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提升范文10篇

时间:2024-01-11 21:44:34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产业提升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产业提升

水稻产业提升意见

为深入推进2008年水稻产业提升行动,进一步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特提出以下实施意见:

一、目标任务

以“主攻单产,提质增效”为核心,强化政策支持,加大投入力度,创新示范服务,创建知名品牌,力争水稻单产较上年提高2%,优质率提高5个百分点,全面提升水稻综合生产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二、主攻方向

以主导品种和主体技术的集成推广为主攻方向,以核心示范区建设为突破口,加快优质专用品种推广,强化“一增四推”关键技术的落实,促进良种良法配套和农机农艺结合,全面提高水稻单产和质量水平。

三、主要措施

查看全文

水稻产业提升补贴方案

为深入推进以主攻质量和提高单产为重点的水稻产业提升行动,加大核心示范区建设力度,充分发挥水稻核心示范区内良种良法示范农户补贴效应,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目标和指导思想

通过实施水稻产业提升行动良种良法配套补贴,以主导品种的推广应用为重点,强化良种良法配套集成推广,推进核心示范区建设,实现示范区内统一品种、统一配方施肥、统一病虫防治、统一订单销售,从而达到单产、品质、品牌、效益四个提升,辐射带动我县水稻综合生产能力、市场竞争力明显提高,农民种稻收入显著增加。

二、补贴对象、标准和补贴方式

(一)补贴对象。在选定的25万亩水稻核心示范区内(详见附表),对统一选用挂钩品种“皖稻68”实行良种良法配套的农户进行补贴。

(二)补贴标准。水稻良种良法配套农户每亩补贴10元。

查看全文

养生旅游产业竞争力提升对策

摘要:近年来养生一词的火热,带动了包括养生旅游等产业的迅速发展。本文以“世界长寿之乡”的巴马为研究对象,通过文献分析与问卷调查,明确了制约巴马养生旅游产业发展的瓶颈在于旅游服务、旅游产品及环境资源方面,为促进巴马养生旅游产业发展,必须采取提升服务设施水平、丰富养生旅游产品、整治环境等措施,以提升养生旅游产业竞争力。

关键词:养生旅游;巴马;养生产品

2019年广西壮族自治区《关于加快大健康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的标志巴马养生旅游产业发展进入新的历史阶段,本文对巴马养生旅游产业竞争力进行研究,有助于依据其发展现状、发现其制约因素,并提出针对性措施来提升产业竞争力,这对解决新时代的主要矛盾、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以及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具有现实意义。

一、巴马养生旅游产业发展现状及问题分析

巴马瑶族自治县是中国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所辖的一个自治县,位于广西西北部,全县总面积1971平方公里,聚居着瑶、壮、汉等12个民族,总人口24.12万人[1]。巴马是世界五大长寿之乡中百岁老人分布率最高的地区,被誉为“世界长寿之乡·中国人瑞圣地”。近年来,巴马养生旅游业发展呈现持续增长走势,据有关数据统计,2018年全县共接待旅客657.85万人次,同比增长24.17%;实现社会总消费64.92亿元,同比增长36.44%。通过问卷调研及星级评定的方式可获得游客对巴马养生旅游产业发展的看法,问卷的一手数据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结论的客观性及真实性。

(一)问卷设计

查看全文

水稻产业提升方案

为高标准、高质量推进核心示范区建设,充分发挥其主体功能区的示范带动效应,特制定本方案。

一、基本要求

水稻产业提升行动核心示范区建设,要以优势区域和大县、大片、大户为重点,以主导品种和现有关键技术的集成推广为支撑,以财政补贴与良种挂钩试点和高产创建活动为切入点,强化政策投入和“五统一”服务,推进规模化种植、专业化生产、社会化服务和产业化经营,努力构建布局合理、特点鲜明、效益显著的水稻优势产区,充分发挥示范区在水稻产业提升行动中的示范和辐射作用,实现单产、质量、品牌、效益全面提升,促进水稻增产、农民增收和稻米市场竞争力增强。

二、建设规模和内容

全县建立水稻产业提升行动核心示范区250000亩,重点安排在找郢、兰桥、古城、荆芡4个乡镇及水稻生产种植大户和县直良种场实施,其中:找郢乡98300亩,兰桥乡53000亩,古城乡38500亩,荆芡乡49000亩,县直良种场及水稻生产种植大户11200亩。通过建立核心示范片,形成以户带村、以村促片、层层推进的示范格局。

(一)要集中连片,形成规模。按照高标准、多层次、全覆盖的总体要求和布局合理、品种对路、连片推进、产业开发的原则,将建设任务分解到乡镇、村,落实到地块,并建立登记备案制,实行档案管理和目标考核,切实做到集中连片、规模推进。

查看全文

农委产业提升活动方案

为认真贯彻落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粮食产业化发展的意见》(皖政办[2009]74号)省农委《关于做好2009年水稻产业提升行动工作的通知》(皖农明电[2009]52号)文件精神,切实抓好粮食产业工程建设,努力保持我县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增效,进一步抓好水稻产业提升行动工作,现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为契机,以增强粮食安全为出发点,以推广先进技术为手段,加快粮食优势区域生产基地建设,实行规模化种植产业化开发,不断提高水稻产量与品质,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

二、实施规模

全县水稻种植面积稳定在57万亩左右,其中优质良种覆盖面积达55万亩以上,占水稻面积的95%以上,全县水稻平均单产增幅达2%左右,总产达30万吨以上。

为了实现上述目标,在县、镇、村全面开展水稻“万、千、百”核心示范片竞赛活动,全县共建核心示范片面积10万亩。其中,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在姥桥、沈巷镇各建一个万亩核心示范片,白桥、功桥、历阳、乌江、香泉、石杨、善厚、西埠八个镇各建一个千亩核心示范片。为此,县、镇两级农技人员要以示范片为平台,各建2个百亩高产攻关田,辐射带动全县20万亩,水稻单产增幅在5%以上。同时,示范片中的示范户将作为农技干部的帮扶重点。

查看全文

蚕桑产业经济效益提升

1制约蚕桑产业经济效益的主要因棄

11.1桑园基础设施较差。喿园的排灌系统和桑树病虫害联防联治设施都比较落后,机械化设施配备水平也比较低。目前大多数地方通过截断水源来推动大田种桑,这种措施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积极地作用,但是对桑园排灌不利。除此之外,桑园的喿树病虫害防治难度由于缺乏联防联治设施而增大。而且,桑园基本上都是人工操作,劳动效率低下。1.2桑园缺乏正常管理。近几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农村劳动力报酬上涨,导致桑园里没有工人对桑园的土壤、杂草及排水等进行日常管理,导致桑园内出现积水现象,土壤板结和肥效流失现象也日益加重严重,桑树的生长受到了影响,同时抗病能力及抗逆性也在下降。桑叶单位面积的产量和质量连年降低,导致经济效益下滑。1.3先进实用技术推广面不大。蚕桑产业在几十年的发展过程中,采用了大蚕省力化饲育和方格蔟营茧等技术,但是像“十天养蚕法”饲育模式和6连片方格蔟上蔟等先进的科学技术的推广范围小,覆盖面积窄。加上在政策上,上级部门政府对桑园联防联治和大蚕词育场地建设不够支持,也制约着蚕喿规模效益和蚕桑产业效益的提高。

2提离蚕桑产业质置效益的对策

2.1加强桑园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抗旱治虫能力。蚕桑产业的基础在桑园,蚕茧产量和质量的好坏与桑园关系密切。虽然桑园的基础设施建设在最近几年有所加强,但是绝大多数的桑园基础设施建设还相当落后。应该加强桑园的基础设施建设,特别要加强喿园的排灌系统,确保桑园在出现干旱或内涝的时候依然能够丰收。政府应该出台优惠政策和财政补贴,帮助蚕农购买机械翻耕桑园或是给桑树治病,鼓励蚕农购买小型农机具,帮助推动桑园机械化操作,提高劳动生产率。2.2加强桑园曰常管理,提高桑园产质量。技术推广部门要加强对农户的培训,在桑树的树型养成、修枝、封园、病虫害防治等关键时期组织培训班,引导农户科学规范地管理桑园。告诉农户如何合理搭配肥料,提高有机肥施用比例,大力推广专门适合桑树使用的复合肥。在管理喿园的过程中,尽量较少使用除草剂,按时对喿园进行深耕翻耕,以防土壤板结,对桑树生长不利,降低产量。2.3推行“民办公助”式的蚕桑病虫害防治,提高蚕桑病。虫害虫防治效果蚕桑病虫害防治要实行“民办公助”的模式,扩大消毒环境和联防联治范围,实行“政府负责药品、物质,养蚕农户投人劳动力”的形式,以切实推进蚕喿病虫害统治防治工作。实行联防联治工作应该统一时间、标准和农药,分户治虫。这样可以节省劳动力,提高劳动效率,达到防虫治虫的目的。定期组织农户打扫卫生,清理垃圾,污水及时排除,杂草铲除干净,然后撒上新鲜的石灰粉,提髙蚕室蚕具的消毒效果。2.4推进省力化养蚕技术,提高蚕桑规模效益。提高蚕桑产业经济效益的重要措施之一就是推广简易蚕室大蚕地蚕育技术,这么做可以有效解决劳动力不足的问题,而且可以降低劳动强度。政府要想办法解决养蚕大户资金紧缺的问题,播放一定的款项用来搭建简易蚕室用地,为大蚕地蚕育技术推广提供物质保障,使蚕桑规模效益最大化。2.5利用桑园多种经营,提高蚕桑综合经济效益。近年来,蚕桑经济效益下滑,面对这种情况开展桑园多种经营。目前,广西蚕桑产业的生产效益主要停留在“蚕苗”和“生丝”上,有许多产品没有很好地开发利用,如桑枝、喿叶、桑果、蚕沙等,实际开发利用不足30%。另据农业部门调査统计,2017年广西栽培桑枝食用菌超过三亿棒,产值约10亿元,综合效益很高。可以探索采用桑园间作蔬菜、桑园套作药材、桑园养殖,综合开发利用蚕桑副产品前景非常广阔,桑枝粉可以用来繁育食用菌,桑叶也可以研制成食品、保健品和药品,走生态综合经营之路,不断提髙蚕桑整体效益。

参考文献

[1]覃鲜花.充分利用优势积极稳步地发展蚕业[J].广西蚕业,2006,21(5):71-73.

查看全文

加快产业集聚培育产业集群提升产业发展层次与水平

产业集聚是生产力实现空间布局上的优化,是各种生产要素在一定地域的大量集聚和有效集中。产业集群是某一产业领域相互关联的企业及其支撑体系在一定地域内发展并形成具有持续竞争优势的经济群落。产业集聚是产业集群形成的内在要求,产业集群是产业集聚的重要方式。加快产业集聚,培育产业集群是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提升区域经济综合竞争力、推进工业化向高级阶段发展的重要途径,更是*“十一五”经济社会既快又好发展的必然选择。

一、充分认识加快产业集聚、培育产业集群的重要意义

1.产业集聚和产业集群是提升区域经济综合竞争力最有效的战略方式

在当前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日益深入的背景下,国与国之间、地区与地区之间的竞争力,越来越体现在产业集聚的发展上。从国际上看,产业集群已成为西方发达国家和地区强劲竞争力的象征。例如,美国微电子和生物技术集中的硅谷、汽车设备及零部件制造集中的底特律、新材料和能源工业集中的匹兹堡、飞机制造和金属加工业集中的西雅图,德国汽车工业集中的慕尼黑、化工业集中的法兰克福、光学仪器业集中的韦热拉,意大利金属阀门制造业集中的诺瓦拉、纺织业集中的科墨,都是经济实力强、具备核心竞争力的地区。从国内看,产业集聚对区域经济的发展格局产生了极为重要和深远的影响。沿海发达地区由于产业集群的蓬勃发展,其区域经济表现出强劲的成长性和产业竞争力。例如,广东珠江三角洲的404个建制镇中,以产业集群为特征的专业镇占了1/4,而在浙江88个县市区中,有85个形成了“块状经济”,温州的皮鞋产业集群、诸暨的大唐袜业集群、嵊州的领带产业集群、海宁的皮革产业集群、永康的五金产业集群都是其中突出的代表。目前,国内很多省市都在把加快产业集聚、培育产业集群作为提高地区竞争力,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应对全球化挑战的一种重要政策措施。

2.加快产业集聚、培育产业集群是*“十一五”经济社会实现更快更好发展的最紧迫任务

新世纪以来,*经济社会发展步伐明显加快,继2003年呈现一些转折性变化之后,去年已显现一些阶段性特征。但应该看到,*作为欠发达省份的地位还没有根本改变。体现在工业发展上,近年来我省通过实施以工业化为核心的发展战略,工业化进程虽然明显加快,但企业规模小、布局相对分散、聚集度低的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特别是在产业集聚和产业集群方面还非常薄弱,这也是导致我省工业与沿海发达地区相比经济规模不大、产业实力不强、发展后劲不足最根本的原因。因此,要实现省委十一届八次全议提出的“在新的起点上实现全省经济社会更快更好发展”的要求,必须顺势应时,抢抓机遇,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把加快产业集聚和培育产业集群,提升产业发展的层次和水平,作为“十一五”时期我省经济发展最紧迫的任务,作为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重要抓手。

查看全文

农业产业化提升意见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切实加强农业基础建设进一步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的若干意见》(中发〔2011〕1号)和省委、省政府《关于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切实加强农业基础建设进一步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的若干意见〉的实施意见》皖发〔2011〕6号精神,及全县农业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全面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经乡党委扩大会议研究决定决定,从2012年开始用5年时间,在全乡组织实施农业产业化提升行动。根据《省农业产业化“532”提升行动发展规划》,结合我乡实际,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与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以做大做强农副产品加工业为目标,充分利用农产品资源优势,坚持新型工业化理念,着力培育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强力推进规模基地建设,大幅度提高农产品加工能力,全面提升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农产品市场竞争力。

(二)发展目标

到2012年,全乡农产品加工业实现产值2亿元;培育年销售收入亿元以上的龙头企业1家,5000万元以上的2家,1000万元以上的5家,500万元以上的8家;认证无公害农产品3个以上、绿色食品4个以上,创省级名牌农产品2个以上,“中国名牌产品”或“中国名牌农产品”1个以上;主要农产品加工率由目前的10%左右提高到30%以上,主要农产品深加工比例由8%提高到20%以上;建立10个龙头企业为核心的农业产业集群。重点扶持九牛牧业、百世情缘、下大粮油、科建等规模企业,形成一批农产品加工基地,培育壮大一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队伍。

查看全文

中小科技企业产业协同创新提升路径

科技型中小企业具有一定的创新和技术发展优势,通过探索落实科产业协同管理机制,能提升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发展效果,需深入研究科技型中小企业在产业协同发展中的制约因素,优化资源配置,提升技术协同作业效率,提高科技型中小企业之前的风险协作管理水平,重视知识产权管理,提升知识协同利用效率,积极探索政府补贴引导机制,使得科技型中小企业产业协同发展的方向明确,带来显著的协同发展成果。科技型中小企业开展产业协同,能使得产业全面优化,降低企业的运营成本,符合时展的科技创新要求。因此,科技型中小企业要积极参与到产业协同发展的机制中,树立共享思维意识,提升技术、知识、管理制度的实际水平。

科技中小企业与协调创新的概念界定

科技型中小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是从事有关高科技或相关产品的研发、应用、销售、服务的中小企业,这类企业的主要特点是具备较高的自主创新能力,有别于传统企业的发展模式,其在管理模式、技术上都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具有较高的发展活力和潜力,在技术人才管控中,可以获得良好的企业发展效果,在企业的建设管控层面上,可以具备良好的企业建设发展能力。科技型中小企业能为科技创新发展带来活力,对我国科技创新活力提升,科技发展带来较高的引导优势。协同创新协同创新是企业建设发展中的重要资源整合和经营发展模式,通过充分提升组织管理能力,使得企业之间实现更加深入的合作和资源共享,保障资源管理水平提升,在资源管控中,能解决各种技术问题,有效实现在管理层面上,能发挥更加到位的技术应用效果,在企业管理中,技术应用水平提升,利用节约企业的发展成本,扩大经济效益,解决各种企业隐患问题。在企业的发展中,应能做好技术控制,在技术应用管理层面上,解决各种资金问题,保障技术的应用价值提升。

科技型中小企业协同创新绩效影响因素

资源协同资源协同主要是能在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综合考察评价中,整合所有的资源,有效实现在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上,将资源优势发挥出来,而资源整合的深入程度,对企业的发展带来较大影响,需要做好必要的资源考察管控,具备资源利用优势,而资源整合度不足,不能实现协调发展,资源利用成本增加,不利于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稳定发展。技术协同技术协同需要将各个企业的技术优势整合起来,消除各个企业的重复性技术研发以及技术资本投入,主要是能建立不同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技术协调管理模式,深入解决技术发展隐患,保障在技术管理层面上,能获得良好的技术创新,保障技术管控优势突出,在技术应用中,能实现经济效益发展,解决技术创新问题。技术协同整合能力不足,不能解决技术的协调发展问题,使得企业之间的技术资源利用率不足,在技术管理上,也不能做到不同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协调配合,企业在技术引入和利用实施中,存在一定的成熟度、应用深入度限制,导致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技术发展受到制约。风险协同风险协同需要科技型中小企业共同打造坚实的风险管理壁垒,做好科技型中小企业管理,在风险承担方面,需要建立良好的协同管控机制,保障风险的协同管理水平提升,实现在企业发展层面上,能起到较高的风险控制效力,科技型企业要能稳定发展,需重视建立风险预防机制,做好风险管控,对市场、政策、环境等信息可靠收集,尤其做好资金管理。在风险铁通管理中,科技型中小企业如不能做好风险信息共享管控,在市场变化中,存在很多的风险应对措施落实不到位的问题,使得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安全运行度不足。知识协同知识协同需做好知识技术共享,加强科技型中小企业协作单元组织之间的交流能力,在知识协同中,需打通企业协作成员之间的沟通渠道,做好必要的知识储备管理,解决知识管理问题,在企业的知识发展层面上,能做好必要的知识融合力,如不能实现科技型中小企业之间的知识同步合租能力,在知识资源的利用中,不能建立知识优势,导致知识管理隐患增加,很多知识资源受到较大的利用限制。

提升科技型中小企业协同创新绩效的建议

查看全文

传统产业提升职业教育论文

连续4年参加了“两会”报道和采访,记者第一次被“职业技术”给吸引住了。以往历次会议上,尽管也有不少代表和委员、特别是从事职业技术教育工作的代表和委员呼吁要加强职业技术教育,但是职业技术教育给记者的冲击从没有像今年这样强烈。

上篇:来自知识界代表和委员的呼唤

今年呼吁加强职业技术教育的政协委员们大多数并不是从事职业教育的人,其中不少是著名的学者和教授,在一般人看来,他们从事的领域和职业教育几乎毫无干系,堪称一个是“阳春白雪”,一个是“下里巴人”。

院士、教授不约而同“自揭家丑”,呼吁加强职业技术教育

北京师范大学原校长方福康委员,中科院院士、新任诺丁汉大学校长杨福家委员,中科院院士齐康委员,中科院院士霍裕平委员,武汉理工大学博士生导师吴代华委员等,此次都在不同场合极力呼吁要加强职业技术教育。

委员们先毫不留情揭自家的“丑”??用调查的事实提出: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