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发展范文10篇

时间:2024-01-11 19:50:26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产业发展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产业发展

东亚产业发展

第一,日本产业升级放缓,带动东亚其他国家产业升级的领头雁作用有所削弱。日本泡沫经济破裂后,整个20世纪90年代经济增长相对停滞,产生升级步伐缓慢,高新科技产业的发展与美国差距拉大。以技术贸易为例,1993年,美国出口额达204亿美元,是最大的技术贸易出口国,日本虽然处第二位,出口额却只有39亿美元;而日本的技术贸易进口额为72亿美元,居第一位。日本技术贸易出口额超过进口额的产业部门主要是电子机械行业。(注:《走向21世纪的西方大国经济关系》,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6年版,第124页。)日本信息产业发展水平,不仅落后于美国,一些领域甚至赶不上其他东亚国家。韩国部分移动通讯技术领先日本。在信息基础设施方面,2001年,日本互联网普及率为37.1%。(注:《2001年日本信息通讯白皮书》。)日本国民互联网利用率相对较低,全国47个都、道、府、县,包括城市在内,利用率没有一个超过50%,最高的东京及周围也只有46.9%,而经济相对落后的北海道为28.8%。(注:人民网—市场报网络版,2001年7月3日。)目前日本约有70万个家庭有宽带接入,而韩国有500万户,超过其用户总数的30%;1999年底,新加坡的每个教室都通了互联网,而日本计划2003年实现这个目标。(注:《曼谷邮报》,2001年6月20日文章:《为什么日本的信息技术落后》。)

20世纪90年代日本对东亚国家的直接投资与进口东亚国家产品的增长都较20世纪80年代放缓,带动东亚国家经济增长和产业升级的能力减弱。日本占东南亚六个主要贸易国家新加坡、印尼、马来西亚、泰国、菲律宾、文莱的进口份额,由1993年的25%逐步下降到1998年的18%,而这六个国家对日出口占其出口总额的比率从1993年的15%降到1998年的11%。1999年,日本只占东盟吸收对外直接投资额的5.4%,落后于欧盟和美国。(注:东盟秘书长2000年10月25日在东京的演讲:《投资东盟要考虑的新因素》。)目前,日本仍没有走出经济停滞和衰退的泥潭,国内经济改革步履维艰,今后两年经济增长前景仍然黯淡。虽然20世纪90年代以来日本经济实力变化不大,仍是世界第二位的经济大国,仍然具有强大的实用技术开发能力和世界一流的制造技术,但由于20世纪90年代国内经济改革和调整不力,不良债权、巨额财政赤字等问题深重,加上人口老龄化等因素,影响了日本经济复苏及长期发展前景,从而使日本现有的经济优势难以转化为带动国内产业创新与发展的力量,使日本国内产业升级及向东亚其他国家和地区转移技术和产业的步伐放慢,影响日本继续扮演东亚经济发展领头雁的角色。同时,日本国内自成一体的产业结构难以继续维持,构成日本产业技术基础的部分产业,如机械加工工业的锻造、铸造、冲压等部门,竞争力已经大大削弱,被迫与其他东亚国家进行水平分工,这一趋势加速了雁行模式的改变。

第二,亚洲“四小”产业发展迅速,带动中国大陆和东盟国家的产业结构调整。20世纪80年代中期后,亚洲“四小”在钢铁、石化、汽车等领域开始与美、日竞争。20世纪90年代,台湾、韩国、新加坡在发展高科技产业方面取得成效,台湾的半导体产业、韩国的移动通讯技术都具有全球领先水平。同时,“四小”向东盟和中国大量投资,转移部分电子、化工、机械等产业,其投资总额超过日本,部分替代日本的作用,加快了中国大陆和东盟国家的产业升级。1990-1995年间,“四小”对东盟的直接投资达377亿美元,超过了日本的251亿美元。(注:《中央公论》,1996年11月号渡边利夫文章:《虚妄的中国经济大国论》。)1986-1994年间,日美合计对中国投资只有250亿美元,而“四小”对中国的投资多达2100亿美元。(注:《日本经济新闻》,1996年6月10日。)

第三,中国产业发展迅速,竞争力不断提高,并表现出进一步快速发展的潜力和趋势。中国有相对独立完整的产业体系。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各项产业均取得长足进展。中国从劳动密集型产业到部分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如纺织、服装、机电产品、家用电器、通讯设备、钟表、办公设备等都具有很强的竞争力;钢铁、石化产业发展也很快;但中国的基础机械、产业专用机械等技术装备及关键零部件的制造水平仍较低,第三产业发展也比较落后。

今后几年,中国产业升级的步伐将快于东亚其他国家。中国将加速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的发展,大力发展装备工业、高新技术产业,并积极利用新技术产业改造传统产业。机电技术装备的发展已经列为“十五”计划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重点。目前,一些国家和地区以电子通讯技术为主的高新技术产业在向中国大规模转移,从深圳到天津,中国沿海已经形成了电子通讯技术产品的生产带。据中国信息产业部估计:未来五年,中国信息产业年增率将达20%,2005年中国信息产业的规模将在2000年的基础上翻一番,位居世界信息大国之列。(注:《经济日报》,2001年6月10日。)韩国三星经济研究所预测:中国5年内将在合成纤维、数字家电、尖端机床、钢铁等领域,10年内将在信息通讯、石油化学、造船和汽车等领域与韩国并驾齐驱。2010年,除半导体外,大部分主力产业都将超过韩国。(注:《世界日报》,2001年6月29日文章《中国经济将对韩国形成威胁》。)20世纪90年代后半期,中国实际利用外资额每年均在400亿美元以上,(注:外经贸部网站:外资统计。)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中国将会吸引更多、技术含量更高的外资。而且,金融、保险、咨询、技术服务、风险基金等较高层次的第三产业也将会有较大的发展。

第四,亚洲金融危机沉重打击了东南亚国家经济,暂时中断部分国家的产业发展进程。金融危机已过去四年,东南亚国家经济仍在恢复过程之中。同时,金融危机引起印尼、菲律宾等国政局动荡,进一步恶化了东南亚的投资环境,外资纷纷转向东北亚。1998年东盟吸引外资额196亿美元,1999年减为169亿美元,(注:《东盟投资委员会会议联合声明》,2000年10月4日。)中国1998年实际利用外资454.62亿美元,1999年为403.18亿美元。(注:外经贸部网站:外资统计。)这表明外资向东南亚转移产业的步伐放慢。面对新技术革命的浪潮,除危机前产业发展水平相对较高、受危机较轻的新加坡和马来西亚有能力继续推动高新科技产业的发展外,泰国、印尼、菲律宾高科技产业的发展则可能远远落后。而20世纪90年代以前基本没有进入东亚产业分工体系的印支国家融入体系之内的步伐仍然缓慢。

查看全文

林业产业发展研讨

1引言

集体林权改革后,农民除了土地又用了一种绿色财富,部分农民也有了一种新的身份“林农”。林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提出加快转变林业发展方式、提升林业质量效益为主线,以实现兴林富民为目标,政府会在政策、资金投入等各个方向鼓励林业的发展。林业产业是以培育、加工、利用森林资源为主的基础产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但具有一般产业的共同属性,也有自身的四大特性:即资源的可再生性,产品的可降解性,经济、生态、社会3大效益的统一性和第一、二、三产业的同体性。现代林业产业是贯通一、二、三产业的综合型产业,第一产业是森林资源培育业和森林采运业;第二产业是取自于第一产业的森林资源进行加工生产的产业,包括森林资源加工利用、家具制造业、造纸及纸制品业、林产化工等;第三产业是为林业第一第二产业提供服务的产业,包括林业品流通业、林业服务业、林区生活服务及森林旅游业等。林业产业不仅为国家建设和人民生活提供包括木材、竹林、人造板、木桨、林化产品、木本粮油、花卉、药材、森林食品、森林旅游等在内的大量物质产品和非物质产品,而且在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解决山区农民脱贫致富,提供社会就业机会等方面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金融作用于产业发展的过程,实质上就是金融在市场经济中充分发挥资源配置功能的过程。林业作为我国的基础性产业,目前发展尚处于成长阶段,资金的“瓶颈制约”表现得非常显著,林业存在一定的“金融弱质”,林业资金投入与林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并不相称。因此现阶段从完善林业金融支持体系人手,研究如何合理优化林业资金结构,扩宽外部融资渠道,发挥国内政策性、商业性金融机构的平台作用,健全林业风险保障体系等问题具有更大的现实意义。

2在金融需求层次上林业产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和困难

(1)林业资金投入结构不合理,资金来源存在巨大缺口。现阶段林业资金的投入主体以财政投入为主,外资和社会资本投入的比重明显偏小。一方面林业经营主体由于难以达到金融信贷条件的要求以及资金或去驱动有限,面临融资困境,仅依靠经营主体自身积累进行再投资来促进林业产业发展是不现实的。另一方面,社会投资者因为对林业经营特征和产业政策了解不足,在难以准确判断林业投资收益与风险水平,以及缺乏有效保障收益的投资方式情况下,对林业投资只能是望而却步。在我国整个林业发展历程中,始终没有建立一个合适的林业特点,满足森林多重效益发挥的林业投资融资机制,尚未形成多元化投资融资渠道,最终导致我国林业发展主要依靠国家投资,未能有效地吸引金融资本、产业资本和社会资本流向林业,林业产业资本积累严重不足,林业所获得的金融资源与其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作用极不相称,林业发展面临严重的资金瓶颈,已经成为我国林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

(2)林业保险发展滞后,林农抵御风险能力弱。林木在漫长的生产周期里,既易受到火、风、雪、水、病虫害等自然灾害袭击,又易遭到乱砍乱伐、毁林开荒等人为破坏,林农还面临着市场销售、自身素质等诸多不确定性因素。据粗略统计,我国发生森林火灾每年平均约1.35万起,受害面积73.7l万公顷,相当同期人工造林保存面积的20一25。每年因各种森林病虫害损失的立木生长量达1000万立方米左右,直接经济损失超过1o亿元。我国林业保险出现较早,但发展十分缓慢。一方面由于林农的收入偏低、保险意识薄弱,投保率过低。森林保险基础比较好的福建省南平地区2004年该地区森林保费收入19万元,比上年减少42,承保面积0.93万公顷,不到该市林地总面积的千分之五。另一方面,林业保险经营效率较差,亏损严重。福建省南平地区2004年森林保险赔付率高达796,近3年的平均赔付率也达176。最后造成森林保险供给主体严重不足。面对高赔付率,开展业务职能赔钱的现状国内的商业保险公司都不敢轻易进入林业保险领域。目前,国内市场上只有中国人民财产保险公司开办森林保险业务,由于常年亏损,业务量也在急剧萎缩。自1984年至2007年的24年间,中国人保平均每年承保的林木只有1300万亩,仅占我国森林面积26.25亿亩(2005年林业普查数据)的0.5,占人工林保存面积79,885.5万亩(2005年林业普查数据)的1.6,森林保险覆盖面很小。

(3)农村信贷保障体系不健全,金融服务体系不完善。农民贷款难、贷款利率较高以致经营成本增加是一个普遍现象。林业发展由于受气候、自然环境、市场等因素影响,不确定性风险较大,担保、抵押难问题较为突出。一是抵押担保难。农民能用于抵(质)押的物品极少,农村土地承包权、宅基地使用权流转难,因此对超过农户小额信用贷款额度的贷款需求一般很难得到金融部门的支持。二是辖区无信用担保机构。三是未建立完善的评估、中介服务体系,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金融机构的信贷投入。虽然现在已有林权抵押贷款,林业贴息贷款等金融产品但其体系仍然十分不健全,贷款申请的程序繁杂,这都严重削弱了金融支持力度。

查看全文

集团产业发展思考

****(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集团)是顺应中国电力体制改革形势,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要求,于年7月揭牌成立的,集团注册资本1.8亿元。

**集团通过对企业优势资源的整合配置,已经形成电力工程及相关配套服务、电力设备制造及物资供销服务为主的产业领域,包括核心企业---****(集团)有限公司及8家分公司,同时拥有40余家涉及房地产开发及相关配套专业服务、文化传播、旅游、广告及生活后勤保障等多元产业的控股和参股公司,集团资产总量达20亿元。

一、产业发展现状

**集团经营业务目前主要涉及五个产业:电力工程、物资贸易、房地产、文化、后勤,按照各产业特征,具体可归并为以下三类:

1、工程、物资产业

(1)现状

查看全文

特色小镇产业发展研究

摘要:特色小镇的基础在于产业,小镇立足的前提是要拥有特色突出的产业。对我国省级创建的796个特色小镇进行产业特征的划分,总结特色小镇产业业态、特点,并根据《中国特色小镇发展报告(2018—2019)》构造的竞争力评价体系总结出六大业态特色小镇的发展情况,从而发现问题。研究表明,特色产业定位不清和政府与政府边界不清是中国特色小镇产业发展中存在的最重要的两大问题,并以此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中国;特色小镇;产业发展

特色小镇起源于浙江,在国外并没有特色小镇这一说法,可以说特色小镇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特色小镇的产业形成则主要体现为自然形成和“自然形成+政府培育”两种路径。比如,国外很多著名特色小镇(格林尼治基金小镇、硅谷等)的产生并不是认为推动的,而是经过较长时间的演变,自然而然形成的。这类特色小镇在中国也不少见,比如乌镇以其悠久的历史、独特的江南风貌而闻名;再者,中国很多特色小镇是以“自然形成+政府培育”路径发展起来的。这类小镇具有自己的特色的产业、文化、风景等,基于这些禀赋,加之政府的培育,形成了诸多特色突出、文化内涵丰富的特色小镇。比如,丽水庆元香菇小镇是世界最早的香菇发源地,具有历史悠久的香菇文化与产业,加上政府培育,从而形成了以香菇产业、文化为特色的香菇小镇。

一、特色小镇产业发展特征

特色小镇的表现形态众多、类别多种多样。目前,对特色小镇的发展类型划分并没有统一的标准,基本都是以产业类别对其进行划分,但划分的结果却千差万别。比如,第二批国家级特色小镇申报将其分为商贸流通、工业发展、农业服务、旅游发展、历史文化、民族聚居以及其他7大类。刘国斌(2017)等将其分为历史文化、城郊休闲、新兴产业、特色产业、交通区位、资源禀赋、生态旅游、高端制造、金融创新和时尚创意10类。这种分类方法不单纯是依据产业划分的,还混合了小镇的发展要素,如交通区位、资源等,可能还有主体,如时尚创意。无论以哪种方法进行划分,成熟的特色小镇应当是以产业为基础发展而成的兼具“生产、生活、生态”的复合社区,产业在特色小镇的建设发展中是长久的主线。因此,本报告对搜集的中国特色小镇样本的发展类型划分原则是根据其主导产业进行,总结归纳发现,特色小镇可分为现代制造、信息技术、商贸流通、旅游文化、金融服务和现代农业6大类。表1展示了中国特色小镇的发展类型及其包含的业态、特点和具有代表性的特色小镇。从表1中可以看出,不同类型的特色小镇具备的特点不同。一是商贸流通类特色小镇作为人流、货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的枢纽,在吸纳就业、投资等方面具有一定优势。二是信息技术类特色小镇主要以新兴产业为主导产业,在促进企业研发方面竞争力强劲。比如,南京未来网络小镇搭建了近20个专业技术、科技金融和公共服务的平台,聚集了众多高端人才,包括专家9名,省双创人才2名等。三是制造类特色小镇入驻企业都注重提升品牌影响力、专注研发,有些小镇以“高、精、尖”为产业发展方向,如杭州萧山机器人小镇、杭州东部医药港小镇、嘉兴海宁阳光科技小镇等。四是金融服务类特色小镇则在税收、拉动经济方面为小镇提供重要助力。比如,杭州玉皇山南基金小镇的年缴纳税收额已达10.77亿元,入驻企业1935家,有效助推了实体经济的发展。五是文化旅游类和农业类特色小镇在特色产业的发展则表现出了相对的弱势。其中,文化旅游类特色小镇的数量虽然众多,但竞争力较强的特色小镇则较少;农业类特色小镇本来基数就小,打造高端特色农业需要投入资金巨大,孕育高质量小镇难度较大。知名度排名前50个特色小镇中,①六大类特色小镇分布存在差异,但是所有类别都有入选的小镇。其中,现代制造类11个,信息技术类10个,商贸流通类9个,金融服务类8个,旅游文化类7个,现代农业类5个。样本中旅游文化类特色小镇数量较多,但质量较高的小镇较少,而且竞争力较强的特色小镇多为文化创意类,如南京江北设计小镇、深圳龙华观澜文化艺术小镇。现代制造类、金融服务和农业类的特色小镇在产业方面具备较好优势,而信息技术类则是最具投资前景的特色小镇(见下图)。总之,各类特色小镇各具特色与优势。

二、特色小镇产业发展情况

查看全文

茶产业发展意见

各区、县人民政府,**管委会,市政府有关部门:

为加快实施“443”行动计划,强力推进我市茶产业的快速发展,全面提升茶业整体竞争力,实现茶业增效、茶农增收,根据《**市茶产业发展规划》,特制定本意见。

一、加强基地建设,夯实茶业基础

1.启动茶树良种工程,加大低产茶园改造力度。以正在建设的“安徽**茶树良种繁育基地”为核心,各区县相应建立良种繁育体系,全面启动茶树良种工程。计划前3年全市新辟和改植换种3万亩无性系良种茶园,其中2005年0.6万亩,2006年1万亩,2007年1.4万亩。对3亩以上连片每亩补助200元。鼓励龙头企业和茶农合作组织以及外商,通过反租倒包、土地流转等形式,建立连片基地100亩以上,每亩再奖60元。每个区县每年要求建立3-5个良种示范基地,市里每年重点抓好5个百亩以上连片基地,通过示范带动全市建立一批成规模、高标准、高效益的良种茶园示范基地。同时,加大低产茶园改造力度,对25度以上零星茶园实行退茶还林,对低产低效茶园,通过改树、改土、改园、改管理方式的“四改”综合技术措施,提高茶园覆盖率,提高茶园亩效益。

2.加快有机茶、绿色食品茶、无公害茶基地建设和认证。充分发挥**生态资源优势,加强农业投入品监管,严格实行源头控制,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全力推进“三茶”建设和认证,3年内,全市茶园基本实现无公害认证。鼓励企业和组织申报绿色食品茶、有机茶认证。对获得有机茶、绿色食品茶认证的企业或组织,凡认证面积达到1000亩以上的,分别一次性给予1.5万元、1万元的奖励,对获得国际颁证的再增加0.5万元奖励。

3、建立一批生态茶叶示范基地。在全市范围内选择生态条件良好并获得有机、绿色认证的茶区,建立一批生态茶叶示范基地。各区县要认真抓好生态茶园基地建设,积极培育生态示范茶园,进行整体策划包装,充分体现生态资源和品质资源优势。市里每年重点扶持一批,并对外推介,以基地招商、以生态引资。

查看全文

沙棘产业发展对策分析

摘要:环境问题已经成为我国迫切要解决的问题。近年来,由于我国部分地区生态环境极为脆弱,造成了严重的水土流失,不仅严重制约了地区经济的发展,也对全国的生态环境构成了严重威胁。改善生态环境已经成为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重中之重。沙棘产业凭借其独有的特点,已经逐步成为部分地区生态农业建设中的中坚力量。本文介绍了阿合奇县沙棘产业发展现状及种植沙棘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建议,以为阿合奇县沙棘产业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沙棘;现状;效益

近年来,沙棘产业已逐步成为新疆阿合奇县的支柱产业。本文通过阐述阿合奇县沙棘产业发展现状和沙棘种植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期阿合奇县未来沙棘产业向着产业化、工业化、现代化和规范化的方向发展[1]。

1沙棘产业发展现状

阿合奇县是一个位于新疆西部的边境县,近年来,阿合奇县结合自然环境特点,持续发展沙棘种植,使沙棘产业逐步成为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为扩大沙棘产业的发展规模,阿合奇县前后投入5000万元用于支持沙棘产业的发展。如今,沙棘已经成为当地最具特色的旅游产业,近十年时间里,阿合奇县在县域内各个乡镇修建了各种各样的旅游设施,吸引了不少游客,对促进当地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改善生态环境以及农牧民增收起到了重要作用。

2沙棘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查看全文

陶瓷产业发展论文

近年来,我们在省委、省政府和株洲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为统领,突出新型工业化、新型城市化、新农村建设三大重点,全市经济社会呈现出增长提速、结构优化、活力增强、民生改善的良好局面。

“天下名瓷出醴陵”。作为全国著名的三大“瓷都”之一,醴陵的陶瓷生产历史悠久,陶瓷文化源远流长。近年来,醴陵陶瓷产业在继承传统工艺的基础上,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不断创新发展,形成了门类比较齐全的陶瓷生产体系,成为全国重要的陶瓷生产出口基地。醴陵陶瓷产业在发展中形成了“国瓷”、“规模瓷”、“外向瓷”、“科技瓷”几个鲜明的特色。

醴陵继承传统工艺发明的釉下五彩瓷,1915年与国酒茅台同获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一等金奖,其工艺已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6年“醴陵瓷器”被列入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醴陵是中国“红官窑”所在地,生产的“毛瓷”和艺术瓷先后进入人民大会堂、中南海、联合国大厦等大雅之堂,并作为国礼赠送外国元首,醴陵瓷因此被誉为“国瓷”。

在县域经济发展过程中,我们始终紧紧抓住了陶瓷产业,旗帜鲜明地推进优势产业带动战略,通过提升传统产业来加速新型工业化。按照“一心一意谋产业,聚精会神抓集群”的工作主题,进一步理清了陶瓷产业发展思路,编制了陶瓷产业发展规划,坚定了通过提质升级发展壮大陶瓷产业的决心和信心。确立了“打造一个集群,达到百亿规模,建成三个基地”的陶瓷产业发展目标,即:打造一个发展有龙头、生产有分工、内部有动力、外部有支撑的且门类齐全、结构合理、专业配套的现代化陶瓷产业集群;力争在本届政府任期内使陶瓷产业销售收入突破200亿元,陶瓷产业园区产值突破100亿元;将醴陵建成国内一流的电瓷电器生产基地,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炻瓷制造和出口基地,以釉下五彩为代表的高温瓷制造和出口基地。围绕这一发展目标,我们着力做好“抓园区、抓龙头、抓环境”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抓园区。为打破陶瓷产业零散分布的格局,我们积极向上争取,创建了省级高新技术园区——湖南醴陵陶瓷产业园区。按照“做大规模,做大总量,做优管理,做响品牌”的思路,全神贯注抓好园区的建设,确保年内园区产值突破10亿元,尽快将其建成特色园区、城市新区。园区现已开发利用土地1800亩,累计完成投资4.16亿元,入园企业达34家,其中13家正式投产,主要生产日用瓷、电瓷、特种陶瓷、纳米陶瓷及相关配套产品。2007年完成产值5.98亿元,实现税收7000万元。

二是抓龙头。按照“依托产业铸龙头,依靠龙头兴产业”的思路,重点扶持了14家陶瓷企业,在项目上优先考虑,在用地上优先保证,在融资上优先协调,在能源上优先供给,在环境上重点保护,力促其突破性发展。突出企业改制攻坚,去年全部完成了本市国有、集体企业的改制任务,共改制企业76家,安置职工12000余人,促进了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积极倡导不同所有制性质的企业进行资本合作,引导企业走股份制、集团化运作道路。大力实施名牌战略,鼓励企业打造品牌,对获得“中国驰名商标”称号的华联瓷业奖励100万元,力争在电瓷电器、炻瓷、高温细瓷、工业陶瓷等领域培育出一批主业突出、带动能力强的“航空母舰”和“单打冠军”,年内有1家以上企业产值过10亿元。同时引导中小企业为龙头进行产品技术配套,形成了龙头企业引领产业发展和带动中小企业配套的新格局。

查看全文

产业发展总体计划

产业发展是一个地区的核心竞争优势所在。为贯彻落实党的、市第九次党代会和区第八次党代会精神,按照加快推进“四个率先”,加快建设“四个中心”的要求,实施市委、市政府关于建设知识创新区的重大战略决策,落实《加速发展现代服务业实施纲要》、《优先发展先进制造业行动方案》以及《市贯彻〈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的若干配套政策〉的若干实施意见》,深化落实《知识创新区发展规划纲要》和《中共市区委、市区人民政府关于贯彻全国和市科技大会精神,大力推进自主创新加快知识创新区建设的实施意见》以及《市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全面打造知识创新区新型产业体系,制定本实施纲要。

一、产业发展基本概况

“十五”期间,我区坚持在产业结构调整中提升能级,优先发展知识型生产性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基本确立了发展知识型产业、建设知识经济密集区的路径定位。目前,正处于产业转型、功能提升和形态重塑的关键阶段。

(一)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经济效益明显提升

年,区实现生产总值436.3亿元,一、二、三产业比例为1.2∶29.6∶69.2(不含烟草)。产业总体上不断呈现制造、加工等环节加速外迁,研发设计等关键环节集聚发展的态势。“十五”期末工业总产值占全市比重为2.9%,较“九五”期末下降1.5个百分点。“十五”期间,区级财政收入年均增长25.3%,“十五”期末较“九五”期末增长2.09倍。

(二)知识型生产性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迅速,推动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查看全文

旅游产业发展对策思考

摘要:溆浦,位于湖南省西部,自汉高祖五年置县,至今已有2200余年,人文底蕴极为丰富,自然资源绚丽多彩,花瑶民俗风情独特,素有革命老区县、屈原文化城、抗战决胜地、湘西乌克兰、资源宝藏库、理想创业园之美称,然而,溆浦也是一个有着15.8万贫困人口的省级贫困县。多少年来,溆浦近百万人民守着这个金宝盆,却不能把它化为财富,给人民带来切实利益。近年来,溆浦县委县政府把旅游作为产业来做,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存在许多问题,从基础设施建设到资源整合开发,从群众思想意识引领到融资渠道开拓都缺乏力度,特别在定位和整体规划上缺乏高屋建瓴的谋略。有关部门需要进一步深挖资源,系统引领,多渠道筹资联动开发,把溆浦旅游产业做大做强,化资源为财富,转资源为效益,带动群众发家致富,促进地方经济发展,从而带动十多万贫困人口脱贫。

关键词:旅游产业;发展;对策思考

一、基本情况

溆浦位于湖南省西部、雪峰山北麓、沅水中游,在怀化市的东北部。“溆浦”这个名字最早出现在著名的爱国诗人屈原的《楚辞•涉江》中,“入溆浦余儃佪兮,迷不知吾所如”。溆浦具有历史悠久、灿烂丰富的文化,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花瑶挑花、辰河目连戏,全县共登记有不可移动文物194处,县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18处。历代以来人才辈出,如著名教育学、辞学家《辞海》主编舒新成,历史学家、考古学家向达,经济学家武育干,民族英雄、鸦片战争期间史称“定海三总兵”之一的郑国鸿将军,我党创建时期重要领导人之一、中国妇女运动先驱向警予等。1927年1月溆浦创建了怀化地区第一个中共县委。1935年,、任弼时率红二、六军团长征途经溆浦,2000多溆浦儿女参加了红军。1990年,湖南省人民政府批准溆浦为革命老根据地县。溆浦龙潭是抗日战争最后一战“湘西会战”的主战场。1945年4月,龙潭战役的胜利为整个雪峰山会战奠定了基础,成为抗日战争的决胜之战。龙潭抗日阵亡将士陵园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溆水盆地是沅水中上游地域最大的河谷盆地,这里盛产稻米,素有“湘西粮仓”之称,“溆浦鹅”获国家地理标志,进入国家级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名录,世界级品牌。溆浦早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即有“湘西乌克兰”美称,溆浦人多地广、物华天宝,各种矿藏资源、旅游资源、水能资源都非常丰富,是“人人都有出彩机会,个个都能梦想成真”的投资创业乐园。溆浦山清水秀,自然景观多。具丹霞风貌的思蒙山水,入选为湖南省新潇湘八景;秀美壮观的山背花瑶梯田,以其独特的花瑶民俗风情、千年不旱的梯田灌溉系统,堪称一绝;抗日战争最后一战纪念地龙潭,以其厚重的抗战文化和历史遗存让世人瞩目;省级森林公园穿岩山,让无数游客慕名而往;江口犁头嘴古驿站,以其独特的吊脚楼古韵而吸引更多的游人;被誉为湖南省“第二条金鞭溪”的米粮谷原始次森林是摄影探险爱好者们自驾云游的绝佳圣地;深子湖水利风景区、皇临山宗教旅游区、龙泉山生态旅游区、圣人山自然旅游区、飞水洞风景区、阳雀坡古村落、两江风情旅游区等等,都将是游人们梦寐神往的人间天堂。

二、发展现状

近几年来,溆浦已完成全省新兴知名乡村文化旅游目的地的阶段性目标,把生态文化旅游业作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战略性措施来抓,取得了较好成效。一是大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步伐,推进“四馆一中心”建设项目正在落实;湘西会战纪念园进行改扩建,完成了征地拆迁和部分基础设施建设,现正继续推进后续工程。山背花瑶梯田景区成功申报国家3A级旅游景区。山背花瑶梯田、穿岩山、阳雀坡古村落等重点景区总计完成投资1.8亿多元。二是以发展雪峰山生态文化旅游为龙头推动全域旅游。我县被纳入全省12个旅游功能区之一雪峰山旅游功能区、全省70个旅游资源重点县、全省12条精品旅游线路中的第八条线路“神韵梅山”,并已下达了2016年~2017年的投资计划;溆浦雪峰山文化旅游公司被纳入全国扶贫示范项目;今年全县共接待国内外游客363.86万人次。三是突出特色打造品牌。雪峰旅游着力打造“山地原生态、深呼吸、活文化。”全县树立“水边听故事、屈原唱离骚”、“乘着高铁看梯田”等品牌形象,扎实推动旅游产业发展。乡村旅游扶贫“雪峰山模式”在第二届全国乡村旅游扶贫推进大会上列入了全国“公司+农户”旅游扶贫示范项目;组建雪峰山花瑶文化团,并在北京首届世界旅游发展大会及沪洽周旅游推荐会上作专题表演,受到国家旅游局和省旅游局高度肯定;打造了花瑶挑花、目连戏两个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传统文化演艺精品节目;成功举办了阳雀坡“腊八节亲子嘉年华”、第三届屈原文化传统龙舟节等活动。

查看全文

生物产业发展计划

生物技术是解决人类社会发展面临的健康、食物、资源、环境等重大问题最具潜力的技术,当前生物技术的重大突破正迅速孕育和催生新的产业革命。*是生物资源大省,农业生物、医药生物、海洋生物等产业已形成一定规模和特色,具备了持续发展的良好基础,但*省人口众多,人均资源匮乏,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进程中面临沉重的人口、资源和环境压力。生物产业革命将为解决健康、资源、环境等重大问题提供强力支撑,加速生物产业和生物经济发展,对*省实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率先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根据国家《生物产业发展“*”规划》、《*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省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2020年)》和《*省高技术产业发展“*”规划》,结合*省实际,制定本规划。

一、发展趋势及现状

(一)世界生物产业发展趋势。

生物产业是指将现代生物技术和生命科学应用于生产以及应用于经济社会各相关领域,为社会提供商品和服务的总称。当前,生命科学正在向揭示生命本质规律和控制生命过程方面发展,生物技术的重大突破正在农业、医药、能源、海洋等领域孕育和催生新的产业革命,生物医药、生物农业、生物能源、生物制造、生物环保等一批充满活力的新兴产业群正在形成,生物产业已成为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新的经济增长点及主导产业。据权威机构预测,到2010年全球仅生物制药市场将达到1000亿美元。生物产业的巨大发展潜力和对人类及社会所带来的深远影响已引起许多国家的高度重视,许多国家将生物产业作为战略产业重点发展,纷纷制订生物产业发展战略规划,促进生物产业的快速发展。

(二)*国生物产业发展态势。

查看全文