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周边范文10篇
时间:2024-01-12 22:56:49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城市周边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城市周边草原禁牧方案
为了保护、建设和合理利用草原,改善我市城市周边生态环境,促进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草原法》及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基本原则和方式
(一)坚持生态、经济、社会效益并重,确保生态优先的原则;坚持宣传教育为主、强制禁牧为辅的原则;坚持禁牧与大力发展科学舍饲圈养相结合的原则;实行政策优惠、项目带动、科技服务和重点支持的原则。
(二)为保护农牧民合法权益,对禁牧区内的草原实行“生态置换”的方式,在禁牧区外建设一定面积的饲草料基地,并配套棚圈建设、饲草加工机械等。
(三)对实行禁牧的草原由市人民政府按国家有关政策给予饲料补助,待饲草料基地建成后,收回牧民对禁牧草原的使用权,统一登记造册,由市草原主管部门加强保护管理。
二、主要政策法律依据
小议城市周边农业旅游的发展
摘要:农业旅游是一个正在迅速崛起的旅游项目。随着中央“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战略的实施,农业旅游被赋予了更为深远的社会经济意义。我们以广州市为例,在分析广州边缘地区农业旅游发展现状、问题的基础上,探讨农业旅游发展的主要原則、对策和措施。
关键词:农业旅游;广州;对策
1引言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的战略部署。旅游业不但是一项经济事业,也是一项社会事业,利用农村资源发展旅游业,既有利于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也有助于促进农村社会的进步,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有力手段。为此,国家旅游局将2006年确定为“乡村旅游年”,要求各地加强乡村旅游产品项目的开发,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做贡献。农业旅游的发展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在这种情况下,农业旅游的快速、持续发展为各方人士所关注。而在我国,特大城市边缘地区的农业旅游最为发达。本文以华南大都市——广州为例,研究农业发展的特点、动力、原则和对策措施。
2.农业旅游的特点与发展动力
2.1农业旅游的特点
剖析城市周边新农村社区规划
摘要:社区是社会组织的基本单元,其规划建设应该成为城市边缘区新农村建设的出发点。在考察广州市城市边缘区新农村社区特征的基础上。提出新农村社区规划建设的重要原则。
关键词:城市边缘区;新农村;社区规划
1城市边缘区新农村社区规划的内涵
学术界关于城市边缘区的概念有多种提法,如城市边缘带(urbanfringe)、城市蔓延区(theareaofurbansprawl)、城乡结合部(citycountryfringe)、城市阴影区(urbanshadowarea)、城乡交错带(urbanruralfringe)等。现在国外比较权威性的定义是由普内尔于1968年提出的:“一种土地利用、社会和人口特征的过渡地带,它位于中心城的连续建成区与外围纯农业腹地之间,兼具有城市与乡村两方面的特征,人口密度低于中心城,但高于周围的农村地区。”…目前,国内大多数学者认为:城市边缘区是城市发展到特定阶段所形成的,紧靠城区的一种不连续的地域实体,是处于城乡之间、城市和乡村的社会、经济等要素激烈转换的地带。虽然学者对城市边缘区的表述和理解不是很一致,但城市边缘区确是城市地理的客观现实区域。城市边缘区位于城市建成区的外围地带,是城市与广大乡村地区相连接的部位。它是城市化发展到一定阶段所形成的独特地域实体,在土地利用上则表现为由城市向乡村过渡的混合土地利用地带。城市边缘区是城市外延的发展用地,是城市人的服务区,既是城市外延部分二、三产业的吸纳地,又是为城市提供大量农副产品的基地,它总是随着城市的发展而不断变化。
将社区作为一个科学研究的概念,最早起源于农村社区。传统的农村社区是一种自然状态下,由于长期共同生活在一定的地理空间范围,而形成的具有共同文化理念的共同体。这些社区以从事农业生产为主要谋生手段的人口为主,人口密度和人口规模相对较小。
城市边缘区农村社区是指在地理位置处于城市边缘的农村社区,它具有部分城市特征,也保持了原有的农村社区的文化理念。城市边缘区新农村的规划建设,应将社区建设作为出发点,应该具有一定的前瞻性,与快速城市化的大背景联系起来考虑。当前国内城市社区的建设往往采取政府主导,依托原有的街道委员会进行。这是在城市建成区条件下的模式,而城市边缘区新农村社区的建设应该根据实际条件,创新模式,满足各方面要求。总之,在城市边缘区社会主义新农村规划中,利用创新社区规划模式可以对村容村貌进行城乡一体化规划,避免新农村社区成为城市社区时带来的一系列问题,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
非大城市周边旅游发展方式
1引言
乡村旅游是以乡村空间环境为依托,以乡村独特的生产形态、民俗风情、生活形式、乡村风光、乡村居所和乡村文化为对象,利用城乡差异来规划设计和组合产品,集观光、游览、娱乐、休闲、度假和购物为一体的一种旅游形式[1]。国际上最早的乡村旅游活动可追溯到19世纪中期,代表性的事件就是1863年托马斯•库克组织的一个到瑞士乡村的包价旅游团,而“这真正意义上的大众化乡村旅游则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的西班牙”[2]。我国乡村旅游的起步较晚,真正的发展阶段是从20世纪80年代至今,已经历了30年的发展历程,特别是90年代中期以来各地的乡村旅游有了长足的发展。随着我国乡村旅游的蓬勃发展,关于乡村旅游的发展模式成为学者们研究的重点。许春晓通过对欠发达但资源丰富地区发展乡村旅游的实践进行了研究,提出了旅游资源主体型—旅游先导模式、旅游资源共建型—旅游伴生模式和旅游资源附属型—旅游后继模式3种模式[3]。舒伯阳根据乡村旅游在不同地域上的表现,将其划分为依托自然型和依托城市型两种类型[4]。王云才总结了中国乡村旅游发展的7种新形态和新模式[5]。此外,马勇等以成都为研究对象,总结出村落式乡村旅游集群式发展模式、园林式特色农业产业依托模式、古街式民俗观光旅游小城镇型4种成功的模式[6]。樊中红等以河北为例,提出景区带动、农业产业基地、农业科技观光园和特色经济模式[7]。罗明义通过对云南发展乡村旅游的实践进行研究,提出乡村旅游发展的模式包括景区带动性、乡村组织性、公司+农户模式和综合开发模式[8]。蒙睿等根据乡村旅游地市场区位特征、资源价值特征和旅游区位特征将乡村旅游地划分为4种类型,在此基础上探讨了乡村旅游发展的4种典型模式[9]。罗胜枫、黄燕玲等指出,我国乡村旅游主要有景点依托型和都市依托型两种模式,指出了该模式发展过程中暴露出的问题,并以桂林恭城红岩村为例,引进了循环经济型乡村旅游发展模式[10]。就乡村旅游的发展历程而言,不同地区的乡村旅游发展各自经历着不同的发展阶段。邹统钎回顾了国内外乡村旅游发展的历程,并比较了成都农家乐与北京民俗村的发展历程[11]。马勇等以成都为研究对象,提出中国乡村旅游先后经历了资源特色导向时期、农业产业带动时期、政府政策驱动时期和产品市场导向时期4个阶段,并指出乡村旅游有“大众化发展趋势”,且乡村旅游市场“进一步专门化细分,在原有观光游览的基础功能上出现了具有体育健身、疗养保健、科普教育、文化体验等多种功能类型的旅游产品”[6]。而一般情况下,从乡村旅游的内容来看,较早期的乡村旅游模式是围绕城市旅游消费市场兴起的都市郊游(农家乐旅游),但是由于这种形式较低级,且“具有明显的家庭管理特点”[12],真正可借鉴的部分不多。随着我国现代化交通工具和基础设施的不断建设和完善,乡村旅游开始逐渐脱离单个的都市消费市场,逐渐向特色乡村旅游目的地和景区周边延伸,传统的农家乐形式已上升到现代的乡村旅游模式,这一转变意味着对乡村旅游发展模式的再审视与再选择。在这个选择过程中,先后出现了城市依托型、景区依托型以及资源依托型等发展模式,且形成了村寨观光、景区周围沿乡村旅游、农业观光园、旅游型乡镇、乡村特色旅游等多种发展形式。乡村旅游的发展阶段也由最初的以观光游览为主,逐渐发展为以文化体验和康体健身为主要目的。随着我国乡村旅游形式的逐渐成熟,乡村旅游的发展模式正逐渐由单因素发展向多因素联合发展的模式转变,未来发展方向也逐渐由依靠某一个大都市转向依靠景区和乡村特色旅游资源[6]。因此,依靠景区和乡村特色旅游资源来发展乡村旅游将会成为一种必然的趋势,也是学术界开始关注和研究的热点之一。相对于西方,由于我国乡村旅游起步较晚,理论研究深度和广度不足,尚未形成积极有效的理论指导体系。因此,在发展过程中凸显出很多问题,如管理方面的管理不规范、设施不配套、服务水平低等;产品开发上出现了产品雷同、开发观念和思想落后等;旅游消费呈现初级化,旅游收益和效益不佳。本文以黄山乡村旅游为例进行研究,总结出当地以乡村旅游资源和景区为依托在发展乡村旅游过程中所采用的有效的、具有规律性的发展模式,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些创新和改革思路,为黄山乡村旅游的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也为其他地区乡村旅游的发展提供借鉴。
2黄山市乡村旅游发展现状与分析
黄山市是新兴的国际旅游城市,位于安徽省最南部,毗邻浙江、江西,1987年建市,面积9807km2,现有人口148万人,现辖3区(屯溪区、黄山区、徽州区),4县(歙县、休宁县、黟县、祁门县)和黄山风景区;拥有黄山风景区和皖南古村落(西递、宏村)两处世界遗产,国家级桂冠9大类共114顶。其中,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3处、国家自然保护区2处、国家森林公园3座、国家地质公园3座、国家A级景区52处、全国历史文化名城(名村)11处、国家历史文化保护街区1处、全国工农业旅游示范点14处、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7处、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15项。黄山市的乡村旅游发展,从20世纪80年代西递农民利用当地特色文化开展旅游至今,已有20多年的发展历程,取得了显著成效。2011年,黄山市乡村旅游接待游客1956.02万人次,占接待总量3054.39万人次的64.03%;乡村旅游总收入110.51亿元,占总收入251.02亿元的44.02%。全市从事乡村旅游开发的村达153个,农家乐经营户520家。超过10万农民从事以旅游为主的第三产业,人均年收入超7000元。据统计,截至2011年12月,黄山市共有113个行政村经营旅游业务。其中,旅游强县7家(国家级1家、省级6家)、旅游乡镇38家、旅游专业村10家、星级农家乐127户、全国工农业旅游示范点14家。黄山市列入统计景区共52家,39家座落在乡村,成为骨干乡村旅游接待点。黄山市A级景区52家,其中4A级以上景区22家,见表1。乡村旅游已成为黄山市旅游经济的新亮点、新卖点和新的增长点,逐步形成了3个功能板块的乡村旅游区:一是环黄山乡村旅游圈,围绕黄山风景区四个大门,发展景观依托、休闲度假型的乡村旅游;二是沿新安江乡村旅游带,利用新安江两岸乡村旅游资源发展集农事参与、文化体验为一体的复合型乡村旅游;三是古徽州乡村旅游片,以黟县、歙县—徽州区两片为重点,发展以文化体验为主导的乡村旅游。从黄山市乡村旅游的发展历程来看,大致经历了:①点状自发探索阶段(1986—1997年)。这个阶段的乡村旅游主要是以农家乐为主的比较单一的乡村旅游接待,主要产品以乡村文化体验为主。②块状规模发展阶段(1998—2004年)。其标志事件是1998年宏村以招商的方式开发乡村旅游。此后黄山的乡村旅游迅速崛起,并现出一大批具有鲜明乡村特色和时代特点的乡村旅游地。③面状规范发展阶段(2005年至今)。黄山乡村旅游开始实现从分散粗放的传统“农家乐”向集约精细的乡村度假型转变,从单一的乡村观光旅游向观光与休闲度假并重转变,初步形成了上述三个功能板块的乡村旅游区。
3乡村旅游发展的“黄山模式”解析
由于黄山市地处安徽省南部多山地区,与附近大城市有一定距离,这使黄山市乡村旅游的发展无法依托某一个大城市进行发展,即不具备都市依托型发展模式的基本条件。但黄山市拥有较成熟的景区发展水平、丰富的乡村旅游资源且挖掘潜力巨大,因此当地乡村旅游逐步发展成一种主要以景区和资源为依托,市场外部化和核心带动式的发展模式,即所谓的“黄山模式”。
城区环卫整治实施方案3篇
第一篇
为解决当前城市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改善城市容貌,提升城市对外形象,不断推进城市管理创新,经党组研究,决定利用春节前时间在县城区开展一次市容环卫集中突击整治活动。具体实施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县委十届四次全会精神为指导,以建立城市管理长效化、常态化为目标,以治“乱”治“脏”治“难”为突破口,扎实开展市容环卫集中突击整治活动,进一步改善城市市容市貌,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塑造良好的城市风貌。
二、整治目标
通过整治,确保实现六大目标:一是城区整治的路段无擅自摆放的流动摊点、无店外经营;二是城区主干道电杆、墙壁、护栏等设施上无乱贴乱画行为;三是城区渣土规范处置,道路无抛洒滴漏、污染路面的行为;四是城区道路两侧无乱堆乱搭、乱拉乱挂现象;五是广告牌匾无违规设置,符合规划要求;六是所辖管理范围内环境卫生质量明显提升。
公路及城市道路环境保护探讨
摘要:文章探讨了公路及城市道路工程环境之间的关系,分析目前我国公路及城市道路工程环境保护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公路及城市工程环境保护的方法,并对公路及城市道路工程环境保护进行设计,旨在解决我国公路及城市道路工程环境保护困境,提出可行性方法和技术方案以供参考。
关键词:道路环境;城市环境;公路绿化;环境保护;公路工程
公路及城市道路是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支撑,近些年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离不开公路及城市道路工程的开发,但是公路及城市道路工程的建设带来巨大经济利益的同时,也给自然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伴随着公路及城市道路工程的建设而导致的水土流失、沙尘暴、温室效应等问题越来越严重,由此在以生态经济发展的国家经济体建设理念下,对公路及城市道路工程环境保护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公路与城市道路工程在环境保护设计中既有相同之处又具有不同的特点,所以对公路及城市道路工程环境保护进行研究应将二者进行针对性的保护设计,以达到合理统筹、规范施工和专项治理的目的。
1公路及城市道路工程环境保护的定义
公路及城市道路工程环境是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的结合体,在公路及城市道路的建设中综合考虑区域地理环境、自然环境等因素进行保护式开发,有利于促进生态平衡,提高道路的持久性和人类生存的可延续性。公路及城市道路工程环境保护就是要采取科学合理的工程施工方案和技术手段,根据施工地区环境合理采用绿化树种、植被,从人类审美的角度将道路、人文与环境相融合,建设成为既具有公路及城市道路功能的道路,又能够让道路与环境浑然一体,保证道路建设不会对区域环境造成损坏。公路及城市道路工程的建设主要分为三个阶段:一是调研阶段;二是设计阶段;三是施工阶段。在各阶段融入环境保护思想是公路科学建设的核心内容之一。在调研阶段要充分了解道路建设规划的区域环境特点,通过大气、植被、水文、土壤等调研,让公路建设充分规避对环境的破坏;在设计阶段采用科学的设计方案,将公路与环境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增强道路的作用,同时避免公路对环境的破坏;在施工阶段要加强对施工环境保护的意识,规范施工,减少施工过程中给环境造成的破坏。公路及城市道路是人类出行和生活的主体内容之一,所以对于公路及城市道路工程环境的保护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基础。
2公路及城市道路工程环境保护存在的问题
车站经济圈发展新形式
一、车站经济圈辐射力与城市发展
1.车站经济圈加快城市化进程铁路发展对城市化的影响主要是通过车站这个节点来体现的。正是因为有了车站,才加速了这一地区人流和物流的聚集。由于既有线车站能力已经饱和,在综合考虑征地、拆迁以及其他成本的基础上,目前我国铁路新线车站规划基本上定位于市郊,这与当地政府城市建设规划是吻合的,因此调动了地方政府参与铁路建设的积极性。车站经济圈的形成一方面使城市的范围得到了快速延伸,城市的规模在短期内能得到有效扩大。比如,处在京沪高铁线上的杭州火车东站站房设计一亮相,就“俘获”了很多杭州市民的心。目前,火车东站广场综合体的设计方案延续了简约大气的“钱江潮”风格,也将带动周围总面积约为9.3平方公里城东新城的开发建设。城东新城引导着杭州新城的建设,打造上海-杭州的40分钟生活圈、工作圈和经济圈。另一方面车站经济圈给周边农村提供了很多商业机会和就业渠道,加快了农村生产要素向城市的转移。就北京南站经济圈而言,北京南站通车后,其自身规模和输送客流的能力均大大超过了北京站和北京西站,已成为南城最为重要的交通枢纽之一。北京南站的改扩建为南城建设创造了机遇,一个以南站为中心而蕴育的新商圈正在一步步变成现实。北京南站周边将会形成以中档写字楼、酒店为主的商业地产的聚集区,而这一趋势在其周边商务写字楼开发上已经表现较明显。目前在南站周边区域已聚集了包括搜宝商务中心、立业大厦、正旗大厦、未来假日大厦、玺萌中心、富力摩根中心等一批商务写字楼,区域商务写字楼项目总量已经超过了70万平方米。酒店、写字楼等商务设施的进驻,在提升南站周边整体商务氛围的同时还增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大量从业人员的到来反过来又会带动周边零售业和商业的崛起。商业、酒店服务、写字楼整体的发展态势就会形成,相应地就会有大量的从业人员选择在离南站较近的南城居住、购房。如此良性循环下去,南城整体房地产的发展将得到迅速提升。对于未来南城的发展,很多业内人士寄希望于依托南站所带来的附带效应。再如,湖北十堰火车站经济圈。该经济圈已规划了五大功能区,其中之一的建陶板材批发区,初步规划分四期进行整体建设,计划投入2.4亿元,开发门面50000平方米、居住房屋150000平方米,新市场建成后可吸纳入驻陶瓷经营商500多家,年销售额达到5亿元。湖北另一个车站经济圈“襄樊经济圈”的建成也拉动了周边区域的快速发展,成为襄樊市的黄金地段。目前,以襄樊站为中心,逐步衍生出小商品批发商贸圈、餐饮服务商圈、房地产商圈等,区域内国民生产总值近30亿元,有力地推动了地方经济的发展。
2.车站经济圈催生城市副中心围绕铁路尤其是高速铁路的车站建设,很多城市纷纷借势打造城市副中心。在武广专线的沿线,以高铁火车站为中心的现代化商圈逐渐涌现,成为中国经济中的一个新动力。作为武汉“1+8”城市经济圈的龙头,武汉制定了发展轨道交通、现代服务业、制造业和纺织业等产业的规划。按照规划,武汉火车站周边的杨春湖地区,将被打造成城市副中心,形成副中心核心区、高速铁路站区、中央景观休闲带、文化旅游服务区和综合居住区等5大功能区。长沙市在长沙南站周边制定了“武广新城”战略规划,计划总投资295.5亿元,规划居住人口约40万。武广新城规划开发340公顷左右,主要开发建设商业地产、住宅、旅游及文化娱乐设施。长沙将变成名副其实的交通枢纽城市。长沙南站所在的这个城市副中心,是长株潭城市群共同的城市副中心。武广新城之于长沙,将如同浦东之于上海、中环之于香港。除武汉、长沙外,岳阳、郴州、韶关等二、三线城市也有类似的规划。在新郴州火车站的周边,当地政府专门以此为中心,新开发了“福城新区”。
3.车站经济圈促进城市综合交通发展现代交通运输规划理念强调的是综合交通运输的配套发展。作为交通枢纽的铁路车站,尤其需要其他交通方式如公交、地铁等配套发展,形成客流的快速聚集和分散功能,有效解决铁路“两头交通问题”。相对于一般铁路,高速铁路由于速度快、密度大等特征,更需要其他交通运输方式与之配套。因此,围绕着高速铁路车站而形成的经济圈首先需要加快市内公交以及轨道交通的发展。以北京南站经济圈为例。当初为了配合南站经济圈的建设,南站周边的站前街路、永定门车站路、马家堡路北段、凉水河南侧路、万芳亭公园东侧路、京山铁路南侧路和四路通中路等7条道路都已在奥运前完成建设。这些道路与其他主要道路之间,还设立7处立交节点,以减少拥堵。通过立交,北可以直接上南二环,南可以直接上南三环,这将使得南站周边的交通非常便利。而作为中国铁路车站建设突出功能性的标杆,北京南站集铁路、地铁、公交、出租车等市政交通为一体,形成了一个大型的综合交通枢纽。在这个大型建筑内部共分为五层,且按照运营的要求划分出每层应有的功能,包括有能容纳一万多人的候车区域、铁路公共综合区域、地下换乘大厅、地下汽车库、两条地铁换乘车站等设施。再如,杭州东站广场综合体位于城东新城的核心区域,东站枢纽集中了除飞机之外的所有的交通工具。杭州东站广场综合体由两部分组成:一是以车站为核心的“东站交通枢纽综合体”;二是以运河公园为核心的“运河文化商旅综合体”。由于东站广场综合体的换乘交通组织是围绕站前架空层广场的两个换乘核心进行,因此无论是国铁与地铁、公交、市域短途、旅游大巴和出租车及社会车之间的换乘都在室内进行。同时,公交、市域短途和大巴车场均有上盖,其上下客也均在室内进行。建成之后,站场规模将从现在的4台7线扩建至15台30线,再建设磁悬浮3台4线,连接沪杭、宁杭、杭甬、杭长等方向,成为全国最大的客运中心之一。
二、车站经济圈成为城市参与区域经济合作的关键节点
事实上,区域之间的经济合作需要通过彼此之间相邻的关键节点直接对接,进而延伸至区域内部而实现的。交通的便利使得车站经济圈迅速成为区域经济合作的关键节点,承担着生产要素交换及将影响力向周边地区辐射的功能。北京南站的修建不仅使北京市重要交通枢纽南移,也将使丰台区成为北京参与京津冀经济圈和更大范围经济合作的重要桥梁和关键节点。北京南站的修建能进一步促进京、津两地之间的互动,从而实现京津冀经济圈的快速发展。北京南站经济圈的建设是以北京南站改扩建为契机,着眼于扩大对外交流和经济合作,筹划的经济圈,以便形成与其他重点区域优势互补、功能衔接、联动发展的新区域。目前,丰台区正抓紧编制“北京南站周边地区建设规划”。这一建设规划编制完成后,北京南站经济圈的区域范围、功能定位、发展目标和建设重点都将明确,将有效整合和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实现产业规划与南站改造并举。
校园及环境治理工作汇报
一、加强领导,精心组织
为加强对校园及周边环境专项治理活动的领导,确保专项治理活动取得实效,成立了以局长为组长,纪检组长、副局长为副组长,各股室股长、队所所长为成员的环境专项治理活动领导小组。多次召开集中整治专题会议,研究部署整治工作,为整治工作能够顺利展开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二、突出重点、扎实开展专项整治活动
1.取消占道摊点、店外经营现象。督促校园周边沿街店面墙内经营,取缔店外及在街上占道(含人行道)摆设的摊点。
2.整治、规范管理流动摊贩。重点是前进小学、南二中、钟灵街小学等学校周边的流动摊。
3.纠正规范乱停乱放车辆。劝导市民将车辆停放在指定的停放点内。
财经工委关于农贸市场周边环境调研报告
近段时间来,我委经常接到老城区农贸市场周边居民和经营户的反映,说农贸市场周边环境混乱,经营场地不够。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对此我委商议城环工委一道,于2012年2月16日对群众反映的问题进行了调研。现将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农贸市场始建于1993年,由当时的工商局引进台商与共同出资建成,占地4000余平方米,市场建筑面积10000余平方米,其中有商业城四楼一底8000余平方米,耗资3800余万元,其中向财政,银行等借资1700万元.该市场建成后,在解决城区居民生活之需,方便农产品交易等方面都起到了积极作用。
1999年因金融机构整顿,农贸市场所借资金无力立即按时偿还,由当时分管财贸的副县长同志主持,将农贸市场商业城三四楼抵偿还给银行,二楼以140万元抵偿给了县财政局,现在仅剩底楼用于农产品交易,致使目前在城市人口不断增多的情况下,农贸市场拥挤不堪,群众反映强烈。
二.存在问题:
1.场地不足,经营人员和城市居民意见很大。由于本应用农副产品交易的商业城2,3,4楼抵债改变了用途,大大减少了农副产品交易场地。加之近几年长寿城市人口不断增士,导致农贸市场周边所有交通要道占道经营现象非常严重,原老城上半城的主要人行通道邓家巷子人行困难,消防通道严重堵塞。如果发生火灾,人们完全无法及时疏散,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
教育局城市管理工作方案
为认真贯彻落实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县城市管理五大专项治理行动工作方案的通知文件精神,结合我县教育工作实际,制定县教育系统城市管理五大专项治理行动工作方案。
一、指导原则
坚持以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及系列讲话重要精神为指导,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加强学校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组织领导,加大宣传力度,治理与管理相结合,找准薄弱环节,突出整治重点,创建整洁优美、节约环保、文明和谐的校园;发挥学校引领作用,助推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健全和完善长效管理机制,维护广大青少年的身心健康;人人参与、人人动手、人人维护,养成良好卫生习惯,培养环境保护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为广大师生创造一个安全、和谐、优雅、舒适的工作、学习、生活环境。
二、组织领导
建立健全县教育局城市管理五大专项治理行动工作领导小组,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层层负责、密切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