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贫困范文10篇
时间:2024-01-12 20:19:53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城市贫困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西南城市贫困原因分析论文
(一)区域经济发展落后,城市相对贫困问题突出
1.城镇贫困人口比重大,贫困发生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985年东中西部城镇贫困人口占全国城镇贫困人口的比重分别是:东部459万,占25.6%;中部967万,占54.0%,西部365万,占20.4%,中西部合计占74.4%;1995年,东、中、西部城市贫困人口占全国城市贫困人口的比重分别是:东部471万,占17.1%,中部1527万,占55.5%,西部754万;占27.4%,中西部合汁占83.9%。从贫困人口的比重变化看,东部地区在1985年~1995年间城镇贫困人口比重大幅下降,中部略微上升,而西部则大幅度上升,全国有8个地区城市非农业人口中20%都属于贫困人口,这些地区全部在中西部。
2.居民收入、消费水平低、贫困程度深
西南地区云、贵、川无论是农村居民或城市居民人均收人在全国比较都属低收入地区,不到全国平均数的50%,更是低于东部发达省市。
由于区域发展的不平衡,虽然东西部都受益于宏观经济改革,但受益的范围,程度是不同的。正是这种差距使得西部城镇居民陷入贫困的概率大于东部地区。导致区域发展落后,人均收入、消费水平差距不断拉大的原因主要有:
(1)起点低,“先天不足”从近代起由于政治、经济、社会、自然、地理等因素,资本最初是从东南沿海叩开中国封闭的门户,近代工业随之建立。而西部近代工业则长期空白,直到解放,历史留给我们的是东西部社会经济差距非常悬殊的严酷现实。建国前,70%以上的工业都集中在不到全国面积14.2%的东部沿海地区,而占全国土地面积81.8%的中西部地区仅占全国工业的9%;改革开放初的1978年按人均GDP排序,在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中,西南三省囊括了倒数前三名;贵州倒数第一,云南倒数第二,广西倒数第三;当时贵州、云南、广西的人均GDP分别相当于全国平均数的46.7%、60%和59.5%,人均GDP的绝对份额分别为175元、223元、225元。这就使得在以后全国区际大赛中,西南三省区的起跑线远远落后于其它地区,处于“历史性不平等”的不利地位。
我国城市贫困问题原因分析论文
[论文关键词]城市贫困社会结构
[论文摘要]社会学对城市贫困人口致贫原因的分析,主要是有两种角度:一种是社会结构角度,即从社会制度与政策、转型和流动等方面探索贫困出现的根源;另一种是个人家庭角度,即探索个人自身的素质、家庭状况及生活处境如何影响贫困。本文从社会结构角度对城市贫困问题的原因进行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开始探索建立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征程,开始实现社会转型,社会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在产业结构、就业制度等方面进行了重大改革,这些改革伴随着长期计划经济积累下来的问题,共同促成了新时期城市贫困问题的产生。
一、产业结构的变迁
新中国成立之初,受到西方资本主义世界的孤立与排挤,国际环境对我国的政治、军事、经济形成了巨大的压力和威胁,出于国家安全的需要,国内的经济发展带有明显的战时色彩,许多军工、重化工企业建在信息不畅、交通不便的深山之中,而这种由中央政府催生的产业结构多半与当地的比较优势相悖。总体上说,1978年以前,我国实行的是以追求高增长、计划化、工业化为特征的、典型的结构主义经济发展模式。这种发展模式使我国迅速建立起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但也导致了我国产业结构的畸形发展。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转型,在探索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随着产业结构调整和国有企业改革不断深入,计划经济体制下长期积累的问题逐渐暴露出来,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城市贫困层问题研究论文
长期以来,我国城市居民的贫困问题并没有引起较多的关注。一些由于个人或家庭原因而陷入生活困难的人口,通常被政府或各单位内部的救济体制所接纳。但是,在我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变迁的过程中,随着经济体制的转轨,城市居民收入差距扩大,通货膨胀加剧,加上社会保障体制不完善的影响,一些城市居民生活水平下降或者感受到了严重的相对剥夺。原有的社会救济体制已经不适应新的形势。这样,城市居民的贫困问题浮到了社会的表层,继中国农村贫困问题之后,开始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
一、九十年代以来中国城市贫困层状况
根据世界银行提供的数据,在80年代中期以前,我国城市贫困人口有减少的趋势;而在80年代中期以后,我国城市贫困人口则有明显的增加趋势。进入90年代后,我国城市贫困层有何新的变化呢?笔者认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城市贫困人口数量持续增长
在研究贫困问题时,我们一般区分两种贫困状况,即绝对贫困与相对贫困。
所谓绝对贫困人口是指,难以维持该地区最低水平的生活、需要得到社会救助的人口。1991年,民政系统所进行的城市孤寡病残救济和城市贫困户救济覆盖了1660万人口,占当年市镇人口的5.4%.近年来,由于一些企业,特别是国有、集体企业效益不好,导致许多职工生活困难和城市贫困人口增加。根据全国总工会提供的资料,1992年,全国约有700多万职工的实际生活水平处于贫困状态,加上其赡养人口(人均赡养系数为3.03),则贫困职工家庭总人数超过2000万人,占当年市镇人口的6.2%;1994年,全国贫困职工约1120万人,加上其赡养人口,约为3300万人,占当年市镇人口的9.7%.根据中国社科院朱庆芳研究员的研究,“1995年底被拖欠职工工资的人数有1000万人,被停发或减发退休金的退休人员有151万人,劳动部公布的登记失业人数为520万人,以上三部分共计1671万人,若包括他们的抚养人口,则为2890万人,再加上由民政系统救济的城镇孤老残幼等弱者190万人,共计3080万人。以上数字还不包括下岗人员550多万人。”到了1997-1998年,中国城镇贫困人口仍然居高不下,总数仍有约3000万人之多。
城市贫困人口问题
一、转型期与城市贫困人口
新中国成立以前,城市贫困人口占城市总人口的比重不低于60%,城市贫困人口相当普遍。从新中国成立到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城市中基本上不存在贫困人口,存在的是与全国农村基本一致的“共同贫困”人口,全国人民都在“共同贫困”的状态下生活着,这从某种意义上意味着城市贫困人口面临的问题相当严重。进入改革开放以来,允许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裕起来以带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政策号召,打破了“共同贫困”的局面,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出现了许多百万富翁,但随之也产生社会收入分配不均的问题,城市中贫困人口逐年上升。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扩展,社会转型和城市社会结构的急剧变迁,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国有企业进行了全面的改组和调整,这使城市下岗职工迅速增加。在当前社会救济制度和失业保险尚未健全的条件下,相当一部分的失业和下岗人员在再就业之前就已经进入城市贫困人口的行列,同时,一些退休较早和仅依赖退休金生活的老年人也极易陷入贫困。除此以外,在社会转型这一特殊历史时期,城市中还存在着大量农民工,他们往往收入较少、缺乏社会保障,也容易成为城市中的贫困人口。根据官方统计,截止到2008年3月31日,中国城市贫困人口有2200万人,平均保障标准为每人每月173元人民币。中国社会科学院发表的研究报告则表明,城市贫困人口规模被低估了,实际数目约4600万人,占总城镇人口的8%,这个比例要高于农村。城市贫困人口的扩大,不仅会导致城市贫困家庭生活困难,而且还会引发城市社会中的一系列其他相关问题。
二、城市贫困人口问题对个人和社会的损害
因贫困造成的后果,不仅对贫困人口本身有害,也对社会有害。
首先,对于城市贫困人口自身及其家庭来说,贫困的现实对他们的健康、教育、就业、住房、家庭生活等各个方面都有着一定程度的损害。在商业化的城市社会中,贫困人口的购买力低下,这不仅会导致他们在物质生活方面困难,而且还会导致他们难以平等地享用城市教育、医疗及其他各方面的服务。城市贫困人口在这些方面的落后会使他们的文化素质和生理素质低于非贫困人口,从而间接地导致他们的社会阶层地位下降,同时,也导致“贫困代际传递”,使他们的下一代仍可能面临贫困的窘境。另外,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大多数人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而贫困人口却无法公平地像非贫困人口一样享受到社会经济发展带来的生活质量提高,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是对贫困人口的一种社会排斥。其次,城市贫困人口问题的存在也对社会有着负面影响,表现在以下几方面:第一,城市贫困人口问题制约着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城市贫困人口劳动力资源优势不能充分发挥,影响社会生产的增长,从而制约社会的供给水平;城市贫困人口群体由于经济条件匮乏,消费能力和水平都低下,从而制约消费需求的扩大。第二,城市贫困人口问题制约着城市化的发展。农民变为市民是城市化的必经之路,而日益增多的城市贫困人口极大地制约了我国城市化的进程。第三,城市贫困人口的增多以及贫困程度的加剧影响社会的稳定。城市贫困人口大多是由社会原因造成,社会保障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部分贫困人口的最低生存需求,但在健康、教育和社交方面,这些人口许多最起码的需求还是无法得到满足,而且还面临社会歧视、子女教育等精神和心理上的压力。现实生活中面临的这些问题和心理的不公平感可能会刺激他们发生越轨行为甚至犯罪,从而危害社会的安定与团结。
三、城市贫困人口问题对某些权力集团标准的触犯
城市贫困群体思想政治工作
一、发挥媒体的舆论导向功能,运用思想政治工作的新载体
***明确指出:“历史经验反复证明,舆论导向正确与否对于我们党的成长、壮大,对于人民政权的建立、巩固,对于人民的团结和国家的繁荣、富强,具有重要作用。舆论导向正确,是党和人民之福;舆论导向错误,是党和人民之祸,党的新闻事业与党休戚与共,是党的生命的一部分。可以说,舆论工作就是思想政治工作,是党和国家的前途和命运所系的工作。”[1]正确的舆论宣传有助于使城市贫困群体充分了解和认识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培养他们正确的道德价值观念和现代法律理念。
1.传统媒体作为舆论宣传的有力武器,是对城市贫困群体进行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手段。1999年11月中共中央在《关于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指出,我国正处在改革的攻坚阶段和发展的关键时期,社会情况发生了复杂而深刻的变化,经济成分和经济利益多样化、社会生活方式多样化、社会组织形式多样化、就业岗位和就业方式多样化日趋明显,给思想政治工作带来大量新情况、新问题。城市贫困群体就是在社会转型和城市社会结构急剧变迁中出现的特殊弱势群体,为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因此,报刊、电视、广播等新闻媒体在进行思想政治工作的过程中,要做到立足于城市贫困群体的生活现状、心理状态以及现实需求来积极寻求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途径和方法。一是要在坚持党性原则和正确舆论导向的前提下,广泛宣传与城市贫困群体密切相关的政策调整、体制改革等方面的动态信息,使他们充分感受到党和政府的高度关注,积极转变思想观念,在社会中找到正确定位。同时,通过积极宣传脱困的典型事例来帮助城市贫困群体增强信心和决心。二是媒体要通过开辟专栏、开通热线等方式与城市贫困群体加强互动与交流,及时反映和妥善解决他们在思想上、心理上出现的问题,进行正确疏通和引导,帮助他们走出误区。
2.网络媒介作为舆论宣传的现代工具,为城市贫困群体的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巨大的发展空间。城市贫困群体的思想政治工作与现代信息网络技术的有机结合,是时展的客观要求和必然趋势,是提高思想政治工作时效性、扩大影响面的有效途径。具体而言,一是要充分运用多种传播手段相结合的方式,更直接有效地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把文字、声音、图片、动画等形式融为一体,可以使理论知识、新闻时事、政府决策这些内容以更加形象生动、深入浅出的方式为城市贫困群体所接受和认知。二是利用网络资源的优势加强思想政治工作者之间以及不同地区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推进对城市贫困群体思想政治工作的进一步开展。互联网为我们思想政治工作者之间架设了相互沟通交流的通道,利用互联网,我们可以适时交流工作,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并可通过网络开展合作攻关,使我们的工作更有针对性与实效性。[2]同时,通过网络传播的快捷性与信息资源的丰富性,有关部门可以及时充分地了解其他地区城市贫困群体思想政治工作的进行情况,学习宝贵经验,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有效地开展工作。三是要加强网络管理与建设。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只有进行严格的管理和合理的引导才能保证它沿着正确的方向发挥作用。要加强对思想政治工作网站、论坛等方面的科学管理与建设,保证网络真正为思想政治工作服务,为城市贫困群体服务。
二、发挥文化的社会教育功能,寻求思想政治工作的新途径
中共中央在《关于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若干意见》中强调,要积极探索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的规律和方法,重视发挥文化的社会教育功能。通过文化途径对城市贫困群体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有利于提高他们的科学文化水平,推动自身的思想认识、政治素质和道德观念的内化进程。充分发挥文化的社会教育功能,是促使城市贫困群体在思想、文化、能力等方面脱贫的重要环节。
我国城市贫困问题论文
[论文关键词]城市贫困社会结构
[论文摘要]社会学对城市贫困人口致贫原因的分析,主要是有两种角度:一种是社会结构角度,即从社会制度与政策、转型和流动等方面探索贫困出现的根源;另一种是个人家庭角度,即探索个人自身的素质、家庭状况及生活处境如何影响贫困。本文从社会结构角度对城市贫困问题的原因进行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开始探索建立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征程,开始实现社会转型,社会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在产业结构、就业制度等方面进行了重大改革,这些改革伴随着长期计划经济积累下来的问题,共同促成了新时期城市贫困问题的产生。
一、产业结构的变迁
新中国成立之初,受到西方资本主义世界的孤立与排挤,国际环境对我国的政治、军事、经济形成了巨大的压力和威胁,出于国家安全的需要,国内的经济发展带有明显的战时色彩,许多军工、重化工企业建在信息不畅、交通不便的深山之中,而这种由中央政府催生的产业结构多半与当地的比较优势相悖。总体上说,1978年以前,我国实行的是以追求高增长、计划化、工业化为特征的、典型的结构主义经济发展模式。这种发展模式使我国迅速建立起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但也导致了我国产业结构的畸形发展。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转型,在探索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随着产业结构调整和国有企业改革不断深入,计划经济体制下长期积累的问题逐渐暴露出来,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城市贫困人口相关问题研究论文
一、转型期与城市贫困人口
新中国成立以前,城市贫困人口占城市总人口的比重不低于60%,城市贫困人口相当普遍。从新中国成立到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城市中基本上不存在贫困人口,存在的是与全国农村基本一致的“共同贫困”人口,全国人民都在“共同贫困”的状态下生活着,这从某种意义上意味着城市贫困人口面临的问题相当严重。进入改革开放以来,允许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裕起来以带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政策号召,打破了“共同贫困”的局面,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出现了许多百万富翁,但随之也产生社会收入分配不均的问题,城市中贫困人口逐年上升。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扩展,社会转型和城市社会结构的急剧变迁,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国有企业进行了全面的改组和调整,这使城市下岗职工迅速增加。在当前社会救济制度和失业保险尚未健全的条件下,相当一部分的失业和下岗人员在再就业之前就已经进入城市贫困人口的行列,同时,一些退休较早和仅依赖退休金生活的老年人也极易陷入贫困。除此以外,在社会转型这一特殊历史时期,城市中还存在着大量农民工,他们往往收入较少、缺乏社会保障,也容易成为城市中的贫困人口。根据官方统计,截止到2008年3月31日,中国城市贫困人口有2200万人,平均保障标准为每人每月173元人民币。中国社会科学院发表的研究报告则表明,城市贫困人口规模被低估了,实际数目约4600万人,占总城镇人口的8%,这个比例要高于农村。城市贫困人口的扩大,不仅会导致城市贫困家庭生活困难,而且还会引发城市社会中的一系列其他相关问题。
二、城市贫困人口问题对个人和社会的损害
因贫困造成的后果,不仅对贫困人口本身有害,也对社会有害。
首先,对于城市贫困人口自身及其家庭来说,贫困的现实对他们的健康、教育、就业、住房、家庭生活等各个方面都有着一定程度的损害。在商业化的城市社会中,贫困人口的购买力低下,这不仅会导致他们在物质生活方面困难,而且还会导致他们难以平等地享用城市教育、医疗及其他各方面的服务。城市贫困人口在这些方面的落后会使他们的文化素质和生理素质低于非贫困人口,从而间接地导致他们的社会阶层地位下降,同时,也导致“贫困代际传递”,使他们的下一代仍可能面临贫困的窘境。另外,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大多数人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而贫困人口却无法公平地像非贫困人口一样享受到社会经济发展带来的生活质量提高,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是对贫困人口的一种社会排斥。其次,城市贫困人口问题的存在也对社会有着负面影响,表现在以下几方面:第一,城市贫困人口问题制约着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城市贫困人口劳动力资源优势不能充分发挥,影响社会生产的增长,从而制约社会的供给水平;城市贫困人口群体由于经济条件匮乏,消费能力和水平都低下,从而制约消费需求的扩大。第二,城市贫困人口问题制约着城市化的发展。农民变为市民是城市化的必经之路,而日益增多的城市贫困人口极大地制约了我国城市化的进程。第三,城市贫困人口的增多以及贫困程度的加剧影响社会的稳定。城市贫困人口大多是由社会原因造成,社会保障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部分贫困人口的最低生存需求,但在健康、教育和社交方面,这些人口许多最起码的需求还是无法得到满足,而且还面临社会歧视、子女教育等精神和心理上的压力。现实生活中面临的这些问题和心理的不公平感可能会刺激他们发生越轨行为甚至犯罪,从而危害社会的安定与团结。
三、城市贫困人口问题对某些权力集团标准的触犯
失业保险对城市贫困的有效解决论文
摘要:城市贫困是困扰政府和城市居民的一大难题。着重阐述了以下问题:我国城市贫困的概况,为什么要反城市贫困,如何通过失业保险有效解决城市贫困等问题。
关键词:城市贫困;失业保险;促进就业
贫困问题是全球关注的长期性、综合性的问题。在科技高度发达的今天,贫困仍几乎在所有国家都存在。我国的城市贫困问题是相当严重的,这不仅会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还会引发一些社会问题,解决贫困问题是我们迫在眉睫的任务。
一、我国城市贫困的概况
1.1城市贫困的界定
贫困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其内涵十分广泛。从不同角度和不同发展时期对贫困可以做出多种定义。传统的贫困定义主要是收入贫困,即收入水平低下,不能维持基本生活。国际广泛采用的贫困定义是世界银行在以“贫困问题”为主题的《1990年世界发展报告》中给出的参照定义:即“缺乏达到最低生活标准的能力”。通过收入和支出的最低生活标准来表示,贫困不仅是物质上的匮乏,而且还包含低水平的教育和健康。世界银行《2000/2001年世界发展报告》则将贫困的概念进一步扩大,不仅包含以上内容,还包括风险和面临风险的脆弱性,以及不能表达自身的要求和缺乏影响力。在国内学者中比较一致的定义认为,中国城市贫困是在特定的社会背景下城市部分社会成员由于缺乏必要的资源而在一定程度上被剥夺了正常获得生活资料和参与经济和社会活动的权利,并使他们的生活持续性地低于社会的常规生活标准。
城市贫困群体思想政治工作论文
摘要:城市贫困群体的思想政治工作是促进城市贫困群体自身健康发展重要前提,是城市反贫困工作顺利进行的有力保证,是推动和谐社会进程的强大动力。本文从发挥媒体的舆论导向功能、文化的社会教育功能与社区的公共服务功能三方面,就如何对城市贫困群体思想政治工作加以创新的问题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城市贫困群体/思想政治工作/创新
思想政治工作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是新形势下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重要方法,是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在社会转型过程中,我国城市贫困群体的大量出现及逐步扩大化,引发了一系列的社会矛盾和问题,成为和谐社会的现实隐忧。要从根本上解决城市贫困群体的脱困问题,推进和谐社会进程,就应使思想政治工作“生命线”的作用落到实处。而要加强城市贫困群体的思想政治工作,就必须根据不断变化的新形势,充分运用新的载体,寻求新的途径,开辟新的阵地,积极推进城市贫困群体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
一、发挥媒体的舆论导向功能,运用思想政治工作的新载体
***明确指出:“历史经验反复证明,舆论导向正确与否对于我们党的成长、壮大,对于人民政权的建立、巩固,对于人民的团结和国家的繁荣、富强,具有重要作用。舆论导向正确,是党和人民之福;舆论导向错误,是党和人民之祸,党的新闻事业与党休戚与共,是党的生命的一部分。可以说,舆论工作就是思想政治工作,是党和国家的前途和命运所系的工作。”[1]正确的舆论宣传有助于使城市贫困群体充分了解和认识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培养他们正确的道德价值观念和现代法律理念。
1.传统媒体作为舆论宣传的有力武器,是对城市贫困群体进行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手段。1999年11月中共中央在《关于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指出,我国正处在改革的攻坚阶段和发展的关键时期,社会情况发生了复杂而深刻的变化,经济成分和经济利益多样化、社会生活方式多样化、社会组织形式多样化、就业岗位和就业方式多样化日趋明显,给思想政治工作带来大量新情况、新问题。城市贫困群体就是在社会转型和城市社会结构急剧变迁中出现的特殊弱势群体,为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因此,报刊、电视、广播等新闻媒体在进行思想政治工作的过程中,要做到立足于城市贫困群体的生活现状、心理状态以及现实需求来积极寻求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途径和方法。一是要在坚持党性原则和正确舆论导向的前提下,广泛宣传与城市贫困群体密切相关的政策调整、体制改革等方面的动态信息,使他们充分感受到党和政府的高度关注,积极转变思想观念,在社会中找到正确定位。同时,通过积极宣传脱困的典型事例来帮助城市贫困群体增强信心和决心。二是媒体要通过开辟专栏、开通热线等方式与城市贫困群体加强互动与交流,及时反映和妥善解决他们在思想上、心理上出现的问题,进行正确疏通和引导,帮助他们走出误区。
税收体系促进城市贫困群体就业论文
编者按:本文主要从城市新弱势群体的现状;税收政策与城市新弱势群体就业关系;促进城市新弱势群体就业税收政策的着眼点;具体建议四个方面进行论述。其中,主要包括:就业环境不利于城市新弱势群体就业、城市新弱势群体自身素质不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城市新弱势群体失业有其自身的特殊性、高劳动成本经常被认为对这种状况负有责任、税收政策作为一个外生变量、税收优惠政策也是重要手段、增大对教育培训的支持、加大对企业的支持、对城市新弱势群体自谋职业或自主创业给予支、建立针对农民工的税收优惠政策等,具体材料请详见。
内容提要:以市场为导向的经济体制改革带来了中国社会巨大的变化,平均每年8%的经济增长速度取得了举世公认的成就。但必须承认,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引发了如收入分配差距拉大,失业率上升等诸多问题,这已成为影响我国未来经济持续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要障碍。失业人员的增加,收入分配差距的拉大、不可避免地导致贫困人口的激增及对社会公平的思考。更为令人担忧的是在城镇,由于失业,大部分人陷入绝对贫困,两极分化现象日益严重。种种迹象显示,中国正在逐步形成个新的阶层:城市新弱势群体。
一、城市新弱势群体的现状
与一般老、弱、病、残、妇女、儿童等弱势群体不同,城市新弱势群体是指那些由于职业技能差、文化水平低,虽然都在积极寻找工作,但很难找到合适的工作,即使就业也基本属于临时就业或弹性就业,就业质量低下,享受不到各种保险和有关福利待遇的人员。下岗失业人员与进城务工的农民是城市新弱势群体的主要组成者。在数量上,他们已经超过城镇登记失业人员,在生活水平上他们处于社会的最低点。如表1、表2所示。
就业环境不利于城市新弱势群体就业。近两年,我国劳动力市场呈现明显供大于求的局面,就业弹性逐年下降。不但城市新弱势群体需要工作岗位,每年的大中专毕业生也面临就业难的局面。经济模式的转变是引起失业严重的主要原因。在经济模式走向集约化发展道路的情况下,GDP每增长一个百分点只能拉动60万~70万个就业岗位。而过去在粗放型的经济发展模式下,GDP每增长一个百分点,拉动就业可以达到200多万人。加入WTO后我国企业面临着结构性冲击,受影响的行业、企业必将加大结构调整的力度,结构性失业人员的增加不可避免,进一步加大了劳动力市场非均衡状态。
城市新弱势群体自身素质不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城市新弱势群体的显著特点是职业技能差、文化水平低,根据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的调查,下岗失业人员大专及以上的占到下岗失业人员总数的约7.9%,中专及高中的占到38.4%,初中及以下的占到53.7%;农民工情况更差,大专以上的只占到0.4%,中专及高中的占到11.3%,初中及以下的占到88.4%.这种情况使他们在就业方面往往面临着种种劳动力市场障碍,如受歧视、缺乏接受培训的机会、自身不能适应经济的迅猛变革,以及伴随贫困而来的各种不利因素,这些都阻碍了他们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