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模式范文10篇
时间:2024-01-12 07:22:21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成长模式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农村合作社成长模式
一、美国农村合作社概况
美国农村合作经济迄今已经有180年左右的发展历史。由于美国是以家庭农场作为基本的农业生产单位,所以农业合作社也称为农场主合作社。美国的农业部曾经给农场主合作社下过这样一个定义:农场主合作社是由拥有共同所有权的人们在非盈利的基础上为提供他们自己所需要的服务而自愿联合起来的组织。根据该定义,合作社必须具备以下条件:合作社由它的全体社员所拥有,其目的是为社员谋取共同的经济利益;合作社由社员民主管理,实行一人一票制;合作社是一种非盈利性组织,年终的盈余在扣除必要的公共提留后,按社员同合作社的业务交往量的比例返还给社员;社员要交纳或认购一定金额的合作社股金,但合作社对股金分红的比例进行限制,红利的年率不得超过8%;合作社主要为社员服务,对非社员的服务不得超过服务总量的50%。这些条件基本上体现了国际上通行的合作社原则。美国目前有农业合作社3800多个,其中包括供销合作社、信用合作社和其他类型的合作社,入社会员为400万人,每6个农场主就有5个参加各种形式的合作社,年营业额2500万美元。
美国的农场主合作社按合作内容,可分为销售合作社、供给合作社、其他服务合作社及信贷合作社等。实际上大多数合作社兼营供、销和提供有关服务业务,因此前三类合作社无法严格分开。现有的近4000个合作社中,如果按供应、销售和有关服务的营业额占本社营业总额50%以上划分标准,其中52%是销售合作社,36%是供给合作社,其他服务合作社占12%。
二、美国新一代合作社的特征
进入20世纪90年代美国还出现了一种被称作“新一代合作社”的模式。这种合作社最早出现在美国北达科他州,后来迅速发展到明尼苏达、威斯康星、加利福尼亚、南达科他等州。所谓的“新一代合作社”具有以下一些制度特征:
传统合作社往往是以销售初级农产品为主,而新一代合作社是以创造农产品附加值为主要战略。
企业成长模式研究论文
1文献回顾
从1980年法国社会学家Bourdieu提出社会资本概念以来,经济学界对社会资本的关注向两个方向在发展:一是从宏观角度研究区域性经济发展。1988年,美国社会学家Coleman认为,社会资本是产生优势利益的社会结构功能。这是第一次将社会资本这一概念与经济学理论结合在了一起,从而引起了经济学界对社会资本产生、发展、效用进行研究的兴趣。Putnam则对宏观社会资本如何通过凝聚力和关系网络来影响区域经济发展速度进行了探讨;二是从微观角度研究社会资本对企业经营和战略的影响。Burt专注于社会关系网络中的“结构洞”理论,他认为,某些个体与其他个体发生直接联系,而与另外的个体无直接联系,这种无直接联系的现象就象是整个社会关系网络中的“空洞”,这就是“结构洞”。Burt认为,谁能与结构洞两端的个体(或组织)都建立起关系从而跨越结构洞,就可以同时运用二者的资源,并因此获得竞争优势。
国内学者对于社会资本的微观角度研究也较为深入。杨雪冬认为,社会资本在中国问题研究中之所以富有价值,原因有二:一是中国文化强调社会的优先地位,社会关系在资源配置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这些特征使得西方学者用社会资本概念分析东亚和中国的经济发展原因时得心应手;二是对社会资本的研究倡导人本主义精神,有助于研究学者跳出理性选择范式和新古典经济学的桎梏,更加全面深入地理解市场经济以及建设市场经济所需要的社会道德基础和政治文明基础。我国学者较有代表性的研究成果包括边燕杰、邱海雄就企业管理者背景与企业创业成功的关系进行了研究,以及其后张其仔对企业社会资本投资策略的研究,且后者更多地具有了“中国特色”。
很长一个时期内,学术界关于企业成长阶段性的理论研究较多地采用了Ichak.Adizes的研究结论。他把企业生命周期分割为孕育期、婴儿期、学步期、青春期、盛年期、稳定期、贵族期以及官僚期和衰退期。不过,他的分析思路基本上是围绕着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视角展开的,探讨各个不同阶段内企业成长障碍的表现,进而提出克服成长障碍的对策。20世纪90年代以来,理论界开始关注社会资本对创业和企业成长的推动作用,如Walker、Kougut和Shan借助于对企业社会网络稀疏化演进模式的研究,认为企业成长中选取不同的社会网络拓展模式将会导致不同的成长趋向;Abell、Crouchley和Mills通过对1955~1990年间英国私营企业创业成功率时序数列的实证分析,揭示了许多对创业型企业成功率产生影响的因素均可以纳入到企业家个人社会资本的分析范围。中山大学的王王君、姚海琳、赵祥把社会资本区分为个人关系资本和集群网络资本,研究了在相对静态条件下两种资本与获得创业成功之间的关系。
目前可以把那些持续型成长企业的生命周期浓缩为三个阶段:初创阶段(孕育、婴儿期)、巩固发展阶段(学步和青春期)和扩张阶段(盛年期)。笔者认为,社会资本可以区分为企业社会资本和企业家社会资本,其中,企业社会资本是指企业通过长期内部管理和外部经营活动在社会中所带来的普遍的信任关系和由此形成的社会网络。企业家社会资本是指由企业家个人经过长期的社会实践活动所逐步积累下来的个人名誉、社会人际关系网络以及其他的血缘、地缘和学缘等潜在网络关系。在企业成长的不同阶段,两种社会资本对企业成长起着不同的推动作用,它们相互交织、共同促进企业成长的进程。
2初创阶段:企业家社会资本为主导的企业成长
中职青年教师成长模式探究
中职青年教师的健康成长关系着中等职业学校的发展与未来,关系到中等职业学校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关系着专业技能人才培养的质量。本人2006年从广西大学毕业,到广西水产畜牧学校从事畜牧养殖专业教师工作,八年的教育工作经历,让我从一名生涩的青年教师逐渐成长成为学校的骨干教师,这几年我校的汽修专业和烹饪专业得到快速的发展,学校规模迅速扩大,学校招聘了一批年轻的专业教师,他们与我当年刚参加工作一样,碰到这样那样的困惑,有教育教学的,有学生管理的,有人生取舍的。中职青年教师的成长是伴随着教师职业生涯的社会化过程,是不断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满足自身不同时期、不同层次的需要,从而表现出与其职业发展阶段相适应的教师角色。
一、影响中职青年教师成长的主要因素
中职青年教师的成长是一个动态过程,影响中职青年教师成长的因素很多,既有来自教师自身素质、内在发展动机的因素,也有来自外在的家庭、制度、体制、学校、机遇等因素的影响。1.适应障碍一是环境因素,包括学校的工资待遇、地理位置等,像我校地理位置相当优越,在市中心,是很多年轻人首选,但进到学校工作以后,发现工作量较大,特别是年轻老师要担任班主任,还要备课上课,工作压力大,待遇也没有想像的好,因此,很多年轻老师很困惑;二是业务能力,如专业水平、教学能力等。很大一部分年轻老师直接从大学毕业走上教师岗位,理论知识是很丰富,但教学组织能力,动手操作的能力相对欠缺,中职学校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专业技能,因此,年轻老师不知道怎么教学生,教什么给学生,相当的自责,苦恼。这两类因素可能引起青年教师的适应障碍,适应障碍的一个极端的后果是放弃教师职业而重新选择其他职业,我校就有一位我们都认为比较优秀的年轻老师由于不适应主动离职。2.知识技能通过调研发现一些刚大学毕业的青年教师,他们的知识结构相对比较单一,专业技能相对比较欠缺。而现代中等职业教育是“面向人人,面向社会,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的教育,培养企业一线的技能工人,社会主义的建设者,而现在有些大学毕业的青年教师,平时只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不注重专业技能的培养,或者在大学锻炼的机会不多,针对这些问题老教师带新教师,做好传帮带,还应加强新进青年教师下企业锻炼,让青年教师到企业去学习实践锻炼,让他们知道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现代企业需要什么的专业技能,这是相当有必要的。
二、中职青年教师成长过程
1.岗位适应期(1~3年)
目前,大部分中等职业学校从事专业课程教学的青年教师多来自非师范院校,他们没有学过教育学和心理学,因此需要加强教育学、心理学专业技能的培训和学习,加强教育教学方法和教学技巧的培训,怎么备课,课堂的组织等,需要通过一至两学年的时间,让教学经验丰富的老教师辅导,帮助他们逐步适应中等职业教育的教学,掌握从事教学的基本技能,培养他们课堂教学的组织能力。此阶段是要做一个合格的教师,合格教师至少体现在两个方面:(1)能带好一个班级,对班级管理有一个科学的认识,所以,年轻教师必需要做班主任,让他们更了解他们的教学对象,了解现在的中职生心理,中职生的学习能力,文化基础素质等。(2)在教学上,能有一个好的教学质量。教学中善于将复杂的、难懂的知识用简单的、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学生讲清楚,特别是要针对现在的中职生,他们的文化基础素质差,深奥的理论知识他们听不懂,学生接收能力差,传统的课堂教学效果并不理想,怎么让现在的中职学生的成绩能有质的提升,并乐意向教师学习,特别是现在的中职生,他们是中考没有考上高中的落榜生,他们或多或少存在一些不良的行为习惯,这需要我们中职的教师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和汗水,想更多的方法,才能把他们培养成人,成才。
成长期物流企业管控模式分析
一、成长期企业定义
初创期是一个企业创立初期所经历的创业阶段,阶段特点是企业组织与经营规模较小,且运作经验不足,面临一系列创业风险。成长期则是初创期之后企业进入的一个快速发展的阶段,在这个阶段企业的业务规模呈现快速发展态势,且资本性投资规模较大,经营管控风险迅速增加,面临一系列“失控风险”。成熟期是企业业务增速放缓的阶段,属于企业生命周期的顶峰。衰退期则是企业现有产品服务需求萎缩,面临淘汰的风险的阶段。上述分类是建立在一个生命周期各阶段可清晰划分的假设之上的,从企业管控视角来看,上述四个阶段的划分是十分有意义的,本文重点分析成长期物流企业的管控优化问题。
二、成长期物流企业的管控特征
从整个行业的角度来看,我国的物流流通行业整体上处于成长期。根据国务院印发的《物流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14-2020年)》相关介绍,我国物流行业“发展总体水平还不高,发展方式比较粗放……小规模物流企业规模庞大,多数小型物流企业运营管理处于散、乱、差水平”。从微观的企业层面进行分析,多数物流企业处于初创期或成长期阶段,成长期物流企业的主要特征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企业战略结构特征。多数业务模式单一的小型物流企业尚未建立明确的战略体系。同时部分优秀物流企业已经产生了明确的战略发展意识,这种思路上的进步与外部环境的演进紧密相关。自2010年以来,随着要素成本的持续上涨,传统物流业态的竞争已趋白热化,倒逼物流企业摈弃粗放式的发展思路,转而寻求高效、整合、精细的现代物流服务模式,产业链上“一体化”、综合性的服务提供能力成为未来物流企业的重要战略共识。
2.组织架构特征。成长期物流企业的组织架构变化的最大特征就是规模快速膨胀,在我国目前的物流技术整体发展水平下,港口、运输、仓储、流通等生产环节的组织仍是人力密集型的组织方式,与初创期企业小规模随意化运作模式相比,成长期物流企业业务领域、业务规模、部门结构、员工数量快速增长,管控难度与管控风险迅速积累。
成长性企业管理信息化模式分析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发展,国内各企业的管理模式也发生了较大的转变。文章对成长性企业管理信息化模式进行了简单的分析与探讨。
【关键词】成长性企业;企业管理;信息化模式;经济建设
在我国全球一体化经济建设发展的目标下,国内近几年不断涌现出许多中小型企业,这些企业的发展快速带动了社会经济整体的发展速度。同时,这类成长性企业要想快速达到国内经济平均水平,其内部的信息化管理是必不可少的,因此对于成长性企业而言,企业的信息化管理模式对于企业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一、成长性企业管理组织形式
无论是哪种类型的企业,在发展阶段都如同商品一样有属于它们的周期性,早在1989年美国的著名经济学家伊查克爱迪思就在其的著作中提出了企业的周期性理论,并且将企业在经营中的周期性细化分为成长性及老年化两个重要的阶段。在企业的成长性阶段中,主要包括了企业的孕育期、婴儿期、幼年期、学步期、成长期、成年期几个阶段。随着时代的发展,目前国内的许多经济学家将企业的成长期化分为主要的四个阶段:创造期、成长期、发展期、老化期。同时,从企业的生命发展周期的角度来看,所谓的成长性企业主要是指企业从创造期到成长期这一企业的发展阶段。另外来说,成长性企业在其发展的过程中,通常在每一个阶段性的表现都会有所不同。这就如同为企业划分的生命周期一样,成长性企业的发展阶段也是有着具体的划分的。早在20世纪初,美国的经济组织学家LE就将企业的成长性管理划分为具体的五个阶段,即企业依靠创新成长的阶段、企业依靠引导成长的阶段、企业依靠国家授权成长的阶段、企业依靠协调成长的阶段、企业依靠合作成长的阶段。而从阶段性的另一层意义来划分的话,某些经济组织学者则认为可以将成长性企业的发展分为六个具体的阶段,即低级成长阶段、中低级成长阶段、中级成长阶段、中高级成长阶段、高级成长阶段、超高级成长阶段。另外,我国知名企业金碟企业的总载徐少春曾在《成长性企业的管理变革》一书中指出,企业的要想成长,必须要经历五个重要的发展阶段,也就是所谓的创业阶段、集中制阶段、规范化管理阶段、信息化管理阶段、合作化管理阶段。徐少春还在书中将成长性企业的五个阶段进行了具体详细的说明:第一,创业阶段。在这一阶段中,企业所表现出来的企业管理组织结构是非正式性的,而企业的高层决策者用于管理企业的模式主要以崇尚个人风格及创业精神为主要的依据,在管理体系上,也主要是以追求最大化的市场经济效益为前提。因此来说,在企业创业式阶段中,高层决策者所要求的经济报酬无非就是这个企业的创业经营权,而这一阶段性的主要任务则是对企业的管理以及经营销售的利润所得。第二,集中制管理阶段。在这一阶段中,企业管理的模式已经逐渐转化为集中式管理模式或是职能型管理模式,而在这一阶段中,高层决策者所采用的管理模式也由传统的转变为引导式管理,同时在这一阶段中,企业的管理控制体系也已建立起初步的雏形,高层决策者所要求的利益报酬也在创造拥有权的基础上加上了企业发展经营中的所有利润所得。也就是说,在这一阶段中,成长性企业管理的重点内容在于强调企业商品的经营效率。第三,规范化管理阶段。企业在这一发展阶段中,其内部的管理组织模式已转变为一种分散式管理体系或是以地域为单位的中心制责任结构体系。同时在这一阶段中,企业的决策管理者不在事事亲力亲为,而是采用一种广泛授权的管理形式将企业的发展经营权下放给下属的子公司,同时再利用定期的述职报告及利润中心责任制手段对其进行考核。在这一阶段中,企业高层决策者所看中的是强调企业内的经营绩效。也就是说,该阶段企业所要突出的重点是大力扩展经济市场。第四,信息化管理阶段。这在一阶段中,成长性企业的管理组织形式变得越来越完善,体系建立也越来越趋于完整化。因此在这一阶段中,企业的管理重点目标是根据企业自身商品的特征建立对授权后的下属公司的监督体系,以便企业高层决策人员能够清楚地掌握下属子公司的日常经营情况。因此在这一阶段中,企业要利用先进的高科技信息化手段加强监督控制能力。换句话说,在这一阶段中,企业在通过信息化管理体系对计划中心、利润中心、责任中心、成本控制中心以及投资中心进行监管,这种模式可以使企业高层决策者更好地融入到企业的成长发展中,并在参与利润分享的同时拥有企业的股份权。第五,合作阶段。在这一阶段中,企业管理所着重的目标在于结构化的管理,而此时企业高层决策者所要达到的目标管理在于调动所有企业员工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使所有员工都能够加入到企业的成长发展中来。同时企业高层决策者与企业员工共同制定企业下一步的发展重心及目标,并且保障企业员工薪资所得,建立一个完善系统化的企业管理模式。也就是说,此阶段的成长发展重点内容在于解决复杂化的企业矛盾与问题。
二、成长性企业管理信息化模式方式
日式快餐连锁企业成长模式论文
摘要:中国快餐业的快速发展,已引起广泛的关注,也提出了对其成长模式进行深入研究的要求。本文运用基于资源和能力的先行优势理论、理论、规模经济理论对日式快餐典型企业——味千(中国)的成长模式进行系统分析,并归纳抽象出快餐连锁企业的一般成长模式及对中国快餐连锁企业成长的启示,以达到深化连锁经营理论研究,为快餐连锁企业发展提供借鉴的目的。
关键词:日式快餐;快餐连锁企业;成长模式
从2003年至2006年,中国快餐业以年均20%左右的速度增长,高于餐饮业增长速度。目前快餐业在中国餐饮业中所占比例为20%,而处于快餐业发展成熟期的欧美发达国家所占比例为60%,中国快餐业正处于高速成长期。在中西式快餐蓬勃发展之时,日式快餐悄然兴起。然而,对日式快餐连锁企业的研究尚处空白,本文以经济学相关理论为基础,对日式快餐典型企业——味千(中国)的成长模式进行系统研究,并归纳出快餐连锁企业一般成长模式及对中国快餐企业成长的启示。
一、快餐连锁企业成长模式的理论基础
国内外学者对连锁经营理论的研究集中于3个维度:(1)资源理论:阿克(Aaker,1989)认为组织长期竞争优势与绩效的基础是存在于组织内部的资源和能力。奥克斯菲尔德特和凯雷(Oxenfeldt,Kelly,1969)指出特许商成长受3种资源限制:管理专业性、地方市场知识和资本。在此基础上,相关研究涉及:一是资金匮乏论,马丁和朱斯蒂斯(Martin,Justis,1993)认为信用市场状况对不成熟特许经营商拓展存在制约作用;考姆博斯和凯特臣(Combs,Ketchen,1999)揭示餐饮业特许商资金实力影响其特许扩展规模。二是信息匮乏论,米克勒(Minkler,1992)认为公司在地理空间拓展时,需要评估当地市场状况,识别适当位置,而获取成本昂贵。三是管理资源匮乏论,汤姆普森(Thompson,1994)和沙恩(Shane,1996)指出特许连锁能克服管理资源对连锁成长的限制。四是先行优势理论,先行优势理论认为进入市场的时间序列会影响到公司的竞争优势(Stalk,1988),奥克斯菲尔德特和凯雷(Oxenfeldt,Kelly,1968—1969)认为先行优势是整合特许连锁系统的内在关键要素。雷伯曼和蒙特戈麦瑞(Lieberman,Montgomery,1988)指出先行优势的3个关键要素是可比优势技术、稀缺资源优先购买权和改变顾客行为能力。斯蒂文(Steven,2003)认为先行优势是企业竞争战略的一个核心概念,并实证先行优势适用于餐饮企业。五是资源理论对先行优势的整合,在先行优势的研究文献中,存在对先行者优势和劣势的争论,一些学者认为在特定空间竞争框架下,首先或早期进入市场者会带来竞争优势(Prescott,Visscher,1977;Lane,1980;Chaffee,1985;Anderson,1987;Kerinetal,1992;Tabuchi,Thisee,1995),而另外一些学者通过实证研究指出,先行者并不必然会带来竞争优势(Gal-or,1985;Lilien,Yoon,1990;Golder,Tellis,1993;Kalyanarametal,1995)。阿米特和斯高梅克(Amit,Schoemaker,1993)指出先行优势可以从公司资源角度解释。路易斯和埃德沃德(Luis,Edword,2002)认为争论的原因在于方法、产品特征、行业以及公司拥有资源和能力的差异。吉等人(Jietal,2003)提出基于资源和能力的视角可以更好地理解先行优势理论。(2)理论:为克服资源约束,连锁企业使用特许方式扩大规模,但特许双方在效应函数上存在差异,导致委托问题。相关研究涉及:一是的道德风险及利益调节,布瑞克雷和达克(Brickley,Dark,1987)认为加盟者存在以特许品牌声誉为代价的道德风险;兰方泰尼(Lanfontaine,1992)提出通过契约调整委托双方利益分配;龙勇等人(2005)研究了特许经营体系的协调机制。二是直营与特许经营的比较,与直营相比,特许经营有更高的收入(Norton,1988)、收益(Shelton,1967)和较低的薪金支出(Krueger,1991);特许经营可提供更好的激励(Rubin,1978),降低监督成本(Fladmpr-Lindquist,Jacque,1995);特许经营者向潜在加盟者传递专有知识成本高昂(Jensen,Meckling,1995),而直营更易于专有知识传播(Darretal,1995)。三是不同经营方式的选择,卡维斯和莫菲(Caves,Murphy,1976)分析了直营或特许经营的决定因素及条件,布拉达克和艾考斯(Bradach,Eccles,1989)以及丹特等人(Dantetal,1992)认为直营和特许经营相结合的方式可获得更高收益。(3)规模经济理论:连锁经营的规模经济是指在单店规模经济基础上,通过联合或兼并等手段,跨地域增设分支机构或协作单位,以降低经营成本,增加收益。连锁经营的规模经济体现在:一是先进的经营管理制度(方惠等,2005);二是布点严谨的规划系统和布局完整的市场网络(黄丹峰,1999);三是品牌、名店的优势(李陈华等,2004)。
通过理论梳理,可以看出,企业为克服连锁经营的资源和能力限制,而选择介于市场和科层之间的组织形式——特许经营,这会产生委托问题,而无论选择何种成长方式,必然涉及成长区域规模经济的问题。因此,在一定制度背景下,成长模式受资源和能力、成本以及成长区域布局的影响。快餐连锁企业成长模式是指在一定制度背景下,快餐企业以连锁方式成长的逻辑规律。从战略层面看,快餐企业应具备成长的资源和能力,选择合适成长方式及空间维度布局,以实现时间维度的持续成长。因此,成长模式是快餐企业资源和能力、成长方式及空间布局的战略选择。以下使用基于资源和能力的先行优势理论、理论、规模经济理论分析日式快餐企业味千(中国)的先行优势、成长方式选择和区域布局。
浅谈工业型企业成长模式研究论文
摘要:在日趋激烈的竞争中,企业只有不断依靠科技进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才能始终掌握发展的主动权,增强发展的新优势。依托彭罗斯的内因成长论做为研究的理论依据,具体结合周口市工业企业的成长轨迹,侧重于从技术创新、调整产品结构、项目建设三个方面来探索工业企业的成长途径。
关键词:工业企业;成长途径;内因成长论
近年来,周口市工业经济实现了快速健康发展,依托财鑫集团、益海粮油、辅仁药业、金丹乳酸、天豫经贸等一批大中型骨干企业快速发展,2008年全部工业实现增加值375.6亿元,比上年增长15.2%,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232.7亿元,增长21.5%,增幅居全省第4位,较上年前移11个位次。因此,对周口市一批快速发展的骨干企业成长途径进行研究和总结,必将对周口这个农业大市探索工业企业快速发展的有效途径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一、以彭罗斯的内因成长论为理论基础探讨周口企业的成长途径
彭罗斯是现代企业成长理论的奠基人,她在其重要著作《企业成长理论》中,对企业成长问题进行了严密、全面的系统性理论分析,第一次将企业成长作为分析的对象,以“管理能力”的供给为分析框架系统地阐述了企业成长的理论,开创了在管理学领域研究企业成长问题的先河。
彭罗斯的企业成长理论是一种纯内因成长论,它强调管理对于企业成长的作用,而基本不考虑大量的外在因素。彭罗斯理论的核心概念是“成长经济”,她主张以“成长经济”理论代替传统的“规模经济”理论。在彭罗斯看来,所谓“成长经济”,就是指有利于企业向特定方向扩张的、各个企业可能享受到的内部经济,是从企业内可能利用的生产性使用价值的独特集合中挖掘出来的,可以使该企业在投入新产品或增产原有新产品时,比其他企业处于比较优势的地位的东西。她进一步分析道,企业是“建立在管理型框架内的各类资源的”、“获取和组织人力与非人力资源以赢利性地向市场提供产品或服务”的集合体,“企业的成长则主要取决于能否更为有效地利用现有未利用资源”。现有未利用资源不仅来自企业内部,更重要的是来源于企业新吸纳的社会资源和市场份额。一旦企业更完全充分地利用了现有资源,企业便获得了成长,同时也就进入了新的成长周期。而新的成长周期又会为企业带来新的未利用资源。因此,从成长角度而言,企业未利用资源是无限的。企业挖掘未利用资源的过程也是无限的,因而企业的成长同样是无限的。任一特定企业不论其目前规模大小、实力如何,只要在一定条件下,能够以较其他企业低的平均费用向市场推出追加商品,就可以证明它实现了全部或部分未利用资源的有效配置,也就可以说其存在成长性。许多中小企业虽然不存在规模经济,但发展迅速,其原因就在于此。反之,任一特定企业一旦减缓或终止了扩张与创新,就会最终丧失成长性,呈现出非成长性特征。
外国农村合作社成长模式探究论文
摘要:国外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已有100多年的发展历史,拥有了较为丰富的经验,这些经验主要包括健全有关法律、法规,确立合理的组织原则。文章通过比较、评价美国农村合作社,结合我国国情,得出对我国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再造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美国;农村合作社;经验借鉴
自1844年世界上第一个成功的合作社——英国罗虚代尔公平先锋社成立以来,合作经济在国外迄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发展历史。发达国家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目前已经十分发达,具有庞大的规模与组织体系和十分健全的功能,它们在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保护农民利益、增加农民收入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各国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又有着各自不同的特点。本文拟对美国的农村合作社成长模式进行分析介绍,对我国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提供有意义的启示与借鉴。
一、美国农村合作社概况
美国农村合作经济迄今已经有180年左右的发展历史。由于美国是以家庭农场作为基本的农业生产单位,所以农业合作社也称为农场主合作社。美国的农业部曾经给农场主合作社下过这样一个定义:农场主合作社是由拥有共同所有权的人们在非盈利的基础上为提供他们自己所需要的服务而自愿联合起来的组织。根据该定义,合作社必须具备以下条件:合作社由它的全体社员所拥有,其目的是为社员谋取共同的经济利益;合作社由社员民主管理,实行一人一票制;合作社是一种非盈利性组织,年终的盈余在扣除必要的公共提留后,按社员同合作社的业务交往量的比例返还给社员;社员要交纳或认购一定金额的合作社股金,但合作社对股金分红的比例进行限制,红利的年率不得超过8%;合作社主要为社员服务,对非社员的服务不得超过服务总量的50%。这些条件基本上体现了国际上通行的合作社原则。美国目前有农业合作社3800多个,其中包括供销合作社、信用合作社和其他类型的合作社,入社会员为400万人,每6个农场主就有5个参加各种形式的合作社,年营业额2500万美元。
美国的农场主合作社按合作内容,可分为销售合作社、供给合作社、其他服务合作社及信贷合作社等。实际上大多数合作社兼营供、销和提供有关服务业务,因此前三类合作社无法严格分开。现有的近4000个合作社中,如果按供应、销售和有关服务的营业额占本社营业总额50%以上划分标准,其中52%是销售合作社,36%是供给合作社,其他服务合作社占12%。
幼教论文:幼教成长教学模式综述
本文作者:汪益彩工作单位:诸暨市浣纱幼儿园
教师自我提升
(一)自我理论提升:广阅书籍——自我理论提升的纽带为让教师能真正地学到一些理论的东西,我们进行了一项阅读书籍的活动。具体活动流程为:第一步:教师自由选择书籍或文章,做好摘记及观后感,在活动中阐述自己的感受,以及在今后工作中有可能的帮助。第二步:指定书籍的阅读,进行读书漂流。选择通俗易懂、对教师有直接帮助的书籍或杂志文章,供教师轮流翻阅,并写下观后感,集中活动交流。第三步,把书面上的东西运用到实践中,并结合具体教学、反思、案例等形式进行理论联系实际。(二)教学技能提升:工作小窍门的挖掘——教学共享的捷径在教师成长目标里,仅仅组织好每次活动是不够的,需要教师拥有更广阔的可能跟教学无关的知识和技能。现在我们提倡教师把这些小窍门交流出来,积少成多,通过这样的捷径让每位教师都能拥有更多的小窍门,感受小窍门带来的快乐和效率。而这些小窍门主要表现在这几方面:1.丰富课外知识。授业者要给孩子一碗水,自己首先要具备一桶水,尤其是面对低年龄的幼儿,他们对什么都好奇,什么都喜欢问个为什么,要成为孩子面前有问必答、得心应手的好老师,就必须广阅书籍、与时俱进接受新事物,哪怕是跟教学无关的或是孩子们才津津乐道的动画片等。与会时,把认为有价值的知识交流一遍,一人讲几人听,大大缩短了各自查阅的时间。2.美化环境等技能。人们都说幼儿园是个花花绿绿、充满童趣的世界,如何让这个世界在孩子们眼中始终充满向往,如何在繁忙的工作中出色地完成好这一任务,很多老师是各出奇招,大家的小窍门聚集在一起当然也不失为一个好的办法。3.利用现代科技提高工作效率。除了传统的文字编辑和查找资料外,我们可以在网络上找到跟工作有关的例如漂亮字体、音乐编辑软件、图片处理软件等等,当我们遇到节目编排或者装饰环境时,这些小知识正好发挥其强大的功效,我们的老师也就不必求助于外界,把时间浪费在音像店、刻字店里了。同时把这些小窍门贯穿在不定期的教研活动中,这种以单个教师带领全体教师获得经验的形式给大家带来的是全面的发展,自身的价值也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三)教学计划制定:工作进展依据——发展目标落实的基石针对教师计划性差这一情况,我们从每位教师以往的工作和计划中制定的情况出发采取个别谈话,帮助老师正确面对自己的现状和能力,再具体细致地调整计划,并在新的学期里始终勉励自己完成,最后在学期结束之前集体交流,公开自己的计划。一学期下来,很多从不积极参与的教师,特别是一些招聘教师,她们在论文案例获奖、公开课展示、优质课获奖的平台上找到了自己的价值。
增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激励机制创设
(一)创设观点论坛机制:观点论坛——成为主力军的途径作为一名教师,除了教好每项知识技能外,日常生活中自身在孩子面前流露出来的一种优秀的素质也是孩子们不可多得的宝贵财富。基于此点,我们设计了每周一次的主持话题的教研活动:轮到主持的教师事先准备一个话题,组织其他教师开展讨论,要求使活动气氛容列,做到每位教师都有话可说,同时做好小节工作,记录成册。为保证活动的有效性和避免教师选题的单一性,一方面为教师提供丰富多彩的话题形式、范畴,另一方面也积极鼓励教师能出新意,群策群力。开展的话题大致有以下几类:通过翻阅大量资料找到一些经典的案例进行分析;感悟于平时自身在幼儿一日活动中遇到的具体事例;搜寻一个在某个学科领域中的优秀教材共同讨论设计各自的特色教学过程。(二)教师月交流文章机制:反思——教师专业成长的通道具体做法是:每位教师每月交流一篇,不在于多而在于精。当你选定一篇内容之后,必须要有自己的精华。可以是困惑,也可以是经验。要求教师在交流的时候不但要脱稿而谈,而且要站立在全体教师面前大大方方地谈。经过半年左右的训练,一般的教师都能做到脱稿并且条理清晰。当然,每一次成功的反思活动,台下教师的反馈也很重要,我们要求台下的教师针对反思都要提出自己的想法和建议。这样一方面培养了她们认真倾听的习惯,另一方面也让每位教师在整场活动中积极动脑、参与其中。(三)观摩互动机制:交流——经验获得的方式具体做法是:(1)确定活动主题开展观摩。每次教研活动之前,先确定一个主题范围,围绕这一主题可以尽情发挥自身特长优势,自由选择学科及形式。由于主题一样,教师们在选材的时候就显得格外谨慎,又加上操作范围广、不受学科限制,活动开展时都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达到了在竞争中学习提高的效果。例如有一次“绿色家园”的主题活动,一位教师细心观察周围事物,在课堂上引进了日常生活中常见、但不被人关注的可回收和不可回收垃圾箱的区别和作用,当时观摩的老师就大发感叹:“若不搞这次活动,我们还不知道路边的垃圾箱现在有这么些讲究呢……一直以为塑料泡沫是污染物,想不到也属于可回收垃圾……”另外,一些教师虽说只是采用了传统的故事或儿歌教学,但肯在教学设计上下功夫,简单的一个内容,竞让孩子们欢愉雀跃,也让观摩教师们明白,只要设计巧妙,组织一次成功的活动也非难事。(2)优质课观摩。因为条件限制,外出学习的机会不是所有人都能参加,而现在的专家讲座中总有一些优秀的教师或教授开课(录像受拍摄水平限制,效果不明显),另外,园内参加课堂比武获奖的优秀活动、平时教研活动中发现的优秀活动等等。这些资源的广泛共享,这就得借助于观摩活动。我们采取“经典活动回放”的形式,鼓励教师们把这些优秀的活动再次呈现出来,让更多的教师得到学习。(四)强项拓展机制:强化——自我肯定的途径幼儿园是一个整体,若能将每个人的长处融合一起,合理使用,势必收到1+1>2的效应。而这样的拓展我们用以下三“字”法得到强化:察:我们采取自报、推荐、选拔的方法挖掘教师之特长。开学时的自报:了解自己的优点进行报名。同事们的推荐:有些内向型教师明知道自己某方面比别人要强,怕人说闲话,却不敢报名,这就需要同事的推荐。选拔:幼儿园开展一系列展示活动:故事演讲展示、各类绘画展示、书法展示、论文展示、活动设计等发现教师之优点。激:人有许多时候对自己都比较宽厚,总会自己原谅自己、自己放松自己,如果在旁边“推”一把、“逼”一次就会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但组织者经常得做“傻”人,以傻促人。比如,练习书法时拿一个比较难的字询问书法特长的老师,这个字结构如何摆,起笔、落笔如何;读故事时抽出一段文章请普通话标准的老师从感情、咬字上予以朗读,事后,组织者要及时抓住教师的心理,记得别忘记说:“原来是这样!”“谢谢你帮我!”“确实不错!”等等,除此之外,组织者还必须经常要求有专长者及时充电。用:用其之强项进行展示并主持活动。要求主持的教师从理论、操作对各位教师进行培训,并布置相应作业让“学生们”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同时老师与学生们一起讨论作业的质量,怎么样才能做得更好。这是相互促进的过程,也是质的提升过程。善于抛开传统的教研活动形式,从教师真正获得发展的目标出发,我们进行的这一系列创新的教研活动促进了教师们专业的迅速成长。
农村金融市场成熟化方式选择
一、中国农村金融市场的低质状态
从1994年以来,中国金融市场已经初步建成以商业金融、合作金融、政策性金融相互并存的组织体系。随着我国经济与金融的不断发展,农村金融市场也向更为广阔的空间成长,但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型的初期阶段,农村金融市场成长暴露出诸多现实性问题。中国农村金融市场成长的低质现状已严重制约着本国农村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中国农村金融市场的现状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中国农村金融市场垄断严重;农村金融市场服务不足;农村信贷资源萎缩;农村金融市场价格被扭曲;农户及农村中小企业贷款难。在中国农村金融市场中农户和农村中小企业贷款难是一个极为普遍的现象。农业银行的经营模式逐渐向商业化和集约化改革,实行在农村地区撤并机构、减少网点的措施。农户和农村经济发展与信用社的服务手段及方式不相适应;小额信贷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农户贷款,但显著减少了农村中小企业的贷款。而且由于农户小额信贷的交易成本较高,贷款额度较低,贷款利率封顶等情况,信用社发放小额信贷的积极性并不高。特别是中西部地区,农村信用社大部分亏损,其无能力向农户提供贷款,我国人民银行所发放的支农再贷款相当于杯水车薪,广大农户还是只能够寄希望于民间借贷。政府发放的扶贫贴息贷款由于不良贷款率居高、无法真正到户等问题,不能从根本上实现扶贫帮困的美好初衷。农村正规金融市场贷款难问题在制约农村金融市场自身发展的同时,也严重地阻碍了农村经济的蓬勃发展。
二、农村金融市场的理论成长模式
农村金融市场的成长路径取决于农村金融市场的成长模式选择。成长模式的选择要依据农村金融市场的理论成长模式来做出理性决定。农村金融市场的理论成长模式分为以下三种类型:
(一)市场主导型农村金融市场成长模式
市场主导型农村金融市场的成长模式,简称内生成长模式,是在农村经济体系中凭借市场“看不见的手”的力量,内生演化而来的一种农村金融市场成长模式。在刘易斯古典模型中,欠发达国家的农业部门仅仅能够维持生计,并不能够充分发挥资本形成能力,需要依靠工业部门来形成其自身的资本以及实现现代化。但刘易斯却忽视了农业和工业两部门间资源的流动对整体的资本形成所产生的影响,而是将农业部门与工业部门二者独立,这不仅低估了农业部门金融市场的内生成长能力,而且高估了工业部门吸收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能力以及资本形成的能力。农业部门是能够自己内生农村金融市场的,即使在我国“以农养工”的阶段中,农村仍然存在着大量民间金融。基于市场中金融需求的诱导角度来看,市场主导型农村金融市场的成长模式又称需求诱导型农村金融市场的成长模式。在这一模式中,当农村企业和农户对农村金融的需求强烈时,有经营实力的农村经济体为追求利益,就会自发地组建各种形式的金融组织,满足人们对于农村金融服务的需求。因而在农村经济发展的过程中随着金融需求的诱导,就会自发形成民间金融组织。政府不会在这一成长模式中做出明显的金融干预,政府的作用主要是提供必要法律制度,以维持农村金融市场的交易秩序。当农村金融市场选择市场主导型成长模式时,农村的经济主体就会占有较大的农业收入份额,因为市场主导型农村金融市场成长模式是由下而上逐步形成的。当农村企业和农户的收入水平相当,并且能够自主支配由此产生的储蓄份额时,才能形成农村金融市场的内生成长基础。市场主导型的农村金融市场成长模式依靠的是市场,能够有效实现主导农村金融资源的横向配置。然而,这种形式的农村金融市场成长模式会导致农村金融市场的成长速度缓慢。农业的自身储蓄能力和资本形成能力由于农业本身的弱质产业属性而不健全,即便是农村金融市场的内生成长机制得到满足,而日益增长的多层次农村金融需求是无法依靠内生的农村金融市场供给来满足的,最终造成的结果就是,非正规金融机构所发放的高利贷盛行,农村的技术进步和经济发展受到制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