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湿地范文10篇
时间:2024-01-12 21:13:23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城市湿地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城市湿地公园管理细则
第一条为加强城市湿地公园的保护管理,维护生态平衡,营造优美舒适的人居环境,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根据国家有关的法律法规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的湿地,是指天然或人工、长期或暂时之沼泽地、泥炭地,带有静止或流动的淡水、半咸水或咸水的水域地带,包括低潮位不超过6m的滨岸海域。
本办法所称的城市湿地公园,是指利用纳入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适宜作为公园的天然湿地类型,通过合理的保护利用,形成保护、科普、休闲等功能于一体的公园。
第三条具备下列条件的湿地,可以申请设立国家城市湿地公园:
(一)能供人们观赏、游览,开展科普教育和进行科学文化活动,并具有较高保护、观赏、文化和科学价值的;
(二)纳入城市绿地系统规划范围的;
城市湿地公园景观设计研究
摘要:城市湿地公园现在是国家重点保护的公园体系,也是城市公园的重要组成部分,湿地公园成为城市中公园类型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湿地公园不仅可以美化城市环境,也为居民提供了良好的休息和娱乐环境,本文通过对湿地公园景观的深入研究,提出湿地公园的景观设计方式,完善和系统的说明了城市湿地公园景观建设基础理论,为今后城市湿地公园的设计和发展提供一些理论基础和理论支持。
关键词:湿地公园、公园景观设计、生态化、人性化
1、城市湿地公园景观的概念
1.1城市湿地公园景观的概念
湿地公园是指城市中自然形成的绿地公园,该区域是天然湿地,通过合理保护和规划逐步形成休闲、娱乐等功能于一体的公园。在保护和建立城市湿地公园的功能的基础上,同时还有对湿地公园生态教育和湿地公园旅游等功能。
1.2湿地公园景观的内涵
城市湿地景观设计思考
【摘要】合浦古城现存在内涝及生态污染严重等问题。在廉州古城规划开发中结合海绵城市建设,提出通过保护与修复湿地、建设人工湿地、雨洪资源化策略和建设集水景观设计、输水景观设计、汇水景观设计等古城湿地雨洪管理的景观设计途径,达到古城城市湿地景观设计和雨洪管理的效果。
【关键词】海绵城市;城市湿地;景观设计;廉州古城
近几年来,“海绵城市”陆续与城市建设、城市景观规划等内容联系在一起。合浦城市土地的开发强度也越来越大,硬化的路面把降水自然循环的渠道截断,降水形成的径流直接流失得不到有效利用,而且降水量过大的时期还容易形成内涝。洪涝灾害和水污染是廉州古城主要的灾害,对当地的经济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极大的危害。因此在“海绵城市”理论的基础上进行廉州古城景观的建设,是解决常年内涝与水污染两大问题的手段之一,也是实现经济发展和环境协调的重要一步。
一、“海绵城市”的内涵
“海绵城市”是指城市如同海绵一样具有孔隙、有良好的弹性,对自然雨水、地表散水以及地下水能够起到吸纳、蓄积、渗透、过滤、净化的作用,主要通过自然途径与人工措施相结合,完善城市的水循环体系,统筹自然降水、地表水和地下水的系统性,协调给水、排水等水循环利用各环节,以便保护和充分利用水资源,促进生态城市的建立[1]。
二、廉州古城景观现状
城市湿地景观设计论文
摘要:随着《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的颁布,“海绵城市”成为城市湿地景观设计的基础。建设好城市中的湿地景观,不仅能够维持城市的生态系统的平衡,也推进了海绵城市的建设。通过对城市中的湿地进行景观设计,可以有效解决城市雨季的雨洪问题。基于此,以“海绵城市”建设为指南,探讨如何对城市中的湿地进行景观设计。
关键词:海绵城市;城市湿地;景观设计
随着城市的飞速发展,城市中基础设施建设的步伐加快。城市中的路面建设亦随之发展扩大,路面的建设材料大多是沥青、混凝土等防水材料,导致城市中的雨水不能通过地面渗透到地下,又因为城市中的建设管理跟不上发展需要,防洪泄水系统不健全,导致雨季时,城市面临暴雨不能及时的通过管道排出,从而发生城市内涝。2014年国务院颁布了《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提出了海绵理论,为城市建设提供了理论基础,未解决城市生态问题提供了良好的决策,因此,运用海绵理论对城市湿地进行景观设计,是现阶段城市生态建设的重要任务。
1“海绵城市”的理论概述
海绵城市的表面意思是指希望城市能如同海绵一样,很好地适应环境的变化和面对各种自然灾害,具有良好的吸收和恢复能力。其主要作用是通过对下雨时的水进行吸收、储存,然后雨后加以利用释放,达到城市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海绵城市的建设应该遵循生态系统平衡的原则,将自然存在的和人工建设相结合,在保障城市安全的前提下,实现城市最大限度的储水,再将雨水进行释放,从而维护了城市生态系统的平衡,避免了城市在暴雨时出现洪涝灾害。这样不仅可以促进城市对雨水资源的利用,而且可以保护城市的生态环境。
2基于“海绵城市”理论对城市湿地进行景观设计
城市湿地公园开发论文
编者按:本文主要从城市湿地公园景观生态恢复的指导思想;城市湿地公园生态恢复规划目标;城市湿地公园生态恢复的基本原则;结论进行论述。其中,主要包括:城市湿地公园的规划要根据各地区人口、资源、生态和环境的特点、对于城市湿地公园规划的总目标、城市湿地公园的规划目标多是多层次的、在城市湿地公园规划设计导则(试行)》提出了城市湿地公园规划的基本原则、保护湿地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湿地生态系统的连贯性、生态可持续发展原则、综合协调合理利用原则、湿地公园内包涵有许多社会经济问题、城市湿地是城市周边地区的一个生态交错地带等,具体请详见。
1城市湿地公园景观生态恢复的指导思想
城市湿地公园的规划要根据各地区人口、资源、生态和环境的特点,以维护城市湿地系统生态平衡、保护城市湿地功能和湿地生物多样性,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为基本出发点,充分发挥城市湿地在城市建设中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对城市湿地合理的利用,在保证湿地资源不受到破坏的基础上进行可持续的利用。
2、城市湿地公园生态恢复规划目标
对于城市湿地公园规划的总目标是:全面加强城市湿地保护,维护城市湿地生态系统的生态特性和基本功能,最大限度的发挥城市湿地在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美化城市、科学研究、科普教育和休闲游乐等方面所具有的生态、环境和社会效益,保证湿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城市湿地公园的规划目标多是多层次的,如伦敦湿地中心的主要目标是野生动物多样性保护和湿地游憩;崇明东滩湿地主要的目标保护湿地生物栖息地。
3城市湿地公园生态恢复的基本原则
海绵城市湿地景观设计研究
摘要:人们在城市生活中渴望获得更多的高品质环境,湿地生态环境的存在,在对水源的涵养和小区域气候的改善上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湿地在对提升城市的环境质量和城市整体竞争力上发挥着越来越多的价值,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城市湿地的建设同样对丰富城市景观的类型提升城市建设的层次有巨大的作用。故在本文中主要对“海绵城市”建设的城市湿地景观设计进行了简单的分析与探讨。
关键字:海绵城市建设;城市湿地;景观设计
1城市湿地景观设计的原则
1.1生态优先原则
在进行湿地景观营造时,以坚持生态优先原则为前提,最大限度的保留原湿地生态系统并在此基础上设计景观的相关设施,人为的增加有利于湿地生态的人工景观,创造多级生态循环系统,使湿地场所即保留原有湿地生态的发展又能补充新增物种的多样需求,达到人工与天然相结合的发展模式,发挥城市湿地资源的应有价值。
1.2弹性发展原则
城市湿地现况及生态评价
马营海湿地自然保护区拟建在山西省忻州市宁武县城西南20公里处,总面积8350.6公顷,是以保护国家一级飞禽黑鹳为主的野生动物在山西省迁徙停歇中转地的生态系统综合性自然保护区。马营海湿地自然保护区地处高山群湖,位于桑干河和汾河分水岭上,是我国三大高山天池之一,也是华北唯一的天池群。这里分布有大小天然湖泊15个,气候垂直变化明显,植被良好,森林面积较大,森林植被完好,飞禽、动物、水产资源相对比较丰富,是汾河、恢河主要的水源涵养区,具有重要的保护价值和科学研究价值。
一、自然概况
自然条件与地质土壤:马营海区域海拔平均高度1810米,形成于新生代第四纪冰川期,距今有300万年,三面环山,山地主体为前倾斜平原,滩涂地以盆地中心交叉形成冲积平原,但滩涂地都与河流呈平行延伸,从而形成了扇形的平川湿地。保护区为南北两部分,南部多为古老变质岩,土层较厚,北部多为深积岩,以石灰岩为主,土层较薄,保水性能较差,土壤除褐土外,还有潮土和水稻土。
气候:马营海湿地自然保护区虽地处暖温带,但由于地形复杂,海拔悬殊,气温差异较大,平均气温4.2℃,大于1℃积温为3200℃,最低气温(1月)在-19℃~-32℃之间,最高气温(7月)在22℃~24.5℃之间,无霜期160~170天,年降水量462.5毫米,主要集中在6~8月,占全年降水量的63%左右,冬季以降雪为主,年蒸发量为1718毫米,年平均日照2921.4小时。
水文:马营海湿地水源主要来源于大凹山、红岩脊、围沟、北梁上大南坡的地表水及泉水,经神山保沟、大佘沟、正沟、马营沟等,以弧型纵贯马营海湿地,然后穿过马营村汇入汾河,最后流入黄河。另一侧是经公海流入恢河,汇入桑干河,流入海河。因马营海及支流的流经地段为川谷地,水地面积大,且河水对河流两侧的地下水位及土壤发育的影响也较深较广。
二、地方经济及社区发展
城市湿地状况及生态评论
马营海湿地自然保护区拟建在山西省忻州市宁武县城西南20公里处,总面积8350.6公顷,是以保护国家一级飞禽黑鹳为主的野生动物在山西省迁徙停歇中转地的生态系统综合性自然保护区。马营海湿地自然保护区地处高山群湖,位于桑干河和汾河分水岭上,是我国三大高山天池之一,也是华北唯一的天池群。这里分布有大小天然湖泊15个,气候垂直变化明显,植被良好,森林面积较大,森林植被完好,飞禽、动物、水产资源相对比较丰富,是汾河、恢河主要的水源涵养区,具有重要的保护价值和科学研究价值。
一、自然概况
自然条件与地质土壤:马营海区域海拔平均高度1810米,形成于新生代第四纪冰川期,距今有300万年,三面环山,山地主体为前倾斜平原,滩涂地以盆地中心交叉形成冲积平原,但滩涂地都与河流呈平行延伸,从而形成了扇形的平川湿地。保护区为南北两部分,南部多为古老变质岩,土层较厚,北部多为深积岩,以石灰岩为主,土层较薄,保水性能较差,土壤除褐土外,还有潮土和水稻土。
气候:马营海湿地自然保护区虽地处暖温带,但由于地形复杂,海拔悬殊,气温差异较大,平均气温4.2℃,大于1℃积温为3200℃,最低气温(1月)在-19℃~-32℃之间,最高气温(7月)在22℃~24.5℃之间,无霜期160~170天,年降水量462.5毫米,主要集中在6~8月,占全年降水量的63%左右,冬季以降雪为主,年蒸发量为1718毫米,年平均日照2921.4小时。
水文:马营海湿地水源主要来源于大凹山、红岩脊、围沟、北梁上大南坡的地表水及泉水,经神山保沟、大佘沟、正沟、马营沟等,以弧型纵贯马营海湿地,然后穿过马营村汇入汾河,最后流入黄河。另一侧是经公海流入恢河,汇入桑干河,流入海河。因马营海及支流的流经地段为川谷地,水地面积大,且河水对河流两侧的地下水位及土壤发育的影响也较深较广。
二、地方经济及社区发展
城市湿地建设路径探析
一、建设的原则
系统保护、合理利用与协调建设城市湿地公园建设首先应该基于湿地的典型特征上,就是说要基于地表水的净化和调节;其次才是使湿地环境具有观赏性,并兼具野生的和园林的自然特征。这其中应遵循系统保护、合理利用与协调建设相结合的原则。在系统保护城市湿地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发挥环境效益的同时,合理利用城市湿地具有的各种资源,充分发挥其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以及在美化城市环境中的作用2。在系统保护的原则中,需要保护湿地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湿地生态系统的连续性、湿地环境的完整性、湿地资源的稳定性;在合理利用的原则中,强调合理利用湿地动植物、水资源、矿物资源,开展休闲与游览、科研与科普活动;在协调建设的原则中,强调城市与湿地整体风貌的协调、限定湿地公园人工设施的数量与规模、湿地公园内建筑风格等。这些原则实际上是在阐述城市湿地保护和利用的辩证关系。城市湿地生态价值高,保存这些生态价值最直接的办法是彻底保护,类似与自然保护区的做法;但城市需要发展,人们有生产、生活的需求,对湿地的利用也是合乎情理的。因此,需要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解决这个问题,即在保护城市湿地的自然属性和保证湿地生态系统能够自然演替的条件下,利用湿地资源可持续的为人们利用。对城市湿地的保护是为了更好地利用它为人类服务,而对城市湿地的合理利用反过来又促进了对它的保护。
二、建设的流程
城市湿地公园建设首先要在城市总体规划、绿地系统规划中通盘考虑,从规划的层面建立城市湿地公园体系;通过前期的详细调研和科学分析,对公园进行合理的规划设计;其次寻求合适的运营方式以及科学的管理方法;最后是建设后使用情况的评估、环境质量的监测以及建设经验总结,供其他类似建设参考。
1.纳入城市总规、绿规、建立城市湿地体系
城市湿地对城市的生态安全和环境质量改善具有重要作用,城市规划应该把城市湿地考虑进去。《办法》要求“国家城市湿地公园规划必须纳入城市总体规划、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和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并纳入强制性内容严格管理”,这使国家城市湿地公园保护有了法律保障。但这仅仅是针对国家城市湿地公园而言,中国目前大多数城市湿地仍缺乏有效的管理与规划,城市湿地在城市用地分类标准3中无名无份,这可能也是造成中国城市湿地退化与破坏的原因之一4。城市湿地的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需要一个完整的城市管理体系。体系的建立有两个原则:整体性原则和典型性原则。前者指城市湿地作为区域乃至更大范围的湿地生态系统的组成部分,其生态环境的变化,有可能对整个湿地系统产生影响,应将城市湿地与周边环境作为一个整体考虑,制订合理的保护、利用策略,以确保城市湿地生态系统完整性不致遭到破坏;后者则需要据湿地特征的典型性,使用生态敏感性分析来划分城市湿地的保护等级——核心城市湿地、重点城市湿地、一般城市湿地,典型性特征可能体现在城市湿地的水文、土壤、动植物、微生物方面,城市湿地的等级划分应确保城市湿地的典型特征不至发生改变。
浅议城市湿地公园建设中景观设计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环境保护的重视程度也在不断的提升,城市湿地公园的建设不仅能够有效地改善城市发展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还能为人们日常生活提供一个休憩的场所。但是因为湿地公园在建设过程中涉及的领域较为广泛,因此,具有一定的复杂性,为了加强湿地公园建设中的景观设计,必须要加强自然生态与城市发展等多方面的协调,从而保证湿地公园建设景观设计符合城市的发展要求。好的景观设计不仅能够体现湿地公园的生态效益,还能展现城市区域内的当地文化和景观效果。本文通过对城市湿地公园建设中景观设计原则进行分析,探讨如何提升城市湿地公园建设的景观设计效果。
关键词:湿地公园;设计方法;原则
1湿地公园建设中景观设计原则
1.1生态关系协调原则
为了能够有效地对湿地资源进行保护,帮助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湿地公园在进行景观设计时,必须要以生态关系协调原则为设计基础,保证城市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共处。因此,在对湿地公园建设景观进行设计的过程中,设计不能以改变生态环境为目的,不能对自然的生态资源进行破坏重建,而是要通过科学、合理的手段来引导湿地环境的发展,以长远的眼光来看待人与自然相互依存的关系,注重对乡土植物文化和区域可持续发展的考虑,构建节约型绿地。
1.2适用性原则
免责声明
公务员之家所有资料均来源于本站老师原创写作和网友上传,仅供会员学习和参考。本站非任何杂志的官方网站,直投稿件和出版请联系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