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精细化管理范文10篇
时间:2024-01-12 19:37:05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城市精细化管理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城市管理精细化工作调研报告
内容摘要:本文从城市发展的要求,提出城市管理精细化的概念,并以此为基础,结合盛泽、*的具体情况,论述城市管理工作如何从广度、深度和质量三方面提高城市管理水平,提升城市市容。
关键词:精细化城市管理*
两千多年前,中国伟大的哲学家老子在《道德经》中就说过“天下难事,必做于易;天下大事,必做于细”。而今,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化的推进,城市市容逐渐成为城市竞争力的重要体现,成为社会生产力的重要组成,成为涉及社会生活方方面面的大事,如何从小事做起、从细节做起,坚持不懈,全面提升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促进和谐社会建设,就成为摆在每一个城市管理工作者面前急需认真系统探索的重要课题。
一、城市管理精细化产生的时代背景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把“建设服务型政府,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放到十分重要的位置。城市管理是社会管理的重要内容,随着城市化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社会各个方面和广大市民对城市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这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城市管理需求趋于人性化。按照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人的需求由低到高共分为五个层次,分别是生理、安全、交往、自尊和实现自我价值。由此可以看出人的需求是丰富多样的,是动态发展的,并且会随着社会的进步、城市的发展和自身地位的提高,越来越关注人性需求的多样性。这就要求城市管理以人为本,以人的需求为出发点,提供良好的更精细的服务产品。
城市设计精细化管理思路与策略
随着我国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城市范围的不断扩大,城市规划作为城市建设和发展的基本保障,在其中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然而,在当前城市规划管理中,仍大量存在粗放式的管理模式,导致当前城市设计在管理方面存在着诸如城市改造与建设不完善、管理手段不科学等问题。面对这样的现象,为了提高城市规划的管理水平,本文提出了采用精细化城市规划设计模式解决当前城市规划设计中的问题。
1当前城市设计在精细化管理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1.1缺乏城市设计的控制要素,致使城市建设管理模式未能有效形成。放眼如今我国各大城市,可以说绝大多数城市在规划管理过程中,在城市基础配套设施、地块用途及开发强度等用地布局和结构方面都做出了明确的要求和规范,但是对于在城市设计方面的控制要素而言,大多只停留在对建筑风格和色彩的要求上,相较而言是相对缺乏且十分简单[1]。由于当前城市设计的重心普遍都是放在对方案的设计上,缺乏精细的城市空间形态的研究和探索,如此一来,不仅造成了不少地区城市风貌相差无几的病态现象,而且也导致了诸如环境设施内容、城市风貌与建筑风格等很多城市精细化建设要素无法得到有效地落实和管控,进而导致无法形成科学、合理以及行之有效的城市建设管理模式。1.2城市形态量化控制标准缺乏,致使城市形态难以控制。在过去一段时间里,我国在城市规划方面主要以增量规划为主,这样的管理模式有效地满足了当时城市发展的需要。然而,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以及城市建设步伐加快,这种规划方式显然已经不适应当前的发展需要,不仅给环境带来了一定的破坏,而且出现了公共界面、城市天际线、滨水空间等空间形态失控的局面[2]。针对上述问题,虽然近来年在城市设计方面,国家大力提倡以城市空间形态设计为主的城市设计,但现行的城市设计内容基本上都以定性控制为主,在定量控制上则是少之又少的,这就造成了对城市规划设计进行操作和管理的困难局面,致使城市形态难以控制。1.3部分管理要素缺乏可操作性,致使与多元化建设要求不相适应。对于目前的城市规划管理,配套面积计算规定、建筑规划技术规定以及日照计算规定等是构成其规划管理体系的主要部分。就该构成体系而言,虽然其应用范围很广,也得到了很大程度上的认可,同时也具有编制时间短等优势,但是从长远来看,由于其中部分控制要素操作性的缺乏,导致了其长期使用势必会带来一定的隐忧。90%的城市设计要素中,都有占线率这个指标,由此也可见这个指标的重要程度,但如果将这一指标作为所有建筑项目的强制指标去执行,势必会造成城市建筑形式单一、街道界面缺少开合等一系列问题,但是如果不能对其进行有效控制,会给城市的公共空间形态带来不同程度上的影响和破坏。由此可见,在实际的建设中,如果不能对要素的重要程度做出明确的判断和评价,那么对于多元化的建设而言,这些要素是很难得以落实的。1.4法定地位的缺失,导致城市设计缺乏实施的手段和途径。对于城市设计而言,其不仅能够极大地促使城市品位的有效提升,而且城市设计也是城市进行规划与管理的有效手段之一,其对于城市发展所起到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但在实际工作中,由于法定地位的缺失,同时缺乏相应的规章制度对城市设计及实施流程做出明确的规范,致使城市设计在相应的实施手段和途径是相当匮乏。而这其中,最为直观的体现便是由于缺少相应的审查和管理机制,导致很多城市设计成果很大程度上难以通过相关程序使其法定化和制度化。
2基于城市设计视角下城市规划精细化管理的主要思路
2.1促使精细化管理实现的前提和基础条件。毋庸置疑,精细化的城市规划管理不仅能促进管理效率的提升,同时对于城市效益的提高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想要提升城市设计视角下城市规划的整体水平,达到资源优化配置并推动现代化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最佳途径便是进行精细化的管理。而这其中,最关键的是建立健全、明确、可执行以及可量化的工作规范,同时也要使该工作规范的精密性和规范性得到充分的保证,赋予其应有的可实施机制和法定地位。在具体编制技术层面,想要实现精细化管理的技术编制体系,则应该将量化标准、可管控要素以及执行程序作为其中的基础和前提条件,并根据城市设计的编制内容、具体管理实施机制及信息管理系统建设等方面着手进行相应的改革和调整,促使城市规划精细化管理体系具有较强的可执行性和可实施性。2.2促使精细化管理实现的核心。城市规划设计方面,技术管理规定无论是在环境内容、空间形态上,都要做相关的引导和指引。但在特定地区,特定环境管理上,可通过通过量化控制的方法适时地对某些重点区域和城市节点进行更为高效的控制和管理,是促使精细化管理得以实现的核心之一。例如,在城市的核心区域或者城乡的结合地带,采用量化的方法,根据参照中心不同的区位,进行建设项目的建筑密度、高度等方面的相关设定,强化管理的立体化和可操作性,进而使城市设计得以精准地落实和开展。当然,想要将城市规划管理和城市设计可以有效地衔接在一起,光靠量化的城市设计成果是不足的,要真正促使城市规划精细化管理的实现,还必须保证城市设计成果的法定化。例如,为了让城市设计成果得以法定化,日本、美国、新加坡等发达国家均在城市设计内容上做了相应的法律方面的制度化处理。日本通过设计特有的法律法规对设计内容进行固定;美国为了对设计质量方面的要素达到控制的目的,出台了城市设计导则和区划法进行设计审议;新加坡则将城市设计内容添加进了现有的法定管理平台中[3]。对此,想要实现精细化管理,为相关的城市设计内容提供一定的法律支撑是必不可少的,只有使这些城市设计成果及其应用得以制度化和法定化,才是精细化管理得以实施的核心。
3基于城市设计视角下城市规划精细化管理的主要对策
城市精细化管理和质量提升探讨
一、城市精细化管理和城市发展质量的内涵
城市精细化管理是城市资源配置最优化、以人为中心的城市运行合理化,它是一种有灵魂、有温度的最优管理。从粗放型管理形态向精细化管理模式跨越,是中国城市普遍面临的命题。学者们从不同的视角,对城市发展质量进行了界定。中国人民大学区域经济研究所副教授叶裕民认为城市发展质量本质上是一个城市现代化水平的体现,同时也是农村向城市转变、农业用地向工业用地转变的过程。随着城市化的发展,迁移到城市的农民逐步在思想观念、教育理念、行为方式等方面向城市居民转变。该定义主要是从城市化过程的角度对城市发展质量进行界定。国家统计局和中国统计学会认为城市发展质量是指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质量和水平,城市居民在城市中生活质量的体现,国家经济、政治、军事、科技、社会等方面的协调发展。该定义重点关注城市大系统中各子系统之间的协调发展。还有学者认为城市发展质量是“城市在发展过程中,各种功能发展水平及其满足公众当前与未来需求的程度”。该定义重视以人为本,并关注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城市精细化管理与城市发展质量是两个相辅相承的概念。城市精细化管理是城市发展质量提升的必要条件,精细化管理是手段,发展质量提升是目的。
二、我国城市精细化管理和城市发展质量不足的表现
(一)不同主体视角对不足的感知。市民、企业和政府等不同的主体,对城市精细化管理和城市发展质量不足的表现有着不同的认识和感受。第一,从市民感知的视角。城市居民主要是从城市服务接受者的角度,在日常生活中对城市内涝、“马路拉链”、环境污染等结果性的内容,有着更多体会和感知。第二,从企业感知的视角。企业主要是从生产者的视角,对城市投资环境、生产要素获取的价格和难易程度等过程性的内容,有着更多体会和感知。第三,从政府感知的视角。政府主要是从城市公共服务供给者的角度,对诸如人才缺乏、部门分割等影响公共服务供给能力的内容,有着更多体会和感知。城市不同主体对城市精细化管理和发展质量的认知可能存在较大差异,比如,在一些城市,市民高水平的幸福感认知可能与企业低水平的投资环境认知并存。因此,对城市不同类型主体感知的具体分析尤为必要。(二)现有评价指标体系具有局限性。现有城市发展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具有局限性,表现在过分强调经济增长、资金和其他要素投入、传统公共服务、基础设施规模以及传统的环境指标;增长性指标过多,发展性指标不足。现有指标体系的局限性直接影响了评价结论的准确性,导致对城市精细化管理和城市发展质量存在的问题认识上出现偏差。(三)产生问题的原因。城市的问题,最终总是能归结到人、产业、政府等方面的原因。城市精细化管理和发展质量的不足,往往可追溯到人的城镇化不足(特别是农村转移人口不能市民化)、对人才的吸引力和包容性不足、产业结构和产业层级不合理、政府规划不当(城市无序扩张)和政府对市场的干预不合理几大原因。
三、城市精细化管理和发展质量提升的激励机制
为解决上述不足,需要从技术创新、观念转变、制度建设、外部推动等方面多管齐下,综合作用。其中,激励机制显得尤为重要。离开有效的激励机鸟瞰沈阳城市景观制,城市精细化管理和发展质量提升就无从谈起。这里的激励机制既包括内部主动式激励,也包括外部被动式激励。(一)内部主动式激励。1.领导干部激励机制。首先是领导干部任期激励。中共中央办公厅关于印发,中办发〔2006〕19号,《党政领导干部职务任期暂行规定》要求,党政领导干部一个任期内调整职务一般不得超一次,如果职务调整过于频繁,将不利于对领导干部形成推进城市精细化管理和提升发展质量的正向激励,因为后者很难体现为领导干部任期内的政绩。城市可持续发展需要领导干部的长期思维,而领导干部的长期思维需要相应的领导干部任期设计匹配。同时,领导干部任期也不宜过长,否则容易带来“边际收益递减”以及腐败发生概率增加等后果。有效的领导干部任期激励需要在预防腐败和预防为官不为之间找到任期设计平衡点。而该平衡点的确定也受到年龄、职务、地域等因素的影响。其次是政绩考核体系。政绩考核结果直接关系到领导干部的理论水平和工作能力等,因此政绩考核体系成为领导干部履职行为最有效的指挥棒。在考核指标上,应充分体现多样性、层次性、时限性、可衡量性等原则。既要包括经济性指标,也要包括社会和生态性指标;既要有宏观层面指标,又要有微观层面指标;既要有短期性指标,也要有中长期性指标;既要有定量指标,又要有定性指标;既要有规模性指标,又要有质量性指标。2.公众参与激励机制。管理学中基本的目标管理法在城市管理中同样适用,并主要体现为城市管理中的公众参与。20世纪60年代的欧洲社会产生了公众参与理论并付诸实践,到了上世纪80年代,我国开始引入公众参与。目前我国在城市规划和城市环境管理中的公众参与这一激励形式得到更多应用。公众参与不宜是运动式的,而应建立起长效治理机制。本文认为,城市管理中的公众参与应实现“四化”,即实现公众参与的普遍化(非少数“代表”),实效化(避免流于形式),长效化(避免运动式),关联化(与公共服务水平、社区地位等挂钩)。(二)外部被动式激励。城市管理的外部被动式激励首先体现在国家间的竞争,比如中美贸易战从经济政策、产业结构、技术创新以及城市公共管理等方面带来的影响。对我国城市来讲,面临着将外部冲击和压力转化为动力和激励的重大挑战。对国外城市精细化管理经验进行主动学习和借鉴,并结合我国国情进行创新,这是我国城市管理应对国家间被动式激励的最佳选择。其次体现在一个国家内部的不同城市间竞争。当前我国城市间的竞争日趋激烈,人才和资本在不断地“用脚投票”,影响和改变着城市间的竞争格局。我国不同地区城市管理水平具有较大的差异性:现有基于对44个城市的评价研究发现,东部最高,中部不均衡,西部最低,东北部居中。城市精细化管理和发展质量的地区间差异直接导致人才和资本“用脚投票”,对落后地区的城市管理形成外部被动式激励。无论是国家间,还是城市间的外部被动式影响, 都不是以城市自身的意志为转移的。 但是,城市可以做到“化被动承受为主动适应,化压力为动力”,以主动创新提升城市自身精细化管理水平和发展质量。
城市园林绿化精细化管理研究
摘要:社会的极速发展,基础建设占据了大量的土地资源,生态环境在工业化、城市化的影响下,变得脆弱和恶劣,生态平衡造到破坏,大自然饱受蹂躏,人们的生活环境遭受到威胁,建设园林城市的需求越来越被人们所认可,保护环境就是保护人们自身,城市园林绿化也在国家政策支持下,在法律、法规的调控下蓬勃发展。随着园林绿化行业的深入发展,精细化管理成为促进城市园林建设的重要手段,从园林建设,到后期园林的养护工作,利用精细化原则进行管理实施,极大推动了园林建设成效。甘肃张掖市在城市园林绿化管理中,在常规管理的基础上,引进学习先进的人文思想和管理办法,通过对园林绿化细化分工、精致管理,最大限度发挥园林绿化的作用,达到长久有效的受用。
关键词:城市;园林绿化;精细化;管理
园林绿化建设是城市发展过程中向建设生态宜居城市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着城市的对外形象,也关乎到城市居民的切身利益,更是对生态建设,生态文明的积极响应。精细化管理具体可以以建设宜居张掖市为目标,结合城市文化历史,学习先进的园林绿化管理模式,优化绿化技术,建设精品的城市绿化园艺。在城市园林建设和管理过程中,降低资源损耗,通过精细化管理保证每个环节顺利实施,提高整个园林绿化的成果质量。
1现阶段城市园林绿化管理存在的现状
城市园林建设是市政行为,是一项利国利民的公共事业,是国家和地方政府通过不懈努力,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旨在提高城市生态环境,改善居民的生活质量,造福于人民的公共事业,受到国家法律法规的保护。城市园林建设是一项巨大的民生工程,需要多部门、多行业的协同,从规划涉及、采购施工,到园林管理养护,每一个步骤都需要面面俱到,所以,在实施过程中难免存在相应的不足之处。城市绿化建设要根据当地气候以及建设绿地比例等多方面实施,所以在建设过程中,会出现为了加快建设,出现贪大求全、急功近利现象,忽视了细节,导致城市绿化应有的生态作用得不到充分的发挥,存在质量问题。例如,城市总体绿化面积达到国家标准,规模巨大,但缺少实际考虑,对于人们的实际作用微乎其微。城市绿化选用的植物不适合当地的环境要求,导致植物不能有效生长,或者选用植物带来负面影响,给人们带来极大不变,这些小因素,往往影响着绿化的整体质量。城市绿化建设牵涉多个部门的协同管理,出现管理部门分工不明确,就会导致管理力度不足和管理效率低下的问题。城市发展牵涉到居住用地,交通用地和绿化用地,其他市政建设用地也会发生互相重合的现象,如果在建设改进市政设施过程中,不能有明确的责任划分,就会出现相互推诿现象,导致建设不能有效进行,也会因为规划不合理造成返工影响,影响财政预算;责任划分不明确,无法及时对发生问题解决,就会造成城市绿化建设受到影响。绿化建设之后园林植被的管理与维护也是一项重要工作,关系到植被的成活率,同时也关乎到市容市貌的维护。植被的管理与维护需要专业人员进行养护,而现实中往往出现工作不到位现象,植被的死亡,植被的修剪工作出现问题,造成植被的死亡和园林景观的破坏,影响经济效益和绿化效益[1]。城市绿化建设成果也关系到居民的整体意识,草坪的践踏、观赏植物的破坏等问题出现,加强素质教育,提升人们的整体意识,保护好植被的生存环境,共同维护城市绿化建设,推进城市绿化发展。
2城市园林绿化精细管理遵循原则
城市精细化管理的实施意见
为全面推进城市精细化管理向纵深发展,在加快城市建设、打造*速度的同时,使省会城市管理水平再上新台阶,实现建设与管理协调发展、同步提升、相得益彰,努力打造干净整洁、清新靓丽、井然有序、文明和谐的省会环境,彰显省会新形象,决定在全市推进城市精细化管理运行体系建设。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方针,通过将城市管理工作流程化,强化各流程环节的责任追究和奖惩制度的落实,进一步完善市、区、街、居四级联动的城市管理网络,在城市管理的每个步骤贯穿精心、每个环节做到精细、每项标准达到精确、每个景观力争精致,每项工作做成精品,进一步把城市管理工作做得更深、更细、更实,为打造繁华舒适、现代一流的省会城市提供有力支撑。
二、工作目标
针对当前城市管理工作中机构设置不合理、机制运行不顺畅、职责分工不明晰、执法力度不到位、工作水平不够高等问题,通过强力推进精细化管理,建立起城市管理职责明确、标准统一、奖惩科学、运行高效的良性管理机制。
三、主要措施
城市管理精细化经验交流
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管理城市构建和谐——*市提高城市管理精细化水平综述年初,市委十一届三次全会、市人大十二届三次会议,分别提出了提高城市管理精细化水平的总体要求。此后,“精细化管理”的工作理念和管理模式宛如一缕势头强劲的春风吹遍了我市的整个城管行业,渗透到每一个工作环节、每一个管理角落。*市城市管理局在深入调研,听取民意,摸清实情,充分论证的基础上,把城市管理工作科学定位在提高城市管理精细化水平上,出台了《*市城市管理局20*年提高城市管理精细化水平工作方案》及其相配套的工作监督办法、目标考核方案、行业管理(作业)标准、层级职责、人员行为规范文件。通过市容环境管理责任区和城管行政执法勤务区管理模式,实行市、区、街三级管理。“无积尘”清扫,“城管的士”监控,城市管理进社区,数字化城管网格化管理,巡、管、督“三权分离”制约机制为城市管理注入了新的活力,在“大冬会”、“医博会”、“韩国周”、“黄金周”期间发挥了重要作用。科学化发展、人性化管理、精细化操作、法制化建设、规范化服务已成为每个城市管理者的工作追求和敬业守则。走在街上,市民会欣喜地发现,*的城市管理更加注重细节、更加注重以人为本了,城市管理越来越细致、越来越贴近市民的心了,原本一些容易被忽略的管理细节正在发生着喜人的变化。
市容环卫篇——
精扫细清营造优美城市环境
实行精细化管理工作以来,市容环卫办从转变管理理念,完善管理制度入手,细化管理标准,创新管理方法,建立了行业管理、社会监督、全民参与,三位一体的管理框架。
建立和完善了包括公共设施容貌,临街建筑物容貌,户外宣示物容貌,商服门面容貌,街路清扫保洁,垃圾收集、运输,公厕管理,建筑垃圾管理,冬季清除冰雪和管理部门岗位职责以及管理人员、作业人员行为规范等覆盖市容环境卫生行业管理三个方面、十九项管理标准和管理制度。今年,市环卫办把改变背街背巷、居民庭院的环境卫生质量作为提高市容环境卫生精细化水平的重点,采取集中清理整治与加强日常管理相结合的作法,延伸管理触角,拓展管理范围,组织环卫专业队伍,调集车辆2.2万余台次,对背街背巷、居民庭院、出城口、城乡结合部位、铁路沿线周边污冰垃圾加大了清理整治力度,城区市容环境卫生整体水平有了明显提高。南岗区按照“露出道牙子、消除土面子、冲净灰道子”的标准,坚持点、线、面相结合,水冲作业与人工刷洗同步操作,使街路清扫保洁达到了重点突出、无作业盲区的精细化作业标准;动力区全面实行环境卫生工作社区化服务,将全区环境卫生作业细化为12个区域,46个社区,98个网格,有效促进了环境卫生的质量提高。为迎接第24届“**会”,市环卫办以“突出重点、打造靓点、多出精品”为原则,对城乡路、埃德蒙顿路、新阳路、和兴路、文昌街、和平路、黄河路、地段街、红旗大街等,市区的会展线路以及迎宾干道的楼体立面进行了全面、集中整饰。精心组织、精细设计、精心调整色彩搭配,高质量、高标准粉刷楼体720栋,靓丽的城区容貌。在充分听取有关方面专家意见的基础上,重新制定并实施了《*市牌匾设置管理规范》。成立了专项牌匾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对市区,主干街路的牌匾按精细化要求进行整治,整治不规范牌匾400余块,靓了城市夜景,塑造了城市良好形象,展示了北方旅游文化名城的风采。
在清冰雪工作中,市城管局坚持“突出重点、分类推进、保障交通”的原则,对市区清冰雪区域1660条街路、3060万平米,清冰雪工作实行细化管理。建立决策、指挥、作业三级管理体系,完善考核评比机制,实行黄牌警告和以奖带投的资金分配政策,建立气象预警预报平台,使清冰雪工作,充分体现以人为本,更加符合实际。
城市化战略定位精细化管理研究
摘要:中国的城市化正处在由“经济发展型”向“民生福祉型”的转型时期,政府在对城市进行综合管理的调控下,重视对城市的市场化管理机制建设,以市场为导向实现城市需求模式管理改革。在此基础上城市管理还应根据市场经济和城市发展的要求,坚持城市化战略定位,加强智能化政府管理;提升科技化管理水平,创新精细化管理体制;提高公众化参与力度,体现社会化协调管理;健全服务性公共管理,完善人性化保障体系。推进我国城市管理的精细化、网格化和民主化建设,确保城市经济和社会的健康稳定发展。
关键词:城市管理机制;创新体制;体制改革
一、我国城市管理机制的现状
(一)城市管理复杂化。中国的城市化正处在由“经济发展型”向“民生福祉型”的转型时期,国情较复杂,千百个城市的不同地域、文化及民俗习惯等差异致使具体的城市管理体制不能一蹴而就。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和都市圈的大幅扩容,城区面积和人口、车辆、建筑规模不断增长,给城市管理工作带来了越来越多的新课题和新问题。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的思想理念、追求取向、生活方式呈现多样化趋势。公众对适宜人居住城市标准有了更高要求,给城市管理带来了新的压力和难度。(二)管理模式粗泛化。正因为国情的复杂性,政府在城市管理机制上出台的诸多政策、法律、法规不能面面俱到,与时俱进。政府的各职能部门管理相对独立化,整体管理模式粗泛化。其专业化、系统化、信息化程度较高,关联性、协调性、统一性较弱。尚未形成完善的大数据、云服务的网格化管理。信息的片段化削弱了政府服务质量。(三)管理观念差异化。我国人口众多,分布极广,且文化程度、贫富程度不均。城市也相对分为几线城市。在目前的城市管理体系下,权威机构的总体统筹协调功能仍然倾向于城市建设,市政建设多看重于经济效益和近期利益,对社会效益、长远利益、环境保护、生态平衡的重视程度不够。建管齐抓的指导思想还未起到主导作用。在不同程度上存在管理因利益放手,规划为开发放行,环境向建设让路的问题。(四)监督意识淡薄化。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公民的文明程度和法治观念还有待于增强。政府对公民自律和普法的宣传力度未及时跟进。目前城市管理的关联性较强,呈现系统复杂、条块交叉、层级互管等现象。市、区、街包括社区的职能定位重叠,各个层级之间的管辖范围尚未理顺。社区管理模式还在探索完善之中。综合执法体系还不够健全,执法人员法治水平、法制意识有待提高。交叠的管理体制使执法人员和公众的监督意识淡薄。因此,城市管理重中之重是要加强城市管理的机制改革。调整城市定位,抓好科学管理;优化产业结构调整,修缮城市基础设施;完善城市综合治理,提高公众参与监督;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提供便民服务,不断提升我国城市管理水平。
二、创新我国城市管理机制的重要意义
创新城市管理机制是推进新时代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举措之一。城市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介质,城市管理是加快城市化进程的重要保障。创新城市管理机制是适应城市发展需要,提升适宜人居住指标的重要途径,是落实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必然要求。实施有效的城市管理措施,可以切实实现城市规范化管理,优化国土资源配置,提高量化管理效率,增强城市承载能力,营造舒适生活环境,提升城市文明程度,提高民众生活质量,加快构建和谐社会。创新城市管理机制是体现现代文明和国民实力的重要标志之一。城市管理,即对城市的规划、建设和管理等多方面进行的规范管理和有效监督,它在现代文明进步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创新城市管理,实现城市网格化精细化管理,通过建章立制、细化定位、优化流程,实现城市管理网格全覆盖。有效整合现有城市管理力量,可通过政府协管、公众监督、媒体宣传等多种途径和载体,提升城市文明程度,提高公众现代文明意识,使人们的文明程度与现代化的城市相适应,从而营造出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和环保、平衡的生态环境,这是体现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指标之一。
城市精细化管理行动方案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县城市精细化管理实施方案》,推进城市高质量发展,根据《省城市品质提升行动方案》(2019—2022年)以及省市城市工作会议精神,结合我县城市工作实际,特制定本行动方案。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中央和省市城市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建设高品质精致城市的总体目标,重点解决一批群众反映强烈的堵点、难点等突出问题,进一步提升城市管理水平,改善城市人居环境,提升城市内涵品位,优化城市发展环境,努力实现城市管理“全国有影响、全省有位次、全市创一流”的奋斗目标,为奋力谱写新时代“生态美、百姓富、实力强”的高质量转型发展新篇章奠定坚实基础。
二、重点任务
深入开展“2021年城市建设管理提质年”,坚持用绣花功夫管理城市,精准方略建设城市,开展“城市精细化管理十大专项行动”。
(一)“两下两进两拆”整治行动
城市精细化管理工作意见
为全面推进城市精细化管理向纵深发展,在加快城市建设、打造*速度的同时,使省会城市管理水平再上新台阶,实现建设与管理协调发展、同步提升、相得益彰,努力打造干净整洁、清新靓丽、井然有序、文明和谐的省会环境,彰显省会新形象,决定在全市推进城市精细化管理运行体系建设。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方针,通过将城市管理工作流程化,强化各流程环节的责任追究和奖惩制度的落实,进一步完善市、区、街、居四级联动的城市管理网络,在城市管理的每个步骤贯穿精心、每个环节做到精细、每项标准达到精确、每个景观力争精致,每项工作做成精品,进一步把城市管理工作做得更深、更细、更实,为打造繁华舒适、现代一流的省会城市提供有力支撑。
二、工作目标
针对当前城市管理工作中机构设置不合理、机制运行不顺畅、职责分工不明晰、执法力度不到位、工作水平不够高等问题,通过强力推进精细化管理,建立起城市管理职责明确、标准统一、奖惩科学、运行高效的良性管理机制。
三、主要措施
城市精细化管理考核制度
一、考核对象
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建设局、环卫处、交通局、环保局、工商局、公安局、农安镇人民政府。
二、考核办法
由县政府城市精细化管理办公室组织城市管理督查人员,不定期对各部门履行职责情况进行巡回检查,每天至少检查两次。发现问题及时以书面通知的形式反馈给各责任部门,并按本办法确定的评分标准予以扣分。城市精细化管理办公室在下发通知的同时,对主要问题提出改进时限并进行跟踪考核。责任部门在规定时限内,将需改进的问题彻底解决并经验收合格的,原扣分减半,未彻底解决或经验收不合格的乘2倍扣分。
精细化管理办公室设立举报电话,接到群众举报或投诉时,办公室立即赶赴现场进行核实,核实结果计入考核内容。
考核工作实行月总评和不定期通报制度。通报范围为副县级以上领导及各相关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