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基地建设范文10篇
时间:2024-01-11 20:22:32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产业基地建设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建设思考
近年来,辽宁*市把发展内涵式农产品生产作为推进农业发展的基础,重点实施“4个一百万亩”工程,着力扩大农产品区域生产规模,促进了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建设。
大力推进百万亩保护地蔬菜开发。从2006年起,*每年开发12万亩,并采取春、夏、秋三季滚动开发的方式加快推进。同时建立了每年100万元以奖代补专项基金和蔬菜销售“绿色通道”,有效地促进了保护地蔬菜开发。今年保护地蔬菜面积达到80万亩,同比增长25%;蔬菜总产量达到320万吨,同比增长30%;蔬菜总产值实现25亿元,纯效益可达18亿元,全市农民人均保护地蔬菜单项纯收入800元以上,同比增长14.3%。
积极推进百万亩榛子产业开发。*结合贯彻落实国家退耕还林政策,切实把榛子开发作为农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的重要产业。明确每年从财政预算中安排100万元以奖代补专项资金用于榛子产业开发。今年人工管护榛林面积达到57万亩。
加快推进百万亩优质水稻开发。*坚持以提质增效为目标,积极推广优良品种,实施标准化生产,加快优质水稻开发进程。今年全市优质水稻发展到80万亩,预计可实现纯效益5.5亿元,全市农民人均单项纯收入可达270元以上。
稳步推进百万亩花生开发。今年全市花生面积达到85万亩。同时,大力推进玉米和大豆优质化专业化生产,全市优质专用玉米达到400万亩、高油大豆达到30万亩。
为了发展农产品内涵式经营,*市坚持用工业理念谋划农业,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和农产品精深加工,加快建立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按照“做强十大主导产业、做大二十强产业化龙头企业、打造二十个优质农产品品牌”的总体思路,着力实施项目牵动和品牌发展战略,重点建设包括“4个一百万亩”工程项目在内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全市涌现出东升公司、北绿公司等一批“4个一百万亩”工程产业化龙头企业,蔬菜年加工量达40万吨、花生年加工量达10万吨、稻米年加工量达30万吨,榛子深加工已开始起步。为加大品牌整合力度,市里统一注册了“*大米”、“*榛子”、“*花生”商标,供企业免费使用;重点培育和推出了100多个主要农产品品牌。
生物产业基地建设调研报告
我市农业生物资源丰富,在生物制造、生物农业和生物能源领域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尤其是生物制造产业起步较早、发展迅猛、集聚度高、创新力强、特色鲜明,产业总体水平全国领先,某些领域走在世界前列。全市已集聚各类生物企业300多家,20*年生物产业产值将超过200亿元,其中生物制造业将达到160亿元,为建设以农业生物制造为特色的国家生物产业基地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条件。
一、建设*国家生物产业基地的必要性与重要意义
(一)必要性
1、是实现农区资源转化和经济转型的需要
据统计,目前我国农副产品加工产值与农业产值的比值仅为0.5:1,而发达国家的比值已经达到3-5:1。一直以来,农副产品转化增值率偏低,是我国农区经济结构层次低下、经济欠发达的根本问题。发展以生物制造为特色的生物产业,可大幅提升农副产品转化增值率,改善农区经济结构。建设*国家生物产业基地不仅有利于*市的经济腾飞,而且对山东省一体两翼战略,乃至天津滨海新区开发、中部崛起等国家重大战略的扎实推进,都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2、是黄淮海地区培育新经济增长点的需要
造林绿化和林业产业基地建设讲话
同志们: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在全国深入学习贯彻《决定》之际,市局决定召开这次会议,主要任务是:总结今年我市造林绿化和林业产业发展工作,学习贯彻全省造林绿化工作暨产业基地建设现场会精神,研究分析当前的形势和任务,安排部署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造林绿化和产业发展工作。
刚才,大家参观了沿滩区九洪乡九洪村花椒基地和卫坪镇老房村义务植树基地现场,沿滩区程区长代表区里介绍了沿滩区林业发展的相关情况。会议印发了全省造林绿化工作暨产业基地建设现场会的传达提纲,请大家认真学习贯彻。下面我讲几点意见。
一、关于2008年林业主要工作的回顾
今年,我们继续紧扣“坚持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的主题,坚持“惠民富民,改善民生”,开展生态建设,狠抓产业发展,努力构建生态文明,取得了较好成绩。到9月底,全市完成的营造林总面积为7.98万亩,实现林业产值7.9亿元,农民人均从林业中获得的收入215元。
(一)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国土绿化实现新突破。一是深化义务植树基地建设。在2007年建成市级义务植树基地5600亩的基础上,今春新增区县级义务植树基地1500亩,并计划再完成2500亩栽植任务。市绿委办进一步加大市级领导义务植树林管护力度,下发了《关于加强市级领导义务植树林管护的通知》,对义务植树林的管护提出具体要求;制作并安装了8个“市级领导义务植树点”石碑,对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和驻军领导参与义务植树活动起到了很好的宣传作用。同时启动了100亩“市政协委员林”建设。二是开展了以“3.12”义务植树活动为主的春季造林绿化。今年“3.12”植树节,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和军分区等几大班子领导、机关干部400余人在大安区大山铺镇江姐故居开展了义务植树活动。各区县也积极动员、组织各级领导班子、机关干部带头开展造林绿化,有力地推动了绿化工作,今年春季全市共有40.64万余人次参加了义务植树,栽植树木225.2万余株。三是部门绿化明显加快。市政府与各区县政府,水务、农业、交通、铁路、环保等市级责任单位签订了年度山水园林生态城市建设目标责任书。市委、市政府还将2008年全市山水园林生态城市建设、义务植树基地建设纳入了市里综合目标管理,由市目督办和市绿委进行单项考核。今年上半年,全市累计完成南北环路花卉产业基地470亩,水土治理36平方公里,河流绿化15.8公里,新建生态小区6个,公路绿化里程72公里,新增城市绿地130亩,铁路绿化3公里。四是积极开展各类绿化创建评选活动。
林业产业基地建设现场会主持词
今天,市委、市政府在阳新县龙港镇召开全市春季植树造林暨林业产业基地建设现场会,目的就是要全面动员部署,采取坚决有力的措施,做好春季植树造林及林业产业基地建设工作。近几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通过全市林业系统广大干部职工的努力,我市林业建设成绩显著,重点工程进展顺利,造林绿化势头良好,林业产业方兴未艾,资源管护得到加强。各地要抓住春季植树造林的有利时机,认真研究,抓好落实,掀起我市春季植树造林及林业产业基地建设的新高潮。
下面进行会议第一项,由阳新县龙港镇作典型发言。
会议第二项,请市林业局乐海波局长讲话。
会议第三项,市政府与大冶市、阳新县政府,市林业局与大冶市、阳新县林业局分别签订目标责任状。
会议第四项,请副市长信祖国同志作重要讲话。
同志们,刚才市林业局乐局长认真总结了20*全市植树造林及林业产业基地建设情况,并对20*年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明确了工作目标和工作重点。信市长对我市林业工作提出的四点意见,希望各地认真领会,真抓实干,加快我市林业发展。下面,我再讲几点意见。
猕猴桃产业基地建设工作方案
为深入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进一步实施好万亩猕猴桃产业基地目标,形成产业立乡、产业兴乡的良好局面,结合我乡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促进我乡产业做大做强和农民脱贫致富为目的,依靠生态优势,因地制宜大力推广富硒猕猴桃产业基地建设,以创新管理、先进技术为支撑,结合当地村民的发展愿望,充分尊重农民土地收益权,带动群众发展,在全乡范围内建成万亩猕猴桃产业基地。
二、建设地点及规模
2014年冬至2015年春,全乡规划种植2600亩,在乡域内适宜栽植的撂荒地、可利用土地及群众主动流转或整理的土地栽植高品质的“红心猕猴桃”、“金果”等猕猴桃品种。
三、具体方案
特色产业基地建设考评奖励方案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根据国家和省、市关于推进优势农产品向优势区域集中的战略部署及相关政策精神,为调动全县广大干部群众大力发展特色产业的积极性,推进我县优势产业上规模、上水平、增效益,促进农民稳定增收,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按照户有特色产品、村有增收项目、乡(镇)有板块基地、县有支柱产业的要求,大力推进“一村一品”、“一乡一业”建设,持续稳步扩大全县优势特色板块基地规模。
第三条纳入本办法考评范围的产业为茶叶、烟叶、魔芋、药材、设施蔬菜和畜禽养殖等。
第二章考评原则
第四条特色产业基地建设奖励评选活动坚持以下原则:
竹产业基地建设现场会上的交流材料
近年来,在省林业厅的领导和关心下,我们紧紧围绕建设生态广元、构建嘉陵江上游生态屏障的宏伟目标,坚持把种苗建设作为一项林业工程来抓,按照林木种苗良种化、质量标准化、管理法制化、市场规范化、生产规模化的要求,在种苗基地建设、创新机制体制、强化市场管理、提高科技含量等方面下功夫,不断培育出高质量、高规格的林木种苗。目前,全市采种基地可年产良种9000余公斤,采穗圃年产优良核桃穗芽近100万个,各类苗圃年培育苗木近1.5亿株,为林业工程成片造林及快速发展的核桃、工业原料林等基地建设提供了充足的种源,夯实了生态建设的种苗基础。
一、优化布局,加强林木种苗基地建设
我们把培育本土种源、就地采种育苗、就近供苗造林作为建设林木种苗基地的总体思路,抓住工程造林和产业基地建设用苗量大的良好机遇,招引资金充足、技术力量强、信誉度高的业主,在朝天等核桃产业大区(县)建立优质核桃育苗基地,在苍溪等林板加工强县建立杨树、桤木等树种的育苗基地,在全市开展核桃高接换优建立采穗圃,选择优良的天然林或品种纯正的人工林建立藏柏、马尾松等母树林和种子园,并积极发展绿化花卉苗木基地,实现种苗与原料林建设的捆绑发展和林木种苗基地的优化布局。全市现已建立8个骨干苗圃基地、680处私营苗圃,育苗面积近1.2万亩;优质核桃采穗圃4处共800亩,种子园2处共1190亩;马尾松、藏柏、日本落叶松等母树林4处共4055亩——基本满足了我市育苗和绿化造林需求。
二、创新机制,增添林木种苗发展活力
在种苗机制创新中,我们以责任保质量、质量求生存、特色谋发展的思路,不断创新林木种苗管理、供应、投入等机制体制,促进林木种苗事业又好又快发展。一是创新种苗管理机制。成立市、县(区)两级种苗质量工作指导小组,实行“谁引种、谁供苗、谁签字、谁负责”的品种质量终身负责制,选派思想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人员监督引种和育苗全过程,确保引进品种的纯正和种苗的质量。市、县(区)两级林木种苗管理机构把工作重心转向政策法规落实、市场准入管理、质量监督等行业管理工作,有效制止劣质苗木上山造林。二是创新种苗供应机制。坚持前移种苗招标关口,变种苗招标采购为比选业主本土育苗,市林业局、县(区)林业局和中标业主三方约定供苗价格、品种、数量等合同内容,各中标业主根据三方合同定向供应苗木,在防止价格暴涨、保障充足的苗木以满足建设产业基地的需要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三是创新种苗投入机制。针对经济林苗木价格高、品种鉴定难等特点,我们把核桃产业作为突破口,整合涉农项目资金,探索出了以项目资金扶持和农民自建投入相结合的方式建设优质核桃基地的种苗投入新机制,减轻了农民购买种苗的经济压力,加快了良种苗木建设产业基地的步伐。
三、依法管理,规范林木种苗市场秩序
信息产业局电子材料产业基地建设工作意见
**(**)电子材料产业基地(以下简称“基地”)建设已被列入20**年省信息产业31个重大项目之一,基地以高精度铜板带材、漆包线等电子原材料和汽车电子仪器部件制造为主导产品,正在逐步实现资源型产业向集聚型产业过渡。为深入贯彻落实《**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全省信息产业发展的意见》(**政发〔20**〕7号)及省信息产业工作会议精神,全面推进我市信息产业的快速发展,结合我市实际,现就进一步加快基地建设进程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发展的总体思路及定位
(一)总体思路
全面贯彻落实《中共**市委关于建设**鞍经济带(**段)的意见》(**市委发〔20**〕9号)精神,抢抓对外开放的黄金机遇,以基地建设为依托,以项目建设为重点,在建设**中部城市群和打造**经济带中充分发挥产业优势,努力把我市建设成为全省重要的电子材料产业基地。
(二)发展定位
大力发展为信息及相关产业提供配套的电子专用材料产品。进一步突出基地的基础特色和比较优势,发展下游配套产品,提高电子材料产业化规模,提升产品技术含量和档次,调整产品结构,拉长电子信息产品产业链条,增强辐射功能。
绿化工作暨产业基地建设交流材料
市是首批纳入国家退耕还林工程的地区之一。自1999年启动退耕还林试点工程以来,到2007年底,全市累计完成退耕还林工程建设98.89万亩,其中:退耕地还林46.09万亩、配套荒山造林50.3万亩、封山育林2.5万亩,国家累计投资6.59亿元。工程覆盖11个区(市)县、152个乡(镇)、1321个村,涉及农户20.1万户、农民70.5万人。工程实施以来,全市森林覆盖率提高6.8个百分点,2007年达到36.8%,生态环境明显改善,推动了木竹加工、林药、干果、森林旅游业等林业产业发展,促进了农村劳动力向三产转移,带动了山区和丘区农民增收致富。2007年10月以来,按照国家和省的安排部署,我市认真贯彻国务院国发[2007]25号、省政府川府发[2007]51号文件精神,退耕还林工作重心整体转入到了成果巩固上来,通过争取政策、完善机构、创新机制、强化措施,扎实推进了全市退耕还林成果巩固工作。
一、积极争取地方配套政策
(一)制定《实施意见》
国务院《通知》和省政府《贯彻意见》下发后,我市对照工作实际,认真学习研究文件精神,市林业园林、财政、编制、人事部门通力合作,认真研究,向市政府积极汇报,上报了《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完善退耕还林政策的通知和省政府贯彻意见的请示》。《请示》总结了*市退耕还林工程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就我市退耕还林工作领导机构和工作机构、专项规划工作经费、巩固成果的市级配套资金等方面提出了意见和建议,得到了市政府的重视,于1月11日下发了《*市人民政府关于完善退耕还林政策的实施意见》(成府发[2008]6号)。
(二)出台地方政策
市政府《实施意见》在贯彻落实国务院《通知》和省政府《贯彻意见》的同时,结合我市实际,出台了地方配套政策:一是落实工作经费。市级工作经费按每年每亩退耕地2元标准安排,县级按每年每亩退耕地3元的标准落实。二是建立配套资金。市财政按照每年每亩40元的标准,建立市级退耕还林巩固成果专项配套资金,每年安排1840万元,重点用于退耕还林工程补植补造、抚育管理、病虫防治、后续产业等方面。
高新技术特色产业基地建设的意见
建设高新技术特色产业基地(以下简称特色产业基地)是国家近年来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重要举措,也是高新技术产业化工作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不断注入新内涵的重要内容。我省自1995年建设国内第一个国家级高新技术特色产业基地以来,在电子信息、机电一体化、新材料、生物医药等重点高新技术领域,规划建设了20多个国家级特色产业基地,已成为我省与高新技术园区互动发展,协同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化,提升区域经济竞争力的重要载体。但是,面对我省建设国际制造业基地,加快沿江开发,实现“两个率先“的总体要求,特色产业基地建设还存在区域产业特色不够显著、产业规模不够大、产业聚集度不够高、技术创新能力不够强等问题。为了进一步加快特色产业基地的发展,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进一步明确特色产业基地建设的基本思路和目标
今后几年,特色产业基地建设要按照产业发展和科技创新内在规律的要求,以建设国际制造业基地和加快沿江开发为契机,以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产品群为主线,以开放性、市场化配置各类科技资源和生产要素为基本手段,以加快创新能力建设为重点,进一步突出区域特色、强化产业集聚、落实科技创新的纵深部署、努力做大产业规模。
到20*年,在电子信息、光机电一体化、新材料、生物医药、新能源等优势高新技术产业领域,重点建设25家左右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处于国内领先水平、能够参与国际分工的特色产业基地。全省特色产业基地工业总产值达到3000亿元,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达到1200亿元,培育国内同行业龙头企业100家以上,推动地方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提高区域整体经济竞争力。
二、大力推动特色产业基地的产业集聚
1、各特色产业基地耍依托现有基地骨干企业,以培育壮大主导产品为目标,从原辅材料、零部件、整机配套、专用设备等方面入手,不断延伸基地主导产业的产品链、产业链,努力培育和壮大关联产品群、企业群,提升基地产业集聚能力。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产业投融资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