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范文10篇

时间:2024-01-12 00:28:38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超越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超越

恪守与超越

读罢舒炼同志的新作《思路论》(湖北人民出版社出版),可归纳为四个字,即“恪守”与“超越”。 作者从事调研工作多年,为了演好自己“耳目”与“参谋”的角色,他将“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名言铭记于心,从书中不难看到作者面对情况全方位的了解能力,对问题的洞察能力。 能力之源何在?书中有“七以”要诀昭示,即“以谋为本,以勤为径,以新为妙,以实为魂,以苦为乐,以和为贵,以绩为荣”。同时,作者还对调研工作者进行精到的角色定位:“虽然不是领导干部,但要像领导干部一样思考问题,研究问题;虽然不是剧作家,但要像剧作家一样关心生活,了解生活,深入实际,了解实际;虽然不是雷达,但要像雷达一样抢占制高点,去捕捉社会的热点、难点问题。”书的主体是《思路论》、《条件论》、《特色论》,书中作者道出了写“三论”的初衷:一个人要想办成一件事情或干成一项事业,需要有两大要素,一是方法,二是条件。有了正确的方法和良好的条件,是可以把一件事情和一项事业干成的。但是,要想把事情和事业干得很出色,仅有这两大要素还不够,还需要特色来“提神”,有了正确的方法、良好的条件,再加上独具的特色,事情就能干得非常成功。应该说,这便是《思路论》一书之“文魂”。 在“三论”中,“思路论”是起主导作用的,那么正确的思路从哪里来呢?作者提出了6个“必须”,即必须把握事物的内在关系,即规律;必须以调查研究为基础;必须具备科学的思维方法;必须走群众路线;必须遵纪守法;必须不断提高自己的素质。

查看全文

超越预算管理

一、传统预算管理模式面临的挑战

传统预算管理缺乏适应性、费时耗力、各职能之间相互冲突等诸多缺陷日益突出。詹深教授认为,传统预算以预算为基础进行评价并实施奖惩,实际上是“付钱让员工说谎”,会使报酬计划的激励作用失效。同时,很多人认为,以固定的预算目标为依据进行业绩评价,会给组织行为带来很多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产生预算余宽,预算的协调功能被破坏。由于受利益驱使,经理人员总是尽力影响预算的编制以获得松弛的预算。预算松弛是预算管理中的逆向选择,它虽然发生在预算的编制过程,但却影响到预算的执行,下级权利将预算确定在比实际可以达到的水平更低的层面上,从而使得下级的潜力不能充分发挥。

(二)操纵预算执行结果,企业诚信文化被破坏。以预算评价为依据进行奖惩引发的另一个问题就是事后操纵预算执行结果。(1)管理者为了使自己的奖金最大化,常采用盈余操纵来达到自己的目的。如果净收益低于奖金方案的下限,管理者就会有进一步降低净收益的动机,这样,下一年度得到奖金的可能性就会增加。(2)操纵预算结果的另一种方式就是做假账,使会计信息失真,以达到或超过预算目标。

(三)编制费时耗力。传统预算注重全面预算。全面预算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它涉及业务、资金、财务、信息、人力资源、管理等众多方面。预算工作一般在每个会计年度的前4个月就开始了,浪费了很多时间和人力资源。

(四)阻碍企业持续改进,增加责任单位更多的短期行为。传统预算控制制度约束着企业对环境的适当反应和灵活性,限制了企业的长远发展。传统控制制度使人们仅仅关注如何完成预算目标而不是如何最大限度地挖掘企业潜力,或怎样更好地去适应环境的变化。

查看全文

超越平凡 奉献青春

超越平凡、奉献青春

——记XXX镇司法所所长XXX

XXX,男,40岁,牟平区XXX镇XXX村人,1985年参加工作,199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96年被选聘为XXX镇司法所副所长,后兼任信访办主任、综治办主任等职,现任XXX镇司法所所长。

从上面的简历可以看出,XXX是千百万农村乡镇基层一般干部之一,平凡得走在路上很难跟别人区分开。但在XXX镇党员、干部和群众的眼里,XXX却不是个平凡的人,从党员、干部和群众的口中,随时可以听XXX一桩桩、一件件不平凡的事迹。

一、默默耕耘,甘于奉献,平常时候能看出来

在XXX镇提起XXX,绝大多数人都熟悉他。因为XXX生在这里,高中一毕业就在这里工作,20多年里,他走过了XXX的山山水水,几乎摸遍了寸寸土地。哪个村里出现了矛盾纠纷,第一个出现在现场的是他;哪个群众要买卖大宗物品写契约,执笔的是他;村里要对外发包土地工程,起草合同的是他;谁要打官司、告状,维护自己的权利想叫谁拿个章程,第一个想到的也是他。

查看全文

论死及死亡的超越

本文主要探讨有关死亡的恐惧、意义和超越的问题,认为:(1)解决死亡的

恐惧问题是提升人之生活品质的重要一环,这需要人们从明白死亡之本质入手。(

2)死亡不仅有意义,而且意义十分重大。死亡的存在及其必至性能使我们珍惜生

命,去积极地建构健康与合理的人生观及人生态度,并注重自我生命的保护。(3)

死亡的超越不仅可能,而且必要。人类只能从精神的层面去超越死亡,通过建构关

系,通过贯注了自我精神意识的创造物来使自我的生命永恒。一个现代人,只有解

查看全文

油画艺术超越性重塑期

从文艺复兴到20世纪末,油画艺术的发展经历了500年漫长积累的“发展性创建期”,100年风云变幻的“突破性革命期”。如果说油画艺术的“发展性创建期”在对人与人性的亲切肯定中,成就了审美的再现性形象语言;那么“突破性革命期”则在个体与个性的激越张扬中,成就了审美的表现性符号语言。2l世纪,全面完成了语言建设的油画艺术,进入了对传统语言兼融并蓄、融会贯通、为我所用的“超越性重建期”。诚如某位哲人所言:“你说话的时候,话也在说你。”艺术语言的成熟性和普世性,决定着审美的思想情感表达的准确性,而对审美的思想情感准确、精炼表达的不懈追求,反过来又不断地给艺术语言注入蓬勃再发展的生命活力。

世纪之交以来,在后革命时代追求和谐的历史大背景下,高科技的飞速发展,不仅没有宣判油画艺术的死亡,反而给油画艺术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新的可能性。“超越性重建期”油画艺术的本体论超越,在于人与人性自觉地向个体与个性的落实,个体与个性自觉地向人与人性的复归。这意味着每一油画艺术创作主体的自然与社会文化角色的进一步自觉。油画艺术是一种特殊的绘画造型审美活动,再现性形象语言与表现性符号语言都只是这一特殊审美活动不同的实现手段,而绝不是目的,离开审美活动而把实现手段作为目的,把油画艺术的本质仅仅归结于实现手段的所谓形式变幻与创新,事实上撕裂了油画艺术灵与肉浑然一体的生命之躯,斩断了自然人同时也是社会人的人性的(即具体、鲜活、个性的人的)审美活动与实现手段不可或分的血脉联系,最终总是要走进死胡同的,这就是历史的教训。在方法论上,“超越性重建期”的油画艺术自觉地克服着僵化割裂、片面极端的门户之见,扬弃了历来以否定别人肯定自己的策略,越来越自觉地选择了审慎的态度,兼容并蓄、融会贯通、为我所用地在认识、肯定并且尊重各种不同的历史存在合理性的基础上,认清、肯定并且创造自己存在的合理性。在追求油画艺术审美实现的过程中,继承与创造永远不可分割地统一在一起。20世纪,在“与传统决裂”的风潮席卷全球的年代,真正的油画艺术家顶住潮流的裹挟,从来就没有停止过在学习继承伟大传统的基础上,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的自觉求索与创造。塞尚、高更、梵高、博纳、维亚、谢洛夫、弗鲁贝尔、毕加索、玛提斯、德兰、涅斯杰罗夫、巴尔丢斯、赵无极、捷涅卡、莫伊申克、谢列布良柯娃、梅里尼科夫、巴巴、弗洛伊德、基弗……伟大的名字不胜枚举。在离我们最近的地方,还可以看到中国油画艺术的先行者群体——我们的几代师长们的身影。正是由于20世纪中外油画艺术先贤的共同努力,率先奏响了油画艺术“超越性重建期”的先声。从中能够感应到人类圣哲的伟大智慧:“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日静,静曰复命,复命日常,知常日明,不知常妄作凶。”

老子《道德经》第16章“它是人向自身、向社会的(即人的)人的复归,这种复归是完全的、自觉的而且保存了以往发展的全部财富……”

马克思《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鲁迅《且介亭杂文》卷6古往今来的油画艺术,从来就属于那些真正热爱、了解油画艺术并且牢牢地把握着其真谛的人们。他们敏锐地感应着时代的呼吸,顽强地运用油画艺术语言发出自己独特的声音,不为时尚所动,不随波逐流,不制造泡沫,不弄虚作假,不忽悠视听,在权力和名利场上基本见不到他们的身影。油画艺术发展的历史,一次又一次地揭去重重的遮蔽,显现着油画艺术作为一种审美活动的存在本质。创造性地运用油画艺术语言的传统规律,准确地实现时代的、民族的、个性的审美情怀,乃是通向油画艺术康庄正道的不二法门,是油画艺术得以保持旺盛生命力的充满生机之路。这是油画艺术发展的全部历史为我们留下的最宝贵的经验教训。

查看全文

加达默尔超越历史认识

加达默尔(1900-)的诠释学对当代人文很大,对认识论的也影响很大。这里主要围绕其超越历史认识客观性的主张予以剖析。

一、诠释学的逻辑演进

人类一经产生,由于交往过程中准确把握对方思想以及他人思想的需要,诠释这一现象也就出现了。文字发明以后,对文化典籍的而然地成为人类获取知识的重要渠道,而文化典籍也就成为诠释的重点。可以说,一部有文字记载以来的人类发展史,在某种程度上就是各个文明通过对文化典籍的诠释而汲取营养的历史。

不言而喻,世界任何一个文明都重视对文化典籍的诠释,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各个文明之间在该上就没有区别。就与西方而言,由于中国历史悠久,历史意识极为浓厚,所以,相比之下,大多中国人通过对文本的解释,表达了一种与历史的继承关系,孔子的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的思想就体现得极为明显,中国历史上所谓的道统传承意识也说明了这一点。相反,西方传统中的历史意识就较为淡漠一些,亚里士多德和笛卡尔对历史学的蔑视就能说明这一点。可以说,大多西方人通过对文本的解释,目的不是着眼于历史的传承,而是注重发现和发展一套普遍的原则。当然,上述比较只是就东西方的历史传统而言的。若比较当代的东西方文明的心态,笔者倾向于认为,西方人恐怕更具有历史感,而中国人的历史感反而淡漠了许多。

令人遗憾的是,尽管中国文化传统中有大量的诠释学思想,但却没有人系统地把诠释作一个研究对象加以系统地探讨,也就是说,中国没有诠释学这门学科。正如汤一介先生所说的,“中国至今还没有一套自己成体系的‘解释问题’的”[1]。把解释或诠释作为一个问题系统加以研究,并形成一门专门学科──诠释学(Hermeneutics,又译作解释学、释义学、阐释学),是在西方发端和发展的。

诠释学的最初形态是西欧中世纪后期的注释圣经的神学诠释学,后来又发展出理解和解释法典的法学诠释学和考证古典资料的“语言文献学”,它们都是些关于理解和把握特殊的文本之技巧的学问。德国神学家、哲学家施莱尔马赫(1768—1834)是诠释学的创始人,他首次将诠释学从其诠释的特殊对象中分离出来,建立了一门以一般的诠释现象为对象的诠释学学科。

查看全文

行政超越职权研究论文

一、对行政超越职权之比较

在我国,对行政超越职权的含义,不同的学者和不同的行政法著作有不同的解释。第一种观点,从整个行政行为的角度出发,认为行政机关超越职权是指行政机关行使行政职权时,超越了法律、法规赋予的权力范围。第二种观点,从具体行政行为的角度出发,认为行政机关超越职权是指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超出了法律、法规规定的权力范围。第三种观点,从超越职权的表现形式的角度出发,认为行政超越职权是指行政机关实施了无权实施的某种行为,即实施了按照法律、法规规定应当由上级行政机关、其他同级主管行政机关或其他国家行政机关作出的行为。

在国外,由于各国法律传统和法学理论的差异,各国法律规定和行政法著作对行政机关超越职权所下的定义并不相同。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种:

(一)在法国越权之诉是最重要的行政法制度。法国的越权之诉是当事人的利益由于行政机关的决定而受到侵害,请求行政法院审查该行政决定的合法性,并撤销违法的行政决定的救济手段。行政机关超越其权限范围以外的活动因而侵犯其他机关的权限,或在行使根本不可能属于任何行政机关的权限时,称为无权限。也就是说超越职权即无权限(注:参见王名扬主编的《法国行政法》第671页,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二)在英国,行政机关越权主要是指行政机关行使权力时,超越法定范围,或者在法定的权限范围之内,违反法律的规定。根据英国法院的判例,越权行为包括:违反自然公正原则;程序上的越权;实质的越权(注:参见王名扬主编的《英国行政法》第151—170页,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三)在美国,超越职权是指超越法律规定的管辖范围、权力和限度(注:参见王名扬主编的《美国行政法》第565—598页,中国法制出版社。)。

查看全文

哲学超越现象学论文

提要:胡塞尔将他的超越论的现象学称作“第一哲学”,强调它是一种由最终根源奠立的普通的开端和基础,它正是要那些最初的、自身包含一切存在与真理之起源的东西,即超越论的主观性。一切真正的科学都必须从这种科学中寻求它们的全部基本概念和原理的、它们的一切的、一切其他原则的最后来源。胡塞尔通过对哲学史的考察表明,这一思想也是贯穿于数千年哲学史中的统一动机,并且已在上取得了值得重视的成就。胡塞尔所提出的现象学还原的方法,正是要揭示这种超越论主观性的领域。他称这种方法是一种全新的反思方法,是彻底的纯粹的对自身的思考,是完全不同于态度的“非自然的”态度。但是胡塞尔在这里提供的不仅是现象学还原的“方法”,而且同时还提供了一种有关现象学还原的“现象学”,即现象学还原的“”。

关键词:超越论的现象学;第一哲学;现象学还原;共主观性

胡塞尔的《第一哲学1923/1924》构成了从1913年《纯粹现象学和现象学哲学的理念》到1929年《笛卡儿式的沉思》之间他的思想进程中现象学的里程碑和高峰;正如胡塞尔在1923年8月31日致茵加登的信中所说的,这是一个在现象学意义上并具有“第一哲学沉思”形式的哲学体系之构想,这些沉思作为“开端”,一定会从根本上开启真正的哲学。

胡塞尔在这里将他的超越论的现象学哲学称作“第一哲学”,是要强调,它是一种由最终根源奠立的普遍科学之开端部分和基础部分,它正是要研究那些最初的东西和自身包含一切存在与真理之起源的东西,即超越论的主观性(transzendentaleSubjektivitit),纯粹的自我。在这个意义上,胡塞尔又称“第一哲学”为“考古学”。第一哲学将严格科学的哲学当作最高目的理念。这种严格科学的哲学是彻底有根据的哲学。它是以确定的绝对自明的基础为根据,按照最严格的方法自下而上建立起来的。

《第一哲学1923/1924》由上卷《批判的理念史》和下卷《现象学还原的理论》两卷组成。上卷《批判的理念史》构成一个完整的整体,是对超越论的现象学和现象学哲学的历史导论。在其中,胡塞尔按照由苏格拉底和柏拉图对诡辩哲学的反应中产生的,并作为内在的主导目的决定以后科学发展进程的哲学目的理念,对哲学的历史进行了批判的考察。根据这种哲学理念,哲学应该是由认识者对他的认识成就进行普遍的和最后的自身考察,自身理解,自身辩护而来的认识,或者说,哲学应该是绝对证明自身正当的科学,而且应该是普遍的科学。在这种批判的考察中,使胡塞尔感兴趣的是历史上对作为认识之统一来源的超越论的主观性的认识。考察要揭示贯穿于数千年哲学史中的动机之统一。这种动机作为发展的推动力,存在于一切想要成为真正的哲学,想要获得真正哲学方法的哲学之中。胡塞尔说,对于历史上的哲学的进步来说,决定性的转折在于,从前想要成为科学的诸哲学之所谓的科这里提到的哲学史上统一的动机,在胡塞尔看来,就是追求严格科学的哲学,追求绝对证明自身正当的哲学之理想,而在其历史的具体实现过程中,这种动机就变成了追求实现超越论哲学之理想的各种不同尝试。胡塞尔的理念史批判正是针对这些尝试之成就与的。

在古代怀疑论哲学中,胡塞尔就已经看出了超越论哲学最早的倾向。古代的怀疑论哲学就已经以“超越论方式”将实在的宇宙,一般可能的客观性全体,当作意识的一般对象来考察了,它第一次实现了从朴素地专注于呈现着的对象向反思态度的转变,使进行认识的意识作为实行超越论功能的主观性进入到人们的视线中。古代怀疑论通过将科学的目的理念追溯到进行认识的主观性,将真实的存在本身追溯到科学真理,并追溯到认识真理的主观性,而使当时新发现出来的实在宇宙与主观性之本质关联所带有的不清晰性变得清晰可见。因此它具有划意义。

查看全文

行政超越职权研究论文

一、对行政超越职权之比较

在我国,对行政超越职权的含义,不同的学者和不同的行政法著作有不同的解释。第一种观点,从整个行政行为的角度出发,认为行政机关超越职权是指行政机关行使行政职权时,超越了法律、法规赋予的权力范围。第二种观点,从具体行政行为的角度出发,认为行政机关超越职权是指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超出了法律、法规规定的权力范围。第三种观点,从超越职权的表现形式的角度出发,认为行政超越职权是指行政机关实施了无权实施的某种行为,即实施了按照法律、法规规定应当由上级行政机关、其他同级主管行政机关或其他国家行政机关作出的行为。

在国外,由于各国法律传统和法学理论的差异,各国法律规定和行政法著作对行政机关超越职权所下的定义并不相同。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种:

(一)在法国越权之诉是最重要的行政法制度。法国的越权之诉是当事人的利益由于行政机关的决定而受到侵害,请求行政法院审查该行政决定的合法性,并撤销违法的行政决定的救济手段。行政机关超越其权限范围以外的活动因而侵犯其他机关的权限,或在行使根本不可能属于任何行政机关的权限时,称为无权限。也就是说超越职权即无权限(注:参见王名扬主编的《法国行政法》第671页,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二)在英国,行政机关越权主要是指行政机关行使权力时,超越法定范围,或者在法定的权限范围之内,违反法律的规定。根据英国法院的判例,越权行为包括:违反自然公正原则;程序上的越权;实质的越权(注:参见王名扬主编的《英国行政法》第151—170页,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三)在美国,超越职权是指超越法律规定的管辖范围、权力和限度(注:参见王名扬主编的《美国行政法》第565—598页,中国法制出版社。)。

查看全文

服务业超越提升总体意见

根椐《市关于开展服务业超越计划促进年活动的实施意见》精神,结合我市服务业发展的实际情况,为加快促进全市产业结构向“三二一”转型升级,现就2011年我市服务业超越提升活动,提出以下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

大力推动服务业发展,构筑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双轮驱动”的发展格局,是我市加快产业和城市同步转型、提升城市能级的必由之路。以优先发展服务业作为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战略重点,把握机遇,创新思路,突破发展现代服务业,提升发展传统服务业,稳步发展公共服务业,加快形成“三二一”产业结构,构建“功能完备、动力充沛”的城市发展新格局。

二、发展目标

围绕我市“十二五”服务业发展总体目标,确保2011年全市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提高1.5个百分点,达到40.5%;服务业投资增速确保20%,力争2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幅确保16%,力争17%。

三、主要任务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