方针、政策,遵循教育发展的客观规律,形成推进教育科学发展的的保障制度,在优化城乡教育规模结构、提高城乡教育质量效益、提升农村公共教育服务水平等方面取得重大进展,推动学习实践活动取得实效。
2.按时间和进度要求编制完成《中长期城乡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全面推进统筹城乡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各类教育编制的总量控制根据全区常住人口发展趋势、农村改革走向、农村交通改善等因素测算;编制的空间分布按照当期城镇化率和年均1%的城镇化增长率计算城区人口、集镇人口、农业人口分布;编制的单元按照城区以组团,农村以乡镇进行,1.5万户籍人口以内的乡镇则组合规划。编制的标准为现行学校舍标准和设备设施配置标准。继续推进改革城乡教育布局结构,实现城乡教育资源优化配置市市级实验项目。
3.贯彻落实各类有关法律法规,做到依法行政,依法治教。坚持抓好3月、8月的法制宣传月和“12.4”法制宣传日活动;组织好全区教职工的法律考试;积极配合相关部门加强法制副校长队伍建设和管理,深入开展“法律进学校”活动,指导学校多形式开展法制教育,做到青少年学生法制教育计划、课时、教材、师资和经费“五落实”,切实增强学生民主法制意识;扎实推进依法治教,以创建依法治校示范校活动为载体,指导学校创建市级依法治校示范校;启动区级依法治校示范校创建活动。
4.加大教育经费筹措力度,提高教育发展保障水平。继续拓宽教育经费筹措渠道,加大向中央、市级财政、对口支援争取经费的力度,力争常态性投入达到3.5亿元以上,全面提高教育保障水平,大幅度消减教育债务。改善教育投资结构,增大教育投入,建立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校舍维修改造长效机制;加大学校教育债务管理力度,对学校现有债务进行清理核实,监管义务教育学校清偿,对非义务教育学校新增投入进行债务风险评估,褒奖清偿债务成绩显著的学校。做好实施义务教育学校绩效工资各项前期准备工作和基础工作。
城乡音乐教育比较分析
音乐是一门科学艺术,听音乐不仅可以让人得到愉悦和放松,同时还能提升自身的审美水平,开发大脑思维,也正是因为这些益处,音乐也被放到小学阶段必学的课程当中。具有极强音乐天赋而主课成绩差的学生就可以在以后的考试中选择艺考,成为艺术生,对以后的就业来说也不是问题。可是,大部分的音乐大师和艺术生都是来自城镇的,只有小部分是来自农村的,是什么原因导致这样的现象出现呢?接下来我就来分析一下农村与城镇的音乐教育区别。
一、家长意识差别
出现这样的首要因素就是农村家长的教育思想观念与城镇的家长不同。在农村生活的家庭接触到的娱乐方式很少,农村的家长大部分要不是在外工作,没时间教育学生,就是从事种植行业,对音乐的了解少。这样的工作虽然得到的报酬较高,但是却非常地辛苦,家长就会产生一个观念,要让学生以后找一个轻松高薪的工作,所以就要求学生要考取好的大学,更偏注重学生主科成绩的培养。就算学生的音乐天赋极高,家长也会因为教育观念的不同而下意识地拒绝学生学习音乐,而且学习音乐的费用大,使得家长更加不愿意让学生去提升音乐水平。反观城镇的家庭,他们的教育思想更先进,懂得要想出人头地不是只有学习成绩好这一条道路可以走,所以,城镇的学生擅长哪方面的技能,家长就会花时间、花钱帮助他们学习。我是一位城市音乐教师,我们班有一位音乐天赋极高的学生,肺活量好,声音优美,而且还能飙高音,加上这个学生成绩不好,但是对音乐却情有独钟,经常练习唱歌,还爱吹口琴,我想推荐这位学生到音乐机构学习,可是,他的父母对这件事完全不同意,担心学生到外面别人欺负,再加上是女学生,家长也不愿意花钱去培养,就想以后找人嫁了,我也没有办法,只能用自己所学教育这位学生。
二、农村与城镇的经济差别
农村的交通和地形不便,导致与城镇的经济差距也越来越大,从而影响教育水平的差别。农村学校的音乐设备极度缺乏,使得音乐教师的教学方法受到限制,教师资源也少,一个教师要上许多班级的音乐课,任务量增加,教师容易疲惫也导致教学质量降低。而城镇的学校不仅专门设置一个教室给学生上音乐课,而且里面的设备齐全,音乐器具大部分都有,而且教室空间大,可以让学生在这样的音乐环境下自由学习,而且配备的教师也都是经过很好的培训。所以,经济不同,无法给予好的教学条件一直是农村音乐教育最难解决的问题。我们的教学环境,没有多媒体教学,上课基本都是围绕书本的内容讲,完全是理论知识,学生没有得到实践的锻炼,音乐技能自然就得不到很好的提升。在小学阶段音乐技能就被城镇的学生远超,输在起跑线上,再往后的学习里也很难再追回来。
三、农村与城镇见识的区别
城乡教育资源配置优化进路透析论文
[摘要]我国城乡教育资源配置表现出总量短缺和结构失衡的特点,在优化城乡教育资源配置中政府应起基础性作用。应该从加大农村教育经费投入、加强农村师资力量建设、改善农村教育办学条件、实现城乡教育资源共享、深化城乡教育体制改革、拓宽城乡教育融资渠道等方面采取具体措施,优化城乡教育资源的配置。
[关键词]城乡教育资源优化配置
教育资源配置实际上也就是把整个教育资源视为一种稀缺资源,既然教育资源也是稀缺,那么人们就必须做出选择,也就是如何更好地利用已经既定的教育资源去发展教育事业,提供教育服务产品,更好地满足人们对教育的需求。同样这种选择也就包括三方面的内容,即“生产什么样的教育产品”、“如何生产这些教育产品”、“为谁生产教育产品”。第一个问题可以理解为生产什么样的教育产品,各生产多少是合理的,也就是社会应该提供什么类型的教育产品、各提供多少才能更好的满足教育需求?第二个问题也就是用什么方法来生产市场需要的教育产品,实际就是如何对资本、劳动、土地、企业家才能等各种生产要素进行组合,这几种生产要素如何合理投入?第三个问题就是生产出来的教育产品如何分配,按照什么原则分配给社会成员?正确理解经济学意义上的资源配置内涵,是进行城乡教育资源优化配置分析的基础。
一、城乡教育资源配置现状
分析城乡教育资源配置现状,实际上就是要分析为什么要进行城乡教育资源优化配置?这个问题的根源在于教育资源如同其他经济资源一样也是稀缺资源,所以必须对稀缺的教育资源进行选择。目前城乡教育资源配置现状可以从总量和结构两个方面进行分析,我们得出的结论是城乡教育资源总量短缺、结构失衡。
第一,城乡教育资源配置总量短缺。可以说教育投资短缺是个全球性问题,但在中国由于人口众多,“穷国办大教育”的事实使教育投资短缺问题更为突出。可以从两个方面论证这个观点:首先,可以从公共教育经费总量得到说明,据杨东平的研究,近些年我国年度公共教育经费一直维持在170亿美元左右,约占世界公共教育经费总数的1.5%,而这1.5%比例的公共教育经费,却用于培养占世界20%的教育人口,即大约2.4亿全日制在校学生的教育。因此从世界角度来看,我们不可以不说我国是在以极不对称的经费维持着众多的教育人口。其次,可以从公共教育经费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得到说明,这一指标更能反映出一个国家教育经费投入的整体水平。1993年制定的《中国教育发展和改革纲要》提出:“逐步提高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本世纪末达到4%”,而实际情况是,据杨明研究,1992年发达国家除日本和西班牙外,公共教育经费占GNP的比例都在5%以上,其中挪威等均在7%以上,发展中国家平均为4.2%,最不发达国家平均为2.8%。而我国公共教育经费占国民生产总值比例为2.0%。另外根据中国教育与人力资源问题报告课题组的研究,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GDP(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1991年为2.86%,此后持续下降,最低为1995年的2.41%,2002年回升到3.32%以后,又开始下滑,2004年下滑到2.79%(2004年国内生产总值调高了2.3万亿元)。教育资源配置总量严重短缺是当前城乡教育发展的一个关键性的制约因素,现在我们出发点就是在这样的资源配置总量短缺背景下来考虑城乡教育资源的协调与优化。
城乡学前教育均衡发展策略探析
摘要:近年来,我国出台了一系列指导性纲领文件全面指导学前教育的发展,但城乡发展不均衡的问题仍然比较突出。本文针对城乡学前教育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利用互联网思想和技术,探索城乡学前教育均衡发展的对策,促进城乡学前教育均衡发展。
关键词:互联网+;城乡学前教育;均衡发展;策略
一、国内城乡学前教育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越来越重视学前教育的发展。特别是近年来,我国学前教育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大发展,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指导性纲领文件全面指导学前教育的发展。据笔者统计,2007年至今,从国家层面了10份相关指导性文件。随着二孩政策的逐步实施,学前教育成为了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热点需求,各种学前教育机构及周边产业蓬勃发展,学前教育师资培养培训机构迅速成长,对促进学前教育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目前学前教育均衡发展现状仍然不容乐观。在城乡地区,普遍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学前教育机构数量不能够满足当前家庭需求,机构内办学条件设施陈旧,教学水平差异性大,教师待遇差异大或待遇偏低,教学形式单一,教学内容落后,缺乏评价标准,教学信息化发展参差不齐等。另外,贫困地区幼儿的低入园率水平偏低,多主体办园的局面管理比较混乱,各级地方政府对幼儿园的管理还不够重视等问题,也制约了城乡学前教育均衡发展。
二、制约城乡学前教育均衡发展的成因分析
从目前城乡学前教育发展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来看,我国学前教育均衡发展形势比较严峻,面临的问题比较复杂。笔者从服务家庭、服务社会、服务政府的角度展开研究。总的来说,制约城乡学前教育均衡发展的因素分为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一)客观因素。(1)经济因素是制约城乡学前教育均衡发展根本因素,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虽说学前教育机构不能算是上层建筑,但他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依靠当地经济的发展。对比一些东南沿海地区就能明显发现,经济越发达的地区教育也越先进,教育也先进,经济也就越发达,是一个良性循环的过程。乡村地区的学前教育更多地依赖政府财政支持,这就意味着不可能有太多的空间发挥学前教育机构的主观能动性。(2)政策因素是制约城乡学前教育均衡发展导向因素。城乡政策壁垒问题是困扰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因素,近年来,国家在推行新的户籍政策,旨在打破这种壁垒约束,解放资源,在很大程度上促进的教育公平。但目前依然在人员编制、办学性质、监管职责分工、财政支持等方面存在政策导向差异,导致不均衡现象。(3)人口因素是制约城乡学前教育均衡发展直接因素。乡村地区的学前教育机构毛入学率远低于城市地区,一方面农村地区人口流失严重,学龄前儿童人数总是偏少,另一方面,近年来,留守儿童问题是乡村地区的突出问题,对于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乡村地区正在摸索前进,目前看来,并没有比较成熟的机制和办法来彻底解决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造成了乡村地区学龄前儿童基数比较入学人数相对较大的情况。入学率偏低乡村学前教育发展中存在的客观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乡村地区广大人民群众对学前教育的重视程度较低,造成学前教育氛围不够浓厚不够严肃,不利于儿童的成长。(二)主观因素。本文讲的主观因素,主要是指人的因素,即教师和家长的因素。(1)教师是制约城乡学前教育均衡发展关键因素。笔者发现,城乡学前教育机构管理水平、教学质量、教师信息化素养差距大等问题比较普遍。通过座谈走访,笔者总结出关于这些问题的影响因素有教师的学历背景、待遇、发展空间、评价考核办法、职业道德、业务能力等。从事学前教育的教师对于学前机构的所提供的平台有一定的期待,往往乡村地区的学前机构留不住优秀人才。人才流失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城乡学前教育均衡发展。另外,乡村地区现有的教师,在从事专业工作的同时,业务能力提升发展机会比较少,教师从业的初衷无法得到净化,认为学前教育工作就是哄孩子,只要孩子不哭不闹就可以,这样的想法很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所以,乡村地区迫切地希望能够留下专业的教师。从学前机构想方设法“留住人”到教师想方设法“想留下”之间还有很长的路,需要我们不断探索,大胆尝试,发挥各方力量,尽快实现梦想。(2)家长对学前教育的认识、认可等观念因素是制约城乡学前教育均衡发展潜在因素。城乡地区家长对学前教育的重视程度和认识存在着显著差异。家长对学前教育是否重视直接关系着儿童在学龄前期间接受到的教育质量。笔者发现,城市的学前教育周边机构、及师资培训机构发展比较成熟,几乎在每个居民小区内或者附近都会有各种各样的兴趣班、智力开发训练、体能训练等这样的机构,家长们比较认可这样的机构学习模式,能够比较主动地给孩子提供这样的平台。但相比较乡村地区,这样的机构就比较少见,镇上可能有,村里几乎没有的局面很普遍,因为家长觉得孩子上这样的机构就是玩,在哪儿玩儿不是玩儿,不用浪费钱在机构里。所以,乡村的孩子很少有这样的机会,能够在学龄前进入学前教育机构。这些潜在地拉大了城乡学前教育质量的差距。
城乡幼儿教育均衡发展探讨
摘要:伴随我国城乡地区经济建设发展距离持续增加,幼儿教育不均衡性更加严重。幼儿教育是幼儿培养的启蒙阶段,对其今后能否健康成长产生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本文就城乡幼儿教育如何均衡发展展开进一步分析,对优化幼儿教育水平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关键词:城乡;幼儿教育;均衡发展
1幼儿教育均衡发展内涵
孩子享受均等教育是其享有的合法权益,为此应确保其享受到均衡的教育环境、师资配备,进而实现充分发展。幼儿教育均衡发展需要利用法规体制保证适龄幼儿享有相同的学习权力,政府应为幼儿们创造公平的受教育条件,秉承公正客观的态度,利用合理科学方式,确保教育效果均等性,该过程核心便在于配置资源的合理均衡。通常来说,均衡性幼儿教育涵盖三个层面,即教育过程、机会以及结果的均衡平等。
2城乡幼儿教育非均衡状况
纵观当前城乡地区幼儿教育现状不难看出,其呈现出非均衡状态,首先起点便存在差距。这是由于城乡地区经济发展不均衡使得幼儿教育出现差异。农村地区幼儿无法享受更为优质良好的学前教育,一些地区甚至出现幼儿没机会享受学前教育的问题。相反,在城市经济发达区域,幼儿则可达到全部入园的状态。由入园率水平我们便可明确,农村区域幼儿入园水平始终低于城市区域,这对我国学前教育发展质量形成了负面影响,严重阻碍了学前教育快速前进的步伐。另外,城乡地区幼儿教育平等性也呈现出不均衡的问题。当前,教育机会、实践过程与最终结果的平等成为幼儿教育建设发展体现最大差异的环节。由于城乡地区幼儿教育层面呈现鲜明的差异性,例如农村家庭认为孩子年龄较小可不进行正规教育,自然发展的陈旧观念仍旧普遍存在。加之,教育单位长期发展进程中的不断精简与合并,使得幼儿没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就近入园,令他们无法享受更加良好的幼儿教育,甚至不具备受教育的机会。从结果层面来说,城乡幼儿教育早已体现出非均衡性,具体是幼儿们在受教育后标准水平包含明显差别,而入园准备则是重要表现。通过调查研究我们发现,农村地区幼儿入园准备与城市地区幼儿相去甚远,后者无论是认知水平、学习方法、语言能力、个性特征上均优于农村儿童。该类入园准备差别致使农村儿童同城市儿童很难实现同步成长。为真正缩短城乡教育教学差距,我们应由基础环节出发,幼儿教育应变成普遍受关注的重要环节,进而实现最终的教学管理、收获成果的公平性。不同经济以及文化环境下,幼儿入园准备将对其未来成长发展形成极其明显的影响,国外发达区域更加注重幼儿学前教育,同时投入较多精力。我国当前虽然渐渐重视学前教育均衡性,然而各级政府单位由于投入经费并不均衡,因此也成为幼儿学前教育不均衡发展的重要成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