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联盟范文10篇
时间:2024-01-11 21:16:02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产业联盟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产业联盟成因研究论文
产业联盟是为解决特定产业共性问题设立的企业间组织。产业联盟的目标存在一定的公益性,但是其形成和运行机制是高度市场化的,企业在组织中发挥主导作用。
一、产业联盟的形成与运行要素
产业联盟在形成和运行过程中存在一些重要的环节,是产业联盟成功的关键要素。
(一)产业联盟的形成
产业联盟形成的动因。产业联盟形成的动因主要可归为两类。一类是产业发展面临威胁,威胁可能来自全球化或其它技术的竞争。一类是产业发展存在重大发展机遇,机遇常常来自技术进步创造的新的市场需求。产业发展的机遇或威胁是推动产业联盟形成的客观原因。
产业联盟的目标。产业联盟的目标是解决特定的产业共性问题,即单个企业没有能力或没有积极性解决的共性问题。如研发某项共性技术、制定某个技术标准、解决某项创新的产业链配套问题等等。产业联盟要解决的问题都是直接关系企业利益的实际问题,因此企业参与的积极性高。合理确定目标是产业联盟成功的关键因素,目标不能超越联盟的能力,更不能与成员的利益相冲突。一般而言,联盟的目标制定得越明确具体,越有利于联盟的发展。
产业联盟的实践分析论文
由于技术进步的加快和全球竞争的加剧,产业联盟自上世纪60年代开始兴起。日本、美国和欧洲国家是产业联盟的先行者,早期的实践形式主要表现为企业在研发环节的合作,80年代之后企业在技术标准环节的合作开始大量涌现。发展中国家也在学习发达国家发展产业联盟的经验,并在实践形式上表现出新的特点。发展中国家的产业联盟更加重视共同学习境外的先进技术,更多在市场环节进行合作,如中国台湾地区自80年代开始发展的产业联盟和中国大陆地区近期兴起的产业联盟。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实践形式上的差异有深刻的原因,二者的产业发展水平不同,国家法律环境也不同。
国外学术界对在研发环节进行合作的产业联盟(国外称为研发联盟,即R&DConsortium)进行了大量研究(如VinodKumar&SunderMargun,1995;Hagedoorn&[BFB]Narula,1996;Chatterji,1996;Dutta&Weiss,1997;Sakakibara,1997,Odagirietal,1997等等),这与发达国家产业联盟的实践特点有密切关系。个别学者对发展中国家(地区)的产业联盟进行了研究(如JohnAMathews,2001),研究的视角也是技术研发合作。最近几年,信息产业的快速发展催生了大量的在技术标准环节进行合作的产业联盟,国外对此类产业联盟(国外称为StandardConsortium,或Standard-SettingOrganization)的研究也大量出现(如CarlShapiro,2000,2001;MarkALemley,2002;AndrewUpdegrove,2006等等)。国内一些学者介绍了国外研发联盟的理论(如李东红,2002;钟书华,2004等),但是未见到对国内产业联盟实践的调查研究报告。
本课题组对中关村二十余家产业联盟进行了调查研究,同时收集了部分国外的典型案例。本报告在综合国内外实践形式的基础上,对产业联盟的内涵进行了界定,并归纳出产业联盟的五类实践形式。
一、产业联盟的概念、特征和理论
(一)产业联盟的概念
根据国内外产业联盟的实践,我们认为产业联盟是市场经济中的企业间组织,为解决特定的产业共性问题而设立。产业联盟具有四个基本特征:
区块链在农发行粮油信贷的应用
当前我国农业小微企业、民营企业不同程度存在融资难、融资贵、融资慢、首贷难等问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潜力也尚未充分发挥。长期横亘在银行与企业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是企业难以获得充分、有效金融支持的根本原因。随着区块链、大数据、智能合约、AI技术、万物互联的科技进步,为破解银企“信息不对称”开拓了新的思路,特别是区块链的技术迭代与发展,对金融行业带来深远影响。探索区块链与农发行金融产品深度融合,加快农发行金融服务数字化转型,安全高效支持民营小微企业发展、缓解融资难题是农发行应尽之责,也是自身转型发展的重要机遇。如何分享金融科技进步成果,应用区块链落地农发行金融服务是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农发行现有业务中,粮食市场化供应链商业模式与联盟区块链业务逻辑相一致,粮油信贷是区块链技术在农发行金融创新的破局之点。本文立足粮棉油业务发展实际,提出运用联盟区块链内在逻辑,创建联盟线上交易平台,联盟成员共享资金、交易、物流等数据信息,打造农发行农业产业联盟信用生态体系的设想。
一、农发行农业产业联盟信用生态体系的相关概念
(一)区块链及联盟区块链的概念1.区块链的概念。区块链是分布式数据存储、多中心的点对点传输、共识机制、加密算法等计算机技术在互联网时代的创新应用模式。区块链本质上是一个多中心的分布式账本。多中心化即所有的交易都是点对点发生的,不依赖于单一信用中介;分布式账本意味着当交易发生时,“链”上的所有参与者都会收到交易信息,区块链上的所有交易记录都是完全公开,不可篡改的,每一个经过验证的区块,都会“盖”一个“时间戳”,按照时间顺序存储在“链上共享”的账本里。它是以分布式同步记录的方式形成一个可信的共识,来进行信用共建,完成所有权的确认。2.联盟区块链的概念。联盟区块链相当于一个行业区块链,或者局域链。在特定联盟场景中运用区块链技术组成了一个联合共同体,参与联盟的多中心节点(即联盟成员)可以有选择,多中心节点之间存在“共识”或者“合作”的链接,以达成成本更低的信用关系。以粮食贸易为例:粮食交易场景中,上下游企业发生订单交易,基于订单约定双方发生资金流、物流流转和物权确权变化,产生资金、交易、物流等交易信息。粮食交易场景中的各方主体,由资金和物流“链”起来,联盟成员相互信任,单笔交易生成的标准化数据,实时储存、联盟共享,成员各主体彼此交叉验证、互相证明,基于粮食产业共同建立低成本的联盟信用关系。(二)农发行农业产业联盟的概念。农发行农业产业联盟,立足“三农”、服务“三农”,由农发行牵头组建,以农业产业链全要素的优质资源整合为纽带,以农业生产全过程的降本增效、提质增效和风险管控为主要目标,以契约关系为保障,可涵盖农资供应、农业技术、生产服务、粮食收储、粮食贸易、物流服务、加工企业、金融服务、信息技术等农业产销过程中所需要的全部行业。(三)农发行农业产业联盟信用生态体系的概念。农发行农业产业联盟信用生态体系,以农发行为核心企业,由农发行搭建线上交易平台,提供融资、支付闭环服务,通过撮合成员在闭环线上平台交易,采集整合企业真实交易订单、真实资金流转、真实库存周转、真实物流运输等多种信息数据,智能化整理保存、加工,进而产业化输出,生成“三农”等联盟成员企业的“信用身份证”。以粮食供应链交易场景为例:农发行农业产业联盟嵌入粮食供应链交易场景,以农发行为牵头单位,联盟成员之间在农发行搭建的线上平台进行“闭环交易”。联盟成员以农发行信贷客户(上下游企业)、物流、第三方质检等单位为主,以小微企业、民营企业和“三农”领域企业为辅(见图1),可涵盖从“田间地头”到“百姓餐桌”的全部行业和各类主体。
二、联盟区块链逻辑在农发行农业产业联盟信用生态体系的应用设想
掌握了“三农”信用生态,就掌握了“三农”金融市场的蓝海。以粮食交易场景为例,在农发行农业产业联盟内,确定农发行、港口物流企业、上游企业、下游企业、第三方质检企业为多中心节点,以契约关系建立利益联盟链。联盟内共享信息数据,即,交易双方在联盟内发生真实交易;农发行提供交易订单信息、资金流水信息、库存监管信息;港口、铁路、货运提供物流动态信息;保险或其他验货第三方提供验货服务信息。联盟各主体作为多中心节点在交易中对按照时间顺序“盖”时间戳,将交易信息链、资金信息链、库存周转信息链、物流信息链、保险信息链等多种信息分布式存储在“共有”的账本里,形成数据沉淀。农发行对多种信息进行采集、整合、加工、分析,真实掌握企业的第一手信息。基于信息储存和交互验证技术,通过对联盟区块链进行验证,如果多条信息链之间成正相交,相互验证、相互支持,则该笔交易为真实交易,反之则为异常交易。这种风险防控的风险逻辑从因果关系转变为大数据的相关关系逻辑。长久的数据沉淀后,便于更了解企业的真实经营状况,防控风险。
三、打造农发行农业产业联盟信用生态体系的意义
推进建筑节能减排策略
在刚刚结束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16次缔约方会议坎昆气候大会中,虽然将“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这个难题留给了2011年的南非会议,但还是取得了部分积极的成果。只要各国求同存异,充满信心,继续巩固和发扬团结协作的精神,是有希望在明年南非大会中进一步取得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进程。中国政府本着对本国人民和世界人民负责的态度,一如既往地推进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为应对气候变化作出了自己的贡献。中国政府在“十二五”发展规划更为节能减排工作明确了方向,将把大幅度地降低能源消耗强度、二氧化碳排放强度和主要污染物的排放总量作为重要的约束性指标,强化各项政策措施,加快建立节能减排长效机制。建筑节能减排是中国国家能源战略的一个重要环节,中国也正以前所未有的力度积极促进建筑节能减排工作的深入开展。“十二五”期间,中国建筑节能减排产业联盟将以“七项定位”为重点,推动区域间建筑节能减排互动、合作、创新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一、政策扶持激发区域活力
国家有利的宏观政策环境和总体市场环境为节能产业带来前所未有的大好发展机遇。在这种形势下,中国建筑节能减排产业联盟将为地方政府部门优化各地区产业结构、激发区域发展活力、提高中小企业的市场竞争力,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更好地实施国家节能优先战略,落实国家下达的节能目标,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科学规划指导产业布局
借助和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及行业内国家级专业团队的技术优势,积极协助拓展与各地政府的合作项目。通过科学有效的规划、设计指导,使各地区形成有机统一的规划体系,正确指导产业布局。
三、科研鉴定孵化高新技术
新能源知识产权集群管理系统论文
1系统概要
新能源产业知识产权集群管理系统是以政府资助建设、联盟组织推动、企业参与应用、第三方机构提供服务等为特征的公益性、开放式信息管理与服务系统。系统构建以行业联盟为支点,立足于对新能源产业知识产权管理现状、集群管理工作方式以及公共服务平台运行模式的调查研究,并深度结合新能源企业实际需求,以“集群管理”的数据、模块和系统为中枢架构,集新能源知识产权信息服务、知识产权应急及预警分析、知识产权维权援助、知识产权培训指导、知识产权工作交流等为一体。
2资源组成
集群管理系统以各类数据库为基础支撑资源。其资源组成包括:(1)联盟专利数据库:新能源产业联盟成员专利(发明、实用新型、外观设计)数据库;(2)专题专利数据库:新能源产业重点领域(新能源汽车、光伏、储能)专利数据库;(3)专利“池”(企业专利信息共享数据库):新能源产业联盟成员核心专利数据库;(4)研究成果库:新能源产业相关知识产权专题报告、研究论文、数据汇编等;(5)知识百科库:新能源产业相关知识产权培训课件、业务知识、基础知识等;(6)行业专家库:新能源产业相关技术专家、知识产权专家;(7)服务机构库:新能源产业相关知识产权信息、、咨询、商用化、法务等机构;(8)企业数据库:新能源产业联盟成员基础信息;(9)标准数据库:新能源产业相关国家、行业、地方、联盟标准等。
3功能模块
集群管理系统依托数据库资源开发功能窗口,提供分类关联展示与互动服务,并依托各子系统实现对外服务功能。其功能模块包括:(1)知识产权信息服务功能:提供专利检索、跟踪、专题数据库查询、知识产权信息获取与展示、会员注册、留言板和登录入口等。(2)知识产权信息功能:提供知识产权公告、重大事件、态势、热点、风险预警、供求、评估、质押融资信息等。(3)知识产权分析预警功能:提供定期预警(根据设定条件周期性检索指定领域的文献信息并发送给指定用户)和高级预警(对用户感兴趣的专利从技术和竞争对手等角度进行预警)。(4)知识产权分析评议功能:提供企业并购、技术进出口、技术标准、技术创新、人才引进、境外展会等活动时提供咨询参考,包括重大经济科技活动和专利统计分析等。(5)知识产权维权援助功能:提供境内外知识产权纠纷时申请和获得援助的窗口,设立网上维权援助中心,对维权事务实施统一管理。(6)知识产权知识培训功能:提供知识产权讲座、培训和教育服务模块,包括基础知识培训、在线交易、企业讲堂。(7)知识产权工作交流功能:提供各相关方在线互动交流界面,包括知识产权专家解读、专题咨询、线上答疑等。
局长在科技督查会发言
一、认真贯彻全省科技大会精神,全面落实《决定》任务
为了保障《决定》各项任务的落实,政府将统筹科技资源任务纳入了年度目标责任考评,制定了详细的考评指标;设立了5000万元的统筹专项资金。科技局、财政局相继制定了《统筹科技资源改革示范基地建设专项资金管理办法》、《促进技术交易、设备共享奖励补助实施细则》、《科技金融合作试点业务风险补偿暂行办法》等一系列政策(详见附件1);科技局围绕统筹科技资源改革任务的落实,调整了级科技计划体系,布局了一批统筹科技资源改革的重大科技项目;高新区、经开区、航空基地、航天基地都制订了详细的落实方案,进行任务分工,落实工作责任,并出台了相应的政策措施。
二、努力完成重点任务,加快推进先行先试
1、加快科技大场建设,促进技术交易和设备共享
今年4月初,科技大场建成并正式运行,围绕“技术交易、设备共享、政策服务、交流合作”进行了积极探索。
一是加强技术交易服务。完成了技术交易大厅和网络交易系统建设,促进了技术交易服务。到11月底,全技术交易合同登记10453份,交易额201.82亿元,位居副省级城第一位,省会城第三位(北京、上海)。其中本地技术交易4245份合同,成交金额36.49亿元,占总成交额的18.08%,比去年提高了10个百分点。
高新区产学研合作的问题与对策综述
摘要:随着两型社会建设的推进,东湖高新区的产学研合作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从合作能力、合作模式、合作环境、合作开放度、合作成效等方面,剖析了产学研发展的现状,从价值取向、产业联盟、成果转化、合作区域揭示了产学研合作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促进高新区产学研合作深入发展的对策.
关键词:两型社会;东湖高新区;产学研合作
经过20多年的发展,东湖高新区(简称“高新区”)在产学研合作领域取得了很大进展,但依然面临诸多困境。尤其是随着“两型社会”建设的深入,高新区成为了试验区中的试验区,产学研合作面临新的挑战。本文基于调研数据,对高新区产学研合作进行系统的梳理、总结和展望,为制定产学研合作政策提供借鉴和启示.
1高新区产学研合作的发展现状
无论高校、科研院所、企业,还是高新区管委会,都越来越重视产学研合作,其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
1.1产学研合作能力明显增强
高新区产学研究的当前问题和方案
摘要:随着两型社会建设的推进,东湖高新区的产学研合作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从合作能力、合作模式、合作环境、合作开放度、合作成效等方面,剖析了产学研发展的现状,从价值取向、产业联盟、成果转化、合作区域揭示了产学研合作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促进高新区产学研合作深入发展的对策.
关键词:两型社会;东湖高新区;产学研合作
经过20多年的发展,东湖高新区(简称“高新区”)在产学研合作领域取得了很大进展,但依然面临诸多困境。尤其是随着“两型社会”建设的深入,高新区成为了试验区中的试验区,产学研合作面临新的挑战。本文基于调研数据,对高新区产学研合作进行系统的梳理、总结和展望,为制定产学研合作政策提供借鉴和启示.
1高新区产学研合作的发展现状
无论高校、科研院所、企业,还是高新区管委会,都越来越重视产学研合作,其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
1.1产学研合作能力明显增强
深究东湖高新区产学研合作的现状与措施
摘要:随着两型社会建设的推进,东湖高新区的产学研合作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从合作能力、合作模式、合作环境、合作开放度、合作成效等方面,剖析了产学研发展的现状,从价值取向、产业联盟、成果转化、合作区域揭示了产学研合作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促进高新区产学研合作深入发展的对策。
关键词:两型社会东湖高新区产学研合作
经过20多年的发展,东湖高新区(简称“高新区”)在产学研合作领域取得了很大进展,但依然面临诸多困境。尤其是随着“两型社会”建设的深入,高新区成为了试验区中的试验区,产学研合作面临新的挑战。本文基于调研数据,对高新区产学研合作进行系统的梳理、总结和展望,为制定产学研合作政策提供借鉴和启示。
一、高新区产学研合作的发展现状
无论高校、科研院所、企业,还是高新区管委会,都越来越重视产学研合作,其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
1、产学研合作能力明显增强。
当前浙台经贸合作策略
本文作者:黄立本麻黎黎王宏斌工作单位: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
浙台两地经济双向发展的重要意义是不言而喻的。在全球化潮流下,两岸能否合理利用的资源和市场腹地,攸关两岸经济持续发展,开放两岸直航,促进浙台两岸经济整合。同时,浙台两岸经济双方合作是互利共享利益机制的驱动、浙台两岸经济双方合作是双方具有比较优势的生产要素实现最佳配置的合理选择;两地经贸物流交流的重要特征是台湾对浙江投资带动了两地投资贸易互动型增长。建立浙台两地经济合作机制的目的在于:促进两地经贸合作制度化、规范化。推动两地经贸关系从民间自发交流为主,纯粹市场导向为主,逐渐向规范化、制度化方向发展。而浙台两地经贸增长能促进浙台经贸两地产业合作逐步调整与升级,推进两地经贸关系正常化。改善两地交流秩序,实现两岸全面直接双向“三通”,实现两地企业双向直接投资,推动两地经贸合作正常化。其关系良好的发展态势将对两地经济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促进两地经贸合作的进一步深化。强调两地在现行合作的基础上,尤其在推动旅游、金融、农业、运输及医疗等现行合作基础上服务领域的合作,可以进一步扩大人才交流,实现浙台两地经济的全面合作与融合。
大体来说,其目的包括:扩大浙江出口市场份额,逐步调整贸易结构;加快浙台优势产业对接,打造浙台国际竞争力产业链;增强相关区域经济融合度,加快连结华人自贸区网络;扩大浙江现有对台投资领域,助推中小企业转型升级;健全浙台经贸往来安全保障机制,促进经贸合作良性发展;借机引进台湾高端专业人才,增强浙企管理和运营能力。
本文从浙台经贸合作的新背景分析入手,找出目前浙台两地经贸合作存在的主要问题,注重从发展浙台两地经贸合作的定位、功能、优势出发,提出基于“共同规划、共同建设、共同投资、共同管理、共同受益”的五项原则,着力构建以产业联盟为载体,构建产业集群为重点;以智慧城市、海洋经济、现代港口物流业为经济突出增长极;创新浙台两地经贸产业合作新途径和新对策。浙台经济双向发展的“五个共同”原则在国家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背景下,浙台产业合作要本着“五个共同”(共同规划、共同投资、共同建设、共同管理、共同受益)原则,抓住两岸全面经贸合作的良好机遇,大力发展浙台产业发展合作,持一种积极、促进的态度,通过双向开放和采取必要的对策,促进浙台两地产业合作制度化、规范化;推进浙台两地经贸关系正常化、程序化;促进浙台两地产业合作的进一步深化。以优势互补产业链整合为重点以台塑、台化、华屋电子、康师傅、荣成纸业等在浙投资的台商为代表的台企已与大陆民企开展了多年合作。如共同开发国际国内市场,合作建立浙台民间产业基金,合作培养高端人才,合作建立石化园区、高纺园区、IT工业产业园区,广泛开展BPO、ITO、KPO等服务外包合作等等。在ECFA投资保障机制框架下,可探索建立侧重于技术研发、高端制造、服务外包、产业全面配套等内容的深度互信互惠的新型合作模式。在合作方式上除了股权合作、产品研发合作、产业链延伸等模式外,应侧重于在政府公信力依托下,创建更为自由、灵活的合作方式,增强浙企管理和运营能力。依托现有台资企业,大力引进和培育重点产业电子、石化和机械制造业是台湾较具国际竞争力的优势产业,也是浙江重点培育的主导产业,重点引进这三大产业对于浙江加快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当前,浙江特别要抓住台湾当局将大幅放宽台商投资大陆限制这一难得的机遇,主动对接台湾产业转移,一方面鼓励现有台商增资扩产;另一方面以现有台资企业为依托,通过以台引台的方式积极吸纳电子、石化、机械等产业来浙江投资。发挥产业联盟的扩溢效应在浙台间形成若干个密切合作的产业联盟,并由产业联盟扩溢到其他方面的经济合作,由此形成一条可以推动两岸产业、经济合作不断深化的路径。科学布局,建设产业园区可共同开发国际国内市场,合作建立浙台民间产业基金,合作培养高端人才,合作建立高纺园区、IT工业产业园区,石化园区、广泛开展ITO、BPO、KPO等服务外包合作等产业园区是产业聚集的重要手段,是产业发展的孵化器和推动力。在产业园区内鼓励企业间战略联盟,通过一定形式而组成的具有共同利益分享机制的联合体。通过园区建设,可以发挥带动、示范、辐射、集聚作用。依托海洋经济,进行新兴产业合作开发战略依托海洋经济,进行新兴产业合作开发战略,具体比如:近期可与台湾之间就海洋经济方面开展一些项目的合作,如深海机械,码头港机。推进宁波、舟山、象山、苍南以海洋装备制造业为主的产业升级转型。远期可与台湾合作,探讨大三通概念下航运业中贸易服务业的发展,共同开发黄金航道。互利共赢,打造智慧城市构建浙台两地经贸产业合作的硬环境和软环境,在“智慧城市”的打造上,台湾做不少探索:台湾建有“智慧城市展示中心,智慧交通与应变中心等解决方案,宁波可以借鉴台湾的经验,先建设些小规模的智慧试验场,然后再推广到全市。优势互补,建立浙台港口物流联盟整合港口优势资源,最大限度地实现两岸港口资源的开发利用,推动甬台港口经济良性互动。两岸全面“三通”后,拥有得天独厚港口优势的宁波—舟山港口物流业应成为浙台两岸经贸产业对接的重点。依托海洋经济,进行新兴产业合作开发战略;进一步整合资源,各取所需,吸引台资的优势,实现物流业的协同合作。提高港口物流服务能力,整合优势互补,互动、互利、互惠建立浙台港口物流联盟利用台湾港口先进的技术条件和资金条件和宁波等地凭借其优越的地理位置及资源优势,借助宁波港口健全的水陆空集疏运体系和宁波港口物流业硬件、软件基础建设。发展临港工业能够就近利用资源,最大限度降低运销成本,实现港口物流从原来“港到港”模式向“门到门”的一体化物流模式转变,进一步向涵盖加工、包装、报关、配送、库存管理、信息服务的综合物流服务延伸,促进港口物流资源集聚的优势进一步发挥,促进港口物流与临港工业联动发展。以港口物流为突破口,促进港口物流资源集聚的优势进一步发挥,拓展浙台两地经贸生产要素的有效聚集,最大限度地实现浙台两岸港口资源的开发利用,拉动区域经济发展。另外,还可以培养浙台产业合作的硬环境和软环境。这里说的硬环境一是创新机制、实现甬台两地产业对接,带动两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二是加强海港、空港及口岸建设,完善基础设施;三是完善区域科技创新、信息产业平台;四是多层面推进,打造两岸融合实验区;五是提供便利的金融服务环境;六是加快建设浙台文化创意产业园;七是加大浙台两地农业合作;八是促进浙台旅游业发展;九是拓展浙台第三产业合作空间;十是构建绿色通道。而软环境一是指积极构建“平安浙江”;二是指完善法治建设,培养可持续发展的投资环境;三是出台鼓励浙台双向投资的新政策;四是完善台商投资的综合配套服务;五是建立风险投资机制;六是搭建经贸活动平台;七是构建理论研究促经济发展的科技创新体系,成立“浙台两地经贸合作科研机构或省级经济研究中心”,利用浙台两地文化,进一步加强浙台两地文化与理论交流;八是做好市场调研工作;九是创新教育合作方式;十是加强文化交流。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产业投融资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