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优化范文10篇
时间:2024-01-11 22:13:06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产业优化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浅析我国产业优化
(1)内容摘要:本文用博弈论对近几年我国连续遭受的国际反倾销事件分析,探讨了在全球化竞争中各种利益主体反倾销博弈的深层次原因,指出了我国产业结构及在外向型经济发展战略中存在的不合理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我国在外向性经济发展战略中实现产业结构优化的措施。
关键词:反倾销博弈产业结构优化
据WTO总部2004年的数据显示,在世界进出口贸易中,中国已经名列世界第三,这标志着我国企业已经登上世界舞台与各国企业展开全方位的竞争与合作。在新一轮竞争中,我国要抢占全球竞争的优势,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沉着应对反倾销问题,找出在外向性经济发展的瓶颈,科学制定产业组织和产业结构的竞争战略。
反倾销的成因及对我国产业发展的影响
倾销是指某国的制造商或出口商将某种产品以低于正常价值的价格出口到另一国的贸易行为。它是一种不公平竞争行为,影响了进口国国内市场价格,破坏了市场规律,给进口国的产业造成损害。反倾销是进口国主管当局根据受到损害的国内产业的申诉,按照一定的法律程序对以低于正常价值的价格在进口国进行销售的、并对进口国生产相似产品的产业造成法定损害的外国产品,进行立案、调查和处理的过程和措施。
根据WTO的反倾销关税案件统计,我国已经连续10年成为反倾销关税最大对象国。国外对我国的反倾销的主要表现为:案件数量迅速增长,涉案商品范围日益扩大,被征收的反倾销关税税率越来越高,涉案金额不断提高,实施反倾销的国家和地区日益增多。由于反倾销的行业相对集中于我国出口最多、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在客观上大大减少了我国产品的出口,增加了我国下游产业中间投入的成本,对我国出口产业的发展带来较为严重的负面作用。
农业产业优化指导方案
为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开展县域经济发展三年大会战的决定,打好我县农业产业化升级战,着力夯实农业产业化基础,大力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充分发挥农业产业化效益,促进县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市第三次党代会和县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突出“农业产业化”这个主题,坚持以工业化理念谋划农业,按照“丘陵散养麻鸡、旱地扩种烟叶、荒山开发茶果、水田轮作蔬菜、水面精养鱼鸭”的产业发展思路,做好农产品精深加工文章,大力发展农业产业高新加工技术,促进重点产业升级换代,全力推进农业产业化,使我县农业生产、农民收入及农村经济发展规模和水平走在全市前列。
二、目标任务
通过打好农业产业化升级战,力争全县农业总产值年均增长13%以上,到2014年达到37.3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递增11%,到2014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0927元;农业主导产业年均递增19.1%,到2014年总产值达31.19亿元;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产值年均增长25.5%,到2014年达21.7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每年提高5百分点,到2014年达到58.2%以上;粮食总产量、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新农村建、农业综合开发、生态和自然灾害移民等全面完成上级下达的任务。
1、夯实农业产业化基础。积极做好涉农项目“跑项争资”工作,加快实施农田和水利设施建设。按照水利“十二五”规划要求,到2014年,力争完成已列入国家规划的沙堤圩堤除险加固工程、孙坊圩堤除险加固工程、县城防洪工程重要河段治理,防洪标准达到20年一遇,河巴山、左港、下港、乐家洲、许家、曹坊、官山七条千亩圩堤防洪标准达到10年一遇,临水县航埠镇段防洪工程防洪标准达到10年一遇。完成治理虎毛山、寺下2条小流域面积120平方公里,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6平方公里。完成89座小(二)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任务。争取列入国家小农水重点县,确保全县有效灌溉面积33.5万亩农田旱涝保收,新增和恢复灌溉面积4.5万亩,改善灌溉面积7万亩,农村灌溉水利用系数达到0.55,治理中低产田面积0.6万亩,建设高标准农田8万亩。抓好农村安全饮水工程,解决12.64万农村居民和3.25万农村学校师生饮水安全问题。完成36个山洪灾害预警站(点)建设,形成覆盖全县的山洪灾害预警信息体系。
产业服务论文:服务外包对产业优化的启迪
本文作者:何娣邹璇工作单位:江苏大学
中介效应检验结果及分析
(一)中介变量的稳健性检验在做中介效应分析之前,我们首先分析中介变量的稳健性。对此,我们分别对三个中介变量进行基本回归,回归结果如表1所示。对表1中回归模型的可决系数R2进行分析和比较可以发现,上述3个因素在的回归中可决系数都比较高,这意味着模型的拟合度非常好,中介变量可以在很高的程度上解释产业结构的变动。3个变量均通过了显著性t检验,并且F统计量的值都很大,回归模型的效果很好。以上说明,中介变量的稳健性很好,适合做中介效应检验。(二)中介效应检验模型路径图本文利用AMOS对服务外包对产业结构升级影响进行建模,并加入三个中介变量,最后得到模型图如图3所示:从模型路径图可以看出,服务外包对产业结构升级有一定的直接效应,但是并非十分显著。服务外包同时对资本积累,人力资本优化和技术进步三个中介变量具有促进作用,从而最终影响到产业结构升级。(三)中介效应详细1.资本积累在服务外包对产业结构影响中的中介效应表2结果表明,资本积累在服务外包对产业结构水平的影响中确实起到了一定的中介效应。在模型第一步中原效应系数c为0.338,且在1%水平下显著,表明服务外包对产业结构水平的提升具有积极影响。第二步和第三步的回归系数a和b分别为0.687和0.204,且均在1%水平下显著,说明中介变量lnK起到了明显的中介效应,中介效应值为0.14,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41.47%,说明资本积累可以解释服务外包对产业结构升级41.47%的作用。2.人力资本优化在服务外包对产业结构影响中的中介效应表3结果表明,在模型第二步中回归系数a为0.829,且在1%水平下显著,表明服务外包对人力资本优化具有明显的正面促进作用。在第三步的检验中,回归系数b为0.068,在1%水平下不显著,进而进行Sobel检验,得到最终结果为显著。中介效应为0.056,解释总效应16.57%的作用。以上分析表明,人力资本优化在服务外包对产业结构水平的影响中也起到了一定的中介效应,但是远小于资本积累的中介效应。这其中有两个原因:首先,我国服务外包兴起比较晚,而人力资本优化的影响是一个缓慢的过程,不如资本积累的效果直接;其次,在本文中表示人力资本优化的变量选取的是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他们主要就业于二三产业。相信随着我国产业结构水平的提高,人力资本优化的中介作用会越来越明显。3.技术进步的中介效应表4结果表明,在模型第二步中回归系数a为0.743,且在1%水平下显著,表明服务外包对我国技术进步具有明显的正面促进作用。在第三步的检验中,回归系数b和c’分别为0.134和0.239,均在1%水平下显著。中介变量技术进步P的中介效应为0.0992,解释总效应29.32%的作用。以上分析表明,技术进步在服务外包对产业结构水平的影响中同样具有一定的中介效应。一方面,我国在承接服务外包的同时获得了发包方的技术转移,另一方面,我国也大力鼓励企业自主研发创新,加强了技术进步的中介效应。
结论和建议
(一)实证检验结论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发展服务外包对我国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服务外包对我国产业结构的升级有一定的直接效应,但并不十分显著,说明我国服务外包的规模和质量有待提高。服务外包同时对资本积累、人力资本优化和技术进步三个中介变量具有促进作用,从而最终影响到我国产业结构的升级,但是这三个变量的中介效应存在着差异,其中资本积累的中介效应最大,技术进步效应次之,而人力资本的中介效应最小。说明目前我国服务外包对产业结构的影响主要是由资本积累推动的,因为服务外包不仅增加了外汇流入,同时也促进了各国在中国的投资力度,这都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产业的资本积累。(二)促进服务外包的发展建议目前我国在服务外包市场中的占有率还比较低,并不能长期有力地促进产业结构升级。所以针对以上所述对我国服务外包发展提出几点建议:1.优化服务外包环境尽管我国在承接服务外包时具有较明显优势,例如劳动力储备丰富、人力资源成本较低、国家政策扶持等,但是也要看到高端人力资本、语言沟通以及法律法规不健全等方面的弱势。要进一步扩大承接服务外包规模,就需要完善外包环境,增强吸引力。优化服务外包环境要从软、硬两方面着手。在硬环境方面,要加快我国服务外包的配套产业发展;在软环境方面,进一步完善信息通讯基础设施建设,为外包双方提供稳定、安全的网络信息服务平台。在软环境方面,要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完善法律法规制度,解决发包方的后顾之忧。2.完善人才培养机制我国人力资源丰富,但是高端人才比较紧缺,并且与印度相比,我国在语言沟通方面仍存在障碍。除此之外,我国人才结构不合理,很多人无法适应市场需求,这都严重影响到我国承接服务外包的能力,不利于产业结构升级。所以,建议政府进一步完善人才培养机制,加大对交叉性、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有效掌握技术与管理水平以及外语能力,形成更有针对性的外包人才队伍。另外,还要对现有的高校教育进行改进,引导学校进行更专业性和实用性的教育,使培养出的人才更接近市场需求。3.加强自主研发,鼓励技术创新在承接服务外包中,要真正促进我国的产业升级,需要不断加强自主创新,不断提高我国在服务外包价值链中的位置。一方面,政府应该积极制定优惠政策,鼓励承接服务外包的企业进行科技研发和自主创新;另一方面,可以搭建信息服务平台,为企业在自主研发过程中提供需要的业务咨询、技术培训等相关信息,这会对于企业进行创新研发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此外,还需要重视我国服务外包产业集群现象,发挥城市示范作用。目前来看,我国已经拥有20多个服务外包的示范城市,这些城市在发展服务外包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成绩,有效地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同时,这些城市也为我国其他区域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可以通过产业体系扩大、规模扩张来带动周边城市,这同样有利于我国的产业结构升级。
论外商投资优化产业
摘要: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各国之间经贸联系日益紧密。我国近年来吸引了大量外商直接投资,外商投资在很大程度上带动了我国经济的发展。但是由于外商与我国的目标与价值取向等偏差,加剧了我国产业结构不合理的状况,表现为第二产业投资量偏高而第一产业,第三产业的投资量不足,产业内部结构有待优化。本文针对利用外资的现状和产业结构中存在的问题这两个方面进行分析,最终指出结构调整是当前和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中国经济发展中的主要任务。提出建议要加强利用外资与产业政策的协调,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促进产业间的协调均衡发展为目标。
关键词:外商直接投资;产业结构;产业结构优化
一、外商投资及产业结构分布状况
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利用外商直接投资(FDI)的规模不断扩大。截止到2005年底,全国累计批准设立外商投资企业超过55万家,合同外资金额约1.2万亿美元,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金额约6000亿美元。我国已连续12年位居发展中国家吸收外商直接投资首位。大量的外商直接对华投资为我们提供了必要的资金,带来了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总体来看,外商直接投资在我国经济中已经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虽然外商直接对华投资金额呈逐年递增趋势,对我国经济发展起到巨大的作用,但是随之而来我国的产业结构出现了一些问题,而外商直接投资在产业间分布的不均衡加重了我国产业结构不合理的状况。外商直接投资主要集中在第二产业,而且投资在各产业内部的分布也是失衡的,主要表现在投入在制造业的比重过大,上述情况使结构偏差变得突出起来,并对经济增长产生了较大影响。
二、产业结构出现问题原因
我国外商直接投资的质量多以小型化、低技术和劳动密集型为主要特征。一般而言,具有先进技术和长期竞争力的投资项目,都必须具有较大的项目投资规模。世界跨国公司海外直接投资的项目平均规模约为600万美元,而外商对华直接投资项目的平均规模与之相差甚远。从20世纪70年代末到90年代中期,外商对华直接投资70%左右的项目均在100万美元以下,而1000万美元以上的大型项目仅占投资项目总数的4%-5%。在投资项目中资金密集与技术密集往往是紧密联系的。外商投资项目规模偏低既不利于规模经济形成,也制约了投资技术含量的提高,严重削弱了外商投资的技术转移效应和技术溢出效应。其突出表现为,外商对华直接投资中劳动密集型项目居多,技术密集型项目较少。在我国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中,外商投资企业绝大部分属于劳动密集型企业;而在第二产业中轻纺、加工工业又占很大的比重。从我国三次产业结构的现状看,90年代以来第二产业尤其是工业的比重升幅过大,第三产业的实际比重不合理下降,使结构偏差变得突出起来,并对经济增长产生了较大影响。我国的产业结构偏差的加深,与外商投资过多地向工业部门倾斜有一定关系。我国吸收利用外资直接投资的产业结构的基本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动漫产业链结构优化
1武汉市动漫产业发展概述
八年前,武汉市诞生了湖北省首家动漫企业江通动画公司,迄今全省动漫产业产值7亿元;而仅比湖北起步早两年的湖南,两年前动漫产业总产值就已达53.7亿元。截止2008年12月19日,国产动画创作生产数量位居前十的城市是长沙、杭州、广州、无锡、常州、上海、南京,武汉市榜上无名。
武汉市动漫产业经过这几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规模,但是尚未形成一条价值流转顺畅的产业链。当前武汉市动画制作、营销、教学、科研等方面的就业人员达2000余人,产业链从业人员1万余人,动画片年生产能力达5000分钟以上,年出版发行动漫书报刊约1000余种500万册。但是各环节协作较少,尚未形成良好的合作机制。
2武汉市动漫产业面临着有产无链的结构困境
(1)动漫品牌价值没有获得充分挖掘。
商品的市场价值可以分解成使用价值和观念价值,观念价值在大众消费取向中所占的比重会越来越高,而这一点在很大程度上依靠创意。从国际产业链的“微笑曲线”中也可以看出,位于曲线两端、附加值比较高的研发和营销环节中,很大程度上越来越依靠创新的元素来获得增值——带有独特性的创意可以带来更高回报和超额利润。动漫产业能够带动其他产业的发展主要是通过动漫品牌来传递价值,通过品牌授权给相关产品,从而带来衍生收益。2007年全球与游戏、动画产业相关的衍生产品产值超过6000亿美元,而中国的动漫产业刚刚兴起,市场容量至少有1000亿元人民币。而武汉市由于动漫衍生产业刚刚起步,动漫品牌价值缺少实现的渠道。
产业优化升级调查汇报
地处陆路交通末梢,是一个能源和资源以输入为主的海滨城市。市委、市政府很早就意识到,发展高污染、高能耗和资源性的产业是没有出路的,必须自觉主动地转变发展方式,以自主创新推动产业优化升级。2008年,市委、市政府鲜明地提出了“以自主创新为第一动力,以打造高层次人才聚集区、产学研结合密集区、科技成果转化汇集区为方向,更好地发挥开放、生态、海洋优势,加快建设创新开放宜居幸福的现代化新”的思路,积极探索具有区域特色的自主创新道路,连续三年组织开展自主创新年活动,取得了明显成效。全市高新技术企业达到80家,占全省的10%。去年,高新技术产业实现产值1782.2亿元,增长19.7%,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34.7%,两年提高了4.7个百分点。三角巨型工程子午胎成套生产技术与设备开发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威高聚烯烃材料的化学与生物改性及其大规模应用、新北洋小型热转印打印机等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黄海造船自主研发了我国第一艘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大型客滚船。新船重工与芬兰合作成立的德他马林公司,已经具备设计制造9.25万吨散货船的能力。
主要做法是:
一、强化政策引导,着力营造鼓励创新的良好氛围。相对于中心城市和大城市,大院大所较少,科技基础薄弱,人才特别是高层次人才不足,要想在自主创新上有所作为,必须有针对性强、吸引力大的政策措施。在深入调研论证的基础上,市制定了自主创新五年规划,重新修订了科学技术奖励办法,出台了含金量很高的加快“三区”建设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实施意见,对引进人才、产学研合作、科技成果转化等作了具体明确规定。在高层次人才聚集区建设上,市级财政每年设立500万元的人才开发专项资金,列入年度预算;对获得国家科学技术一等奖、二等奖的项目,分别配套奖励相关人员100万元、50万元;对合作承担科研技术开发项目的院士、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给予3-5万元的生活补贴,等等。在产学研结合密集区建设上,设立4500万元的产学研结合专项资金,对新加入产学研合作联盟的高校、科研院所,一次性给予30万元的工作经费资助,每年安排100万元作为产学研合作联盟开展产学研结合的活动经费;对于省级一类以上知名科研院所来威设立分支科研机构的,3年内无偿为其提供使用必要的办公设施,一次性给予分支科研机构50—100万元的建设补助费;对新认定为市级中心、省级中心和国家级中心的,分别给予20万元、40万元和100万元的资金扶持;对于与高校、科研院所联建且有院士实质性参与的市级以上中心,给予增加10万元的资金扶持。在科技成果转化汇集区建设上,设立500万元的科技成果转化资金,对于年实现销售收入超过50亿元、高新技术产品销售收入占总收入70%以上的企业后续高新技术产品的研发,给予50-100万元的经费补助;对于企业购买国内发明专利实施转化后年实现销售收入超过5000万元的,一次性给予企业20-40万元的奖励,等等。这些政策,极大地调动了各级各部门特别是广大企业自主创新的积极性,崇尚科学进步、注重自主创新、加快科学发展的社会氛围正在形成。
二、坚持政府搭台,密切企业与院所间的联系。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搞产学研结合,企业是主角,政府的牵线搭桥作用也至关重要。几年来,市探索建立了“政府推动、企业主体、引才借智、联合共创、资金扶持”的产学研合作体系,先后以市政府名义与中科院、大学、哈工大等9家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结成产学研战略联盟,同时采取双方共建的形式,建立了中科院技术转化中心中心、哈工大技术转移中心、山大技术转移中心等,这些创新平台建设,在企业与高校院所之间架起了沟通合作的桥梁,促进了一大批产学研合作项目的开展。去年,全市共吸收转化重要科技成果140项,其中达到国际领先或先进水平的26项、国内领先104项。
三、加强平台建设,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企业创新平台建设,是企业科技创新的基础性工作,同时也是一个地区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标志。市委、市政府积极引导各企业加大研发机构建设力度。目前全市拥有国家级企业研发平台10家,分别是等7家企业技术开发中心,威高医用植入器械、光威碳纤维制备及工程化2家工程实验室和广泰空港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省级以上研发平台也达到了104家,其中企业技术开发中心44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58家,工程实验室2家。相关企业还与高校院所共建了46家研发中心、实验室或检测中心。现在企业研发机构上档升级的积极性非常高,三角集团正在积极争取建立高性能子午胎国家工程实验室,金猴、蓝星、光威等企业正在申报国家级技术开发中心。企业还通过让股让利等多种形式,引进高层次人才为我所用。去年全市企业共实施国外引智项目62个,引进各类人才10387名,其中博士38名、硕士402名,有42名院士以不同方式与企业合作。
四、完善投入机制,夯实自主创新的基础保障。科技创新投入是战略性投入。为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种子资金的作用,市建立了财政科技投入稳定增长机制,科技支出增长高于同期财政支出增长比例,去年市县两级财政科技投入为3.9亿元,今年预算内科技投入4.4亿元,增长13.6%,其中市级6376万元,增长34.2%。各企业也自觉加大科技投入力度,每年都按销售收入提取一定比例的研发经费,实行独立核算,专款专用,其中高新技术企业研发经费比例不低于3%,规模以上企业都达到1%以上。新北洋集团这几年研发投入比例始终保持10%以上,成为国内最著名的专门打印机的生产厂家,在国际市场也有很强的竞争力,利税率达到了40%以上。与此同时,积极探索建立风险投资机制,先后建立了40家风险投资担保机构,注册资本16.7亿元,目前在保企业1167家,累计提供担保贷款额56.3亿元。最近,又成立了市创业投资公司,通过参股和提供融资担保等方式,支持创业风险资金投资处于种子期和起步期的创新型企业。
农业产业结构优化问题研究
一、大庆市农业产业结构现状
近些年,随着大庆市资源型城市转型和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两头两尾”工程为突破口,助力农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2014—2018年间,大庆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从360.5亿元增加到390.1亿元,增加了8.21%。其中种植业产值增加了15.1亿元,达到171亿元,增长了9.68%,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比重基本维持在43%左右。2018年与2014相比,种植业表现出“三减一增”态势,农作物总播种面积减少4.5万公顷,其中绿色有机无公害食品种植面积减少3.7万公顷。粮食总产量减少121.2万吨,油料产量增加1.5万吨,蔬菜产量减少64.6万吨,可以看出在减少农作物总播种面积、粮食总产量、蔬菜产量的同时种植业效益大幅提升,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效果明显。林业产值增加了3.7亿元,达到7.1亿元,增长了108.82%,增长最快,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比重达到1.82%。林业完成植树造林减少5.1万亩,实现产值确增加3.6亿元。渔业产值增加了8.7亿元,达到18.6亿元,增长了87.88%,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比重从2.75%上升到4.77%。其中水产品产量从9.6万吨增加到11.8万吨。畜牧业产值仅增加了1.4亿元,达到190.3亿元,增长最慢,仅增长了0.742%,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比重从52.4%下降到48.78%。服务业增加0.7亿元,增加了29.17%(见表1)。
二、大庆市农业产业结构优化面临的困境
(一)种植业结构调整缺乏动力。一是相当一部分农民对种植结构调整动力不足。主要原因是玉米种植户长期耕种玉米,对玉米形成了长期的技术依赖和政策依赖。二是大庆市农业基础设施和技术研发主要围绕玉米作物展开的,针对其它农作物的生产配套设施都相对落后,为其它农作物构建的服务体系也不完善,难以支撑大规模大批量的种植业结构转型。三是种植业结构优化需要大量的成本,既包括技术、肥料、农用机械设备、果蔬大棚、冷库及改种其它农作物相关显性成本的支出,又包括改变现有生产模式带来的隐形成本。四是农村金融部门融资门槛较高,农户很难获得充足的资金支持。(二)畜牧业发展受阻于环境制约。近年来,大庆市畜牧业发展较快,初步形成“两牛一猪一羊三禽”为主导的养殖格局,但仍存在来自环境和技术的制约。一是对空间环境的约束压力正在逐渐增大。畜禽养殖规模的扩大导致粪便的排放量也随之增加。按照不超过土地承载粪污能力总量的30%要求,一些地区存在养殖总量与环境容量不合理、农牧结合不充分、粪肥处理技术模式落后等问题。二是水产养殖标准化水平有待提高。养殖户饲养水平较低、养殖生产成本较高、在不同区域环境下产品的质量也高低不齐、经营效益不佳也是标准化发展的重要因素。三是产业化水平不高。现有畜牧企业大多数规模较小,品牌优势不强,市场份额不高,行业领先的能力较弱。四是龙头企业与养殖户之间缺少稳定有效的利益联结机制,难以实现利益最大化。养、加、销环节不紧凑,全产业链项目少,产业组织化程度低,抵御市场风险能力薄弱。(三)农民收入增速明显放缓。一是近年来大庆市产业结构调整优化的同时,农民收入增速放缓。2013年以前,大庆市农民收入始终保持两位数增长,但近年来增速明显下降。2018年大庆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虽然达到15,978元,但是仅占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8.88%,城乡差距依然明显。二是农民收入结构性矛盾基本没有变化。农民“靠天吃饭”的局面没有跟随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而发生改变,大部分农民依旧以种养为基本收入来源,甚至是唯一来源,推动农民增收的阻力和成本依然不小,农民增收环境十分恶劣。以2016年为例,农民家庭经营性收入占比54.3%,工资性收入、转移性收入比重接近,均为20%上下,财产性收入比重只有4.8%。三是在国家取消玉米临时收储政策后,玉米价格呈明显下降趋势,再加上城市居民消费价格连续上涨,以及2017年年初以来生猪、鸡蛋等畜产品价格降幅较大,严重阻碍了农民收入的增加。(四)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是保障农业稳步发展的重要条件,同时也是增加农民收入,加快农村繁荣进程,改变农业生产模式的重要保证。一是大庆市农业基础设施的建设投入金额成下降态势。2014—2018年间,只有2016年第一产业固定资产投资额有所增加,2018年比2014年第一产业固定资产投资额下降了64.6%,仅达到34.73亿元。所有投资在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方面的比例相对较少。二是没有足够的资金力量,而且往往不能充分利用。三是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管理存在审批困难、建设困难、管理和维护困难等问题。四是大庆市农作物总播种面积减少。2018年与2014年相比,大庆市农作物总播种面积减少了4.5万公顷,绿色有机无公害食品种植面积下降3.7万公顷。五是大庆市耕地综合机械化率为92.63%,与全省平均94%的综合机械化率相比尚有一定的提升空间。加上单位耕地面积较小,生产经营规模受限,一些现代化农业机械设备根本无法发挥应有的作用。
三、推动大庆市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优化的对策建议
(一)明确农业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路径。1.横向融合。农业与相关产业的横向融合主要有两个途径:一是通过技术渗透,实现高新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从而形成生物农业、能源农业等农业新业态;二是应对消费者需求进步与消费升级,通过产业功能拓展实现农业与教育、文化、体育、休闲、娱乐等其它行业的交叉融合,从而形成休闲农业、康养农业、乡村旅游等新业态,赋予了农业更多的社会属性。2.纵向融合。产业融合实质上是适应了新形势要求的更高形态的分工模式。在农业产业分工基础上,改变农业低附加值、低生产效能的产业属性,从纵深方向拓展农业发展空间,将工业和服务业融合到农业发展中,实现农业生产经营的跨产业合作。从实践意义上看,产业融合背景下的农业具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更加符合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发展的要求。(二)持续推进种植业内部结构优化。一是推进粮食生产功能区以及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的建设工作,稳守耕地红线,切实保障粮食的基础生产能力。保障玉米种植户的基本收益,维护农户种植玉米的积极性,充分发挥优势产区的保供作用。二是加强对农产品种植品种和区域布局的规划与引导。选育市场需求大的高质量、高营养的玉米品种种植,适当扩大蔬菜、瓜果、杂粮、豆类等农产品的种植规模。三是加大农业种植技术的研发力度。促进配套农业机械设备的研发与推广,通过有力的技术支持和服务支撑,迎合种植业结构优化的需要。四是加大对农业生产的金融支持力度。开发迎合农户需要的新金融产品,提高金融服务在农村的便捷性。通过对优质农产品、绿色食品、特色农产品的资金政策倾斜,引导农户开发新产品、扩展新业务、开拓新市场,进而促进种植业结构优化。(三)加快畜牧业发展。一是大力推进大庆市畜牧业标准化养殖进程。提高对标准化养殖户的补贴数额,加大对大庆市畜禽标准化、规模化养殖的政府扶持力度,并且严格把握资金流向,确保支持、补贴资金切实到位。二是考虑到资源与环境的承载能力,将发展畜牧业和对草原植被环境的保护有机结合起来,统一部署规划,合理布局,严格要求畜牧养殖场的环保能力,进而推进绿色畜牧业发展。三是要大力推广畜禽粪污净化处理技术的普及与应用,促进科技对环境净化设施的改造与升级,加大畜禽粪便、农业污水的综合治理力度,切实保障低污染排放。鼓励畜牧业重点农区探索种养结合的方式,以种定养,进而实现畜牧业发展良性生态循环。四是立足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视角,推动粮经饲统筹、种养加销一体化格局形成,重点培育创新能力强、品牌价值高、市场口碑好的畜牧业龙头企业,推动畜牧业向优养、优质的方向发展。(四)确保农民持续增收。考虑到农户种植习惯和其它因素,玉米仍是大庆市重要的经济农作物。这就需要对玉米种植户的补贴与帮扶政策能够持久、稳定落实。在玉米价格出现断崖式跌落的时期,针对玉米种植的补贴政策较好地维护农民的基本收益,稳定农民收入,保护了农业生产。传统农业因其自身的局限性,具有生产规模小、产品附加值低等弊端,因此要保证农民持续增收,就需要从促进农业与其它产业融合,将农业植入到其它产业链中,使农产品成为全产业链有机构成的一部分。纵向来看,加强大庆市农产品品牌建设,打造大庆市知名农产品品牌,推进种养业与加工业及全产业链的融合发展,使农民更多地分享产业链条各环节的增值收益。横向来看,大力发展农业与旅游业的产业间融合,发展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等新业态,丰富农业产业功能。(五)扶持农产品加工业。农业产业结构的优化,不仅包括生产结构优化,还包含农业产业布局以及农业产业链优化。在农产品产业链构成中,加工是非常关键的一个环节,直接决定了农产品的产品附加值和竞争力。目前,大庆市对农产品加工开展扶持、补贴还仅仅局限于部分区域,补贴的种类和品种也十分有限,应当拓宽补贴品种,扩大支持范围,鼓励闲散农民投身于农产品加工行业中,引导种植业产业结构优化调整。为鼓励农产品加工企业延伸产业链,向精深加工方向发展,应当将玉米胚芽等玉米加工产品纳入农产品初加工目录,以享受优惠的税收政策,提高粮食加工企业从事精深加工的积极性。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也离不开资金的支持,应当以设立基金形式,对农产品深加工重大项目进行资金帮扶,适当放宽对农产品精深加工企业贷款条件,增加放款额度,以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在金融保障方面促进农产品精深加工业发展。
农垦二次创业的优化产业结构
2011年初,海南橡胶步入资本市场,从这个时候开始海南农垦拉开了二次创业的序幕。当时农垦内部有些同志对二次创业的提法存有异议,觉得不太贴妥。笔者认为,不能说持有不同看法完全没有道理,但如果支持这种看法,或许很难对海南农垦改革发展的现实做出令人信服的解释。依据是,不管从产业结构现状和形成这种结构的时间跨度观察问题,二次创业的提法都是正确和必要的。首先,至2014年底,海南农垦形成的产业结构是包括橡胶在内的传统农业占据81.6%的比重,这是导致海南农垦长期发展滞后和相对贫困的主要成因。要扭转这种极不合理的产业结构,采取一般性的修修补补措施显然是不行的,必须下决心通过二次创业,按照海南省政府“要对风、寒、旱等低产胶园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发展热带高效农业”的要求,培育出“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新业态取而代之,让目前占据主导地位的传统农业逐步退出历史舞台。
海南农垦花了62年时间,身不由己地打造出34.13万hm2占据比例高达81.6%的传统农业,要把传统变为高底扭转过来,绝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用一般的修修补补措施是无法改变的。不管从生存和发展看问题,都必须采取坚决措施改变传统农业的现状。基于这样的认识,提出二次创业的新思维,重新安排河山全面优化产业结构是完全正确和必要的。必须清醒地看到,目前全垦区传统农业面积达到34.13万hm2,其中:24.87万hm2橡胶,占比为73%,橡胶是长期作物,而且保有近6万hm2尚未开割投产的幼树,橡胶要完全退出,必须有一个较长过程,这个问题即使十分迫切也得从长计议,或许比过去62年建设橡胶生产基地的难度还要大得多。据此,海南农垦要完成旨在优化产业结构的二次创业,要有足够的时间空间准备。
笔者粗略计算,至少需要20-25年。不排除使用这样一个过渡方案,即保留中西部13.33万hm2橡胶,先腾出11.33万hm2目前橡胶园占用的土地,发展绩效高优的热带农业,恐怕也要用10-15年时间。在这个结构调整过程中,对替代橡胶的新产业应该严格进行科学筛选,要站在农垦集团化的高度进行资源统一配置,避免盲目跟风导致第三次创业。专家普遍认为,橡胶之所以圈定为传统农业,是以它的低产出划定的。例如,海南农垦从1952-2014年平均每公顷橡胶产量只有720kg,即使按橡胶市场开放以来平均销售价格计算,每公顷均收入只有9675元,只及目前垦区高效农业收入的6%,毫无疑问,这是资源的严重浪费,同五中全会的要求格格不入。问题尽管如此,但大面积替代橡胶的新业态选择仍须十分慎重,要充分估计替代橡胶新业态形成规模的难度和长期效益的科学依据。避免若干年后再来第三次创业。十八届五中全会对中国农业现代化提出“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新目标要求,海南农垦没有任何理由固守目前传统农业占据81.6%的老摊子,继续承受发展滞后和相对贫困的煎熬,唯一的出路是通过二次创业优化产业结构,彻底改变橡胶在农业中的主导地位。这个改变过程就是重新安排河山的过程,也是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大跨越大变革的过程,称之为二次创业非常贴切。过去62年,海南农垦是执行国家使命种植橡胶,在海南岛建成中国最大的天然橡胶生产基地,累计为国家生产橡胶621万t,为中国天然橡胶自给做出了历史贡献。执行国家使命是战略性措施,选定的发展项目效益必须无条件服从国家使命。然而,当前国家对农垦改革的要求是以垦区集团化、农场企业化为主线,变身企业的海南农垦理所当然要对目前业已形成的产业结构重新进行评价,采取措施对传统农业作一个了断,重新建立“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替代橡胶新业态,彻底改变海南农垦长期发展滞后和相对贫困的被动局面。基于此,尽管二次创业任重道远,海南农垦也应该大胆出击早下决心,完成时代赋予的新的伟大使命。这既符合中央对农垦改革的要求,又是海南农垦生存和发展的必然选择和希望所在。过去种橡胶是执行国家使命,尽管长期蒙受发展滞后和相对贫困的困扰,但那是执行使命身不由己,责任不在农垦。眼下,国家要求垦区集团化,农场企业化,况且建国初期帝国主义利用橡胶对中国进行封锁的情况己经成为过去,正身企业的海南农垦,就没有任何理由继续接受橡胶低产出的困扰。摆在海南农垦面前的一个严酷现实是,如果继续保留橡胶的主导地位,百万农垦人的基本生存也会出问题。
过去62年,执行国家使命,海南农垦这支经得起考验的农业国家队,克服重重困难在海南岛种植了26.67万hm2橡胶,同时示范带动当地农民种植橡胶,使全省天然橡胶生产基地面积达到54.2万hm2,成为全国最大的天然橡胶生产基地,为发展祖国橡胶事业做出了突出贡献;今天同样是执行国家对农垦改革的新的要求和使命,以垦区集团化和农场企业化为主线,相信海南农垦这支久经考验的农业国家队,一定能够在同一块土地上建立起26.67万hm2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热带农业大基地。实现这个目标,不仅能改变海南农垦背负多年的发展滞后和相对贫困的面貌,海南农垦的农业总产值至少比2014年增加380亿元。海南农垦二次创业的核心是优化产业结构,要把目前占据81.6%主导地位的传统农业优化,不仅要拿出比建设橡胶生产基地更大的干劲,还要拿出更多的智慧和谋略,同时要争取国家和政府更多的政策和资金支持。
作者:邢民 单位:中橡电子交易市场有限公司
林业产业调整与优化思考3篇
第一篇
1林业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的模式
当前林区的发展,需要走向林区产业高度化的产业结构之中,因此需要充分的考虑当前市场的需求和现在资源的基础上,寻求林业与相关产业、林业各产业、林产品及区间之间的协调发展。在对林业产业结构进行调整及优化的过程中,需要在林业分类经营思想指导下进行,对天然林的管理和保护进行强化,而对丰产林进行重点建设,提高林产品的质量,加强林业第三产业的发展,从而实现林业资源的综合利用,使其产业布局更加合理化,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从而提升林业生态环境建设和经济发展的速度。
1.1林业分类经营理论
林业产业发展模式的确定,是以林业分类经营理论为依据的,这也是当前林区发展的具体要求,因为在当前林业发展过程中,为了增加林业的收益,则需要在天然林资源的基础上,建设具有特色和优势的原料林生产基地,突出树种的优势,加大科技投入的力度,这样不仅可以有效的带动本地的林产品加工企业的发展,同时也为特殊产业的生产经营提供具有特色和优势的树种和材料。
1.2打造核心生产项目和名牌产品
产业集群加快工业优化升级意见
为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落实国家、省“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的总体要求,加快推进我市产业集群和工业优化升级,指导“7+1”规划纲要的实施,即调整和振兴电子信息、医药与精细化工、船舶与重大装备、电力能源、精密机械、纺织、电动工具等7个产业,振兴临港产业,走出一条具有江海特色的科学发展之路,特制定本实施意见。本意见实施期限为2009~2011年。
一、形势、要求和目标
(一)面临的形势。近年来,我市通过加快科技创新、延伸产业链条、增加有效投入、推动园区集群等手段,已经形成了与经济发展水平较为适应的具有相当规模和区域特色的产业发展格局。但核心技术不强、品牌效应不大、配套协作不够、信息化程度不高和增长方式不优仍然制约着我市工业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尤其是随着国际金融危机的不断蔓延,我市的工业经济发展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各镇(乡、园区)必须进一步突出工业的主体地位,坚定信心、攻坚克难,抢抓机遇,化危为机,积极推进我市工业经济的产业集群和优化升级,为把我市建设成为工业强市作出贡献。
(二)总体要求。围绕国家、省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的主线,按照调高调优调强产业结构的要求,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有效运用规划引导、政策扶持、法律规范、行政推动等手段,组织实施好“7+1”规划纲要,着力促进产业规模持续扩大、产业技术不断突破、产业品牌重大提升和产业集群明显加快,坚持把主导产业做强、新兴产业做大、传统产业做精,促进工业企业由一般加工向高端制造转变、由产品竞争向品牌竞争转变、由*制造向*创造转变,加快构建当前与长远相结合、工业化与信息化相结合、自主创新与转变增长方式相结合、资源节约与环境保护相结合的现代化经济发展格局,为争当江苏沿海开发排头兵夯实基础。
(三)主要目标。通过增强创新能力、提升产品质量、推进节能减排、提高经济效益等手段,实现产业结构从低附加值的一般加工业为主向高附加值的先进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为主转变,企业经营方式从粗放经营为主向集约经营为主转变,产业组织形态从传统块状经济为主向现代产业集群为主转变,力争产业集群和转型升级走在江苏前列,为构建具有*特色的现代工业体系打下坚实基础。到2011年,主要实现以下目标:
1.产业规模。实施“千企千亿”规模培育工程,即全市八大产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达到1000家以上,规模工业产值超过1000亿元,占全市规模工业的比重均超过90%。实施“222”培大扶强工程,即全市培育亿元以上企业超过200家,10亿元以上企业达到20家,100亿元以上企业达到2家。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产业投融资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