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集群发展范文10篇
时间:2024-01-11 20:54:38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产业集群发展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生态农业产业集群发展的分析
一、特色产业明显,农业产业化初具规模
玉米制种、马铃薯加工、肉牛养殖、高原夏菜、设施葡萄等特色产业是张掖市农业发展的主导产业,围绕这五大主导产业,目前已开展金张掖玉米制种基地、马铃薯加工及种薯繁育基地、现代农业示范工程、百万头肉牛基地等工程建设,加速了现代农业的发展步伐。经过20多年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的探索和实践,像奥瑞金种业、金象种业、爱味客马铃薯加工等龙头企业加工集群已经形成,产前、产中、产后环节全程衔接,龙头、基地、农户的利益机制日趋完善。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的产业组织形式已初步形成。地域经济实力不断提升,发展生态经济有潜力2007~2011年,张掖市生产总值从146.5亿元增加到256.6亿元,年均增长15%,农民人均纯收入从4137元增加到6467元(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558元),年均增长11.26%,全市经济总规模不断扩大,城乡居民收入尤其是农村居民收入增幅位于全省前列。张掖市还充分利用甘肃省建设全国首个循环经济示范区的机遇,加快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在推动水资源循环利用、废弃物综合利用、种养加结合等产业循环式组合和生产的实践中,为生态农业产业集群发展奠定良好的产业基础。
二、张掖市生态农业产业集群发展的劣势(W)
1.龙头企业发展规模小,辐射带动能力有限生态农业作为技术密集型产业,必须借助若干掌握一定技术的农业企业作为推动其发展的动力和龙头。张掖市的龙头企业多属中小企业,资产规模小,管理水平不高,产品档次低,竞争实力较弱。截止2011年底,全市建成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仅132家,建成产业化基地面积296万亩,占总耕地面积的92%,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54.9%,现有的国家级龙头企业仅1家,省级龙头企业仅34家。除玉米制种外,其他农产品加工企业规模普遍较小,品牌认知度低,缺乏特色农产品品牌,而且市场占有率低,农产品交易市场和物流等流通组织规模小、季节性强、辐射带动能力有限。
2.农户的组织化程度较低,限制了产业集群的协同增长实践表明,市场竞争力的强弱与组织化程度正相关。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农户对产前、产中、产后服务的要求不断全面化和复杂化。同时,农户分散的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随着家庭生产专业化和集约化水平的提高不断加剧。2010年,张掖市已建成运行良好的专业合作社和协会387个,其中,工商注册的合作社328个,入会成员3.61万人,带动农户11.76万户,占农户总数的60%。合作社虽然数量不少,但大部分产业规模小、辐射面窄,合作经营的有效半径基本上不超出村社范围,跨乡镇、县区合作的较少,辐射带动能力弱,与市场的契合度不高,张掖市的农业主体仍然是传统农业,农户与企业之间的联系较为松散,导致农业对其关联产业的依赖性可强可弱,使农户在农业产业化过程中表现出两面性的行为,典型的表现就是订单农业的违约率较高。产业集群的竞争优势来自于集群内部成员之间的密切合作和协同效应,农户的这种机会主义的行为直接限制了集群成长和发展的空间。
3.市场服务体系不健全,集群生存缺乏市场支撑张掖市在农业发展的过程中,专门从事农产品的营销机构数量和规模都很有限,同时受市场和自然的双重风险又表现出极大的不稳定性。农业科技部门的官办色彩较为明显、涉农金融部门的金融支持力度还有限、技术研发部门与农户和企业的合作机制尚未理顺、农资部门的服务理念还不到位等现象,都使生态农业产业集群的生存和发展缺乏有力的市场支撑。
产业集群发展的若干意见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产业集群发展迅速,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也存在一些急需研究解决的问题。为促进产业集群又好又快发展,大力实施中小企业成长工程,按照《国务院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和《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要求,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我国产业集群发展现状与存在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年来,产业集群已成为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组织形式和载体。随着国家统筹区域发展战略的实施和区域经济结构调整步伐加快,目前,东部沿海省市产业集群已占到本区域工业增加值的50%以上,中西部地区产业集群发展迅速,东北地区装备制造业集群优势日益显现。同时,产业集群覆盖了纺织、服装、皮革、五金制品、工艺美术等大部分传统行业,在信息技术、生物工程、新材料以及文化创意产业等高新技术领域加速发展,并涌现出一批龙头骨干企业和区域品牌。
实践表明,产业集群在强化专业化分工、发挥协作配套效应、降低创新成本、优化生产要素配置等方面作用显著,是工业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趋势。引导和促进产业集群发展,有利于优化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有利于集约使用土地等资源,集中进行环境治理;有利于带动中小企业发展,提升区域和产业竞争力;有利于统筹区域和城乡发展,加快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对于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当前,产业集群发展过程中也存在一些值得注意和需要解决的问题,主要是:对产业集群发展缺乏整体规划和引导,一些地区盲目搞园区建设、铺摊子、上项目,导致地区分割、资源浪费严重;部分产业集群以贴牌生产为主,技术含量较低,产业链不完善,自主品牌和创新能力缺乏;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特别是对产业集群配套的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滞后,有些对分散排放没有集中治理,环境污染严重,有些落后生产能力在产业转移中没有依法淘汰。为解决上述问题,研究提出《促进产业集群发展的若干意见》。
二、促进产业集群发展的总体思路和措施
产业集群发展工作方案
一、充分认识加快产业集群发展的重要意义
产业集群是相互关联的企业在同一区域形成产业链接和聚集发展,并形成一定规模和竞争优势的经济群体,现代工业经济发展的重要形态和区域经济发展的强力“助推器”近年来,市已在机械制造、农产品加工等领域发展形成了产业集群的雏形,呈现出龙头企业快速发展、集聚效应开始显现的特征,石化装备制造产业已连续5年纳入全省重点扶持产业集群范畴水产品加工园区被省政府确定为全省二十个农产品加工示范园区之一但与省内外先进地区相比,市产业集群发展水平还较低,主要是规模小,企业个数和知名品牌少,产业链短、市域内配套率低。加快产业集群发展,有利于发挥全市工业优势,实现资源配置优化和生产要素有效集中,促进企业集聚、行业整合、产业集中,推动工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到发展产业集群的重要意义,不断增强工作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进一步加快产业集群发展。
二、加快产业集群发展的指导思想和主要目标
(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突出企业主体和市场导向,围绕我市主导产业,优化资源配置,延伸产业链条,培植骨干企业,加速生产要素集聚和产业升级,引导产业聚集,不断提升全市工业发展水平和竞争能力。
(二)主要目标。期间,按照“规划科学、主业突出、特色明显、竞争力强”要求,进一步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推进资源整合,推动产业集群发展。整合优势人力和技术资源,发展壮大石化装备制造、农产品加工、汽车零部件、纺织服装和医药化工五大产业集群,力争机械制造、农产品加工两大产业纳入全省重点扶持的产业集群范畴。末,力争我市机械制造业和农产品加工行业总产值均达到100亿元,成为全国石化设备重要制造基地和主要研发基地,全国农产品加工大市。
三、工作重点
政府产业集群发展的意见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省九次党代会精神,调整优化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实现工业由大变强,现就加快全省产业集群发展提出以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加快产业集群发展的重要意义
产业集群是某一产业领域相关联企业及其支撑体系在一定地域内的发展,并形成具有持续竞争优势的经济群体。发展产业集群,有利于优化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有利于集约利用土地等资源,集中进行环境治理;有利于带动中小企业发展,扩大社会就业,提升区域和产业竞争力;有利于统筹区域和城乡发展,加快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近年来,我省产业集群发展迅猛。目前,全省营业收入过5亿元的产业集群246个,从业人员476万人,实现营业收入12708亿元,利税1212亿元。全省产业集群拥有省级以上名牌产品、驰名商标、著名商标577个,部分产业集群被国家有关部门授予产业基地县(名城、名镇)。产业集群已成为我省中小企业重要的产业组织形式和载体,对促进全省经济结构优化、转变发展方式、推进区域经济发展、加快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实现“富民强省”新跨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但是,我省产业集群发展也存在一些问题,一是有些地方对发展产业集群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缺乏按产业链和产业集群招商引资和凝炼项目的意识,对当地工业发展缺乏整体规划和引导,工作力度不够;二是县域或一定区域内的企业关联度低,企业自我衍生能力弱,产业集群数量少、规模小,自主品牌和创新能力缺乏;三是政府为产业集群服务的人
才、信息、质量监测、现代物流等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服务能力比较弱。各级、各部门要从全局高度充分认识加快产业集群发展的重要意义,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加强工作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采取有力措施,进一步加快产业集群发展。
二、加快产业集群发展的指导思想和目标
产业集群发展工作意见
各镇人民政府,开发(名胜)区管委会,区政府各部门:
为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着力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培育有竞争力的产业,节约利用资源,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促进区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根据《省人民政府关于促进产业集群发展的意见》(政发[]69号),结合我区实际,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发展产业集群的重要意义
产业集群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特征,是在特定领域内相互关联的企业在同一区域形成产业链接和聚集发展,并形成一定规模和竞争优势的经济群体。产业集群是中小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是工业生产社会化的必然过程。加快产业集群发展,壮大产业集群规模,能够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和生产要素的有效集中,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增强企业竞争能力的迫切需要;是提升区域综合实力、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各地、各部门要围绕“争进十强”的奋斗目标,抓住襄樊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的发展机遇,充分认识发展产业集群的重要意义,不断增强工作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进一步加快产业集群的发展。
二、明确发展产业集群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现有优势产业为基础,以工业园区建设为载体,坚持政府扶持引导和企业自主发展相结合,紧紧围绕培育壮大区域特色经济,加速生产要素的集聚和产业提升,细化专业分工,延伸产业链条,扩大产业规模,打造区域经济竞争优势,促进我区中小企业产业集群健康发展。
文化产业集群发展作用研究
摘要:文化产业集群的实质是为了降低交易成本而进行的制度安排,这种制度安排的最终目的是资源得以有效利用。但是,文化产业集群效应的发挥单靠文化产业集群本身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借助政府的外在助推力量。近年来,我国政府在文化产业集群发展方面采取了积极措施,但仍然存在文化产业规划总体地位偏低、文化产业法制体系有待完善、文化市场的培育仍然滞后等问题。为此,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明确政府的职能定位,加强文化产业法制建设,培养良好的文化市场成为当前文化产业集群发展的现实选择。
关键词:文化产业集群;政府作用;问题;对策
文化体现着国家的“软实力”,反映着我国的国际竞争力,党中央召开的各项重大工作会议中,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被反复提出,十八大报告中更是明确提出要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全面发展,建设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社会主义文化。我国政府为发展文化产业,进一步规范和完善文化市场,近年来采取了一些有力举措。
文化产业集群的本质
文化产业集群是指众多文化企业、创意人才以及相关支撑机构等基于专业化分工和协作关系,通过创意集中和合作竞争而在一定区域集聚形成的产业空间组织。文化产业的发展既要遵循市场经济的客观规律,也需要政府部门的全力支持。
我国文化产业集群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我国旅游产业集群发展探究
摘要:我国旅游产业集群研究是旅游研究的前沿问题之一。近年来,我国旅游产业集群研究进展迅速,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通过对这些成果进行系统梳理,以期对旅游产业集群理论的研究进展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为进一步研究旅游产业集群提供参考。
关键词:旅游产业;产业集群;研究综述
一、文献回顾
自1990年波特在《国家竞争优势》书中正式提出集群(Clusters)的概念后,集群被看作一种经济发展的思考方式。2000年秦立公[1]提出“培育生态系统型旅游企业集群”的对策,2003年3月袁莉等[2]在《旅游产业的聚集效应分析》对旅游集群进行了探讨。尹贻梅等[3]从旅游业是否具备集群的特征研究角度,认为旅游业具备集群存在的两个先决条件(聚集和产业联系),一是旅游目的地企业有明显的空间聚集特征,且在为旅游者提供产品和服务的过程中相互协作、发生密切的产业联系;二是旅游业具有创新性,并从集群产生的效应角度证明了如昆明、大连、深圳、桂林、杭州等已出现了旅游集群的雏形。李鹏飞[4]认为,从“游客需求精致化”、“自然资源型旅游地需要环境保护”、“旅游业中技术扩散和创新面对合作的要求”等旅游产业发展角度来看,在理论上旅游产业集群是可能存在的。
目前,对旅游产业集群存在性的研究,主要基于对集群理论和旅游产业的认识,以及从国外文献中引入国外案例展开的。学者们对于中国旅游产业集群存在地区是出于一种学术直觉得到的判断,也是基于中国旅游经济发展现状来判断的。在这两方面都没有进行实证研究,更没有可靠的第一手资料来论证。
二、旅游产业集群的内涵
产业集群发展的若干意见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产业集群发展迅速,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也存在一些急需研究解决的问题。为促进产业集群又好又快发展,大力实施中小企业成长工程,按照《国务院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和《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要求,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我国产业集群发展现状与存在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年来,产业集群已成为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组织形式和载体。随着国家统筹区域发展战略的实施和区域经济结构调整步伐加快,目前,东部沿海省市产业集群已占到本区域工业增加值的50%以上,中西部地区产业集群发展迅速,东北地区装备制造业集群优势日益显现。同时,产业集群覆盖了纺织、服装、皮革、五金制品、工艺美术等大部分传统行业,在信息技术、生物工程、新材料以及文化创意产业等高新技术领域加速发展,并涌现出一批龙头骨干企业和区域品牌。
实践表明,产业集群在强化专业化分工、发挥协作配套效应、降低创新成本、优化生产要素配置等方面作用显著,是工业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趋势。引导和促进产业集群发展,有利于优化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有利于集约使用土地等资源,集中进行环境治理;有利于带动中小企业发展,提升区域和产业竞争力;有利于统筹区域和城乡发展,加快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对于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当前,产业集群发展过程中也存在一些值得注意和需要解决的问题,主要是:对产业集群发展缺乏整体规划和引导,一些地区盲目搞园区建设、铺摊子、上项目,导致地区分割、资源浪费严重;部分产业集群以贴牌生产为主,技术含量较低,产业链不完善,自主品牌和创新能力缺乏;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特别是对产业集群配套的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滞后,有些对分散排放没有集中治理,环境污染严重,有些落后生产能力在产业转移中没有依法淘汰。为解决上述问题,研究提出《促进产业集群发展的若干意见》。
二、促进产业集群发展的总体思路和措施
文化资本与产业集群发展论文
摘要:产业集群是20世纪70年代就已推出的区域经济学概念。21世纪,产业集群存在产业集聚所没有的“协同效应”、“共生效应”、“区位效应”和结构效应靠什么来维系?答案可能是产业的文化资本!
关键词:文化资本产业集群
产业集群是20世纪70年代就已推出的区域经济学概念。20世纪末,迈克尔·波特教授在他的《国家竞争优势》(1990)一书中重新归纳为一句话:“产业集群是由与某一产业领域相关的相互之间具有密切联系的企业及其它相应机构组成的有机整体。”在产业集群出现之前,有2个容易混淆的概念就是“产业集中”和“产业集聚”。产业集中强调的是产业份额在几个大企业的集中程度,反映的是垄断状况。产业集聚是指产业在空间上的集中分布现象,而没有强调和指明企业间的密切联系。所以说,集聚在一起的产业和企业并不一定就形成了产业集群。产业集群强调企业及其它相应机构之间的密切联系,它不仅具备产业集聚效应,而且存在产业集聚所没有的“协同效应”、“共生效应”、“区位效应”和结构效应。有时还可以是上述几种效应的组合。工业发达国家尤其是美国,竞争力强的产业通常都采取集群的方式——如底特律的汽车,西雅图的飞机,硅谷IT等等,成就了世界上最具竞争优势的产业基地。这种产业集群方式的文化意义应当具有某种共性的特质和规律性。
1产业链的文化资本
所以,产业集群和产业集聚的本质区别就在“密切联系”这四字眼上。前者有而后者无。中国近年建了许多新的工业园区,形成了一批产业集聚现象。确没有形成真正意义上的产业集群。倒是几个老工业基地,多年的积累和创新,有了几分产业集群的模样。产业集群的企业之间,最具代表性的“密切联系”方式莫过于产业链。有人形容我们的工业园区的企业是“麻袋里的土豆”,互不相干。那些新兴的工业园区企业,如果只是扎堆,而没有“链化”,就缺乏现代工业化的文化意义——集群竞争价值。进入21世纪,市场的竞争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其中一个显著的标志就是“集群式竞争”。过去那种企业单体之间的竞争已经不算是竞争了,充其量可当作是鸡蛋相碰,看谁运气摆了。集团企业单体大一点,可以看作是石头,“只比鸡蛋多碰几次才碎”的微弱势力,必然也抵抗不住铁锤的打击。在竞争全球化视野,产业集群之间的“竞争优势”对垒,是透过企业形成的产业链,显示出国家和地区的力量。
在经济市场全球化,企业经营国际化大趋势下,昨天的产业链已然是一种经济文化。一种新的产业文化资本方式正在产生。高度分工条件下的产业链随着分工的进一步细化,产业链在不断增多、链条在拉长,链条的每一个环节上的企业增多。这就需要一种文化来长期支撑产业内部的“链运动”。这种文化就是产业政策中的标准体系(包括产品标准、服务标准、质量标准等)以及产业创新“决定权”和“影响力”。
产业集群发展思考汇报
分析**经济发展的经验,其核心就是思想解放,善于树立和创造新的思维方式,有勇于谋求大事业的志向和气魄,并着眼于可持续发展的良性产业结构。以大见小审视我县经济发展的首要,就必须从已有的基础入手,认真研究我县当今产业构成的内容、特点,特别要尊重、注重县域产业集群发展,谋求经济强劲突破是今后一定时期需要着力破解的一大课题。就此提出以下观点。
一、产业集群是县域经济提速发展的主导模式
产业集群是指集中于一定区域内、同类企业和相关联的上下游企业、相关机构,按照区域化布局、产业化经营、专业化生产的要求,在地域和空间上形成的聚集群体。产业集群的聚合力、分工专业性、协作性和创新力所产生的聚集效应、规模效益和集约投资效益,形成了区域性的产业整体竞争优势。国内外产业集群化发展表明,这是一种新的经济理念,是新阶段区域经济发展的一种新趋势。产业集群之所以能够引起各级政府和经济界的广泛关注,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它破解了区域经济发展一些重要困扰,为增强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提供了一种全新的经济发展模式。近年来,我县依托特色产业资源优势,以园区建设为载体,以项目建设为突破口,大力推进区域产业集群化发展。通过整合资源,培育扶持龙头企业,创造发展环境,形成了以干红酿造业、食品加工业、钢铁冶炼、精密零件铸造业等为主导产业的专业定向集中的若干小区,构筑了九大立县产业的县域经济骨架。近年来,昌黎经济总量迅猛扩张,财政收入连续五年保持六千万元的增长速度,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农村从事工业和第三产业的人口占农村人口的40%以上,这都得益于于特色产业的集群化发展。透视我县支柱产业发展的成效,实质就是产业集群化发展所至。产业集群化发展对整合产业资源,改善产业区域布局,提升产业规模、完善产业链、分工协作提高产业的整体竞争实力等展示了强劲的整合能力,彰显了对拉动县域经济发展的巨大活力。我县产业集群化发展证明,产业集群要具备三个特点:一是基于资源。依托区域资源优势,挖掘地方物产、人力储备,开拓能力等资本,这是产业集群发展的基础。昌黎干红葡萄酒、粮油食品、玉米罐头、海产品加工等产业就是依托资源,通过企业加农户的模式,建设原材料生产基地,构筑产业集群发展的基础。二是源于特色。筛选出具有集群潜力的特色产业与特色区域,走差异化发展之路。荒佃庄缝纫机零配件产业集群的崛起就是突出特色优势,通过产业多年的积累和工业小区建设,吸引了国内外同类行业投资聚集。目前,该工业小区内已聚集121家加工企业,年产值1.2亿元,产量占全国的80%,形成了“南有东阳,北有后双”的缝纫机零件产业格局。三是长于聚合。通过区域内专项产业政策导向与政府的引导扶持,促进企业与产业向一定区域集中。如昌黎水产品产业区聚集了捕捞、养殖、加工、冷冻冷藏、物流、营销等产业要素,为昌黎成为河北省第一海产品养殖大县奠定了基础。
二、实现产业集群的发展途径及条件
基于不同地域、背景和环境而选择适宜的发展途径是产业集群发展的关键。主要途径有四种:一是以市场为依托。通过特色产业商品贸易集群带动生产集群,使集群发展与市场融为一体,良性互动,从而推动产业集群的发展。我县畜牧养殖产业集群的发展壮大,就是得益于养殖企业、养殖户分析市场、适应市场和驾驭市场。二是依托资源区位优势。企业利用同类资源优势获得竞争优势,寻找产业的优势环节和链条,促进企业的聚集。我县大蒲河玉米罐头产业依托于地方甜玉米的种植资源,创造出了区位产业优势。目前,该地区所产玉米罐头已占全国市场的40%。三是依托龙头企业带动。发挥龙头企业的辐射带动作用,推动专业市场的发展,吸引相关企业的加盟。顶大食品集团、禄权水产、神腾粉丝、玉龙淀粉、老师傅饲料等企业充分发挥了龙头带动作用,推动了我县农业产业集群战略的实施。四是依托产业服务和科技体系。围绕产业建设与发展,相应的服务实体和科技体系所提供的支撑是产业集群发展不可缺失的。这些途径是实现科学发展,推进县域经济跨越式发展客观、理性、现实的抉择。我县在推进干红产业集群发展的过程中,强化服务体系建设,为此专门设立了昌黎县葡萄酒业管理局,从而为该产业集群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发展产业集群,必须从各地区优势出发,采取有效措施,创造和具备相关条件:一是培育主导产业。政府要对一定区域内已经形成的专业性强的产业,认真对待,适时定调,以主导产业予以培育。通过专项产业政策,大力引导扶持,优化产业结构,产品结构,促进产业分工与协作,实现产业的规模化、专业化、优质化。对此,我们有过深刻的教训,上世纪80年代在全国晓有名气的昌黎犁湾河制帽业,其生产规模、生产能力、市场占有率、技术水平都具备了产业集群化发展的基础和条件,但由于当时政府对这种自发形成的产业集群雏型没有给予正确的重视和引导,定位不高,没有以主导性产业予以扶持,导致整个产业的萎缩、消失。诸如此类的教训还有昌黎的麦芽产业。二是大力培育龙头企业。扶优扶强一批主业突出、产业关联度大、核心竞争力强、带动效应明显的龙头企业,推动产业集群的扩张,促进中小企业的协作和配套跟进,这是构筑产业集群的重要条件。通过发挥龙头企业的引领和支撑作用,还可以组建产业集团,走集团化战略,做更大的文章,走更远的路。我县干红产业的发展就是借助华夏等龙头企业作用,带动酒葡萄基地、制瓶业、橡木桶制造、家庭酒堡、葡萄酒学校、研发检测中心等配套产业的发展,使昌黎干红产业建设上了档次,有了名望。从而也带动形成了目前拥有31家酿酒企业、5万亩酒葡萄基地的干红产业集群。三是实施区域化布局,创建专业化工业园区。把专业化工业园区建设与产业集群培育结合起来,推进工业园区向专业化园区转化,并制定优惠政策,吸引更多的资本、人才、技术向园区集聚,使工业园区成为产业集群的核心区域和带动极。目前,我县业已形成了以省级开发区为龙头的“一区六园”的经济布局,干红产业集群已经形成,食品加工业、冶金铸业、机械精密件产业、海产品加工业等产业都具备了集群化发展的基础。要引导有条件的综合工业园区逐步向专业园区过渡、鼓励支持同类及相关企业退城进园。这样做的综合潜力,对地方政府及企业均有较大利好。以小见大,秦皇岛地处京津冀的重要位置,区位优势显著。对此,我们要根据自身的基础,主动地寻找到本区域的产业走向,创造条件向京津冀都市圈和环勃海经济圈靠拢。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产业投融资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