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贷险市场范文10篇
时间:2024-01-12 03:05:34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车贷险市场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车贷险市场现状分析论文
从利益平衡中寻求突破
经过改造的车贷险产品的悄然复出,引起了相关各方的高度关注。但从媒体报道来看,各方反应不一。一方面是保险公司的初步动作,意在观察相关利益各方的态度与反应;另一方面是银行、车商,认为新条款过于“苛刻”,使自身风险难以转移分摊,故而表现出冷淡态度;再一方面是消费者认为从中难以体会到人性化的体贴与关怀。为什么会这样呢?笔者以为,问题的根源在于车贷险、汽车贷款的风险如何控制上,如何在把风险降到最小的同时,谋求利益的最大化。而这一问题的解决,一定程度上取决于社会信用环境的改善,具体到银保双方,即个人信用调查系统的有效和完备。不论是银行还是保险公司,其实都有自己管控风险的办法和系统,如银行有信贷登记咨询系统,保险公司又长于风险的管理等等,要解决的矛盾,其实就是如何合理地平衡各方利益。相关各方都不宜仅从自身利益出发考量这一产品的设计,而应从相关各方在这一市场上的共同利益的角度出发,互惠互利,谋求多赢。各方利益能够平衡好,风险的分摊能够比较公平,其他问题也就有可能顺畅解决。因为统一了认识,有了共同的利益,自然就有了共同保障这种利益的需求,如此不论是要建立可共享的个人资信系统,共享相关信息和数据资料,还是采取协调的措施防范风险,就都是易于解决的技术层面的事了。
日渐兴旺的车市是车贷险产品生存的肥沃土壤,目前又有不少民营的汽车消费服务中介机构成功样本的刺激与竞争,尽管还会有挫折,尽管还会成为争论的焦点,但随着市场的变化与发展,车贷险产品终将会日益成熟,从而使利益各方求得多赢的结果,使广大消费者认同和接受。
车贷险:涉过浅滩看得失
与银行车贷业务一起登上车市舞台的车贷险,去年8月起优势不再,以致不得不黯然地暂时“离场”。但日渐兴旺的汽车市场显然不能因此停止自己的脚步。人们发现,利用消费者信用评估和风险处置能力来协助商业银行继续开展车贷业务的汽车信贷消费服务中介机构开始悄然红火起来,有些公司的业务量甚至同比增长了50%到70%。虽然经营内容不完全具有可比性,但其活跃的经营思路、与市场和谐发展的机制和对消费者更加体贴的服务,对伺机重整旗鼓返回车市舞台的车贷险来说都是不无裨益的。
体制
车贷险市场现状分析论文
从利益平衡中寻求突破
经过改造的车贷险产品的悄然复出,引起了相关各方的高度关注。但从媒体报道来看,各方反应不一。一方面是保险公司的初步动作,意在观察相关利益各方的态度与反应;另一方面是银行、车商,认为新条款过于“苛刻”,使自身风险难以转移分摊,故而表现出冷淡态度;再一方面是消费者认为从中难以体会到人性化的体贴与关怀。为什么会这样呢?笔者以为,问题的根源在于车贷险、汽车贷款的风险如何控制上,如何在把风险降到最小的同时,谋求利益的最大化。而这一问题的解决,一定程度上取决于社会信用环境的改善,具体到银保双方,即个人信用调查系统的有效和完备。不论是银行还是保险公司,其实都有自己管控风险的办法和系统,如银行有信贷登记咨询系统,保险公司又长于风险的管理等等,要解决的矛盾,其实就是如何合理地平衡各方利益。相关各方都不宜仅从自身利益出发考量这一产品的设计,而应从相关各方在这一市场上的共同利益的角度出发,互惠互利,谋求多赢。各方利益能够平衡好,风险的分摊能够比较公平,其他问题也就有可能顺畅解决。因为统一了认识,有了共同的利益,自然就有了共同保障这种利益的需求,如此不论是要建立可共享的个人资信系统,共享相关信息和数据资料,还是采取协调的措施防范风险,就都是易于解决的技术层面的事了。
日渐兴旺的车市是车贷险产品生存的肥沃土壤,目前又有不少民营的汽车消费服务中介机构成功样本的刺激与竞争,尽管还会有挫折,尽管还会成为争论的焦点,但随着市场的变化与发展,车贷险产品终将会日益成熟,从而使利益各方求得多赢的结果,使广大消费者认同和接受。
车贷险:涉过浅滩看得失
与银行车贷业务一起登上车市舞台的车贷险,去年8月起优势不再,以致不得不黯然地暂时“离场”。但日渐兴旺的汽车市场显然不能因此停止自己的脚步。人们发现,利用消费者信用评估和风险处置能力来协助商业银行继续开展车贷业务的汽车信贷消费服务中介机构开始悄然红火起来,有些公司的业务量甚至同比增长了50%到70%。虽然经营内容不完全具有可比性,但其活跃的经营思路、与市场和谐发展的机制和对消费者更加体贴的服务,对伺机重整旗鼓返回车市舞台的车贷险来说都是不无裨益的。
体制
车贷险市场现状分析论文
从利益平衡中寻求突破
经过改造的车贷险产品的悄然复出,引起了相关各方的高度关注。但从媒体报道来看,各方反应不一。一方面是保险公司的初步动作,意在观察相关利益各方的态度与反应;另一方面是银行、车商,认为新条款过于“苛刻”,使自身风险难以转移分摊,故而表现出冷淡态度;再一方面是消费者认为从中难以体会到人性化的体贴与关怀。为什么会这样呢?笔者以为,问题的根源在于车贷险、汽车贷款的风险如何控制上,如何在把风险降到最小的同时,谋求利益的最大化。而这一问题的解决,一定程度上取决于社会信用环境的改善,具体到银保双方,即个人信用调查系统的有效和完备。不论是银行还是保险公司,其实都有自己管控风险的办法和系统,如银行有信贷登记咨询系统,保险公司又长于风险的管理等等,要解决的矛盾,其实就是如何合理地平衡各方利益。相关各方都不宜仅从自身利益出发考量这一产品的设计,而应从相关各方在这一市场上的共同利益的角度出发,互惠互利,谋求多赢。各方利益能够平衡好,风险的分摊能够比较公平,其他问题也就有可能顺畅解决。因为统一了认识,有了共同的利益,自然就有了共同保障这种利益的需求,如此不论是要建立可共享的个人资信系统,共享相关信息和数据资料,还是采取协调的措施防范风险,就都是易于解决的技术层面的事了。
日渐兴旺的车市是车贷险产品生存的肥沃土壤,目前又有不少民营的汽车消费服务中介机构成功样本的刺激与竞争,尽管还会有挫折,尽管还会成为争论的焦点,但随着市场的变化与发展,车贷险产品终将会日益成熟,从而使利益各方求得多赢的结果,使广大消费者认同和接受。
车贷险:涉过浅滩看得失
与银行车贷业务一起登上车市舞台的车贷险,去年8月起优势不再,以致不得不黯然地暂时“离场”。但日渐兴旺的汽车市场显然不能因此停止自己的脚步。人们发现,利用消费者信用评估和风险处置能力来协助商业银行继续开展车贷业务的汽车信贷消费服务中介机构开始悄然红火起来,有些公司的业务量甚至同比增长了50%到70%。虽然经营内容不完全具有可比性,但其活跃的经营思路、与市场和谐发展的机制和对消费者更加体贴的服务,对伺机重整旗鼓返回车市舞台的车贷险来说都是不无裨益的。
体制
车贷保险思考论文
摘要:车贷险,即汽车消费贷款履约保证保险的简称我国车贷险业务开办于1998年,于2002年下半年达到顶峰车贷险业务的开办较好地带动了汽车消费信贷市场,然而,这一具有良好发展前景的险种经过几年高速发展后,由于巨大的市场风险而在2003年中后期戛然止步,有关财险公司纷纷暂停销售,进行清理这种情形出现的原因是由于社会信用体系的缺失和保险公司管理的不善,如何改善这种局面值得我们关注和思考
关键词:车贷险;社会信用体系;资信调查;银保合作
一、对车贷险业务发展的历史考察
(一)汽车消费信贷市场形成阶段
1995年,我国开始了汽车消费信贷的理论探讨和初步实践,一些汽车生产厂商联合部分国有商业银行,在一定范围内尝试性地开展了汽车消费信贷业务,但由于缺乏相应经验和有效的风险控制手段,中国人民银行于1996年9月叫停了汽车信贷业务1998年9月,央行出台了《汽车消费贷款管理办法》,恢复了汽车信贷业务,汽车信贷市场开始形成
(二)车贷险产品起步阶段
车贷险研究论文
摘要:车贷险,即汽车消费贷款履约保证保险的简称我国车贷险业务开办于1998年,于2002年下半年达到顶峰车贷险业务的开办较好地带动了汽车消费信贷市场,然而,这一具有良好发展前景的险种经过几年高速发展后,由于巨大的市场风险而在2003年中后期戛然止步,有关财险公司纷纷暂停销售,进行清理这种情形出现的原因是由于社会信用体系的缺失和保险公司管理的不善,如何改善这种局面值得我们关注和思考
关键词:车贷险;社会信用体系;资信调查;银保合作
一、对车贷险业务发展的历史考察
(一)汽车消费信贷市场形成阶段
1995年,我国开始了汽车消费信贷的理论探讨和初步实践,一些汽车生产厂商联合部分国有商业银行,在一定范围内尝试性地开展了汽车消费信贷业务,但由于缺乏相应经验和有效的风险控制手段,中国人民银行于1996年9月叫停了汽车信贷业务1998年9月,央行出台了《汽车消费贷款管理办法》,恢复了汽车信贷业务,汽车信贷市场开始形成
(二)车贷险产品起步阶段
车贷险研究论文
一、对车贷险业务发展的历史考察
(一)汽车消费信贷市场形成阶段
1995年,我国开始了汽车消费信贷的理论探讨和初步实践,一些汽车生产厂商联合部分国有商业银行,在一定范围内尝试性地开展了汽车消费信贷业务,但由于缺乏相应经验和有效的风险控制手段,中国人民银行于1996年9月叫停了汽车信贷业务1998年9月,央行出台了《汽车消费贷款管理办法》,恢复了汽车信贷业务,汽车信贷市场开始形成
(二)车贷险产品起步阶段
自1998年中国保监会批准财产保险公司试办机动车辆分期付款售车信用保险,汽车消费贷款保证保险正式起步同年9月,中国人保财险杭州市分公司与中国建设银行杭州市吴山支行合作,率先推出了第一张车贷险保单,打响了车贷险市场的第一枪
(三)车贷险业务高速发展阶段
车贷险研究论文
摘要:车贷险,即汽车消费贷款履约保证保险的简称我国车贷险业务开办于1998年,于2002年下半年达到顶峰车贷险业务的开办较好地带动了汽车消费信贷市场,然而,这一具有良好发展前景的险种经过几年高速发展后,由于巨大的市场风险而在2003年中后期戛然止步,有关财险公司纷纷暂停销售,进行清理这种情形出现的原因是由于社会信用体系的缺失和保险公司管理的不善,如何改善这种局面值得我们关注和思考
关键词:车贷险;社会信用体系;资信调查;银保合作
一、对车贷险业务发展的历史考察
(一)汽车消费信贷市场形成阶段
1995年,我国开始了汽车消费信贷的理论探讨和初步实践,一些汽车生产厂商联合部分国有商业银行,在一定范围内尝试性地开展了汽车消费信贷业务,但由于缺乏相应经验和有效的风险控制手段,中国人民银行于1996年9月叫停了汽车信贷业务1998年9月,央行出台了《汽车消费贷款管理办法》,恢复了汽车信贷业务,汽车信贷市场开始形成
(二)车贷险产品起步阶段
车险发展研究论文
最近,汽车消费市场出现一种背离现象:一方面,随着汽车金融公司管理办法和实施细则的出台,汽车金融公司呼之欲出;另一方面,保险公司纷纷放弃了汽车消费贷款保证保险。在国内汽车市场发展迅猛、汽车消费贷款业务由于汽车金融公司的加入面临新的飞跃的宏观环境下,本应是大有作为的保险公司却纷纷停办了车贷险,是什么原因造成这种冰火两重天的局面?
保险公司陷入车贷险泥潭
近些年来,随着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和居民生活水平的大幅度提高,汽车开始走进百姓家庭,成为居民消费的一个新的热点。据有关资料显示,2002年全国个人汽车消费贷款余额比1998年增长了286倍。银行汽车消费贷款业务的快速增长,为保险公司车贷险业务的发展提供了机遇,一时间,车贷险市场热闹纷繁。
但是,从去年下半年开始,由于车贷险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开始暴露,赔付率和逾期率持续居高不下,给保险公司造成巨大损失,严重影响到保险公司的正常经营和偿付能力安全,各公司被迫陆续停办了该项业务。车贷险的停办,给处于快速发展中的汽车消费贷款业务一个不小的打击,引起社会各界的强烈反应。那么,车贷险到底出了什么问题?
一是社会信用制度不健全产生的道德风险。车贷险业务,是基于信用基础上的一种担保责任,良好的社会信用环境是其健康发展的基础和保证。目前,我国不论是企业还是个人的信用体系都尚未建立起来,企业和个人的信用无记录,也没有建立对失信人的制约和惩罚机制,使得违规失信的成本低廉。由此产生的道德风险已经成为阻碍车贷险健康发展的一大障碍。
二是保险公司风险管理能力不足产生的管理风险。主要表现在:业务管理制度不健全或落实不到位。把车贷险与其它保险业务的管理混为一般,没有针对车贷险的风险特点,建立专门的业务操作流程和核保核赔制度,现有的制度也没有真正落到实处,对分支机构经营车贷险业务不加控制,任其发展,导致业务质量低下,与银行、汽车经销商的合作缺乏平等的基础,业务指导和人员培训不到位,资信调查工作流于形式,程序不规范,审核不严格,对追偿工作不够重视,没有配备专职人员开展逾期贷款的催缴和追偿。
车贷险风险控制管理论文
车贷险是近两年才迅速发展起来的一项新业务。但是为时不长,这块当初为各方普遍看好的市场便失去了“魅力”,保险公司纷纷退出。从总体环境看,车贷险淡出市场,是社会消费信用环境不成熟所致,那么,除此之外,作为市场的主体,保险公司由热衷这一业务到抛弃这一业务,是否还有其它方面的问题,值得我们思考。
一、现状与前景
所谓车贷险,即购车人要想获得银行的按揭贷款,必须先买这种保险:由保险公司负责调查贷款申请人的资信,万一借款人不能按约定还款,由保险公司负责银行的损失。
具体讲,为了转移银行的风险,保险公司开设了汽车贷款分期付款保险。汽车贷款分期付款保险是以汽车消费贷款合同规定的还款责任为保险标的的保险,它既是一种信用保险,同时又是汽车消费贷款的保证。
近年来,随着汽车消费贷款的不断增多,汽车贷款保险一度成为保险公司争夺的热点。有资料显示,截至去年年底,我国个人汽车信贷余额达945亿多元,且正迅猛增长。在近年来新增的私家车中,有1/3的是贷款购车。车贷正在成为国内商业银行消费信贷领域最为红火的业务之一。
汽车贷款越来越火,各家商业银行和汽车经销商趋之若骛。据预测,到2010年,中国将成为仅次于美国和日本的全球第三大汽车市场,占全球市场份额的6%。我国即将进入一个大规模汽车消费的时代。到2005年,中国有购车能力的家庭将达到4200万户。对于开办汽车贷款的机构来说,这就意味着成百千亿的贷款总额和利息收入。汽车信贷消费市场有着巨大的潜力和空间。从2000年起,银行与保险公司联手打造汽车消费信贷的“蛋糕”,使得汽车消费信贷不断升温,车贷险市场越做越大。
车贷险经营研究管理论文
内容提要:目前,备受广大消费者关注的“汽车消费贷款保证保险”(简称车贷险),因种种原因,保险公司决定暂时停办。由于此险种关系到方方面面的利益,因此而引起社会广泛的关注。车贷险业务起步晚,发展快,但由于一些公司在经营过程中风险意识不强,管理松懈,盲目竞争等,使本来应有较好发展前景的车贷险,成了侵蚀保险公司利润的“黑洞”。保险公司应练好内功,加强管理,优化服务,迎接新的挑战。
2003年7月19日,中国人民保险公司重组改制,设立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人保财险)。该公司宣布,从8月1日起暂停开办“车贷险”业务。人保财险是全国最大的财产保险公司,这就意味着全国的车贷险大部分业务暂时停办。
车贷险业务的经营是不是都已败走“麦城”值得商榷,但它由盛转衰的确是事实。由于此项业务的兴衰涉及到社会方方面面的利益,因此已经引起了许多人的关注。保险公司作为这项业务的经营单位,面对如此严峻的经营形势,更应该冷静思考,查找原因,沉着应对。
一、车贷险业务在经营和发展中面临的主要风险及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信用风险的侵蚀。当前我国对企业和个人的信用制度还没有真正建立起来,对失信者尚缺乏严厉而有效的制裁措施。在开展这项业务的过程中,少数保户在自身利益的驱使下,制假造假者有之,人车逃逸者有之,金融诈骗者有之。总之,信用风险,或者说客户的个人道德风险已成为阻碍这项业务健康发展的最大障碍。据调查,从车贷险业务开展以来,保户拖欠银行贷款(有的是恶意拖欠)情况严重。按照保险公司与银行的合作协议,保户在3个月内如不按期偿还贷款,将由保险公司以支付赔款的方式代替保户偿还。这样,保险公司就成为承担信用风险的唯一责任者,因而直接影响到保险公司的稳定经营。据调查表明,2000~2002年某产险公司保户中已拖欠银行贷款逾期时间在3个月以上的贷款金额高达4629万元(其中三年期的为3783万元)。这一贷款数额是这家保险公司在同一时期内所收保费的数倍,如果这些逾期贷款都要由保险公司偿还,那么这家公司将面临严重亏损。
(二)管理疏漏的侵蚀。保险公司内部管理的疏漏构成了管理风险。在开展这项业务的过程中,一些公司为了扩大自己的市场份额,争取更多的保费收入,盲目放松承保条件,业务不分良莠,给整个险种的经营带来不可弥补的损失。主要表现在:一是资信调查不严格,核保手续不规范。一些分支机构本来不具备开展这项业务的条件,却盲目上马;一些公司对资信调查不重视、不严格,有些基本流于形式。对于要求办理该项业务的,基本上是来者不拒,给一些信用度很差的客户以可乘之机。如某一经销商为了能够得到较多的银行贷款,不惜以欺骗手段购买他人的身份证,到银行为自己办理车贷险业务,直到案发后问题才暴露。二是违规操作。目前,海南省一些产险公司在承保的过程中都采取了总颁条款附加业务协议书的方式开展业务。为了能够拉到更多的业务,这些公司在合作协议中都明显突破或篡改了原条款的规定。比如有些协议规定,发生保险责任事故后先由保险公司赔款,而后由银行通过权益转让将抵押权转让给保险公司,然后保险公司才能处理抵押物。这些协议不但和总颁条款的规定有很大的出入,而且把购车环节的所有风险全都揽到保险公司名下,银行、经销商几乎没有任何风险。三是承保质量低下。从某产险公司承保的业务结构看,60%。70%为容易出险的营运车,而档次较高、风险较小的家庭自用车承保数量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