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经济范文10篇

时间:2024-01-12 19:33:31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城市经济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城市经济

知识经济与城市经济

知识经济(KnowledgeEconomy)是一个很有意义的新经济学名词,它概括深刻、理论性强、意义重大;城市经济(UrbanEconomy)是国民经济的主导,理所当然也是知识经济的主导,具有无限发展的美好前景。把知识经济与城市经济联系起来加以研究,既是知识经济研究也是城市经济研究的前沿性问题。

一、知识经济与城市经济的同一性

人类自打制石器、刀耕火种以来就开始有一定生产知识,农业社会的时时令知识、天文知识还有相当程度的发展,小手工业的生产技能知识有的至今还传为美谈。但是生产知识和技能的迅速发展和聚集是大工业发展以后的事情。工业社会的生产知识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之载体就是城市。城市经济的本质就是广义的知识经济。

有人界定:知识经济是“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也好,我们甚至可以把“以知识为基础”的确切含义做点“定量”分析,如有人提出过的指标体系那样。例如:知识产业的比重。“知识产业”这个概念已经被广泛使用,但其内涵现在并不规范。我以为,知识产业不仅仅是信息产业,它应是生产、传播知识及其软载体的产业的总称。科学研究与教育主要属于知识生产产业;邮电通讯、信息咨询、新闻传媒、文化交流等应属于知识传播产业;书本、文章、文件、报刊、电子软件等属于知识软载体.对这些载体进行生产与传播的产业自然上应属于知识产业。所有这些产业集中在哪里?在城市!发展知识产业就必须发展城市经济,从这个意义上说,知识经济与城市经济是同义语。统计部门应对其进行具体划分,作为第三产业中的新兴产业,或者作为第四产业提出来。只有当第四产业的统计从第三产业中分离出来,而其产值增长速度和比重相继超过第三产业,形成四次产业台阶的时候,亦即第一、第二、第三、第四产业的产值比重形成依次增高的阶梯时,才具备狭义知识经济的基本特征。如果一个城市首先具备这个特征,这个城市就应被认为是知识经济城市;如果一个社会具备这个特征,这个社会就应被认为是知识经济社会。

再如,社会经济增长中的知识贡献率。这也是人们很重视的一个指标。社会经济增长与投入有关,其中主要有物质投入和知识投入两个方面.前者一般是外延扩大再生产的要素,后者是内涵扩大再生产的要素。根据柯布一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具体划分,物质投入可以分为资金(K)和劳动力(L)两个部分,知识要素可以用技术水平(A)来代表。知识贡献率应当就是由于技术水平提高给社会所增加财富在整个社会产出中所占比重。现在研究这个比重的经济学家,既有以国家为对象进行的,也有以城市为对象进行的。如果我们认为,只有当知识贡献率稳定的超过50%时,这样的经济才称得上知识经济的话,那么,这既适用于衡量国家,也适用于衡量城市。

不过,一个国家形成知识经济社会有一个城市化程度问题。因为知识经济社会一般认为是后工业社会,而后工业社会一般出现在城市化的晚期或末期。根据国际经验判断,它的下限值应是城市化率为75%左右。当然这个指标不能孤立使用.19世纪末叶英国的城市比率就已经达到和超过75%.但那时它离知识经济还很远,因为当时英国的知识产业比重和知识贡献率并没有达到上述要求。而在今后的社会发展阶段上由于农业现代化的加速,全民知识水平的提高,则有可能在城市化率达到75%以前进入知识经济社会。

查看全文

新时期会展经济与城市经济发展

摘要:会展业作为新兴服务行业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能够为城市地区的经济发展作出显著贡献。在展会组织举办过程中,会展经济通过利用集群效应和品牌效应,更加有效地塑造城市形象,辐射、带动周边地区产业发展,促进城乡结合地区社会进步。因此,会展经济与城市经济之间具有很强的互动效应。在此背景下,如何改进会展设计并使其与城市发展更加具有互动性,从而逐步促进城市经济发展逐渐成为热门研究课题,本文主要探讨了新时期会展经济与城市经济之间的互动效应,以供行业参考。

关键词:会展经济;城市经济;互动效应;建设;产业发展

1会展经济的特点

会展经济的独特性决定了它们在城市发展中的作用和地位。许多地方政府希望在城市发展过程中,能够强调城市经济发展和博览会综合规划的重要作用,让会展行业在一个地区能够真正发挥引领作用,强化经济曝光效果,促进城市经济快速稳定发展,实现产业顺利转型升级,从而正确界定城市发展目标,完善会展产业结构。从多层次的角度来看,未来的会展经济和城市发展之间将实现更加深度的互动和绑定。众所周知,城市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各行业、各部门之间互相协调与妥协,例如会展行业在塑造城市形象和维护基础设施方面有较多不同的要求和标准。会展经济之所以整体前景光明,是因为这一行业可以根据实地活动特点,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内显著提高信息传播速度。因此,相关工作人员必须认识到会展经济与城市发展之间的密切关系,并充分理解两者之间的相互作用,从而有效达到会展经济与城市发展之间的平衡点。会展经济主要是通过展现不同特色和主题的城市产业与产品,从而在商业关系中建立合作关系,并将服务关系作为发展和提高经济效率的手段。城市的经济发展不仅是地理资源的整合,还需要努力改善产品的科技水平和地区产业结构,并以新的服务业和其他产业来促进城市经济发展。城市经济和贸易博览会需要吸引更多的消费者来刺激、激活地方市场。因此,城市发展和会展经济在战略层面上有较强的一致性,都需要足够的基础设施和软实力作为支撑。考虑到会展经济体系是工业博览会的创新和升级,旨在根据消费者的需求和习惯构建新服务风格的展览形式,并在会展参与者之间建立互利共生关系,从而将贸易和消费等活动以不同形式联系起来。

2会展经济对城市发展的作用

2.1提高城市形象质量

查看全文

电力经济发展与城市经济研究

摘要: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也逐渐提升。因此,电力作为与现代人们生活、学习和工作都息息相关的必须品,其经济发展要与时展需求相契合,由此可见,电力经济发展能够有效的推动城市经济的发展。下面本文就对电力经济发展与城市经济协调的相关内容进行深入研究,并提出相关策略,希望能够对电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起到一定帮助作用。

关键词:电力经济;发展;城市经济;协调

前言

在我国社会经济水平不断提升的背景下,人们把关注重心越来越多的落到了电力经济发展上,而电力经济的发展能够直接对我国经济水平产生影响。但目前,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电力行业的发展暴露了多种问题,例如供需问题等,因此,相关部门要加大电力经济健康稳定发展的研究,从而带动整个城市经济的长足发展。

一、电力经济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分析

目前,我国的供电可靠性指标相对较低,而电力的稳定性也有待强化。自我国实施“上大压小”的电力政策以来,约有7000万kw的关停小火电机组,这就使其平均单机容量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提升,促进了我国电力建设的发展。但由于电力过程与短缺的忽高忽低循环模式,已经为电力经济发展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虽然在全世界,我国的电网规模位居首位,但却因受到滞后的配电网建设影响,使得城市与农村的供电可靠性严重下降。在我国政府对电价进行审批过程中,没有考虑到运输行业与煤炭行业已经实现了市场化的因素,这就使得煤电的供需问题日趋严重,主要体现在不断突出的煤电价格问题等。同时,发电设备的平均利用率随着装机规模的不断提升而减少,这就使得企业的经济效益问题日益凸显,建设成本并不能够与业主的盈利成正比。另一方面,在电力经济发展的强化阶段,面临着一系列的节能环保问题,这对城市经济的持续发展产生了发面的影响。

查看全文

城市经济转变财政税收政策

[摘要]随着国家整体实力的提升,城市经济发展水平与过去相比得到了不小的改变,国家相关部门不仅对城市发展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进行深入研究,还对相应的财政税收政策进行探讨。近年来,很多城市在发展过程中,都加强了对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重视,并对涉及的财政税收政策进行补充与完善。但是也有一些城市在发展中忽视对财政税收政策的优化处理,导致城市经济发展得不到明显的提升。文章就促进城市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财政税收政策进行简单的论述,希望能对相关人士的研究有所帮助。

[关键词]城市;经济;财政;税收

城市经济平稳发展对国家建设、规划以及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和影响,是国家发展中一直关注的重点内容。在近几年的发展中,国家相关部门更是提高了对城市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重视与研究,对于其中涉及的财政税收政策也进行了细致性的探讨。但是一些城市在实际发展过程中,也会受到一些因素的阻碍而影响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所以,如何采取有效的措施转变城市经济增长方式,真正发挥财政税收政策的作用,成为国家相关部门需要考虑的内容。

1城市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影响因素

1.1经济因素方面。城市在发展的过程中会受到经济因素的影响,而在各个阶段出现不同的特征,这种情况的出现不仅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市场或技术的组合方式,还会对城市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产生很大的影响。由于现阶段很多城市的经济增长方式以粗放型为主,所以文化和资本等也会间接地受到影响。所以在城市发展的过程中,相关部门一定要对现阶段城市的经济特点及发展情况进行全面的了解与掌握,根据实际情况对经济增长方式进行转变,这样才能进一步提高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效果,为城市整体经济水平的提升奠定良好的基础。1.2人口因素方面。人口因素对城市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也有着一定的影响,是城市发展中关注的重点内容。由于现阶段城市发展过程中需要大量的劳动人员,各行业领域对专业人才的需求更是紧迫。但是受到劳动者文化素质因素的影响,综合性人才的数量有限,尤其是一些偏远城市,专业型人才更是缺少。而这种情况的出现不仅会阻碍城市经济水平的提升,还会影响城市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效果,在就业结构方面也会造成一定的影响。所以,提高对城市人口因素的研究与分析,对城市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需要相关部门能够充分了解现阶段城市劳动团体文化素质水平,从而制定合理的转变方案,为城市经济平稳发展提供有利条件。1.3科技因素方面。随着国家科技实力的提升,很多行业领域在发展过程中都会引入先进的技术手段,在提高行业发展效率的同时,推进行业经济发展水平,从而为城市经济快速发展提供保障。但是就现阶段一些城市的发展情况来看,虽然高新技术的应用为行业领域发展提供了便利条件,但是也受到了某些因素的影响而阻碍了城市经济增长。比如一些高耗能产业的出现就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城市经济发展,需要国家相关部门能够提高对这方面内容的重视与研究。另外,科技创新能力的不足也会间接地影响城市经济增长,需要相关部门根据城市发展需要以及未来的城市规划构想,提高对科技自主创新的重视与研究,从而为国家经济水平的提升带来动力。1.4制度因素方面。除了上述几点因素外,还有一些城市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会受制度因素的影响而出现问题,如果国家相关部门不能对财政税收政策中涉及的制度进行补充与完善,那么就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城市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效果。因此在日后发展中,需要相关部门能够明确行政命令与城市经济之间的关系,根据城市经济发展现状合理的制定相关制度,保证制度的落实与实施,以免阻碍城市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2促进城市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与提高财政税收政策的措施

查看全文

城市经济圈建立行为选择

在现代经济条件下,城市作为科技、资本、人力资源高地,已成为人类经济活动的主要场所。城市化水平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也是一个地区地方经济发展的主要引擎。城市化和工业化相辅相成,城市化必然要求加速推进工业化,也会带动工业化发展,为工业化提供劳动力、物流、市场等资源;工业化反过来也会极大促进城市化建设和发展,强大的城市化必然建立在强大工业化基础之上,工业化带来城市的发展和繁荣。城市化建设是一个整体的系统工程,工业化是其强大的推动力,还有教育提供的人才支撑和服务、交通、能源等相关产业发展带来的规模效应和推动力。处于西部内陆的贵州铜仁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滞后,城市化和工业化发展水平极低,就工业化来说,基本处于工业化前期甚至前工业化阶段。“工业化不是工业的发展,而是整个经济的发展”,“工业化也是产业化、非农化、城市化。”[1]因此,推进铜仁市城市化发展,必须进行铜仁城镇化与工业化互动发展。而处于西部地区又相对落后的铜仁,在城市化和工业化的互动发展中,政府的推进作用较发达地区更不可忽视。如何发挥政府在城市化进程中的积极作用,又避免计划经济下的直接干预,这是铜仁市城市经济圈建设中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一、铜仁城市经济圈建设中地方政府作用分析

按照经济学家戈特曼(JeanGottmann)的“城市经济圈”理论,城市经济圈是由一到两个大城市或特大城市作为一定行政区域的核心,辐射并带动周边范围内一批中小城市,连接成为有一定影响力、竞争力的区域城市群或城市经济圈。政府行为即是政府依法行使行政管理的职能,保证政府管理职能的充分发挥和行使,达到作用于社会的目的。政府的对内职能主要体现在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等方面的职能,党的十六大把政府职能归结为四项内容: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在西部铜仁这种落后地区,发展经济仍应是政府首要职能,城市化能有力助推经济做大做强,形成规模效应和聚集效应,是带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有力引擎。

(一)铜仁城市经济圈建设现状

铜仁市地处贵州东北部,武陵山脉由西向东横贯全区,管辖十县市区,以武陵山主峰梵净山为界,以西为石阡、印江、思南、德江、沿河五县,习惯称西五县;以东为玉屏、万山区、碧江区、江口、松桃五县市区,习惯称东五县。铜仁市东连湖南怀化市和湘西自治州,北接渝东南地区(主要包括秀山、酉阳、彭水等地),西接本省遵义市,南部与黔东南自治州相连。铜仁市与渝东南地区、湖北恩施自治州、湖南怀化市、湘西自治州、张家界市同属中国武陵山区。武陵山区是一个面积近10万平方公里的区域,人口2000多万人,其中聚集着30多个少数民族,总人口约计1100多万,是典型的跨省界老少边穷连片区,是全国18个集中连片贫困区和全国最不发达的区域之一,是西部开发最前沿、西部中部结合部。在武陵山区各地州市中,铜仁市深处武陵腹地,经济文化相对比较落后,交通相对闭塞,自然禀赋相对较差,是贵州乃至整个武陵山区“欠发达、欠开发”程度最深的地区。首先就交通来看,铜仁市区位优势不明显。在2000年之前,整个铜仁市没有一条高速公路和铁路横穿全境,也没有空运,几乎是一个三不通的地方,出行极不方便;其次就铜仁自然禀赋来看,铜仁全境喀斯特地貌非常明显,万山林立,土地贫瘠,大多不可开发,利用价值不高,山高路陡,尤其是西五县,地势险要,偏僻闭塞。截至2010年,铜仁市城镇化率为30.1%,还处在城镇化的起始阶段,全区95%的人口分布在农村。[2]贵州2010年的GDP是4500多亿元,而广东2010年GDP超过4.5万亿元,贵州的国民生产总值不及广东一个零头,所占比例还不到全国总产值的2%,与贵州省其他经济发达地区相比,铜仁的情况更加不好。再看产业结构,2009年,铜仁第一产业占32.8%,第二产业占26%,第三产业占41%,第一产业明显高于第二产业;黔东南第一产业占24.2%,第二产业占30.3%,第三产业占45.6%;遵义第一产业占15.8%,第二产业占40%,第三产业占44.2%。湘西自治州第一产业占16.5%,第二产业占40%,第三产业占43.5%。[3]从经济结构来看,铜仁市农业占据主导地位,工业化和城镇化水平较低。最重要的是这种贫穷落后、偏僻闭塞、尤其是恶劣的自然条件带来了人的观念的落后,而这些又进一步成为其他一切落后的根源。铜仁全市是山的王国,尤以巍巍武陵大山绵延起伏,横亘其中,又以不可开发的喀斯特地貌居多。在人类生存的自然环境中,大山的生存环境与平原、丘陵、江河湖海等环境都有明显不同,山更容易成为区域交往的一种阻隔,带来交通不便的自然状况。当然,铜仁的发展也有一些后发和比较优势,相对来说,铜仁确实是一块未开发的净土,一块处女地,因此,自然生态优势明显,有梵净山、九龙洞、苗王城等丰富的旅游资源。推进铜仁市城市化建设必须充分考虑本地实际情况,尤其是政府行为的选择必须充分考虑和尊重地方实情,结合铜仁市的实际进行发展战略选择。

(二)铜仁城市经济圈建设中政府作用分析

查看全文

城市经济学教学论文

一、引言

城市经济学诞生于1960年,它的研究对象可划分为宏观与微观两个方面:宏观的城市经济研究是以整个城市经济活动作为考察对象,如城市经济增长、城市化等;微观的城市经济研究考察的是城市中的单个经济单位(个别企业、家庭),如城市生态环境等。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经济不断地受到各类人的关注,因而在教育中提高城市经济学的教学质量也刻不容缓。目前,城市经济学这门课程对于大多数经管专业的大学生以及研究生而言是一门必修的课程,课本里大部分讲的是理论性的知识,按照传统的教学方式。传统的教学法是教师给学生传授知识,教师讲学生听,学生不能发挥自主性,完全以教师为中心,导致教学效率低下。学生处于被动状态,并且理论性的知识比较枯燥,造成学生上课质量不高,不能发挥自主性。案例教学法与传统的教学方法有所区别。案例教学法(case-basedteaching)起源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是一种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法,通过案例教学法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起来。教师采用案例教学法,用典型案例进行城市经济学的讲课,能使学生主动参与案例的分析和探讨。学生不仅能发表自己的意见,还能建立各种联系,把课本上的理论知识运用到案例上,具有很好的现实意义。讲课过程中,学生能发表自己的不同意见与教师和同学进行讨论,以此提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首先,案例教学法有明确的目的性。教师可以结合几个具体案例让学生进行相关的思考和分析。当然,学生也可以自己找合适的案例,把课本上的理论知识与案例相结合,建立起一套属于自己的逻辑思维方式和思考问题的方式,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现学现用。其次,案例教学法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学生对案例进行相关的解释分析必须要拥有一些基础的理论知识,而且对不同的案例要提出自己不同的见解,这需要学生综合运用各种知识和灵活的技巧来处理。案例教学法突出实践性,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学校就接触并且学量的社会实际问题,把理论知识更好地运用在实际中。最后,案例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和学生之间、教师和学生之间可以进行互相沟通交流。这个过程是动态性的,比传统的教学法更有意义,教师和学生可以在相互交流的过程中学习更多的知识。

二、城市经济学教学中引入案例教学法的意义

1.让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案例教学法的优势在于收集了大量真实的案例。例如,城市物流部分的学习,以我国的金融中心国际化大都市上海为例,这个案例教学的目标主要是让学生进一步了解上海发展物流产业的必要性,对发展的环境进行一些分析,对上海发展现代物流业提供相应的政策建议。首先,教师或学生对这个案例进行简要评价,接着从物流园区的规模及物流基地的实现方面对上海物流业的特点进行简要概述,然后对上海物流未来发展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进行分析,最后对上海物流未来发展提出一些有效的建议。在课堂上无论是教师从案例角度对城市物流进行一些分析还是学生上台讲,最后的效果肯定比教师单纯的讲述理论知识好。城市经济学课程讲述有关城市方面的相关经济知识,在课堂上采用真实的城市经济案例进行分析效果更好。因为一般来说,这些案例都有充分的数据以及相关机构的一些评论,这样讲课也更加有说服力,通过实际的案例可以更好地启发学生思考。这样学生以后可以把课本上的相关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2.让学生有兴趣学习更多的相关知识。环境问题一直以来是我们比较关注的,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在城市环境教学章节,学生可以就某个感兴趣的案例进行一些具体分析。1956年日本的水俣病给当地居民带来了想象不到的灾难。学生可以分析日本水俣病事件发生的原因以及所造成的后果,提出一些建议。除了上面讲的这些,有兴趣的同学可以以自己家乡或者大学所在城市为例子,进行环境方面的调查,得出相关的结论,这样让学生课后了解更多关于环境方面的知识,进而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讲述相关案例之后,教师和学生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可以进行一些讨论,教师和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相互之间都能学习到更多的知识。3.能够把知识变为技能。“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如果说传统教学方式是给学生“鱼”,那么案例教学法则是给学生“渔”。这两种教学方式的侧重点不一样,传统的教学法侧重于教师直接给予学生一些理论知识,没有让学生自主思考一些问题。传统的教学模式我们会理解为教师讲授的就是真理。案例教学法侧重于从案例教学中引出规律,注重让学生自主地思考以及解决相关问题,让学生不断地锻炼自己,对提高学生沟通能力和学习能力都会有很大的帮助。在城市土地一章,教师可以以长株潭城市群的区域城市土地利用为例,从长株潭城市群土地利用的现状出发,然后建立土地利用的整体框架,最后分析其意义。因为长株潭城市群的发展现在已经上升到了国家战略层面,所以对中国整体的土地利用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从这个案例当中,教师可以引出一些规律,以此对土地规划感兴趣的学生会有一些实际上的帮助,使学生能够把学到的知识变为技能。

三、城市经济学应用案例教学法的案例设计

根据城市经济学的学科性质,案例教学法在城市经济学课程实施过程中,可以具体分为以下几个部分。1.案例的相关材料。之前的教学模式中,案例的相关材料是教师和学生一起收集的,但是主题由教师设立,这对教学的意义不大。教师可以做下面的这些改进,以此提高教学质量。教师不用给学生指定某个题目。例如,在城市的基础设施这一章,学生既可以写城市的交通,也可以写城市的物流等。教师可以要求学生以此展开资料的搜集。教师最好也不要指定哪个区域让学生来写,要让学生去找比较感兴趣的城市或者比较熟悉的城市。这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这个城市的理解,还使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学习到更多的知识。2.案例的形式。采取案例教学法除了教师讲一些案例之外,也可以让学生上台以PPT的形式展示自己一周的学习成果,这样会更有意义。学生分组的时候几个人一组,但是布置PPT任务的时候最好让一个人来做并上台讲述。如果小组一起来做PPT,那么有可能出现有学生偷懒的情况,这对其他学生是不公平的。所以最好是个人完成相应的任务,稍微附带一点的强制性,以此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学生最后以PPT的形式上台为其他的学生进行相关讲述。3.考核。考核基本是平时成绩占一部分,最后按一定比例纳入期末成绩。学生上台进行PPT讲解的时候,教师需要看学生的PPT的内容是否丰富,这可以看出学生课后用功的程度,可以作为评分的一个尺度。学生讲完自己的PPT之后,教师可以先对内容做总体评价,对不足的地方发表教师的见解,班上其他的同学也可以针对PPT里面有疑问的地方进行提问,最后教师在此基础上对学生的汇报内容进行评分。4.归纳总结。以PPT作为课后作业的方式,可以让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区域进行相关分析,对自己熟悉的城市进行更进一步的分析。相对于其他的课后作业,做PPT并且上台演讲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对某个知识点进行更深入的了解,增强学生的积极性。上台讲PPT的次数多了,学生就会更加自信,不怯场,对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有所帮助,可以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等。这个案例设计与传统的案例教学不一样,传统的教学案例是教师讲解一个案例,而这个案例设计是让学生以讲PPT的形式讲述一个案例。相比之下,后者比前者更加有意思,也更有意义。除此之外,教师通过学生讲的知识能发现自己不足的地方,以此建立一个案例库,这对之后的教学工作的开展非常有利。

查看全文

城市经济增长财政税收政策初探

摘要:本文主要以促进城市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财政税收政策为重点进行阐述,结合当下影响城市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因素为主要依据,从注重培养城市经济发展的潜力、对财政投资政策进行优化、对税收政策进行完善、创建完善的绩效考评体系这几方面进行深入探索与研究,其目的在于提升城市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效果,促进我国城市经济长期稳定发展。

关键词:城市经济增长;方式转变;财政税收政策

在新时代背景下,我国城市化发展不断加快,城市经济作为我国国民经济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增长方式的转变对城市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而且,城市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和我国财政税收政策有着直接的联系,因此,想要有效促进城市经济长期稳定增长,就需要仔细分析我国财政税收政策,并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创建完善的相关考核评价体系,合理转变城市经济增长方式,从而促进我国社会长期稳定发展。本文针对促进城市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财政税收政策进行深入分析。

一、影响城市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因素

1.经济因素。城市在发展中经常会被经济因素所影响,而且在每个阶段中都有不同的特点,这样不仅会对市场或者技术的组合方式有所影响,并且还会直接影响到城市的生产力发展。目前,我国大部分城市的经济增长方式都是粗放型,因此,会间接影响到文化与资的发展。2.人口因素。城市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也受到人口因素的影响,并且是城市发展过程中重要的内容。因为目前我国城市发展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的人力,对于各个行业中专业人才的需求更多。但是,因为劳动者文化素质存在较大差异,严重缺乏综合性人才,特别是部分偏远城市,更加缺少专业性人才。在这样的情况下,会严重影响到城市经济水平,并且还会对城市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效果和就业结构有着一定影响。3.科技因素。在新时代背景下,我国科技水平在不断提高,但是从整体情况来讲,在科技创新层面上,我国的创新能力较弱。并且,在城市经济增长中,部分工厂企业的生产会对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并还会消耗大量的能源与资源。在这样的情况下,我国城市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会收到严重影响。4.制度因素。目前,我国城市经济增长方式和体制、制度有着密切的联系,更加适用于计划经济,因为其权利高度集中。但是,目前我国已经发展为社会主义民主时期,若还是利用行政指挥对经济进行控制,那么会严重影响到城市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二、城市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财政税收政策之间的联系

查看全文

城市经济加速器经验材料

在××开发区××园区南玻路和金岭路交汇处,有一个和全国其它很多地方十字路口一样毫不起眼的十字路口。然而,就是这个十字路口,却聚集了包括两家上市公司在内的4家年产值将过百亿元企业和3个年产值将过500亿元产业。加上园区另一家百亿企业,××开发区目前已有5家年产值将过百亿元企业。

承载这些大型企业和巨型产业的正是2008年4月才设立的省内首家××××工业园。一年来,××××工业园满载希望,硕果丰实:16个项目正式签约落户,协议投资总额168.9亿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0.5亿元。总投资110亿元的三峡全通涂镀板项目正式开工,总投资60亿元的南玻多晶硅项目一期工程顺利投产,总投资30亿元的兴发精细化工园启动二期年产18万吨有机硅项目建设。

到2012年,宜化、兴发、南玻、全通、三新等5大企业现有规划项目全部建成投产后,××××工业园将实现工业总产值超过1000亿元,带动整个××省域副中心城市工业总产值在现有基础上翻一番。

××××工业园,已成为××省域副中心城市经济发展的“加速器”。

观势:扬帆起航正当时

2005年,国家正式实施中部崛起战略,中部六省争先进位、竞相发展。××作为“中”中之中,区位优势明显,在中部崛起战略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地位。为实现在中部地区率先崛起,省九次党代会提出:“发挥综合优势,努力把××建成促进中部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支点,以何力量撬动?

查看全文

城市经济管理论文

一、城市经济管理中的调控主体

城市经济的综合性是指城市包含工业、商业、交通运输业、信息服务业等各类经济部门,而且包含在众多经济部门中的成千上万个经济单位又涉及到各种不同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由于城市经济发展的综合使得经济发展中难免会出现一定的问题因此需要有一种强有力的力量通过正确的方式进行调节和控制,这是城市政府的职能就显现出来了。

二、城市经济管理中的调控对象

随着科学技术以及经济发展速度的加快,城市经济的健康有序发展越来越受到各界人士的关注,为了确保城市经济可以持续平稳的向前发展,我们要做的就是确定城市经济调控的主体,与此同时需要建立健全与之相对应的城市经济调控机制以及城市经济调控的对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已经证明传统的由政府通过行政手段对企业生产经营直接进行管理的方式已经不在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政府应该转变管理经济方式将调控的对象由企业转向影响企业生产经营的外部条件上。由于经济环境下的城市企业的特点决定的。现代的城市企业有着不同于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经济发展形式的特点,在经营的过程中商品的经营者都会为了追求自身的利益对企业的投入和生产作出调整,如果城市建设的基础条件优越包括基础设施以及城市内部的税费制度,那么企业就会获得较多的利益因此就会扩大生产提高投入壮大企业的发展,这样就会带动其他产业的发展,从而影响整个城市经济的发展,反之则易然。因此对于政府对于城市经济的调控要选择正确的对象,同时对于对象的处理也要科学以适应市场经济变化的需要。

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城市政府的经济职能

实行市场经济必然要求城市政府转变职能。具体来说,就是从直接经营企业和管理经济转向以市场经济为基础的间接调控。城市政府职能的这种转变,涉及到几个方面:一是要从直接经营和管理个量,转向间接调控总量。政府实施间接调控职能时,通过对市场的调节,引导企业循着国家计划所规定的轨道运行。政府要使市场向企业发出符合国民经济发展目标要求的市场信号,就必须把总供给与总需求等总量作为调节重点。二是要以直接管理和经营实物运动,转向间接调控价值运动。市场的价值运动、市场总价得到平衡,是整个市场经济活动中的重中之重。所谓的价值平衡其具体表现为财政收支平衡,信贷收支平衡,外汇收支平衡等等一系列的相互平衡关系。这些总量平衡的价值关系基本上不会涉及到实物量,即便是有一些涉及实物量,可是出发点仍然是价值平衡。所以说,所谓政府的间接调控职能主要就是调控价值平衡,也就是通过价值形态的商品货币活动调节市场运行,最终通过市场调节来实现对国民经济的宏观调控。三是从直接管理和经营经济运行的局部,转向间接调控城市经济运行的全局。现阶段政府直接管理和经营企业经济,政府所要控制的对象是零散了每个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其只能体现主要表现在对各个生产企业下达固定的计划。但是在实际实施过程中,政府往往有心无力,对多数的企业监管不能落实到位,可是那些政府监管到位的企业又往往管理的过于细碎与死板,更加不利于其顺利发展。四是从一成不变的直接管理与经营转换为富有活力、有章可循的间接管理,这样可以有效避免政府过于细碎地管理企业,对企业正常运行造成不便,充分地使企业发挥主观能动性,可以自主地根据自身特点结合国家宏观调控方向,快速有序地调整自身资源与经营目标,使得整个国家经济灵活而又顺利地运转。

查看全文

以城市经济统领西部发展

城市经济是以城市为载体和发展空间,二、三产业繁荣发展,经济结构不断优化,资本、技术、劳动力、信息等生产要素高度聚集,规模效应、聚集效应和扩散效应十分突出的地区经济。我国西部的中小城市经济总量小、产业层次低、辐射作用小,远远落后于东部城市。我国东西部发展水平的差距,很大程度上是城市供给的差距、城市发展质量的差距、城市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因此,笔者认为,推动西部发展的核心就是要把西部的工业化和城市化有机结合起来,大力发展城市经济。

强调城市对于整个区域发展的重要性是经济学家们十分重视并长期探索的一个重要问题。马克思、恩格斯曾专门论述城市形成所起的带动生产方式变革的作用,指出:在再生产的行为本身中,不但客观条件改变,例如乡村变为城市……等等;而且生产者也改变着,炼出新的品质,通过生产而发展和改造着本身,造成新的力量和新的观念,造成新的交往方式、新的需要和新的语言。佩鲁提出的发展极理论在这方面又做了进一步的研究探讨。佩鲁把城市看作是区域发展的发展极。他认为,城市的带动作用增加了地区差别效应。地理上集中的综合产业极(城市)改变了它直接的地理环境,而且它如果足够强大,还会改变它所在的国民经济的全部结构。作为人力、资本资源的积累和集中中心,它促进了其他资源集中和积累中心的产生。当这样两组中心通过物质的和智力的高速公路相互联系在一起时,广泛的变化在生产者和消费者的经济视野和计划中就显示出来了。发展极理论的核心思想是:在经济增长中,由于某些主导部门,或有创新能力的企业,或行业在某一地方或大城市聚集,形成资本与技术高度集中、具有规模经济效益、自身增长迅速并能对邻近地区产生强大辐射作用的“发展极”,通过具有“发展极”的地区的优先增长,可以带动相邻地区的共同发展。而发展极就是有主导部门和有创新能力的企业,在某些地区或大城市的集聚发展而形成的经济活动中心,能够产生吸引和辐射作用,正是这种作用使发展极能促进自身并带动周边地区的发展。

很长一段时期以来,在西部开发的思路中,呼吁在西部开辟“特区”的呼声一直不绝于耳。其实,“特区经济”只是形式,城市经济才是本质。东部发展并非仅仅是受益于进出口总额的增长,更重要的是在开放过程中的城市建设、基础设施投入以及要素聚集和相关产业的扩张。上个世纪80年代后期和90年代初期,超大型的三峡工程上马、黄河中上游水利综合开发、西部石油与中部煤田加快发展以及沿陇海线延伸的“第二条大陆桥”铁路线开通等对于推进西部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总体而言,这些项目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西部在全国经济格局中的弱势地位。造成这一结果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这些项目布局分散、远离市场,没有肩负起工业化在推进城市化中的作用,致使城市经济十分薄弱。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告诉我们,只有大力发展城市经济,才能真正使西部走上兴旺发达的现代化道路。今后必须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走集中式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实现工业化、促进二、三产业繁荣发展是发展和壮大城市经济的基础。当今世界,全球范围的产业结构调整步伐日益加快,为西部的产业发展带来了挑战,增添了动力;党的十六大提出,要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这是新的历史时期,党中央对于实现工业化做出的重大战略部署。这为西部加快工业化进程,带来了重要机遇。西部各地区应该审时度势,抓住历史机遇,努力提高工业化水平。

(二)发展大中城市。我国在城市化道路的选择上,有过激烈的争论。笔者认为,发展城市必须因地制宜。西部地区地域广,人口密度低,自然资源丰富,生态环境脆弱。小城市和小城镇的聚集效应和规模效应低,不利于工业和服务业的发展,无法形成较强带动作用的城市经济。特别是环境污染无法进行规模化治理,这样会给本已十分脆弱的生态造成更大压力。另外,西部商品经济不发达,许多镇、县的财政收入有限,缺乏产业支撑,没有实力进行“造城”运动。因此,西部的城市化道路应该以发展大中城市为主要内容。

(三)实现功能提升。长期以来,我国城市功能单一、产业结构落后、经济结构调整难度大是西部城市面临的普遍问题。从这个意义上说,西部的城市化面临着两个任务:一是促进人口的流动和集聚,提高城市人口的比重;二是提升城市功能,变工业型城市为贸易型、服务型和消费型等综合性城市。这两个任务互为条件,缺一不可。提升城市功能,关键要做到:第一,进行产业结构调整,改变单一的资源型发展模式。对原有产业进行拓展和延伸,培育新的主导产业,增加新的收入来源。第二,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加大国有企事业单位后勤社会化的改革力度,减轻企业负担;提高银行的消费信贷服务水平,刺激居民消费住房、汽车等大件商品;开展以旅游为龙头的服务贸易,扩大在全国的市场占有率;大力发展商贸业、金融、保险、咨询等现代服务业。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