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划分范文10篇
时间:2024-01-13 00:25:59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城乡划分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统计局城乡划分汇报材料
为认真贯彻落实2012年10月12日全省城乡划分工作会议精神,搞好我区的城乡划分工作,科学评价我区城镇化水平,奠定人口普查基础。我区组建了城乡划分领导小组,积极开展了城乡划分业务培训。到目前为止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积极汇报,争取领导重视。
1、局班子专题研究,成立领导班子。全省城乡划分工作会议结束后,区统计局班子召开专门会议对城乡划分清查工作进行部署,相关专业人员向局班子成员进行了工作汇报,会议决定成立以局长为组长,刘晓方为副组长,国土资源局、民政局、建设局、公安局、农业局为成员的城乡划分清查工作领导小组,相关专业人员任成员,局业务人员负责城乡划分的日常工作。
2、积极向区领导汇报,争取领导支持。局班子制定出工作方案后,局长积极向区领导汇报,争取领导支持。在听取了区统计局关于统计上划分城乡的工作汇报后,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给予了高度重视,就召开全区城乡划分工作部门会议有关事宜作了批示。
3、召开搞好部门协调会,明确部门分工。10月20日,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召集统计、公安、民政、建设、农业、财政等部门负责人,专题调度城乡规划清查工作。会上各相关部门负责人就此次城乡划分工作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进行了汇报和协商。常务副区长在听取了各部门负责人的汇报后提出了四点要求:一是各部门要高度重视本次城乡划分工作,以对历史负责的态度,高标准、严要求完成此项工作;二是明确各部门的工作职责,各相关部门要密切配合区统计局,保证城乡划分工作顺利开展;三是各相关部门要安排专人负责此项工作,做好清查数据的衔接;四是统计局要精心准备,开好全区城乡划分清查工作培训会。
二、明确分工,责任落实到人。
城乡划分工作部署
按照国家、省、市的统一安排和部署,**月**日,我局积极派人参加全省开展的“城乡划分”工作暨业务培训会议,会议结束后,我县到会的同志及时将会议精神向局主要领导作了专题汇报,引起了局领导的高度重视。全局把城乡划分工作作为统计工作中的一件大事常抓不解。
一、加强领导,部门密切配合
按照云南省统计局局城乡划分工作会议要求,结合景东县工作实际,为了及时、全面完成“城乡划分”工作,县统计、民政、建设、公安、国土、农业部门及时召开碰头会,认真研究和部署全县的“城乡划分”工作,做好部门间的紧密配合。
二、做好计划,周密安排部署
根据国家和省、市的统一安排部署,结合时间紧、任务重和景东的工作实际,参照划分方案,及时制定了景东县城乡划分工作计划,对业务培训、划分、审核、录入和上报等工作步骤均作了详细的时间安排和部署,使全县城乡划分工作有条不紊的开展。
三、积极开展业务培训,熟悉方案
县城乡划分工作总结
按照省、市统计局的统一安排和部署,县统计局认真做好2013年统计用区划代码和城乡划分代码维护更新工作,现将工作总结如下:
一、工作情况
(一)领导高度重视,部门密切配合
在省、市统计局文件通知下发后,我局领导高度重视,统筹安排,及时与民政、城建、规划、国土等部门领导沟通联系,并指派专业人员向各部门获取更新时期内区划、实际建设变更等维护更新所需的文件资料。各部门通力协作、上下配合、资料互享,为此次城乡划分维护更新工作奠定基础。
(二)召开工作会议,开展业务培训
我局印发《关于召开全县2013年统计用区划代码和城乡划分代码维护更新工作会议的通知》,对参会的十个乡镇统计人员进行业务培训,下发各乡镇的城乡划分代码,学习城乡属性代码具体含义和具体划分判断方法,尤其是村级属性的判断方法。同时要求对村级属性有异议的地方进行实地核对。
房地产市场调控城乡规划分析
1引言
中国的房地产行业一直受国家与市场的双重调控,目前,越来越呈现出国家干预调控的态势,在此背景下,摆在众多城乡规划人员面前的难题就是要发挥城乡规划的作用,不断给人民增加保障性住房,同时,科学指导房地产业发展的方向,这一难题需要多措并举,也意味着人们的未来任重道远,需要不懈努力。
2国内房地产市场调控现状
自1998年开始,我国就不再实行福利分房政策,这也意味着我国楼市的市场化导向更加明显,大大促进了住宅房商品化程度。标志性年代在2009年,这一年大量的资金向楼市投入,这种行为使得房价水涨船高,超出很多人的经济能力。对此,各个地域也出台了各种政策,试图将房价拉回正常水平,但调控的效果并不尽如人意,甚至起到适得其反的效果。房市好转时期在2017年,在这一年,我国的房价不再出现飘高的状况,相反,其价格有所回落,并且能够稳定在一个较正常的价格上。尽管部分地区还有房价过高的情况,但中央大力调控,炒房热度不再一直持续。据权威数据报告,我国房地产的投资额,在2014年出现大规模下滑,不仅如此,这一年也是楼市房价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在中央政策以及地方的强势控制下,很多楼市的价格都有下降[1]。
3基于房地产市场调控下的城乡规划对策
3.1通过城乡规划科学布局住房用地。要想控制商品房价格,使其不再过快增加,可以从建房供地上入手,在供地方面,实行科学宏观调控,具体措施如下:首先要协调好能使用土地间的规划问题,把城市土地与乡村用地的关系处理好,超前制定它们未来的发展方向。当然,无论是城市规划区,还是农村,在进行各种规划时,都要保证建设用地与城乡规划的大规划相符合;做好近期的建设规划,明确规划期内楼房总的用地量、大致的分布状况,以及建设顺序等。对城市而言,不同的房屋类型,根据市场需求热度,也要做出不一样的安排,比如,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一般城市规划里,都将它们的日程提前安排,以求尽早满足大部分人的需求;另外便是针对楼市房价,从国家政策方针以及百姓需求情况来看,房价过高是要调整的,但根据不同地区,以及房子所处的优势不同,做出的调整也是不尽相同的,具体的情况还需要各地区的专业人员结合综合情况,设置一个较为科学合理的价格,并引导房地产商做出调整[2]。3.2调整住房供应结构,优化房地产市场。调整住房供应结构,需要基于一定的背景与条件,必须遵循城乡总体规划。在具体操作中,有几点需要特别强调,一是项目选址,有些房地产类型是人们要率先考虑到的,并把它们放在首要位置,如经济住房,还有价位在中低档次的房产项目。二是房屋面积的控制,如经济适用房,它本身的定位以及目标客户类型,很大程度影响了它整体建设的面积,面积不能过大,要有一定限制,这些控制在设计方案提交审批阶段就应该落实,定好标准,防止后期出错。三是对登记的审批,各种登记,诸如预售许可还有施工许可等,审批之时必须要严格按照流程照章办事。除此之外,考虑到经济适用房以及普通商品住房强大的市场需求状况,应该保障更多的建设用地,保证保障型住房的土地供应量。另外,房地产市场也要遵循市场规律,比如,住房用地的供应方式和时间等,在不违反规划总体布局的情况下,完全可以由市场进行更加灵敏的调整。最后一点便是树立法律意识,发挥城市管理规划的管理职能,对所有的房地产商一视同仁,不能弄虚作假,对他们提交的每一项文件与项目申请,都要严格审查,不能容忍黑心房地产商“炒买炒卖”土地行为,也不能允许有恶意囤积土地的情况存在[3]。3.3引导“三旧改造”,良性影响房地产市场。房地产业未来的发展需要前期国家政府更加精致的规划与参与,需要城乡规划在其中发挥作用、统筹全局。在建设的过程中,一方面改造旧城区,另一方面还可以为城市的建设用地预留更多的土地资源。改造旧城区项目主要还是“三旧改造”(“三旧改造”指:“旧城镇、旧厂房、旧村庄”改造),但不管改造的具体项目是什么,都不能与城乡规划的大方向相冲突。改造区域都有一定的缺陷,比如,所在房屋区域的部分基础设施并不健全,还有些地方是人口密集的棚户区,各种居住条件都达不到国家要求。当然,旧住宅区不是一概被否定然后拆除的,有些区域只是存在小毛病,比如,环境问题严重影响居民生活,那么,对环境进行整治即可解决,从而减少不必要的影响。同时,城乡规划要想真正发挥出引导房地产市场的功能,首先必须保证自身的正确性,能够根据具体情况因地制宜,必要时多措并举,以更加科学的方案去规划房地产未来的发展。为了加快改造的进程,还可以选择与房地产开发者合作,鼓励他们参与到改造项目中,提供更多的普通住房给民众。同时,借助合理的城乡规划安排,能最大程度地预留空间,以备日后的房地产建设使用[4]。3.4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协调促进房地产市场。当前房地产市场的建设项目面向的人群有一定局限性,缺少保障性住房的建设。而经过城乡规划的总体编制,会在以后建造大量的保障性住房以满足特殊群体的刚性需求,同时,由于保障性住房的增加是通过新增建设来得以实现的,它并不会减少原来的商品房的规模,因此,它不会冲击房产市场的发展,相反地,很多低收入者都能在这一规划中获得红利,将资产向保障性住房这一块转移,减少了商品房市场的竞争,从而也间接使得商品房的价格变得越来越稳定。建设保障性住房意义重大,城乡规划建设应在此处多下功夫,具体方向如下:一是要坚持发展保障性住房建设,增加更多供给满足群体需求;二是要让政府参与到城乡规划的布局安排之中,让政府的强力管控渗入到保障性住房建设之中,使其真正高质量地落实;三是要保证规划方案的质量,换言之,所有的城乡规划方案最终目的在于实施,不能离开实际建造空中楼阁,可实施性是它具备的基础条件;四是要合理布局房屋建设,无论是新建廉租房,还是面向经济较充裕群体的商品住宅,它们的整体建设既不能太紧凑,也不能太分散,要采取集中和配套建设相结合的方法[5]。
统计局用区划码工作总结
城乡划分工作是我国新时代经济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按照国家、省州的统一部署和安排及相关文件要求,结合我县工作实际,于今年5月顺利开展并圆满完成了县统计用区划代码和城乡划分代码更新维护工作。现将此次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领导高度重视,部门间密切配合
通过对省州下发的有关城乡划分通知的要求和精神的学习,充分认识到搞好城乡划分工作的必要性,同时为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提供城乡划分依据。结合单位工作实际,与各成员单位密切配合,成立了相关领导小组,在组织机构和人员上确保了统计用区划代码和城乡划分代码更新维护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加强培训,确保城乡划分数据的准确性
为准确的完成好数据填报工作,按照州局领导的统一安排部署,城乡划分工作业务人员赴康定进行了城乡区划码更新维护的业务素质培训会,在统计用区划码培训平台上进行了认真的学习,基本掌握编写代码的规则及要领。参照省州、县有关城乡划分变更方案及会后州领导要求,相关人员对州局返回的行政区划代码、县民政局全县村(居)委会代码变更情况进行核实,确保了数据的真实性、一致性。
三、把好数据质量关、做好数据上报工作
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财政保障研究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城乡统筹力度的加大,城乡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有了明显提升,绝大多数城乡公共服务差距都有明显缩减,但在社保、生态和市政设施等领域差距依然较大,个别指标甚至差距有所拉大。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需要明确民生保障职责,合理划分政府间事权与支出责任;健全转移支付体系,优化一般性财政转移支付;创新财政支持方式,提升公共服务供给能力;完善财政管理机制,提升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实际效果。
关键词:城乡基本公共服务;转移支付;绩效评价
1城乡基本公共服务指标体系
2018年,国务院印发《关于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标准体系的指导意见》,明确公共教育、劳动就业、社会保险、医疗卫生、社会服务、住房保障、公共文化体育、优抚安置、残疾人服务等九个方面基本公共服务的国家标准。参照此标准,结合城乡差距实际情况,考虑指标代表性、数据可得性等因素,我们将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分为义务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基础设施、文化生态等五方面,每方面包括4项指标,共有20项指标(见表1)。
2我国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发展情况
2012年(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不断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逐步缩减城乡公共服务差距。在经济上,全面改善农村生产条件,推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在社会上,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和低保救助体系,构建基层卫生服务运行机制;在政治上,实现城乡按相同人口比例选举人大代表,保障广大农民依法行使选举权、参与权和监督权。但是,我国城乡差距整体上依然显著,城乡基本公共服务不均衡问题仍然突出。2.1从年度发展看,城乡各项基本公共服务水平都有所提升,特别是财政投入类指标增长最为明显2012-2018年,无论是城市,还是乡村,全部5个领域20项指标的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均有提升。增长最快的为财政投入类指标,如城乡人均养老保险基金、医疗保险基金均增长1倍左右,城乡平均低保标准、人均低保支出水平均增长0.8倍以上,典型反映了近年来我国在基本公共服务投入上的努力程度。此外,乡村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也改善较快,生活垃圾处理率、污水处理率均增长了1.2倍以上。2.2从年度对比看,城乡在义务教育领域差距较小,在社会保障、生态环境和基础设施领域差距较大2018年,城市有17项基本公共服务指标水平高于乡村,乡村仅在师生比、生均图书、生均计算机指标略高于城市。城乡差距较大的有三类:一是社会保障领域,城镇职工的人均养老金、医疗保险基金支出分别是城乡居民的20.7、4.9倍;二是生态环境领域,城市人均公园绿地面积、绿化覆盖率分别是乡村的8.5、3.1倍;三是市政设施领域,城市污水处理率、燃气普及率分别是乡村的5.5、3.6倍,还有公共交通及文化设施基本都集中于城市,这方面的城乡差距更显著。2.3从发展对比看,城乡绝大多数公共服务差距都呈缩减,但孕产妇死亡率、生均教育经费差距扩大2012-2018年,若以城乡均衡为目标,有16项基本公共服务的差距呈缩减趋势,如生均计算机指标,已由城市为乡村的1.4倍,转为乡村略高于城市,体现了我国推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效果。非均衡趋势的指标有两类,一类是孕产妇死亡率、生均义务教育经费,城市高于乡村的差距有所扩大;另一类是生均图书、师生比,乡村高于城市的差距也有所扩大,这看似乡村公共服务水平提升,实际上反映了随着城镇化水平提升、城市学生大幅增加的现实,2012-2018年城市初、小学生分别增长了38%、17%,乡村学生则分别减少了27%、33%。
城乡医疗险法律制度统一深究
一、城乡医疗保险法律制度统一模式的理论争议
关于城乡居民医疗保险法律制度统一的方式选择问题也是近年来学术界争议的热点问题。总体来说面对我国现有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城镇职工医疗保险三大板块构成的基本覆盖城乡的医疗保险制度,如何进行整合统一学术界主要分为三类典型的观点。第一种类观点是当前鉴于我国的国情,三种医疗保险制度在一定时期内还是应当继续保持下去,暂时这三项制度还不适宜于统一为全国范围的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制度,但同时三项制度之间可以建立三项制度之间的衔接规范体系以弥补三项制度在运行当中弊病。第二类的观点主要倾向于把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制度和新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制度先统一为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同时与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之前也建立必要的衔接制度。这类观点的提出是考虑到当前经济社会条件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在筹资、基金管理、服务和待遇方面与另外两项制度还是有很大的区别的,现阶段将三项医疗保险制度进行全面的“大统一”是不合时宜的,也不现实;而新农合与城镇居民医疗保险两项制度本身在内容设计、运作实际等方面具有相似性,实现两者之间的统一也具有必要的社会经济基础,因此为了适应城镇化进程的要求,统筹城乡发展的需要,在基础医疗保障方面体现全民的公平的价值定义有必要将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制度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相统一。还有一类观点认为,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制度的统一应该缓步进行,而不能操之过急。因为现阶段中国在城乡之间,不同地域之间的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城乡居民在医疗保险意识观念、需求、消费等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性。城乡医疗保险法律制度的盲目统一极易造成城乡居民因为医疗资源利用水平的高低而造成的矛盾,继而出现城乡的不公平。因此在两项制度统一的问题上应当充分考虑相关因素,而不宜盲目的统一。笔者认为单独因为城乡经济社会条件大的差异性作为保障城乡居民医疗健康的两套基本医疗保险制度之依据是不合理的。事实上在更多具体的医疗保险地域内,城乡居民之间的社会经济基础,收入差距并不是非常的悬殊,随着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推进越来越多的农村居民与城镇居民融合在了一起,有了相近的社会经济环境、就业机构或者更多条件的接近。这些经济社会条件的相近也为两项制度统一奠定了基础。笔者认为更合理的划分还是应当从居民的“职业性”,即是否是属于正式的职业者或者说就业人员。因为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保障的是正式的就业者,而另外两项制度则是保障的是非正式的就业者。保障就业者和非就业者的医疗健康的制度方面在筹资方式、服务待遇、基金管理等很多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性,他们之间的统一是不切合现阶段的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的。而比较现实的做法则可以考虑在全国范围内的非职业居民的医疗保险法律制度的统一,即将制度设计相近的新农合和城镇居民医疗保险法律制度相统一,建立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
二、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法律制度的统一的可行性
(一)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法律制度的统一的社会经济基础相似
尽管从客观层面来说,城乡居民在收入、消费水平和城乡地区的发展还是存在着明显的差距,但是如果我们一个具体的基本医疗保险统筹区域作为样本,实际上该区域的城乡居民所依靠的社会经济基础是相近的,城乡居民之间的收入差距也逐渐的接近或者说不明显。随着我国30多年来经济改革的加快发展,我国城乡“常规的”或“标准化”的“正式就业者”,在数量上已被“非正式”或“非标准化”机构、临时性、随意性、非全日制、移民工人和劳务承包、劳务派遣的劳动者所超越。同一统筹区域内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所依据的经济社会条件的相似性,是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法律制度统一的社会经济基础。
(二)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统一的具体操作的可行性
乡村宅基地规划安排意见
为进一步加强全区农村宅基地住宅规划管理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市城乡规划条例》、市规划委员会、市国土资源局等四部门《关于印发〈市村庄规划建设管理指导意见(试行)〉的通知》及相关技术标准的规定,结合实际,制定本意见。
一、适用范围
本意见所称农村是指区所辖现状村庄,分为城市化地区村庄及城乡一体化地区村庄两类。城市化地区村庄是指新城组团、沙河组团、六环路以南(含阳坊镇、小汤山镇)及其他各镇中心区范围内的村庄;城乡一体化地区村庄是指城市化地区以外的村庄。
城市化地区村庄原则上不再新增宅基地。城市化地区村庄实施整体搬迁改造前,村民因近期生活需要确需在原有宅基地上进行住宅建设的,由规划分局审批。
城乡一体化地区村庄的村民在新增或原有宅基地范围内依法新建、改建、扩建、翻建自用住宅或村民委员会组织建设集中住宅的,适用本意见。城乡一体化地区位于风景名胜及文物保护区范围内的村庄,不再新增宅基地,村民不得在原有宅基地范围内新建、改建、扩建住宅。
二、农村宅基地住宅规划管理
城建局绩效考核自查自评报告
我局牵头负责的主要工作是围绕推进城镇化建设提升办事效能和服务水平。
一、组织领导(10分)
1、由我局牵头,与区规划分局、区房产局联合召开了围绕推进城镇化建设提升办事效能和服务水平动员会(2分)
2、区效能办、区城乡建设局、区房产局、区规划分局联合发文,制定了《区围绕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提升办事效能和服务水平工作实施方案》(庐效办字[2011]11号)(2分)
3、实施方案明确了围绕推进城镇化建设提升办事效能工作机制及办法(2分)
4、向市建设局城镇化领导小组办公室上报了实施方案(2分)
海绵城市建设在城乡规划体系的运用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城镇化水平不断上升,但也出现了内涝与缺水等现象。海绵城市因为具有“弹性”,能够在需要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以及释放水,可以有效缓解上述所说的内涝与缺水现象。但由于海绵城市是最近几年才提出的新概念,目前关于海绵城市的研究或制度并不是特别健全,文章首先阐述目前海绵城市在城乡规划层面存在的问题,然后说明海绵城市在城乡规划体系实施路径的研究思路,最后从总体层面和控规层面分别说明海绵城市在城乡规划中的实施路径,以希能够为目前城镇化存在的内涝、缺水、热岛效应等问题提供借鉴。
关键词:海绵城市;城乡规划体系;总体层面;控规
层面随着城镇化水平的提高,水泥地不断取代原来的土地,绿化也逐渐被建筑吞噬,由此引发了内涝、缺水等城市问题。针对上述问题,早在2011年就有学者提出构建“生态海绵”的规划理念,也有学者提出“绿色海绵”理念。2013年,在“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上提出“海绵城市”名词,表示在提升城市排水系统时要优先考虑把雨水留下来,优先考虑更多利用自然力量排水,建设自然存积、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海绵城市”。也就是说海绵城市像海绵一样,在应对自然环境方面具有一定的“弹性”,能够在需要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以及释放水。2014年10月住房和城市建设部颁布的《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试行)(以下简称《指南》)中对海绵城市提出“规划引领”的基本原则,并希望以此来规划、引导海绵城市的建成,但上述《指南》中并没有对规划中需要研究的内容和方法做出具体指示。尽管如此,2015年开始了首批16个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接着又公布了第二批14个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由此看出,海绵城市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各省各地方也都在积极探索海绵城市建设的方法。
1城乡规划层面海绵城市建设存在的问题
1.1设计方面。设计是实施的前提,在海绵城市的建设过程中,设计是至关重要的。为了保证设计的高质量,设计人员需要到地方进行实地考察,考察当地的水文、自然环境、降雨量、现有的湿地等状况,然后根据所考察的情况进行设计,设计过程中不仅需要考虑上述所考察的各个因素的具体情况还要注意整体的统筹结合,只有考虑充分整个项目设计因素,才能保证高质量的结果。但由于设计工作繁琐、设计时间过短、人力财力投入过少、设计人员水平不高等问题导致海绵城市的设计质量并不高。1.2用地方面。海绵城市在用地方面需要各部门相互协调,以保证海绵城市设计的效果。但在实际操作中,海绵城市与需要相互协调的绿地、道路以及建筑用地等部门相互脱节,各部门不沟通、相互推脱,使得海绵城市实施效果不能达到预期。除此之外,在进行城乡规划时,往往先考虑城乡用地,然后再考虑绿化用地、道路用地,这使得在进行海绵城市规划时考虑时间过短,不能充分考虑到绿化、道路用地等因素,也就相应地造成设计偏差,以致设计效果达不到预期。1.3规划实施方面。海绵城市规划时间长且实施需要各方面的配合,使得整个实施过程有一定的难度。规划时间长不仅造成效率低下,而且各方面考虑也并没有想象的周全。海绵城市实施过程中,不仅需要国土、水利、园林等部门的配合,也需要社会公众的配合,市政部门相互推诿是导致实施困难的原因之一;另一点是海绵城市实施过程中的噪音、占用道路等,给社会公众带来的不方便可能会引起公众的不满,从而增加城市规划部门与社会大众之间的矛盾。
2海绵城市建设在城乡规划体系实施路径研究思路
- 上一篇:城乡合作医疗保险范文
- 下一篇:城乡环境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