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高层范文10篇

时间:2024-01-11 22:59:28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超高层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超高层建筑消防系统设计探索

摘要:在城市发展的过程中,人们为了寻求更多机遇而涌入大城市,也由此导致各城市土地资源出现紧张情况,超高层建筑数量也随之增多。由于超高层建筑人员密度较大,一旦发生火灾,就容易造成严重的财产损失甚至人员伤亡。因此,高层建筑消防设计应对消防火栓及自动喷火系统设计进行优化,从而保证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关键词:超高层建筑;消防系统;给水系统

1超高层建筑的主要特点

首先,超高层建筑高度比一般建筑要高,且楼层也更多,建筑面积相对较大。电梯是超高层建筑的主要设施,可以更好地满足居住者使用要求。与普通建筑相比,超高层建筑从竖向空间方面来看也更加密集,从而增加了消防设计难度。其次,超高层建筑中有较多竖井且相关设备相对较多,不同的楼层功能、结构均是独立的;同时超高层建筑高度非常高且竖向体积较大,会设置较多的避难层,因此在进行消防系统设计时应更好地满足火灾救援要求。

2超高层建筑消防系统设计的意义

与普通建筑相比,超高层建筑结构复杂、楼层也相对较多,这就在无形中增加了灾害的发生率。超高层建筑中水电路结构相对复杂,增加了用水、用电的负担,当出现短路、漏电等情况时非常容易导致火灾发生。在超高层建筑中竖井数量多,且各楼层间都是连通的,一旦某层楼发生火灾就会蔓延到其他楼层,出现烟囱效应,或是蔓延相对较快。如果消防系统不完善就无法在第一时间进行救援,同时还会增加人身及财产方面的损失。因此,在进行超高层消防系统设计时应采用规范的方式,以保证超高层建筑结构的稳定性,从而更好地保证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查看全文

超高层防震建筑结构论文

1我国超高层建筑发展现状

1.1建筑高度

截至2012年底,我国共建成高度超过250m的超高层建筑94幢,其高度分布比例如图1所示。高度250~300m的超高层建筑数量最多,约占建筑总数的59%;高度500m以上超高层建筑仅1幢;港澳地区超高层建筑共计18幢,约占总数的20%。这一阶段国内典型超高层建筑,有上海环球金融中心(高度492m)和深圳京基金融中心(高度442m)。2013—2018年,我国计划建成高度250m以上的超高层建筑共计164幢,如图2所示。与图1相比,高度300~400m的超高层建筑数量显著增多,约占总数的43%。港澳地区超高层建筑共2幢,约占总数的1.2%。除超高层建筑数量增多外,超高层建筑的高度近年来不断增加。高度500m以上的超高层建筑增多,部分建筑高度已突破600m。如上海中心大厦,总高度632m。建成之后将与高度420m的金茂大厦、492m的环球金融中心共同构成浦东陆家嘴金融城的新三角。建造中的深圳平安金融中心塔楼桅杆顶高度为648m。

1.2分布地区

截至2012年底,我国已建成高度250m以上的超高层建筑地域分布如图3所示,可见,超高层建筑主要集中在经济较发达的珠三角和长三角地区;主要城市包括上海、香港、广州和深圳。2013—2018年,我国计划建设高度250m以上的超高层建筑分布如图4所示,可见,超高层建筑分布区域明显增加,其中环渤海地区将成为超高层建筑的集中地,二线城市的超高层建筑数量亦显著增加。

2超高层建筑结构发展新特点

查看全文

超高层建筑研究分析论文

摘要:在超高层建筑中,快速、高效、平稳的垂直服务是不可缺少的。电梯作为垂直交通工具,对其数量的配置、控制方式及有关参数的选定将不仅直接影响建筑物的一次投资一般电梯投资约占建筑物总投资的10%左右),而且还将影响建筑物的使用安全和经营服务质量……

关键词:高层建筑电梯系统选择应用

一、高层超高层电梯的配置

在超高层建筑中,快速、高效、平稳的垂直服务是不可缺少的。电梯作为垂直交通工具,对其数量的配置、控制方式及有关参数的选定将不仅直接影响建筑物的一次投资一般电梯投资约占建筑物总投资的10%左右),而且还将影响建筑物的使用安全和经营服务质量。在建筑物内,恰当地选用电梯的台数、容量、运行速度、控制方式非常重要,而建筑物内的电梯一经选定和安装使用就几乎成了永久的事实,以后若想增加或改型非常困难,甚至是不可能的了,因此,在设计中应该在设计开始时对电梯的配置应予以充分重视。

现代超高层建筑大都在100层左右,建筑内人口流动大,纵向交通主要依赖电梯,有效设计超高层建筑的电梯的关键是运用各种局部电梯进行服务,并把局部区域电梯系统组织起来。通往这些局部区域,通过由地面始发站至局部区域的空中候梯厅之间的快速穿梭电梯进行服务,乘客到达空中候梯厅后再换乘区间电梯。为了能够将乘客以最快的速度运送到达目的地,一般以建筑每30~35层为一局部区域。常规超高层大厦(100层)电梯配置如图1所示。

图1常规超高层大厦(100层)电梯配置

查看全文

复杂高层与超高层建筑结构设计分析

摘要:在信息技术不断发展过程中,我国建筑行业也受到一定的影响。与此同时,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开始出现越来越多的复杂高层和超高层建筑,而这些建筑的出现也就意味着城市发展水平的不断提升。而在复杂高层和超高层建筑施工过程中,结构设计是关键更是重点,需要加强对复杂高层和超高层建筑结构设计进行研究,为推动建筑行业发展做出相应贡献。本文先了解建筑结构设计方案的选择,然后说明在这过程中需要注意到的问题,最后了解其设计要点。

关键词:复杂高层;超高层建筑;结构设计;要点

复杂高层和超高层建筑工程的建设需求越来越大,而其中的难易程度也在不断增加,特别是对其结构进行设计。做好结构设计是能够让复杂高层和超高层建筑合理使用的关键因素,也是能够提升复杂高层和超高层建筑经济效益的重要方法。而对于复杂高层和超高层建筑而言,要根据自身所能够承受的不同强度来对其结构进行具体设计。

1建筑结构设计方案的选择

1.1结构方案和结构类型的选择。在复杂高层和超高层结构设计过程中,其结构方案是否合理就直接决定着建筑的自身质量[1]。在选择结构方案过程中,如果没有根据复杂高层和超高层建筑的实际情况来进行,就很可能在后期建设过程中出现问题,不断调整其建筑结构内容,增加成本投入。因此,在复杂高层和超高层建筑结构选择过程中,就应该以相应的建筑结构专业知识为主,将其有效的应用于结构设计中。设计人员在这过程中不仅需要充分考虑到建筑工程的土层结构情况,还要将建筑结构的防震性能考虑在内,这样才能够有效降低工程建设成本投入。因此,在选择结构类型过程中,应该充分考虑到是否能够顺利施工。1.2结构方案和类型的选择。结构方案和类型在选择过程中,都必须要注意其复杂高层和超高层建筑设计理念,在大量设计实践过程中能够看出,在设计复杂高层和超高层建筑过程中,必须要适当提升建筑结构自身的结构强度,确保建筑结构受力均匀,延长建筑结构的使用寿命[2]。

2建筑结构在设计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查看全文

超高层建筑结构抗震设计论文

1超高层建筑

超高层建筑高度要求与结构类型和抗震烈度密不可分,超高层结构设计要进行两种方法以上的抗震核算,并且进行抗震设防专项审查。世界超高层建筑有迪拜哈利法塔,高828m;广州塔,高600m、上海环球金融中心,高492m等。超高层建筑因其超高的高度而具有不同于普通建筑和高层建筑的特点。首先,对于超高层建筑,传统的砖、石等材料已难以适用,其结构类型也更具选择多样性,如钢筋混凝土结构、全钢结构和混合结构等。其次,超高层建筑的垂直交通与消防,由于其超高的高度,较依赖于垂直交通,同时也给消防增加了困难,这就要求超高层建筑的每一层都需设置灵敏的烟雾报警器、自动喷淋和适当的避难所。最后,超高层建筑通过对风作用效应、重力荷载作用效应、施工过程的影响、空间整体工作计算、结构整体内力与位移、抗震性能等设计计算分析,进而提高超高层的抗震性和安全性。

2超高层建筑结构抗侧刚度设计与控制

为了提高超高层建筑的抗震性,其足够的结构侧向刚度必不可少。足够的结构侧向刚度不仅可以保障建筑物的安全性、抗震性,还可在一定程度上有效抵抗建筑结构构件的不利受力情况及极限承载力下的安全稳定性。设计超高层建筑的结构抗震侧向刚度,应重点从其结构体系和刚度需求进行。

2.1结构设计。结构初步设计根据建筑高度和抗震烈度确定高度级别和防火级别。超高层结构设计首先满足规范要求的高宽比限值和平面凹凸尺寸比值限值,其次控制扭转不规则发生:在考虑偶然偏心影响的规定水平地震力作用下,扭转位移比不大于1.4;最大层间位移角不大于规范限值的0.4倍时,扭转位移比不大于1.6;混凝土结构扭转周期比不大于0.9,混合结构及复杂结构扭转周期比大于0.85。最后设计过程中严格控制偏心、楼板不连续、刚度突变、尺寸突变、承载力突变、刚度突变等现象。满足结构设计规范的同时,还应考虑建筑师的设计意图和功能需求,同时满足设备专业设计要求。结构平面的规整程度直接影响着抗震设计的强弱,尽量采用筒体结构,以使得承受倾覆弯矩的结构构件呈现为轴压状态,且其中的竖向构件应最大程度的安置在建筑结构的外侧。各竖向构件和连接构件的受力合理、传力明确,降低剪力滞后效应,杜绝抗震薄弱层产生。

2.2结构侧向刚度控制。超高层建筑的抗震性能设计主要与结构侧向刚度的最大层间位移角和最小剪力限制相关。对于层间位移角限值,其是衡量建筑抗震性的刚度指标之一,地震作用应使得建筑主体结构具有基本的弹性,保证结构的竖向和水平构件的开裂不会过大。同时,因超高层建筑的底部楼层、伸臂加强层等特殊区域的弯曲变形难以起主导作用,所以应采取剪切层间位移或有害层间位移对其变形进行详细的分析与判断。对于最小地震剪力,其最重要的两个影响因素是建筑结构的刚度和质量,当超高层建筑难以达到最小地震剪力要求时,设计人员应该结合具体情况适度的增加设计内力,提高其抗震能力和稳定性,然而,当不能满足最小地震剪力时,还需通过重新设计或调整建筑结构的具体布置或提高刚度来提高建筑物在地震作用下的安全性,而非单纯增高地震力的调整系数。

查看全文

超高层建筑机电设备论文

1高层建筑机电设备安装的特点

在超高层建筑施工的过程之中,机电设备安装的工作量很大,由于超高层机电设备的安装技术非常复杂,因而机电设备的安装技术要求也比较高。因此,机电设备的安装在超高层建筑施工中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同时,超高层建筑的机电设备安装工作量也很多,各个施工工序的质量会直接影响超高层建筑施工的整体质量。目前,我国建筑施工的单位也很多,这就导致超高层建筑机电设备安装技术的水平存在很大的差距,超高层建筑机电设备的安装主要集中在建筑工程完成后,并且要在超高层建筑开始装修前完成机电设备的安装工作。但是,由于超高层建筑机电设备的安装工作时间比较短,有的超高层建筑的机电设备安装可以与建筑施工同时进行。因此建筑施工单位还需要制定完善的机电设备安装的制度。同时,还需要保证机电设备安装的资金和物力等资源提供得到保障。

2高层建筑机电设备安装中存在的问题

2.1忽略高层建筑工程机电设备安装的质量

目前,超高层建筑在我国现代化城市建设中越来越多,在这些超高层建筑中,现在对机电设备的安装技术要求更高。但是,超高层建筑机电设备安装还会影响建筑物的美观程度,过多关注超高层建筑的美观问题又会影响机电设备的使用。导致我国超高层建筑机电安装问题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建筑施工单位的管理制度不完善,使得建筑工程的质量意识不强,同时,建筑施工单位不能采取较好的措施提高超高层建筑工程机电设备的安装的水平,从而提高超高层建筑施工的质量。

2.2建筑机电设备的震动和噪声较大

查看全文

超高层建筑混凝土泵送施工探讨

超高层建筑是指建筑高度超过100m的建筑,近年来,随着技术经济的发展,超高层建筑不断涌现,作为现代城市地标,正不断地改变着城市生活和景观。混凝土泵送施工是超高层建筑施工中的核心环节,通常也是施工难点。超高层混凝土泵送技术一般指泵送高度超过200m的现代混凝土泵送技术,超高层建筑的混凝土往往强度等级高、粘稠度大,泵送阻力大,泵送压力高,致使泵送施工困难,容易出现堵管、爆管、泵送压力损失的情况,严重影响工程进度[1-4]。因此,做好超高层混凝土泵送施工对超高层建筑乃至建筑技术的发展都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超高层混凝土泵送施工是一个系统工程,本文从混凝土原材料选择、配合比设计、产品性能、泵管布置、泵送设备选型及应急管理等方面进行阐述分析,为超高层混凝土泵送施工提供参考。

1混凝土性能

1.1超高层混凝土目标设计。超高层泵送混凝土技术方面主要考虑减少混凝土泵送阻力,降低混凝土工作性能的泵送损失。具体要求为混凝土需具有大流动性、高抗离析性、低粘度、高保坍、低泵损。1.2原材料优选。根据混凝土目标设计优选原材料,具体要求为:1)水泥,采用性能稳定、水化热低、凝结时间利于施工的42.5R级普通硅酸盐水泥。2)矿物掺合料,常用的有粉煤灰、石灰石粉、矿渣粉。粉煤灰,不宜低于Ⅱ级,一方面改善混凝土粘聚性和可泵性,另一方面最大限度地降低水泥用量,减少水化放热,降低工作性能损失;石灰石粉,筛余细度宜小于15%,利用其微颗粒的填充效应,增加混凝土抗离析性能,并减少混凝土压力泌水;矿渣粉,不宜低于S95级,活性高,减少水泥用量,降低水化热,同时改善混凝土微观结构,强化了浆体与集料界面的粘结力,提高混凝土抗离析性。3)骨料,为进一步提高混凝土体系的稳定性,减小离析,考虑降低大石子粒径,改善骨料粒型,降低泵送摩擦阻力,粗骨料宜选用5~10mm、10~16mm级配的整形碎石,细骨料宜选用细度模数为2.5~2.8范围的中砂。4)外加剂,外加剂对于超高层泵送混凝土十分关键,建议根据工程特点调整专用外加剂,调整需充分考虑在大流动性及高压泵送条件下混凝土整体的抗离析性能、高保坍性和低泵损性,严格控制混凝土工作性能的经时和泵压损失。1.3配合比设计。配合比设计围绕提高混凝土可泵性开展,可泵性指新拌混凝土在泵压下沿输送管道流动的难易程度及稳定程度的特性,主要表现为流动性和内聚性[5](抗离析性)。具体措施有,采用大掺量矿物掺合料,在保持水胶比不变的基础上适当提高胶凝材料用量,适当提高砂率,增加水泥砂浆的量,提高混凝土流动性并最大程度减少泵送摩擦阻力;另一方面,采用相对较小粒径的粗骨料,减少骨料沉降,采用高保坍、高抗离析、低泵损的专用外加剂,提升混凝土的抗离析性能。表1所示为某超高层工程泵送混凝土部分施工配合比。

2泵送施工

2.1泵送压力。混凝土泵送所需压力主要包括三个部分,①混凝土在管道内流动的沿程阻力造成的压力损失,②混凝土经过弯管等的局部压力损失,③混凝土在高度方向的重力[6]。混凝土泵送阻力计算及各类输送管换算参照JGJ/T10-2011《混凝土泵送施工技术规程》[7],根据工程建筑高度和布管条件,计算混凝土泵送施工所需的最大泵送压力,根据计算的最大泵送压力进行泵机和泵管选择。2.2泵管布置与安装。1)泵管布置原则(1)最短距离最少弯管原则,泵送管道的配管线路最短,管道中尽量少采用弯管和软管,应避免使用弯度过大的弯头,管道末端活动软管弯曲不得超过180°,并不得扭曲。(2)1/4原则,水平管与竖直管道长度之比不宜小于1/4,宜在1/4-1/3范围,水平长度有利于减缓垂直高度重力压力对泵机设备的影响。当施工现场场地限制,水平管道长度无法满足时,可以适当增加弯头数量,用于抵抗竖向管道内由于混凝土自重而对泵机产生的反压。(3)基准点原则,泵口不是布管的基准点,基准点是在水平与垂直管道的转点,布管时首先需确定基准点的位置和高度,基准点泵管必须完全刚度固定。(4)等高原则,水平管道应遵循基准点等高原则,即与基准点高度保持在一个水平面,因为水平管靠近泵口,管道内压力最大,否则水平管易发生振动造成密封圈损坏或者爆管[8]。(5)先布管后固定原则,为保证同一平面管道处于一个水平面,避免因长度不合适造成接管,影响工期,应遵循先布管后固定原则。(6)用一备一原则,考虑到主体混凝土浇量较大,考虑布置两套完整管路,即使一套出现堵管时另一套也能继续泵送。2)泵管安装与固定超高层泵送管道宜采用高压泵管,技术性能如表3所示,每次浇筑前对管壁厚度进行检查,降低泵送过程中爆管风险。竖直管在每层楼板预留孔处均应固定,当垂直管固定在脚手架上时,要对脚手架进行加固。水平管与竖直管相连接的弯管采用水泥墩支撑,用砼管固定装置固定牢固,当层高超过3m时,要采用U码专用固定装置将竖直管固定牢固,如图1所示。水平管采用水泥墩支撑时,水泥墩的高度应尽量与泵机出料口高度一致,混凝土墩间隔4-5m,水泥墩上应预埋用来固定水平管的固定螺栓,如图2a。泵机出口10m处设置截止阀,如图2b,截止阀配合专用配电箱使用,由泵机操作工负责控制。2.3泵送设备选型。泵机的出口压力和整机功率是选择超高层混凝土泵送设备的关键指标,出口压力决定泵送高度,整机功率是泵送方量的保证。为保证泵送的稳定性、高效性,通常会预留一定的泵送压力余量,根据实际经验,泵机的最大出口压力应比理论计算高20~30%,多出的压力储备用以应付泵送过程的压力损失及混凝土拌合物性能变化引起的异常现象,避免堵管。根据工程经验,浇筑200~300m的超高层混凝土,一般选择出口压力26~28MPa的高压泵,如三一HBT90CH-2128D高压泵、中联HBT110.26.390RS高压泵,浇筑300~380m的超高层混凝土,宜选择出口压力35MPa及以上的高压泵,如三一HBT90CH-2135DA高压泵。2.4泵送作业。在泵送混凝土前先泵送一定量清水,使料斗、阀箱、泵管充分湿润,然后采用砂浆润滑管道,砂浆用量取决于输送管的长度,一般按80m管道配合1m³砂浆使用,管道弯头多时,应适当增加砂浆用量。砂浆润滑后,料斗内的砂浆未泵送完,就应送入混凝土,以防空气进入阀箱。如混凝土供应不上,应在混凝土到场后再行泵送砂浆。开始泵送混凝土时,应在确定作业面泵管已泵出混凝土时方可停止泵送,否则停泵易造成堵管。泵机料斗上应装有滤网,防止大粒径石块进入泵机。泵送混凝土时,混凝土应充满料斗,料斗内混凝土面最低不得低于料斗搅拌轴。如混凝土供应不上,泵送需要停歇时,每隔10min-15min反泵一次,反复推动泵管内混凝土,以免混凝土下沉堵塞管道。2.5洗泵方法超高层混凝土泵送施工中,洗泵工艺十分重要,尤其是水平管道容易沉砂,直接影响下一次泵送施工效果,宜使用海绵球进行泵管清洗,如图3。洗泵分水洗和气洗,气洗是指利用空压机的高压气体推动海绵球将管道内的混凝土从高处往下推送,水洗是利用泵机推动水和海绵球实现管道的清洗。通常泵机在水洗时应打开锥管将其清洗干净,然后把用水浸过的扎成圆柱形的海绵球先后放进已清洗干净的锥管中,再接回锥管和管路,关闭卸斗门,向料斗注满水,然后泵送水直到清洗球从输送管的末端冒出为止,所有清洗球均为一次性使用。

3应急管理

查看全文

复杂高层与超高层建筑结构论文

一、复杂高层建筑与超高层建筑在结构设计上要考虑的问题

1.建筑结构设计方案问题

对于一个相对比较优秀的结构设计师来说,在对建筑结构进行设计的时候第一步就要对建筑物的结构方案问题进行重要的思考。特别是对于那些复杂高层与超高层建筑来说,如果因为在选择结构设计方案的时候没有恰当的选择,那么就很容易引起整个结构设计方案大幅度的调整。正因如此,设计单位在对建筑物进行设计方案的制定时,不仅仅要把专业的东西结合进去,还要对去其他地区的实例进行考察,结合多方面的东西,来对方案进行有效的确立。

2.建筑结构的类型问题

对复杂高层建筑与超高层建筑在展开选择结构类型的时候,结构设计工作者不仅仅要对建筑所在的地区的抗震度进行充分的考虑,还应该对建筑地区的外部环境的地质进行合理有效的分析。不仅如此,在一个方面还应该大量的减少建筑成本,对建筑工程造价问题进行充分合理的考虑,如果条件一样的话尽量选择成本比较低的借建筑结构。

3.防地震的烈度

查看全文

超高层建筑绿色节能技术与设计探析

【摘要】超高层建筑具有耗材多、能耗大、对环境影响大的特点,而超高层在建设过程中如何做到绿色可持续发展是目前急需探索的方向,文章对绿色建筑设计与在超高层建筑中可持续发展的技术方案进行探索,介绍了能在超高层建筑的设计实践中的应用实例。

【关键词】超高层建筑;绿色节能;技术;设计

1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化的发展逐渐加快,高层建筑和超高层建筑的建筑垂直高度显著提高。针对此类建筑,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参照现行GB50378-2006《绿色建筑评价标准》[1],对超高层建筑设计、施工和运营情况进行调查研究制定并颁布了《绿色超高层建筑评价技术规程》(建[2012]76号),遵循绿色建筑评价标准评价体系的六大类,根据超高层建筑的特点进行了调整[2]。

2室外环境的设计

2.1光污染的控制。超高层的建筑物外墙防护一般是采用大面积的玻璃幕墙,玻璃幕墙材质较为轻质,对可见光有着极高的反射率,所以光污染是超高层建筑对周边环境最大的一个影响,在设计的过程中需要针对光的因素设计优化方案,减少光对周围环境的不利影响。超高层建筑在设计之初,通过分析可见光在幕墙上的反射,可以避免一定时间内反射光的过度集中,特别是如何避免对周边居民区或敏感区的影响。建筑几何朝向的选择将直接影响玻璃幕墙的反射角。因此,在方案选择过程中,需要考虑如何使反射光的方向偏离城市的主要街道和行人视线。幕墙的细节(如图1所示的平滑、交错等)会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光的反射方向以及对光的吸收之后再反射造成的光污染情况,以昆明西山万达幕墙分析为实例结果表明,与光滑结构相比,交错结构使光污染强度明显降低。最后选择交错式幕墙结构。2.2室外风环境的控制。与传统的方形建筑形式相比,许多超高层建筑通常是采用流线型构造,相比传统构造除了创新之外,最主要的目的是降低空气流动的阻力。在降低风荷载的情况下,还能最大限度的将建筑物与自然融合,使建筑物对周围风环境的不利影响降低到最低。在建筑主体更加光滑、转角位置更加平顺外,还需要在建筑物部分楼层增加风道,使建筑物尽量融入自然,减少风荷载和对周围环境的影响。2.3立体绿化。从目前来看,超高层建筑大多采用立体绿化与空中庭院相结合的形式。例如,工行总部是由于其绿化方式越来越高,外部环境不适合植物生长的超高层建筑最可行的立体绿化方式。

查看全文

超高层建筑建设探讨论文

摘要:多高的建筑就可以称为“超高层建筑”?在我国的建筑规范中并无明确的规定。在我国的(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2001年版)中,只规定了:10层及10层以上的居住建筑,或高度在24m以上的公共建筑,称之为“高层民用建筑”。至于对“超高层建筑”则无明确的界定……

关键词:超高层建筑

建设多高的建筑就可以称为“超高层建筑”。在我国的建筑规范中并无明确的规定。在我国的(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2001年版)中,只规定了:10层及10层以上的居住建筑,或高度在24m以上的公共建筑,称之为“高层民用建筑”。至于对“超高层建筑”则无明确的界定。在该规范中,只在避难层、停机坪、消防水压、灭火设施、正压排烟及火灾自动报警等方面,对于高度超过100m或层数超过32层的民用建筑有特殊要求。依此理解,是否100m可以作为“超高层”与“高层”的一个界限呢?我认为是合适的。从日本的(消防法)来看,它对高层建筑的界限是定在31m高或10层的建筑物。在1999年日本出版的一本著作中,进一步将高度在100m以上或25层以上的建筑物定义为“超高层建筑”,并将高度在300m以上或,5层以上的建筑物称为“超超高层建筑”。实际上,到2000年,日本的第一高楼还只有296m高(横滨的置地大厦,地上70层,地下3层,1993年建成)。

我国高度在百米以上的超高层建筑的建设,开始自20世纪70年代。当时突出的例子是115m高的广州白云宾馆,它建成于1976年。80年代,我国在经历浩劫之后,转入改革开放的局面。为了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有一批百米以上的高楼崛起于沿海开放地区。首先集中在广州和深圳,上海、天津间有一些,尚形成不了气候。真正成群的高楼耸立是在90年代。特别是在1992年以后,改革开放的大好形势进一步形成,一栋栋擎天巨厦矗立在祖国的土地上。仅从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的统计来看:截至1996年底,全国最高的百栋建筑物中,最低的为120m,高度在200m以上的有8栋。到了1998年底,全国最高的百栋建筑中,最低者为150m,200m以上者有20栋,最高为420m.其中高度在300m以上的就有深圳的地王大厦(325m,81层,1996年建成,世界高楼第十一位)、广州中信广场(322m,80层,1996年建成,世界高楼第十二位)和上海金茂大厦(420.5m,88层,1998年建成,世界高楼第三位)。这都够得上“超超高层建筑”了。据不完全统计,全国现有高层建筑46660栋,百米以上的超高层建筑有850栋。

到了2000年左右,全国好几个地方都提出了拟建超超高层建筑的规划,仅在北京见诸报端的就有两栋300m以上的高楼和3栋500m以上的高楼。

2000年8月,金茂大厦开业一周年,上海举办了国际超高层建筑经营管理研讨会,邀请了世界上最高的4栋大厦的物业主管经理参加,即吉隆坡的双塔、芝加哥的西尔斯大厦、上海的金茂大厦和纽约世贸中心。纽约世贸中心的物业主管经理AlanReiss相当仔细地介绍了纽约世贸中心的管理经验,特别是在1993年遭受恐怖分子汽车炸弹袭击之后,所采取的一系列应付突发事件的措施。我们当时听了,很佩服他们考虑周到。但是当时没有想到的是,仅仅过了一年,“9.11”事件就将纽约世贸中心夷为平地。而Reiss先生是否罹难,亦不得而知。这次会议还邀请了日本第一高楼横滨置地大厦和韩国第一高楼汉城的六三大厦的主要负责人参加了会议。这次会议开得很成功,但是对国内建设界的影响并不大。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