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化发展范文10篇

时间:2024-01-11 20:08:16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产业化发展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产业化发展

粮食产业化发展的思考

粮食产业化经营是以市场为导向,以提高效益为中心,以科技进步为手段,由龙头企业与千家万户建立多种形式的联合与合作,把粮食的生产、加工、销售等环节连成一体的粮食经营模式,实践证明,产业化经营是在家庭承包经营制度基础上的发展、完善和创新。对实现粮食专业化生产、区域化种植、集约化经营、企业化管理将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是传统农业大市,又是产粮大市,要实现传统农业大市向现代农业强市的跨越,必须立足本地优势,把发展粮食生产和粮食产业化摆上十分突出的位置,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逐步推进,为我市尽快实现富民强市目标创造条件。

一、我市粮食产业化发展的现状

一是粮食种植规模较大。全市粮食播种面积202.64万亩,其中夏粮90.47万亩,油料作物77.74万亩,全市年粮食总产量85021.6万公斤。全市农业人口91.79万人中有40万人从事粮食生产。

二是粮食购销服务体系齐全。全市已建立起粮食收购、储备、加工、销售服务体系,国有粮食企业具备粮食仓储能力10000万公斤,能够满足全市粮食生产和流通的需要。特别是我市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历经多轮的改革改制,创新了经营机制,企业经营呈现勃勃生机,在推进粮食产业化发展中大有作为。

三是龙头企业逐步壮大,品牌意识开始增强。通过改制和联合、兼并、重组等有效措施,我市培育发展了一批规模粮食加工企业,其中有盐城市级粮食产业化龙头企业2家,即兴源面粉有限公司和康威科技饲料有限公司,我市的“嘉禾”牌面粉、“乐万家”牌大米、“秋之韵”牌大米和“秋之韵”牌挂面、“康威”牌饲料等产品在市内外市场上有一定的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

但从实际情况看,我市粮食产业化发展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还存在一些制约发展的因素,主要是粮食加工企业的规模不大,粮食产业链不长,粮食产加销等环节还处于分割状态,龙头企业与农民的利益联系不紧,协作关系不稳定,还没有形成真正的利益共同体。产业化的运作机制还不够完善,社会服务体系还不够健全等。

查看全文

农业的产业化发展论文

产业化过程也是一个改革的过程,如相关经济主体的产权是否清晰,农民和各产业组织、包括相关工商企业的关系如何构架,金融体制如何配套,等等。

张红宇(农业部政策体改法规司综合分析处处长):我从实践中感觉到,中部地区农业产业化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我国农业发展的出路,事关重大。

以江西南丰县为例,目前该县不管是增加农民收入还是财政收入,主要还是靠农业和农村经济。乡镇企业非常薄弱,提供的税收是390万元,不到税收总额的10%。出路就在于依托农业搞二、三产业。目前包括安徽、四川、河南、江西,这几年快就快在其特色产业上。中部地区尽管特色农业发展很快,但是是不完整的产业。以南丰的鲜果来看,现在有21万亩鲜果生产。鲜果进入盛果期,到2000年每一年提供2亿公斤到2.5亿公斤鲜果,其概念就是在100天的产销期间,每一天需要400辆卡车,每一辆卡车装5000公斤来运输,对于我们来说是根本不可想象的,因为没有产后的加工。

产业化重点应该放在中部地区,因为中部地区很多县是农业大县、财政穷县、工业小县,主要还是靠特色农业的发展,如何发展特色农业,就涉及农业产业化的问题。

产业化本质上是经济发展问题,但包括了很大的改革成分,如产前产后产中都与各部门有关,怎样搞?比如南丰甲鱼要依靠外地老板,自己不能搞,这涉及新的流通组织建设。还有资金的问题,收购甲鱼资金需要量很大,金融机构如何配套。包括供销社能不能利用自己的优势,搞一个购销组织。现在供销社经济很困难,能不能利用供销社的人力,加上县里的支持来购销,这都涉及体制改革的问题。

蒋励(广东省农研中心副主任):农业产业化是现代化农业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没有农业产业化,就不会有农业的现代化。但是农业产业化不能代替农业现代化,不能以为现在提了农业产业化,就不提农业现代化了,这个关系一定要搞清楚。

查看全文

农业产业化发展考察报告

农业产业化是农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进一步发展的必然选择、是扩大农村经济规模,适应市场竞争,提高农业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近年来,我县农业通过结构调整、培育和完善市场机制,开展一系列的切实可行的发展措施,在培育专业大户、建立龙头企业、发展基地建设等方面都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有力地促进了我县农业的产业结构调整,实现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结合农业产业发展现状,我就我县农业产业化发展谈几点粗浅的认识和思考。

一、农业产业化发展趋形已基本形成。

1、龙头企业的建立和带动,促进了我县农业向规模化、集约化方向发展。

2、基地建设规模逐渐扩大,辐射带动作用加强。通过基地建设,形成了规模化、系列化生产经营,有力地推动了农业产业化进程。

3、协会、专业合作社等中介组织的建立,有效地解决了农民产前、产中、产后等环节的服务工作,有力地提高了农业的组织化程度。

4、专业化交易市场的建设,大大地促进了农产品的流通。农业产业化的最终落脚点是销售和流通,完善的交易市场和畅顺的流通渠道,是农业产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查看全文

农业产业化发展论文

[摘要]临武鸭是地方名牌农产品,临武舜华鸭业公司在实现临武鸭产业化的过程中,通过不断摸索总结产业经营模式,走出了一条农业产业化发展之路,实现了从“公司+农户”到“公司+基地+农户”再到“公司+协会+农场”的三次跨越式发展。“临武鸭模式”是对解决农民增产不增收、农业生产与加工业脱节矛盾的有益探索。

[关键词]“公司+协会+农场”;发展;奥秘

农业产业化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业经济发展的内在需要,是实现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我国农业产业化经历了10余年的发展,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必须清醒看到,目前,我国农业产业化总体水平还处在初级发展阶段,我国农业产业化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依然很低,发展中还存在龙头企业规模小、龙头企业与农户的结合仍较松散等许多问题,需要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研究农业产业化,以推进农业产业化的快速发展。本文试图通过分析临武舜华鸭业的成功发展历程在这方面作些探索。

一、临武山水鸭天下

湖南临武鸭是我国八大名地方麻鸭之一,又是古代皇家贡鸭。作为临武鸭产业的国家级龙头企业——临武舜华鸭业发展有限公司成立于1999年10月。公司自创立以来,始终贯彻“服务农民、报效社会”的经营宗旨和“名在质量、利在创新”的经营理念,不断发展创新,构建了“公司+协会+农场”的产业化经营模式,获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一)龙头企业规模不断壮大,带动能力不断增强

查看全文

农业产业化发展调研思考

农业产业化是促进农业发展,增强农业竞争力,增加农民收入的需要,也是统筹城乡发展,实现和谐社会的需要。近年来,××乡始终把发展“三农”问题摆在首要位置,按照围绕“三农”调结构、抓特色、增效益的思路,认真贯彻中央的指示精神和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不断深化农村改革,优化产业结构,充分利用河谷光热资源,依靠科技进步,突出地方特色,进一步完善运行机制和管理体制,落实惠农政策,切实稳定民心,充分调动农民投身农业、开发农业的积极性,全乡农业产业化获得长足发展。

一、全乡概况

××乡地处金沙江畔,位于××县城西北部,距县城108公里,乡域国土面积168平方公里,东邻万德乡和发窝乡,南接田心乡和高桥镇,西与环州乡接壤,北与元谋县姜驿乡隔江(金沙江)相望,是××目前唯一的民族乡。境内居住着汉、傣、彝、苗、傈僳、拉祜、白等7种民族,少数民族约占总人口的81%。境内地形地貌复杂,山高坡陡,沟壑纵横,勐果河、沙拉河、环州河三河南北纵贯全境,形成四山夹三河的低热河谷地形。立体气候明显,最低海拔950米(甲利),最高海拔2240米(大荞地)。年平均气温25—28℃,年平均降雨量580—650毫米,气候炎热,常年无霜,宜广泛种植香蕉、香巴蕉、花生、番茄、洋葱、玫瑰茄、芒果、人生果、酸角、冬早包谷、冬早蔬菜等各类多种经济林果及热区作物。2008年,全乡辖8个村民委员会,60个自然村,75个村民小组。有4003户,14389人。其中,农业户3659户,农业人口14032人,占总人口的95.7%。现有耕地面积14845亩,其中水田5335亩,旱地9510亩,人均1.05亩。粮食总产量598万千克,人均有粮353千克,工农业总产值517万元,人口自然增长率为3.9‰,全乡经济总收入为3075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344元。由于基础设施比较薄弱,农业农村发展后劲不足,经济社会发展速度缓慢,乡级财政收支困难重重等诸多原因,故是一个集贫困、山区、民族、宗教为一体的典型的民族贫困乡。

二、农业产业化发展现状

近年来,我乡以优质香蕉、优质稻、冬玉米等为代表的农业产业化取得了较大进展。通过认真总结我乡近十多年来冬农开发和热坝作物栽培经验,细化发展目标,狠抓措施落实,优化区域布局,发挥河谷优势。在“优质化、市场化、产业化”上狠下功夫,在“优质率、商品率、增加值”上大做文章,突出重点,狠抓优质香蕉、优质水稻、优质菜豆、冬早玉米、热区水果基地建设,培育拳头产业,发展“一乡一业、一村一品”区域特色农业,取得了显著成效。

1、种植业内部结构明显优化

查看全文

农业产业化发展态势探究论文

摘要:介绍了**县农业产业发展现状,指出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以期为**县农业产业化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农业产业化;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对策

农业产业化经营,是世界农业发展规律和趋势,也是我国在稳定家庭承包经营制度基础上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有效途径。近几年来,**县根据资源禀赋和生产传统,坚持走生态农业、精品农业和都市农业之路,不断提升农业产业层次,全县农业经济发展态势良好。

一、**县农业产业发展现状

1.1产业格局初步形成

**县以规划为龙头,以科技为支撑,以政策为引导,充分发挥区位、市场、资本、科技等优势,不断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力度,突出特色产业的培育和开发,狠抓基地建设,发展规模经营,逐步形成了以杨梅、田鱼、桔柑、油茶为主导的4大产业,“东部杨梅西部桔,千家万户稻养鱼”的产业空间布局初步形成。全县杨梅栽培面积达6333.33hm2,年产值1.5亿元,成为全县农业经济支柱产业;规范化稻田养鱼种养面积2333.33hm2,年产值4300万元,产业地位日益突出;油茶面积1.46万hm2,年产值1.21亿元,“浙南油库”名副其实;柑桔栽培面积2600hm2,年产值5382万元,传统优势仍在。

查看全文

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对策

我市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开始步入农业产业化发展之路。随着我国农业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农业产业化发展进程中也出现了一些新的矛盾和新的问题。当前,我们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正确认识到发展农业产业化就是发展现代农业,充分认识农业产业化在现代农业发展中的重要性和意义。农业产业化在一定程度上就是农业企业化,没有农业企业化,就根本谈不上农业产业化。而农业企业化的关键又在于农业加工企业的数量与质量。确切讲在于我们培育了多少龙头企业、龙头企业自身实力如何、龙头企业辐射带动作用是否明显。

一、发展现状

——产业规模有了新扩张。柑桔总面积达到30万亩,其中结果面积18万亩,年产量25万吨,实现销售收入2亿元以上。全市20个乡镇232个村中,有13个乡镇168个村种植柑桔,千亩以上的村(场)有66个,产量100万公斤以上的村(场)有72个,面积2万亩以上的乡镇有5个;畜牧业在大力发展生猪的基础上,以丹江口福润禽业公司3000万只肉鸡加工项目为龙头,突破性发展肉鸡养殖,建成鸡舍15万㎡,年出栏百万只以上养殖小区3个,发展万只以上养鸡户273户,建成种鸡场4个,2007年出笼肉鸡203.22万只;巩固扩大了丁家营、均县镇等6个养猪小区,年出栏20头以上的养猪大户2151户,50头以上的243户,100头以上的27户,500头以上的11户,2007年全市猪肉产量突破1800万公斤。肉牛建设完成了2个年育肥百头以上的小区;水产业以创建水产大县(市)为契机,实现放养面积达到33.5万亩,其中人工精养面积11万亩,预计20*年水产品产量7万吨,水产品产值超过7亿元;中药材种植面积2.5万亩,初步形成了“北草南木”的产业布局。

——良繁建设有了新突破。柑桔良种苗木繁育基地建设项目通过国家农业部立项审批,进入实施阶段。市良种场无病毒柑桔良种采穗圃已建成投产,柞蚕原种场和凉水河油坊沟柑桔良繁基地发展良种容器育苗150万株。畜牧产业新建4个种鸡场,存笼种鸡5万套;引进种猪150余头,在石鼓、习家店、土台建生猪繁育场三个。水产业培育出了汉江鲌鱼、鳡鱼等一批优良品种,苗种繁育场由过去的三家发展到六家,有两家私营名优苗种繁育场建成投产,均州水产良种建设基本完工,继鲌、鲈、鲶鱼实现规模化繁供之后,鳡鱼、鳜鱼也实现种苗批量供应。全市孵化水花2.5亿尾,培育夏花鱼种1.5亿尾,生产大规格鱼种11090吨。

——标准化生产有了新提高。柑桔积极推进生态果园建设,高标准建设以蔡家渡果园场、玉皇顶果园场为核心,建成了一批生态果园示范区,全市新建精品果园580亩,加强了农业投入品的监管,推广病虫综合防治技术,继续深入开展了柑桔重大病虫害防治工作。生物药、有机肥、桔园生草、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等标准化生产技术在核心示范区的应用普及率达80%以上;水产业开展了标准化养殖技术推广,以名优鱼网箱养殖为重点,推进了滤食性网箱、名优鱼网箱、库湾养殖、池塘精养、小龙虾养殖和库区银鱼增殖重点基地建设。

——科技服务有了新举措。在科技服务体系建设上,按照“以钱养事”新机制要求,柑桔产业根据区域布局新组建六个柑桔区域技术服务中心,加大了技术服务力度,今春结合冻后恢复,实现了柑橘技术培训全覆盖;畜牧产业成立了肉鸡养殖技术服务中心,并在江南、江北、城区分设三个服务部;水产、中药材也相应成立了技术服务中心,进一步完善了产业科技服务体系。结合科技入户,各优势产业和特色产品开展了形式多样的生产技术培训,今春以来累计培训农民27000多人次,印发科技资料27500册(份)。柑桔、畜牧、水产继续与华农大开展了富有成效的科技协作,分别邀请华农大专家教授多次来丹开展技术培训讲座,收到了非常明显的效果。

查看全文

特色农业产业化发展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县委届次全委(扩大)会议精神,充分挖掘我县特色农业资源优势,进一步扩张基地,增加产量,强化服务,延长产业链条,加快特色农业产业化发展进程,努力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打造特色优势品牌,提高市场竞争力,推动现代农业建设步伐,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农村经济繁荣,根据《市特色农业产业化发展规划(-2015年)》,结合我县实际,特制定本规划。

一、发展现状

近年来,全县上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农民增收为中心,以结构调整为主线,立足县情实际,调整发展思路,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各项方针政策,紧紧围绕“药材大县”、“畜牧大县”、“马铃薯良种繁育重点县”三大目标,以做大做强特色优势产业为核心,优化发展环境,采取有效措施,狠抓规划任务落实,大力开展了药牧产业壮大年活动,特色产业开发取得了显著成效。截止年底,全县特色农业基地面积达到100万亩,其中中药材面积达到35.76万亩、马铃薯30.58万亩、蔬菜2.98万亩、蚕豆3万亩;发展食用菌袋料生产60万袋;累计建成林果基地27.68万亩,其中核桃基地16.82万亩、花椒9.67万亩、油橄榄0.89万亩、首红苹果0.05万亩,早酥梨0.18万亩,优质柿子0.07万亩;畜禽出栏量达到61万头只,其中猪13.8万头,牛2.6万头,羊5.6万只,鸡39万只,养鱼达到了30万尾。建成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11户,登记注册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94个,建成农产品专业市场9个,注册农产品商标20件,特色农业产业总产值达到8.7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中特色农业产业收入1050元。

全县特色农业基地规模进一步扩张,产业效益逐步增加,全县特色农业发展显现出产业化发展的雏形。但是,由于我县特色农业发展起步较晚,发展的基础条件薄弱,还存在许多不足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基地规模虽然发展壮大,但资源利用还没有实现最大化,新品种、新技术推广应用水平低,科技含量不高,产业效益依然较低。二是缺乏高层次加工的龙头企业,产品加工能力和水平不高,产业链条短,农民增产不增收的现象依然存在。三是农产品流通渠道仍然不畅,专业市场缺乏,农村营销队伍少、专业合作组织作用发挥不好,严重制约了特色产业的发展。四是农业基础设施薄弱,抵御自然风险的能力低,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强。五是投入严重不足。在示范点建设上数量增多,但大多数规模小,科技含量低,示范带动作用不明显。

二、今后特色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基本思路、目标任务和重点工作

(一)基本思路

查看全文

农业产业化发展战略透析

农业产业化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它适应了我国农业在经济体制上从传统的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的客观要求,它实现了布局区域化、生产专业化、经营一体化、管理企业化、服务社会化,显著提高了农村经济的组织化程度,较好地解决了农户小规模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它提高了农业的比较利益和劳动生产率,有效推进了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和生态农业转化的进程。农业产业化是适应市场竞争和提高农业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推进农业产业化对于促进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具有深远意义。

1.培育主导产业

主导产业要以“名、优、新、特”产品开发为目的,从利用当地资源、发展名优产品入手,对那些资源优势最突出、经济优势最明显、生产优势较稳定的项目,进行重点培育。通过良种扩繁等方式加快发展,树立品牌形象,形成支柱产业,围绕主导产业发展产加销一体化经营模式。推进农业产业化必须发展农业规模化,建立农业生产基地,通过基地的辐射带动作用,可以有效带动农民大规模生产,从而形成区域化发展、专业化生产、规模化经营,形成群体优势。在推进农业产业化中必须坚持以市场为导向,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实现产业分布、产品销售和产业发展的多元化模式,通过优势资源的转移和优化品种结构,创品牌、上特色、出精品、增效益,大力发展名、特、优、稀等农产品项目,做到人无我有、人少我多、人多我优,使农产品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

2.注重人才培养

农业产业化经营需要依靠龙头企业带动,注重培育和鼓励农业人才脱颖而出,培养具有市场意识强、懂经营、会管理、有技术的农业产业化经营人才与技术人才是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关键环节,按照公开、公平、竞争、择优的原则,优化人才资源配置,完善人才流动机制,积极推进企业管理人员与技术人员的市场化、社会化、职业化,让优秀人才流向农业企业,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的进程。农业产业化总是伴随着科技进步,而农业科技进步的实践最终是依靠农民完成的,只有通过农民的实践,各种农业科技成果才能转变为生产力,使农业新技术、新成果得到推广应用,实现科学技术成果的转化。农业产业化生产经营需要大量懂得农产品生产、加工与销售各级各类的农业专门人才,推动农业产业由低效益向着高效益产业转变,不断延长农业产业链,增加农产品附加值,满足市场需求。因此,加强农民职业教育迫在眉睫,政府应对农民职业培训加大投资力度,积极开展多种多样的农民职业技术培训,形成以政府办学为主、以社会办学为辅的职业培训体系,使农村从业人员能够及时得到新技术、新成果的应用推广培训。农民职业教育应把知识的传授、能力的培养与素质的提高有机结合起来,牢固树立起以全面提高综合素质为目的的素质教育,使其具备能适应多个职业岗位的知识与能力,形成规模化经营、区域化布局,满足农业产业化经营对农村技术人才的需求。

3.拓宽融资渠道

查看全文

林业产业化发展研讨

1安徽省安庆市林业产业化发展现状

安庆市位于安徽省西南部,在1986-1988年森林资源清查统计中,安庆地区全区的林业用地为880693.3m2,森林覆盖率为28.3%。在1988年的统计中,安庆地区内的活立木总蓄积量为1500.53万m3。安庆市地区森林分布的主要树种有杉木、马尾松,栎树等等木材树种;也还有许多油桐、油茶、板栗、核桃、枣树等等经济林木树种。巨大的森林资源是一座巨大的资源宝库,在安庆地区还盛产木耳,香菇,天麻等经济价值极高的药材,还出产金钱豹、獐、麂、鹿、大鲵、穿山甲等丰富的野生动物资源。丰富的森林资源为安庆市林业产业化发展提供了资源保障,但在过去几十年的森林资源开发过程中,由于森林资源没有科学开发导致了安庆市的森林覆盖面积一度受到影响,如安庆市的森林资源曾在“”期间就遭到了严重的滥砍滥伐人为破坏。在安庆市现阶段的林业产业化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表现在对森林资源的利用方式上主要还是以传统的树木原材料产业为主,产业利润低;在对副产品的加工上也很粗糙。林业产业化发展要实现林产品或林副产品的生产、加工、运输、销售环节一条龙的衔接发展,实现贸,工,农专业化联合经营发展。从这个角度来看,安庆市的林业产业化发展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2安庆市林业产业化发展策略研究

安庆市有着丰富的林业产业化发展的基础资源,如何利用开发并管理好这笔自然资源财富是安庆市林业产业化发展的关键。

2.1建立完善的可持续发展的林业产业发展观建立林业产业化发展的最终目标是要实现环境资源保护与社会经济效益的共同发展,任何以破坏森林资源为代价的项目开发都是不可取的。在我国就出现很多以破坏环境资源为代价的项目开发案例,事实证明最终不仅不能带来经济的有效发展,而且因环境资源被破坏,导致的损失已经无法用金钱衡量。近几十年,我国的森林资源覆盖面积有减少的趋势,由此导致的气候环境变化,是人民的生活环境不断恶化。保护现有的森林资源,提高我国森林资源的有效覆盖率是一项重要的国家政策。安庆市在发展林业产业化过程中,要时刻保护现有森林环境资源,在森林资源得以有效保护的基础上开发林产品和林副产品产业链,发展安庆市林区经济。要求安庆市在发展林业产业时要将林业产业化与江河治理,水土保护及环境保护,扶贫政策等结合起来综合发展。可以将林区资源划分到责任人,采用谁管理谁受益的原则,政府林业部门实施监管。

2.2深化体制改革,促进林业龙头企业的发展发展林业龙头企业:1)能实现林产品和林副产品的深加工,市场销售,带动林业产业发展。2)发展林业龙头企业能实现资源的最大利用,借助龙头企业的知名度,打开安庆市林业产业知名度,促进林业向规模化,规范化,标准化,集约化方向发展。森林资源是国家所有资源,在发展林业产业时,要加大林业体制改革,多种方式经营管理林业资源。如在保持家庭经营承包长期稳定和产权清晰的基础上,加快森林资源流转。对于有实力的企业,可以将林业使用产权承包有实力的龙头企业,或者林农与企业签订供购合作合同,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和科学管理。引入一些有实力的林业企业入驻,由这些企业提供技术和订单,林农凭借自己的资源和劳动提供林产品和林副产品。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