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集聚范文10篇
时间:2024-01-11 20:36:48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产业集聚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试议花卉旅游产业集聚现状
一、许昌花卉旅游产业集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许昌依靠花卉业形成了一定的产业集聚,造就了一些旅游企业的产生和发展,但是其旅游产业集群在发展过程中仍存在很多问题。
1、集群发展处于初级阶段
许昌花卉产业的发展形成了一定的集聚态势,在小的区域范围内形成了大量花卉企业的集聚,但是其花卉旅游发展却处于初级阶段。目前仅有几个典型的花卉旅游景点,如依托中原花木博览会建设的中原花木博览园、依托温泉和花卉资源建立的花都温泉以及部分花木企业自身发展的花卉旅游点等,这些景点的数量和规模都较小;还有一些主要资源集中在花卉产业富集区的311国道沿线,该花卉旅游景点仅提供基本的产品,如仅供观赏的花卉或单个的餐饮企业,资本密集度低,也无需一定的技术含量,可模仿性强,竞争能力低。
2、相关支撑产业发展程度低
目前许昌主要发展花木产业,但没有形成大的产业集群合力。在花卉产业发展的基础上,旅游仅是小部分人的无组织行为,很多方面还停留在口号上,发展程度较低。旅游产业集聚的发展需要上下游较长的产业链条,许昌花卉旅游集聚上游的花卉企业发展迅速,具备良好基础;但花卉旅游本身所需求的包括旅行社、交通部门、餐饮、酒店、景区景点、旅游商店、旅游车船以及休闲娱乐设施等旅游核心企业在内的相关企业发展不完善,企业规模和服务质量都不高;而其下游的相关产业如旅游商品及设施设备的制造商、农业、园林、建筑、金融、保险、通讯、广告媒体以及政府和协会组织等辅助产业和部门的发展也较欠缺。
加快产业集聚区发展透析
摘要:当前,产业集聚区发展面临诸多突出问题,已经严重阻碍了产业集聚区的进一步发展。因此,如何解决好这些问题,实现产业集聚区又好又快发展,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难题。
关键词:产业集聚区;发展;思考
产业集聚区是促进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现代城镇体系和自主创新体系,实现科学发展的有效载体和重要依托,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实现途径,是转变发展方式的战略突破口。然而,当前产业集聚区发展面临着诸多问题,这些问题已经严重阻碍了产业集聚区的进一步发展。因此,如何解决好这些问题,实现产业集聚区又好又快发展,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难题。
一、产业集聚区的内涵
产业集聚区是以若干特色主导产业为支撑,产业集聚特征明显,产业和城市融合发展,产业结构合理,吸纳就业充分,以经济功能为主的功能区。其基本内涵主要包括:
1、企业(项目)集中布局。空间集聚是产业集聚区的基本表现形式。通过同类和相关联的企业、项目集中布局、集聚发展,为发展循环经济、污染集中治理、社会服务共享创造前提条件,降低成本,提高市场竞争力。
地方产业政策对产业集聚的启示
摘要:产业集聚作为一种经济现象,其之所以发生既有市场机制的原因,也受政府政策等因素的影响。地方政府政策对于产业集聚有很强的相关性,它既能成为撬动产业优化升级的重要杠杆,也能成为产业分散的重要推手。近年来,不同行政区域的地方政府为吸引更多制造业项目而展开竞争,在一定程度上起到降低产业集聚度的作用。在制造业发展过程中,地方政府制定相关政策时应该注意导向性,减少行政直接干预,让市场调节机制更多地发挥作用。
关键词:地方政府;产业政策;产业集聚
产业集聚是指同一产业在某个特定地理区域内高度集中、产业资本要素在空间范围内不断汇聚的一个过程。产业集聚作为一种经济现象,其之所以发生既有市场机制的原因,也受政府政策等因素的影响。适当的产业集聚能够带来生产专业化的提升,进而达到降低生产成本和提高生产效益的目的。研究表明,地方政府政策对于产业集聚有很强的相关性,它既能成为撬动产业优化升级的重要杠杆,也能成为产业分散的重要推手。因此,在产业发展过程中,应当关注地方政府政策对于产业集聚产生的影响。
一、相关文献综述
自从18世纪60年代工业革命开始以来,伴随着科技的创新、生产效率的提高以及经济的快速发展,产业间的关联程度日益紧密,产业资本逐渐在一定空间汇集,从而形成产业集聚现象。对此有很多学者进行了有益的理论探索。Marshall在《经济学原理》一书中就较早地关注到产业集聚这一经济现象,并提出了内部经济和外部经济的概念问题。①此后,学界对于产业集聚问题做了更多的理论研究,并产生了许多流派。阿尔弗雷德•韦伯在《工业区位论》一书中第一次提出了产业集聚的概念,并指出产业在一定集聚程度下,单位产品成本指数比工业完全分散时要低。②埃德加•胡佛在《区域经济学导论》一书中从历史视角叙述了不同经济发展阶段的区位结构。③迈克尔•波特在《国家竞争优势》一书中指出产业集聚的竞争优势。④以Krugman等学者为代表的新经济地理学派从空间视角分析了区域长期经济增长与产业集聚之间的关系。①Krugman还在其《地理与贸易》一书中,分析了专业化产业集聚的成因及其如何使得生产效率提高和报酬递增。②由于国情的差异,政府在经济发展中的调控作用存在显著差异。在西方国家,由于实行市场经济,政府在经济发展中所起的作用比较有限,主要是通过政府税收和财政政策等来调节。Baldwin等人探讨了产业集聚、国际经济一体化以及税收协调之间的关系,他们发现,在经济一体化过程中,集聚地区可以在不产生资本损失的情况下提升税收,从而导致不同地区间税收难以协调。③Otsuka和Goto研究了日本产业集聚和财政转移政策对于产业生产效率的影响,他们发现,无论是在制造业中还是在非制造业中,产业集聚与生产效率呈正向关系,而财政转移政策与生产效率为负向关系。④Zhang和Kockelman研究了针对城市拥挤和产业集聚外部性的政府政策,认为政策的干预会降低土地市场的系统效率。⑤从相关文献可以看出,国外政府对于产业集聚,主要通过税收和财政等相关政策进行间接干预。虽然间接干预没有直接干预见效快,但是可以尽可能地降低政府政策对于产业集聚中生产效率的损害。中国实行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由于国情的不同,政府对于经济发展有时会采取直接调控,这与西方国家有很大区别。因此,在研究中国产业集聚时,地方政府政策的影响是应当考虑的重要因素之一。周兵和蒲勇健在研究财政政策对于产业集聚的影响时发现,在中国基础设施较差的西部区域,税收上升会引起产业的分散;而东部地区由于有较好的基础设施,即便是较高的税收也会促进产业的集聚。⑥张玉新和李天籽研究了对外开放政策对于产业集聚的影响,发现随着对外开放的深化,产业在中国东部和沿海地区集聚,这一现象与新经济地理学中对外开放会导致产业分散的结论不一致。⑦高煜和张雪凯在对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研究中发现,这项建设会促进西部地区产业集聚和承接产业转移。⑧黄璇和任宛竹研究了中国政府政策对于日本在华企业进行产业集聚的影响,认为转移支付和土地优惠政策对于日本企业在中国的区位选择影响显著。⑨沈鸿和顾乃华研究了产业政策、产业集聚和贸易间的关系,认为中国对于外资的过度依赖和产业政策的过度干预,对于集聚正外部性作用的产生有不利影响。⑩赵波等人分析研究了金融政策、产业集聚和制造业升级之间的关系,认为现有金融政策所构建的金融体制以及企业间由低成本竞争模式导致的集而不聚,是制约中国产业升级的两个重要因素。11从以上对中国产业政策影响产业集聚的研究可以看出,这些研究基本上是着眼于中央的产业政策,而实际上产业政策包含中央和地方两个层次,地方政府的产业政策对于产业集聚也有很大的影响,因为中国省份众多,省情复杂多样,各省之间不同的政策往往会产生溢出效应,影响其他省份,如果仅仅考虑中央的产业政策,就很难完全体现中国产业集聚的真实变化。因此,本文拟重点考察各地方政府产业政策、经济区位要素和产业集聚之间的关系,以便于更好地分析近年来中国产业集聚的发展趋势。
二、测算专业化产业集聚程度与税收政策偏度的模型
做强做优产业集聚区思考与探索
编者按:本文主要从产业集聚区建设助推县(区)域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产业集聚区及产业聚集发展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工业产业集聚区发展的方向选择和探索进行讲述。其中,主要包括:产业聚集是指在产业的发展过程中,处在一个特定领域内相关的企业或机构,由于相互之间的共性和互补性等特征而紧密联系在一起,形成一组在地理上集中的相互联系、相互支撑的产业群的现象、从产业集聚区建设上看,随着国家严格用地审批政策的实施和征地费用的增加,产业集聚园区土地储备不够;招商引资的路子窄,范围小,尤其是大项目少、高科技项目少;共性平台(道路、水电、通信、物流等)建设滞后、工业是经济发展的支柱,工业强则实力强。我们应围绕产业集聚发展的机理,实施“工业强市(县、区)”战略,把工业园区建设作为发展产业集聚的载体,抓规划、抓项目、抓配套,大力发展产业集聚区等,具体材料请详见:
围绕2009年生产总值增长10%——12%等主要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省、市《政府工作报告》都提出要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大力发展产业集聚区,更加有力地推动工业集聚发展。按照“竞争力最强、成长性最好、关联性最高”的原则,着力构建各类产业集聚区,已成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保持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的重要举措。
一、产业集聚区建设助推县(区)域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产业聚集是指在产业的发展过程中,处在一个特定领域内相关的企业或机构,由于相互之间的共性和互补性等特征而紧密联系在一起,形成一组在地理上集中的相互联系、相互支撑的产业群的现象。产业集群是区域经济发展趋势,是提高区域经济竞争力的有效途径。近年来,沿海“区块经济”迅猛发展,皆得益于产业集群的有效聚集和形成。以“园区”建设为总抓手,发挥产业聚集的引擎作用,对县(区)域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至少具有三个方面的战略意义:一是有利于产生吸引力。要以优势产品或资源为主线,如利用信阳的交通、区位、人才和矿产品等优势,推进企业群体成长,使产业集聚区成为新兴工业项目建设载体,承接更多招商引资项目落地。二是有利于产生竞争力。产业集聚通过企业相互之间的溢出效应,使技术、信息、人才、政策等要素资源得以充分共享,因此降低成本而获得显著经济效益。三是有利于产生发展力。集聚区综合开发,使企业之间位置邻近,交往频繁,协作关系增进,增强了持续发展力,使集聚区逐步成为加快县(区)域经济更好更快发展的“救市牛”。
二、产业集聚区及产业聚集发展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近年来,各级党委、政府以结构调整为途径,以招商引资为主线,以诚信服务为宗旨,以项目建设为抓手,大力引导和推动了产业集聚和产业集聚区建设,但仍存在困难和不足,主要表现在两大方面:
剖析民营产业集聚水平增长度
摘要:苏南乡镇民营产业集群是在原有乡镇企业的基础上不断壮大和发展起来的,由于整体实力较强,发展快速,对乡镇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尤为显著。文章对苏南乡镇民营产业集群的集聚水平进行了测度,并从产业集聚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乡镇民营产业集群的经济效益和乡镇民营产业集群投入要素贡献率等几个方面对苏南产业聚集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进行了分析,得到了一些有益的结果和结论。从而对本区域乃至全国同类地区产业集群的进一步发展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苏南乡镇民营产业;集聚水平测度;经济增长;贡献度
乡镇民营产业集聚作为乡镇经济的组织形式之一,对乡镇经济的发展和乡镇竞争力的提升起着重要推进作用。苏南乡镇产业集群是在原有乡镇企业的基础上不断壮大和发展起来的,由于整体实力较强,发展快速,对乡镇经济的作用尤为显著。本文采取区位熵的方法对苏南乡镇民营产业集聚水平进行测度,就苏南民营乡镇产业集聚对区域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和贡献率进行实证研究,旨在得出一些有益的结论,从而对本区域乃至全国同类地区产业集群的进一步发展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一、苏南乡镇民营产业集聚水平测度
(一)测度方法选择目前,产业集聚测度比较常用的方法是区位熵。
区位熵由哈盖特(P.Haggett)首先提出并运用于区位分析中。区位熵在衡量某一区域要素的空间分布情况,反映某一产业部门的专业化程度,以及某一区域在高层次区域的地位和作用等方面,是一个很有意义的指标。在产业结构研究中,运用区位熵指标主要是分析区域主导专业化部门的状况。不过国外大部分用就业指标来衡量区位熵,[1]本文采用增加值指标。此外,产业集聚指数指标也是度量产业聚集程度的指标之一。[2]由于研究资料限制及数据的可收集性,所以选取区位熵和产业集中度的指标进行以下的实证研究。在研究中,我们选取城市间的数据,进行横向对比,使我们对数据的绝对量有更直观的了解,更深刻地发现所存在的问题和差距。
物流产业集聚与制造业发展论文
1江苏省物流产业集聚化发展
随着全球一体化进程的推进,世界制造产业群在江苏进一步集聚,与加工制造业联系紧密的物流产业获得极大推动。根据服务对象的不同,可将江苏省现有物流产业集聚类型划分为五类:临港物流基地(园区)、综合性物流基地(园区)、专业化物流基地(园区)、商贸物流基地(园区)、保税物流基地(园区)。在清晰的政策目标的保障及良好的产业发展基础的支撑下,江苏物流产业集聚化发展已取得初步成效,与制造业形成了良好的互动。物流产业的集聚发展进一步加强了制造业产业集群的集聚效应。
2发达制造业为物流产业集聚化发展提供现实基础
发达的制造业带动了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江苏制造业产业集群式发展为物流业创造了广阔的市场需求。物流业的发展首先必须依赖于充足的流通货物,产业集聚带来物流量的集聚为物流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物质基础,为发展专业化物流服务提供了可靠的物流保障。
其次,制造业集聚中企业对核心竞争力的关注有利于促进专业化物流的发展。制造业集聚发展模式要求形成以大型优势企业为龙头,中小企业为配套的梯度分布格局。随着企业对战略的重视,企业通过增强核心能力而取得市场竞争优势的理念得到管理者认同与接受。特别是在产业集聚培育过程中,为降低成本,众多的企业更关注于发挥其核心业务,从而使得专业化分工进一步深化,为专业化物流的发展提供了条件。
第三,制造业集群式发展为物流业向专业化、社会化、现代化发展提供了现实可能。区域物流与区域经济是紧密联系、相互依存的统一体,经济全球化、区域经济一体化、区域中企业对利润和核心竞争力的追求等对物流产生了强大的需求和依靠。实践表明,区域经济越发达,对区域及区域间物流的依存度也就越大,区域物流系统就越显得重要。在这一现实情况下促使物流业向专业化、现代化、社会化方向发展,进而促进了新区物流业集聚效应扩大。
制造业产业集聚研究论文
摘要:中国制造业产业集聚和地方化基本呈现增长趋势,但制造业总体空间集聚程度一般,区域特色有待加强;产业集聚程度由高到低的行业分布基本与从技术密集型产业到资本密集型产业再到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路径一致。
关键词:产业集聚;地理集中指数;镖靶模型
产业集聚具有“嵌入性”、“地理集中”、“弹性专精”、“集体学习”等特征,是提升区域竞争力的重要途径之一。自马歇尔提出著名的产业空间集聚三个原因后,经济学者对产业集聚不断进行深入探索,从不同的视角对产业集聚理论进行了研究。国内关于产业集聚的研究起步较晚,目前还主要集中在产业集聚方式、性质、成因及其优势等方面,从量化角度研究产业集聚的文献更少。张威(2002)、梁琦(2003)、吴学花(2004)利用产业基尼系数对我国制造业的集中现象进行了研究;范剑勇(2004)利用Bluhar关于欧盟产业分布的计算公式计算了全国六大区域1980年和2001年的地区产业集中率;罗勇等(2005)、王子龙等(2006)利用产业空间集聚指数和行业集中度指标对中国部分制造业集聚水平进行测度。但由于数据和方法的限制,国内现有产业集聚水平测度基本只研究部分制造业的产业集聚水平,未能全面反映我国制造业总体集聚情况,且对产业地理集中程度进行精确测度的研究成果更不多见。鉴此,本文系统总结并分析了当前国内外有关产业集聚度量方法,并利用Ellision和Glaeser(1997)以镖靶模型为基础的测度方法对2003~2005年我国制造业产业空间集聚进行测度,实证研究我国制造业产业集聚总体情况、发展趋势和产业类型情况。
一、产业集聚程度测度方法
(一)产业基尼系数
通过某一产业在区域上的分布相对于整体经济活动的偏离程度来界定该产业的区域集中状况。
产业集聚加快工业发展的调研报告
加快产业集聚是我县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必然要求。产业集聚是生产力实现空间布局上的优化,是各种生产要素在一定地域的大量集聚和有效集中。加快产业集聚是优化资源配置、营造产业发展良好环境的工作平台。加快产业集聚是县域经济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提升县域经济综合竞争力、加快推进工业化进程的必然过程。要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把加快产业集聚,培育产业集群作为我县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现实选择。根据江解办法[2008]3号文件的要求,围绕项目建设,打造中国汽车零部件配套基地开展“解放思想促进柳江发展十大调研”活动和“查找影响柳江发展十大障碍大讨论活动”,我局对我县促进产业集聚,加快工业发展方面组织调研,现将调研报告如下:
(一)产业集聚基本情况
目前,在柳江县行政区域内,已经形成2个特征较为明显的产业集聚群,主要分布在第一、二、三工业开发区、基隆综合开发区、新兴工业园,穿山、进德、都龙工业片区。
汽车及零部件业产业。依托柳州市拥有上汽通用五菱、东风柳汽、一汽柳特等中国三大汽车整车厂的城市的优势,加快汽车及零部件业发展,已集聚了广西柳州运力专用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柳州乘龙专用车有限公司、柳州绰丰柳机内燃机有限公司、柳州柳新汽车冲压件有限公司、柳州金锻方盛工业有限公司、柳州市双飞汽车电器配件制造有限公司等一批骨干企业,形成了以专用车、发动机、冲压件、锻件、传动轴、弹簧、线束等为主,拥有近千种产品,产能超过50亿元以上的汽车及零部件生产基地,主要配套柳州市三大整车厂及柳工,同时也为北汽福田、海南马自达、云南一汽红塔等厂家配套。2007年汽车及零部件发展到106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40家,产值超亿元企业7家。全行业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30亿元,增长49.7%,占全县工业总产值29.2%;其中规模以上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23.64亿元,增长33.1%;占全县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34.9%;上缴税金1.1亿元,增长37.5%;2007年12月,由柳州市鱼峰橡塑料厂与清华大学核能院、广西北航工程技术研究院共同研制的“氟氯醚高性能复合缠绕燃油胶管”通过鉴定,填补了广西汽车配套产品的一项空白。柳州乘龙专用车生产的福狮牌车厢、福狮牌搅拌车,金鸿橡塑公司生产的jh牌发电机橡胶悬挂,柳州市双飞汽车电器配件制造有限公司生产的双飞牌汽车线束总成等4个产品获广西名牌产品。2008年1-4月,规模以上企业完成总产值9.74亿元,增长61%。全行业预计全年预计完成工业总产值40亿元左右,增长33%。
机械制造业产业。依托广西柳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重点发展以柳州柳工挖掘机有限公司为代表的工程机械及配件。2007年机械制造业发展到65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10家,产值超10亿元1家。全行业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17亿元,增长41.6%,占全县工业总产值16.5%;其中规模以上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2.1亿元,增长72.1%;占全县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17.9%;上缴税金0.6亿元,增长3.4倍。柳州柳工挖掘机有限公司实现工业产值10.24亿元,结束了柳江县没有超10亿元企业的历史,标志着柳江中小企业正在朝大型企业目标发展。2008年1-4月,规模以上企业完成总产值6.48亿元,增长74.1%。全行业预计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23亿元左右,增长35%。
二、产业集聚存在主要问题。
产业集聚与加工贸易研究
摘要:引入了加工贸易产业集聚度的概念,并计算了中国广东省、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福建省和山东省六个中国东部沿海省市的加工贸易区位熵。为了进一步确定产业集聚与加工贸易发展之间的关系,基于中国东部六个沿海省市的面板数据用实证分析的方法验证了技术水平、FDI、劳动力投入和产业集聚对加工贸易出口的影响。
关键词:加工贸易;产业集聚
一、前言
改革开放以来加工贸易一直是中国对外贸易的主要方式之一,也是中国对外开放的主要窗口,其对经济发展的作用也毋庸置疑。但是中国传统加工贸易产业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近年来随着中国国内劳动力成本的上升和土地价格上涨及08年全球金融危机等各种内因和外因的影响,加工贸易增速开始放缓,甚至在2009年首次出现了回落,到了2016年加工贸易出口额又一次低于上一年,这些表明了作为中国出口重要支柱的加工贸易正面临着巨大的挑战。Koopman(2008)指出,由于经济的全球化,世界各国参与加工贸易的情况是普遍存在的,各个国家都应该尽量使得加工贸易产品增加值更多的留在国内。从国内外文献来看产业的发展离不开产业的集聚,同时产业的集聚又会促进产业的发展。克鲁格曼Krugman(1991)将区位问题、规模经济及竞争和均衡等理论结合起来研究了企业在区域上的聚集与离散对制造业的促进作用。Hanson等(2003)指出,若是一国有较低的非熟练工人劳动成本,则其贸易成本相应的较低,跨国公司在这个国家的加工贸易装配业务也会趋向活跃。Manova和Yu(2016)通过对来自中国的进出口数据的分析说明了金融摩擦对出口企业选择一般贸易还是加工贸易的影响,分析指出金融市场的不完善和信贷市场的约束会使得企业更多的选择加工贸易的方式出口。针对中国加工贸易的文献,大多数集中在定性分析或是FDI、要素禀赋、经济规模、交易成本等因素的定量分析,却忽略了产业集聚度对加工贸易发展的影响。但是从发展历程来看中国的加工贸易产生了较强的集聚现象,在2010年以前东部沿海地区加工贸易出口可以占到全国加工贸易出口总额的87%左右,2010年开始这一比例逐步下降,但是即使到了2015年这一比例仍然达到77%。聚集是经济活动发展的一种特征规律,要对加工贸易发展有更全面的了解,非常有必要将产业集聚度纳入加工贸易主要影响因素中进行分析研究。
二、产业集聚、技术进步与加工贸易发展
(一)产业集聚带来技术进步。产业集聚带来的优势之一就是有着显著的规模经济效应。当相同的产业或相关联的产业高度集中于某一地区时,因为有相当数量的企业在生产同类或者相似的产品,会产生对原料、中间产品规模化的市场需求。在竞争机制作用下,受到供求关系影响,会使得企业获得原料和中间产品的成本下降,同时还能在一定程度上保证原料和中间产品的质量水准。产业集聚会使得对原料和中间产品需求大大扩大,但最终原料和中间产品价格却并不会因此上升。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在面对大量需求的时候,原料和中间产品的供需市场会变成高度竞争市场,而高度竞争的市场往往能降低价格;另一方面,因为规模化产生的巨大需求导致供应商即使降低价格也会因为量的上升而提高整体利润。同样的,规模经济也使得企业能获得更为廉价便捷的服务支持,比如物流运输、广告服务、信息咨询等。在产业集聚的地区,因为较强的同业竞争,企业往往会十分重视先进技术的使用,这使得该地区产生创新的氛围,这样的氛围使得创新和技术更受重视并且扩散更为迅速。正是因为创新的氛围存在,在产业集聚的地区,每一项创新都能惠及更多的企业,并且在扩散的过程中往往还伴随着更进一步的创新。一般来说,技术的扩散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员工的流动,一种是企业间的转让。通常的,不管是员工流动还是企业转让,往往都倾向于同一地区同一行业,这也使得技术的扩散在产业集聚地区更为便利。换个角度来讲,在产业集聚地区,行业秘密通常是很难长时间保守的。当某一企业采用了新的工艺或技术后,其经营绩效会显著优于其他企业时,然后用不了多久这一消息会在地区传开,这也使得产业集聚地区创新与技术的扩散明显领先于其他地区。这也就是说,产业集聚地区因为技术扩散的存在,使得集聚地区的技术有领先于其他地区的趋势。马歇尔的外部性理论中,技术溢出是重要的集聚因素。在加工贸易中,一般认为东道国与来源国在技术水平上存在差异的时候,知识溢出就可能存在:(1)模仿效应:对国外先进技术、工艺和产品的研究与模仿;(2)干中学:在生产过程中通过不断的积累和改进获得,加工贸易企业可以通过进口发达国家先进设备或者引进新的生产工艺获得技术外溢,另外,在对产品说明书、工艺流程解析等过程中,也能获得各类先进经验与技术。产业集聚对技术进步的另一个有效促进途径就是技术扩散效应。在加工贸易发展过程中,加工贸易企业可能会获得一些相对先进的技术,而在这一先进技术被获得后,其他相关竞争关系或者合作关系的企业为了得到这一技术或者从这一技术中分一杯羹,会有在地理上靠近的想法或者趋势,这就是产业集聚的动力之一。而另一方面,在集聚已经形成后新技术更容易在集聚地区扩散,也就是产业集聚的技术扩散效应,这使得这一地区的加工贸易产业会有一定的技术优势,也就是技术进步。(二)产业集聚促进加工贸易的发展。作为集聚主要动力之一的技术溢出能通过技术扩散效应带动整个集聚地区的技术进步,而技术进步意味着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产业集聚对加工贸易发展的促进不是简单直接的,从技术进步的角度来看,产业集聚对加工贸易的促进体现在技术外溢和技术扩散效应促进聚集地区技术进步从而对加工贸易发展起到正面促进作用。
农业产业集聚对碳排放的影响研究
[摘要]文章基于2005—2018年广西农业生产数据,通过计算研究期内广西农业碳排放水平,实证分析农业产业集聚对农业碳排放总量及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1)农业产业集聚与农业碳排放总量及强度之间存在“倒U型”特征关系;(2)农业经济发展显著增加了农业碳排放总量,但有利于降低农业碳排放强度;(3)城镇化水平提升会显著降低农业碳排放总量和强度;(4)畜牧业产业集聚相比种植业产业集聚更有利于降低农业排放量。
[关键词]农业产业集聚;农业碳排放;多元回归;广西
十八大以来,国内学者关于农业产业集聚与农业碳排放研究日渐增多,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农业产业聚聚与农业碳排放之间存在非线性关系。李文华等采用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分析框架得出我国农业产业集聚与农业碳排放总量呈“倒U型”特征关系。[1](2)农业产业集聚对农业碳排放的影响因农业生产类型的不同而不同。胡中应等认为种植业产业集聚有利于降低碳排放强度,但会带来农业碳排放总量的增加,而畜牧业产业集聚的效果则相反。[2]张哲晰等认为对于具有比较优势的高农业碳生产率的农户而言,农业产业集聚的低碳增效作用更加突出。[3](3)农业产业集聚程度的不同,对农业碳效率的作用亦不相同。张俊飚等认为农业产业集聚是造成我国七大农区农业低碳经济效率扩大的重要因素之一。[4]程琳琳等进一步发现农业碳效率在农业高度集聚区随农业产业集聚程度的提高表现为“先升后降”特征,而在处于农业低集聚度区时农业碳效率随着农业产业集聚升级得到明显改善。[5]综上所述,现有关于农业产业集聚和农业碳排放的研究视角主要集中在宏观层面,对经济相对落后地区的农业产业集聚与农业碳排放的关系研究较少。鉴于我国区域间差异较大、农业产业集聚、农业碳排放之间的关系存在较大的异质性,有必要分区域讨论农业产业集聚与农业碳排放之间关系。目前关于广西农业产业集聚与农业碳排放相关的研究较少,因此,本文以广西作为研究对象,运用多元回归模型探讨广西农业产业集聚对其农业碳排放的作用机制,以期从培育或抑制产业集聚角度为广西农业碳减排工作提供参考建议。
一、农业产业集聚影响碳排放的理论分析
农业产业集聚是一个或多个农业主导产业及其经济活动在空间范围内不断汇集、高度集中的动态发展过程。根据产业类型不同,可划分为种植业、畜牧业、农产品加工与流通业以及农业科技园等农业集聚类型。农业碳排放主要来自于作物的生命活动和要素投入带来的二氧化碳、甲烷、氧化亚氮等温室气体排放。[6]农业产业集聚可以产生规模经济和技术溢出效应,其对农业碳排放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随着农业产业集聚程度的形成,农作物播种面积和生产要素投入的不断增加,农业碳排放总量也会随着种养规模的扩大相应提升;然而受农业产业集聚水平高低的影响,农业产业集聚对农业碳排放的影响可能具有区间性。换言之,在农业产业集聚初级阶段,农业产业集聚会带来农业碳排放量的增加,随后得益于中高级阶段农业产业集聚带来的规模经济效应,农业生产效率会得到显著改善,碳排放增速可能会有所下降。第二,随着农业产业集聚的形成和发展,农业碳排放会受到基础设施共享、农业社会化供给等规模经济、知识和技术溢出效应的影响。具体而言,农业产业集聚在降低能源消耗和要素投入的同时,能够抑制碳排放。农业产业集聚形成的技术溢出效应有利于催生和推广新的技术发明,从而提高能源和要素的利用效率。第三,随着农业产业集聚的升级,规模化生产会使分工更加专业化,从而提高交易效率,进而降低单位产出的碳排放量。同时,农业产业集聚利于促使产业内企业在节能减排行动上的合作,采用更多的环保生产技术,形成迂回经济助力农业碳减排。
二、农业产业集聚影响碳排放的实证研究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产业投融资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