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中学生范文10篇
时间:2024-01-12 22:53:15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城市中学生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城市中学生应激源分析论文
论文关键词:城市中学生应激源
论文摘要:调查城市中学生日常生活的主要应激源。方法采用中学生应激源量表,对浙江省5个城市1645名中学生进行应激源调查。结果城市中学生的主要应激源是学习、教师、同学朋友和自我生理心理等方面的问题。其中学习问题是最主要的应激源,与个体的焦虑抑郁反应密切相关。结论给学生减负,营造健康发展的社会环境是非常重要的。
应激(stress)的研究始于本纪世三、四十年代。从应激研究一开始,研究者就发现应激对人的身心健康会产生重大影响。Selye的生理应激研究和Holmes的心理应激研究都表明[1~3],如果个体长期处于高应激状态下,会造成身心损害。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历的各种生活事件、突然的创伤性体验、工作问题和家庭关系紧张等都会成为应激源,使个体产生心理生理应激反应。中学生作为正在成长的群体,心理波动十分显著,面对各种紧张性生活事件很容易出现不良的应激反应。了解中学生日常生活的应激源,采取有效对策维护身心健康是十分必要的。
1对象与方法
对象:在浙江省4个行政区选取有代表性的湖州、杭州、温州、宁波和金华市的6所中学,调查1750名学生,收回有效问卷1645份,有效调查率94%。男生829人,女生816人;初一286人,初二264人,初三284人,高一283人,高二269人,高三259人。
方法:应激源评定采用郑全全、陈树林等编制的中学生应激源量表[4](有7个维度),分别评估学生的学习问题、教师问题、家庭环境问题、父母教养方式问题、同学朋友问题、社会文化问题及自身生理心理问题,采用0~4级评分。量表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比较适合中学生群体的心理应激源评估。心理应激反应评定采用SAS、SDS评定量表。1998年12月~1999年3月进行团体测试,问卷当场收回。数据分析都在SPSS8.0中进行。
城市中学生社会人格状况考察报告
当代城市中学生社会人格状况调查报告
一、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我们的社会处在现代化的进程当中,而教育界也在逐步完成自身的现代化。新的时代需要新的培养人的机制,新的人才需具备哪些特征?目前学校和家庭对中学生的不利影响有哪些?这些问题自然成为我们关注的焦点,故而在“社会调查实践”中,我们选定了“中学生家庭与学校教育现状抽样调查”这一课题。经过调查和分析汇总,参考各种文献,现选取当代中学生的社会人格特征作研究对象,原因有以下两点:①通过调查了解当代中学生社会人格的现状,可以发现我们的家庭、学校在学生性格培养上存在的不足,是哪些因素导致积极的社会人格,而哪些又导致消极的人格。②对目前处在转型社会中的我国中学生而言,其社会人格同其社会的性质同样具有过渡特征,在传统与现代的人格类型转换的现阶段中透视当代中学生的人格特征,哪些透视出时代的特色,而哪些还体现出历史的束缚。前一点主要出于应用的思考,而后者则更多偏重于对社会文化变迁的理论思考,所有这些,构成了我们从事调查的研究目的与意义。
在研究中,我们采用了抽样调查的方法,共计回收中学生答卷175份,经检查,结果客观有效,问卷质量高,并按照调查工作计划中确立的指标项目分别作检验分析,同时结合图书馆中的人口学资料,作了初步的思考。下文中,拟从当代中学生对所处环境的态度与感受、偶像崇拜、人格倾向、转型社会人格结构几方面具体阐述。
二、社会转型期中学生对所处家庭和学校环境的感受和态度
1.部分父母老师的德育影响力与子女自身难以协调一致。在被调查的中学生当中,有70.2%的父母较注重子女的德育教育,而且在平时能够作到言传身教,自身具有示范性作用,这对子女的教育是非常有利的,但同时我们也应看到有29.8%的父母则不是很注重德育的教育,这已是一个不低的比例,事实上,父母亲在家庭内的各种行为所体现的道德、形象和道德内涵在很大程度上成为子女的楷模,这在人生观尚未完全定型的青春期前期的少年儿童中尤为如此。父母与子女在家庭里充当的角色与地位存在一定的差异,具体说“父母是施教者,子女是受教者,是依赖者,他对有支配权的一方--父母,会发现’自居作用’,而子女在这种作用下会追随和仿效父母,以期将来能成为父母那样的人。”当然这种机制的作用有时完全是潜意识的。由调查的结果来看,在问及学生“当老师教导您怎样做人与父母教导不一致时,您会选择什么?”有4.7%的中学生选择了(A)“听父亲的”其较之(B)“听母亲的”所选比例4.3%稍高,但由此已可看出现代中国家庭德育中母亲的地位较之古代“父严母慈”的家庭中母亲的地位已有很大的提升,虽然这样,还是可以看出现代中学生对父母的教导的依赖性已下降到足以引起重视的地步,因为也有11.9%的学生选择(C)“听老师的”,可见在学生的品德教育的施行者中,老师无疑是较之家长更具有道德典范和说服力的人物,其所行所言会给尚处在世界观、人生观奠基阶段的中学生带来巨大的塑造性影响。当然,在“父母教导与老师教导不一致时”,大多数中学生还是理性地选择了“谁对就听谁的”(F),这一比例达50.2%,而不是像以上三个简单地选“父亲”(A)4.7%、“母亲”(B)4.3%或“老师”(C)11.9%那样,“谁对就听谁的”表明了他们已具有判断的能力,不盲从、不迷信权威,这是当代青少年心理上的一个显著特征。不过我们仍须看到另一面,竟然有24.3%的中学生选择(E)“谁的说法与我相符合就听谁的”,这一比例之高是让我们始料不及的,我们起码可从中看出当代中学生的“自我中心”倾向的表现,当代的中学生,由于独生子女占较大比例(本次调查结果中,独生子女占66%),在家庭中地位较高,致使一部分学生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特征得到强化。而这种性格特征一方面会导致一部分学生持有过度的“自尊感”,而且对于他们未来生活中面临的人际关系的良好发展无疑是一种潜在的阻碍。这一部分学生较之前面“谁对就听谁的”那些学生而言,更难以与人相处,常常以自己的价值标准评判一切事物,难以做到客观、公正和替他人着想,这是我们今后的教育工作中所应重视的一个问题。
城市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研究论文
不同年龄阶段的群体有其特定的心理卫生问题,中学生处于青春期,是心理上、生理上逐渐走向成熟的过度时期。青少年在探索生活的道路中,不可避免会遇到的应激与挫折、伙伴关系中的不良影响、对性成熟的惶惑与无知、缺乏正确引导而滋长的颓废无聊等不良情绪,都有可能影响青少年学生的心理健康。因此,有关中学生心理卫生状况如何、受哪些因素影响、如何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和正确处理因适应不良而产生的心理障碍,是值得深入探讨的课题。为此,作者对驻马店市在校中学生进行一次抽样调查,目的是了解影响中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以便为开展中学生心理咨询提供科学依据。
1资料与方法
1·1对象与方法为使样本具有代表性,参照驻马店市重点与普通中学生人数分布比例,计算出样本构成比,采取分区分层取样,在驻马店市6所中学共调查中学生544人,重点中学219人(40·26%),普通中学325人(59·74%),其中,初中生334人(61·4%),高中生210人(38·6%)。男生290人(53·31%),女生254人(46·69%)。年龄11~19岁,平均(15·04±1·77)岁。
1·2调查工具90项症状清单(SCL—90);中学生生活事件调查粗表。参考国内外有关生活事件量表[1~3],选择了48项与中学生有关的生活事件条目,内容主要涉及学习、人际关系、恋爱、疾病、意外事故等方面,采用团体集中调查。
2结果
2·1中学生SCL—90量表各因子分和痛苦水平的分析(表1)。
中学生视力不良影响因素研究论文
论文关键词:屈光不正视力中学生
论文摘要:目的调查中学阶段学生视力状况,研究产生屈光不正的主要影响因素。方法用单纯随机方法,选择有代表意义的农村与市区中学各两所,对所有在校生进行屈光测定,并测定教室照度、采光系数与采光角,镇写户外活动时问与每天学习时间。结果城市中学近视人数和眼数均高于农村(x=86.40,P<0.001),随着学龄的增长,视力不良状况亦逐渐加重,呈正相关关来r=0.927,p<0.01)。男女性别问无差别。高中阶段明显高于初中阶段(x2=21.04,P<0.01)。结论影响近视发生的因素有:学习负担重,户外活动少,大气污染与学龄长等。提示预防近视应科学地安排作色时问和充足的户外活动。
由于中学生的视力发育还不完善,且他们的学生任务繁重,用眼时间相对较长,同时许多学校又受到应试教育、教舍、教学经费等因素的制约,使学生的视力障碍问题愈显严重。目前学生的视力问题最严重的是屈光不正。了解和掌握影响学生视力障碍的因素,为预防屈光不正,减少发病人数,降低近视度数,并为以近视为主的屈光不正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该研究共对1670名城乡中学生3340只眼进行了研究,现报告如下。
1对象和方法
1.1对象按单纯随机方法选择新乡地区四所具有代表意义的农村和市区中学,对其所有在册学生进行视力测定,共测定有效人数1670例3340只眼,其中男834例,女836例。年龄n~18a,平均14.46a。在所测学生中,有其它眼部疾病而影响视力者,不作为有效例数。
1.2方法调查测试前对调查人员进行培训,使用统一的5米“E”字形对数视力表(上海医疗器械厂),箱内装有2只30瓦日光灯管,表面照度达到1ooolx以上。表面无反光,光线均匀。统一标准和方法,受检者与视力表相距sm,检查远视力(包括裸眼视力和近视者的矫正视力),先右后左,每个视标停留3~55,每一行缺口的4个方向都检到。4.0~4.5行以下的视标不能认错1个,4.6~5.0行视标允许认错1个,5.。以上允许认错2个,否则按其上一行视标的视力记录。统一在用眼2h后马上进行视力测定。由专业人员边测定边检查有无眼疾,并及时填写调查表。测量和记录教室的采光系数、采光角以及教室的照度。对所有被测人员的视力只计算裸眼远视力。
中学生民防教育工作意见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防空法》,进一步加强我市中学生人民防空教育,全面提高我市中学生综合素质,使我市中学生充分了解和掌握防灾救灾知识和技能。根据省民防局《关于继续搞好初级中学“民防知识”教育的意见》、市初级中学民防教育工作意见。结合我市实际,现就进一步加强本市中学生民防知识教育工作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近年来,全球地震、洪涝、风灾频发,战事连绵、核危机肆虐,这些现象时刻提醒我们必须增强我国公民防空和防灾救灾意识,了解民防知识,掌握自我防护的技能。
二、组织领导
学校开展民防知识教育是一项长期的任务,要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职责,落实人员,及时研究解决工作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
建立市中学民防知识教育工作协调小组。协调小组由市民防局、市教育局组成,负责制定本市中学生民防知识教育工作的规划、计划和年度安排等。
城市女中学生体育消费分析论文
[论文关键词]城市中学女生体育消费现状
[论文摘要]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统计分析等方法,对河北省城市女中学生的体育消费结构、体育消费水平、体育消费行为与动机进行比较和分析,探讨河北省城市中学女生的体育消费现状。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的抽样采取随机抽样法,在河北省的11个地级市的市区中,每市随机抽取1所中学(沧州、廊坊、唐山各2所),共14所学校,每个市抽取200名女生(初、高中各100份),共2200名在初级中学和高级中学女生中随机抽样。
2.研究方法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统计分析法等。共发放调查问卷2200份,收回2084份,占94.73%。其中有效问卷2060份,有效率为98.85%;初级中学为1061人,高级中学为999人;对所获数据进行了数理统计。
二、结果与分析
校服创新设计论文
一、南京市中学生校服的满意度调查
目前已有的对南京市中学校服相关问题的调查与研究,大都是针对某一学校或者南京市某个区的部分学校,大部分研究是中学生从自身穿着角度进行调查,研究重点在于设计的舒服度,缺乏社会各方面对校服的意见数据。我们此次调查了南京市全市的38所中学(其中有两所是职业中学),每所学校散发了约30张学生调查问卷,20张家长和社会人士的调查问卷。有效的调查问卷数据分析显示:南京市主城区以及靠近主城区的中学生不喜欢自己校服的占比为45%,喜欢的占比为15%,部分学生无所谓。而在靠近郊区,如溧水、六合、大厂,反映的校服问题偏多。不喜欢的占绝大多数,喜欢的占比为5%。
1.美观与舒适程度
调查数据显示,市区百分之六十的学生不满意自己校服的美观以及舒适度,而郊区或者偏离市区甚至达到了70%。大部分学生都认为质量有问题:认为不透气的占90%,还有易起静电,不吸汗等问题,舒适度显然不够。南京市的中学生校服多以运动、休闲型为主,学生普遍认为校服太肥大,款式过于单一,面料档次低,服装号型分得不够细等等问题。不透气易起静电不吸汗
2.心理影响
对“校服太漂亮,是否会引起学生早恋或无心上学等现象?”这一问题,90%学生认为是无稽之谈,并且他们希望体现出性别差异。从校服文化对中学生心理发展影响的角度来进行探索研究,如今社会比较开放,学生思想比较成熟,对校服款式也表示出不满,喜欢日式制服和韩式校服比较多,其中女生选韩式的偏多,占51%左右。学生一般希望校服表现青春活力,达到99%,其次是时尚潮流百分之80%,再者是个性彰显占60%。只有5%-10%的学生希望校服体现严谨学风。对于是否愿意穿着校服,学生的排斥倒没有太大,大部分表示希望每天穿校服,便于学校管理,这类学生达到70%,25%学生持无所谓态度。
学生交通安全演讲
为深入学习和宣传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等交通安全法规,进一步增强中学生的交通安全意识,为尽快在全县普及道路交通安全法规知
识,提高中学生的现代交通文明素质,使我们从小养成自觉遵守交通法规的良好行为,提高中学生自我保护能力,最大限度的预防和减少中小学生交通伤亡事故,保证祖国花朵健康成长,再次举办了天
津市中小学生交通安全征文活动。我作为一名中学生想先对其进行分析一下。*市1.城市交通规划、建设和管理的观念有待进一步更新,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目前的城市规划主要是土地利用
规划,城市交通规划与土地利用规划的相互结合、相互反馈做得不够。交通研究的着眼点主要放在道路网络上,对影响交通发展的政策因素考虑不足,造成在规划实施中对于政策的变化无所适应,规划
缺乏应有的弹性和应变能力。2.道路容量不足虽然道路建设不断增加,但交通拥挤没有明显缓解,道路容量仍然不足,主要原因是车辆的增长速度远远超过道路建设增长的速度,道路拥挤,交通秩
序混乱,道路建设速度跟不上机动车车辆增加的速度,城区缺少停车场,其问题主要存在于太平路拥挤上。3.公交站牌位置不当及损坏后的维修,公交车车次不均因为*市是直辖市发展公交较早,
中小学生交通安全征文稿
为深入学习和宣传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等交通安全法规,进一步增强中学生的交通安全意识,为尽快在全县普及道路交通安全法规知识,提高中学生的现代交通文明素质,使我们从小养成自觉遵守交通法规的良好行为,提高中学生自我保护能力,最大限度的预防和减少中小学生交通伤亡事故,保证祖国花朵健康成长,再次举办了天津市中小学生交通安全征文活动。
我作为一名中学生想先对其进行分析一下。
天津市
1.城市交通规划、建设和管理的观念有待进一步更新,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目前的城市规划主要是土地利用规划,城市交通规划与土地利用规划的相互结合、相互反馈做得不够。交通研究的着眼点主要放在道路网络上,对影响交通发展的政策因素考虑不足,造成在规划实施中对于政策的变化无所适应,规划缺乏应有的弹性和应变能力。
2.道路容量不足
中学生吸烟问题感想
报载,中国城市中学生中男生吸烟比例已高达40%,少数女生也有吸烟行为。校内的寝室、厕所,校外的公园、电影院都成了他们避开老师和家长吸烟的最佳场所。研究表明,吸烟学生中60%有撒谎、偷窃、搜身、赌博等不良行为。面对如此严重的“毒情”,广大教育工作者忧心忡忡,也采取了各种措施,可是效果并不理想。笔者认为这主要是我们在分析中学生吸烟这一问题时过分地强调社会、家庭等客体环境的影响。其实,中学生吸烟这一不良行为并不是外界的不良影响所直接决定的,而是通过学生的主观认识和意向活动才形成的,也就是说,只有认真分析学生主体心理上的原因,才能从深层次上解决问题。为此,我们通过调查分析,发现目前吸烟中学生主要存在以下几种心理上的偏差:
一、标新立异心理
中学生随着生理心理的发展,自我意识不断显现,表现欲逐步增强,时刻想以“新”“异”来吸引别人,而吸烟恰好能满足这一心理。
二、追求风度心理
目前,电影电视录相等娱乐传播媒介对学生心理的影响极大。一些吸烟学生承认他们吸烟完全学自银幕上的偶像和英雄人物,觉得吸烟很有风度,有男子汉味。的确,这些道德认识还处在不成熟阶段的中学生往往错误地将吸烟与威武、洒脱联系在一起。
三、好奇玩玩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